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你身边的朋友也会把句子转发到朋友圈,句子可以将需要表达的内容说的更加生动,你用过哪些表达心情的句子?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明·姚舜牧《药言》古代家风家训”,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明·姚舜牧《药言》精选古代家风家训

明姚舜牧《药言》。

1.第格是读书,第一本等是务农。

每个人都必须从事一种职业,第一等最有品格的职业是读书, 第一等最固本的职业是务农,此外是做工匠和经商,这些职业都能 够解决生计问题,都可以实现志向,都能使人终身免祸。只有那些 游手好闲的人,一定要到错误和怪僻的地方去自投法网,非常可 怕。

劝告我的后代,不要交接游手好闲的人,不要收养游手好闲之 徒。

凡居家不能没有亲友的帮助,但正人君子多半落落寡合,而那 些用不正当手段讨好他人的小人,常常倾倒在别人怀中,极易与人 亲近。见识不老成的人碰到这种人,往往立即就会同他们推心置 腹地相交,亲密得分不出你我;却不知道他们从你这里想索取的东 西已全部得到了,他们的追求是那样贪得无厌;你稍使他不满意, 他就把你的阴私宣扬开来公之于众,使你的名誉和家庭深受其害; 哪里比得上亲近正人君子有益呢?

然而,亲近正人君子远离奸邪 小人,重点在于突出敬字,只敬重他们,正人君子认为自己受到 尊重而乐于与你相交,那些小人看到这种场面,也就离你远去了。

亲友中有贤明而且有作为的人,不能不重点加强结交,交往最可贵 的是要合乎礼节。但是,对于那些从来不相识和不了解的人,不能 胡乱攀附和结交,否则只会展示自己的卑下和招来谄媚的羞辱。

与其花费很多钱去结交一个显贵的人物,却受不到他们的礼遇,不 如将这些钱去周贫救急,还可以使穷人的生活延续下去,并对你感 激不尽。人们常说做好人难,我认为非常容易,只要不做不好的 人,就是好人。

中国古代最理想的生活模式就是耕读人家,一边读书一边耕 作,不仅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且能安居乐业。古代种田,有土 地买卖流转的自由,只要不断增地置业,就能使生活的保障得到不 断巩固和加强,因为与其他职业比较起来,只有土地的养人之功最 为牢靠和持久。

要保持稳定的耕读秩序,就要避免被游手好闲之 徒引向被法律禁止的危险之地,避免被奸邪小人引入陷阱并扰乱 了志向。耕读生活需要亲和、自在的社会环境,不必盲目结交权 贵;与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去结交权贵反而受不到礼遇,不如周贫救 急。这些观点都能指导人们生活得自给自足、自在自尊、自得 其乐。

除了要与族人和睦之外,就要和睦邻里。

邻里与我们邻近相 处的时间最长,最要亲和交好。假如凭意气用事互相侵凌欺压,他 即使一时能默默忍耐,但在内心能不结仇生怒吗?日子久了,一旦 有轻重缓急之事,不仅不要指望他们出手相助,而且结下了难以化 解的怨仇。

曾经看到那些有势力的人家,不仅自己在家暴烈,而且 总是用意气凌压邻里,这十分不符合道理。我家是小户人家,自然 不应该发生这种事。

如果今后略有发展,更应该加倍收敛,不仅不 能欺压乡邻,而且即使有豪强的奴婢违法也只能送交官府惩治,一 定不要自己亲自任性处置,以免招来不测之祸。我的祖居在田畔, 邻里侵占已经超过几尺,一开始我们就不计较而让他们自动停止。

如果与他们计较去上报官府,人们必定说我仗势欺人。现在附近如 果有人出卖田地,应当买的就稍微给多一点价格给他,使他今后无 话可说。他或许不以为然,就请他与附近的地价比较一下。如果有 官地或军用地出卖,就不能有贪欲之心。

现在以天下一统之大,还 是东有日本,北有蒙古,难有方圆完整的疆界,何况平常百姓家,又 何必去追求方圆完整的地界呢?在这方面费心思,是自取其害。

邻里关系是生活中仅次于家庭关系的最重要的关系,它就是 家庭的外围环境,涉及日常生活的是否安全和快乐的问题,也涉及 急难中是否得到最快最近的救助的问题。如果邻居变成仇家,居 住环境就已经严重恶化并且充满危机。

解决邻里关系的最好办法 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不结仇为宜,仗势欺压乡邻是最愚蠢的 做法,这只会把自己的家安放在十面埋伏的战场的核心。

2.惟清修可胜富贵.富贵不可不清修。

清静地修身养性其实胜过富贵,即使富贵之人也不能不清静 修身。家境稍有充裕,就应该由亲到疏,量力来救济贫乏的亲戚, 这是莫大的阴德。

不这样,一味积累钱财而招人怨恨,会埋下不小 的祸患。谚语说:长期积累财物而不发散,一定要遭水火盗贼。

这句话值得我们自我警示。大凡人要保养身体,先要熄灭自己的 贪欲之火,凡人要保住家业,先要杜绝非分之想。精气神和钱财, 自己有一份就有一份的用途。

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也应 该为他人珍惜,千万不要用尽他人的力量,占尽他人的感情,而使 他人不堪忍受。

到了他们不能忍受的时候,就会干出出尔反尔的 事情,到头来又损耗我们的精力。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有读不尽的 书,有做不尽的事,总要衡量自己的精力去做,不能强行去做自己 不能做到的事情,使自己筋疲力尽。我少壮的时候多半做些不懂 得遵循规律的事,做些不珍惜身体的事情,至今一想起来就悔恨,一 次。

你们后人要自我检点自我保养,不要效仿我的做法,到老来才 开始悔恨。即使是积钱和积累书籍,显达之后未必能守能读,何况 收集珍玩呢?收集珍玩招致灾祸,自古就有明鉴,何况现在呢?庶 人本来无罪,怀藏璧玉就是罪过。

除了身上衣和口中食,其余一切 都是多余的东西;除了布匹粮食以外都是尤物。要记住啊!我家 上辈一开始没有显达的人,涉足仕途从我开始,这就像在大江大湖 中,偶然露出的一块小洲,只有精心培植,或许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不受损坏,否则半夜突起一阵风潮,立刻又恢复为一片江湖。可畏 惧呀,可畏惧呀!

谚语说:在讨便宜的地方失去便宜。这个地 方值得品味,大凡心中刚刚生起讨便宜的念头,就是自己坏了心 术、自己损了阴德,失去便宜的最大可能就在这个地方,不需等到 失去便宜之后才发现这个道理。我曾经自我揣度,早已超过生涯 应得的本分,特地写了一副小小的对联说:得到这些已经过头 了,哪敢再萌生半点邪念?

只求能继承下去,一定要积累十分阴 德。这四句话就是我的传家之宝,不要把它轻视为农家老翁的 语言。

在清静中养心健体的日子,比处在富贵之中还要幸福。

家境 一旦宽裕,就应该量力做出一些周贫救急的事情,从而避免因一味 刻薄积累财富而丧失善良的心地。这是使幸福生活得以保全和进 一步增添光彩的明智之举。

贪欲之火固然能开创幸福生活,但也 足以焚毁幸福生活;要想保全幸福,就要调适自己的心术,以适度 地遏制贪欲。

要知道人生在世除衣食以外的东西都是多余的玩 物,贪欲也就失去了肆虐的底气。讨便宜的行为其实是侵占了 他人的正当利益,所以,讨便宜的念头一产生,就坏了自己的 心术。不仅对于财富是这样,币且对于我们自身的心力和体力 要珍惜自爱,正确使用。

一份力也像一份财一样有它合适的用 途。天下有读不完的书、走不完的路和做不完的事,要以充沛的 精力选准能够做也应该做的事情,是保养身心和实现志向的基 本工夫。

3.人常咬得菜根,即百事可做。

亲眼所见的事情,还要考虑是不是真实的;听到人家的暧昧的 事情,更不能轻易说出口。一句假话,足可毁尽平生的福分。阿谀 奉承地依附别人是羞耻的,刚愎自用更是可恶的;不执拗也不阿谀 奉承,就是中庸之道,一般人难以做到;能够站在风吹浪打中挺立 不倒,这是最高雅的节操。

淡泊两个字最好,淡,就是恬淡;泊,就 是安静的意思。恬淡、安静,没有其他妄想,这颗心是多么快乐!

