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沟通交流替我们打开一个真、善、美的和谐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断变多,人们的感受或内心的看法可以用句子表达出来。你心中最难忘的句子是什么?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宋代李邦献《省心杂言》原文及翻译》,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宋代李邦献《省心杂言》原文及翻译

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1.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

选择说话的方式和交友的类型,就能没有悔恨和伤害,就能免 除忧愁和侮辱。听到美好的教导就拜谢,如有人指出我的过错就 欢喜,不是圣贤就不能做到。说别人的短处不算正直,帮助他作恶 不是仗义。讲别人坏话的语言都编织得很巧妙,讨好谄媚的语言 都很甘甜,忠诚的语言是直率的,诚实的语言不多。轻易承诺的 人,他的信用程度不多;当面称赞他人的,行动起来必定不是这样。

说话少可以减少他人诽谤,欲望少是保身之道。过多说话就违背 了大道,欲望太多就会伤害身体。用言语伤人的人,比刀斧还锋 利;用法术害人的人,比虎狼还狠毒;言语不能不选择,法术不能不 选择运用。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喜欢讲人坏话的人,总是忘不了补上一句: 我不是有意讲人坏话,主要是我这人个性太直。也常常看到一些 人把帮助他人打架行凶视为够朋友、讲义气;前者的表白不足信, 后者的认识有误区。那种对他人的要求承诺得太轻快、太随便的 人,事到临头有哪一件能够兑现?那些专程前来送上一番好话的 人,谁不在心中另有所图?那些谄媚、恭维的话语,即使明知其中 一片虚假,但被恭维者谁不感到句句甘甜、心花怒放?有几个人能 做到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除非你真正是个奋发有为的特 殊人才。《省心杂言》字字珠玑,句句见道,不失为一面能够一针见 血的阅世明镜。

2.好名则立异。

好胜的人必定喜好争夺,贪图荣耀的人必定遭到侮辱。好求 名的人总是树立异端,树立异端就使自己容易陷入危险境地,所以 圣人戒人求名。以表面忠诚换取名声的人其实是在背后揭人之短 的人,以信用换取名声的人其实是奸诈的人,以清廉换取名声的人 是贪婪的人,以洁净换取名声的人是污浊的人。忠信廉洁的品质 应该成为立身之本,不是沽名钓誉的工具。如犯着其中一条,那就 像乡下人一样又有什么可取的呢?对待亲近的人很薄情,而责备 他人很重的人,不能与他们深交。喜好名声而又急不可待的人,不 能与他们共同谋事。贪婪而又喜欢诈术的人,不能与他们有利害 关系。残忍而好胜的人,不能与他们共享安乐。对自己看得太重 的人不仁,好广积财物的人不义,过分恭敬的人无礼,贪图名声的 人没有智慧。

名气不是一个虚无的东西,它隐含着莫大的光荣与利益。成 名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好名欲速者的愿望过于强烈,不适 应也不能满足于这种过程,所以,如果为这种人谋求成名,只会给 自己带来招怨受责的沉痛教训。迫不及待地追求出名的人,总是 一味为引人注目而频繁地制造异端,而异端总是朝着背离现实和 真理的方向越滑越远,所以说贪名者无智。名气不是仅靠把自 己充灌得面红耳赤的功利之心就能得到的,它是一个人的品德、才 华和功业达到一定境界才自然出现的溢彩流光。

3.用过其才则败事,享过其用则丧身。

坐在密室中就像走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一样,驾驭着自己的 思想就像控制着六匹奔马一样,可以免除过失。任职超过他的才 能就会败事,享受超过他的收入就会丧身。明白过错是过错的人, 因有恐惧之心而不敢去做错事;不明白过错为过错的人,死到临头 才会终止过错。有过错却能悔改的人,也不失为君子;明知是过错 却不肯悔改的人,难道不是小人吗?心诚就没有悔恨,宽恕就不会 招怨,和睦就不会结仇,容忍就不会招辱。行善事不如舍弃做恶 事,补救过失不如事先省去错事不做。即使是勉强做善事,也比一 贯作恶要强得多。广积财富不如教子做人,逃避灾祸不如减少 是非。

人们常常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高位重权,往往不知道权力一旦 超出自己的能力就会给社会事业造成重大损失,除非某种官场制 度能够容忍和承受这种损失。慷慨承诺、热心助人和积极进取固 然都是一种美德,但也要注意尽量避免进入那些注定要失败和有 害的事件;如何对自己的精力和事务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取舍,是一 门高超的生活艺术。

