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在哪里可以找到一些优秀的作品读后感供人借鉴呢?看着手上这本作品,我的思绪依然沉浸其中,并为其中所包含的宏大主题和伟大的正义感所打动。读完一本书后,不妨写下自己的感悟,与大家分享。励志的句子小编整理的"教海漫记读后感"也许能够启发您的思考。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1)

于老师是一个很崇拜思考的人,他说:“思考可以不分场合,不需要任何条件。睡前,醒后,等车,坐车,散步,在书房里静静地坐着,都适宜思考。这叫‘在宁静中寻找智慧’,还有参加无关紧要的会议、报告,也适合思考,这叫做‘闹中取静’。人是在思考中成熟,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

从教这么多年,他的思考从未间断过,因此他一直在进步着,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于老师终于在思考中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他人,从一个“无知”的新老师,成为教育部在“跨世纪名师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这就是思考所取得的成绩。

不愧为名师,他的思想很有见地的。在教育篇中,于老师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要“蹲下来看学生”,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用心灵和孩子们沟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世界,要知道在孩子们眼中,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

在教学篇中,他提倡要微笑教学。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是的,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我想,《教海漫记》一书一定会伴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2)

《教海漫记》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用心对教育教学成败的总结,很多地方,于老师还勇敢地把自己的短处披露出来了,让我觉得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没有特级教师“特殊”、“不易接近”、“不可学习”的感觉。

读《教海漫谈》有感感受之一: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一、观点:课堂上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二、比方:如果在篮球课上,学生能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那还要教师干什么?要老师配合学生,就像练教教初学打篮球的人打篮球一样,递球不能用力太猛,他一旦接到了球,就必须掩护他,让他投篮;他投篮的那一刹那,教练就要设想到他可能投不中,赶快跑到篮下准备抢篮板球,好再传给他……只有这样才能让初学者练好,倘若要初学者配合教练,那他无论如何也是跟不上教练的节奏的,久而久之,初学者也会丧失学习打篮球的兴趣