反过来去追求肥浓和华丽的东西,趋炎附势,蝇营狗苟,劳心过度 而一天比一天更笨。遇到盘根错节的矛盾,可以考验我的才智;历 经风吹浪打,可以验证我的节操;碰到艰难险阻,可以考验我的思 虑、谋略;遇到强烈的震荡和冲毁,可以验证我的力量;蒙受污垢和 忍受屈辱,可以考验我的度量。学习,就如同心中有了一轮太阳; 不懂得好学,即便好仁义好求知、好诚信好正直、好勇武好刚健,也 还会都有弊端,何况喜好其他的东西呢?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这 颗心就会光明正大,远远地超过别人。分明有一个安稳的居处在 那里,却不肯去居住,偏要处在危险中;分明存在一条正路,却不肯 去走,偏要走邪路,真是个自暴自弃的人。当忙极了时间仓促时, 要更加检点自己。当极其急迫的时候,要更加小心守持。当非常 得意时,要更加谨慎。

人经常能吃得菜根,就能做各种事情;娇生 惯养太过头的人,虽好看却不中用。

中庸之道是雅操,淡泊二字最养心。不仅交友可以帮助我们 取长补短,而且艰难、危险和屈辱的环境也能考验和磨砺我们的才 智、力量和度量;这样,不仅与人相处也能催人奋进,而且,复杂的 环境也能提升人的素质,这是《周易》中自强不息和返身修德的道 德智慧。人在慌乱、危急和得意的特殊时机,往往也是陷阱和机遇 。

交织、汇集的关头,这时应格外机警和谨慎,才能让危险避开,使机 会无法逃脱。

所谓咬得菜根,就是指人要把心理放置到只要不 饿死什么苦日子都能过下去的底线,就能经受住名利场上的大起 大落的震荡,就能刚勇直前,无为而无不为。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古代家风家训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古代家风家训

宋袁采《袁氏世范》。

1.性不可强合。

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亲的莫过于父子、兄弟。但父子、兄弟之间 也有不和睦的,父子不和或许是由于父母督促子女向上学好,兄弟 不和或许由于争财分物。也有父子间不由于督促学好、兄弟间不 是争分财物而产生不和的,世人见到这种不和,想从中间分清是非 往往找不出任何理由。大凡人的性情有宽大缓慢、有狭小急躁、有 刚暴、有柔弱、有严肃持重、有轻浮浅薄、有崇尚节俭、有任性放纵、 有喜好闲静、有喜欢广结广交、有善从小处着眼、有善从大处着眼, 这是由于人所禀持的本性各不相同。父亲想要孩子的性情合于自 己的要求,孩子的性情未必能达到这一点;哥哥想要弟弟的性情合 于自己的要求,弟弟的性情未必能达到这种要求。他们性情不能 达成一致,那么他们的言行也就难以适合对方要求,这就是父子兄 弟不和的总根源。况且每临办事之际,一方以为是、一方以为非, 一方以为当先、一方以为宜后,一方以为当急、一方以为宜缓,人性 是这样难以整齐划一,如果都要求对方与自己完全一样,一定就会 引起争论,争论一时难以取胜,就会再三不断发生争论,不和睦的 情况就会开始发生了,有的甚至引起终身失欢。若悟透这个道理, 为父兄的人,能够通达子弟的性情,不苛求子弟与自己完全相同; 为子弟的,要尊重和顺承父兄的意见,不要指望父兄一味服从自己 的意志,那么在办事的时候就一定互相和谐相处,没有乖张、争斗 的忧患。孔子说:对待父母,发现他们有错误就要多次提出建议, 如果发现他们心里没想通、一时不接受建议,要继续尊重他们并不 违背他们的意愿,按照他们的指示去做而无怨言。这就是圣人教 给我们的重要的和家之术,应该引起深思。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和儿女之间、丈夫和妻子之间常常陷进这 样的痛苦:没有原则性重大冲突,却在日常小事上纷争不断。这是 某些家庭成员企图以自己的个性来统一其他成员的个性、或者要 求其他人员与自己的个性保持完全一致的结果。人的个性是一种 定型了的性格惯性,征服人的个性是一场永远没有胜利的战争。

人只能注重履行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绝不能与他人 的个性展开决战,否则就会日渐变成一个既折磨他人又折磨自己 的虐待狂。

2.处家贵宽容。

自古以来,在人伦关系中贤人与恶人就互相错杂在一起。要 么父子不能都有贤德,要么兄弟不能个个美善,要么丈夫游手好闲 和放荡,要么妻子强悍暴躁,很少有哪家不犯这些毛病的,即使是 圣贤碰到这种情况也无可奈何。身上患了疮痍和疣赘,虽然十分 讨厌,但不能立即把它除去,只有宽大为怀地来对待这些事。能够 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心中就安然了。古人所以认为父子、兄弟、夫 妇间的是非别人难以辨清就是这个原因。

古代的家庭大多是数世同堂的大家族,家庭成员的素质更是 良莠不齐。对于那些品行不端的家人既无力改变他,又不能开除 他;正像自己身上的疮毒一样虽然十分可恶但又一时无法把它切 除,因为这可恶的疮毒已经构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对待那些 不成器的家人,要有大局意识和宽大、隐忍的胸怀。现代社会的家 庭关系虽然已经变得十分简洁和单纯,但也会出现势不两立的痛 苦,只有把对待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家人,像对待自己身上的疮毒一 样宽容并进行耐心疗治,才能保持家庭的稳定与进步。

3.人有子.须使有业。

人有儿子,一定要使他从事一种职业。贫贱人家的子弟有职 业,就不至于陷进饥寒;富贵子弟有职业,就不至于为非作歹。凡 是富贵子弟沉于酒色、好赌博、变换奇装异服、炫耀车马、与一批小 人为伍,以至于招致破家,等等,所有这些不是他们成心不成器,而 是由于他们没有固定职业来打发时光,于是就动起了做坏事的念 头。小人帮助他们为非作歹,就是为了从中谋取钱财之利,常常见 缝插针地促成他们进行破坏。子弟应该深切反省和醒悟。

职业是集中和串联劳动价值的生命线,是实现人生抱负的唯 一进路,是谋生最起码的手段,也是充实生活和释放精力最健康的 渠道。富家子弟没有生活和生存的压力,他们考虑的是如何尽情 享受生活的问题,难免会因变换玩法而违法乱纪。只有选择一门 职业或学业,才能把他们的旺盛精力和时间吸纳到学习和创造的 轨道,随着这条轨道不断向纵深推进,不仅能使他们的精力和时间 断然与玩乐生活做出切割,而且还能带动现在的生活和已有的事 业一同获得充实与进步。否则,富贵而无所事事的生活会空虚得 六神无主,而在人世间,除了学习和创造以外,不存在没有代价的 快乐。

4.背后之言不可听。

家中只要有子弟及妇女在外面喜欢传递一些风言风语,那么 即使与圣贤同居在一起,也不能不引起争端。况且任何人做事不 可能都是对的,不可能都符合他人意愿,哪里能避免背后不被人评 议?背后的议论,如果不被人传递,被议论者就不会知道,哪里会 引起纷争呢?只要背后的议论被主人听到,就难免不开始积累怨 恨。何况经过两次传递那些议论,传递者又从中增加和改变一些 内容,势必引起两家的怨.}艮牢不可解。只有那些高明的人能对背 后之言不去听信,喜欢传话的人就无法离间他的亲友。

喜欢背后说人是非的人,是懦弱、阴险和心界不宽的表现;而 喜欢将背后之言予以传递的人,要么是胸无城府仅仅出于谈话时 出卖一方、讨好一方的目的,要么是出于添油加醋、借刀杀人的险 恶用心。总之,喜欢传递背后之言的人,是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矛盾 的始作俑者,是一种最恶劣的品行。聪明的人首先明白背后之言 是他人内心不快的一种必然反映,只要还没有演变成公开的对抗 性行动,是不必过分在意的。至于他人传递而来的背后之言,又是 夹杂着议论者的语境、偏见和传递者个人目的的混合产物,更是不 必在意的。这就省去了许多无聊的是非和麻烦,清净了自己的心 界和眼界。

5.子孙常宜关防。

子孙有过错,自家的父亲和爷爷往往都不知道,当官的人家更 是这样。大凡子孙有过错,都躲过父亲和爷爷的耳目,外人虽然知 道,都不过是偷偷地嘲笑,不会让他们的父亲和爷爷知道。特别是 居在乡间的大官,人们过来朝见他的时间都有限,一见面连称赞他 盛德的时间都不够用,哪里还敢说他的子孙的过错呢!况且,那些 。大官又自以为子孙很贤明,认为别人说他的子孙之过就是诬蔑,所 以,他们的子孙纵有弥天大错,家里的父亲和爷爷都不会知道。其 中即使有家训稍严的,但母辈又尽量包庇孩子的恶行,不让他的父 亲知道。富家的子孙不成器,不过沉迷酒色和赌博这些破家的事 情;官宦之家的子孙作恶就不止这些了。他们居在乡间,强行索要 他人酒食,强行向他人借钱借物概不归还,强买他人东西不付钱。

亲近一批小人,并指使他们仗势欺人。他们侵害善良,就不断编造 讼词虚妄兴讼。乡人如有失理犯法的事,他们就揽作是自己的事, 还美其名日替人承担事件;乡人中如发生争论,他们就伪造在外 做官的父祖的书信,去拜请州官和县官帮忙,以达到以曲为直的目 的。随意差人做事、借人舟船、胡乱收税、帮人免罪,以从中获取非 法收入作为酒色娱乐之用。还不止这些,他们的那些随从私下强 卖商家物品、强令吏人买物品、私下托付商税机构帮助购买物品 且统统都不偿还它应有的价值;甚至替吏人填补名额,为吏人 说情免罪,吏人如在收入上有所盈余,就责求他们要有所回报 其他各种狂妄的贪求也绝非一端,毫不体恤,这会影响他们父祖的 名声和拖累父祖陷于刑法之灾。作为父祖之辈,应该知道这些事, 要经常设关提防,经常询查暗访,或许就能免除这些危害了。

