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新媒体的出现是信息传播革新的产物,也都喜欢在网络上分享一些优秀的句子。句子具有强大的表达能力。有哪些令人惊艳的文案语句?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释证严法师作品《喜欢自在》经典禅语,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释证严法师作品《喜欢自在》经典禅语精选

【佛学大师经典语录--释证严法师作品摘抄】

【忍而无忍】

忍就像搬石头压在草地上一样,地下的种子却依然存在,只是一时无法生长出地面而已。

我们要如何修行才能得到真功夫?功夫一定要从历练中得来;修行的方法很多,但离不开一个字忍。

做人如果经常忍不下一口气,那真是非常痛苦的事;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常常理直气壮地认为:你不让我,我为什么要让你?彼此互不相让,为的就是争一口气,如此一来,自然就陷在无比的烦恼、痛苦中。

一位年轻小姐满腹委屈地告诉我:师父,我对于工作非常尽心,甚至经常接手同事们不愿意做的事,但是仍然有人说我做得不够好、不够多。无论工作多辛苦,我都可以忍受,但我如此卖力,他们不但没有称赞,反过来还嫌弃一番,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我回答她:你目前的功夫只是忍而已,还没达到吞下去的地步;其实,真正的功夫不只是吞下去,还要能够消化掉才是真功夫。

忍,就像搬石头压在草地上一样,地下的种子还仍然存在,只是一时无法生长出地面而已。所以,先由忍做起,然后要把忍的感觉吞下去,进而消化掉,提升到忍而无忍的自然境界。

比如再美好的食物,也必须经过吞食、消化后,才能吸收营养、排除杂质。同样的,当别人说了一句难听的话,你听了之后不把它消化掉,那句话就会永远存在心中;别人讲的也许只是一句无心的话,而你却当成有意,如此,自己的心便经常受到伤害。修行,就是要学吞得下,又能消化掉的功夫。

她听了这些话,虽然泪珠仍挂在眼眶,却开朗地笑了:师父,我明白了,是不是因为自尊心太重,所以容易起烦恼,别人嫌一句不好,自己就受不了?

我说:对!一个人的自尊心太重时,就会形成我慢心,总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何得不到赞赏反而遭议论?这就是自尊心膨胀成我慢心的反应。也因为有自尊心,所以会自我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做不好,就会生出自卑感,但是在面对别人时则转为卑劣慢因自卑而转化为傲慢的态度,美其名说是自尊心,其实是卑劣慢!

她又说:以前我在某个单位工作时,总觉得同事们都对不起我,因此生活得非常烦恼,无法和他们相处,于是要求转换到目前的单位。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初的同事都很好,他们并没有什么差错,是我自己不对。在这个新的工作单位里,她遭遇到比以前更多的烦恼,但也因为经历这些磨练,促使她回想到过去自己所犯的种种错误而加以检讨、反省,进而彻头彻尾地改变偏差的人生观点。

有时我们处在好环境中,却不知道珍惜它,只觉得我不负人,人人却负我;换个环境后,因受到另一种人事的磨练,才体悟到当初的人事并不比目前的差啊!为什么在那里我感到痛苦,换到这里我还是痛苦呢?

症结出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我不会忍耐,不知吞下这口气,更不懂消化掉这口气。

修行的功夫层次千差万别,方法也很多。可是如果少了忍让和消化掉的功夫,那么即使获取其他的法宝,也往往派不上用场。

【我们要记得常常反省自己:是否自尊心太强或有卑劣】

慢?平常做事要随分随力、尽全心去完成一件事,事情做完后,即使发现结果并未达到完美,但因为自己已竭尽心力,所以大可心安理得,不必在意别人的批评。

【若是对任何人事都能存着感恩与宽容的心去善】

解,我们就能常保欢喜、快乐自在。当我们具备善解的能力时,前面所提的忍让、吞下、消化的功夫,就可备而不用了。

【择师与敬师】

现在有许多人丧心败德;道德败坏起于不能尊师,心志丧失因于不能重道。

有句话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

人的身体从父母而来,而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因此,我们除了孝养父母之外,还应该奉事师长,遵从他们的引导。

过去的入学一门功夫,一定要拳拳服膺、顺从、尊敬师傅,才能得到师傅全心的调教和真传;如果态度轻慢,不认真学习,必致一无所成。而现在的教育普及,有许多的进修机会,老师也不只一个,因此学习要有方针,并且要慎重选择良师。

择师既在于自己的意愿与志向,想求得师长传授毕生所学,一定要毕恭毕敬,贯注精神,认真努力地学习;尤其引导我们学佛入道、培养慧命、教导并洗炼我们心灵的师长,其恩德既深且重,我们更应该感激与尊重。

学佛一定要跟从正道明师,才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以造福人间;求道有八万四千法门,那么多的道路,如果今天走这条,明天走那条,走了心乱、听了心迷,又有何益?唯有谨慎选择良师益友,一心一志,才能安心于道,心安则理得。

现在有许多人丧心败德;道德败坏起于不能尊师,心志丧失因于不能重道。古人认为师之德重于乾坤,弟子事师不敢轻慢,所以师长一言重于泰山,他们能谦虚诚恳,尊重前辈,甚至舍身求法,所以能修身立德,为后世的楷模。而现在许多学子,却轻视师言,甚至对师长仇视轻蔑,真是可叹!

唯有终身奉道,以报师恩,才是真正尊师重道、修身立德的要法。

⊙生命,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它是一朵花,静静地开,悄悄地落,有阳光和水分就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我们的十指应该平平整整地伸直,决不能像葡萄藤那样为了攀升就一个劲地卷曲。

⊙生命总以旧的终结和新的萌生来昭示它永恒的魅力,因而我们不必过分感叹岁月的流逝、年华的易变,因为时间最美妙的乐章是现在,把握现在,使现在过得充实快乐,才是生命的原本意义。能够给他人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利益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生活里,面对很多事情,如果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待,也许悲也是喜,苦也是乐。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并不会无缘无故自己从天而降,只要自己坦然地面对生活.生活之路就有可能越走越宽,珍惜身边的人,才会让身边的人也越来越珍惜自己。

⊙世界是美丽的,生活是多彩的,我们要学会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看世界阳光的一面,多看他人的优点,让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让一切美的东西充满自己的世界,也让自己的世界充满微笑,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让我们生活在这美丽的世界。去收获快乐去播撒快乐,保持一种从容、信守一份豁达。赏人间花开花谢,睹流云聚散离合。

⊙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无论我们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有才能,或是有多么富有、多么的有权势,请不要总去和他人一比高低,因为财富、权利、声名、相貌、学识、才华等等,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海纵然辽阔,海的尽头还有一片更宽广的天际,所以如果要较量,就和自己的内心较量,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才是那座难于逾越的最高山峰。

⊙我们常以为外来的帮助最重要,可是实际上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才是我们自己熬过冰雪获得新生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克服的不是外在环境的如何恶劣,而是即便是风送花香的日子,我们依然需要面对心灵的较量。

⊙在心灵的较量中,让我们用坚强战胜懦弱,用包容战胜计较,用坦然战胜胆怯,用宽容战胜狭隘,用智慧战胜愚痴,用真诚战胜虚伪,用冷静战胜愤怒,用从容战胜浮躁,用微笑战胜悲观。

⊙当我们克服了自己的种种缺点并超越了自身的某些缺陷时,我们才是真正的勇者,真正的强者,真正的成功者,我们也就真正地成为了世界上那座最高的山峰。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慢慢发现,自己看不到生命的那份纯粹了。阳光似乎失去了色彩,荷叶上的露珠似乎也失去了光芒,生命变得无奈。其实我们不如让自己的灵魂沉淀下来,寻找那份生命的纯粹,留住生命的那些纯真、感动、善良。

⊙留住生命的那份纯真。可能我们的纯真不知何时已淹没在那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或沉淀在那漫长的岁月河底里,抑或丢失在某个不知的墙角里。但我们可以用豁达的喜悦和看开的坦然去面对一切,用当初孩子时的眼光去看这个越来越纷乱的世界。唤醒那份纯真,让漫天迷漫着花香,让鸟儿欢歌,让虫子跳舞,让自己的心灵欢腾。让我们的纯真如小楷里的几笔狂草,成为心里的一份收藏。留住幻想,留住善于发现的眼睛,让世间万物在我们眼中发光。

⊙留住生命的那份感动。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途程中,无论喜悦还是悲哀,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或多或少都会有令我们感动的瞬间。当我们遇到这些美好或辛酸的感动时,不妨将它们摄取并保存起来,因为人活着就是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打开自己,才能看到外边精彩的世界。