感受之二:“开窗户”的启示 一、现象:如果你带领一帮人对一个人说:“喂,赶快扒掉你的房子!”那人势必不肯,当他乞求你不要扒掉时,你说:“好吧,不扒也可以,但必须在墙上开一扇窗户。”他准会满口答应。其实这种心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 “开窗户”其实就是“退一步”的意思。而如果把这种心理特点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它的意义是非常积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二、案例:过程一:小诚是个极不用功的孩子。于永正老师让全班同学背诵《三字经》上的二十五史时,其他人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可他不会。思考:如果是我来处理这种情况时,我肯定是大声责难,说不定还会把本子摔打到他的头上。因为我觉得作为学生就应该无条件地、不打任何折扣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岂容他还在那里转悠转悠!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是小诚也能熟练地背出来,但这一过程给他带来的影响恐怕不仅仅是把规定的内容背熟这么简单,还有可能是很负面的心理阴影;当然这样做的结果也可能是小诚永远也没有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后面是一次又一次的严厉责备,甚至出现恶性循环,越骂越背不出来,越是背不出越是挨骂。那么,小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必然会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而丧失殆尽,一个缺少了热情的小诚,将来还能做什么事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过程二:于老师心平气和地说:“我再给你一天时间,必须流利地背下来。”只见小诚的眉毛、眼睛、鼻子、嘴,顿时聚拢在一起,罩上了一层愁云。思考:我们的老师如果遇到这种表情会作何感想呢?也许是:我倒已经给了你一天的时间,你好像还有困难,你是不是真的不想背了,这还了得;也许是如果你一天再背不出来的话,我就要好好惩罚你了;也许还会说上一些嘲讽的话,好像在我们的心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的确是这样吗?我们有没有发自内心地问一问自己的理智,这样做的效果倒底有多好?这样做所带来的结果是不是真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加以认真、仔细地思考,我们的教育只能在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过去,而且是永远没有任何意义的过去,我们的教育前进的步伐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脚下停滞不前。过程三:于老师又连续说了两句话:“有困难?减三分之一。”由于小诚的表情依然如故,于老师又接着说:“好吧,背一半,怎么样?”“行”!小诚答应地非常爽快,一丝笑意散了满脸的愁云。思考:也许我们大家都这样认为,我只要严格要求,只要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小诚身上,我规定他一天背出来,他就不折不扣的完成,是这样吗?也许是,但是不是我们以后每一天都能死死地盯住小诚,第二个小诚出现怎么办?类似于小诚的同学长大以后该怎么办?他们又能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一些科学的理论、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呢?用人的发展的眼光来培养人?我想这个答案就不需要赘述了。过程四:第二天检查,顺利通过,接着又布置了后面一部分,第三天全部熟练地背了出来。思考:孩子的积极性就这样燃烧起来了。通过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激发孩子内心的自主性来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老师追求的目标,“开窗户”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习任务形成一个阶梯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种乐观的`、向上的学习态度,以此帮助我们的孩子完成一生的学习任务。感受之三:蹲下来看学生一、实例:在日本一所幼儿园的美术课上,有一位小朋友画得乱七八糟,横一道、竖一道的,可是日本的老师居然能从中找出优点。老师举起一幅画,问全班小朋友:“大家数一数,他在这幅画中用了多少颜色?”每个小朋友都瞪大了眼睛,认真地数了起来,一数,24种。原来,这位小朋友把彩笔盒里的24支彩笔全用了。老师高兴地说:“这位小朋友是全班颜色用得最多的一位。”这位小朋友激动得不得了二、观点:以上教学实例充分说明: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孩子,不要总以大人的眼光、大人的要求去要求我们的学生,不要无情地去要求小孩子做大人应该做的事。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会有孩子的想法,正如张光鉴教授所讲的那样:以学生为本应该怎样理解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亦如于永正老师所理解的那样:蹲下来看孩子就是要求我们在要求学生做什么的时候,在处理我们的学生所发生的错误的时候,在理解学生们的所做所言所想所感之时,在和我们的学生进行促膝谈心、交流沟通之时,想一想孩提时代的自己,想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让孩提时代的自己与自己现在的学生在一起。那么你就会在面对他们的时候,会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来真诚地对待学生,因为他们就是昨天的自己,我当时犯同样的错误的时候,我当时有这样的言行的时候,我希望老师怎样进行处理的,那么,我今天就会怎样处理我的学生,因为我相信:他们会和年少的我有一样的想法的。感受之四:老师,请翘起你的大拇指一、观点: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为小的时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也不乏其人。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非常希望老师来表扬自己呢?梦想着老师能对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呢?有的从事教育的同志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这无疑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老师鼓励了自己,表扬了自己的优点,我们想的是明天我一定要做得比今天还要好,要赢得老师更多的表扬,而说到表扬之后就会骄傲,就会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那是不会发生的事,除非你不想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依我看来,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了过分的程度,用到了足以使我们的孩子翘起小尾巴的程度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情况是我们老师的大拇指还竖得太少了。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我们为优等生竖起大拇指的机会太多了,而为需要努力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又少得可怜,或者说几乎没有;我们多数情况下是为学生的成功而竖起大拇指,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竖大拇指的时候几乎没有;我们为讨老师喜欢的同学竖大拇指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为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竖大拇指的时候却非常少;甚至,我们为和自己相处地非常好的家长的孩子竖大拇指的机会比那些和自己相处地很淡然的家长的孩子总要多得多;……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教师也是人,人就有感情,分个彼此、亲远,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我们不必作过多的深究,但关键是我们的职业决定了我们不能和其他职业一样势利,关键是我们的工作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我们的职业可能关系于孩子的一生,他们将来的发展,而他们的发展又和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与我们个人感情相比,轻重之分,不言自明,利害关系,人人皆知。如果有人认为,上面所言纯粹是大话,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吧,事实胜于雄辩。思考: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我想:竖竖大拇指应该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的诠释。仅管他们离老师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竖起了大拇指意味着他的进步老师已经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明白他在老师心中是有一定位置的,让他了解他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中的,让他树立起自信心,让他时刻注入不断进步的动力,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再怀疑他能不能进步了,因为他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我想以上两个事例都形象地说明了: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与“竖起大拇指”类似的鼓励,让学生时刻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呵护,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良好的、平和的心态,以迎接未来更加激励的挑战。感受之五:忍耐与宽容一、观点:我认为:忍耐与宽容是老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制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全新的模式去培养人,如果我们还以一种“叫、喊、打、骂”的高压政策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已经失去了一大半我想: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一个对教育事业缺乏信仰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学生有忍耐与宽容的,许许多多的著名教育家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忍耐与宽容应该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永远值得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去仔细思量,只要你对这个话题还感兴趣就行。

