励志的句子 · 作文

禁闭读后感(篇1)

《禁闭岛》开启精神世界的无限可能

《禁闭岛》的主题是精神分析,主人公是一个精神失控的人,竭力要在记忆与现实共同构成的迷局中挖掘真相,这也是我们观看大多数电影时的心态。导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熟悉观众的主旨。他以独特的反客态度,将这一内在属性推向极致,构成了影片的最大看点。《禁闭岛》俨然由两个南辕北辙又难分显隐的故事组成,站在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思路,观众对情节的理解可分为“治疗论”和“阴谋论”两派,前者认为这是个精神受损、治疗不成的凄惨故事。

从第一个镜头——赴岛的渡轮从迷雾中驶出,影片便悄然开启了双重脑力激荡,治疗论者看到一个“没有过去的男人”到来,迷雾一如他混沌的大脑,虚构出令自己坚信不疑的身份;阴谋论者眼中的大雾是隔绝文明世界的屏障,象征着主角进入一个孤立无援的恐怖地带。随后主角与拍档坐车驶向监狱,背景奏起高亢而慑人的交响乐,盖过了对白和其他声效,嘹亮的异乎寻常,可以理解为一台“角色扮演”好戏开场的前奏曲,也可以视之为恐怖片的经典手法,暗示执法者被**的噩梦拉开了序幕。

第一遍看可能完全不会注意这些,因为前95%的篇幅,影片那层侦破惊险片的幌子实在太逼真。岛上的人群充满敌意和古怪的心照不宣,似乎策划着隐秘而可怖的阴谋,德裔医生那若有若无的纳粹背景仿佛暗示,这一切都与集中营的人体试验有关,从密室中神秘出逃的病患、审讯时惊恐万状写下“逃跑”字样的女子、禁区c中变遍体鳞伤疯言疯语的囚犯、那笼罩着**光环的灯塔,无不在大声疾呼:这是一个罪恶丛生之地,而执法官主角则是维护正义的孤胆斗士,冲破重重阻力以揭发这群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恶势力。

最终,希区柯克的大逆转不仅未能解开谜团,也让观众更加怀疑。表面上看,这个“治疗论”的故事收束的十分妥帖,主角的那一句“该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极具点睛效果——虽然了然了真相,痛失亲人的惨烈记忆却不堪回想,倒不如切除脑叶,取得内心的平静。但巧的是,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作,为了获得人道的对待,只能承认自己是个疯子,却原来医生和警察们进行的并非什么角色扮演治疗,而是实实在在要把这个知晓阴谋的执法官逼疯——阴谋论就这样浮出了水面。

此刻再回过头琢磨细节,原本有因可循的梦境和主角经历集中营**、妻小丧命的种种惨剧,倒像是药物影响和伪造证据的“记忆植入”,原本仅为幻觉的“run”字警告和山洞偶遇,理解为确有其事竟也说得过去。热爱思考的观众就这样不知不觉被分作了两派。

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原著并没有这般虚虚实实,大致走的是“治疗论”路线,一路忐忑不安的心灵颠簸,配上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尘埃落定,直截了当。这部电影的再创作,使其超越了大众悬疑片,值得用大脑反复欣赏和咀嚼。尤其当双方论者听取对方观点后重新审视,每一处场景设计,每一件道具放置,都逐渐显得别有用心,角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记举止、每一句对白,都自然而然衍生出双关含义,甚至随着多次观察而变得引人注目的穿帮镜头,也沾染了一抹意味深长,譬如主角审问那一场,女人喝水时的杯子、字迹在笔记本上的位置,都存在细看就会啼笑皆非的穿帮,这究竟跟大多数电影一样,是剧组的疏忽所致,还是导演为了暗示幻觉、骗局而故意设置,无从知晓。

影片将观众拖入激烈的心理拉锯中,不断向真相天平的两边各添加砝码,狡黠的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答案永远游离在似是而非间。到目前为止,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两种对立的观点和争论。双方的论据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镜头分析和情节解读,延伸到古典音乐、心理学、药理学等领域,用细节向对方发起新的攻击,以证明各自观点。我毫不怀疑,几十年后依然会有影迷争得不可开交。