4.利可共而不可独。

一块泥土挡不住狂猛的巨潮,一介平民不能振起颓败的社会 风俗。能够屈己下人的能够与众人相处,好胜的人必定容易遇到 敌手。用众人的力量帮助自己的人,心中安逸而且办事成功;凭自 己驾驭众人的人,心中劳累而且招人积怨。礼义廉耻这些道德规 范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不可以用来束缚别人。严于律己的人就少 过错,约束别人的人就缺少团结合作,缺少团结合作就不是涉世之 道;所以君子常常责备自己,小人总是责备别人。不隐藏别人的短 处,不周济另q人的急难,不是仁义之人。看轻财物就是以团结众 人,严于律己就能让人信服,气量宽宏足以得人拥戴,身先士卒就 能够率领众人。立身之道要内刚外柔,治家之道要长辈谦逊、晚辈 和顺。不和谐就不能迎接外来的事物,不宽容就不能获得下人。

内部和睦的人家道昌隆,外部和睦就能使处人办事取得成功。利 益只能与别人共享而不能独吞,谋略只能少人参加不能与众共谋, 一个人独吞利益就会失败,与众人商讨谋略就会泄露。财不难汇 聚,取予得当就会富足;国家不难治理,分辨出正邪就能太平;世风 不难转化,自上及下就能风行天下;风俗不难改变,自近及远推行 就会引领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这段文字探讨的是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众人的关 系。再好的道德原则只能在修养身心时独自享用,如果拿它来要 求别人会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火焰因为有着众人举柴才会轻而 易举燃烧得热烈而辉煌;如手中没有一点权力和一定的物质力量 要想支配和调度别人往往是枉费心机。领导者之所以能够调动众 力是由于他拥有权力,没有权力的人之所以也能调动众力是由于 他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素质:轻财就会汇聚众人,量宽就能容纳众 人,严于律己就能让众人信服,身先士卒就能率领众人。具备了以 上这些基本素质,也就拥有了统帅群雄的领导能力。

5.人性如水。

人性像水一样,曲直方圆的形状随着它所寄居之处而呈现,善 恶邪正的品德随着后天的学习而形成。对富贵声色的欲望像水一 样自然向下流淌,用不着学习就会产生。如果没有识别善良的锐 眼、刚正的心地、顽强的耐心和坚决的行动,欲望的洪涛就会冲决 道德的堤防,不落入飘零荡败的结局的几乎很少。心地不清静就 无法发现大道,志向不明确就无法立功。用心专著的人,即使雷霆 在耳边震响也听不到声音;为自己心太重的人,不知道富贵可招杀 身之祸。走过四通八达的道路的人不会迷路,思考大公至正的道 理的人不会糊涂。不自重的人常常自取其辱,不知道有所畏惧的 人常常招惹祸端,不自满的人会受到补益,不自以为是的人会增加 见识。吉凶悔吝虽然是天意决定的,但没有哪一点不是由自己首 先导致的。走在平坦的道路上放肆而粗心大意的人,也会因为跑 得太快而跌倒;走在险峻的路上畏惧而谨慎的人,也会因为走得舒 缓而不跌倒;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会明白:安乐有使人致死的道理、 忧患是养生之本;能不引起我们的反省吗?把千斤巨石放在陡峭 的山坡上,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把它推向万丈深渊;把巨大的舟舰 放到急流之中,加上一片小帆就可以奔行千里;这是势造成的结 果。如果让一群马同时奔驰在平坦的陆地上,把很多的士人集中 在广庭中比赛,只有特殊的骏马和奇才才能领先,这是没有势的结 果。养成刚正、宏大的志气的人,不会沉溺于富贵的环境;懂得取 舍的意义的人,不会忧愁贫贱;这样就可以决断大事,树立大节,难 道是小丈夫所能做到的?

所谓势,就是势头,就是力量的趋向;它是客观条件已经具 备和时机已经成熟的标志。当此之际,只要稍加用力,就能取得空 前巨大的成功;所谓时势造英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条件和时 机虽已具备不等于事情就能成功,还必须当事人及时付出决定性 的行动。只是这时候的行动可以收到一力可以落万仞、片帆可 以去千里的力度与气势。如果失去这种势头与时机,就会坐失良 机、追悔莫及。在没有势的助力的情况下,即使付出全身甚至毕 生的力量,都难免不发出块土难以障狂澜的悲叹。要想得势

首先要识势和据势,要认准并占据环境中的立坂和急流

等能够产生势的有利位置,占据这种有利位置,就像进入了电梯 一样,即使一步不动也会自然升上高楼;所以古人感叹:识时务者 为俊杰。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初中两小儿辩日原文及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一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一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注释

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

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高适别董大古诗翻译_别董大原文及赏析



别董大

朝代:唐代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4、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5、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6、翮(h):鸟的羽翼。飘飖(y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7、京洛:长安和洛阳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着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赏析二: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诫子书名句翻译及作者李应升简介