古代富贵之家的不肖子孙的种种恶行,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到 似曾相识。这是一批四处巧取豪夺、唯一能够超越法纪也往往率 先践踏法纪的特权阶层,他们的邪欲不仅游离出天良和法纪之外, 而且也不惜将其父辈的清名与功业毁于一旦。为了防止子孙利用 长辈的权力去干祸国殃民的勾当,袁采先生提出了官宦之家要对 子孙常设关防并不断询访的措施,他当年最担心的是子孙犯下恶 行而父辈却一无所知。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领导干部同样也要 对子女严设关防,警惕出现对子女利用特权作恶的行为一无所知 的现象,当然更不能庇护、怂恿甚至参与子女巧取豪夺、徇情枉法 的犯罪行为了! 6.子弟贪缪勿使仕宦。

子弟中有愚蠢、荒谬的人,自然不能让他们做官。古人说:治 理刑狱多积阴德,子孙就会兴旺。又说:施利于人又能让人不知 道是谁做的,就能得福。假使一些愚蠢、荒谬的子弟当了官员,必 定把诉讼事全部委托手下小官们去办理,听任他们随意改变案情, 庇护恶人陷害善良,难道不与积阴德相反吗!古人又说:我如有 过多的阴谋,是修道人的大忌。又说:陷害他人却使他人不知是 谁下的手,就会得到祸患。假令现在这些当官的子弟贪污腐败,一 定会同手下的小官同流合污,出卖公权,变曲为直,使百姓深受 其冤却求告无门,难道不能算是阴谋吗!士大夫们请试图数遍 乡里三十年的官宦之家,现存能够自我保持的还剩几家?都是 前文所说的那些事情导致的。有远见的人请一定要相信我说的 这些话。

人们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这个龙的具体内容大抵不过是 追求金钱或权力的最大化。但是儿女中如果有愚蠢和贪婪的人, 绝不能把他们推上追求权力的道路;因为权力是涉及国计民生中 的大是大非问题。儿女一旦愚蠢无能,手中的权力容易被坏人所 挟持和利用,而自己最终也难逃干系;一旦贪婪成性,就会伙同手 下出卖公权、颠倒是非,他们是因掌控着政策法规而出卖政策法 规,而且是以执法者的身份垄断了出卖政策和法规的市场,这其实 是对人民的犯罪。古人对自己子女中的愚蠢、贪婪者当官尚且不 能容忍,那么,现在社会如果把愚蠢和贪婪的人推上领导岗位,更 是莫大的失察和罪过。

7.人之智识有高下。

人的智慧和见识本来就有高下不同的差别,这种差别甚至还 很悬殊。高者见下者,如同登高望远,没有看不到的;下者看高者, 如同在墙外想窥探墙里,什么都看不清楚。如果高下的差距小还 可以相互对话,如果相差太大,不如不要告诉他,说了只会白费口 舌。如同下棋博弈,若高下的水平相差不太大,还可以对弈一番。

如果让国手级别的人与连棋局都不认识的人对弈,结果会如何呢?

现代社会强调在权力上人人平等,但这不等于认为人们在智 慧和见识上都不分高下和整齐划一;人类自有史以来在智慧和能 力上就有高下之分。见识高者能把见识低者的前途一览无余,而 见识低者却看不到这一层,常常为自己定下了与见识高者同样大 的志向,结果是一出口讲话就让人感到啼笑皆非。这就启示我们: 智慧和见识高的人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和改造见识低下的 人,智慧和见识不足的人只能安心从事自己能做的眼前的事务,千 万不要为自己确立一些无力实现的空远的目标;这就让各种能力 都能避免一些错位的努力而能各得其所和各显身手。

8.人生劳逸常相若。

应该说,能在老年享受富贵的人,必定在少壮时期尝尽艰难, 吃尽苦头,从来少见少壮时期享富贵还能安逸到老的人。早年登 科及第和早年顶替父职的人,必定在中年阻逆不顺,但会在晚年得 到荣达。如果在仕途上没有遇到阻逆,会在生计方面陷入艰窘和 薄福,或为饥寒而愁,或为婚嫁而忧。如果早年仕途发达,没有经 历艰难困苦,加上继承父辈留下的基业雄厚,并且没有任何不如意 的事,这样的人多半不享高寿。造物主对人类命运变化的规律大 致是这几种类型。这中间也有自始至终享受富贵的人,那是有特 大福气的人,也是千万人中才有一个,不能把这当作普遍现象。现 在的人们往往费尽心机百般巧谋,都想不经受一点辛苦,就能享受 终身富贵,都是由于不明白这个道理,违背规律去算计,希望他们 的子孙从小就享受大富大贵,这是极其糊涂的想法,到底人力是难 以胜天的。

人生的幸福不是一件事先精雕细刻出来的工艺品,很难完美 无缺。要么在纵向的生命历程中苦乐不均,要么在横向的生活结 构中凸凹不平。往日的辉煌已经尘封在过去,它丝毫无法对未来 施以援手;今天的失败是对过去的总结,它无法抵御未来的幸福。

商界巨子和政界伟人未必能享有美满的家庭和强健的体格。人生 设计切忌有全福的妄想,也不能以中途的感受来推定终局。

9.谋事难成则永久。

大凡人们筹办任何事,即使是日常最小的事,也要几经不合而 难成,或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突然失败,或者已经失败复又成功。

经过这样几番周折之后,事情一旦成功就会获得永久的和平与安 宁,不再留有后患。如果偶然成功得太容易,以后一定还有不如意 的事发生。造物的精微玄机是这样难以推测和揣度,冷静下来想 想就会发现这个道理,就可以让人放宽心怀。

太容易成功的事情,往往不是昙花一现,就是暗伏危机;而几 费周折的事情,一旦成功就会从此永久地被征服并且得到了。注 定要成功的事情,即使到了失败的边缘也始终不让你退阵罢手;注 定要失败的事情,无论怎样顺利,其矛盾的各方已经日趋不可调 和。这就是世务的玄机。因此,对于容易成功的事,我们要高度戒 备;对于极其艰难的事情,我们要准确判定构成事件成功条件的运 行趋势。处在办事过程之中的人,应该没有情绪的涨落,只有智慧 的较量。

1 0.性有所偏在救失。

人的道德禀性来自先天生成的部分,各自都有所偏重,君子知 道自己有所偏差就通过他的学习修为来加以补救,就能成为道德 齐全的人。普通人不知道自己的禀性有偏差,就依据自己的偏差 直道前行,所以就有很多失误。在《尚书》所提出的用人九德之中, 宽容、柔和、厚道、安乐、顺从、正直、宽大、刚健、强硬等这些性格, 属于天资的部分,所谓明辨、骨气、能干、恭敬认真、坚定果断、温 和、方正、内心充实、讲道义等品质,是靠后天学习修为得来的。这 就是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的原因。后世之所以有性急的人佩饰熟 牛皮、性子缓慢的人佩带直弦,就接近这种意思。自己禀性中的偏 差,痛苦的是自己难以发现,必须征询他人的意见才会知道。

《尚书》所提出的九德,是理想人格所应具备的这样九种优 良品性:一、宽容但能明辨是非。二、柔和但能自我挺立。三、厚道 但能干。四、爱热闹但懂得严肃、慎重。五、随和但能果断。六、正 直但不失温和。七、雄大但能正派。八、刚健但有内秀。九、强硬 但讲道义。这九种品性无一种不是美德,无一种不止于至善,不仅 是古人的修身标准,即使对于现代人也不失为是一面修身养性的 明镜。人与生俱来可能拥有九种品性中的一种或几种,但如果不 通过后天的学习,就很难使这些自然的品性止于至善。例如:如果 宽容而不分是非、柔弱乃至无骨、厚道而不能干、随和而无主见,就 近乎懦弱、愚蠢和无能;如果正直而粗暴、雄大而邪恶、刚健而无内 秀、强霸而无道,就近乎鲁莽、专横与恐怖。后天的学习是对先天 品性的一种纠偏与增补,也就是修身养性的具体的展开过程。千 万不要把修身养性理解为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这是拉动自己 的个性向着文明的方向不断提升的过程,使之更利于适应社会、更 利于适应和掌握自己的未来。

1 1.处事当无愧心。

现在有某些人做些不善良的事情,庆幸他的行为没有被人看 见和听见,所以安然地自我放肆,没有任何畏忌。殊不知别人的耳 目可以被遮掩过去,但天上神灵的聪明却不可被遮掩。大凡我们 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只要是心里认为是可以的,心里认为是正确 的:别人虽然不知道,神灵已经知道了;我们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只 要心里认为是不可以的,心里认为是错误的,别人虽然不知道,神 灵已经知道了。我心就是神灵,神灵就是祸福,心不能被欺骗,神 灵也不能被欺骗。《诗经》说:神灵体察万物精妙至极,令人无法 揣测,何况你哪能厌弃她呢?佛家认为:即使心里知道神灵已经来 到身边,尚且无法窥见神灵;何况不信神灵就在左右,甚至厌恶神 灵的存在,这样的人什么坏事干不出来呢?