《禁闭岛》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它恒久的话题性,单纯的智力挑战非老马丁追求,否则他大可将线索埋藏的深不见底,让所有观众在结尾猛拍大腿,肯定比这般不置可否更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创了一种革命性的叙事架构,编织出一座充满岔道和机关的时空迷宫,这是对人类精神世界最生动的展示,归根到底,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感知永远处在这种游移不定中,因此百思不解比柳暗花明更叫人着迷,因为它更像现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只有无尽的追思。

《禁闭岛》将两套故事系统水溶交融,无论真相是治疗未遂还是阴谋得逞,归根到底,都是一群人企图证明一个人是疯子的过程,具体到影像层面全无二致,但又能随着观众心态不断呈现出多面性。《禁闭岛》是一部发人深思的旷世杰作,它将人类意识的不可捉摸表现的淋漓尽致,开启了精神世界的无限可能,充分点燃了观众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

禁闭读后感(篇2)

看了一遍电影又看了一遍小说。先说下结论吧,医院有问题,泰迪本来是正常人最后变疯了。最后一节里跟他对话的恰克是他幻想出来的。

从一开始上岛就只有泰迪一个人孤军奋战,恰克是医院安排的,整个医院为了他的到来准备了一年,有他非常详细的信息。作为诱饵的女病人也是医院医生假扮的。他在收集信息的时候,有病人已经好心提醒过一次让他跑了。后来在c区,趁着暴风雨造成的破坏,泰迪发现以前离开过的那个病人又被抓回来(那人肯定是送到了灯塔没得救了)。并且那个人再次提醒了泰迪身边的搭档不是他的搭档,后来泰迪已经对恰克起了疑心并且他跟病人的对话也很可能被人听到并记录了下来(后面在灯塔考利复述并改编了他们的对话)。恰克知道自己被怀疑后就没再出现,而且泰迪一直想要找的杀妻凶手的资料也是恰克给的,那也是提前准备好的。悬崖那里遇到的女医生也没再出现,如果她出现并且说泰迪确实是个病人那我相信泰迪就是个病人。但是没有。强有力可以证明泰迪有病的一个是c区被打得面目全非的人(没有再出现),另外一个就是逃亡的女医生(也没有再出现)。如果是扮演,他们是最好的信念颠覆人。

最后,泰迪的偏头痛,考利说是药物戒断,但是期间给他喂了那么多所谓的阿司匹林,怎么会是药物戒断。明明就是致幻剂,泰迪上岛前就知道他们有这个东西,逃亡女医生所说的致幻剂服用后的症状也都在泰迪身上体现了。并且他梦里那些荒诞不经的东西也都是在服药后出现的。

精神病院真是可怕,正常的人进去,哪怕表现正常申辩自己是正常的也会被当做精神病,无法自证清白。而看电影时我也认为剧情反转了,泰迪就是个精神病,但是其实那些都是考利灌输给他的剧情,在药物的作用下在大脑里上演。

禁闭读后感(篇3)

禁闭岛是一部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丹尼斯·勒翰的小说。这是一部具有深邃哲学内涵的电影,旨在探讨人性的本质与生命的意义。影片通过一群犯人来表达人性本质中的恶与善的矛盾,使观众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哲学思想。

一开始,电影设定了一个极其封闭与神秘的环境,所有的犯人被囚禁在一个叫做“禁闭岛”的天然岛屿上,在这里他们独自生活,毫无逃跑的机会。整个电影的氛围相当紧张,场景的设计和音乐的运用都让观众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在这个环境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人性,也就是恶的本质。这些狱警和囚犯们互相残杀,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暴力和愤怒,同时还有对人性的质疑。这个观念比1984、美国X档案等更有现实意义。

影片中还描绘了德莱尼博士对于人的本性与生命价值的观念,这既是影片的理论基础,也是它所希望传达的哲学思想。德莱尼博士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而生命的价值则不在于生命本身,而在于它所承载的内涵。因此,他提出了“我们是谁?我们何去何从?”的哲学探究问题。这种思考既能提高人们的自我认知水平,也能让人们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本性。

