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产品课件(范例四篇)

栏目: 产品课件

2023-10-29 19:51

教案课件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需要教师投入心思来设计。教案不仅仅是一份教学计划,更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编写优质的教案呢?栏目小编经过反复研究和收集,现在向大家呈现这篇“产品课件”,相信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某个领域!

产品课件 篇1

xx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习作要求,选择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有针对性地搜集与之相关的写作素材。

2.阅读例文,学习例文从外部特征、价值、用途等方面描写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家乡产品,使读者对介绍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3.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搜集成果,资料共享,学会围绕写作提纲提取有价值的资料,合理运用,结构成篇。

4.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与同学互换修改习作,提高习作及修改能力。

5.在观察、搜集、写作过程中加深对家乡物产的了解,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并表现在习作中。

二、教学重点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用途或做法,描写具体生动形象。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搜集以及与同伴共享资料等方式获取习作素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组合,并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清楚全面地介绍家乡产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设计“家乡的产品调查记录表”。

2.汇总分析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情况。

学生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认真观察、亲口品尝、实地拍照、询问或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家乡的产品,做好调查记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入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习作3是介绍家乡的美食,其实我们的家乡不仅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还有着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就走进习作五,介绍我们家乡的一种产品。

2.(板书)介绍家乡的产品

(二)阅读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习作要求:

2.朗读习作提示,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有几点,分别是什么?

3.指名让生汇报:(四条:一种产品,外部特征,价值或用途)

过渡:我们该怎样介绍呢?先看看沈平平是怎样介绍自己家乡的银杏的。

(三)研读例文,学习写法

1.读例文,悟方法。(有一位同学把家乡的银杏介绍得非常全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读例文第一部分

沈平平同学对银杏比较熟悉,所以他很快就把第一部分写好了,请你读一读例文第一部分,思考:

①沈平平抓住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②这是植物的什么?

③在写枝、叶、花、果时应注意什么?

④他还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通过师生交流总结归纳,使学生领悟方法:①抓住特点重点写了银杏的外部特征:枝、干、叶、花、果。师板书:抓特点②按照银杏生长变化的顺序来写。师板书:按顺序③用上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师板书:打比方)

(2)读例文第二部分

沈平平通过查阅工具书,并请教老师,几天后,他又补写了第二部分内容,请你读一读例文第二部分,看看沈平平又写了什么?他是怎么知道的?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的?

(通过阅读使学生领悟到:①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请教老师,抓住重点,写了银杏的价值和人们为什么称银杏树为“活化石”。板:抓重点②为了说明银杏的寿命长,作者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师板书:列数字)

2.师谈话,引要求。

金老师出了一个习作题——“银杏”,要求同学们把家乡的银杏介绍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学生读。

3.教师总结

通过例文的阅读,我们知道沈平平写作之前,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大量资料的搜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我们家乡的产品。

(四)整合资料,口头练说

1.归纳梳理,总结了解学生收集资料情况,归纳,为写作做好准备

(1)课前我们已按兴趣进行了调查,现在请拿出你的调查记录,说说你们小组对家乡的哪一类产品做了调查?分别了解了哪些产品?师生交流归纳:

农副产品:石榴、刘村梨、长红枣樱桃

工艺品:泥塑、面人

食品:辣子鸡、菜煎饼、羊肉汤、鱼片汤、土豆丝……

矿产:煤炭

(2)教师总结:播放课件

你们收集的产品真齐全,课前,老师对你们的资料收集情况也做了大致了解,在同学们收集的产品中,既有农副产品,也有工艺品,还有食品和矿产品,我们家乡的物产可真丰富啊?

2.浏览你的调查资料,学习例文的写法,你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家乡产品,哪些内容准备详细介绍,哪些打算简略介绍,(板:有详略)列出提纲。

(1)交流提纲,根据回答分类梳理

外部特征(详)外部特征(详)外部特征(详)

水果工艺品制作方法(详)食品制作过程(详)

价值或用途(详)历史渊源(略)食用时注意事项(略)

(2)通过我的观察,多数同学收集了水果的资料,特别是对石榴园的石榴情有独钟,现在,我们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来介绍一下石榴。

3.班内交流,练习说话

(1)通过了解,绝大多数同学都搜集了石榴的资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写写石榴。

(2)出示小组交流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内练说。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进行点拨,并指导学生把比喻、拟人等写作方法融入其中。

过渡:那还等什么呢?快点那起笔,把石榴美美的介绍给大家吧?

(五)动笔习作,点拨指导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写作进度,在个别指导的同时注意总结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评析做好准备。

(1)选取一典型作文片段,集体修改,领悟方法。

出示作文片段,师生同改

要求:认真读一读,看他哪里写得好,哪里还需要修改,谈谈你的看法,要注意有理有据。

预设:师生共同修改如下:

①石榴的形状非常奇特。(加上这句,让学生明白使用“总—分”的写法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石榴圆圆的,外表有点像洋葱,叶子长圆形,花是火花火花的,

改成:远远望去像一盏盏红灯笼,仔细看,你会发现在它圆圆的头上还戴着一顶小皇冠呢!

(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观察和表达,知道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手法,可以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去掉写叶子和花的句子,因为这一段重点在写果,按照生长顺序,应将写叶子和花的内容放在写果之前,不应放在这里。)

③紧接着,你便看到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石榴籽像珍珠一样,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改成:紧接着,你便看到一颗颗晶莹如玛瑙,剔透如珍珠,光洁如粉玉的小石榴籽,它们像站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紧紧地挨在一起,又像一群可爱的宝宝挤在一起睡觉呢!

(展开想象,用上打比方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物写具体。)

④拿几粒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一股酸酸的、甜甜的味道立即溢满了口腔,让人回味无穷。

改成:抠几粒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一股酸酸的、甜甜的味道立即溢满了口腔,让人回味无穷。(“拿”改成“抠”,用词更准确了。)

改后的片段:

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评价,相信大家对石榴的外部特征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描写生动形象,可以用上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自读自改,修改完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轻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品。

3.这是描写的石榴的外部特征,那它的价值或用途呢?谁把你收集到得资料给大家读一读。

①指两名同学读,可以进行补充。

②听了这几位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石榴的用途真多!石榴浑身都是宝!……

③这一句就是对这一段的总结,可以放在这段的开头。

当然,我们还能用一句话把这两个段落连在一起?谁来说一说

④真好,这一个过渡句,使这两段有机地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

4.刚才我们从外部特征,营养价值、用途等方面介绍了石榴,介绍外部特征时,同学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介绍出石榴的形状、大小、石榴籽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你们的介绍一定能吸引很多人来购买我们枣庄的石榴。介绍其他水果的同学,也可按这种方法介绍。

5.同学们,文章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眼球调动读者思维,让读者随着文章思考

,让人读后回味无穷,那你准备怎样写文章的开头。

(六)作业设计,修改完善

温馨小提示:可以依据文章的内容加;也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加题目。可把你设计的“广告语、谜语、儿歌”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以吸引别人。

八、板书设计: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按顺序打比方

外部特征抓特点列数字

(观察)有重点打比方

价值或用途有详略……

(搜集)

产品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

2、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

3、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

2、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像沈平平那样自己观察、搜集作文材料。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激发学生兴趣

1、映示画面,学生仔细观察。

2、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二、初读例文,感知主要内容

1、过渡:

沈平平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2、学生自由轻声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3、小组讨论。

4、交流反馈。

5、教师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明确写作方法

1、学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4、学习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指名朗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引导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主要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习作题目可以自己确定。习作的重点是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四、迁移说话,运用写法习作

1、明确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详略得当,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五、学生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评析,指导修改习作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认真誊写。

七、佳作欣赏,提升习作水平。

产品课件 篇3

活动目的

1、幼儿认识到三无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2、教育幼儿自觉抵制三无食品,坚决拒食三无食品。

3、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吃的科学,培养幼儿自觉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三无食品我不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无食品吗?

例:蜜饯、爆米花、棉花糖等。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这些食品吗?

师小结:这些可都是三无食品哦!我们不能吃三无食品,这些三无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危害。

二、欣赏故事—《馋嘴皮皮猴的梦境之旅》

动物森林里一只叫皮皮的小猴子,它特别的喜欢吃这些垃圾食品。我们一起来看看皮皮吃了这些三无食品后发生了什么事!(下面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看看故事里的小猴子发生了什么事!)

1、有那位小朋友记得,刚才故事里面说皮皮猴梦见自己去哪里了?

2、兔子先生对皮皮猴说了些什么?

3、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吃三无食品了吗?

师小结:三无食品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害哦!会让我们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容易生病,还会越来越胖!

三、看图辨别对错

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小结:小朋友们要记住,路边的那些不干净的.小食品大部分都是一些对身体有害的三无食品。要多吃水果,蔬菜,远离三无食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产品课件 篇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用准确的语言清楚地说出身边新产品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喜欢它的原因。

2.引导幼儿说话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在集体中能耐心仔细地倾听别人的谈话。

3.使幼儿能针对教师的提问,围绕话题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见解,培养语言交往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二)情感目标

通过收集新产品,培养幼儿好问、爱思考的习惯及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小小设计师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新产品:电子打火机、电动剃须刀、微型冷热风机、按摩器、对讲机、磨刀器、瓜子夹、电动粉碎机、切冰刀、自动铅笔盒、新型牙签座、净烟器、声控玩具、来电显示电话机、微型应急灯、溜冰鞋等。

(二)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基本了解自己所带新产品的名称、外形特征、用途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激起幼儿谈话的欲望。

1.教师将带来的新产品放在一张桌上,引导幼儿观察。这些产品有的很好玩,有的外形奇特,有的用途很广,激起幼儿愿意介绍自己新产品和倾听别人介绍新产品的欲望。

2.教师用提问的形式引出谈话话题:你们带来的新产品叫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要求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新产品,教师参与指导幼儿的讨论,及时引导幼儿的谈话方向,将话题集中在新产品上。

(二)幼儿介绍自己的新产品,表达讨论出的结果,并展示实物。

1.请在小组谈话中谈得较好的幼儿,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新产品。要求幼儿说清产品的名称、形状、颜色。

2.引导幼儿清晰地把各自带来的新产品一一介绍给大家。当幼儿介绍发生困难或介绍不全面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帮助幼儿补充内容,使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准确地介绍。此时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介绍。

(三)幼儿集体谈论所带新产品的用途,引导幼儿用第一人称的方法进行谈论。

1.教师提问,拓展话题:你们喜欢带来的新产品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第一称的方法介绍自己的产品,教师示范: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件新产品,看,是一双漂亮的溜冰鞋。教师一边摆弄溜冰鞋,一边介绍,我的名字叫溜冰鞋,别看我的样子与普通球鞋一模一样,但是我的作用比普通球鞋大多了。因为我的鞋底下面有两个可活动的轮子,要溜冰时就把轮子伸出来,不溜时,可把轮子缩回去,可方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吗?根据教师的提示,幼儿一边演示实物一边自我介绍。教师注意倾听,补充和纠正幼儿的谈话内容。

(四)幼儿介绍其他的新产品。

教师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新产品。如家中有的,在商店或别人家里看到的等等。教师提醒幼儿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谈话,态度要自然大方。

(五)表扬讲述清晰、有进步的幼儿,但也要启发讲述能力差、热情低的幼儿,激发他们喜欢在集体面前讲话的欲望。

刚才小朋友都展示了自己带来的新产品,它也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对于刚才的谈论教师给予小结)但我们身边的新产品是不是就已经很好了呢?如果让我们小朋友来设计的话,你们会怎样设计得更好、用途更广呢?

幼儿自由谈论,教师参与活动并适时指导。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把自己的设想大胆地说出来,教师应给予肯定。

(六)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设计新产品的兴趣。

(七)教师总结,鼓励想像丰富、有创意的幼儿,并激发他们长大后把自己设计的新产品生产出来的欲望。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主题画《新产品》。科学:认识新产品。

五、生活中渗透 找找身边的新产品。

六、环境中渗透 摆放各种新产品,供幼儿观察和操作。

七、家庭中渗透 与家长共同挑家用电器等物品的毛病,并认识新产品。

八、活动评价。

相关推荐

光与影课件(范例十四篇)


小编为您搜罗了“光与影课件”的相关资讯供您了解。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希望我们的网站能满足您的需求并为您提供所需的帮助!

光与影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光影变化,感知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对光影的捕捉、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培养综合创作能力。

3、用情用心用美体验光与影,拓展发散思维,绽放充满爱的智慧之光,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运用光影关系,表现身边事物的造型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领会光与影的关系,表现出富有情感色彩的光影作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16开素描纸一张,铅笔(或彩铅、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素描灯),16开素描(学生用),8开素描纸一张,铅笔、彩铅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情感升华

(1)布置较暗的空间环境。(将教室窗帘拉上)

(2)播放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黑暗中强光照射的物体,给予学生光的震撼,带来的影的细腻。

问:“你看见了什么?”

感悟:物与影在光的照射下交相辉映、生动演绎?

问:“生活中,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

教师小结:光与影是什么?似母与子之间的默契与感应,是明眸与心灵的互呈表里。她们的相聚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神奇,或冷静的优雅;或和谐高亢的沉静。

(3)揭示课题(板书:《光与影》)。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计,观看视频,主观感受熟悉而陌生的光,带来光影的震撼与细腻,为后面光影教学、光影创作作情感升华与铺垫。

2、初步感知,体验光影

(1)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前当模特,教师用手电筒演示不同光源,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光与影。

问:“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影子有什么变化?” “我们该怎么称呼这些光源?”

教师补充式小结:左侧光源、右侧光源、正面光源、逆光、顶光等。(板书)

(2)感受光影

①展示图片2问:“这是什么?”

②展示图片。

3、强光下的球体石膏像

问:“同样的物体,效果有何不同?” “如此的强光,你看见什么样的对比光线?”

教师补充式小结:只有黑与白,只有黑与亮两种光影。板书:明、暗。

③将教室的窗帘打开,感受光影给予的情境感受。展示图片

4、在弱光环境下,强光照射的物体、正方体石膏像

问:“你看见了什么?” “这时的光影有了什么变化?”(板书:黑、白、灰)

教师小结:有了微弱的环境亮光,霎时有了层次分明的光、影效果,形成了黑白灰的关系,物体有了更明显的立体感。

④展示表现光影步骤图教师边讲解步骤,边在8开素描纸上示范表现球体光影。(用投影仪展示示范过程)

⑤观察比较:没有光影,空间感不明显。教师范作,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出现了亮部、暗部和阴影,光影的出现让物体变得更有立体感与空间感。

⑥学生试着在32开素描纸上快速表现球体或正方体黑、白、灰光影。

5、深入探究,解读光影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艺术表现形式下的光影作品

(1)欣赏《衣纹习作》

问:“画家为什么能把衣服的皱褶画得如此有立体感、如此有美感?”