读《教海漫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许许多多平凡的地方。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平凡的,可怎么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呢?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成长的快些”,我真希望能抽出时间多读些类似《教海漫记》的优秀教育书籍,指导实践。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3)

教育学院读书报告

学号:z13080047p>

姓名:王慧燕p>

报告时间p>

报告地点p>

题目:教育,将快乐进行到底p>

——读于永正的《教海漫记》有感

指导教师签名p>

教育,将快乐进行到底

——读于永正的《教海漫记》有感

时间过得可真快,快得让人来不及收拾和整理逝去的年华。一年,两年,两分,一分,这与我的工作年限成反比,就是我工作之初的热情在逐渐降温。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是非摆在我面前时,我不禁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教育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我从中得到了多少快乐?我的学生又从中收获了多少乐趣呢?

每当我为教育是更快乐还是更痛苦而操心的时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位快乐的老人和快乐的老师——于永正。我有幸目睹了他的主人风度,他在课堂上的快乐举止,以及学生们的快乐反应,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原来课堂是可以让人如此快乐的舞台。

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能像孩子一样爽朗地笑,是什么让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快乐教学,将毕生的热情奉献于教育事业。

闲暇之余,我认真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这本书。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当真正走近于老师,感受其小学语文30多年从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时,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也许很多人喜欢于敏洪,因为他的多才多艺,他的幽默,他的智慧,他的自信,所有这些都让他在教学的海洋中愉快地旅行。

但这与我无关。在现实生活中,耀眼的星星离平凡甚至平庸的我太远了。我只是抬头看,没有共鸣。但《教海漫记》中那个始终朴实无华,始终严谨踏实,始终微笑教学,始终宽容爱生的于永正却让我感觉如此的亲切,他让我渐渐读懂得了什么是“坚持”。“坚持”,这个词语对于像我这样越来越心浮气躁的年轻教师是多么的珍贵。

常常幻想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无奈,有点不好就开始抱怨,总不能完全冷静下来教书。而于永正老师呢,他用毕生的努力实践着“坚持”一词的含义,告诉我们“教之道,贵以专”,实在令人敬佩。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于永正的微笑教学理念。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他本人的肯定。他说:“给予了学生宽容的微笑。

不时送给学生一个笑,很坦然,很真诚。笑,使学生、也使自己轻松了。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

虽然,只需要几秒钟。”是的,于老师是这么说,亦是这么做的。他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

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当知道有学生偷吃别人的黄瓜时,他只是俯下身子,微笑着问他“黄瓜好吃吗?”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纸条的魔力”、“蹲下来看学生”等等,都将宽容的微笑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一直认为微笑教学应该是每个老师所需要的。

我自己也是一个爱笑的人,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我也不断尝试着采用“微笑教育”。每天带着最灿烂的笑容走进教室,在课堂上向孩子们微笑,微笑着和他们聊天游戏,微笑着对待自己的错误。想象着一切都能如于老师所说的那般和谐美好。

但学生是三维复杂的,人总是感性的动物,教育远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一学期末的一次写话练习,是让学生说说学期结束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或父母说的。其中一个小女生的一句话极大地触动了我。

她说:“我希望王老师喜欢我,能够笑眯眯地看着我。”我看得一头雾水。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非常喜欢她。她怎么会觉得我不喜欢她?我偷偷地找她了解情况,原来是她觉得上课的时候我总是笑眯眯地请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似乎总是看不到她。我讶然,微笑的魔力原来可以如此深入孩子的心底。

当我以为自己已经将灿烂的笑容给予每个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问一问孩子们有没有感受到呢?当我不断地对那些聪明活泼的孩子微笑时,我是否忽视了其他孩子的感受?当我过多的将目光停留在“问题学生”身上时,脸上更多的是不是冷峻而非笑容呢?