⊙留住生命的那些善良。一个人的生命可能不被时间留住的过长,但是有些东西,一定要珍藏。留住善良,让善良发自内心。因为善良不是张扬,是在低调之中。善良虽是一时一事,但却是内心长期的积淀。有善的支撑、爱的信念,生命才会灿烂。

⊙真正的快乐可以很简单,只要留住生命的那些纯粹,就能对灵魂不断进行洗涤,让自己的生命回归那初生的纯粹。

⊙天高云淡、山清水绿、鸟鸣花香,应该是美好的大自然的一种象征。

⊙置身于干净、诗意的大自然中,我们的生命才能保持对美丽的敏感,也才能生出对未来幸福的信心。而人的欲望却促使我们不断地向自然索取

⊙诚然,环保已经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的潮流所向。在这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地球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日复一日地被污染。

⊙生活在城市的人会感觉特别明显,曾几何时,蔚蓝的天空已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新鲜的空气已堪称奢侈的享受。水是生命之源,但我们能够喝到的是什么?清洁的水源似乎只有电视广告中才得以一见。我们的生活被钢筋水泥包围着,被喧闹嘈杂包围着,被工业的废气包围着。污染造成了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孕育过中华文明的黄河已干涸得近于枯竭,而长江沿岸的水土流失则使得特大水灾频频发生。面对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还不能开始反省,不能检点我们的行为,终有一天,这个地球会不再为我们提供安身立命的庇护。而这一切和一味强调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

⊙在今天这个社会,利润最大化原则几乎左右了所有人的生活观念。而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它所造成的不仅是那些有形的污染,破坏的也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在不知不觉中逐步侵蚀着我们的心灵。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是不是已经被那些身外之物遮蔽得没有一丝空间?是不是被无休止的贪欲障住了我们的慧眼?是不是已经在名利酒色的主宰下丧失了自由?如果我们能够进行这样深入的反省,多半会发现,我们的内心正面临着和生态环境同样的危机。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然而破坏生态平衡与环境的根本原因却是人类自己。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历年来对动物无所不杀,无所不吃,甚至竭泽而渔、烧山捕兽,完全无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自己贪生怕死,却对那些可爱的动物残忍至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所以保护环境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否则,就会给子孙后代留下贫瘠而丑陋的家园。

⊙如果说生态保护是今天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那么,心灵环保的提倡也有着同样迫切的需要。只要人类的贪欲不节制,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就不会停止,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也就不会罢休。虽然,这心是不可捉摸的,但它却能影响身体和一切世间的事物。因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生幸福,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心灵环保不仅是我们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一位从事生态环保的社会学家曾经指出: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满目疮痍的世界时,我们应当明白,对世界最大的毁坏不是别的,而是我们内心燃烧的欲望。如果我们不把爱财之心变成更多的热爱自然之心,如果我们不把占有的欲望变成对存在的审美,如果我们不把对钱的渴望变成对生命意义更崇高的追求,我们的世界是不会仅仅靠扬汤止沸的环保行为就能被拯救的。

⊙我们要进行心灵环保,必须对自己的心有基本的认识,了解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弃恶扬善。我们要能够认清其中扰乱我们内心的力量,从而对它们生起警惕,防范它们的进攻,就像防范我们的冤家仇敌。当然,仅仅是防范还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对治它们,铲除它们的根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心从烦恼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保有清净祥和的状态。

⊙要搞好心灵的环保,对每个生命个体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小屋,让真、善、美的阳光照射进来,驱除假、恶、丑的阴影。要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看淡一点,看开一点,懂得谦让和包容,学会放松和休闲。让恬淡和充实、美好和感动时刻充盈在心灵深处,就会活得永远健康、年轻。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环保也正是生态环保的关键所在。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生态环保的今天,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心灵环保的行列中来。因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苦乐,世界的治理与安危,都依心力而造,随心力而转。假使大家都人心向善、向智、向和平、重道德、守法纪,便会引导我们的行为走向善道,世界就会转成和乐、清净的世界。

⊙做好环保要从我们自己开始。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着绿意,并开满一园璀璨的花朵;让心灵深处回归自然澄明,给心灵一个无污染的空间;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为子子孙孙留下美好的乐土。

⊙时光如朝露,繁华似流水。红尘的喧嚣迷乱,世事的纷繁芜杂,物欲的恣意横流,人情的冷暖炎凉,让我们步履匆匆,流云遮眼,心浮气躁。

⊙不知何时起,我们的心已被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失去了最初的光洁柔软。

⊙我们总在远方孜孜以求地追逐那不可预知的未来,却忽略了握在手心里的幸福。我们不再用心聆听心灵的弦音,我们不再细细触摸生命的脉动,我们视而不见了那些平凡的悲喜,感动如沙粒般在我们指间悄然滑落。

⊙当时光的沙漠风干了泪水,岁月的霜雪斑驳了心灵,我们便无法情随心动。我们总在抱怨这世间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少了,蓦然回首,已无迹可寻,只有满目荒凉,满心沧桑。

⊙人活着总会被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烦恼所束缚,有时候真想逃离红尘的喧嚣去寻觅一片清净无染的灵山净地,然而灵山并不在十万八千里的西方,它只在我们的三寸心田里。我们并不是要去哪里寻觅那方净土,我们是要渐渐地学会在生活中寻觅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快乐。

⊙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用心经营我们的心灵世界,这是我们实现生活理想和人生演绎的地方,也许人生会有无数不能达到的风景、无数不能抒发的美好,我们也许不能拥有一个最完美的环境,但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最美好的心境。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就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人为因素所左右、不为外部环境所干扰的健康心态,有物外的超脱,有自我的超越,有逆境不惧的果敢,有吃亏不计的善良,有为善不名的自律,有冤屈不辨的容忍等。

⊙很多事情上我们很难做到保持一颗平常心,浮华的宠辱、利害的得失使我们很容易产生干般思量万般妄想,人生的意义停留在生命的表层,丧失了平常心,迷失了自己,一味贪求,终其一生难解生命的真谛,直到化为一缕青烟,很快就被世人忘记。学会万事随缘,随遇而安,随喜而作,随善而行,才能得大自在,才会有真正的轻松快乐。

⊙人活着不能活得太清醒,要难得糊涂,松弛有度,收放自如,顺其自然,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去强求;不该坚持的时候,不要太过执着。在悠悠岁月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从容走过,无需彷徨、无需犹豫、无需茫然,人活着就应坦然、欣慰地用微笑面对人生的一切如意或不如意。

⊙生命中,总有一些经历让我们感怀,它们时而飞舞在回忆的枝头,Ht而又如琥珀般凝结成岁月的标签。也许我们这一生会经历许多的艰辛和坎坷,会遭遇不少的磨难和挫折,但是人生并不会因此而黯淡,任何艰难险阻,都只是一场跋涉,任何挫折失败,都只是一次历练,幸与不幸都是人生的财富,拥有一颗美好心灵的人生就是完整的人生。

⊙灵山拈花迦叶一笑,心与灵山咫尺之遥。时光轻轻滑落,脉脉温润心间,让心灵的纯净自由流淌在生命的清音里,如皎月下的露珠,似晨曦中初绽的霞光。让我们用祝福代替诅咒,用包容代替自负,用微笑代替冷漠,用坚强代替懦弱,用谨慎代替浮躁,用感恩代替抱怨,用大爱代替狭隘,用坚定执着的步伐追逐心中的美丽梦想,用心怀万物的旷达笑看人间的风雨沧桑,用无畏的勇气迎接人生的迷茫彷徨。让善良重新闪烁熠熠的光芒,让爱心在血液中涓涓流淌,让快乐在喜悦的眉梢上飞扬,让友谊在醉人的笑容里飘荡,让幸福在美好的心灵里像花儿一样开放。

⊙人生如烟云,世事多变幻。一春一秋,一月一日,一分一秒,不可预测。生命在时光中流逝,可谓物是人非。我们经过一次次对人生风雨的感悟,变得更加深刻,内心更加充实;虽然用之换来的是干疮百孔的心灵,我们却能以此来记录生命流过的痕迹。我们相信,终有一天,沧海过后终是桑田,汹涌波涛终归平静。

⊙生活中会有一些所谓的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无忧无虑的脸和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的奇迹,它们就在我们心中,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里。我们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事物无常,而是因为我们错以为事物永恒,是我们不能走出自我。事物本无常,没有了无常,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有了无常,每一扇门才有可能因变化而敞开。