小结:恰到好处地运用黑、白、灰,运用不同方向、粗细、曲直的线条与块面表现丰富的光影效果,把衣纹的质感、空间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用黑、白、灰表现光影,还有其他其他方法吗?让我们继续来探究。

(2)展示《草垛》,感受黑、白、灰光影。

(3)展示作品《草垛》,体会画面中炫目的色彩光影。

问:“画面中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草垛?你从哪里发现的?草垛和它的影子分别是什么颜色?”剖析光影下的色彩关系(互补色)

小结:莫奈一生中画了很多很多的'草垛,画出了草垛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别样的美。有的灿烂无比、有的冷清孤傲、有的生动活泼?与其说莫奈是在画草垛,不如说是在画自己,画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如光与影,是明眸与心灵的互成表里。

6、启发创作,趣味光影。

(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与影。

问:“能感受到图中的光吗?在哪?” “发现影子了吗?抓住她?”

(2)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回忆生活中有趣的光与影。 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神奇而美丽的光影时刻吗?” “因为光影,你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 “你利用光影,做过什么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吗?”

7、学生作业,表达创意

(1)表现方式(展示多媒体优秀学生作品):了解表现工具的特性与特点,完美诠释光与影。

(2)作业要求:

①以书本照片为题材,表现光影之美;

②捕捉身边的光影之美,用情用美用心之光大胆地想象与表达生活物象。

③以记忆里美丽的光与影,表现出富有情感色彩的光影作品

光与影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2.会用观察、想像,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3. 了解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探讨物体在太阳光下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形状、 方向等。

教学难点 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 视图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 观察实践法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及过程备注

一、创设情境、实例导入

引言:影子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你知道其中的奥 妙吗?

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实践:取若干长短 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观察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提问:如果改变小棒或纸片 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概念: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议一议

提出问题:1.在三个不同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 。

2.在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与同伴交流。

学生观察、交流。

做一做

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

(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4-12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用线段表示影子)

在图4-12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

(3)在你所画的图形中有相似三角形吗?为什么?

学生画图、实验、观察、探索。

议一议

小亮认为,物 体的主视图实际上就是说物体在某一平行光线下的投影(如图4-13),左视图和俯视图也是如此, 你同意这种看 法吗?先想一想,再 与同伴交流。

学生观察、理解、交流。

三、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

学生观察、画图、合作交流。。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大家对内容的理解,本课内容,要体会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不同影子,在操作中观察不同时刻影子的 方 向和大小变化特征。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3 1、2、3 试一试

光与影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介绍和欣赏皮影戏,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影子游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方面:

1. 知道什么是光源。

2. 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猜谜引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听好:“你身边有个他,有光看见他。你跑他也跑,你停他也停。”

(影子)。板书

对,是我们的影子。那,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呢?

对,光!有光才有影子(板书)光与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光源

1. 说到光,同学们看看,我们教室里有光吗?(日光灯)是的,日光灯发出的光给我们带来了光明,那,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呢?(蜡烛.火柴.电筒.太阳.萤火虫……)我们把这些自己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镜子不是光源。(朗读2遍)

过渡:我们认识了光源,那么光照在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你们想知道吗?先来玩一个游戏。

(三)、影子游戏

1. 观看课件。图中都出现了哪些动物?你们也想玩吗?老鹰.麻雀.青蛙.梅花鹿.鳄鱼.猴子.河马.鹅。表扬同学们观察仔细。

2. 学生玩游戏。抽人到投影机前玩,也可以自己选择有光的地方玩。要求:玩游戏时,仔细观察,也认真思考,怎样使影子看得更清晰。

3. 汇报:游戏时,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或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同学们真能干。从小就学会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4. 猜影子游戏。让一位同学到屏幕面前,根据影子猜测是什么物体挡光的。

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在很多年前,人们就以认识知道了影子这一奇特现象,还把它编成了戏剧——皮影。

(四)、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 刚才我们完了影子游戏,也欣赏了皮影游戏。那么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呢?得有哪些东西才能产生影子?(光.物体.背景墙)板书。

2. 小组讨论:有了这几样东西,该怎么做才能产生影子呢?暂时用你们小组的物体描述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产生的过程)只用语言叙述,不用物体。

用哪些物体,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然后怎么做,就产生了影子。(尽量小组里人人会说)

例如:日光灯照在书本上,桌面上就产生了影子。书本离桌面越近,影子就越小….

3. 抽人描述。

4. 学生根据描述,小组实验。

5. 小结:光直接照在不透明物体上就能产生影子。

(五)、欣赏皮影戏,学生自由玩手影游戏

(六)、总结拓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想探究的呢?

板书:

光与影

(照射) (产生)

光——物体 ——影子

(不透明)

光与影课件 篇4

设计意图

首先在开展活动前我就和孩子们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纸并投放在科学区中,让孩子们折小船,折小花、还根据月主题活动《伞花朵朵开》用他们自制的小花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们对不同材质的“纸花”很感兴趣还提出了很多问题,于是我根据主题中的素材点“纸娃娃”以及幼儿的兴趣“喜欢把纸放入水中玩”,预设了本次活动“会吸水的纸”。整个活动中,我以探索纸的吸水性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并提问,引发幼儿猜测与思考,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简单有趣,适宜他们动手探究,并通过实验来验证、集体分享与拓展。从而让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探究能力。我还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观察,记录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活动重在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2、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比较等方法,知道不同的纸它的吸水性不一样。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学会小组合作。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感知纸的吸水性。

2.活动难点:知道不同材质的纸它们的吸水性不一样。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收集过生活中的各种纸,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2.物质准备:4种纸的展板一块、大记录表、小记录表6份、(餐巾纸娃娃、报纸娃娃、绘画纸娃娃、牛奶盒纸娃娃)若干、毛巾6条、透明盒子6个、ppt、盘子

6个、面膜纸、铝箔纸、笔6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前段时间请小朋友们回去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餐巾纸、报纸、绘画纸、牛奶盒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幼儿积极回答)

师:这些纸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纸,我呢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来做潜水运动员。

二、实验操作、分享交流

1.问题激疑

师:请宝贝们猜猜哪个纸娃娃会“潜水”?为什么?(请一名幼儿做好记录)真的像你们猜测的这样吗?那还是让纸娃娃们去试一试吧!

2.动手实验

(1)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箱,还有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记录表。

(2)操作要求:6人一组小组合作将不同材质的纸娃娃同时放入水中然后仔细观察看看谁最会潜水,结束后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验证并达成共识。

师:哪些纸娃娃会“潜水”?它们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它们的吸水本领也不一样,餐巾纸娃娃最容易吸水它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它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它们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

师:纸娃娃们听了过后为了会不会吸水吵了起来,会吸水的纸娃娃认为会吸水本领大,而不会吸水的纸娃娃认为不会吸水本领也很大,那怎么办呢?它们吵架了我有一个好办法,我今天还带来了两种很特殊的纸(面膜纸、铝箔纸),看了这个它们就会明白了!

4.师幼共同验证

1:出示两种不同的纸(面膜纸、铝箔纸)引发幼儿思考:它们是什么纸?看看它们有什么本领有什么作用呢?(面膜纸可以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变得漂亮,铝箔纸妈妈在厨房可以为我们做好吃的蛋挞……等等。)

2:教师操作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讲述。

3:小结:其实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我们的纸娃娃们听了过后又开心的手拉着手在一起做游戏啦!

三、活动延伸

请宝贝们回家再去收集更多不同材质的纸,把他们做成自己喜欢的纸花,然后放在盆里做实验,自己去探索它们的吸水性,并做好记录,到时候“晨曦里的声音”活动时请小朋友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觉得孩子们对这次活动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喜欢上了探索,学会了观察与记录,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科学领域发现与探索精神,题材紧扣生活,通过操作提高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获得了体验和成就感。在以后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每位孩子都动手操作,爱上科学活动。

光与影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汽车的外形,快乐的游戏。

2、发展幼儿听信号走跑的能力。

3、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游戏,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重难点分析:

重点:听到信号后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难点: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物质:方向盘、录音机、磁带

心理:

了解各种各样的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谈话:你见过什么样的小汽车?它们都是怎样跑得?分别请幼儿学一学,跑一跑。

二、展??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汽车在汽车道跑,当看到红绿灯时,要及时的行进或停车,并进行练习。

2、进行游戏:一幼儿当警察站在马路中间进行指挥,扮汽车司机的幼儿看到红灯时要及时刹车,看到绿灯时再按秩序行进。

3、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进行指导。

三、延伸

幼儿听音乐学做各种动的样子,结束。

户外活动:投:投篮

指导重点:听到信号后,排头幼儿手抱篮球快速跑到终点,双手抱球举到头上方,将手中的篮球投到筐中。

分散活动:玩大型玩具

光与影课件 篇6

实施策略

1.手偶表演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绘画图谱 感知理解音乐结构

3.以物代物 体验泡泡糖的弹性

4.设计情节 启发幼儿创编游戏

5.师幼互动 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彩色松紧带

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1.重点: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动作,快乐地进行游戏。

2.难点: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嗯,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

提问: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

2.听故事,了解游戏情节

师用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3.画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1)师随音乐画图谱

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2)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3)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4.随音乐,快乐创编游戏

(1)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2)创编游戏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玩游戏。

5.讲卫生 增强环保意识

(1)泡泡糖不乱扔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大家一起来洗澡

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洗澡的动作,并和同伴互动,感受洗澡的快乐。

附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

光与影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知道眼睛的主要功能。

活动准备:

1、教室中幼儿常见的物品3—5件,如:玩具、彩笔、积木、剪刀等。

2、大块的布一块,桌子。

3、镜子、手帕、玩具水果、果篮若干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幼儿熟悉的物品,让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

2、游戏:变魔术。

(1)请幼儿先看清楚桌上的物品,然后教师用布将桌上的物品盖住。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布覆盖住的物品之一抽出藏起,再请

幼儿睁开眼睛,并将布缓缓打开。

(3)请幼儿说说桌上少了什么物品。

(4)待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可以增加或减少布内物品的数量再请幼儿猜;也可以请有兴趣的幼儿轮流上台担任“魔术师”。

(5)请幼儿说说是怎么知道桌上少了或增加的物品。

3、让幼儿拿镜子照照自己的眼睛和看看同伴的眼睛,说说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4、游戏:运水果。

(1)请两位幼儿,其中一位幼儿用手帕(或眼罩)蒙住眼睛,使眼睛看不见,然后再请这两位幼儿到“果园”将两篮水果运回来。

注意:教师必须密切注意蒙眼幼儿的安全。

(2)待游戏结束后,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没有蒙上眼睛的幼儿可以又快又好地把水果运回来?

5、讨论:说说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活动反思:

通过有趣的游戏,幼儿知道眼睛对我们的重要性,并能在游戏中运用眼睛来完成任务。

光与影课件 篇8

遇到火灾我不怕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时如何撤离、躲避、求救等多种自救方法。

2.能正确拨打火警电话119,面对火灾不慌张,积极动脑想办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感恩消防员的辛苦,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制作"发生火灾怎么办"安全宣传画。

2.物质准备:视频(亮亮家失火报道、消防员救火、火灾求生法)、课件"遇到火灾怎么办"、快乐成长宣传片、湿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安全出口标志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通过讲述"亮亮家火灾"事件,引导幼儿感受火灾给生活带来的危害。

(1)播放亮亮家失火的视频。提问:亮亮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觉?

(2)播放消防员叔叔救火视频。提问:消防员叔叔表现得怎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结合火灾后家园的变化图片,让幼儿感知火灾的严重后果。

2.讨论交流引发火灾的多种原因,引导幼儿了解如何避免发生火灾。

(1)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火灾?怎样做能够避免发生火灾?

(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看标志,说出生活中不能做的事。

3.通过多种形式,学习运用撤离、躲避、求救的方法自救和自护,懂得面对火灾要沉着、冷静,积极想办法。

(1)通过交流,引导幼儿了解发生火灾时如何撤离。

①幼儿相互交流宣传画,说出自己知道的自救方法。

②教师带领幼儿模拟练习拨打火警电话的方法,要求幼儿说清地点和人员。

③通过图片(电梯、楼梯、窗户、安全通道)判断,让幼儿了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出口撤离最安全,并引导幼儿现场寻找安全出口标志。

④幼儿观看视频"火灾自救法",进一步了解捂住口鼻、弯腰走的重要性。

(2)通过实地演练,巩固幼儿逃生撤离的已有经验。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引导幼儿从安全通道撤离。

②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迅速撤离。

(3)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了解无法撤离时,如何正确躲避。

①提问:当火势很大无法撤离时,应该怎么办?可以用哪些方法躲避?

②演示课件,引导幼儿判断分析躲避在哪里是正确的。

(4)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懂得发生火灾要沉着冷静,积极动脑想办法。

①教师讲述"婷婷火场自救"小故事。

②提问:面对险情时婷婷是怎样自救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自救?

③运用儿歌,全面总结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4.观看公益片"我们快乐成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请幼儿观看公益片,谈一谈:如果你是受灾的小朋友,你现在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引导幼儿感受火灾无情、人有情的美好情感。

光与影课件 篇9

《光与影》教案

一、课题:《光与影》

二、单元:人与自然/第11册第12课

三、类别:造型·表现

四、美术元素:明暗、造型、线条

五、理念:1、教材分析(1)、本课《光与影》,《光与影》教案——何君。首先,让学生了解光与影是什么?其次,通过光与影,物体会出现怎样的效果?最后,如何运用光与影,表现不同的物体。(2)、光与影的相聚是如此的美丽,或显现眩目的色彩,或呈现冷静的优雅,或表现和谐高古的沉静.(3)、光与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六年级学生能做较好的理解,本课教材编写时没有加入太多的专业术语,目的在于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关注自然现象的习惯。2、学情分析:(1)、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强(2)、六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也不错(3)、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铅笔的掌握,比较自如,线条运用流畅(4)、六年级的学生,会尝试、会创新3、教学思路:(1)、游戏,引出课题(2)、图片欣赏(有影子的图片与无影子的'图片;光照射下的桔子图片),了解光与影的相关知识(3)、试一试,从中了解不足之处(4)、继续欣赏图片(大师的素描作品及油画作品)(5)、画一画(6)、评一评

六、教学准备:1、学生:绘画工具(铅笔、橡皮、水彩笔等)2、教师:PPT课件、铅画纸、道具(画圆的步骤)等七、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教案《《光与影》教案——何君》。4、重点:认识光与影,并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5、难点:如何用单色或彩色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八、教学流程:(一)、导入 (2 分钟)1、设计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站在国际舞台上,而周围是一片漆黑。突然,“啪“地一声,你的头顶上,一盏灯亮了。这时,你感觉到一道什么打在你的身上,而你的脚边又出现了一道什么呢?2、教师提问——感觉到什么?看到什么?学生回答——光;影子3、揭示课题《光与影》(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想象,引出课题)(二)、正课 ( 18 分钟)1、欣赏图片(有影子和无影子物体)提问:①、发现了什么?②、有影子的给你什么感觉?③、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2、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桔子)提问:桔子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3、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球体)提问: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分别是?4、试一试(学生画一画,教师指导)5、排一排(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排一排教师的绘画步骤(2)、教师根据学生的排序和指导中发现的不足,一并说明绘画的正确方法及步骤6、欣赏作品(达芬奇《衣纹习作》)(1)、教师介绍:这幅作品《衣纹习作》出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之手。(2)、提问:你对这幅作品有何感受?(3)、总结:大师恰到好处地运用黑、白、灰,把衣纹的质感、空间感表现的淋漓尽致。(4)、这幅素描作品,还给你什么感觉呢?(提示:从色彩上)(5)、总结:素描作品比较单调,但是,画家同样可以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绚丽的光与影的效果。7、欣赏作品(莫奈的油画风景)(1)、提问:给你什么感觉?(2)总结:大师不仅表现出绚丽的色彩,而且通过光与影,增强了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光与影的相关知识,从而通过“试一试”环节,认识光影黑白灰,以及通过光与影,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三)、创作阶段 (15 分钟)1、作业要求:(1)、用单色或彩色表现——静物、人物、风景(2)、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2、作品欣赏(学生欣赏,教师从旁解说)3、画一画(学生绘画,教师从旁指导)(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再“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与影)(四)、评一评 ( 4 分钟)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评价自己以及同学的作品)(五)、课后小结 ( 1 分钟)每位同学都表现的不错,但是,如果线条运用的更流畅一些,那就更好了;如果有更多的同学用彩色表现,那么我们的作业就变得更加得完美了。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加努力!