年轻且粗心的我似乎没有好好地去留意这些,思考这些,而单纯且敏感的孩子却察觉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忽视学生,受到惩罚的往往是教师自己。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教育也要从细节做起,关注最小的部分,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微笑教育真是一种艺术,一门极深的学问。如何用微笑亲近学生又保持教师的权威形象,如何以微笑平衡宽容与纵容的利害冲突,如何用微笑实践快乐教学理念,我一直苦苦思索,而《教海漫记》中的于老师倾尽毕生的心血作出了回答。

正像于老师所说的那样:“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育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行、知识和能力的结晶。

”这种境界绝非是年轻的我所能达到的,但它却是年轻的我可以去追求的,也是值得我去一生追求的。

从来没有幻想过要成为像于永正那样教育领域的一代大师,但我却渴望成为像于永正那样的快乐教书人,用自己最灿烂的笑容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直至每一个孩子的脸上挂起一片永不落的灿烂!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4)

由于信息闭塞,没有学习的机会,踏上三尺讲台好几年我都不知道有一位特级教师叫于永正。一次县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让我聆听到于老师的古诗教学《草》,从此我便认识了于老师。在课堂上,我被于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深地震撼着。出于崇拜,在活动结束后,我也买了一本于老师写的《教海漫记》。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只是看一下目录,然后随便翻翻而已。由于自身内在的要求,本学期,我认真地拜读了于老师的《教海漫记》,读完以后,感受很深。

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内容十分平实,像是一位朋友与你娓娓谈心,其中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语言,总能让人会心一笑。掩卷沉思,觉得幽默风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种历尽人生的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与字里行间。《教海漫记》这本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作为班主任我对教育篇很有感触,作为语文老师看了教学篇受益良多,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看了修养篇更是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老师,就得要做到教书育人,而且首先得育人,所以我最为关注的还是于老师写的教育篇。其中有一篇名为《忍耐·宽容》的文章让我记忆犹新,读了还想读。我认为:忍耐与宽容是老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制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全新的模式去培养人,如果我们还以一种“叫、喊、打、骂”的高压政策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就失去了一大半。

我想: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一个对教育事业缺乏信仰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学生有忍耐与宽容的,许许多多的著名教育家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当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忍耐与宽容应该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永远值得我们结合自己的实践去仔细思量,只要你对这个话题还感兴趣就行。读《教海漫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许许多多平凡的地方。

另外,我对教育篇中的《翘起大拇指》一文深有感触。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为小的时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也不乏其人。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非常希望老师来表扬自己呢?梦想着老师能对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呢?有的从事教育的同志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这无疑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老师表扬鼓励了自己,我们想的是明天我一定要做得比今天还要好,要赢得老师更多的表扬。而受到表扬之后就会骄傲,就会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那是极少发生的事。

依我看来,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了过分的程度,用到了足以使我们的孩子翘起小尾巴的程度,大多数的情况是我们老师的大拇指竖得太少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为优等生竖起大拇指,而为需要努力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却少得可怜,或者说几乎没有;我们多数情况下是为学生的成功而竖起大拇指,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竖大拇指的时候几乎没有;我们为讨老师喜欢的同学竖大拇指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为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竖大拇指的`时候却非常少。

教育是一门艺术。竖竖大拇指应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尽管学生离老师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竖起了大拇指就意味着他的进步老师已经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了解到他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中的,让他树立起自信心,时刻注入不断进步的动力。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再怀疑他能不能进步了,因为他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与“竖起大拇指”类似的鼓励,让学生时刻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呵护,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积极、良好、平和的心态,以迎接未来更加激烈的挑战。

此次拜读《教海漫记》,我深深地被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所感动,也被他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汲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5)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其中蕴含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我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

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事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

贯穿本书68篇文章中的,是一个“此文来源于本网网”字,即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此文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对儿童的此文来源于本网网。有正是这种此文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使于老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教为荣,以教为乐。

于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教案应烂熟于心,应将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时而高兴,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顿悟。教师的任务是伺机诱导,巧于点拨,学生思维堵塞时疏导之,心理困惑时开导之,精神倦怠时激励之。上课时,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摸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剂。

于老师说:“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学会“用眼睛说话,可以少费口舌,使课堂干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既有活泼的心灵飞跃,又有凝神寄照的内心体验。他认为,什么艺术都在一个“心”字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对学生情感的催发,心弦的拨动,教学节奏的调控以及对学生及时反馈的变通处理等等,全都“乎存一心”.

于老师说,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我认为,他更值得我们所有的老师去读。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6)

最近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著作——《教海漫记》。读着读着,竟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书中每篇文章不长,在每一个字里行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爱".