⊙一颗青涩的心生活在浮躁的铅华之中,走过孤独与怅惘的岁月,才发现只有坦然与真诚,才能让我们的灵魂坚强。我们要学会与宽容结伴,与慈悲为伍,以一种宁静的心境,从容地看天空云卷云舒,睹地上花开花落,观世间入聚人散。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坎坎坷坷,为人处世便有了万事随缘的感悟;身上那份张狂少了,那份浮躁淡了,变得言谈文雅有序,举止从容不迫。

⊙而如今,面对信息时代的潮流涌动、物欲横流的潜在诱惑,如何做到泰然处之便是一门学问,更是需要一种智慧。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要保持一种内敛、平和的心态。

⊙成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需要工作和生活的激情、热情,更需要一颗泰然处之的心。在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可能事与愿违,可能理想与现实之间会有差距。付出了,结果就不必看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不断地总结、思考、分析和领悟。不能因一时之志而得意忘形,也不能以一时之失而沮丧万分。保持一份安详,成功就在前方。

⊙面对生活的琐碎和纷杂的世事,我们要学会一笑置之。用一种宽容和体谅的心态与之相处,便少了与世纷争,少了彼此的恩怨情仇,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就会感到身心自在,舒适怡然。

⊙生活中,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质很有限,吃多了过犹不及,睡下了不过五尺之躯,一切奢侈品必然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我们无意抵制红尘中的荣华富贵,也不排除在众生喧哗的年代里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热闹总归是一种外在的活动,倘若不以精神价值为目标,不管表面多么轰轰烈烈、声色犬马,本质上也是贫乏和空虚的。

⊙因而,面对变化万千、五光十色的世俗社会,唯有保持心平气和、安之若素、看淡一切的平常心态,才能享受这一片安详的天空。

⊙生命之旅,是坎坷而曲折的历程,是艰辛而沉重的体验。生命是什么?是高尚,是简单,还是脆弱?生命,就是一场与众不同的轮回,生命的真谛在内心的碰撞和亲身的经历中亘古绵长。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在困境中彰显着它的崇高。一个对生命永不言弃的人,一个懂得珍惜生命、审视生命的人,一定可以参透生命的真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太多太多,给予我们的苦痛也太多太多,可是我们却无法逃逸和回避,既然这样,何不保持仰望和乐观的姿态来观望人生?我们一直相信,勇敢而坚强的心,永远是生命的护航。

⊙许久以来,一个对大家来说既陌生又现实、既遥远又真实的社会现象自杀,不管是在网络还是在现实社会中都引起了大众普遍关注。众所周知,这种现象从古到今,绵延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就从未断绝。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效率加快,生活的更加多元,使自杀这个与人类生存相互纠缠的幽灵,又普遍出现在人类科学文明的生活当中。更让人不得不发起拷问的是,在选择自杀的人群当中,年轻人占据的比率居然居高不下。

⊙对生命的放弃是一种自私,你放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你还放弃了自己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

⊙对生命的放弃是一种狭隘,你个人对生活的逃避留下的是亲人肝肠寸断的巨大悲痛。它是一种违反人道的懦弱,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珍爱并尊重包括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我们的生命里有多少父母付出的悉心的呵护以及朋友、师长、社会的关爱?这个世上没有任何我们放弃生命的理由,无论遇到多大的坎坷和伤痛,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坚强。

⊙对生命的放弃是一种亵读生命的愚蠢,有生命才有希望。世上没有吃不完的苦,只要我们自己能够在困境中坚持,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曙光,而放弃生命就放弃了一切,这是最大的愚蠢行为。

⊙对生命的放弃是一种生命天平的失衡,我们不知道你们是伤心、是迷茫、是痛苦、是无奈,还是彷徨?为何你们只记住了生活的打击而忘记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留恋的地方?为何你只看到了绝望却看不到人生还有许多希望?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从来都不会让入无路可走,除非我们自己放弃希望。

⊙你们拥有花样的年华,你们拥有健康的体魄,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更是父母的殷切希望。自从你们降临世间的那天起,你们的父母,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是他们生命的全部。有了你们,他们心花怒放,而你们怎么能忍心把阴阳相隔两茫茫作为对父母的回报?

⊙当你们勇敢地纵身一跃的时候,可曾想过你凛冽的壮举却是如一把尖刀刺进了父母的胸膛?当你们义无反顾地用死来作为对生活的反抗时,扪心自问,一切责任真的都应该由社会来承当吗?你真的就解脱了吗?白发苍苍的双亲撕心裂肺的哭声能让你在另一个世界安心吗?

⊙他们含辛茹苦地把你养育成人,现在他们已如此年迈,正需要你们的照顾,你们却毅然决然地离去,你们能在黄泉路上走得舒坦吗?

⊙究竟是多大的挫折让你们再也不愿意迎接明天的阳光?究竟是多大的伤害让你们对未来彻底失去了希望?到底受了多大的委屈让你们再也不想去唤一声爹娘?到底遇到了多大的困难让你们对生活举起了双手投降?

⊙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到一枚刀片、一根细绳、一汪碧水、一次摔掷就可以让它在顷刻间消失;生命又是坚强的,坚强到自然的灾害、生活的打击、亲人的离去、事业的失败等都不能让它屈服。

⊙生命本身是一种思考,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走过漫漫人生,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在过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生命的付出,付出你的爱心,付出你的笑容,付出你的友善,付出你的真诚,付出你在追求理想时的辛勤汗水。

⊙生命是一种接力。从古到今,生命生生不息,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真善美维系了人生的长河,不息的生命里不灭的是人间的真情和善良,传承的是对生命的忠诚和热爱。

⊙生命是一种勇敢。生活也许会给予我们许多的艰辛和坎坷,但是无论有多少心酸和泪水,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生命的每一次花开花谢、每一天的日出日落,生命需要勇敢地担当人生中所有的风风雨雨。

⊙生命是一种幸福。只要来到了这个世界,只要拥有了生命就是幸福。

⊙虽然生命里会有许多的无奈,虽然生命总是会经历一些彷徨,但是生命里更多的是美好和精彩。我们曾经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在9币长的关怀下成长;我们曾经在春风荡漾的田野里尽情地奔跑,在花深似海的桃林中放声歌唱;我们曾经年少轻狂,面对大海大声地宣读自己的梦想;我们曾经风华正茂,壮志激昂地大踏步走向未知的前方岁月的流转带不走生命的芬芳,多少快乐的时光还在记忆的深处闪闪发光,多少梦想还在努力飞向蓝天自由翱翔,生命里拥有那么多的美好,生命是多么的幸福!

⊙生命是一种祝福。无论经过多少苦难,我们都始终应该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亲人,送给朋友,送给家园,送给社会;把最美的祝福送给昨天,送给今天,送给明天;把最美的祝福送给每一个春天,送给每一次花开,送给每一个日出。

⊙亲爱的孩子们,我诚挚地祝福你们的明天会更好,只是你们一定要学会坚强,学不会坚强就注定生命里要与泪水相伴。不要让自己只做一朵温室里的花儿,要学会用坚强去经受人生的风雨迷茫。我默默地祈祷你们生活幸福快乐,只是你们一定要学会乐观积极地看待问题。消极是一个死胡同,最多可以在胡同口稍作徘徊,但千万不要在这样的胡同里流连不归,那里永远没有你们的幸福。我衷心地盼望你们可以收获一个最美的人生,只是你们一定要学会承当,承当家庭的责任,承当社会的义务,更要承当生命的责任。一定要多为自己的父母亲人考虑,也千万不要把一切责任推给社会。更要明白生命是高贵的,不是可以轻易亵读的;生命是宝贵的,而不是可以轻言放弃的;生命是勇敢的,而不是懦弱的;生命是阳光的,而不是灰暗的。一个无畏的生命是精彩纷呈的,一个善良的生命是美丽动人的,一个快乐的生命是鲜花般光彩夺目的,一个坚强的生命是青松般坚韧挺拔的。

⊙当又一个朝阳升起时,请和我一起双手合十,面对缤纷的朝霞许个美好的愿望: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坚毅去展示生命的壮美,用笑容去点缀生命的高贵,用豁达去诠释生命的宽广,让我们祝福所有的明天会更加的辉煌!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珍爱生命。

⊙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我们一天天过着,有喜、有悲、有乐、有痛无论生活中经历了些什么,我们都不要遗忘了快乐,因为快乐的人才是幸福的。不是没有伤痛,不是没有悲苦,只是一味地品味和展览不能有丝毫的减轻,相反的只会加深自己的痛苦,甚至影响别人的好心情。

⊙与其做个沉溺于痛苦的人,不如做个怀揣着快乐的人。快乐从来都不怕复制,快乐从来都可以传递,发自内心、开心的笑容会把自己的快乐感染给别人,一个、两个、三个像春天的花朵,也许一夜之间,快乐便可以绽放成一树又一树的梨花,干朵万朵。