九、教学评估:(1)、学生是否懂得物体在光与影照射下,出现的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2)、学生是否能用单色或彩色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十、资料:(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的多媒体教学光盘(3)、网址:油画风景作品(4)、网址:简单素描作品

陈情表课件(范例十四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陈情表课件(范例十四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陈情表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3、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挚朴恳切的语言,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诵读法、质疑探讨法、品味涵泳法

知识链接:

1、作者与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自幼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李密拒绝应召,但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虑,以为他怀念旧朝,于是李密上《陈情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本文出自《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卷三十七,原题作《陈情事表》。

学习过程:

一、初读: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a级)

险衅( ) 夙( )遭闵( )凶 祚( )薄 期( )年 陨( )首

逋( )慢 茕茕(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笃( )

优渥( ) 终鲜( )兄弟 期( )功强( )近( )

洗( )马 猥( )以微贱 责臣逋( )慢 犹蒙矜( )育

2、积累文中出现的古今义词及表现官职变动的词语:

3、思考:作者陈情的背景如何?试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b级)

点拨:重点研读第二段中体现作者上表陈情时两难处境的相关语句。

二、品读:品读赏析,体会感情。

(一)品读第一、二段: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身世?试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翻译并加以赏析 。(c级)

品析:

2.哪些语句写出了祖孙相依为命的凄苦?试找出来并加以翻译。(c级)

点拨: 重点研读第一段的相关语句,也可以参照第二段中的“更相为命”的相关语句进行解读。

3、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并试着背诵。

4、小结一、二段的抒情内容,深入体会本部分陈情于事,动之以情的表达效果。

(二)品读第三段,思考:

1、在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晓之以理。试分条概括关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说理内容。(d级)

点拨:说理内容可以分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为语言标志进行文意转换。

2、写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试谈谈你自己的看法。(d级)

点拨:可结合本文的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进行深入探讨。

(三)品读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是哪句?并试着翻译。(c级)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还进行了哪些铺垫?是否多余?(e级)

三、总结陈情的脉络:(d级)

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一路写来,发乎情,归乎理,情真意切。于恳切、朴实中见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达交流(d级)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在于它陈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形的,也是有声的。”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被李密打动吗?请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要求:语言得体、准确。

五、作业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脉络,采用“关键语句串联法”,诵读全诗。

陈情表课件(篇2)

师:由诸葛亮的《出师表》导入。(温习旧知,引出新课)

初中学过《出师表》,《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陆游在《书愤》中这样评价《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板书:陈情表李密)

师: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作业,通过学案了解了文体特点,知道了学习目标,初步解决了字词问题。同学们先一起交流,有问题先在小组解决,解决不了,再质疑。

师:有哪些疑问。

生:没有。

师: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期功、终鲜兄弟、洗马

师:学习古文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学案我们已经了解了文本的文体知识,下面我们就通过诵读首先巩固文字知识,其次进一步走近文本本身,体会这篇文章究竟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挖掘它的一些内涵。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我读第一段,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二、三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教师评价:寻|蒙国恩注意中间的停顿

全班齐读有些快

师:思考问题:李密为什么要向皇上陈情?(结合背景,用原文回答)

幻灯片出示背景资料

学生甲:有两个原因,一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李密要侍奉祖母;还有一个就是“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国家已经灭亡了,亡国之臣不能侍奉新朝君主。

学生乙:晋武帝篡权才夺得皇帝,李密有文化、清高,看不上晋武帝的做法。

学生丙:“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李密想要先侍奉祖母,再尽忠。

(教师引导:李密最想做什么?他遇到困难了吗)

师:赏读文章:在两种情感中,让作者进退两难。一边是想要愿乞终养,供养祖母,一边是皇上催促去做官,告诉不许。在这两难的境界,李密本人一定会想,我用一种怎样的方式,能让皇上理解我的做法,博得皇上的理解。所以李密采用了一个最好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个人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自然段,讨论:它用什么情打动人,用什么理来明人,争取列出你们讨论这个自然段的情和理的线索,用最精炼的语句概括。再讨论一下,你们共同认为,你们选的这个自然段哪一个语句最能打动你,最让你产生共鸣,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学生甲:第一段,作者说他的家庭不幸,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感,这是动之以情。“而刘夙婴疾病”,祖母身体不好,在孝道上应该尽孝,不能离开,在感情上也不愿意离开。最能打动我的语句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不离不弃。

学生乙:第三段,李密想要留下来侍奉祖母,就需要一个理由说服皇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晋武帝把孝作为治理天下的方法,李密想要留下来侍奉祖母,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以刘日薄西山”祖母将李密抚养成人,李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他要留下来侍奉祖母,直到终年。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知恩图报。

学生丙:第四段,情是“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是对皇帝的忠情,“报刘之日短也”体现李密的孝心。理是“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从古至今以孝为先,既然以孝为先,就应该留下来,照顾祖母。

最能产生共鸣的一句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都有反哺之情,更何况我们人呢?

师:练笔悟情:把我们意犹未尽的感受诉诸笔端,用文字表达我们的情感。

请大家选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情境描写,一个场面、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细节均可,自行设置一定情境,展开想象,进行生动的描述。

学生甲:“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刘氏在病榻上已经躺了几天了,她不断呻吟着,因疼痛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李密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用一只手轻轻拍抚着刘氏,一边用毛巾拭去她脸上的汗珠,盛汤药的碗随意的被摆放在床头。血丝已经布满这孝子的眼,这是爱与痛的交织。愿太阳的马车能为这赤子之心而停留,洒下自然的圣水滋润这真挚的心。

学生乙:祖母躺在床褥上,气息微弱,我知道她已是挂在西山的残阳。但她曾经用灿烂的阳光照射着我的童年,陪我一同成长。现在阳光依旧在我心中,永存的将是温暖,即使不久之后她就不在人世。

学生丙:“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鸟有情,木有根,我李密亦如鸟木。日转星移,谁无容颜之变,谁无体弱之虚,只求我用我的一生陪她颐养天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听到你们发自肺腑的文字,我知道李密的感恩不仅温暖了自己,而且感动了你们,这一刻,幸福之花,在我们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教师小结:通过听、说、读、写,我们深入的赏析了文章,作者运用情理交融的手法,将他所说的情和所要阐述的理完全融和在一起,情和理达到水x交融的程度。这让我想到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没对李密的词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来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足见《陈情表》所体现出的情的力量。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在这堂课上,老师见证了你们心怀感恩的心,相信你们会用感恩的心为父母端杯茶,为他们捶捶肩,为他们努力到最好。会把发自内心真诚的爱回报给我们的父母长辈。

陈情表课件(篇3)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情酣意浓的千古抒情妙文,鲁迅先生说过:“能憎能爱才能文。”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也说:“情为文之经。”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传。同样,读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与作者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感受到优秀作品带给人们的震魂摄魄的力量,引发人们跨越时空去思考人生与社会。《陈情表》亦如此。

二、说学情

文言文的教学常常被师生们视为畏途,主要是教学效果很难呈现出来。其实,纵观学生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碍:

1、字面上,文言字词的理解是一道障碍;

2、诵读上,章法与句法是一道障碍,这其中也包含了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碍;

3、内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异也带来了一定的理解障碍,比如对文中一些历史典故的理解等;

4、鉴赏方面,对于文言课文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性无法把握,不能对文章做更深广义上的解读。不过,前三道障碍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相对容易解决,最后一道障碍则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师生配合解决。

鉴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及常见的古汉语句式。

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诵读,通过发挥学生自主性作用,帮助学生体悟主旨,掌握课文结构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李密地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中华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方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诵读课文:

为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作者围绕“情”“孝”二字,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衷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诵读时,要求:

注意文章层次,做到情发于心地诵读。

本文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构成了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诵读时要读出节奏感。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正音,并比较此前自己的阅读处理与录音有何异同。

品读课文:

借助注释,积累词义,疏通课文。

从文中找出后世常引用的文句,加以体味,并尝试写一段话,陈述自己的某种无奈之情。轻声朗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勾画出来,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会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切合”。可见,好的构思,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才能发挥文章感人的力量。鉴于此,对于文章语言的赏析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研读课文:

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题目,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今天,我在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也是本着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来设计的。探究的终极指向也是要学生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体验。当然,思维起于文本也要归于文本,所以这样的拓展延伸也是必须紧密联系文本的。

陈情表课件(篇4)

文本解读

《陈情表》以祖孙相依为命的往事写起,集中陈述“诏书切峻”和“刘病日笃”的矛盾,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孝后忠,暂不奉诏。全文情真意切,不加渲染而自能动人。要反复诵读,体会文中的感情;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可以结合作者身份和文章写作背景,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坚持不入朝为官,体会这篇文章表达上的委婉和得体。

素养目标

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背诵全文。

3、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

4、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孝情、忠情,分析体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理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苏轼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把《出师表》当成“忠”的标准,把《陈情表》作为“孝”的`典范。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其父早亡,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少有文采,曾跟随名儒谯周学习,博览五经,以文学著称。曾在蜀国任尚书郎等职,并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他担任主簿,他推辞不就。晋武帝立太子,征召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为由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李密以太子洗马被征至洛阳。后出为河内温令。

2、相关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3、了解文体“表”

“表”是古代的一种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态度诚恳,措辞谦恭,内容读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4、解题

①陈:陈述。

②情:实情、感情。

③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衅(xìn)闵(mǐn)祚(zuò)茕(qióng)孑(jié)

陨(yǔn)逋(bū)矜(jīn)渥(wò)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解释词义、概括段意

(第一段)臣密言:臣以(因为)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夙(早年)遭闵(同“悯”,忧伤)凶(不幸。指丧父)。生孩六月,慈父见(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相当于“我”)背;行年(年岁,年龄)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祖母刘愍(怜惜)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零丁(孤独的样子)孤苦,至于(至,达到;于,介词,引出对象)成立(成人自立)。既无伯叔,终(又)鲜(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兄弟,门衰祚薄(福分浅薄),晚有儿息(子嗣)。外无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形影相吊(安慰)。而刘夙(早时)婴(缠绕)疾(病)病,常在床蓐(草垫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

请概括段意: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第二段)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承受恩泽)清化。前太守臣逵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臣以(因为)供养无主(主事的人),辞(辞谢)不赴命。诏书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寻(不久)蒙国恩,除(授官)臣洗马(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猥(谦辞,辱)以微贱,当(承担)侍东宫,非臣陨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使上闻、报告),辞不就职。诏书切峻(急切严厉),责臣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诏奔驰(赴京就职),则(连词,表转折,但是)刘病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笃(病重);欲苟(姑且)顺私情,则告诉[申诉(苦衷)]不许(许可):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

请概括段意: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伏惟(伏在地上想。旧时奏疏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元老,旧臣),犹蒙矜育(怜惜养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况且)臣少仕伪朝,历职(连续任职)郎署(郎官的衙署),本图宦达,不矜(看重、推崇)名节(名誉与节操)。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提拔、擢升),宠命优渥(优厚),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是)以(因为)刘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人命危浅(垂危),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无法用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轮流,更替)相为命,是以(因此)区区(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请概括段意: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

(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照察、审辨)。愿陛下矜愍(怜恤)愚诚,听(任从。这里指应许)臣微志,庶(希望)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当结草(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不胜(承受,承担)犬马怖惧之情,谨(恭敬地)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请概括段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主旨。

思考2整体感知

1、本文是李密向谁陈情?陈述了那几方面的“情”?最终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对祖母———孝情

对晋武帝——忠情

对自己———忠孝难两全的为难苦情

目的:愿乞终养

思考3具体探究

1、第一段中体现的,李密一定要对祖母尽“孝情”,原因有哪些?试分析效果。

明确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父死母嫁,祖母躬亲抚养;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体弱多病,祖母精心养育;

③“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内外无亲,祖孙互为依靠;

④“而刘夙婴疾病……未曾废离”—卧病在床,祖母需要照料。

效果:文章一开篇,浓浓的悲情扑面而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密形单影只的孤寂,祖母困境中的艰辛;仿佛听到了他无助的哀叹,祖母病中的呻吟……至性之言,悲恻动人,为下面的陈述奠定了情感基调。

2、在第二段中,李密处于怎样的两难境地?如何狼狈?

明确两难:朝廷征召,皇恩浩荡;祖母病重,无人照顾。

狼狈:“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连用四字骈句,渲染出严峻的形势。如果一味拒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3、第三段中,李密为自己找的“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圣朝以孝治天下”

作用:引孝政,尽孝是遵循国策,“理”应认同,是忠君的体现。

4、李密找到的“忠孝能两全”的办法是什么?

明确“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思考4品味语言

1、第二段接连使用时间词“逮”“前”“后”“寻”,对应的征召词“察”“举”“拜”“除”“当”以及递增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有什么用意?

明确这些词语都表示新朝对李密的多次征召:从时间上看急迫连续,从形式上看多法并用,从官职上看越来越高,显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来笼络人心,而李密推辞之难,这为下文矛盾的解决埋下了伏笔。

2、第二段“切”“峻”“责”“慢”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字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这四个字形象地写出了朝廷对李密“辞不赴命”越来越生气,责备越来越严重的态度,仿佛可以看到皇帝在那里生气发怒的情形。

思考5体会写法

1、如果将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陈情,好不好?