这里所谓的心,指的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道德良心,它应该 是人们做出一切决定的基本准则。特别是在利害攸关的时刻,良 心的鉴别作用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被贪欲压倒良心,纵然成功 得手,最终也难以逃脱来自自身的良心的审判与熬煎;良心的审判 不是虚无的,自己心中隐隐不安的部分,恰恰是外界危机未散的反 映,那些危机或许还有一天卷土重来,到底还是要让良心在追悔莫 及中得到恢复。一个干了亏心事的人,注定是在精神上失去了自 在和自由的人。那些做贼而心不虚的人、昧尽天良而心不慌的人 必定非奸即盗,他们的犯罪心理不被押上审判台都不会自动消除。

一切从良心出发,会使自己的一招一式显得充实而光明,会使自己 无论到何时何地都会显得坦荡而浩然。

1 2.为恶祷神为无益。

人们因为做善事没有成功,去向神灵祈祷,企求神灵暗中帮 助,即使没有奏效,但也言之无愧。至于做坏事而没有成功,也向 神灵祈祷,求神灵暗中帮助,难道不是欺骗神灵吗?!如果谋求做 盗贼也请神保佑,打官司无理也求神帮忙,假使神灵果真听从他们 的意见,帮助他们侥幸成功,这就是故意引起神灵发怒,自取祸端。

求神拜佛的问题,本是宗教范畴的事情;但是,在世俗生活中 总有这样一些现象让人屡见不鲜:一些为富不仁的奸商、一些恶贯 满盈的贪官污吏,总是在神殿中频繁地跪下犯罪之身,他们不仅祈 求神佛保护他们的罪过,而且祈求神灵为他们开辟更加辉煌的前 程。这其实无异于要求神佛支持、协助并伙同他们一起犯罪。他 ;们的行径在人间已为党纪国法所不容,难道还能在神佛那里获得 特殊的宠爱和鼓励吗?

1 3.小人为恶不必谏。

人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能够思虑再三并能检查反省自己,如果 不幸有过失,也在能够规劝和交谈的范围之内。如果放纵自己不 良的个性,胡乱说话和做事,或者明知不对却要故意这样做,这个 人必定挟带着凶暴强悍之气来排拒他人议论自己。善于处理乡间 事务的人,如果见到这种人,不但不敢对他进行规劝和教诲,而且 也不敢对他们进行评论,目的是为了远离侮辱。曾经看见一些人 不忍心看到平日交往深的朋友有过失,就私下里献纳忠言,结果反 惹对方愤怒,说:我与你交情深厚,你也诽谤我呀!孟子说:对于 不仁之徒,哪能与他对话呢!

中国传统文化常把迁善改过的精神视为一个人发展事业的增 益之道。但这种增益之道只会在一批有教养有成就的人身上发挥 作用。我们常常满含善意地对一些朋友或家人的缺点提出规劝和 忠告,结果被对方视为对他们的责骂和嫌弃,让我们感到百口莫 辨、自取其辱;只有听任他们被自己顽固的个性挟裹着向着一错再 错的方向不断沉沦。这种情形足以让任何一个有着社会责任心的 人痛苦万分,但是,现代教育居然又流行滥用个性自由的观念, 这就进一步为被教育者拒绝有益的教诲提供了更加时尚的理由。

朋友可以不再去多管闲事、自取其辱,但竞争激烈的商场和职场, 乃至由二人世界组成的爱情生活,是不会给一个无限放纵个性的 人留下任何一席之地的。

14.小人难责以忠信。

对于忠信二字,君子不坚守的很少,小人不坚守的居多。例 如:小人拿东西卖给他人,把坏的不好的东西打扮成新奇的东西, 把造假的东西冒充真实的东西。诸如在绢帛上涂上胶糊、在米麦 上淋水、在肉食上灌水、把药材换成其他东西,并且还用花巧的言 词来进行吹捧,仅仅就想把它们立刻销售出去,至于引起他人误食 误用,全然没有一点体恤之心。小人不忠的情况就是这样。欠了 他人财物,久久不予归还,人家如果索要,又再延期一个月.如到期 再来索要.又不归还,还要延期一个月,再次到期来索要,还是不 给,乃至于延期十几次仍旧不归还他人。工匠为人们制造器物,先 要收受人家的定金,责定他所需要的器物要在一个月内交货,人家 如期索要,他又交不出器物,再次约定一个月交货,人家再次如期 索要,还是得不到器物;乃至于不断向后约定十几次,还是像当初 一样得不到器物。他们不讲信用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其他的情 形更是难以尽数。小人成天到晚都是这样行事,大概不以为怪。

作为君子见到这种现象往往十分愤怒,径直要狠狠惩治他们,乃 ?至于打架打官司。如果君子能够自身反省,不做不忠不信的事, 并且可怜小人的无知,以及他们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来为自己 谋求私利才这样做;这样一想.就可以把小人的行为稍可置之度 外了。

在商场上,造假贩假之风居然由来已久!在遥远的宋代,对于 小人的坑人害人的恶劣行径,君子只有自省其身、置之度外而 已,这是法制不健全的结果。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小人的造假贩 假的行为已经被列入司法打击的对象。但是,为什么伪劣商品还 常常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呢?这是职业道德的大面积滑坡从而抗拒 .和消解了法制的威力。古德治的手段只有劝善的作用,它只能 滋润有教养的君子;对于成心践踏天良、违法乱纪的小人,还得依 靠司法的铁拳予以惩治。德治和法治各有不同的对象和作 用,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风清气正地向前发展。

1 5.言貌重则有威。

在街巷商铺、茶坊酒店中,都是闲杂人员混杂汇聚的地方。我 们偶尔要经过那些地方,在说话和表情上一定要严肃庄重,就能远 离被轻浮戏弄和被侮辱的危险。如果有人在讥笑和议论,也不必 去听,如有遇到喝得大醉的人,应当立即回避,不必与他们计较就 可以了。

文中描述的市井街坊,是闲杂人员的乐园,也是是非易发和频 发的敏感地带;在那里,可因肢体碰撞而争斗,可因姿势构成挑衅, 可因眼神而问罪,这是一种崇尚油滑和暴力的黑暗角落。君子如 要经过这种地方之所以要自重言貌,就是要在气质上和这种氛 围拉开距离,以避免与一些不是对手的对手发生毫无意义的 战斗。

1 6.礼义制欲之大闲。

饮食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东西,不能没有,如果无理去夺取它, 就是贪得无厌;男女之事是人的欲望,不能没有,如果不是明媒正 娶却不庄重地互相亲近,就是奸淫;财物也是人们想得到的,如果 无理而获取,就是盗贼。人如果一味放纵贪欲,就要掀起争端引发 诉讼。圣王思虑事情原本如此,就创制礼法来节制人们在饮食和 男女方面的欲望;创制道义作为规定人们在财物上获取和给予的 准则。君子对于饮食、男女和财物这三种东西,即使知道是能正当 地得到的尚且不敢轻易地在言语上表达出来,哪敢还在心中萌发 这些胡乱的念头!小人却恰恰相反。

礼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人在饮食男女等欲望方面超出非理的界 限,义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人们在财物的取与方面超出非理的界限; 在这些欲望上一旦超出非理的界限立刻就会发生纷争和诉讼,有 的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果没有礼义的护栏,只有法律的 惩治作用,势必使社会犯罪率加倍提升,也会使整个社会的道德水 准全面下降。古人设置的以礼义为代表的道德规范,不仅能抢在 法律之先维护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气和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而 且也大大降低社会的犯罪率,是增进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1 7.不可轻受人恩。

居住乡里或旅行在外,不能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如果在我 还没有显达的时候,就接受了人家的恩惠,必定常常铭记在我心 中,每每与那人见面一次,都怀有敬畏之心。而他人也自以为曾有 恩于我,常常露出在道德上优越的神色。等到我荣达以后,全面报 答有恩之人肯定顾不过来,不去报答又在道义上有所亏欠。所以, 即使是一餐饭一件衣也不能轻易接受。前辈人看到有些人当官却 广泛地结交知己,警告他们说:接受他人恩惠太多就难以在朝廷 中立足。应该仔细地体味这句话。

从表面上看,作者主张不可轻受人恩的目的是为担心难以 回报他人,似乎显得过于拘谨和狭隘,其实作者有着更为深远的用 心。早年未显之时不报恩是无力回报,做官之后难以报恩是无权 回报;因为做官之后手中的权力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如 果用这种权力来回报私恩,势必动摇自己行使权力的公正性。为 了维护手中公权的公正与庄严,宁肯在做官之前就不轻受人恩,以 培育和存养自己正直、纯良的本性,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古 代知识分子的陶冶之功。作者还认为,人在做官之后不仅不能轻 受人恩,而且还不可广交知己,因广交朋友难免不受人恩惠,受恩 即是变相受贿,受贿难免不落进以权谋私的陷阱。前贤发出的受 人恩多难以立朝的感慨,至今仍然是对一批因疯狂受贿、以权谋 私而纷纷落马的腐败官员的最深刻的注解。

1 8.报怨以直乃公心。

圣人说要本着正直、公正的原则来对待与我结仇的人,最符 合中庸之道,应该可以普遍推行。大抵以怨恨来回击怨恨,固然不 足称道,但士大夫中某些想为自己博得宽厚美名的人,有时面对那 些过去与自己结仇的人所犯下的奸邪行为却故意放纵而不予惩 治,这都是虚伪做作且不近人情的行为。圣人所说的直的意思 是:对方是贤明的人,不会因为他曾经与我有仇而废弃他;对方如 果是不贤明的,也不会因他曾经与我有仇而格外庇护他。对于这 些人的是和非做出的肯定与否定,要逐一符合他们自身的实际。