无论是露一手,还是 对学生的 忍耐宽容;无论是 借 他山石,还是要做到堵截和疏导;无论是翘起大拇指,还是纸条的魔力;无论是批评的艺术,还是尽在不言中;无论是蹲下来看学生,还是教育,有时候很简单……无不渗透着于老师的智慧、于老师的力量、于老师对学生的'爱…… 读着这本书,我除了佩服于老师,还是佩服于老师,同时,也更加知道了应该怎样用平等的心去爱孩子,怎样爱才算是真正的爱。

一、尊重学生,把握批评的技巧

于老师认为批评有"说服"和"看服"之分,倘若能把握好时机,讲究点方法,效果会更佳。确实如此,记得有一次上课,我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猛然间,我却发现小霞正在用手捋着飘在胸前的长发,还傻乎乎地笑着,不用说,她走神了。仔细一看小霞,才发觉,今天,她特意梳了一个少女头型:头上部的头发扎成一束,混同其余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再配上她那件漂亮的裙式上衣,简直就是一位美超女。此时,她正在欣赏那飘在胸前的调皮长发。这怎么能行?这可是在上课啊,在我的潜意识里: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同学在课堂上走神!我生气极了,大声训斥,让小霞站起来……一连串的想法在我的脑中闪过。可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怎么办?怎么办?猛然间,我想起了于老师的批评艺术——批评有时候也需要默默无声,事不宜迟,我借范读的机会在教室里巡走。在走到小霞的身边时,我故意将她的手放在课本上,当我不经意地看她时,却发现她的脸红了。接着,我又富有激情地讲起课来……

后来,我想起这件事,还真的感谢于老师。假如对于小霞因梳了新发型而走神的现象,我在课堂上大声地训斥、严厉地批评,肯定会伤小霞的自尊心,使她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而且,她可能还会以为我是故意跟她过不去,产生逆反心理,也许,她还会大胆地号召爱美的长发女生"效仿"她……那样的后果,我们是难以收拾的。相反,在于老师的启发下,我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善意地提醒了小霞不该走神,维护了她的自尊心,使小霞在我默默无声的批评中改正了错误。

二、宽容学生,善待学生。

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宽容别人的感情。于老师认为,宽容更是一种美德,更能使学生取得进步。在这一方面,我深有体会。记得去年,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滕琳的,她从来不写家庭作业。刚一开始,我对她可真是绞尽脑汁,严厉批评,她一脸虔诚;让她课下补作业,她忙得不亦乐乎;请家长来,更是无济于事。别的老师都戏称她是不折不扣的不完成作业的老顽固。怎么办?难道让她继续"逍遥"?这可不行!晚上,空闲的时候,我又翻阅《教海漫记》,深深地被于老师那种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感动不已,他谈到了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宽容,我恍然大悟,要不我也试着宽容滕琳一回?哦,对了,上周五的书写比赛,她还获得了全年级的三等奖呢,我要以此为契机,试着"改变"她。第二天,我把滕琳叫进了办公室,只字不提她不写作业的事,一改往日对她的严厉像,对她说:"滕琳,你看,你的书写多有进步啊,竟然获得了全年级的三等奖,这说明你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学生。如果,你的各方面都像写字一样,你必成大器。好,你回去吧。"只见滕琳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我依旧笑着,拍拍她的肩膀让她回去。

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天,滕琳竟然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了作业。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滕琳也有过不完成作业的反复,但是,她比以前确实进步多了。

仔细想想,面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的严厉换来的是敬而远之,我们的苛刻换来的是冷漠敌视,我们的批评换来的可能是自暴自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希冀他们不犯

一点错误,希冀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那永远只是一种理想。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护与尊重,正如于老师那样,当我们用一种宽容乃至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有失误的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生命的亮点。

总之,再次拜读《教海漫记》,我再次被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所感动,也被他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吸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做一位时刻为学生着想、爱学生一切的教师。

教海漫记读后感(篇7)

这就是爱的力量

读《教海漫记》

人们总是要读一些书,因为打开一本书总是有益的,当然,这也是我们进步的阶梯。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去读书。读书也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是啊,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书。

拿到《教海漫记》,我虽如获至宝,但是我并没有像于永正老师在后记提到的哈尔滨特级教师曹永鸣那样一气读到深夜三点。面对这样一本好书,我觉得它就像一道美味的食物,一杯浓香的茶。我慢慢细读着,记录着,品味着,思考着。