⊙人也像花一样,有一种人能结果,成就一番事业;而有一种人不能结果,一生没有什么建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但普通人只要心中有快乐,脸上有欢笑,照样可以像小草和野花一样,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做一个快乐的人吧,因为有快乐就有生活的阳光,有快乐就有人生的幸福。

⊙所谓真正的幸福者很少见,也许这种人压根儿就不存在,而心满意足之人则随处可见,一个人的不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不满足。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有时候多也是一种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多了许多的追求、许多的计较,就多了许多的难舍、许多的羁绊,同时少了人生的轻松和自在;少不是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但是不要执着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我们终究是普通人,所以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享普通人的快乐为好,真正的幸福在于知道如何享受自己的所有,并能除去自己能力之外的物欲。

⊙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按照着自己的意愿活着,因为这个世界里有太多的无奈与未知,并且我们都不是这个世界的唯一。所以,有一些幸福,不必争取,不必挽留,就已在身边;也有一些幸福,如何争取,如何挽留,也是得不到的。哪一份幸福属于我们,哪一份又不属于,一切都只能坦然地接受,不必强求也不必在意。既然如此,让我们也学着随遇而安。然后,我们终会发现,以前的固执,在今天看来不外是别人眼中的一场闹剧。所以,不必为不属于我们的幸福而忧伤。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许多做妻子的人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丈夫经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丈夫手里;有许多做母亲的人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手中;许多做婆婆的人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到了媳妇的手里。还有人说:上司不赏识我,这让我很郁闷!这把快乐的钥匙被塞在上司的手里;有些顾客从商店里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让我很不痛快!这把快乐的钥匙被老板掌管了

佛学大师经典语录--释证严法师作品摘抄

【莫使父母忧】

孝养父母是尽人事、尽形态,要殷勤、顺从,不要让父母烦恼、操心。

我的生命从哪里来?父母如何为我付出爱心,我应如何回报父母?

做人要饮水思源。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为人处事要达到善的境界,先要从回报父母做起。

回报父母就是孝养父母。儒家所讲的孝养父母是尽人事、尽形态,要殷勤、顺从,不要让父母烦恼、操心,这就是孝。

子女会让父母操心的,有自我的行为和身体的状况。

自我的行为是指血气、体力非常强健的人,却不能善用强健的身体发挥功能,做利益人群的事业,反而为非作歹,让父母伤心。

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子女能在社会上从事好的行业。如果为人子女的,能够事业有成、安分守己、利益社会,实至名归地得到赞扬,就是使父母最满足的孝养。

有的人却不能安分守己,将自己强健的体力用在不正当的地方,破坏社会,使父母心烦、心急,换来社会人群的唾弃辱骂,让父母蒙羞,这便是行为的不孝。

也有人虽然很孝顺,却让父母非常操心,为什么呢?

因为不知自爱,不会爱惜身体,毁伤了身体,结果使父母担忧操心。看看医院挂急诊的人,有和人打架的、有骑飞车去撞人或被撞的,做父母的为这些子女肝肠寸断;除忧烦自己的子女外,又担心子女打伤人、撞到人等种种心理负担。

父母生我、养我、育我,若能真正利用这个身体来爱一切众生、救一切众生,发挥服务社会人生的功能,则在现世中更能使我们的父母得到一分心灵上的安慰以及无限的快乐。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证严法师佛语名言


证严法师佛语名言

【1】、 分秒必争:才觉得寒冻稍解,春暖乍现,却又有夏季迫近的感觉,是地球转动快速?或是太阳偏快?

【2】、 时间毫不留情地逝去,问这趟人生,于此时空留下什么痕迹?剩余多少时间、多少路让我走下去?

【3】、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了方法,要留住时间,结果是一一浪费了更多时间,一无所成!

【4】、 人多迷于寻找幻化的痕迹,因而停滞不进。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5】、 时应分秒必争;路应步步踏实,则此生无愧憾矣!

【6】、 时光可贵:望向前面的天空,太阳慢慢升出云端,注目凝视,而毫厘分寸、秒秒不停地向上升浮。其实,它同时也在瞬间不停地往下沉。到底是浮?是沉?

【7】、 以佛法论世间法,它是浮、也是沉;而实质上它不浮、不沉,是常寂不动的。

【8】、 因为是地球自转,并非太阳有升沉,这就是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迁移过程。

【9】、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你我都应该爱惜光阴,努力充实自己。经常静思反省,用以拨开心中的洄澜一无明,发掘智慧的泉源。则世间、出世间无一事理而不通,无一物体而不解。

【10】、 智能是从分秒中不断学习、磨练、开发而来;功德,也由日日月月、年年岁岁不断地累积、努力,才能成就无量功德。

【11】、 岁月不常住:太阳不能暂留,地球不能停转;时光岁月,随着太阳起落而迁移,也随着地球运行而消逝。所以佛说:刹那生灭,迁变无常!学佛的人,切莫有岁月常住的错觉。

【12】、 普贤菩萨警策文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多悲切的警语!人生在宇宙大地间,随着时光的消逝,逐步迈向衰老、死亡的境域;如鱼在水中,依水而活,水一滴滴地减少,则鱼命不久长。而人于时日光阴的消逝中,正如鱼缸中的滴水漏失,来日无多。

【13】、 人多不知大限将至,却在虚浮假幻中醉生梦死;更不知世间危机四伏,步步陷阱、险恶万端,确有今时虽安,瞬时难保之虑。如此,又有何乐可言?

【14】、 人应与时竞,把握时日,争取时间,莫让时日一天天荒废。功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分毫聚集而成就;唯有恒心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

【15】、 总而言之,空过时日是最悲哀事,若能爱惜时光,分秒利用,则乐趣无穷!

【16】、 生命真义:人常会懈怠,有如睡梦中人,消耗时日,昏沉堕落。当我们整天为工作忙碌,精神耗损、体力不继时,适度的睡眠,确实能维持身心的平衡,并保有充沛的活力。然而,休息的功能也仅止于此,并非用来享受。

【17】、 人的一生,真正在做事的时间极有限。一天二十四小时睡眠八小时,三餐饮食约二小时;一年十二个月,就睡了四个月、吃掉七百二十小时。

【18】、 又除去幼年不懂事、老年不能做事,还有学生学习的阶段,一生数十年,真正能为人群付出的时间,到底剩下几年?即使再勤劳的人,也只发挥三分之一的人生而已。在这短暂的时间中,若游手好闲,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而失去生命的意义。

【19】、 时间可以成就一切学业、事业、志业,也能完成功德道业。有智慧的人,视时间如钻石;愚痴的人,将时间当做泥沙。若能善用智慧,把时间当钻石般地珍惜,精勤不懈,则世间没有不能完成的事;若把它当做泥沙般挥撒,昏沉懈怠、好逸恶劳,将一事无成,甚至成了社会的败类、寄生虫。

【20】、 一天之中,时间的浪费在于贪睡;一睡则任何事都不能做,任时间一如逝水,终至一事无成。

【21】、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事都不肯用心分辨,不愿认真去做,这和昏睡不醒又有何差别?

【22】、 心思涣散昏沉、贪睡逸乐懈怠,会招致许多烦恼障碍人若闲来无事,总想着痛!苦!平白地消耗时间;若只追求眼前短暂的玩乐享受,则痛苦反而更加严重。

【23】、 时光稍纵即逝,要及时把握年轻少壮之时,以奋勇精进和耐劳的毅力好好学习。即使年岁已经老迈,也不可轻易服老,仍旧要努力修学;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即使有病痛疾苦,也不要在昏睡中虚度光阴,在忧郁中浪费生命!

【24】、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寿命的久长,而在于自己为世间付出多少;只要恪尽做人的本分,于工作中得到快乐喜悦,即是最踏实、最幸福的人生!