明确不好。本文的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文章首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以此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因“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此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2、本文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请从文中找出一些表达敬意和自谦的词语,加以体会。

明确表示敬意的词语有:奉、伏惟、圣朝、清化、蒙、宠命、谨等。表达自己对新朝的敬意,进一步打消新皇帝的疑虑。表达谦称的词语有:臣、猥、亡国贱俘、乞、犬马等。谨遵臣道,极尽谦卑之能事,化解晋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

思考6对比阅读

任务: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属于“陈情”作品中的佳作,都写得情感真挚、回肠荡气,但两文的写作目的、“陈情”的方式却有所不同。试比较分析。

(链接1)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囂,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明确(1)从写作目的看,《狱中上母书》是写给母亲的一封诀别书,为国赴难,义无反顾,不惜拋却亲情,但拳拳之心,天地可鉴;《陈情表》是写给皇帝的一封书信,目的是婉言拒绝朝廷的任命,借亲情之名“辞不就职”。

(2)从“陈情”方式上看,《狱中上母书》自始至终,直抒胸臆,毫无掩饰,酣畅淋漓;《陈情表》则表达得委婉含蓄,虔敬有加。

四、明晰主旨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陈情表课件(篇5)

教学内容

《陈情表》是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来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章。主旨是申述自己“不就职”“乞终养”的想法。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又不能远离出仕。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层层推进,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结果武帝不仅同意他的请求,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本文是学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抒情技巧的典型范例,同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忠”“孝”含义的认识,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学情分析

经过前四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体读懂文章内容;基本学会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学习本文,学生一般能感知文章的主旨,并会受到形象、生动的语言的感染。但文章古今异义词很多,虽有注释,仍会给学生阅读造成障碍。理解本文缜密的构思、委婉的表达以及古人宁可不做官也要奉养长辈的“孝情”则是学习的难点。

指导思想

一 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 教学应突出本文的语文科特点:文言文、文学作品、略读课文。注重课文整体把握和体验,关注学生能力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并利用班级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三 阅读鉴赏,“读”是“赏”的前提。特拟本文的教学方法为:自主(自学)——讨论(小组学)——交流(师生学)。课前预习要求为:1.结合页下注,疏通文意。2.思考文章内容(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学生如果预习不深入,就可能缺乏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就难以达到有价值的表达和交流。为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特预设一些辅助性讨论问题。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表”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二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学习以情动人的语言表达技巧。

2.通过诵读,丰富文言语感,提高诵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以情动人的重要性,理解“忠”“孝”的含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解读作者之“情”,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难点:理解本文多角度、层层深入的陈述方式,体会情之深,理之透;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 基础知识学习。

二 鉴赏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行文思路。

过程设计

一 导语与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习过诸葛亮的《出师表》。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它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原因何在?这节课让我们一块走进《陈情表》探个究竟。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文心雕龙章表》中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表”这种文体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如《出师表》。

(解说:有关作者和背景知识,可根据需要,适时穿插。)

二 预习检查

1.基础知识(展示投影,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予以相应的评价、点拨)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终鲜兄弟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除臣洗马 四十有四

(2)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词语

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晚有儿息 形影相吊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除臣洗马 不衿名节 听臣微志 拜表以闻

(解说:了解学情,夯实基础。正音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因义定音的认识,并为诵读作准备。词义解释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如联系《孔雀东南飞》中“见”的用法;联系“媳”的造字法理解“息”的义项。)

三 分组讨论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默读全文。然后分组讨论:

1.疑难文句。

2.文章内容:“陈”了哪些情?是如何“陈”的?为什么要“陈”这些情?

(教师巡行,倾听。)

四 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评价、点拨。

3.教师用多媒体逐层展示“板书”,进行小结(见“板书设计”),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习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技巧:要想让别人真正体谅自己,听从自己,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

五 学生有感情的自由诵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情感。

六 作业布置

1.《晋书·李密传》中说,武帝读完《陈情表》后赞叹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请你站在武帝的角度,谈谈本文深深打动他的原因。

2.整理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虚词“以”的意思用法。

3.熟读背诵课文。

(解说:作业1变换角度设问,训练分析、综合、应变能力,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力求突破重难点;2、3为识记之用。)

【附】辅助性讨论问题:

(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和使用方式。)

1.李密申述祖母需要自己终养的理由有哪些?

(文中概括性的语句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1)对己恩深(2)境况凄凉(3)供养无主(4)孝乃人之本性

(解说:引导解读作者多方陈述之“孝情”。)

2.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李密直接提出尽孝的请求,你会答应他吗?

不会。晋武帝建立新晋,希望招揽人才,收买人心,而李密却欲“徇私情”,不“报国恩”。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什么不舍孝而全忠呢?何况既然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是不是“矜守名节”,不与新朝合作呢?

(解说:引导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时,应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行文思路。)

3.对李密来说,祖母老迈,自然不当远仕;但得罪圣上又会招来不测。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言辞不可不慎。只表达“孝”情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的呢?

(1)开篇痛陈凄苦身世,把对方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

(2)对朝廷的征召表达陨首难报的感激之情,讨取欢心。

(3)用晋提出的“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为“终养”找出一个响亮的“法”据。

(4)直陈“少仕伪朝”之事实,剖白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表白无意抗旨,让晋武帝消除疑虑,明白自己的忠心,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5)以祖母病笃惨境打动晋武,让他明了祖母病重是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

(6)以年龄对比的方式说明尽节日长,报刘日短,从而提出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使“理”更加周全。

(7)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起誓动情。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层层深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技巧)

陈情表课件(篇6)

单元导读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古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事理思考、情感体验等诉诸笔墨,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诵读这些作品,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可以增进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本单元选取魏晋到明代的六篇经典散文,有的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感人肺腑;有的以理取胜,理趣盎然,发人深思。这些作品体裁不一,风格各异,呈现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多样面貌。集中在一个单元研习,在对比中体会,在联系中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散文。

学习本单元,重在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要反复诵读,涵咏品味,把握文意;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还要做些梳理和评点,领会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

文本解读

《陈情表》以祖孙相依为命的往事写起,集中陈述“诏书切峻”和“刘病日笃”的矛盾,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孝后忠,暂不奉诏。全文情真意切,不加渲染而自能动人。要反复诵读,体会文中的感情;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可以结合作者身份和文章写作背景,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坚持不入朝为官,体会这篇文章表达上的委婉和得体。

素养目标

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背诵全文。

3、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

4、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孝情、忠情,分析体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理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苏轼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把《出师表》当成“忠”的标准,把《陈情表》作为“孝”的典范。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其父早亡,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少有文采,曾跟随名儒谯周学习,博览五经,以文学著称。曾在蜀国任尚书郎等职,并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他担任主簿,他推辞不就。晋武帝立太子,征召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为由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李密以太子洗马被征至洛阳。后出为河内温令。

2、相关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3、了解文体“表”

“表”是古代的一种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态度诚恳,措辞谦恭,内容读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典范之作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4、解题

①陈:陈述。

②情:实情、感情。

③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衅(xìn)闵(mǐn)祚(zuò)茕(qióng)孑(jié)

陨(yǔn)逋(bū)矜(jīn)渥(wò)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解释词义、概括段意

(第一段)臣密言:臣以(因为)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夙(早年)遭闵(同“悯”,忧伤)凶(不幸。指丧父)。生孩六月,慈父见(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相当于“我”)背;行年(年岁,年龄)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祖母刘愍(怜惜)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零丁(孤独的样子)孤苦,至于(至,达到;于,介词,引出对象)成立(成人自立)。既无伯叔,终(又)鲜(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兄弟,门衰祚薄(福分浅薄),晚有儿息(子嗣)。外无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形影相吊(安慰)。而刘夙(早时)婴(缠绕)疾(病)病,常在床蓐(草垫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

请概括段意: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第二段)逮(及、至)奉圣朝,沐浴(承受恩泽)清化。前太守臣逵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举荐)臣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臣以(因为)供养无主(主事的人),辞(辞谢)不赴命。诏书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寻(不久)蒙国恩,除(授官)臣洗马(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猥(谦辞,辱)以微贱,当(承担)侍东宫,非臣陨首(头落地,指不惜性命)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使上闻、报告),辞不就职。诏书切峻(急切严厉),责臣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诏奔驰(赴京就职),则(连词,表转折,但是)刘病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笃(病重);欲苟(姑且)顺私情,则告诉[申诉(苦衷)]不许(许可):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

请概括段意: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第三段)伏惟(伏在地上想。旧时奏疏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元老,旧臣),犹蒙矜育(怜惜养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况且)臣少仕伪朝,历职(连续任职)郎署(郎官的衙署),本图宦达,不矜(看重、推崇)名节(名誉与节操)。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提拔、擢升),宠命优渥(优厚),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是)以(因为)刘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人命危浅(垂危),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无法用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轮流,更替)相为命,是以(因此)区区(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请概括段意: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

(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照察、审辨)。愿陛下矜愍(怜恤)愚诚,听(任从。这里指应许)臣微志,庶(希望)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当结草(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不胜(承受,承担)犬马怖惧之情,谨(恭敬地)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请概括段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主旨。

思考2整体感知

1、本文是李密向谁陈情?陈述了那几方面的“情”?最终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对祖母———孝情

对晋武帝——忠情

对自己———忠孝难两全的为难苦情

目的:愿乞终养

思考3具体探究

1、第一段中体现的,李密一定要对祖母尽“孝情”,原因有哪些?试分析效果。

明确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父死母嫁,祖母躬亲抚养;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体弱多病,祖母精心养育;

③“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内外无亲,祖孙互为依靠;

④“而刘夙婴疾病……未曾废离”—卧病在床,祖母需要照料。

效果:文章一开篇,浓浓的悲情扑面而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密形单影只的孤寂,祖母困境中的艰辛;仿佛听到了他无助的哀叹,祖母病中的呻吟……至性之言,悲恻动人,为下面的陈述奠定了情感基调。

2、在第二段中,李密处于怎样的两难境地?如何狼狈?

明确两难:朝廷征召,皇恩浩荡;祖母病重,无人照顾。

狼狈:“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连用四字骈句,渲染出严峻的形势。如果一味拒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3、第三段中,李密为自己找的“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圣朝以孝治天下”

作用:引孝政,尽孝是遵循国策,“理”应认同,是忠君的体现。

4、李密找到的“忠孝能两全”的办法是什么?

明确“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思考4品味语言

1、第二段接连使用时间词“逮”“前”“后”“寻”,对应的征召词“察”“举”“拜”“除”“当”以及递增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有什么用意?

明确这些词语都表示新朝对李密的多次征召:从时间上看急迫连续,从形式上看多法并用,从官职上看越来越高,显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来笼络人心,而李密推辞之难,这为下文矛盾的解决埋下了伏笔。

2、第二段“切”“峻”“责”“慢”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字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这四个字形象地写出了朝廷对李密“辞不赴命”越来越生气,责备越来越严重的态度,仿佛可以看到皇帝在那里生气发怒的情形。

思考5体会写法

1、如果将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陈情,好不好?

明确不好。本文的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文章首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以此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因“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此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2、本文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请从文中找出一些表达敬意和自谦的词语,加以体会。

明确表示敬意的词语有:奉、伏惟、圣朝、清化、蒙、宠命、谨等。表达自己对新朝的敬意,进一步打消新皇帝的疑虑。表达谦称的词语有:臣、猥、亡国贱俘、乞、犬马等。谨遵臣道,极尽谦卑之能事,化解晋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

思考6对比阅读

任务: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属于“陈情”作品中的佳作,都写得情感真挚、回肠荡气,但两文的写作目的、“陈情”的方式却有所不同。试比较分析。

(链接1)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囂,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明确(1)从写作目的看,《狱中上母书》是写给母亲的一封诀别书,为国赴难,义无反顾,不惜拋却亲情,但拳拳之心,天地可鉴;《陈情表》是写给皇帝的一封书信,目的是婉言拒绝朝廷的任命,借亲情之名“辞不就职”。

(2)从“陈情”方式上看,《狱中上母书》自始至终,直抒胸臆,毫无掩饰,酣畅淋漓;《陈情表》则表达得委婉含蓄,虔敬有加。

四、明晰主旨

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五、拓展阅读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孝”是进入家庭观念中最早的伦理道德范畴。传说尧时,“虞舜,性至孝”,感天动地,“帝尧闻之,遂以天下让焉”。这可能就是中华孝文化的雏形。“孝”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至《孝经》,“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念被全面政治化了。

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提出了“孝为仁之本”,而儒家思想也就是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孝经》中,“孝”被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本位,可以说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

孝文化对“孝”有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孝”与“顺”的一致。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尊亲”不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礼仪规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许玷污祖上的名声和家族的尊严,还要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能养”并非一般的供养,而是敬养。在中国的孝文化中,还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孔子对孝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倡的“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上的意志。

孝文化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孝”本是规范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伦理道德,但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意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道,忠孝是一体的。《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敬父母只是孝的开始,进德修业才是孝之终。这与儒家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一致,与儒家“身—家—国”的模式相统一。可见,“孝”已经同时向个体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扩展,它起源于个体道德修养,贯穿于家庭中赡养父母和家庭和睦,终于进德修业,对国家和社会履行职责。

孝文化对“不孝”有明确的规定。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为其做了如下注解:“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从精神层面提出致亲于义则为“孝”,陷亲于不义则为“一不孝”。可见,孝不是简单的恭敬顺从,而是以“义”作为“孝”的评判标准。“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则从物质层面,即温饱与否和是否为考取功名而努力提出“孝”的标准。最后,“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又从发展的层面,即后继是否有人的角度提出“孝”的标准。此处的“无后”并不是侧重“不娶无子”,而是强调“绝先祖祀”,即无人继承衣钵才是真正的无后,真正的大不孝。

(选自《中西方孝文化探析》)

六、素材积累—关于“孝”的名句

1、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4、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6、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7、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0、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11、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湖课件范例4篇


每位教师都需要准备教案课件,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还没有编写,那么老师就必须赶紧完成了。教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找到与您所需相关的"湖课件"资料,请务必将本页收藏,以便日后阅读!

湖课件【篇1】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

3、学习快速地默读课文,学会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理解内容。并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教育学生热爱、保护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二、重难点: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森林王国过去优美的环境,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森林王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发言)

2、师:曾经有一个森林王国,它原本和你们想象的一样美丽,可是后来,它却在地球上失踪了。(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

3、导读: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课文《失踪的森林王国》

二、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交流读音和书写要点。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小组内说一说

3)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其他评论。

字音:混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hun

字形:饶的右上角没有点;厦字里面有两横

区别燥躁

3、齐读生字新词

4、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很久以前,森林王国的国王下令不准乱砍树木,森林王国美丽富饶。可当新国王上台后,砍树建新王国,结果自然灾害不断,森林王国很快就消失了。)

5、指名反馈: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第二部分(412自然段)

三、了解森林王国富庶繁荣的景象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森林王国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呢?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说一说,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对森林王国过去的了解。

4、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繁荣景象,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愉快生活。

5、指导朗读

6、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讨论:森林王国一开始为什么能够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富饶景象?

7、出示文中相关的文字,学生读一读。

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让学生通过讨论,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森林之间的富饶以及原因。)

四、总结:

同学们,森林王国过去景象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因为老国王禁止人们乱砍树木。新国王上任后,森林王国变成什么样子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生字新词抄一抄。

2、选一选,做一做

1)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

2)查资料,了解我们本地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

2、总结全文,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和荒漠;收集到的由毁坏森林造成不良后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森林王国在失踪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2、回顾课文第一部分,生齐读。

3、导入:那么它为什么会失踪,它的失踪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二、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原因及后果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

因为新国王下令把树木全部砍掉

2、新国王为什么要把树砍掉呢?

3、让学生说说现代化城市的景象,体会城市的繁华,了解新国王建立新王国的美好愿望。

4、师:其实建立新的王国,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并没有不好,新国王他错在什么地方呢?(没有保护森林)

5、师:是啊,森林王国的保护神森林不见了,一切正如旧国王所说的:不能更改特别法令,否则各种妖魔鬼怪都会来危害我们。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81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1)砍伐森林,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

7、分小组朗读课文,讨论

反馈问题1):师用课件出示森林消失后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体会森林的作用,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

反馈问题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了解森林的作用)

8、师:假设新国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国王,此时的王国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三、拓展延伸

1、师小结:人类毁灭了森林,建立了新城市,但是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城市终因各种自然的攻击而消失了,多么可惜啊!