本着这种原则来对待曾与自己结怨的人,必定不至于陷进互相循 环报复而没有停止的时候。

以怨报怨的复仇方式固不可取,因为这容易把结仇的双方推 进无休止的循环复仇的深渊,所以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有些人 一旦掌权,就千方百计地排挤和打压仇家,这就是以公权报私仇的 行为,硬是把正当的自卫反击变成了非法的迫害;更有些人为了表 现自己的宽大胸怀,对犯罪的仇家故意加以庇护,这不仅丧失了起 码的血性与正义,而且也虚伪得无以复加。古代君子并不主张有 仇不报,但反对以公权报私仇;正当的复仇,只要合手法度,就不妨 光明正大地直道而行。

1 9.讼不可长。

居在乡里,万不得已与人相争,或万不得已与人论辩是非;当 对方稍稍承认了他的错处就应该及时停止纷争,不必再花费财物 去交结官吏打官司,以求痛快地解恨,狠狠地惩治仇家。至于为了 财产而争讼,本来无理却强求有理,官吏如果贪心和荒谬,或许也 能达成心愿,难道不对神明有愧吗?仇家没有被降伏又重新掀起 诉讼,使得我方为此而花费的财物要超过引起争讼的财物的十几 倍。如果碰到贤明的官吏,哪会把无理者判为有理呢!大凡人们 兴起诉讼双方都各有短长,双方如果都只说自己的长处而掩盖自 己的短处,官吏如果不英明,就会牵绊、拖拉着不予决断,或者草率 决断却与案情不完全符合。那些小官就可以从中受贿且不断玩弄 法律,受蒙骗者会因此而倾家荡产。

讼不可长是《易经》中讼卦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也是中 国古人应对争讼的一种最简洁也最高明的古老智慧;因为如果执 著争讼,不仅旷废时日而且又加深了仇恨,不如从速了断方为上 策。上文提到的讼不可长的含义中,自然又加上了一重因当时 吏治黑暗而带来的深层痛苦。面对着贪婪、阴险的官员,因争讼而 受到伤害的老百姓如果要通过他们讨回公道,等于又陷进了一场 比争讼还要严重得多的来自官府的重复迫害。可以说,讼不可 长的原则,是平民百姓求告无门、英雄气短的无奈之举,是来自历 史深处的一声深长的忧叹。

20.暴吏害民必天诛。

官员中有贪婪和强暴的人,官府的职员中也有专横和刻薄的 人,贤者和豪杰不能容忍百姓蒙受官吏的恶行,所以挺出来控告他 们。但是贪婪和强暴的官员必定有他们的靠山,要么有亲戚和朋 党把持着重要部门,要么得到了州郡之官的宠爱,所以很难动摇他 们的地位。专横和刻薄的官府职员也有他们的靠山,要么是他们 的行为已经得到现任长官的喜爱,要么与州官中的部门小官已经 有了深厚的交情,所以常常肆无忌惮。到了民众要来起诉他们的 时候,官员就请求有权势的重要人物写信为他们开脱,官府职员就 用官库中的钱币来行贿,他们立刻销毁原始的存根记录,篡改文 案,老百姓即使强硬地起诉,也未必就能轻易获得胜诉。再加上起 草控告州县官员的诉状的刀笔之徒又只想劫持官府,想使官员只 害怕他一个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为民除害的念头。常常看到那 些写控告州县官吏诉状的刀笔之徒,依仗着被官吏所畏惧,故意拖 延赋税不缴纳。老百姓都响应朝廷的号召将国家征收的财物按值 折合成其他财物,唯独他不进行这种折换;老百姓都响应朝廷摊派 的徭役,唯独他不服从摊派徭役。他们斜眼站在公庭上,对抗长 官,端坐在司房内辱骂官府职员;侵占公共财产,却不肯交付租金; 欺凌善良和弱小的人,强行为这些人的事进行决断;而对请他们托 办的公事,一定想以曲为直,或者与小官勾通狼狈为奸,挟持官员, 使之听任其为所欲为,残害乡民。这样的官吏,这样的奸民,如果 还给他们延长岁月,即使能让他们不遭人祸,也必定要受到苍天的 诛杀。

这里列举的是封建社会民告官的艰难。由于官员的权位是 上司决定并赐予的,所以贪官污吏只要运用一部分公款或赃款与 上司分享,就可以稳操权柄,固若金汤地毒害一方。老百姓如果能 下决心对官吏的罪行检举和控告到底,民意又容易被来自其内部 的个别出头人物操纵和出卖,把民意变成他们个人挟持官府、谋取 私利的工具。面对这些贪官奸民的种种恶行、手段和社会势力,平 民百姓哪怕人数再多、受害再深都只会变成一筹莫展的低能儿,他 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望于上天的诛杀。足见官吏的贪污腐败问 题,确实是封建专制社会自身无力解决的制度顽症。

2 1.狡狯子弟不可用。

宗族内、邻里间、亲戚中常有狡猾的后生,专会恃强欺弱,损彼 益此,富豪之家大多用他们为爪牙,只图眼前用得顺心和快活。这 类人内心奸诈、机巧,表面却很柔顺,子弟责骂他们不庄重和贪玩, 他们都能容忍。子弟们也非常喜爱这种人。日后家长去世之后, 引诱子弟做坏事的都是这种人。大凡家长辈都比较老练,他们的 智慧韬略能够驾驭这种人,所以能得其力。至于子弟们自身,必须 像父兄一样贤明,就可以没有忧虑。中等材质的人很少不被他们 鼓动和诱惑,以至于落得破家的下场。唐史中说过:妖禽和害狐 在白天就躲藏起来休息自如,到了晚上就轻狂放肆。这话所讲的 正是这种人。如果平时多邀请和接纳淳朴、厚道和刚正的人士,即 使他们的言语多半违背你的意图,但和这类人长久相处,日后会有 益处。所谓快意的事情常有损失,违背意愿的事情常有益处,凡 事都充满着这个道理,应该广泛地思考这个问题。

上司选用人才一般都喜欢重用精明能干的人,但这类人中常 常潜伏着奸诈狡猾之徒。奸猾之徒不仅具有过人的讨人欢心的技 巧,而且一般也都具有精明能干的办事能力;只是他们的柔顺忠诚 只是一种表象,一旦有利可图的机会来临,他们立刻就会做出泄 密、背叛乃至落井下石的勾当;这种人的本性虽然一时难以识别, 但到底还是通过他们平日恃强凌弱、损彼益此的行为暴露出来, 表明他们有着势利、阴毒和狂躁的心术。人不仅要有精明能干的 办事能力,更要有忠诚可靠的道德心性,精明如果仅仅用在唯利是 图和损人利己方面就走向了奸猾,精明只有用在提高办事效率和 兼顾全局及长远利益方面才是真正的精明;这也是用人和做人的 基本难则。

22.淳谨干人可付托。

对管理仓库的仆人,必须督促他认真记账,审查存货;对管理 谷米的仆人,必须督促他严格记账,认真保管好锁匙,还要选择认 真并且有畏惧之心的人来看守。对于那些拿着财货出外贩运的仆 人,必须选择淳朴、厚道且爱惜家财的人才可以托付。大凡中等财 产的人家都难以支撑每天的费用,何况那些佣人们呢?他们应对 饥寒的办法哪能得到周全和满足?中等品性的人,一旦看见那些 想得到也有可能得到的东西,其内心方寸已乱;何况那些素质低下 且愚蠢的人,看到美好的酒食声色哪能不动心?钱财从来没有满 足过他的意愿和欲望,在家内与全家骨肉一起忍受饥寒,在外面看 到那些美好的东西都与自己无关,现在这些财物竟然十分盈满地 出现在眼前(怎不动心?),如果主人每天都能严肃认真地去管理, 干人的贪心就会暂且止息下来。主人管理的势头稍显松懈,他们 就没有什么害怕的了。一开始的时候,他把仓库中的财物挪为己 用的数量还很少,他私下以为自己还有能力偿还,还没有特别担 心。时间久了主人还不知道,他就每天增加数量,日积月累地干了 起来,累积到了一年,挪用已经很多,他的心虽惴惴不安但也无可 奈何,只有想办法力图遮掩过去。过了两三年,他的侵吞财物的欺 骗行为已经完全暴露,无法掩盖了,主人再想严厉地惩治他,已经 近于追悔莫及了。所以委托仆人办事,应该以此为警示。

员工在工作中犯了贪污、挪用的错误,固然有着他自身无法开 脱的责任,但也有着上司管理疏漏、用人失察的间接责任。上司如 果坚持严格建账和经常核账的管理制度,也就大大地挤压了员工 的作案空间;财务重地还是选用那些淳朴厚道、严谨认真并有畏惧 之心的人来把关最为安全可靠,如果让一些奸诈和胆大妄为的人 染指和操纵,他们不仅会大肆中饱私囊甚至会把土司一同拉下水。

因此,领导干部坚持和完善财务制度并在要害岗位知人善用,是杜 绝下属腐败的重要举措。

2 3.债不可轻举。

大凡那些敢于借债的人,必定认为今后宽余起来就可以偿还 了。不知道今天已经没有宽余,今后能干什么而还能持有宽余呢?