【25】、 为工作而生活:为工作而生活,为生活而工作;两句话、同样是这些字,但其中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26】、 发挥本身的功能努力工作,以达到做人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即是为工作而生活;若是为生活而工作,则是无可奈何,因为不做就不能维持生计,所以不得不工作。

【27】、 人生最踏实的事,是今日此时有多少力量就尽快付出,做利益人群、造福社会的工作。肯付出心力服务别人的人,因抱持义务的精神,能够心甘情愿,任劳任怨;所以,无论再怎么忙碌,也会感到无限快乐喜悦。

【28】、 如果为了事业的私利争取而忙碌,一定会非常烦恼。人生无常,祸、福随时会降临;有些人一辈子洋洋得意,末了却落得穷途潦倒;但也有人贫苦乖舛一生,却在最后几年得到机会而扬眉吐气。

【29】、 然而,平时为事业繁忙,与义务性为社会服务的辛劳忙碌,在心灵上的收获,则是迥然相异的。

【30】、 同样的人生,同样的忙碌,却有不同的心境。我们应该端正自我的见解,以正确的理智、思想,透视世间一切皆无常,不管人生是贫、是富,都能觉得安然自在,没有得失心。

【31】、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以服务的精神对人生尽一己之本分。为社会人群服务所得到的愉悦,才是真正永恒的欢喜快乐。

【32】、 闲人与忙人:吃饱饭没事做的人,一定不快乐。

【33】、 因为生活过得很无聊!人若正事不做,却忙着应酬、打麻将、观光旅游;这种无所事事忙,在饱乐之后,一定会感到疲倦与空虚。

【34】、 闲人无乐趣每天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忙碌,造成心胸不能开阔,无法接触到世间真善美的人性,把自己浸淫在自我的私欲里,宁愿空过时光在无所事事的是非无聊中;这种毫无价值感的人生,有何乐趣可言?

【35】、 忙人无是非,人生苦短,真正需要我们去做的事实在很多,所以要分秒必争、心无旁骛地为人群谋福利。若能如此,所过的一定是殷实而富有意义的日子,是快乐忙的人生;哪有空闲去招惹是非呢?

【36】、 有些人因为好懒成性,不为正事忙,反而惹是生非,喜欢计较某人做得少、某人做得不好。像这种地道的凡夫,忽视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观,不肯善用宝贵的生命功能,常沉迷于人我、利欲、是非之中,实在是可怜又可悲的人生!

【37】、 一个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宽大,才能容纳周围的人与事。人生本来就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事应提得起、放得下;过去的烦恼要抛开,而不留一丝痕迹。

【38】、 人生之所以有苦,是因为真假颠倒,把假的当成真的,而去争执、计较,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另有人把真的看成虚妄的,不用心体会,让真理流于俚俗。

【39】、 只要能摆脱虚伪是非的假相,就能真假分明,即使忙也忙得快乐,闲也闲得自在。

【40】、 能够事忙而心闲,尽一己之力,投注于人群福利之道,则忙时不失道心,闲时不迷本性,如此才能达到人生快乐的境界。

【41】、 白蚁精神:夏季,枝头上的小鸟,就像报时的闹钟,飞高飞低吱吱叫个不停,它们不停地忙碌,目的何在,我们无法了解,只知道欣赏鸟语花香。

【42】、 又如沙漠中的白蚁世界,白蚁群默默地工作,在广大无边、空无一物的沙漠上,筑起美丽又壮观的白蚁之塔,一座座方向整齐地向着太阳,形成美丽的景观。

【43】、 白蚁的工作是无声无息的;不知在多么久远以前,就开始努力工作。以白蚁短暂的生命,要完成如此壮观的建筑,并非尽一代或少数白蚁的形寿可以完成,它必是无数的白蚁群,一代传一代无数世代来接棒才能成就的;这显示白蚁世界的生活次序与耐久的精神。

【44】、 人若能安分守己,坚守自己的岗位,默默地做,任何人都会有成就的。若只像鸟儿一样东飞飞、西叫叫,又有何用呢?应有白蚁耐劳的精神,尽自己现有的能力,不计较,也不祈求成就感,只是为工作而工作。即使自己不行了,后面仍有接棒者;很多伟大恒久的事业,都是如此建立的。

【45】、 修行人更要有植树者的精神。不管能否尝到果实,总可以让后人乘凉;这分精神即是成功的保证。

【46】、 功德的累积:功德的成就,由内修起。内修而后表现于外,就有所得。得者,德也。修养功夫的完成称为德。

【47】、 佛教的兴衰,佛弟子人人有责。

【48】、 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开始,以殷勤的态度待人,举止动作,如:开门、关门、举箸、提物、言语谈吐等,都要轻柔谨慎。这些都是调身的功夫把心守在身上,心与行动一致。如此,真善美的人生功德,自然在言行举止表露无遗。

【49】、 时间累积一切功德,时间成就一个人;莫让时光空过。

【50】、 朝闻道可夕死!:古云:学道悟之为难。求道者要真正体会道理的精义,并且全心全意恪守真理,实在难啊!

【51】、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若能听闻一句真理,深加体悟,而且心行合一,即使晚上便撒手尘寰,也毫无遗憾!

【52】、 真正体会义理是得一善而拳拳服膺,日于斯,夜于斯,时时刻刻依理行事。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言谈举止、行为动作,能时刻合于道理,精进坚卓,方能恪守人生之真谛!

【53】、 人生航道:人常自诩为万物之灵。但如果用心观察动物,则知其性率,守其本分尽其功能。

【54】、 我常自我检讨,不觉深自惭愧,感叹人不如物灵!

【55】、 燕子有择居之智,春向北飞,秋复返南,营泥巢于屋梁上,来年复能识其旧巢。

【56】、 雁鸟于无际天空,北来南往,却不失其航道方向它能循规蹈矩,分寸不越航规道界!

【57】、 然而,人于道中,又能否安分守规?

【58】、 孝的真谛: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恩不忘本,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恩德。

【59】、 一般世俗所谓的孝,是以物质为主;总以为在日常生活中供给父母吃饱、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尽孝,其实不然。

【60】、 父母恩德重如山岳、昊天罔极,虽然极尽世间美食珍物奉养,亦难报答其爱之入骨、牵肠挂肚的弘恩于万一。双亲在世时若不知孝敬,身后纵然极尽排场,甚至以金被银枕安奉,对父母又有何益?

【61】、 我们能得人身,是与父母有缘。母亲怀胎守护,哺乳养育;父亲提携教导、奔走营生,无比艰辛!为人子女,应善体亲心,好好珍惜有用之身,福利人群、导人向善;切不可好逸恶劳、耽恋物欲或搬弄是非、造业行恶,有辱亲恩。

【62】、 人生数十年,不免生、老、病、死,除了身躯性命之外,还有永恒不灭的慧命。子女若能将父母赐予的血肉之躯,善加利用,造福众生、成就功德,则父母亦能得福报。

【63】、 古圣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万善之门以孝为基。人人应礼敬供养尊亲如堂上活佛,并扩展短暂的亲缘私爱,成就清净觉情,普及累生累世的父母。

【64】、 学佛须以孝为先,弘扬孝道,方为真正的念长情、体大爱、报四重恩!

【65】、 两种孝:善事父母为孝孝养父母乃百行之先,万善之首。孔孟圣贤之教,以孝为本;尧舜先哲之道,孝弟而已。修身养性、立已达人必始于孝,这是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

【66】、 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孝心即佛心。孝,有在家之孝与出家之孝。

【67】、 在家之孝,是以敬奉养父母,以诚承欢亲心;不违逆父母,以和颜悦色、劳而不怨的态度,尽礼事奉。

【68】、 出家之孝,是割爱辞亲,识心达本,深入无为之理,直趋解脱要道,这是报亲恩的快捷方式,非但未来获益,现世也能受用。光阴易逝、慈恩难忘,有亲在堂就如活佛在世,应时时报恩,圆满学佛之功。

【69】、 暗室慧灯: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人的身体,是从父母而来的,但是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所以,除了要孝养父母之外,还必须奉事师长,遵从师长的引导。

【70】、 立身处事,不能没有启蒙之师;在社会上生活,一定要有谋生的技能和常识。

【71】、 学一门功夫,一定要经过三年四载才能够学成。

【72】、 不论做学徒或长工、小工,都要顺从、奉事师傅,才能够得到师傅全心的调教与真传;若是对师长态度轻慢,对所学的功夫不认真,即使再有涵养的老师也会对你失望,到最后什么也没学到。

【73】、 现在的教育普及,有太多进修的机会与场所,学习必须有方向,并且慎重选择教导者。择师在于自己的意愿与志向,既然想求师长传授毕生所学,则一定要必恭必敬、全神贯注、认真努力地学习。

【74】、 学做人、学技艺或求学问都必须敬重师长;更何况是引导我们学佛入道、培养慧命、教导并洗炼我们心灵的师长,其恩德更是深重。

【75】、 学佛,一定要跟从正道明师,才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造福人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有那么多的道路,如果今天走这条,明天走那条,走得心乱、听得心迷,又有什么好处?唯有慎重择师,一心一志,才能安心于道,心若安则理能得。

【76】、 德丧起于不能尊师,心乱发于不能重道。古人视师长的一句话重如泰山,今人却轻之如鸿毛。

【77】、 古人尊师重道,认为师之德重于乾坤,弟子事师不敢轻慢。古圣先贤、祖师大德都曾为人弟子,他们能谦虚诚恳、尊重师长;任劳任怨、舍身求法,所以能修身立德,成为后世的楷模。

【78】、 千里之路,始于初步,无论多高深的道行与学识,也是要从尊师做起。师长是迷途的明导、暗室的慧灯,能启蒙我们的良知本性,开启我们的智慧。

【79】、 因此,唯有终身奉道以报师恩,才是真正的尊师重道。

【80】、 师长:父母生育、教养我们的亲情止于这一世;而师长开启我们的慧根,成就我们千秋万世的慧命。师长之德重于乾坤,因此弟子事师不敢轻慢。

【81】、 莲池大师言:应知出世投师,须求正见,慎学请益,莫附邪宗。要明罪福之因,由审辨邪正之利害,正则成佛,邪则成魔,夫子择善者而从之。学子敬师循于诚、合于道,谦恭礼敬、求学问道,殷勤事师,即为尊师重道!