2、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的面积及荒漠进程

森林是人类的保护神,它可以防沙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森林,并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3、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布置作业

把《失踪的森林王国》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父母听。

失踪的森林王国

砍光树木

美丽富饶>无影无踪

湖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2.帮助学生会认“寿、秒、恍”等生字,会写“霞、紫、寿”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描写火烧云形状、色彩变化的。

2、领悟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

难点:1、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2、掌握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

2.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红彤彤、多姿多彩.....)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a:正音:一模一样(mu)

b:结合图片理解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等等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在你的阅读中火烧云都有什么特点?(生:色彩多形态变化丰富)

b:课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什么?(生:变化)

3、 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变化

3、 精读课文,品味变化

1、 学习活动一:找到最能体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填在气泡图内。引出“动态变化”描写方法

2、 学习活动二:先默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体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再填入气泡图

分析里面的关键词表达(起来、跑着跑着模糊等)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延伸各种类型的“变化”

1、学习活动三:选择你喜欢的变化方式对雁荡山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湖课件【篇3】

教学目的:

1、熟练朗读文言文,把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并进而读通文句;

2、感受物外之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重点:准确朗读,读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难点:背诵课文,读懂文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课文序言导入课文讲述,板书课题及作者姓名,简介之:

1、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2、《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

三、一生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zhì miǎo nǐ jiāng lì yí lì hè páng

童稚 藐小 拟 强 唳 怡 砾 壑 庞

四、齐读课文,教师指出注意点(句读、字音等)。

五、学生自读课文五分钟,要求读通课文。

六、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1、请简要描述这张插图的内容。

2、画中的少年是谁?画中的白鹤是真的吗?这些白鹤实际上是什么?

3、蚊子为什么会变成白鹤? 4、“飞蚊成鹤”,表现了少年时期的“我”的什么特点?

5、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我”这样做的好处?

6、“我”为什么能获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备什么条件)?

7、文中除了“飞蚊成鹤”之处,还写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

8、为什么“我”“呀然一惊”?文中的庞然大物指什么?

9、“我”为什么要打癞蛤蟆并“驱之别院”?

七、师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问题,了解全文大意。

八、集体朗读课文,请一学生简述故事内容。

九、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译全文;

2、熟读全文,背诵全文。

湖课件【篇4】

第一课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1、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1、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

1)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5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 “做一做”第1题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二课时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1、做一做

2、解决课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课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1、(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

1、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

1、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5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1分钟 1小时 24小时 1年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课件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C、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

1、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中学课件(范例12篇)


教师通常在每节课上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现在你们可以开始自己编写了。教案可以增强和创新教学手段。这里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份名为“中学课件”的教案,相信你能从中获得帮助!

中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优美语句,学习本文写作技巧。

(一)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二)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⑴、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⑵、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⑶、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⑷、齐读课文

(三)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⑴、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⑵、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⑶、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6、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⑴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⑵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⑶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7、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习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四)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五)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中学课件【篇2】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

猜一猜: ; (a、b、c、d表示整数且在第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a、b、c、d表示整式且在第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计算、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代表式,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2、理解法则:(约2分钟)(1)文字叙述: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2)符号表述

× = ;

÷ = × = .

活动目的:

两种形式巩固对法则的理解。

教学效果:

理解法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应用:(约20分钟)

(1)牛刀小试

教材74页到76页的例1、做一做、例2.我准备把例1和例2先学习了。再学习做一做。

例1 计算

(1) ;

(2)

活动目的:

抓住学生刚学习了法则,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抽2名同学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演算。老师巡查,予以辅导,反复提醒学生像分数乘法一样来学习分式乘法(即类比)。

教学效果:

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注意把结果化为最简分式,要提醒注意,有的学生可能一边计算一边就分解因式进行约分(化简)了的,说明已经很好地与分数的乘法进行类比学习了(分数是分解因数),应该予以表扬,让全班学生认真学习、领会。讲评时还应该让学生理解一步的算理。

例2.计算:

(1)3xy2÷ ;

(2) ÷

活动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类比的学习方法,分式的除法先转化为乘法。

教学效果:

因式分解在分式约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时,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

(2)“西瓜问题”

活动目的:

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的进行表达。

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例题帮助学生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当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时和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两种情况)

4、随堂练习。(约5分钟)

76页第一题,共3个小题。

教学效果:

在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后,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还有些学生忘记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 分解因式的知识没掌握好,将会影响到分式的运算,所以有的学生有必要复习和巩固一下分解因式的知识。

5、数学理解(约5分钟)

教材77页的数学理解,学生很容易出现像小明那样的错误。但是也很容易找出错误的原因。

补充例3 计算(xy-x2)÷

教学效果: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醒学生,负号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先学生分组小结,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7、作业布置,凝固新知。(约2分钟)

教材77页到78页,习题3.1,1、2、4.并补充一题(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

五.说板书设计

主板书采用纲要式,一目了然。

一、 分式的基本性质

1、 文字叙述

2、 符号表述

二、应用

最后,谈谈我的体会。课堂上平等对话,让学生自主掌握数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教学是让学生丰富认识。

中学课件【篇3】

函数的单调性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单调性》,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课程,它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模型,而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大特征,它为我们之后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已经对函数的增减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高中阶段,用符号语言刻画图形语言,用定量分析解释定性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准备,也为利用倒数研究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函数的意义;

(2)会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概念出发,进一步研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

(2)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难点:

1.函数单调性概念的认知

(1)自然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

(2)常量到变量的转化。

2.应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代数推理论证。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法。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学法分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我将先从之前学习的知识引入,给出一些函数,比如y=x、y=-x、y=|x|,让学生作出这些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函数图像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由此引入到我的新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的情况,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构建新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讲授新课

1.问题:分别做出函数y=x2,y=x+2的图像,指出上面的函数图象在哪个区间是上升的,在哪个区间是下降的?

通过学生熟悉的图像,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上A点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能用自然语言描述出,随着x增大时图像变化规律。让学生大胆的`去说,老师逐步修正、完善学生的说法,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2.观察函数y=x2随自变量x变化的情况,设置启发式问题:

(1)在y轴的右侧部分图象具有什么特点?

(2)如果在y轴右侧部分取两个点(x1,y1),(x2,y2),当x1(3)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教师补充:这时我们就说函数y=x2在(0,+∞)上是增函数。(4)反过来,如果y=f(x)在(0,+∞)上是增函数,我们能不能得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呢?类似地分析图象在y轴的左侧部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领会函数单调性。师生共同总结出单调增函数的定义,并解读定义中的关键词,如:区间内,任意,当x1仿照单调增函数定义,由学生说出单调减函数的定义。教师总结归纳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注意强调: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在定义域某个区间上的局部性质,也就是说,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区间上可以有不同的单调性。(我将给出函数y=x2,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让他们描述函数图像的增减性,慢慢得到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像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了数学关系,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三)巩固练习1练习1:说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上的单调性。x练习2: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的增函数。②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不是减函数。1③已知函数y=,因为f(-1)1我将给出一些具体的函数,如y=,f(x)=3x+2让学生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x上的单调性。通过这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四)归纳总结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结,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像、定义),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五)布置作业必做题:习题2-3A组第2,4,5题。选做题:习题2-3B组第2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要设计不同程度要求的习题。

中学课件【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数学xxxx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函数单调性与(小)值》。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恳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

(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

(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

2、教材重、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这个必须要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

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总结:一次函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适当添加手势,这样看起来更自然)

2、创设问题,探索新知

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二次函数f(x)=x^2表达式来描述函数在(-∞,0)的图像?教师总结,并板书,揭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注意强调可以利用作差法来判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模仿刚才的表述法来描述二次函数f(x)=x^2在(0,+∞)的图像,并找个别同学起来作答,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观察函数定义在(—5,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学生回答之后通过互评来纠正答案,检查学生对函数单调区间的掌握。强调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半开半闭的形式

例题讲解之后可让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4,以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2是将函数单调性运用到其他领域,通过函数单调性来证明物理学的波意尔定理。这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跟难点问题,这一例题要采用教师板演的方式,来对例题进行证明,以规范总结证明步骤。一设二差三化简四比较,注意要把f(x1)-f(x2)化简成和差积商的形式,再比较与0的大小。

学生在熟悉证明步骤之后,做课后练习3,并以小组为单位找部分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过自评、互评检查证明步骤。

4、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证明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

5、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一组习题1、3A组1、2、3,二组习题1、3A组2、3、B组1、2

6、板书设计

我力求简洁明了地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主动性,及时吸收反馈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内部动机和外界刺激协调作用,促进其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谢谢!

中学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

2、体会数学实验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几何画板的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

2、体会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强化类比、联想的方法,领会方程、数形结合等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点轨迹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

2、树立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探究不同条件下的轨迹

教学难点: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之间的过渡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

【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教室,四人一机,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上述教学手段,一方面: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静态到动态);另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模式】重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生活中我们四处可见轨迹曲线的影子

【演示】这是美丽的城市夜景图

【演示】许多人认为天体运行的轨迹都是圆锥曲线,

研究表明,天体数目越多,轨迹种类也越多

【演示】建筑中也有许多美丽的轨迹曲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轨迹

曲线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兴趣。

2、激发情感,引导探索

靠在墙角的梯子滑落了,如果梯子上站着一个人,我们不禁会想,这个人是直直的摔下去呢?还是划了一条优美的曲线飞出去呢?我们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新教材高二上册88页20题,也就是这里的例题1;

例1、线段长为,两个端点和分别在轴和轴上滑动,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第一步:让学生借助画板动手验证轨迹

第二步:要求学生求出轨迹方程

法一:设,则

由得,

化简得

法二:设,由得

化简得

法三:设, 由点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根据圆的定义得;

第三步:复习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动点的坐标M(x,y)

(3)列出动点相关的约束条件p(M)

(4)将其坐标化并化简,f(x,y)=0

(5)证明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根据题意寻求等量关系,并把等量关系坐标化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借助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先让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动态地感受动点的轨迹是圆,接着要求学生求出轨迹方程,最后师生共同回顾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达到熟练掌握直译法、定义法,体会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由上述例1可知,如果人站在梯子中间,则他会划了一段优美的圆弧飞出去。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如果人不是站在中间,而是随意站,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动手探究M不是中点时的轨迹。

第一步: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学生得到的轨迹(教师有意识的整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借助数学实验,把原本属于教师行为的设疑激趣还原于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疑问,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第二步:分解动作,向学生提出3个问题:

问题1:当M位置不同时,线段BM与MA的大小关系如何?

问题2、体现BM与MA大小关系还有什么常见的形式?

问题3、你能类比例1把这种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吗?

第三步:展示学生归纳、概括出来的数学问题

1、线段AB的长为2a,两个端点B和A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点M为AB上的点,满足,求点M的轨迹方程。

2、线段AB的长为2a,两个端点B和A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点M为AB上的点,满足,求点M的轨迹方程。

3、线段AB的长为2a,两个端点B和A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点M为AB上的点,满足,求点M的轨迹方程。(说明是什么轨迹)

第四步:课堂完成学生归纳出来的问题1,问题2和3课后完成

4、合作探究、实现创新

改变A、点的运动方式,同样考虑中点的轨迹,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这里固定A点,运动B点)

学生主要列出了以下几种运动方式: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并且得出了一些相应的轨迹。

5、布置作业、实现拓展

1、把上述同学们探究得到的轨迹图形用文字、符号描述出来,(仿造例1),并求出轨迹方程。

2、已知A(4,0),点B是圆上一动点,AB中垂线与直线OB相交于点P,求点P的轨迹方程。

3、已知A(2,0),点B是圆上一动点,AB中垂线与直线OB相交于点P,求点P的轨迹方程。

4若把上述问题中垂线改为一般的垂线与直线OB相交于点P,请同学们利用画板验证点P 的轨迹。

以下是学生课后探究得到的一些轨迹图形

课后有学生问,如果X轴和Y轴不垂直会有什么结果?定长的线段在上面滑动怎么做出来?

可以说,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之前并没有想过,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同时也促使我更进一步去研究几何画板,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教师不再只是一根根蜡烛,更像是一盏盏明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

以下是X轴和Y轴不垂直时的轨迹图形

五、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

《平面动点的轨迹》是高二一节探究课,轨迹问题具有深厚的生活背景,求平面动点的轨迹方程涉及集合、方程、三角、平面几何等基础知识,其中渗透着运动与变化、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数学考查的重点之一。

(二)、校情、学情

校情:我校是一所省一级达标校,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完

善,每间教室都具备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另外有两间网络教室和一个学生电子

阅室,并且能随时上网。

学情: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电脑,而且能随时上网。对学生进行了几何画板基

本操作的培训,学生能较快的画出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基本的圆锥曲

线。学生对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对文字、图形、符号

三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均衡,

有待加强。

(三)学法

观察、实验、交流、合作、类比、联想、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激发情感,引导探索

由梯子滑落问题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

第一步:让学生借助画板动手验证轨迹

第二步:要求学生求出轨迹方程

第三步:复习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3、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探究M不是中点时的轨迹

第一步: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学生得到的轨迹

第二步:分解动作,向学生提出3个问题:

第三步:展示学生归纳、概括出来的数学问题

4、合作探究、实现创新

改变A、点的运动方式,同样考虑中点的轨迹,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这里固定A点,运动B点)

学生主要列出了以下几种运动方式: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并且得出了一些相应的轨迹。

5、布置作业、实现拓展

(五)、教学特色:

借助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展现出来,做到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评价的效果。同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四个统一:既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实践的统一、书本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统一、书本知识与资源拓展的统一、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的统一。

本节课学生精神饱满、兴趣浓厚、合作积极,与我保持良好的互动,还不时产生一些争执,给我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折射出我不足的方面,促进了我的进步与提高,师生间的教与学就像一面镜子,互相折射,共同进步。

中学课件【篇6】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内容是二次根式章节的复习课,是学生在学完新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下册第十六章后的一个总结复习。二次根式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考直接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课复习内容的教学将让学习更为系统地认识二次根式,并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升华。同时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在下一张勾股定理以及九年级的解直角三角形学习中打下一些有效的基础。

关于二次根式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2、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在本章内容新授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对概念及运算法则的讲解,对方法、技巧、能力等各方面并没有对学生作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本身在学习新课知识时,也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对课程标准提出的第2点: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并不能很有效的完成。而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将给学生一个巩固提高的机会,让大多数学生能加深对二次根式的运算的理解,同时更是为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能力提供机会。彻底地贯彻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完成九年级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本课内容是综合性复习,所讲知识点学生基本都熟悉,只不过是没有真正的理解透彻,甚至有些学生可能都已经有部分渐渐淡忘。本节内容的教学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为学生理清知识点,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把已学知识系统、全面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二次根式的理解与运算真正落实到位作出努力。

其实,本课内容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复习巩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明确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感受本章知识的重要性,为即将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工作。