比方行百里之路,要分作两天来行走,那就确实要用两天的时间才 能完成。如果想把今天要走的路与明天要走的路并成一天来行 走,即使劳苦不堪也难以到达目的地。大凡没有远见的人,只求眼 前的充分享受而挪占日后积累的人,没有不破家的。切要以此 为鉴。

如果对未来还债有着可靠的收入保障,借贷也不失为正常的 理财行为。但如果对未来还债缺乏清醒的把握,仅仅是为了提前 过上奢华的日子而勇于借贷,这不仅可能造成放贷方无辜的损失, 而且迟早会把自己囚禁在奢华的空壳中度日如年。在家庭消费方 面,还是传统的量入以为出的原则要比时髦的超前消费思想 来得充实和自信。当今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 灾难,就是对此做出的最深刻的注脚。

24.富家置产当存仁心。

贫富没有固定不变的势头,田宅没有固定不变的主人,有钱就 可买,无钱只有卖。买产之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不能害苦卖产的 人。大凡人之所以要卖掉财产,要么是缺少粮食,要么由于负债, 要么是由于疾病、死亡、婚嫁、争讼等事急需用钱,他需要百儿上千 的花费,就得卖掉价值百儿上千的财产。如买家能及时交付等值 的钱财,卖家即使一转手就没有任何存留,但还能解决变卖财产以 筹办急所需的费用。而那些为富不仁的买家明知对方急需费用, 就在表面上拒绝收买,暗地里又勾引对方卖产,以便重重压价。一 旦达成成交契约,就只付全部款项的十分之一二,约定过几天如数 付清。过几天再去问他,就推辞说现在还没办到这件事上来。再 多次去催问,他要么就给几条绳子充数,要么就用米谷及其他东西 来补偿他。卖产之家一定十分艰窘困乏,仅得到一点卖产得来的 零头钱随即就花光了,原来准备筹办的事情已经不能再办了。如 果再去讨要,跑路的工钱又白费了。那些买产的富人正暗地里欢 喜,以为自己善于谋略;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天道好还的道理,要 么直接报应在他们自身,要么间接报应在他们的子孙。富贵之家 大多悟不到这一层,难道不糊涂吗!?

如上所述,为富不仁者的心肠和手段已经令人发指,这已经谈 不上是买卖关系了,简直是对弱者财产径直进行欺诈和侵占,而且 是在乘人之危的时候趁火打劫。这种残忍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下 去,正是前文提到的贪官污吏如狼似虎、平民百姓求告无门的结 果。法律一旦被金钱所绑架,社会就会变成一座弱肉强食、民不聊 生的人间地狱。儒家思想认为财可润身,也就是说财富可以使 人显得更加洒脱和自在,可以使他的为人显得更加完美和崇高。

但是,财富掌握在为富不仁者的手中,不仅把他们自身的形象辉映 得更加卑鄙和无耻,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与苦难;财富 在他们手中早已丧失了正面的意义,还不如没有财富的人来得清 白和善良。

家风家训格言


1、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2、丈失一生,廉耻为重。

3、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4、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母的资格。

5、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6、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8、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9、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10、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11、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

12、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13、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14、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5、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16、进家门前丢掉不愉快的情绪,让家只存放快乐的记忆。

17、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

18、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1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0、天道酬勤。也许你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回报,但不付出一定得不到回报。

21、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22、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4、诚实最好的政策。

25、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2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27、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2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9、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30、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3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32、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33、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34、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35、坚持自己的准则,不盲从,不浮夸,实实在在。

36、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37、坚持没有办不成的室,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3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9、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

40、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41、人背信则名不达。

42、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43、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44、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4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46、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47、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8、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49、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50、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51、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5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53、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54、家,心灵的守护地;家,温暖的港湾处;唯天下间最美丽的地方!

5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56、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5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59、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60、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61、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62、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63、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64、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6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66、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67、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68、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69、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

70、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71、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72、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

73、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

74、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75、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76、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77、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

7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79、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80、才能知耻,即是上进。中国传统文化。

81、人生最大的秘密和财富是健康,快乐。

82、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83、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84、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85、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86、勤俭不是一时节约,而是一世的坚持与努力。

8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8、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89、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90、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91、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92、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93、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94、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95、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96、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97、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98、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99、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许汝霖家训-家风家训-


许汝霖家训-家风家训-

【许汝霖家训】

【作者介绍】

许汝霖(?-1720年),生年不详,字时庵,清海宁(今浙江省海宁市)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历任江南学政、工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康熙五十年(1721年)回归故里,在家乡设馆讲学。

许汝霖工于诗文,曾著有《易经说》、《钝翁文钞》、《四书大观》、《德星堂文集》、《四库总目》等书。

【导读】

许汝霖性情温和,孝敬父母,亲善友朋,所以在他的家训中多涉及孝、廉等方面内容。例如,其书中就有这样的论述:时下宴会奢靡,我家应有节有理;时下服饰奢华,吾辈应尚简朴;时下嫁娶重权贵,我们应重清白名声;时下凶丧不孝,我家应孝;时下祭祀不诚,我家应至诚至敬。总之,在许汝霖的整个家训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那就是移风易俗。

另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家训中有关不信天命鬼神、反对封建迷信的内容日渐增多。这一点,在许汝霖《德星堂家订》的家训中,也有很突出的体现。

【译文】

我听说修学贵在修身,好的道德行为要先抓住根本,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雷厉风行。宁可节俭,不要奢侈。当今物力艰难,人情不如从前,在生活日用方面越来越繁华,动不动就好逸恶劳,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许多事情违背了礼仪,坏的习惯形成了很难改正,长期这样,什么时候能结束呢?我不考虑自己的迂腐和粗疏,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主张,废除浮华崇尚高雅,敢于在众贤面前说出平庸的观点。我反复慎重地考虑,姑且想要在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整治自身,才陈述这些,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探讨。

一、宴会篇酒以合欢,岂容乱德?燕以洽礼,宁事浮文?乃风俗日漓,而奢侈倍甚。簋则大缶旧瓷,务矜富丽;菜则山珍海味,更极新奇。一席之设,产费中人;竞日之需,瓶罄半载。不惟暴殄,兼至伤残。尝与诸同事公订:如宴当事,贺新婚,偶然之举,品仍十二。除此之外,俱遵五簋,继以八碟,鱼、肉、鸡、鸭,随地而产者,方列于筵。燕窝、鱼翅之类,概从禁绝。桃、李、菱、藕,随时而具者,方陈于席。闽、广、川、黔之味,悉在屏除。如此省约,何等便安!若客欲留寓,盘桓数日,午则二簋一汤,夜则三菜斤酒。跟随服役者,酒饭之外,勿烦再犒。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欢庆时才喝酒,怎能容忍用酒扰乱德行?宴席是用来相互商讨道德规范的,难道是供人夸夸其谈的地方吗?风俗日益败落,奢侈更加严重。

酒具是火瓦器和古瓷器,追求豪华富丽;菜是山珍海味,更加新奇。设置一桌酒席,耗费了中产之家一年的收入;一天的需要,使酒壶空了一大半。这不只是浪费了食物,更重要的是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我曾与各位同事一起订立规矩:比如宴请有权势的人,比如祝贺新婚,偶然举行,菜只上十二种。除这以外,都只吃五簋,随后上菜八碟。鱼、肉、鸡、鸭一类,属于本地产的,才摆到宴席上来。燕窝、鱼翅一类珍贵食物,一律不能上。桃、李、菱、藕一类,如有现成的才放到席上。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的风味,全都要排除。这样节省俭约,是多么方便自在!

如果客人要留宿,逗留几天,那么中午两碗饭菜一个汤,晚上三个菜加酒一斤。随从人员,除了喝酒吃饭以外,不需额外犒劳。

一、衣服篇衣服之章,等威有别。寒暄之节,南北攸殊。然而流风易溺,积习难回。居官者,章身不惜夫重价;服贾者,耀富亦羡乎轻裘。朱邸高朋,冠裳济济;青油幕客,裘马翩翩。习以相沿,归而不改。每见贵豪游子,返温和之地,虽暖如寒。致令当后少年,睹灿丽之陈,趋新忘故,金貂玉鼠,南服偏多,白狸青猞,炎乡不少,偶焉寓目,辄为惊心。亦思仆隶细人,衣逾绅士,优伶贱役,服拟公侯,适滋丑耳,又何慕焉?吾辈既已读书,自当毅然变俗。旧衣楚楚,素履可钦。补被萧萧,高风足式。传前人之清白,不坠家声;贻后嗣以廉隅,永遵世德。

抚躬自较,所得孰多?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衣服的材料与式样,品级庄重有区别。冬天、夏天,南方和北方就明显不同,然而流行的风气变得严重,长期积累的习俗难以改变。当官的人,穿衣服不惜花大价钱;商人穿衣服,显示富有也羡慕轻便的毛皮衣服。富贵人家的高贵朋友,衣服和帽子都很好看;油头粉面的幕客,穿着毛皮衣服骑在马上风度翩翩。习俗相承,总也没改。常常看见富贵豪门远游而归的子弟,回到了温暖的家乡,虽然天气暖和,但他仍然穿着冬天穿的衣服。致使一些有钱的少年,见到自身漂亮衣服已经旧了,便喜新厌旧,追赶时髦,金貂玉鼠的衣服,在南方也偏多;白狸青猞的服装,在炎热的地方也不少。偶尔展现在眼前,总是让人触目惊心。再想想仆人、家奴等下人衣服的规格超过了绅士;戏子和差役,服装模拟公侯,这才是真正的丑陋啊,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我们这些人已经成为读书人,自然应当改变风俗。虽穿旧衣旧鞋,但美观大方的精神风貌值得人们钦佩。用包袱裹着的衣被发白了,但高风亮节足以为人楷模。

秉承前人的清白,不损害家族的声望;留给后代人以端方不苟的行为和品性,永远遵守世代留传的公德。亲自对比一下,看看得到的东西哪一个更多呢?