电影的高潮部分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审判过程,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德莱尼博士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问题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也是观众较为满意的部分。通过这个审判,观众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人的本性和生命的意义,不再低头,细细品味人生。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探讨人性的电影,因此需要每个观众去体会内涵。对于哲学爱好者来说,这部电影将是一种最好的触动,更是思考人性的良药。而对于不熟悉哲学的普通观众,这部电影也能够给予他们对于现实世界的启示,帮助人们明白人类本身就是充满矛盾和迷惑的存在。所以每个人不妨放下自己的思想枷锁,去享受一次深层次的思想之旅。

禁闭读后感(篇4)

美国故事片《禁闭岛》在我看来表达了这样的一个心理学原理:虽然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形式不随人的意识变化而变化,但是人对眼前世界的认识或感受却完全取决于人的心理活动。人所认为的真实世界和幻想世界其实没有明显界限。

在特定的情况下,判定只是幻觉的世界可能就是事实;笃定这是现实中的真实,到头来却可能猛然发现这只是幻觉。“事实”可以是我们看到所以相信的,也可以是我们相信所以看到的。

这一原则体现在消费实践和商品营销中,即引导需求,创造消费环境和消费动机。

营销不是“猎取”而是“培育”。聪明的营销者总是试图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愿望和要求,而不仅仅是看到他们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属性。但是,通过精心的安排、创造和归纳,让消费者接触到一个具有消费价值的全方位、完整甚至全新的世界体验。

在心理层面上,消费者可以感受感官,触动心灵,激发思维,从而产生联想和欲望。欲望是由人们的心理活动所决定的,是由满足需要的事物所表达的。在考虑支付能力时,将欲望转化为需求,创造合理的心理消费动机。

在片中纳林博士还反复提到一个词“防御机制”。“防御机制”使莱蒂斯直接排斥或无视对于能让他走出幻境的提示。这和消费者行为中的“选择性曲解”类似。

消费者注意到的刺激,不一定会产生预期的作用。人们总是将信息加以扭曲,使之合乎自己意愿的倾向。它也往往会忘记它接触过的大部分信息,而只会忘记那些符合它的态度和信仰的信息。

这意味着营销人员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想法,使营销方法符合消费者的意愿。

在片尾,莱蒂斯说:“人应该怎么做,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做个好人死去。”可以这样说,如果营销者营造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甘愿“像个怪物一样活着”,那么,这样的营销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禁闭读后感(篇5)

在这个充满嫩头编剧的年代,有太多让人昏昏欲睡的所谓惊悚片,但从来没有想到过马丁·斯科塞斯大师会给我一个这样的惊喜,这个惊喜无疑给近年来疲软的惊悚片市场打入了一管强心剂,告诉我们大师除了故事片以外仍然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如果将解开电影中的谜团当做是解题的话,那么看第一遍可能只会得到一个解题方法和半知半解的思路,看第二遍时,通过之前的解题方法仔细的观察,才发现答案早就给出了,只是那时你并不在意,或者说你根本想不到故事会这样展现在你的面前,这就是马大师带给我们的惊喜,他让我们不仅仅在观赏电影,同时还给我们一步步去寻找谜底的乐趣。

以下是解出谜底的细节和关键点:

影片表面的故事是,法警泰迪借机寻找妻子仇敌的线索,寻找失踪的女囚犯进入禁闭岛上的精神病院。实际上,这位“法警”是精神病院的危险病犯,他因为丧子之痛而杀妻,最后精神崩溃。法警的身份很难让他接受现实的痛苦。医生为他做了一个角色扮演实验,想杀死他。

那为什么说影片的这个结果早就给出呢,下面就来给出线索。

1、在片头的船上teddy对周围的水产生恐惧,这与晕船无关,而是他的儿女都溺死在湖里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开玩笑的解释,说不定是莱奥纳多在泰坦尼克号时喝的海水太多了。