3、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由于新课内容结束离综合性复习时间较长,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并不是非常熟悉,但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完全具备的,只不过需要一个回顾的过程。同时,随着知识面的拓广以及一些章节中对二次根式的应用,逐步让学生对二次根式这一章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复习时,学生应该说还是很易于接受的。

4、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其实更主要的是经历回顾、理解、巩固的过程。本节教学内容的新知并不是真正的“新的知识点、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知识能力”,而是一种对已学知识的一种重新加工处理的能力,从已学的'知识上提炼出更精粹的东西来。这也正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缺憾,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分析。这更是学生的主要障碍。

二、目标的设定及重难点

1、目标的准确与完整

知识目标:

(1)能够有效回顾本章的重要基础知识;

(2)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情感目标:

(1)对章节内容的总体把握,全面分析;

(2)体会对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优化处理;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系统的能力;

2、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是新授时的重点,更也是复习课上的重点。前面的公式、运算法则等都是为了这些计算与化简服务的,学生真正体现所学的基础知识应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故此,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设定为:

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伴随着重点内容的出现,学生的问题也得以体现。要熟练地解决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问题,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并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继而重新回归到重点内容上。然而这些都是学生的困难之处。也就是说本课的重点内容就是难点内容。

3、重、难点突破方法

本课内容的重点也就是难点,突破的方法都在于如何有效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模型,以及如何运用基础的知识去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都在基础的回顾上让学生得以重新的认识,所以,突破的方法之一就来源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通过对比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探索以及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之二。

三、教法设计

自主复习基础知识(整理知识点)、复习测评→→合作探究→→达标训练→堂清检测

四、学法设计

1、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取的方法

由于本课是复习课,更多的情况之下学生参与课堂的比例很大。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对比新授与复习之间的不同,在课堂上形成新的认识,教师更是注重对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能力采用的方法

复习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升华的阶段,在本节课上应着重关注前后学习方法,问题的思考方式的对比,让学生主动的讲,主动的暴露更多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3、学生主题作用体现的方法与手段

合作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解决本课内容所采取的一个必要环节,敢于质疑更是解决本课内容的关键所在。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教师只是通过问题的形式以及组织课堂活动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联系在一起,而学生在课堂上无疑是一个真正的主宰者。

五、教学过程

①基础回顾与测评:将本章的基础知识都以一些常见的基础问题的形式展现,便于学生理解更便于学生对二次根式的模型的真正理解;

②整理知识点:一个问题整理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对号入座,便于掌握与分析;

③合作探究:对本章中典型的计算与化简进行专门的探究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④达标训练:对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训练,已达到进一步掌握;

⑤堂清检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检测,以确定其对本章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实现面向全体教学的目标;

六、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目标

根据不同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不同,对作业的完成也有不同的要求。为此,对于A类学生应能运用新知解决相关程度的问题(巩固提高第1、2、3、4、5题);而B类学生要求解决相关的基础性问题(巩固提高第1、2题),对与新知相关程度的问题应积极尝试;

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学生学习新知掌握的程度不同,对新知进行训练的要求就不同。但是,作业的目的都应针对本课内容的教学,故本课作业应完成课后第1~5题。第1、2题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学生大体上应能解决。而第3~5题是与本课教学相对应的相关程度的问题,A类的学生应能较好的解决,B类学生则要求积极的尝试。

中学课件【篇7】

课前: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自己小时侯失去父亲的故事。

一、引入。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很快就为本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铺垫。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这几个问题提得比较好,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只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学生受前面哀婉基调的影响,虽是让自由朗读,学生却都是默默地朗读,不管怎样,只要学生是在读,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声。

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略)

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学生读)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全班再读。

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

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教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学生再读七自然段)让我们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诗歌

地球的呼声

隔海相望的陆地,

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

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

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

是平等、自由。

齐读。

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有的说,我想给布什写一封信,想质问他究竟是想制止灾难还是制造灾难?(很精彩,全体自发鼓掌),还有的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制止战争

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连读两遍。

罗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不禁落泪。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创设,还有感情朗读的导引。另外,拓展阅读也做得不错。只是我觉得教师的导引多了一些,学生自主的空间相对被压缩了,如果从倡导互动学习的角度,本课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强调互动学习的方案。

中学课件【篇8】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十七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我将从如下步骤进行。

一、说教材

1.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

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因此,我采用了“问题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体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跳跃。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首先提出问题

问题1:小明同学用50元钱买学习用品,单价y(元)与数量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在课开头,我认为以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在很快的时间里说出显而易见的答案,便于增强学生学好本课的自信心,使他们能愉快地进行新知的学习。

问题2:我们知道,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Ω 20 40 60 80 100

I/A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问题2是一个与物理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设计便于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相联系,增加学科的相通性,另外通过本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同桌交流,最后小组讨论并汇报,此问题中的(1)(2)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但对于问题(3),老师要给适当的指导。

问题2的深化:舞台灯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这样的效果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2以及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又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问题3: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问题3是一个行程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最后列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为形成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打基础。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1.出示问题

想一想,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这个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补充、完善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他们的新发现,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期间教师就是他们的合作者、引路人,边听、边问、边指导,初步形成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启发学生建构新知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不能为0!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 k/x(k为常数,k≠0)

反比例函数的变式形式:k=yx,x=k/y(k为常数,k≠0)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这种从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相同的数学模型,再进行抽象得出概念的过程,并非教师所强加,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走向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在活动中得以提升,体现类比、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把本节课推向高潮。

(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根据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我设计了基础过关和拓展训练两类练习题。

1.基础过关

(1)下列函数的表达式中,x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k的值是多少?

①y=x/5 ②y=6x-1 ③y=-3x-2 ④xy=2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此题较简单,以口答的形式进行,设计的目的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并告诫学生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不能单从形式上判断,一定要严谨认真,同时也完成了随堂练习1。

(2)做一做

①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是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②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③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和y的一些值:

a.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b.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下表。

表略。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通过三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能力拓展

(1)你能举个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吗?与同学进行交流。

(2)y=5xm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

问题(1)是一个开放性的题,既解决了随堂练习2,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问题(2)能助于学生抓住关键点,澄清易错点(反比例函数中k≠0),并且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与同伴进行讨论。

(如: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应注意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通过问题式的小结,让学生再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五)推荐作业,分层落实

必做题:课本第134页习题1、2题。

选做题:已知y与2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1,求:

(1)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4时,y的值。

(3)当y=4时,x的值。

【设计意图及教法说明】作业以推荐的形式进行,必做题体现了对新课标下“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落实,选做题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中学课件【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实施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介绍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中学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掌握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辨别植物细胞的结构。

三、教法学法

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邀请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并且对于材料做以适当的说明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其次请学生使用显微镜,并请有关学生纠正其中容易出错或者操作注意要点。从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最后,教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与再次的学习,由显微镜的用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自主探究,新课教学:

由显微镜的用途,提出问题: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利用它看到微观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起内部结构呢?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引出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材料的特点。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玻片的标片,让学生更加了解到制作标片的必要和基本形式。

由教师介绍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简单介绍一下在制片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过程。在学生大致了解制片基本的一些知识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观察老师制片,以及选择一两名学生跟随着操作,同时,随时依据所提出的问题,适时的停顿,一一对疑惑加以解决。所提问题依次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现的不利影响)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⑥吸引染液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开始自主来制作临时装片,对于刚学习的方法加以及时巩固,老师则在其中不断巡视加以指导纠正。

在学生学会制备临时装片之后,组织学生用显微镜来初步观察一下自己所制备的玻片的效果。同时,老师通过细胞结构的彩色挂图、模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胞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老师先给学生以标准的玻片,组织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学会辨别各个细胞以及其结构上的特点。同时,邀请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个细胞结构的特点,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总结。在观察了多种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后,讨论、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结构,体会细胞的整体性。并适当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知细胞液里含有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绘图。注意把握绘图要领。同时,作为教师则通过边讲解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边在黑板上画板图示范。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玻片,检查制片效果,以及是否能找出相关的细胞结构。分析制片过程中的不足和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环节三:巩固提高,小节作业:

组织学生集中讨论课后的练习题,也可在制片、观察过程中留意各种情况的出现,及时思考、尝试处理,再讨论交流,总结。

中学课件【篇11】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已带领学生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标记,引导学生观察认识。

师:今天,教师里来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xx标记。(学生先观察再练习讲述)

2、教师操作情境表演,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师:(以标记的角色讲述)我今,请保天是来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样子和我长得一样,请小朋友找到后放在我后面的箩筐里,好吗?

3、学生尝试操作。

请两名学生上前看标记将可乐瓶和叶子放在贴有相应标记的箩筐里,其余学生在一旁检查。(教师看操作情况给予指导)

4、学生独立操作,教师提醒学生看清楚标记再摆放垃圾。摆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操作结果。

5、延伸活动:带领学生到居民小区捡拾垃圾并按类摆放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

2、头饰小鱼、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教学PPT

3、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教学重点: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认识

教学难点: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图片导入。

出示小鱼图片,讲述故事,小鱼的"家"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小鱼的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幅图片的不同。激发学生收拾垃圾的欲望。

二、出示标记。

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引导学生学习分类。

提问(出示可回收标记):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

三、考一考(教学PPT)

垃圾的分类,通过PPT的展示让学生加深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游戏《帮小鱼整理家》

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四、观看ppt图片

通过观看图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后延伸:

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学校的垃圾分类情况。

中学课件【篇12】

课题: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负整数

负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等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2,教师自行准备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

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

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

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可视学生的情况进行。

导游课件范例12篇


以下篇章的核心主题是“导游课件”,励志的句子特意为您整理,并分享给您。众所周知,与朋友分享快乐可以倍增其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备课与教案就是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需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面对。教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力,更是不可或缺。

导游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民间工艺“刺绣”,感受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和节奏。

2、根据音乐节奏模仿并创编绣花的动作,能随音乐较合拍地做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民间艺术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茉莉花》。

2、绣花针、彩线、布、圆竹绷,刺绣作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听一下!(完整倾听音乐)师:这段音乐好听吗?你以前听过没有?

师: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遍,听完告诉我这段音乐的名字。(再次倾听音乐)师:谁知道这段音乐的名字?

这段音乐是我们家乡江苏很有名的一首民歌,名字叫《茉莉花》。江苏人不仅喜欢唱茉莉花的歌,还很喜欢绣花,把美丽的花绣在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

二、欣赏刺绣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绣花的图案,放在桌上,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听着音乐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案,音乐停了就坐回来。

师:这些刺绣作品漂亮吗?你知道这些花是怎样绣出来的吗?(幼儿讨论)师:绣花的时候要用什么工具呢?

教师出示:绣花针、彩线、布、圆竹绷。

师: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是怎样用的?

三、听音乐创编绣花动作。

师:你见过别人绣花吗?你能来学一学吗?

教师表演刺绣,幼儿观察。

师:刚才老师是怎样绣的?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师:向上刺,拉拉线,向下刺,拉拉线,跟我一起来试试!(教师念儿歌,幼儿练习)师:绣了一朵大红花,让我来看一看美不美?真不错,我们来表扬表扬自己。

可以怎样表扬呢?

师:拍拍手,点点头。还可以怎样表扬?(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四、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在衣服上绣一朵花吧!一只手拉衣服,一只手来绣花(教师语言提示幼儿做动作)师:听着优美的音乐有节奏的来绣。(听音乐完整做动作)师:还可以在哪里绣?有的小朋友的动作很美,请他们来表演一下!(幼儿表演)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绣花也叫刺绣,我国的刺绣非常有名,特别是我们江苏苏州的刺绣最有名,今天我们也学会了刺绣的本领,小朋友们真能干!

活动反思:

一、紧抓情感主线,让学生走进文本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我紧紧围绕“老奶奶为什么要说‘我为你骄傲’”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教学中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这条线索,整个过程清晰明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注重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会玩游戏时的开心;接着引导学生仿说句子,想象“我”做错事后的害怕;然后让学生表演“不自在”,不仅理解了重点词语,而且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最后在朗读中感受“我”承认错误后的轻松。在学生的角色转换中,很自然地走进了人物美好的心灵,获得了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

二、注重朗读感悟,凸显学段特点

读书是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了使学生从孩子纯真、悔过的表现和老奶奶博大胸怀中受到深刻地教育和启迪。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感悟,以几个描写小男孩心情的关键句来重点指导朗读,设计了个人读,男女生读,范读,评读等方式,注意朗读的层次性、目的性、趣味性,逐步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体会,有效促进了语言的内化。

三、重视语言训练,体现“语文味”

“加强阅读实践,提高教学实效”是本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针对学段特点,创设了很多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如想像“我”的害怕,设计了仿说句子,从扶到放,从易到难,学生想说,会说,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到“我”的做贼心虚。再如,“我”写给老奶奶的便条是文本的“空白点”,教学中,我创设了说话情境,让孩子们用“我”的口吻说一说便条里的内容,体会了人物的内心,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也从学习语言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读说结合,导在实处,使学生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激发个性评价,点燃学习激情

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强,又很爱表现。这节课上,我把评价的机会让给了学生:“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学生的评价更是精彩不断,“我觉得他‘害怕’读得太快了,要是读慢一点就显得更害怕了。”“我看到老师读这句话时愁眉苦脸,和句子说的意思一样。”通过这种方式的朗读评价,不仅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景,还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评价反映出来了,同时,更是教会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尊重他人,课堂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当然,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师的主导的痕迹还是较重,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少,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和积累,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中快乐地成长。

活动反思与建议

(一)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选取在春游后开展这一活动,幼儿前期的经验比较丰富,对活动的兴趣也就增大了。

(二)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整个活动把主导权交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说、自己选、自己游戏,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活动的组织者,体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的精神。

导游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与同伴能用交流,能用连贯的语言介绍旅游景点。

2.学习制订旅游行程计划,积极尝试当小导游。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海南部分景点和导游工作有初步的了解。

2.环境准备:导游旗四面、长方形纸四张;有关景点的图片若干张。

活动重点::

能按一日的旅游计划有序、清楚的说出景点特色。

活动难点:

清楚的介绍景点特色。

指导要点:

课前幼儿要熟悉旅游地的景点2至3个,引导幼儿制订一日游的行程计划。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海南部分景点图片,请幼儿看看说说自己熟悉或去过的景点,并向大家介绍景点的风景或特点。

教师帮助幼儿用连贯准确的进行语言讲述。

2.自由组成旅行团。

幼儿自由组合成四个旅行团,相互讨论给自己的旅行团取名、选团长。(引导幼儿说一说选他当团长的理由)

3.制订行程计划。

评价要素:

1.能否大胆讲述和认真倾听。

2.能否积极与同伴交流合作制订计划,并按计划选择景点进行模拟导游游戏。

活动建议:

1.幼儿模拟导游的游戏可在下一个活动中继续进行,可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进行"带团"比赛,评出:最佳解说奖、最佳礼仪奖、最佳微笑奖、最佳受欢迎奖。

2.请从事导游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参与指导活动,增添游戏的趣味性。

导游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的基本原理;了解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循环的方法设计程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循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机器人巡逻一周和不停巡逻的任务。