三、嫁娶篇伦莫重于婚姻,礼尤严于嫁娶。古人择配,惟卜家声;今则不问门楣,专求贵显。因之真假难究,亦且晤对不伦。妇或反唇,婿且抗色,嫌滋妯娌,衅启弟昆种种不祥,莫可殚述。若既门户相当,原欲情文式协,而女家未嫁之先,徒争贿币,男家既娶之后,又责妆奁,彼此相尤,真可浩叹!亦思古垂六礼,文公家训,合而为三,可知事贵适宜,何烦缛节!但求冗问名,原无浮费。而请期纳聘,每有繁文,因与一、二同志,再三酌定。如职居四民,产仅百亩,聘金不过十二,绸缎亦止数端,上之六十、八十,量增亦可。下则十金、八金,递减无妨。度力随分,彼此俱安。而亲迎之顷,舟车鼓乐,仪从执事,一切从简,总勿徇时。乃近来妇家,或于扶轮奠雁之外,纵仆拦门,拉婿拜轿,此破落户之陋规,亦乡小人之鄙习。可骇可嗟,亟宜痛戒。若夫女家嫁赠,贫富虽殊,而荆布可风,总宜俭约。纵有厚资,不妨助以田产,资以生息,使之为久远之谋。切勿多随臧获,厚饰金珠,徒炫耀于目前,致萧条于日后。至于宗亲世胄,丰俭自有遵裁,赠遗岂敢定限?但求有典有则,可法可传。则所裨于风俗固厚,所贻于儿女亦多矣。不揣葑菲,敢献刍荛。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婚姻在伦理中最重要,礼义在嫁娶方面更为严格。古人选择配偶,只看家庭的名望;现在则不问这些,专门追求富贵显荣。所以真假难以考查,并且见面交谈也不合常理。妇女反唇相讥,夫婿正颜不屈,嫌隙影响到妯娌,争端开启于兄弟种种的不吉祥,无法尽述,如果已是门当户对,原本要和睦相处,但女方的家庭在未嫁女之前,只索要钱财;男方的家庭已经娶了媳妇之后,又责怪嫁妆太少。双方相互指责怨恨,真令人大声叹息啊!我又想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婚俗六礼,文公家训,合为三礼,可以知道事情贵在适宜,为何要讲究繁文缛节呢!男方只求使者送信给女方,问其姓名,原本没有不必要的开支。而男方行聘礼请女方同意婚期,常常遇到烦琐的礼节,这就应与一二位志同道合的人再三酌定。如果男方地位职位是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内,田产仅有百亩,聘金可以不超过十二两银子,绸缎也只要几匹,最多达到八十两,数量增加一点也是可以的。最少则十两,减少一点也没有妨碍。这样量力而行,彼此都会平安无事。迎亲的时候,舟车鼓乐,随从和仪仗,一切从简,总的说不要讲排场。但是现在的妇家,有的让迎亲的人手扶车轮站在旁边,等待新郎举行进雁之礼后才允许迎亲,并且听任仆人拦住大门,拉着夫婿拜轿,这是破落户的陋规,也是乡里小人的鄙俗,可怕可笑,一定要引以为戒。如果女方的家庭赠送嫁妆,贫富虽然不同,就是粗布便服亦值得赞扬,总应该勤俭节约。即使有丰厚的财产,也不妨以田产相助,资助生活,使这些成为新婚夫妇长久的生活来源。千万不要随从很多的奴婢,身上饰戴丰厚的金钗珠宝,只炫耀于眼前,导致日后萧条。至于宗亲贵族子孙,嫁赠或丰或俭,自然由当事人决定,赠送多少怎么敢确定限额呢?只求有典章有法则,可以效法可以流传。那么有益于风俗的东西多了,所留给儿女的也多了。才疏学浅,冒昧地献出自己的意见。

四、凶丧篇人生大事,唯有送死。终天之痛在顷刻,罔极之恨在千秋。纤悉不周,贻悔何及?故凡父母年逾五十,察其精力,稍不同前,则寿器当密为储备。脱或不讳,哀恸固不待言,而附于棺、附于身者,尤当凡事检点。衣衾之属,务求完整,金珠之类,勿带纤毫。周详无憾,然后盖棺。灰布宜密,油漆须真,经久之计,莫切于此。

五、棺既盖矣,循例成服,男女有别,亲疏有序。哀痛哭泣,宁戚无文。成服之后,始议开丧,或三日,或五日,报知亲友,访确周详,但须素有往来,不可妄邀豪贵。丧期既定,亦勿多请陪客,徒滋浮费。止酌亲族数人,轮流分派,孰主送迎,孰司馈馔。吊唁者,祭无性牢,幛无绫缎。款待者,飨无腥酒,送无犒程。志在从先,何妨违俗。至于寝苫枕块,禫祥之后,似可从宽,歇粥除荤,精力或衰,亦宜稍酌,表彰功德,则述行状以垂志铭。缅想音容,或侍几筵而庐坟墓,总须核实,勿在徇文。若世俗于殡殓之场,诵经礼忏,哀号之侧,鼓乐张筵,不惟悖礼,实为逆亲。凡有人心,所宜痛禁。而或者借读礼之时,纵翱翔于山水,假谢孝之迹,辄干读于交游,有?面目,可不戒哉?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人生的大事,莫过于凶丧之礼了。终身的悲痛涌现在顷刻之间,无尽的遗憾之感在今后很长的时间不会消失。如当时考虑不仔细不周到,一旦入土留下悔恨就晚了。因此,凡是父母年龄超过五十岁,就要观察他们的精力,精力稍微不如以前,就应当缜密地准备办理丧事的东西。老人去世后,固然哀痛,但放入棺材、放在死者身上的东西,尤其应当每一件事都要查看,是不是符合礼仪。衣服大被之类,务必要求完整;金银珠宝这类东西,不带丝毫。所有的事做到细致周密,没有留下遗憾,然后才能盖棺。覆盖棺材的灰布要细密,油漆必须货真,作长期保存之用,最要紧的在此。棺已经盖上了,就应按照常例穿上丧服,男女有区别,亲疏按次序排列。大家都要哀痛哭泣,宁可悲伤没有文辞。

穿上丧服后,开始商议办理丧事。或者三天,或者五天,报告亲友知道,访查要确切周详,但必须是平常有来往的,不可随便邀请豪门显贵。丧期定下后,也不要多请陪客,白白支出一些不必要的花费。只酌情请亲戚族人数人,轮流分派,谁负责迎送客人,谁主管进食。吊唁的人,祭奠时不用供祭祀用的牲畜,庆吊时礼物只能用布帛而不能用绫缎;款待的人,吃饭没有酒肉,送客也没有物质酬谢。志在遵从先人,没必要违背习俗。

至于安放好死者,在举行了除服的祭祀后,便可以放松一些,可以喝粥但要戒除荤腥,精力有些衰减的,也适宜稍稍喝点酒。要表彰死者的功德,就述说他的行为功绩,刻下墓志铭。想缅怀死者,可以在墓旁搭小屋开地铺守墓。总之必须落到实处,不在于搞形式给别人看。至于入殓和停柩的场合,世间通俗的做法是诵经、礼节性忏悔,在旁边哀号,鼓乐齐鸣,大摆酒席,这不只是违背了礼义,实是违背了亲人的遗愿。凡是有尊重死者之心的人,应该禁止这种做法。而有的人假借去诵读礼祭之文的时候,纵情游乐于山水之间,假借服满后向亲友谢孝的机会,就干亵读谢孝的事而去从事交游,这样的人不感到惭愧吗,怎能不引以为戒?

安葬篇古者士庶之家,逾月而葬;后世五公以下,皆至三月,期可宽也。而惑于术家者,妄求富贵,借前人已朽之骨殖,图后人未卜之显荣,愚已甚矣!又或造年月之利害,判房分之吉凶,长动猜嫌,牢不可解,代复一代,年又一年,甚有越数世而不获浅土者。生者大厦高堂,死者颓垣败壁,抚衷自问,忍乎不忍!若谓风水可凭,宁迟无害,何以堪舆诸公?高谈凿凿,而询厥身家,概都寒陋,且有跋涉一生,饿殍于道路者。

岂谋人工而己拙耶?噫!亦可悟已。仆少时亦尝取地理诸书,考究多年,若必如所云:龙穴砂水,左右印托,十全无碍,方成吉壤。则数千百年以来,选择殆尽,岂复有留遗隙地,以贻后人者乎?尝观大江以北,古茔累累,附葬者多或百计,少亦数十。问其子孙,虽有贫寒,岂无富贵?原非一坟一冢,始称有吉而无凶也。故凡为子者,当知暴棺非孝,人士为安,不必远求,但宜预访。或邻近山川,犹有遗穴,或祖宗坟墓,尚可附棺。随分量力,择而取之。审其消纳,定其向背,砖宜坚而灰土宜厚,筑宜固而封树宜周,勒碑附圹,题主归祠,宅兆既安,庆莫大焉。若欲遍觅佳城,广求大地,则汉秦遗寝,草蔓烟荒;唐宋诸陵,狐蹲兔伏;六朝之故冢安存?五季之新阡何在?岂帝王之卜择,反逊能于士庶哉?至于朱母分迁于两地,孔父合葬于一防,取而较之,孰得孰失?虽先儒亦有不足从者矣。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古代士大夫与贫民的家里,人死了过一个月才安葬,后来天子、诸侯以下的,等到三个月才安葬,在时间上很宽松!这是因为一些被占卜先生所迷惑的人,不切实际地追求富贵,借前人已经腐朽的尸骨,图谋后人不可预料的显贵虚荣,真是愚蠢到了极点啊!又有人制造送葬年月的利害,评判房屋分布的吉凶,长者幼者互相猜疑,不可以调解,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甚至有超过数世而没有获得葬身之地的。