2、teddy在船上回忆妻子时,回忆中的他裤子是湿透了的。因为他曾跳进湖里打捞孩子的尸体。

3、刚上岛,所有的狱警都紧张的持枪注视着teddy。显然法警是不值得受到如此紧张的关注,从狱警的眼神中就告诉我们这个“法警”是一个危险的精神病犯。

4、teddy所谓的“新拍档”在入院拿出枪时,显的很生疏不像是一个工作4年的法警。因为他根本不是法警。他是泰迪的医生。

禁闭读后感(篇6)

马丁·斯科塞斯坞以是一位以独特风格闻名的好莱坞大导演。他从事电影行业多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站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对立面。没有超级英雄,没有没完没了的子弹,没有最后一分中的大逆转,没有外星人,没有所有人的欢乐,甚至没有打败**的正义,有些只是在他的心里。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冷淡而彻地地观察社会。影片《禁闭岛》被定义为悬疑惊悚片,背景被设置为了二战后的修复期,同时也是麦卡锡主义控制的极端政治时代。

这与斯科塞斯之前拍摄的小黑帮电影的风格相去甚远,也被认为是斯科塞斯的大胆尝试。在影片开头,在惊悚的配乐里,眼前先是一片迷雾,而后拨开迷雾,渐渐显现出一艘船,载着主人公驶来。这艘飞船就像一艘幽灵飞船,感觉不真实,预示着主人公的真实身份。

在小屋里,泰迪的头上戴着冰冷的脚镣。进入医院后,他看到的只是冰冷的高墙,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故事的所有情节都是压抑、恐惧和困惑,充满了未知和神秘的危险。观众逐渐被控制在冷色压抑的画面环境中,渴望摆脱这种环境寻找真相,越害怕,越好奇。斯科塞斯的整体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让观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电影上映后,大家议论纷纷。每个看过的人对这个故事都有不同的解释。泰底是精神病吗?禁闭岛上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阴谋存不存在?

也许编剧和导演不知道,也许他们认为他们不需要知道。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故事。关于精神病患者的故事是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人们无法面对某件事并选择逃避时,有时他们会创造另一个自我,假设他们没有经历过,或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跳出故事本来的逻辑,而去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时代隐喻以及与时代相结合的心理考证会更好,因为马丁是一个社会学大师,他的电影总是与社会,与社会心理,与社会下的人们息息相关。如果说禁闭岛是一个极权王国,那么灯塔就是王国的制高点,它聚焦于力量和黑暗。泰迪在灯塔里迷失了自己,就像美国人民在社会中迷失了自己一样。

泰迪只是一个代表,一个被美国社会压制扭曲的代表。影片结尾,泰迪在病床上醒来,接受了现实,在医生的询问下承认了自己的病情,但他真的接受了吗?我第一次看禁闭岛的时候是在2011年,翻了下当时的日记,“其实从个人角度看,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阴谋,一个teddy自己的阴谋。不过说到底,他还是不能够面对现实,之前是自己编织故事所有人陪他演戏,而现在是选择更彻底的遗忘。

以及,不得不说,演技真好。(又四年过去了小李还是没有拿到奥斯卡),不过电影开始一半了我真以为teddy就是teddy,尽管他自身有点疾病,但是这是插曲,人物本身的性格而已,那个岛才是个更大的阴谋,直到莱蒂斯穿着病服清醒的时候我还是认为这都是阴谋。虽然之后看起来他好像认清了现实,可到底还是在逃避,我觉得之后还是会发病的。

还有不解的是为什么他要炸掉那谁的车呢?用的是他老婆送的领带,虽然很丑,但这可是他说着“我爱你”的老婆送的。可为什么又点燃了呢?

这是不是也暗示着他可以亲手毁灭自己爱的东西?大概是吧,这影片里哪儿哪儿都是暗示,让我选的话,我会堂堂正正地活。”如今我又看了一遍,对于结局的看法其实也并没有过多的改变,只是觉得安德鲁认清现实的时间早了很多,他最后其实是被治愈了的,teddy最后说:

“这地方不禁让我想问,哪个更糟?是行尸走肉地活?还是堂堂正正地死?

”然而他还是选择清醒着不去面对现实。其实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够糟糕的,谁愿意去死?可又有谁愿意那样活?