3.情感目标: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本课实际上是要求控制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教材设计有两个意图:首先,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学生可以实践“模块化”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解。机器人沿大楼巡逻一周,实际上可以分解成8个动作:4个“前进”和4个“转弯90°”,如果把“前进和转弯90°”看成一个小任务,那么巡逻一周就是执行4次小任务。这样分析以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就可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了。第二,教材对机器人卫士的要求是“不停地巡逻”,如果学生运用原有的方法和经验,也就是运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这样的`程序势必会很长很长,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顺序结构程序的局限性,从机器人周而复始走正方形的具体事件来引出循环,方便学生理解循环并从这个具体案例中体会和学习运用循环编写程序的方法。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可以展示机器人活动范围,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不停地沿着大楼巡逻。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尝试,初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

3.让学生思考完成巡逻2周、10周、100周的程序,让学生体会到程序的“太长太繁”。

4.引出循环的概念:解释循环,并以巡逻一周为例,示范用循环的方法编写程序。

5.尝试运用循环的方法编写巡逻指定周数的程序,完成巡逻任务。

6.小结。

练习建议:

本课练习1是对控制转弯方向技能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对“循环体”做小的改动,程序的结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和变化,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循环的特点。练习2有一定的难度,这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循环体”的抽象能力,找出这个任务中哪些动作是“重复执行”的,在这里,机器人走长方形路线的循环体应该是“前进一段(长)——转弯90°——前进一段(短)——转弯90°”,循环2次走完一周,走N周循环的次数就是2*N此文转自网。

导游课件(篇4)

一、教材内容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导游讲解》第三单元《沿途风光讲解》中的任务一《首次沿途导游讲解》。本教材侧重培养学生的导游职业讲解能力,本单元全面阐述了沿途风光讲解的内容、方法与原则。而《首次沿途导游讲解》是整个沿途风光讲解的关键,精彩成功的首次沿途导游会使旅游者产生信任感和满足。学习任务与导游词、案例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为更好地掌握导游讲解技能提供了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首次沿途导游讲解因人因地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灵活地进行首次沿途导游讲解。

目标情感: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游客至上的服务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首次沿途导游讲解的因人因地的原则。

教学的难点:如何灵活的进行次沿途导游讲解。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授对象为旅游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此外,他们热衷于使用电脑、手机APP等交流平台,具有初步的互联网知识,对信息化课堂充满期待。但学生由于缺乏导游实践经验,不知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讲解。

4、教法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示范指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微讲解(课前导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微课秀“首次沿

途导游讲解”

准备微课“首次

沿途导游讲解”

点击观看微课

学习资源

发布导游

讲解资源

小组利用这些资源,设计首次沿途导游,并拍摄成视频

学习任务

发布学习任务

书至公众号

完成学习任务书

(2)秀讲解(课堂教学)

环节

学习内容

设计思路

时间分配

资讯与计划

1、从学生课前导学拍摄的视频中选取一段优秀的进行播放

2、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示范讲解

让学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学习知识

决策与实施

任务一:当游客为学生团、教师团时

任务二:当目的地为韶山、盘龙大酒店时

1、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职业场景

五、检查与评价

通过学生点赞评选出“魅力导游”

1、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评价

2、通过课后作业完成知识的拓展,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三)评讲解(课后评价)

课后通过YY语音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结合整个教学环节的表现,得出了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得出反思如下:本课以微平台直观呈现岗位情境,以服务专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也学会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专业学习上的各种问题。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对课前学习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参与热情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样对于老师来说在准备课堂教学之余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分析学情、在线答疑、搜集资源,教师要更讲奉献、懂行业、多实践。

导游课件(篇5)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导游的工作内容。

2、能用积木搭建建筑物,并将其简单的介绍给其他幼儿。

3、喜欢集体生活,体会与他人交流、沟通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故事《我是小导游》

2、积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我是小导游》,引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导游吗?

导游是引导游览参观,让客人感受山水之美的人,导游能给有可提供帮助,帮助游客解决问题。

(2)你愿意做小导游把你的幼儿园介绍给别人吗?

(3)请你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然后做小导游把它介绍给你身边的小伙伴。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自由搭建与园内设施功能相类似的建筑物,教室在一旁参与指导,适时安抚幼儿情绪。

3、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对象介绍自己搭建的建筑物,教师可以陪伴其左右聆听,一边对幼儿言语和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

四、活动总结

刚入园的幼儿情绪还不够稳定,教师在做引导时候可以请老生带动气氛,此时教师主要还是以安抚新生情绪为主要,要给幼儿足够的安全感,让幼儿放下对自己家人的思念,主动投身到本次活动中去。

而通过本次活动主要还是给幼儿之间建立基本的'交流,让他们在玩之中熟悉幼儿园的设施,体会幼儿园是一个好玩的地方,激发他们上幼儿园的兴趣,在学习交流沟通当中,让孩子们主动尝试角色扮演,体验与人沟通的幸福感,让幼儿提早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导游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慈城有特色的景点,知道慈城是个美丽的古镇,培养幼儿爱慈城的美好情感;(活动重点)

2.启发幼儿大胆连贯地讲述对慈城景点的认识,学做小导游,发展语言表达力;(活动难点)

3.激发幼儿做为一个慈城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幻灯课件一组,小组操作材料若干份(风景卡片,导向板)

活动流程:

回忆讲述慈城景点——欣赏幻灯了解慈城美丽风貌——明确导游的工作内容,小组合作学做导游——小组选导游代表做讲解

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通过回忆讲述慈城景点

主要提问:

1.大声自信得告诉大家,我们是哪里人?(宁波慈城人),小结慈城是一个古老的小镇,镇上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知道吗?

2。美丽的地方叫什么名字?里面有什么?

3.小结:慈城的美景可真多呀。今天我还带来了我们慈城特产年糕兄弟,他们也要来讲讲美丽的慈城,我们来听一听。

二.欣赏幻灯了解慈城美丽风貌

主要提问:

1.年糕兄弟讲了慈城哪些美丽的地方?

2.你觉得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

3.小结:慈城到处都有美丽的地方,真是个好地方,我喜欢慈城,你们喜欢吗?

三.明确导游的工作内容,小组合作学做导游

1.我们慈城这么美丽,所以近几年许多其他城市的朋友们,国外的朋友们都想来看一看。可是他们到了我们慈城后遇见到麻烦,他们不知道慈城的景点有多少,在哪里,我们作为慈城人该怎么办呢?(告诉他们,介绍等)

2.新知识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人的工作就是带客人

参观各个城市的景点。客人参观景点完了,他的工作也结束了。像做这样工作的人,叫导游。小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过一次慈城的小导游

3.你认为小导游要做些什么?教师小结:两个条件,一去哪里(带客人去些什么地方心中有数)。二怎么说(到了景点后要想好怎么介绍景点,让客人喜欢那里)。

4.讲解。今天我们是第一次学做小导游,所以老师请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学。介绍小组操作材料(风景图和导向板)教师边示范:把客人带到哪几个美丽的地方,依此放在导向板上。定好地点后,四人协商怎么来介绍这些景点,让客人们觉得我们慈城很美丽。

四:小组选导游代表做讲解

1.小导游介绍的时候要有礼貌,要客气热情。

2.依此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3.鼓励。另外三人为现场的老师做导游。

预期效果:

1.用慈城特产—年糕兄弟带领幼儿参观慈城景点,突出生动性和趣味性。课件完美地展现了慈城的美丽,幼儿体验深刻;

2.小组合作学习导游,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能体现小组合作,自由选择的民主性。

3.把学习变为知识的再现过程,用角色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开展更显幼儿主体地位。

导游课件(篇7)

设计意图:

德化不仅因陶瓷而闻名,更因山水而美丽:这里有“天下第一牛”的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以奇石、奇树、奇水、奇洞构成奇特景观的九仙山;有尽显水的妩媚的岱仙飞瀑、桃仙溪……这些美丽的风景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风景画。

前段时间,在幼儿园楼梯的墙壁上,我们布置以“美丽的德化”为主题的风景挂图,这些挂图一展出便引来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无论是自由活动,或是家长接送等环节,都能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声音:“瞧!那边图片上的岱仙瀑布我去过了,那里的水可大了!你去过吗?”“妈妈,星期六我们去看桃花的地方是图片上的吗?”“那块大石头很像一只牛” ……孩子们一番番话语顿时触动着我的思绪,作为一个德化人应该了解自己的家乡,更应该因为家乡有这么多的美丽风景而感到骄傲。大班语言活动《我是能干的小导游》便因此而产生,期望以此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家乡风景的美,尽情表达自己的感知与感受,从而体验作为一个德化人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家乡比较闻名的风景区,了解这些风景区的独特之处。

2、学习用“……像……”句式形容家乡景点,并初步能用完整、优美的语句进行描述。

3、领略家乡风景美如画,体验作为一个德化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帮助丰富有关德化风景的知识经验,让幼儿熟悉比较闻名的景区

2、物质准备:

录像(内容为外地小朋友要来德化旅游,请德化小朋友做小导游);德化风光图若干(每个景区至少2—3副图);摄像机。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发兴趣。

1、组织幼儿观看视频。

“德化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ⅩⅩ幼儿园的小朋友,听说德化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我们很想去玩,你们能做我们的小导游吗?为我们介绍一些美丽的风景吧!”

2、师生交流,鼓励幼儿都来充当能干的小导游。

二、欣赏——家乡的风景真美。

1、让幼儿自由观看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导幼儿说说:这是什么风景区?你去过吗?喜欢那里吗?为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与周围的同伴进行交谈,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描述。

三、说一说——家乡的景物真独特。

1、引发幼儿思考:这些风景图片藏着小秘密?你们发现了吗?(有的图片是同一个景区)

2、引导幼儿将图片按同一个景区进行归类,并进行观察。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学习用“……像……”句式描述图片景点,如:石牛山的大石头像一头牛一样卧在山坡上;岱仙瀑布像一条长长的白带子高高挂着等等。

4、交流:通过交流让幼儿感受家乡景物的独特美。

四、演一演——我是景区小导游。

1、请幼儿扮演小导游,结合图片介绍景区。

2、重点引导幼儿完整的表达,启发幼儿学习用优美的语句描述。

(1)指导幼儿先介绍景区名字,再介绍景区风景。

(2)引导幼儿尝试用优美的词汇形容景点,并运用“……像……”描述景点的独特之处。

(拍摄幼儿扮演小导游介绍景区的过程拍摄,作为继续开展活动资料。)

五、活动小结。

根据幼儿扮演“小导游”情况师生共同小结。

活动延伸:

1、利用自由活动或接送等环节播放幼儿扮演小导游录像,让幼儿再次观看,引导幼儿继续开展“学做小导游”活动。

2、班级设置“家乡的风景真美”图片展,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的图片或相片,让幼儿继续感受家乡风景的美。

3、通过绘画等方式制作风景画册,投放于语言角,指导幼儿继续描述。

导游课件(篇8)

《巨人作文》秋季版教案 四年级 第 2 课 我做导游 编写:刘军 设计理念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丰富生活,积累情感;提示学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了解到的名胜古迹的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写一份导游词。 2、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写出游动的路线,合理穿插名胜古迹资料。 2、做到“言之有物”,语言有亲和力。 教学难点 1、语言有亲和力,做到“言之有物”。 教学流程 一、预情-----文前开源作文内容充实 现在的家长特别注重带着孩子游山玩水,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就都懂得了许多名胜古迹的知识,那也未必,他们更是不愿意和作文联系起来。上课前问学生我们的城市有哪些名胜古迹,你们最愿意去哪?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选定一个自己喜欢去的名胜古迹,上网了解它的相关知识,比如:简介、历史沿革、建筑景色特点以及有关的传说等等。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生无论在作文知识上,还是情感上都有了充分的准备。 二、动情---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把作文训练看成生活中的一次现实的语言交际,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充满热情,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冲动。 的北京奥运会,的上海世博会,让更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他们涌向这里,他们渴望了解中国、了解北京。。。。。我是旅游公司的刘总,由于本公司的导游人数有限,现在面向社会招收小导游,你们愿意应聘吗?那好,你们说说一天的时间,你将要带领外国朋友去哪玩,为什么?你认为外国朋友对你介绍的这个名胜古迹的哪最感兴趣?引导学生说出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 三、体情---联系实际推动情感深入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导游都是怎样工作的?让学生明确导游都是走走说说,并组织大家行动,语言要有亲和力,否则别人就不爱听了。在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 然后教师让学生以一个导游的身份现场示范介绍,学生的'感情又一次得到了升华,这样,在写作文时就能有真情流露,语言与资料就会自然融合。 四、激情---感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为一名站在外国朋友面前款款而谈的小导游,当看到为国朋友惊奇的眼神,佩服的神情时,你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此刻学生在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就不难从中感悟到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人民的勤劳智慧,不难领悟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自己与“民族”息息相关,从而为之骄傲。只有在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融下,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此时下笔,定会写出别具特色的作文。 五、抒情---指导作文 领悟成功喜悦 要求学生写的时候,外国朋友就在眼前才行,那是面对面的交流,语言一定要亲切,自然。还要写出游览的路线,及主要景点,使自己准备的资料自然的穿插其中,讲述中处处渗透出作为中国人的骄傲,看谁写出的导游词引人入胜,又让外国朋友懂得很多知识,使外国朋友爱上这个名胜古迹,从而爱上中国。 六、放歌---上台朗读尽展“导游”本色习作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学生情感兴奋,心扉开启,上台吐露真情,此刻的课堂是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习作是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的作文宗旨。

导游课件(篇9)

设计思路:

在最近开展的“我的城市”主题活动中,幼儿关注的焦点从中国到上海,从黄浦江、东方明珠、高架路到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他们对自己幼儿园的位置、家的所在地及周边熟悉的设施、路名都很热衷于去看一看、找一找。我园遵循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让幼儿从自己身边开始,与周边环境互动。我们居住的社区和幼儿园附近有一个小公园——东安公园,班里一半以上的幼儿都去过。所以,我选择了东安公园的导游图作为活动的载体:一是因为幼儿对公园比较熟悉,二是因为公园大小合适幼儿后期的真实体验。

整个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流程:寻找游玩地点(东安公园)——观察公园导游图——根据要求,设计游玩路线。在寻找幼儿园位置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导游图引发幼儿对各种图示、标志的经验,交流、关注身边的事物;自主设计游玩路线,这对刚升人大班的幼儿是一种挑战,因为其中整合了空间方位、时间安排、生活习惯等要素,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使幼儿在计划一件事情的时候能有更周全、更合理的思维方式。幼儿间的差异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幼儿尝试用符号表示路线的不同方法、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想法,都是教师要捕捉的有价值的经验点。活动的延伸部分,我还在个体学习活动中让幼儿设计从不同的门进入、出来,引导幼儿经验的迁移。让他们能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为生活带来方便。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东安公园导游图,了解图示、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尝试设计游玩路线,用符号、语言清楚地记录、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上海地图的局部图、东安公园导游图、彩笔每组一盒。

2.经验准备:幼儿有去公园游玩的经历,熟悉周边环境、设施。

活动过程:

一、寻找游玩地点——东安公园

通过在周边地图上找找东安公园在哪里,引导幼儿回忆,并借助图示进行有效观察。

1.引出话题:东安公园在哪里?

(1)你们去过很多公园,你们去过东安公园吗?和谁一起去的?