【82】、 尊师非在文字或口传,而重身体力行;要有舍身、遵从大法的决心,以师志为己志,守志奉道,才算是报师恩。

【83】、 四重恩:人生在世,无法脱离社会人群而生活,日常的衣食住行,必须靠许多人的智能及力量组合而成,因此人人应彼此知恩、感恩,才有幸福的人生。一佛弟子应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为本分事,才能圆满菩萨道,终至成佛。

【84】、 感父母重恩佛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尤其人身难得;既得人身又能安然成长、接受教养,皆是父母恩德。为人子女应知恩、感恩,更要力行报恩。

【85】、 不让父母担忧愁恼,并承欢孝顺。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所以,保持身心健康、行为端正,并能造福人群,是最确切的报恩之道。

【86】、 感佛菩萨恩佛陀为众生修行而成道,是迷途之明导、暗室之慧灯,教导并启发我们的心灵。佛陀是人天导师、众生慈父,恩德重于乾坤;佛弟子应守志奉道,身体力行以报佛恩。

【87】、 感国恩国土富庶、平和安乐,全仰赖主事者勤政爱民,恩泽群生。人人若能知恩惜福、克勤节俭,时时敬慎以维护万物,人人相惜以富国裕民,则得天时、地利、人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故应感恩仁王德政。

【88】、 感众生恩怨亲平等、恒顺众生;以知足感恩的心,包容一切顺、逆之境,以欢喜心广结善缘,上求下化成就众生。

【89】、 慈母心:养育子女是家长的责任,对孩子要适当地管教,但不能施以权威;因为,父母对孩子只能尽责任,莫想要求权利。爱子女不应宠溺放纵,要以爱的教育来化导,使之成人。

【90】、 父母与子女间,亲情相连,常有一种不可思议、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内心牵挂。子女身体不适或发生意外,父母会痛不欲生;而父母的心情也会影响子女的情绪。其实,这种情是狭隘的、迷惘的;人生被亲情小爱缠绕,牵引得牢不可拔,真是苦不堪言!

【91】、 现代的子女,往往使父母伤心,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大,不断与别人的子女相比较,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子女,结果引来子女的反感。

【92】、 父母的心情一紧张,子女便会感觉不安,因为父母子女的心是相连的。有的孩子出远门,父母在家里常常思念、牵挂,子女在外便待不住,一直想要回家,那就是母子连心啊!

【93】、 有的父母一直为孩子的课业操心,希望子女不断读书、不断努力用功;如此挂心惦念,子女就会坐立不安。其实要为子女造福,并非天天在佛前烧香磕头,祈求佛菩萨保佑、增长智慧。若只为了自己子女的平安、出人头地,才要拿钱做善事,这分亲子之爱,实在太狭隘,反而会增加子女的压力。

【94】、 而身为子女应该让父母安心才有福,若让父母烦恼就有业了;父母为子女而增加一分自私的心理,也会增加子女的业、增加子女的迷茫。所以,若要为子女造福,平日应该不求代价地付出,将普天下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子女,同样爱护、施予慈悲,如此所得的福报,自然也会回报在自己子女身上。

【95】、 若无法放宽心胸,只是将私情私爱放在自己家人身上,就会陷于情执缚捆,比如:子女见父母不合,或担心父亲的事业、操心母亲的健康而忧虑烦恼;子女在学校的课业,身体上的病痛,在外的交友,未来的前途、婚姻、家庭、事业,父母也都看在眼里,苦在心底。

【96】、 一般人容易为情所困,迷惘烦恼,而菩萨的情是清净的觉情大爱。因此为人父母者,应时时抱着宽大的心胸,以菩萨的智慧来教育子女,用慈母慈父的爱心来关爱大众,则子女必然会平安,也能健康地长成。

【97】、 中国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观念,即是大爱长情的慈悲仁怀。愿人人转迷为觉,把普天下的长者都视为自己的父母,年幼者都当做自己子女般爱顾。心胸扩大,情爱就不会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则家庭、社会自然祥和。

【98】、 自信信人:多数人的心都是迷信的。

【99】、 迷信自己的人,总是以为普天下唯我独尊,只有我能力最强。这种迷信自我、不信任他人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100】、 若时时自以为是,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则对良师益友的忠言劝告,便觉逆耳难受;反而对谄媚迎合的花言巧语,听得神魂颠倒,以致误入邪途而不自知,这是迷信的一种。

【101】、 另外也有人缺乏自信;无法肯定自我的良能,只听信别人,或迷信神鬼;更不能肯定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教育。

【102】、 许多人遇到人生的逆境时,动不动就求神卜卦、问乩童或是去算命。如此迷于邪途,受鬼神所操纵而转变人生方向,使人生陷于消极恐慌,这也是迷信。

【103】、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但不可执着,此即是中道正确的信仰。

【104】、 人如果有正知正见、正念正信,则在人生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会有差错。

【105】、 总之,大家应该时时折服我慢心,对人心存敬重与信任。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友爱兄弟姊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对朋友温和礼让。

【106】、 若人人都能敬重对方如佛菩萨,则家庭上下和睦,继之扩展到亲戚朋友,普及社会大众皆有相同的心念自信信人,不迷信盲从,则社会就能祥和安乐。

【107】、 信心之门:人生最可怜、最苦恼的,莫过于疑心病重的人。

【108】、 所谓疑心生暗鬼,多疑的人常生幻象。

【109】、 若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爱人;对人有疑念,就无法原谅人;对人有疑惑,就无法相信人。多一分疑心,相对地就减损一分信念;如果我们否定世间的一切,对自己的信念也相对地消失了。

【110】、 一个人若失去信心,就无法产生毅力、勇气。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信赖?我们应该降伏疑心,建立自我的信心。

【111】、 若对自己有疑,就容易堕落沉沦,迷失人生的方向;若对他人有疑,就无法与人建立善缘,成就有意义的事业。

【112】、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无数人的心血投注,才能顺利完成,倘使我们对周遭的人有疑心,则难以得到有力的协助。心量狭小就无法容纳别人,也不能建立互信的感情,甚至彼此猜疑、相互争斗、破坏人际关系,而自己也就减少一分立足于社会的因缘;如此,势必无法在群体中与人和睦相处。

【113】、 世间事都是彼此相对的。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人生即到处都充满了真善美。

【114】、 我们应该打开信心之门,切莫消沉颓唐、悲观厌世。须培养正信正念,看开世间一切事物,心中了无挂碍,并自我鼓励,接受阳光的照耀;再以鼓励自己的力量来鼓舞一切众生,将自己心地的光明照耀一切众生。让我们共同以正确的信仰,扫除内心的疑念阴影,走向光明踏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115】、 心净则土净:人类所依止的世界,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人们最大的幸福。

【116】、 然而聪明智识的扩展,却为世间带来许多危机。

【117】、 例如科技发达,对社会文明水平有提高的作用,对物质生活的享用也有所帮助;但是却也造成许多后遗症,并潜伏着破坏自然环境的高度危机。

【118】、 此外,有部分人自以为聪明、投机取巧,导致怪、力、乱、神的充斥与泛滥,制造许多社会问题,也发生许多暴力现象。这种人以文明功利创造者自居,殊不知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损人不利己,小则毁灭人我,大则毁灭家国世界。

【119】、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古圣先贤忧道不忧贫,能时时刻刻秉持仁心正道,未生恶念之前,先防患未然;心不生恶,则身不犯错造罪。

【120】、 人人少欲知足、安贫乐道,思想纯正不偏邪、生活朴实而无华,即可长保太平安乐的日子。

【121】、 若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争取计较,为图谋眼前的利益而忽略日后的安危,破坏了自然的生态,毁掉人性的真善美。如此逞一时之快,将祸患无穷,到最后才来亡羊补牢,则为时已晚!