现实与幻觉真的只是在一念之间,然而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标准,对于我们真实世界的观众,我们的生活可能并不会如影片那么悬念环生,我们也没有必要去选择大生大死,只求活在当下,不要迷失自己太久吧,无论做出何种人生的选择,但愿能向最后的安德鲁一样自己去选择自己的未来。

禁闭读后感(篇7)

那天,我在读书笔记上写了《禁闭岛》的影评。晚上的时候做了一个梦。之后我就碰到了一些让我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梦里,马丁·斯科塞斯,萊塔·卡奥格里迪斯和丹尼斯

勒翰,还有一群其他不认识的工作人员,他们对着一个被抛起的钱币怔怔的发呆,那摸样好像是入魔了。硬币上下颠簸,最后一次落地时,我看见马丁·斯科塞斯拿起一块黑布盖住。

然后我对周围的作家和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疯狂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每个人都在思考和计算一些事情。我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全神贯注观察着他们。我依稀听到了“小说”,“电影”,“正反面”这三个词。

我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疯子们似乎在计算一枚硬币从被抛出到下落的每一个不同轨迹上的正负两面的可能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走出阴影,向前走近观看。

突然,这些疯子停下工作,盯着我看。他们的眼睛告诉我,如果你再往前走一步,你将面临极大的危险。就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马丁·斯科塞斯用英语跟我说话,我听懂了所有我连四级考试都不及格的单词。

他说,上帝的选民们,上帝会指引你们来到这里。

听到这句话后我就醒了,从那以后我一直没做过梦。我一直后悔只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再听几句话,我可能就没有这个习惯了。我下意识的拿起床头的圣经,向上帝做祷告。

嘴中不由自主的念出,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上帝凡事都能做。(腓4:13)

我把手放在太阳穴上,不停地搓揉,提醒自己梦中发生的事和刚才做的事都不是真的。床头打开的圣经仍在新约腓立比书223页。我一眼就从嘴里看到了这句话。后背突然直冒汗,于是我有意识地向上帝做祷告。

虔诚的合上圣经后,我开始很认真的回想梦中所见到的一切,没过多久我就把这这个梦全部想起来了。我开始在网上搜索梦中看见的那几个认识的人,随着调查的深入,我惊讶的发现这群疯子竟然全是影片《禁闭岛》的工作人员。自以为在上帝面前蒙恩的我马上就知道了梦中所见的都与《禁闭岛》这部电影有关,出于谨慎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浏览关于禁闭岛的评论和资料,终于发现了很多蛛丝马迹,于是我开始我重新整理自己读书笔记上的影评。

下面是我结合网上的评论和资料重新整理的影评。(整理的时候我一直没想过那天所做的梦)

电影《禁岛》改变了我对电影的看法。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故事,用文字表达一定比用图片表达更有魅力。事用文字(即小说)来传达信息的媒介,会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接收到的信息会因阅读这段文字人的性格,经历,当时的心情而产生不同。然而,文本也有其局限性。我最近看过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演讲。

他说,作者想在科幻小说中描绘的一些场景和文字是不可能表大的。只有借助电影,人们才能感受到最澎湃的想象和最大的震撼。这是这部电影的优点。图片作为**(即影视作品)传递的信息更直观、更清晰、更容易接收。但是它少了文字那么多变化。

一千个人眼中大概只有十个哈姆雷特。电影《禁闭岛》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电影应该也可以拍的比原著小说更加优秀。因为我现在还没看原著小说,所以我非常谨慎的加上了“应该”二字。

《禁闭岛》这部电影导演对每一个镜头的处理都认到让人发指。我前后看了四次这部电影。我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细节来证明阴谋论是正确的,但是这些细节中的许多可以同时证明治疗轮是正确的。若干个可以分别解读的画面构成了文字作为传递媒介所特有的变化。

这种镜头下的银幕有多种叙事方式的诠释,这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最神奇的地方。虽然《禁闭岛》的结局只有两种可能,但我认为看过这部电影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他们理解的禁闭岛。马丁.