(2)过几天小班的弟弟妹妹要去东安公园,想请你们做小导游,你们愿意吗?

(3)东安公园在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看地图、打电话咨询、问路人)?

2.观察地图:找找去东安公园的路线。

(1)从我们幼儿园出发,先在地图上看看幼儿园在哪里(徐汇区大木桥路)?

(2)你有什么好办法能马上找到东安公园的位置(看特征:绿地、高架桥等)?

(3)师生共同边画边说从幼儿园到东安公园的路线。

教师小结:在看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图示、文字、方位等信息,很快地找到我们想去的地方,这些办法真方便。

二、观察公园导游图

引导幼儿看看、说说东安公园导游图,观察导游图中的各种图示、标志,联系生活经验交流它们的作用、意义。

1.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交流怎样游玩东安公园。

(1)东安公园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怎样才能找到你们推荐的景点(询问、边走边看路标、导游图)?

2.观察导游图,认识图示。

(1)这张是什么图?什么叫导游图?

(2)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看到什么(验证四个主要景点:儿童乐园、花坛、湖心亭、大草坪)?

图示——公园的形状、景点位置、建筑物大小等。

(3)这些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大家都看懂了吗?

提示有:方位标志、地点标志、警示标志等。

教师小结:导游图原来很有用,可以给我们指示公园每个方位,图上的各种图示、标志都有自己的意义。有许多地方都能看见这样的图,如公园有导游图,商场有导购图,医院有导医图等,它能方便我们的生活。

三、根据要求,设计游玩路线

尝试根据要求自己设计游玩路线,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并能用图示、语言清楚地记录、表达交流。

1.交待要求:请小朋友来做一次小导游,设计一张游玩东安公园的路线图。

要求1——南门进,南门出。

要求2——四个景点都要去到(儿童乐园、花坛、湖心亭、大草坪)。

要求3——想好了再画,画得清楚。

2.自主设计,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

(1)说说你是怎么安排游玩路线的?

(2)你们觉得他安排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小结:看来要设计好一次游玩路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又要合理,又要周到,要考虑各个景点的位置、时间的安排,还要方便、少走弯路。做小导游不但要画清楚路线,还要向大家说清楚路线。

四、延伸活动:拟定一份最佳游玩路线

引导大班幼儿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设计最佳游玩路线。

我们的小导游有那么多的金点子,把我们的金点子合在一起,就是一份最佳游玩路线,下星期就按照我们共同设计的路线去东安公园游玩一次吧。

导游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生活标志,学习阅读导游图上的多种信息。

2.乐于尝试解决问题,能与同伴合作规划游览线路。

3.尝试自主阅读“淹城野生动物园”的导游图,感受导游图的方便与实用。

教学准备

动物园导游图大图一张,小组操作用的中图三张:“淹城野生动物园”导游图18份;进口、出口、售票处、问讯处、医务室、火车站、餐厅、厕所标志各一份;写有1~6数字的小旗子三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跟动物有关的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动物园导游图大图,阅读各种信息

1.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读图。师:看看图上有什么?图上用什么来表示动物的?为什么又画动物图像又写文字呢?(又有图像又有文字能让更多的人读懂)图上有这么多动物,这是哪里啊?(动物园)

2.认识几种生活标志。师:除了动物,你还看到了什么?(进口、出口、售票处、问讯处、医务室等标志。幼儿看到哪种标志教师就出示该标志在黑板上,先让幼儿说说这种标志是什么意思,然后了解标志的名称,再请幼儿到大导游图上找到该标志。)这张图告诉我们这么多信息,这是一张什么图?(地图)

3.幼儿尝试在导游图上找目的地。师:(1)动物园的地图有什么用呢?(帮助大家又快又准地找到要去的地方)(2)动物园这么多动物,你最想看什么动物?请个别幼儿上来找到一个自己最想看的动物场馆并指出游览线路。(3)请幼儿找出三个游览景点,规划游览线路,说说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游玩。

教师小结:孩子们,正像你们说的一样,动物园的地图中藏着很多既有趣又有用的信息,它可以让人们又快又准确地找到想去的地方,不走弯路,节约时间。这样把游览景点画出来方便大家的地图叫导游图。你们见过导游图吗?在哪里见过?

三、分组操作:规划游览线路,自主阅读导游图

1.幼儿自主阅读“淹城野生动物园”导游图。每人一份导游图,自主阅读,看看导游图上有哪些信息,跟黑板上的大图是否一样,有哪些不一样的东西,去过动物园的小朋友可以找一找上次玩了哪几个地方,边看图可以边跟旁边的好朋友讨论讨论。

2.请一名幼儿上来讲讲自己是怎样阅读的,发现了哪些跟大图上不一样的东西,跟大家交流分享。

3.幼儿分成三组合作规划游览线路。要求:首先,每人在动物园导游图上找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然后大家商量:第一站去哪里?第二站去哪里?第三四五六站去哪里?最后把写有

1、2、3、4、5、6的小旗子按先后顺序贴在相应的景点,检查一下线路是不是合理。

4.评价小组操作情况。从三组中选一张小组规划的线路图贴到黑板上,请一名代表上来介绍是怎样规划的,为什么这样规划,老师简单点评。

四、迁移经验,鼓励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导游图

师:今天我们阅读了导游图,还小组合作规划游览线路,我们知道了导游图不仅很有趣而且很实用,它能帮助大家又快又准确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在各个景点都有这样的导游图,以后你们出去游玩时就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阅读导游图,让它为你们服务。

导游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我国的世界遗产”安排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三篇课文。本次习作内容是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写景点风光,也可以写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性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导游解说视频、对比范文与课文,了解导游词讲究口语化、注重互动交流的特点,自主练说,初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

2.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搜集的世界遗产景点风光、知识或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等资料改写成导游词。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深入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会写导游词。

教学难点及对策:

学生第一次接触导游词这一体裁的写作,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首先引导学生将视频、范文和课文进行比对,体会书面语转化为口语的要领,掌握导游词的特点和写法;然后反复指导学生根据熟知课文撰写导游词;最后再进行拓展延伸,请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撰写导游词。

教学准备:

1.学生了解《世界遗产名录》,搜集有关颐和园各个景点以及我国其他一处“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图片、风光、传说、故事等),并将有特色、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整理。

2.教师准备导游解说视频,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准备导游词例文、资料单和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明确要求。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想知道他是谁吗?

答案就在视频中。请大家边看视频边注意观察视频中的叔叔是干什么的。

1.播放西安秦兵马俑馆导游员金凯迎接游客时的一段视频。

2.谈话导入课题。

师:都知道啊?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设计意图:尽管家庭旅游越来越时尚,但很多学生对“导游员”、“导游词”还是没有更多具体的认识。视频的播放,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或回忆曾经听过、见过的情景,对“导游词”产生直观感知。)

二、对照范文,观看视频,探究特点。

1.师:导游词到底该怎么写呢?我们先来欣赏一篇导游词,大家赶紧打开《秦兵马俑导游词》例文,请仔细阅读,对照课文,看谁能找出解说词与课文描写的异同。

(1)交流导游词跟课文的相同点

(相机板书:真实性)

(2)交流导游词跟课文的不同点

师:那谁发现了不同的地方呢?不着急,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相信大家一定会茅塞顿开。请大家注意观察解说词与课文描写的不同。

a.课件播放导游员金凯的开场白,了解导游词开头有开场白以

及互动性的特点。

师:是的,你们的观察真仔细!导游词不仅有开场白,还要注意与游客的互动。(相机板书:互动性)还有刚刚看的例文中也有很多互动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吗?

b.课件播放讲解秦兵马俑的视频,引生找出导游词的趣味性。

(相机板书:趣味性)

c.引生发现导游词语言特点——口语化。

师:你们发现导游词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了吗?

(相机板书:口语化)

c.引生发现导游词的结束语。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请再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秦兵马俑导游的结束语。

师:是的,导游词的结尾还有结束语,可以对本次旅游进行小结,或者说一些感谢和告别的话。

2.引生回顾,梳理写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对比探究,结合我们的旅游经验,我们发现,导游词的内容既可以真实的介绍景点的知识或风光,还可以穿插有关景点的故事、传说或者相关的历史,使导游词妙趣横生。另外还要注意介绍跟游客的互动交流。还要有欢迎词、提示语、结束语等。

(设计意图:欣赏范文,观看视频,对照课文,结合生活经验,在对比探究中找出课文与导游词的异同,发现导游词的结构与特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搭建台阶的同时,打消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通过回顾,使学生对导游词的结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铺垫。)

三、初步改编,交流评点,体会写法。

1.学生自主选择《颐和园》的一处景点,在学习单上尝试改写一段导游词,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的,看来大家都明白了导游词的特点与写法,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那就请大家赶紧打开书翻到18课,根据《颐和园》的课文内容,选取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改写一段导游词。请打开学习单,老师已经为你们写好了开场白和结束语,请在中间的空白处快速补写一段导游词吧!注意语言尽量口语化,而且要有与游客的互动哦!

2.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师:写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谁愿意先来尝试当一当导游呢?好的,你来吧。请大家认真倾听,待会我们一起来评价。

预设:

(1)生1读,师生评点。

(2)生2读,师生评点。

(设计意图:通过试编,体会导游词的特点,了解如何把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解决此次习作的难点问题。另外,“颐和园”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熟悉,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

3.教师小结,强调写法。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刚刚你们撰写的导游词片段大多数只是将课文内容改写了一下。要想使你的解说更风趣更精彩,我们还得下点功夫啦!我们前面已经知道导游词还可以讲讲与它有关的故事或传说,中间还要注意穿插导游跟游客的互动,对不对?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针对学生初次改写中的问题进行,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

四、欣赏范文,掌握技巧,再次编写。

1.欣赏范文《颐和园长廊导游词》例文,交流发现,及时指导。

2.修改导游词:打开学习单,参考资料单上老师提供的颐和园的景点资料,再结合自己搜集的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想想怎么修改刚刚撰写的片段,构思一篇独具魅力的导游词。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学生习作内容不同,因此教师的指导除了共性之外,还要有一些个性。个性化的指导可以体现在对习作主体——“有特色内容”的选择上,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教师便可当堂进行点拨,帮助学生选好习作材料。)

3.自评互评,交流修改导游词。

(1) 对照评价清单自评。

(2) 对照评价清单互评。

(3)全班交流、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师:好,请大家停笔了。没有写完的同学,等下讲评完了以后再写,好吧?两人之间的互评没有评完,赶快评一下。

师:谁愿意用你的精彩解说带领这批外国游客游览颐和园呢?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编写同一篇导游词,可以体现较强的训练功能。首先通过集体汇报和师生的即兴评改指导,可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导游词的写作方法,可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其次通过同一内容的不同汇报,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

五、教师小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点击孩子们搜集整理资料的图片幻灯片)强调写前搜集整理资料的重要性。

2.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a.将颐和园的导游词修改、整理好。

b.请你选择一处世界遗产,搜集相关资料,结合导游词的特点,另写一篇精彩的导游词。

导游课件(篇12)

语文园地五——习作“世界遗产”导游词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 2.范文《秦兵马俑导游词》

教学目标: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话题

过渡: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这也使一些旅游公司急缺导游,大家想当小导游吗?

过渡:今天,开心旅游公司要在我们这里招聘小导游,导游招聘考试最重要的一关就是写一篇介绍景点的导游词,并进行现场导游服务,我们今天就先来个考前培训,培训合格的同学就可以充满信心地去开心旅游公司应聘了。

二.出示“培训内容”,讲解习作要求

过渡:首先进入我们的闯关模式,第一关:看看这次“培训”的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97页,看看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齐读习作要求、引导说

1、什么是导游词?

2、指名学生回答(导游词就是导游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候说的解说词。)

三、欣赏对比,了解导游词的特点

(一)范例引路,初步感受

过渡:接下来请进入第二关,有一位小导游也是根据这个提示写了一篇导游词。大家看看,就是同学们手中的《秦兵马俑导游词》。生齐读

(二)对比感悟,了解特点

过渡:再接着进入我们的第三关,请小组合作讨论:导游词和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

1、了解导游词热情的前言:首先我们看到第一段先写什么?(板书:自我介绍)

过渡:导游词的开场白,我们叫做“前言”,如果你是一位导游,当你向游客问候并介绍自己的时候,要带上什么样的语气呢?指名说

过渡:作为一名导游,精彩的开场白能够吸引游客,这是很重要的基本功,如果是让你自己来介绍自己,你会怎么介绍你自己呢?请跟同桌说说。哪位小导游来来介绍介绍自己?(指名说)

2、再写什么?有相关的知识介绍景点?

过渡:自我介绍完后,我们就应该来介绍景点了,该怎么介绍呢? 师引导:介绍景点由什么出名?而且有哪些非常有特色的景点!这就是景点总体的情况(板书:总体情况),再接着重点介绍景点的风光、故事、传说、这就是分述(板书:风光、故事、传说),3、正文写完了,最后写什么?

过渡:最后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和做一个文明的游客。(板书:提示、感谢和祝福语)(游览结束时,要对游览内容做个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祝福,这样的导游词跟吸引游客。)

过渡:同学们学得真好,一下子就掌握了写导游词的方法了,哪位同学学得最好最快呢?下面进入我们的第四关。四.动笔成文,模拟导游

过渡:请你试着以导游的身份,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吗?开始写作!

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过渡:最后一关进入我们的小导游现场面试时间,谁来试试?非常不错,培训合格的同学你可以充满信心地去开心旅游公司应聘了。

  • 光与影课件(范例十四篇)

    小编为您搜罗了“光与影课件”的相关资讯供您了解。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希望我们的网站能满足您的需求并为您提供所需的帮助!...

  • 陈情表课件(范例十四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陈情表课件”,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3、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学习重点:掌握...

  • 湖课件范例4篇

    每位教师都需要准备教案课件,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还没有编写,那么老师就必须赶紧完成了。教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找到与您所需相关的"湖课件"资料,请务必将本页收藏,以便日后阅读!...

  • 导游课件范例12篇

    以下篇章的核心主题是“导游课件”,励志的句子特意为您整理,并分享给您。众所周知,与朋友分享快乐可以倍增其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备课与教案就是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需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面对。教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力,更是不可或缺。...

    导游课件 10-08
  • 中学课件(范例12篇)

    教师通常在每节课上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现在你们可以开始自己编写了。教案可以增强和创新教学手段。这里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份名为“中学课件”的教案,相信你能从中获得帮助!...

    中学课件 05-17
  • 菠萝课件(范例11篇)

    今天励志的句子编辑特别推荐给大家这篇关于“菠萝课件”的精彩文章,想要深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只要教师在撰写教案课件时认真负责,就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教师在上课时要严格按照教案课件的内容来实施课程。...

    菠萝课件 07-13
  • 图标课件(范例14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图标课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UI最重要组建之一就是图标,随着扁平化设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图标的简洁与寓意表达,平面图标已占主导地位,每位设计师所...

    图标课件 05-17
  • 倒数课件(范例14篇)

    我们为您推荐这篇文章,以便深入了解“倒数课件”的知识点。欢迎您参阅本页面。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现在是教师开始撰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充足的备课时间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好的教案。...

    倒数课件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