还是在十几年前,那是在上师范学校的时候,于永正老师到我们学校上了一节非常经典的课——《草》。初识于老师,除了崇拜还是崇拜。若干年后,我也站上了三尺讲台,这次见到的是于老师的书。

手里拿着**的书就像在听一个智者的教诲。

暑假的生活是漫长的,但是有了好书和大师们,暑假的生活是短暂的。整整一个暑假,我都在研读《教海漫记》。每天再忙我都会抽出一个小时坐下来,安静的去读,去听。

不动笔墨不读书。除了在书上圈画,每一章节末尾都留下三言两语的总结。这还不够,读完第一遍还不过瘾,就读第二遍,于是书上多了更多的颜色,更多的痕迹。

阅读和记笔记是我的习惯。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写了七八本书,基本上每天一本。对《教海漫记》的阅读,我整整做了一个本子的读书笔记,并且每一篇都进行了思考,并将它们写成心得。我认为好的和经典的东西应该被慢慢地记录和消化。

于老师的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虽不是字字珠玑,但却是朴实无华,淡而有味。整本书分成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其他篇共计94篇文章。

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我可以看出于老师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可以说,一个爱字贯穿着他的所有一切。可见,没有爱就没有一切。

没有爱当然也就没有教育。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作为一名教师,于永正真正做到了爱的教育。

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爱,他才会不时的在学生面前“露一手”,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爱,他才会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学生,而且从不吝惜自己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总是能给学生翘起大拇指;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爱,他才会亲切的给学生“起外号”,并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的学***注入“兴奋剂”;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爱,他才会“目中有人”,把学生时刻装在心中;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爱,他才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且凡事都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蹲下来”去看学生。

俗话说,读书不忘教书,教书不忘读书。于老师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而这也正是他对于教学的热爱。

爱,给于老师带来了教学的智慧。你看,于老师在教学中总是面带微笑,他的幽默不时让全班充满笑声,这就是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你再看,于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谦逊柔和,丝毫没有老师与大人的架子,他总能做到“教学相长”。

你再看,于老师执著于学生的作文教学研究,并亲自写“下水”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我想,如果没有爱,没有对教育、教学的热爱,没有对学生的爱,他又怎么会“童心未泯”,又怎么会这样做呢?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让于老师的生命更加充实。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我想,这就是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带给我的永不磨灭的启迪!

  • 《笑猫日记》读后感(优选7篇)

    励志的句子编辑精心整理了一些与“《笑猫日记》读后感”相关的范文,此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得到了众多读书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如果你希望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概括自己的阅读收获,那么就来看看这些优秀的读后感吧!同时,我们也希望你能更多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 教海漫谈读后感系列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在阅读一部作品后,我们心中会涌现出很多感慨。为了深入理解作品,我们需要整理这些所感所悟。励志的句子在众多资料中发现了一篇非常实用的文章,题为“教海漫谈读后感”,对我们写好读后感很有帮助。...

  • 惑读后感(优选7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类书籍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我们读完一本作品后,似乎我们的人生观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改变。这时候,撰写一篇读后感就变得尤为关键了。下面,励志的句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惑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期待大家继续关注本网站,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惑读后感 07-10
  • 经山海读后感7篇

    随着时代进步,众多类型的书籍慢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读完一本书后,我们有时会对该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但在写读书感想的时候,有那些地方我们可能会忽视呢?接下来就是励志的句子编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经山海读后感”的精彩讨论。...

  • 笔友读后感优选7篇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笔友读后感优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

  • 火星读后感(优选7篇)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思考“火星读后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许多有意义的收获。人生与追求因读书而有根据,尤其是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受益良多。 没有思考和总结,读书就变成了没有头绪的晦涩。...

  • 木笛读后感(优选7篇)

    作品的读后感让你感到难以动笔吗?阅读这些作者的作品后,您一定会被深深地感动。若想要写出一篇有价值的读后感,就需要记录书中的主要思想。励志的句子小编深思熟虑后,认为“木笛读后感”是一篇值得推荐的文章,欲知更多详情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 古诗读后感(优选7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古诗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读后感1000字!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它,百首古诗顺利拿下! 为了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宝宝,背古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