活着的人住着高楼大厦,死去的人坟墓破败不堪。扪心自问,能容忍还是不能容忍呢?如果说风水可以参考,宁愿迟一点下葬也没有危害,那么为什么相信看风水的迷信职业者们?他们高谈阔论,好像确有其事,但询问他们的身家,大都贫寒简陋,而且有的一生困苦不堪,甚至饿死在道路上的。难道是为人谋划就灵验而为自己谋划就笨拙了吗?唉!也该醒悟了。我小时候也常常看一些地理书籍,考察推究多年,如果一定像他们所说:龙穴砂水,左右印托,十全无碍,方成吉壤。那么数千百年以来,古人都选择完了,哪里还会有遗留下来的空地来留给后人的呢?

我曾经看到大江的北岸,古坟很多,附在一起安葬的多则数以百计,少的也有数十座。问他们的子孙,虽然有贫寒的,难道就没有富贵的吗?

原来并不是一坟一冢,始说有吉而没有凶。所以,大凡做儿女的,应当知道暴棺是不孝的,入土才为安定,不必远求墓地,只应该事先访察。

或者在临近的山河处,还有遗留下来的空穴;或者在祖宗坟墓旁边,都可以葬棺。根据自己的力量量力而行,选择合适的就采用,审视容纳的地方,确定坟墓的向背,砖应该坚固而灰土应该深厚,建筑宜牢固而植树应该围在四周,雕刻碑文并举行祭仪,题写死者的牌位并归入庙堂,死者坟墓已经安葬好了,没有比这更大的善事了。

如果要到处寻觅好的地方,广泛探求大地,那么汉代、秦代遗留下来的坟墓,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唐朝、宋朝的许多陵墓,会成为狐蹲兔伏的地方。六朝的旧墓保存在哪里呢?五代的新墓道又在哪里呢?难道帝王的预卜选择反而比平民百姓还不如吗?至于朱母迁葬在两处,孔子父母合葬在鲁国防这个地方,选取它们来比较,谁得谁失呢?即使是先儒也有失误的地方啊!

六、祭祀篇古人祭先,士以三鼎,大夫五鼎,等威有辨,非可僭也。但牲牢物产,南北异宜,酌而用之。祭菜则羊、豕、鸡、鱼之属,五品为常。果物则枣、栗、桃、圆之类,八色为准。随地随时,尽人可办,第所商者。古不祭墓,而近面近世春秋两祭,概在先茔,从之则失礼,违之则不情。斟酌其间,或于春秋祭墓,冬夏祭祠。

七、祭墓则遵时俗之通例,尊卑远近,合九族以共将。祭祠则效考亭之成规,高、曾、祖、亲,分四代而同享,于理于情,庶两无碍。独是坟多族众,值祭维艰,轮流则贫者难支,纠分则吝者多却。经久之法,莫如祭田。但始焉难以创行,久之易以滋弊。今欲创行,务须尊显之人率先倡置。余如入学而登科甲者,因名位以酌指,务农而业工商者,随资产以量助,或数十亩,或数亩,纵不拘例,务尽厥心。至于五十举子,七旬祝寿,多寡均输惟力是视积而充焉,便可以奉祀之所余,济孤寡而助婚丧,扩宗祠而立家塾,不亦善乎?至欲革弊,则管理之人,必须公举。富而有守,素行不欺者,责令主之,统理三年,聚众一算,如果无私,不烦更换。或有可疑,再行公保,遵而守之,虽百世可无弊矣。若夫诞辰忌日,罔极情深,喜事良辰,追先念切,祀我祖考,谁日不宜?而邪说诬民者,造为七月望日,地狱放归,扫室宇以送迎。附盂兰而超度,诬其祖父,惑厥愚氓。司风化者,禁之可不严哉?

【节选《德星堂家订》】

【译文】

古代人祭祀祖先时,读书人用三个鼎,大夫用五个鼎,等级不一样,不可超越规矩。但祭祀用的牲畜食物,南北不同,应当考察而用。

祭菜是羊、猪、鸡、鱼一类的东西,以五个品种为常见。果品是枣、栗、桃、桂圆一类的东西,八种品色为标准。随地随时,所有的人都可以办到,到处都有卖的。对于疏远的祖先不祭墓,而对于亲近的尊长要进行春、秋两祭,系念在祖先的坟墓,遵循这个原则则失礼,违背它又不近人情。斟酌两方面的情况,在春、秋祭墓,在冬、夏祭祠。

祭墓就遵照当时风俗的通行惯例,尊贵的、卑贱的、远亲、近亲,集合九族一起奉行。祭祠不妨仿照唐人黄端所建考亭这个现成的规矩,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分四代一同享用,在情理两方面,差不多都没有妨碍。唯独坟多族众的,到了祭祀时就艰难了,轮流祭祀,那么贫穷的人难以支出,合起来祭祀则吝啬的人多有退却。长久的办法,不如设祭田。但开始时难以行得通,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弊端。现在要创立推行,一定要尊贵显要的人率先倡置。剩下的像入学而登科甲的,因其名声地位酌情捐赠;像务农而从事工商业的,随资产酌量支助,有的几十亩,有的几亩,即使不拘泥于惯例,也一定要尽心尽力。

至于五十岁得了儿子的,七十岁祝寿的,或多或少捐赠一点,自己量力而行。慢慢积蓄并不断加以补充,便可以用奉献祭祀以后所剩下的,救济孤寡人,帮助办理婚事、丧事,扩建宗祠,建立家塾,不是很好吗?至于想要革除弊端,那么管理的人,必须大家推举。富裕而有节操,平常没有欺诈行为的人,责成他来主持祭祀经费之事。管理三年,集合大家一算账,如果没有私心,不用更换。如果有可疑的地方,再由大家共同保举,遵守这个规矩,即使历经百世也没有弊端了。如果是祖先的诞辰忌日,就要充满无限怀念之情,遇到喜事良辰,追悼怀念先辈情深意切,祭祀祖辈父辈,谁说不合适呢?用邪说欺骗老百姓的人,谎称七月十五日,地狱放死者魂灵归来,要打扫房子来迎送亡灵。举行祭祀祖先亡灵的活动,欺骗他们的祖辈父辈,迷惑那些愚蠢的人。掌管风俗教化的人,怎能不严格禁止这些呢?

读了“明·姚舜牧《药言》古代家风家训”,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古代诗词七言绝句,祝您开心愉快!

  • 明·陈龙正《家矩》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明·陈龙正《家矩》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明陈龙正《家矩》。 1.不悭贻后。 人的禀性如果不吝啬,一定难以达到大富。 不将大富留给子孙,能使他们不产生奢侈的心理,不奢侈就不会沦落到太穷,所以要想给子孙留下善守家业的本事,不吝啬才是根本。 祖辈及父辈从细微处开始积累,子孙们花费起来挥金如土。 子孙痴愚的病

  •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古代家风家训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古代家风家训 宋袁采《袁氏世范》。 1.性不可强合。 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亲的莫过于父子、兄弟。但父子、兄弟之间也有不和睦的,父子不和或许是由于父母督促子女向上学好,兄弟不和或许由于争财分物。也有父子间不由于督促学好、兄弟间不是争分财物而产生不和的,世人见到这种不和,想从中间分清是

  • 刘沅《寻常语》、《家言》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刘沅《寻常语》、《家言》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刘沅《寻常语》、《家言》。 1.欺堂上父母易.欺头上父母难。 具备天理良心,人才能成为人;仁德要宽厚,加大自己承载的力量才是长久之道。 心眼小、度量小,哪能符合天的精神?人只有遵循天理才能成为人,天地所以就是父母。 有父母才有我的生命,父母的成人之功也如

  • 家风家训格言

    1、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2、丈失一生,廉耻为重。 3、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4、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母的资格。 5、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6、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7、匿怨而用暗箭,祸延

  • 许汝霖家训-家风家训-

    许汝霖家训-家风家训- 【许汝霖家训】 【作者介绍】 许汝霖(?-1720年),生年不详,字时庵,清海宁(今浙江省海宁市)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历任江南学政、工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康熙五十年(1721年)回归故里,在家乡设馆讲学。 许汝霖工于诗文,曾著有《易

  • 廉洁家风家训格言

    1、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2、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3、贵莫贵于清廉,贱莫贱于多欲。 4、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5、固本清源,反腐倡廉。 6、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7、手莫长,心莫贪,尽职尽责做好官。 8、严是爱,松是害,廉

  • 家风家训格言励志

    1、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2、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 3、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4、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5、...

  • 家风家训格言警句

    1、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2、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