【122】、 孔子曾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良禽都会择善枝而栖,何况是人?

【123】、 人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良善的本性;若能保持明净无染,则杂草乱麻不生于心田,而且会常开智慧之花,永结菩提善果;不仅美化自己的人生,也净化社会人心。

【124】、 心净则国土净,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让贪嗔痴等毒害侵袭;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灾难破坏家园、不让暴力充斥社会、污染遗害大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莫短视近利,造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错误。

【125】、 身处宝岛乐土,我们应当知福、惜福、再造福。

【126】、 一念善心起,诸事皆吉祥;一念恶心起,种种灾难生,祈愿大家彼此鼓励、去恶向善、仁民爱物,为后世留下和乐净土与优良典范。

【127】、 和为贵:和为贵;和是人生至美、至善、至真之道。

【128】、 身心调和则轻安喜乐、随缘而安!

【129】、 家庭调和则上下致祥,万事兴顺!

【130】、 举国调和则国运升平、社会群众安定、乐利无穷。

【131】、 能和则无往不利、无事不成。

【132】、 人能和则是非不生。

【133】、 志业能够永垂不朽,即是源自一字和。

【134】、 慧命所以能千古绵延不息,是来自六和敬戒同、见同、行同和敬,无有乖诤;身慈、口慈、意慈和敬,常与一切众生乐。

【135】、 世间之所以有人我是非、内外事理不能调和,皆源自贪、嗔、痴。有此三念,故争长论短,永无休止。

【136】、 如此烦恼丛生,人事不宁,怎能和气生祥?

【137】、 诚与信:人性之美,莫过于诚,诚为一切善法之源。

【138】、 人性之贵,莫过于信,信是人生立世之本。

【139】、 学道存乎信,立信存乎诚。

【140】、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欲寻回真如自我,必须力行人生正道,修学行仪必须存诚厚德,与道相合。

【141】、 以诚待人,可使大众去除疑惑;以诚自我要求,可以教人无欺。因此,惟信与诚,有补无失。

【142】、 内心诚意不够,心性即无法稳定;信实不足,所说的话即难以实行。

【143】、 因此,古人云:衣食可去,诚信不可失矣。

【144】、 心存善念:扬善是提倡善良风气,鼓励人人向善,劝导大家学做好人、多做好事。

【145】、 有些人认为自己心地善良,无害人之心即可,何必做善事?其实,若只有心存善念而不能付诸行动,仍旧无益于众生。身为佛弟子,必须将蕴含于内的良心化为良能,效法圣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拳拳服膺善法,并以身作则,策励推动。

【146】、 既然要教育人群,就必须隐恶扬善。人与人之间相处,切莫评长论短,应该多赞美别人、尊重对方,彼此表彰人性本善的光辉,以建立美好的社会。

【147】、 若人有缺点,也要顾及对方的自尊;有不端的思想,要及时规劝;有错误的行为,要勉励他尽快改过。

【148】、 凡夫都有我能胜人,人不能胜我的傲慢心理,嫉贤妒能;若有人比自己优秀,便将其优点掩盖,而刻意渲染其缺点。多数人都自私护己,唯恐受到伤害,甚至认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因此自傲自夸、毁损他人。这种含毒的心理,不仅害人害己,更会贻祸社会。

【149】、 然而,有时候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无意间散播是非,或过分率直而失礼越矩时,虽非伤及人身,却损害了别人的名誉与形象;而人格的污辱,不是任何财物所能弥补的。

【150】、 有心或无意地说人是非、毁人形象,无异于逆风扬尘,不仅自造口业,也误导他人造谣诽谤。

【151】、 是非止于智者,有智慧的人,能成人之美、扬他人之善,因此心量宽广,足以包容天下众生,普利天下皆得安乐。

【152】、 平时应自我警惕、反省,声色调和,以善巧方便的言谈举止,度化众生;更常常表现温柔和气的态度,结好善缘。

【153】、 谨记隐恶扬善,如此才能做好引导教化之和美良善的桥梁。

【154】、 福慧资粮:人世间有富与贫、福与祸的差别;为何人生有这些差异呢?那是由于各人过去所造的善恶业不同,因果酬报自然也不同。

【155】、 富裕多福者,是过去生中多造福业、积善因、结好缘,自然今生富贵多福;又得遇善知识引导向善,更增福业因缘;进而信奉修持佛法,培植菩提善根,终成佛道。这是真正的智慧功德福报。

【156】、 假若过去生不怀善念,为非作歹,造作不善的恶因,当然所得的,必定是不善的罪业苦报,今生终身贫穷困苦,所求违愿、谋事困难;而且常遇恶友诱引,步向罪恶的歧途,更增恶业因缘;如此循环,造恶因、受恶果,反复绵延不绝,罪业报应也就永无尽期了!

【157】、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可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起心动念,无一不与善恶业相伴随。

【158】、 勿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滴水虽微,渐盈大器;不可鄙视自己力薄,凡事不作不为。应发恒常心,奉行诸善,多结善缘,久而久之,自然成就功德、智慧,福报无量。

【159】、 快乐之道:什么样的人生最快乐呢?知足寡欲的人最快乐。

【160】、 人生活在五欲中,永远都有填不满的不足感和苦恼。拥有了一分,还想求得另外九分,得愈多便想要更多。贪欲之心始终无法满足,一直都在欠缺中。人如果能自我满足,便是最安稳快乐的境界。

【161】、 世间的物质,再怎么努力追求,也没有满足的一天。人都是在不足中造业,在不足中烦恼,无止尽的爱欲是人生苦恼的根源。要除去这些苦恼,唯有用知足来对治。

【162】、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一个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但因心中有一分柔软温和的感受,也能觉得非常满足。而有些人虽躺在软绵绵的床上,却仍有欲求不足的苦恼,住的环境就像天堂还是不称意;这种人物质享受虽然丰富,但心中的烦恼还是很多。

【163】、 所以,不知足者,虽富而贫;因为不知足的人,心中还有欠缺,有欠缺就是贫。相对的,知足者,虽贫而富;从外在形态上看来,也许是贫穷的,但是他心中什么都不欠缺,因此是最富有的人。

【164】、 不知足者,常被五欲所牵制,智慧无法开启;随着利欲而旋转,也随着物质声色而迷失本性,这岂不是可怜的众生吗?世间的物质本来是为人所用的,而现在却都变成人被物所用了。

【165】、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是人生价值的发挥。以良知良能为人群服务,才不枉费此生。

【166】、 佛弟子应当要有普爱众生的广大慈悲心,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别人的富有为自己的满足,包容天下一切万物;如此就是永远满足、永远富有的人生。

【167】、 少欲知足:多欲之人苦长乐短;逐恶造罪者,皆由多欲起。

【168】、 若能少欲知足,安贫乐道,具足信心、智慧与毅力,则能不受物欲左右,得身心解脱自在。

【169】、 我们必须少欲,但绝不能懈怠堕落。

【170】、 所谓少欲,并非消沉,什么事都不管,什么都不求、不取;而是要积极进取,尤其为善不落人后。不可为日常事物、人我是非而患得患失,或整日失意、消极。

【171】、 在贫困中仍能乐于道业,轻安自在,不因贫困而自弃、自卑。

【172】、 在富裕中能不骄傲自满,时时以礼待人,才是可贵的人生!