斯科塞斯导演和萊塔.卡罗格里迪斯,丹尼斯.勒翰以及另外一些该影片的参与者们使电影可到达到的艺术性又提高了一步。

《禁锢岛》的情节是该片的另一大亮点,因为禁锢岛特殊的叙事一面使观众产生了两种争论。第一种是治疗论,这种论点的支持者我很愿意把他解读为支持人性本善的观众。第二个是阴谋论,我想把他的支持者解释为人性**的听众。

也许是因为每个受众在自己的成长轨迹下都有自己的善与恶理论,而无形的善与恶理论则评判着他们所接受到的相关信息,于是这两种论据应运而生。毫无疑问,治疗论和阴谋论,人性的善与恶都是正反两面的。我的成长轨迹使我成为反面阴谋论者。

(下面是剧透,请没有观看过禁闭岛的读者还跳过这段话)我不相信有人会为了治疗好一个身背重罪的疯子,让全岛的人陪他演戏,人的善心不可能伟大到这种地步。相反,在利益欲望的驱使下,一切都可以做到。它更有可能花费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实现自己的阴谋。

重新整理的影评到此就结束了。

我觉得自己已经近乎理解了那幅扔钱币的怪异画面,钱币在不同轨迹下的每一次抛起和下落只会出现一个结果,正面或者反面。在钱币落地的时候,拿黑布覆盖住钱币是为了说明在未知的情况下同一个画面会产生多种可能。而禁闭岛也是依据这枚钱币的种种变化所演化而来的产物。

“小说”,“电影”,“正反面”这些梦中听到的词语也都和我所理解的禁闭岛有紧密的联系。重新整理的影评竟然和那天晚上的梦如此吻合,我开始感到害怕。我怀疑那天晚上我还在梦里,没有醒来。写这篇文章只是我的梦想。

这种感觉让我感到不舒服,更糟糕的是,它出现在我生活的所有细节中,直到我养成扔钱的习惯。只有当我扔钱的时候,不舒服才不会打击我。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上帝凡事都能做。

(腓4:13)

现在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会每天拿一枚硬币扔几个小时,观察他们的行踪,最后一次硬币掉下来时用黑布盖住。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 最新《呐喊》读后感模板

    平时的生活中,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最新《呐喊》读后感模板,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鲁迅创作的一部小说。在他读过的书中,这是唯一一部永远不会被忘记的。 《狂人日记》是文章之一。...

  • 最新课堂读后感(模板14篇)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读后感呢?当我们阅读一部作品时,若其中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流畅的文体能够深深吸引我们,那么我们就可以借此灵感来写一篇读后感。接下来,编辑整理了《课堂读后感》,希望你能够收藏本站,并关注我们的更新!...

  • 最新关雎读后感(模板13篇)

    根据您的要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篇《关雎读后感》。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谈话一样,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通过写好读后感,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 最新大厦读后感(模板六篇)

    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大厦读后感”相关内容,请您查看。我们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心灵的感悟。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常常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阅读反思。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使用!...

  • 背影读后感模板七篇

    今日,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慨之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出生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乡村,家中原是村中大户,不仅有良田、果园百亩,更有香飘百里的自家酿酒作坊。后来由于爷爷过早离世,及至我记事的时候,已然是家道中落,勉强维持生活了。但父亲是个懂大事明大理之人。这在当年的乡村,实在是少见。虽...

  • 最新罗生门读后感模板4篇

    书籍被不同的人阅读就可以有不同的感悟,闲暇之余我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受益良多。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以下是编辑为您准备的最新罗生门读后感,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 最新发现之最读后感(模板8篇)

    《发现之最》读后感《发现之最》,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作者通过许多新奇的事例和充满创意的视角,带我们领略了世界各个领域的发现之最。这些发现之最既让我们惊叹于人类智慧的辉煌,又让我们对自然界的奥秘更加好奇。本书读后,我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也更加明白了发现之最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书中的内容精彩纷呈...

  • 最新巴菲特读后感(模板7篇)

    我在阅读《巴菲特读后感》后,对其中所述的内容深感兴趣。整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使我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情感上的变化。在阅读之初,我对这个故事情节的安排和叙述方式感到好奇,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被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所吸引,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我开始思考作品中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