诫子书名句翻译及作者李应升简介_

【诫子书】李应升

作者小传李应升(1593-1626),字仲达,号次见,南直隶江阴人。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及第,授南康推官,以清廉著称,时民谚称其清和无比。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李应升上疏,力陈外藩、内盗及小人三种问题,讥切近习,受到魏忠贤的嫉恨。东林党人杨涟弹劾魏忠贤,李应升上疏声援,称:从来阉人之祸,其始莫不有小忠小信以固结主心,根株既深,毒手乃肆。今陛下明知其罪,曲赐包容。彼缓则图自全之计,急则作走险之谋。萧墙之间,能无隐祸?第二年罢官归里,第i年被东厂逮捕,严刑拷打致死,年仅34岁。李应升生活在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时代,却不失赤子之心。崇祯年间,追赠太仆卿。南明福王追谥忠毅。

编者按李应升《诫子书》与杨继盛《谕应尾应箕两儿》同为狱中所作,而杨公之言详且尽,李公之言简而赅。《诫子书》篇幅短小,仅就家中形势和儿子的具体情况简单交代了六件事,交代儿子俭省、谦恭、孝顺、公正、恩义和传承文章道统,从中可见明代士大夫的精神追求。他自言: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将这封短短的绝笔信视作自己生命和精神传承的自信跃然纸上。

01.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侍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

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你出生和成长都在官宦人家,祖父母把你当作宝贝。内外亲戚都把你当作贵公子一样对待。穿鲜亮的衣服,吃精美的饭菜,高兴不高兴都任意而为。这使你娇生惯养成了习惯,不肯穿旧的不好的衣服,不肯吃简单粗糙的食物。如果长大还不肯改掉这些习惯,一定会落到贫穷饥饿的地步。要以俭省来珍惜福泽,是我对你说的第一件事。

02.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弈。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心人者哉。人不可上,物不可凌。此宜谦以守身,二也。

你从小所习惯看见的,都是官员的显赫气象。没有见过我没有进士及第的时候对人谦恭的样子,以及你祖父母艰难支撑家业的状况。也没有见过我被逮捕穿着囚犯衣服,以及关在幽暗的牢房里忍受痛苦的样子。如果你还不能卧薪尝胆地思考这些事情,怎么能算是个有心人呢?对人不可以傲慢,对东西不可以糟蹋。要用谦恭来保持操守,是我要对你说的第二件事。

03.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

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你的祖父母疼爱你,你却在他们面前常常随便地忘了恭敬。你母亲教训你,你态度傲慢不予听取。如今我遭遇了不测,你替我在祖父母跟前尽孝,怎能不仔细体察祖父母的心意?至于你母亲,除了你她还能靠谁呢?你如果不孝顺,神明会惩罚你的。要用孝顺来侍奉亲长,是我要对你说的第三件事。

04.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父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

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我做官的时候爱惜名声和节操,没有贪图财物来扩大家业。现在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你祖父母勤劳辛苦积累起来的。而且这次因为我的牢狱之灾花费了其中一大半。我一向有誓愿,将来兄弟三人平分家产,一定不多要一亩地、一粒米。你应该把伯父当作父亲、把寡婶当作母亲来侍奉。即便祖父母让你多分一点,也一定不能多要,不可辜负我的本意。

要以公正来传承家业,是我要对你说的第四件事。

05.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于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拔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此恩义所关,五也。

你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要把她当作同胞妹妹对待。如果将来她嫁给中等贫寒的人家,要给她一百亩地作为嫁妆。至于你妹妹的母亲,侍奉了我许多年,应该让她衣食无忧,划拨一些赡养的土地给她,收取的租子供应她的用度。内外出入要谨慎,防范不光彩的事情发生。这是事关恩义的大事,是我要对你说的第五件事。

06.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此文章一脉,六也。

你的禀赋并不愚笨,可惜我对你教导不够,读书已经有些晚了。但你念着我一生的辛劳艰苦,也要立志勤奋读书。

如果将来进士及第,应该先回家奉养父母再出来做官。如果中进士无望,起码也要考上秀才。你要好好地把我留下的手稿和书籍编辑整理一下。这是传承文章和道统的关键,是我要对你说的第六件事。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咏柳古诗原文,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

  •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

  •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_孔子语录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_孔子语录_ 【志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见《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夺去他的意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逝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

  • 初中两小儿辩日原文及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

  • 高适别董大古诗翻译_别董大原文及赏析

    别董大 朝代:唐代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着...

  • 诫子书名句翻译及作者李应升简介

    诫子书名句翻译及作者李应升简介_ 【诫子书】李应升 作者小传李应升(1593-1626),字仲达,号次见,南直隶江阴人。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及第,授南康推官,以清廉著称,时民谚称其清和无比。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李应升上疏,力陈外藩、内盗及小人三种问题,讥切近习,受到魏忠贤的嫉恨

  • 道家及翻译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道家小编及翻译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