【173】、 人人均应上进积极,不因境遇得失而丧志,既知人生多欲为苦,就必须排除贪欲,唯有精进不懈,方能破除烦恼恶,进修慧业。

【174】、 人命在呼吸间!要多多利用人生,不要荒废大好时光。得意时切莫骄狂,忘本失真;不如意时,绝不能消沉自卑,更应奋发自励,才能离苦得乐。

【175】、 良田的开发: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

【176】、 人若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

【177】、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轮转,日日农事忙。

【178】、 种田的人只要辛勤耕耘,必定有丰富的收获;若能储积谷种,留待来春播撒,则可年年庆丰收,生生不息,无虞匮乏。

【179】、 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相生相成,循环不已。

【180】、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要修得来日福慧果报,今日便应当植福、造福,进取德慧。

【181】、 人人皆有一方心田,更有纯良的善种子,唯有在福田慧地上撒播良善的菩提种,才会得到累累的甘果。

【182】、 土地不耕耨则杂草丛生;多一颗善的种子,必可减少一枝杂草。

【183】、 心田不植福,即生无明乱草;所以,行善布施须日日行、时时做,不断精进。斩除恶念罪业、消灭无明烦恼,则能化荒芜成大福田!希望人人共同来做个勤奋耐劳的农夫,让良知良能生根发芽、茁壮长大。无论是举手投足、言语动静,都要存有善慧之念,在心灵的净土上,即可获得无量的福德慧果。

【184】、 除了自己努力行善之外,还需教人积极植福,以慈悲、智慧引导众生付出爱心,世世常行菩萨道;如此,则能延续无穷的慧命与不朽的精神。

【185】、 钱财与法财:世人要求发财,无非是为物质生活的享受,然而,钱财并无恒久性,往往迁变无常,转瞬即失。世间财虽为人人所爱,却是险恶无常,纵然积蓄很多财物,亦是五家贪官污吏、水、火等灾害、盗贼以及不肖子孙所共有,不可能永远依照自我的欲望而拥有。

【186】、 而法财能庄严法身,培养慧命,毕生受用无穷,我们应该追求永恒的功德法财,因为它能与自我生生相随,世世不离。

【187】、 要拥有功德法财,就必须广修福德智慧,而福德智慧要如何修得呢?要多行布施。

【188】、 布施即是修福,所以要善于用钱,用得妥当则能福国利民,有益群生;若有钱而舍不得用,存在金库做守财奴,便与穷人无异,已失去拥有金钱的意义。

【189】、 须知世间财世间用,用得有意义,即可修福德。

【190】、 所以,有钱要善加应用;不要因为有钱而面目可憎,使人生厌。

【191】、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不管钱财怎样储蓄,到临终那一刻,能带走它吗?唯一随行的就是一业啊!究竟是善业还是恶业?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多多积善,必得吉祥余庆,这便是福德法财。

【192】、 修了福德还要兼修智慧,智慧要从佛法中求得;有了智慧,才能认清人生真义。

【193】、 很多有钱人,住的是高楼大厦、锦衣玉食,可惜没有智慧,终日醉生梦死,为爱痛苦烦恼,这便是有福而无慧。

【194】、 若想要发财,应广修一切福德智慧,这才是永恒的财富,才能得到欢喜而满足的人生,愿人人同发法财!

【195】、 菩萨的美德:造福人群,除了布施、利行之外,更需内修智慧、外具谦虚。

【196】、 一般人认为聪明就是智慧,其实不然;聪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含聪明。

【197】、 聪明只是一种分辨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表征。社会无法安宁,家庭不得和睦,都起因于人的聪明、诡诈,聪明往往反被聪明误。

【198】、 学佛要学得心地纯净,如明镜鉴物能辨别是非善恶的才是真正的智慧,而非聪明。

【199】、 何者代表智慧?仁慈善良即是。

【200】、 有仁慈、善良的心,才能对社会人生贡献力量。

【201】、 古人云:计利,当计天下之利。若以乐人之乐为乐、利人之利为利,即是真智慧;若只图利己之利,则叫聪明。

【202】、 所谓学佛,应当先学菩萨的美德,要以天下之利为利。

【203】、 正确的佛法,是以智慧引导众人,但是,多数人对于真理良言偏不顺耳,因而视正法为畏途,敬而远之。

【204】、 一般人比较容易接受谈感应、讲神通、论命相、求消灾逃避现实、追求个己利益。总喜欢听巧言奉承的话,听得心花怒放、茫茫然而不自觉。

【205】、 然而,能根治病源的却是苦口良药!

【206】、 要使佛法普遍于人间,必须人人培养菩萨的美德,好好接受佛陀智慧的教化,切莫流连于聪明巧妙的言辞。

【207】、 人身难得,正法难闻,唯佛陀的正法,才能开启人生的迷误,成就智慧的善根!

【208】、 。菩萨的形象,表现在讲话温和轻柔,态度谦诚亲切,让人人身心得到温暖而安乐的感觉。

【209】、 慈悲不能缺乏亲善的态度,智慧不能缺乏谦虚的胸怀。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210】、 挣出爱欲缠索:我们应在平实的生活中,安分守己,量力而为;不可盲目、空洞地追求欲念。

【211】、 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无止尽,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为人生痛苦之因。

【212】、 须知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求而不得是苦;求得之后仍无法满足,禁不起欲爱的鼓动及外界的诱惑,又永无尽期地渴求,更是痛苦难耐。

【213】、 一失足成千古恨!切莫随着社会潮流,冲进爱河或苦海中浮沉不定,应及时自觉自救。

【214】、 爱的诠释: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是这份爱必须清净无杂染,付出者毫无所求,接受者也不贪恋;爱得无烦恼,彼此都很愉悦自在。

【215】、 佛教中的爱有两种:一是饿鬼爱,也就是欲爱贪无餍足;一是菩萨爱,也就是法爱一一清净无染。

【216】、 欲爱包括食衣住行、男女爱欲,以及亲情私爱的追求等。若内心对喜欢的人、事、物,永无止境地渴望求取,则经常会被爱所役使,总是有欠缺的感觉;即使片刻间好像捕捉到什么,终究无法安定落实。

【217】、 求而不得则苦;得而复失或贪得无厌,就会永远沉沦在欲海中,随着千尺浪涛、万丈重波而浮沉,无法自拔。

【218】、 菩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己志,是觉悟的有情;菩萨的爱,是慈悲喜舍、清净无染,无私无我的长情大爱。

【219】、 若能身心解脱,慈爱、护持一切众生,则称为法爱。秉持救护的精神,以菩萨大爱长情为基础,发挥无我清净的善行,则在人间所做皆能利生济世;毫无畏惧忧虑;此即是信心、毅力与勇气。

【220】、 既然誓愿成佛,上求下化,就必须先充足大爱的精神,莫将心神只消磨在食衣住行上,更不可在人我是非、爱恨好恶中斤斤计较。

【221】、 若是发菩提心、慈悲心,修般若智,不仅能度一切苦厄,而且心无呈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222】、 狭窄的私情小爱,容易执着妄见、贪取迷恋。应少欲知足,看开生老病死、名利枷锁;放下对周遭一切的爱欲执迷,不忧不惧;常怀感恩,视所有众生皆平等,如法亲眷属,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令一切众生皆得解脱自在。

【223】、 唯有积极利用时间和心力,充实良能与学养,朝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正路前进,方能显露真如本性,具足功德智慧,而究竟圆满。

【224】、 无争:佛性是人人本具的天真本性,只是被烦恼遮蔽。

【225】、 修行者,就是要磨尽烦恼,使佛性现前。

【226】、 人,大多数有名利之心,与人争、与事争。如果能与人无争,则人安;能与事无争,则事安;与世无争,则世安。

【227】、 要如何才能与人、与事、与世无争呢?必须磨练耐心,排除名利心,老实修行。

【228】、 何必外求:有些人整天忙忙碌碌,想求明心见性;其实佛性人人本具,并非向外求得;但人皆未觉察自己内在的本性,仍然向外寻找,结果徒劳往返,浪费了宝贵的人生与心力。

【229】、 人世间有许多外境事相、人我是非。我们要藉境、藉人、藉事,好好锻炼自己的心,并且时常反观自性。若逃避现实,舍离事相或处处计较,则时时烦恼,不得自在欢喜。

【230】、 自性清明,一般人却常被外境所转,受习气遮染,慧光无法彻照。唯有反观内心本地风光,系缘修心、藉事练心、随处养心,才能明净湛然,离苦得乐。

【231】、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人,应自我觉醒,在人群中即刻修行。不必弃世遁入深山林内,执迷不悟;或到处参访求道却一无所得。唯有一心不乱,及时把握当下,方能明心见性!

【232】、 心光:在黑暗长夜中盲目摸索,会使人心恐慌、迷乱不安;若能点燃一支烛火,就可照亮四周,开启光明。

【233】、 切莫轻视一盏小小的灯火或一支蜡烛的光亮,因为千千万万的灯火烛光,可以造就一个光明世界。

【234】、 人人都怀有一盏无形的心灯,这是一分纯真、洁净的善心爱念;但由于受欲念心魔障蔽,心被污染而愚暗昏昧,茫然不知所从。

【235】、 若能纯真诚正,点亮心光,则可恢复清净本性,前途无限光明。

【236】、 宇宙浩瀚,心灯微渺;唯以诚信启示他人点燃心光,方能结合无数个体为大团体,使慧光遍照十方,创造娑婆世界为极乐国土。

【237】、 点点寒梅处处香:梅,秀逸清高又雅洁美丽,它不仅经得起炎夏烈日的煎熬,绿叶满枝;更能耐于寒冬冰雪中,在枝梗上绽放一朵朵清雅的寒梅。

【238】、 人生必须像梅花一样,经得起逆境的磨练;如果一直处在顺境中,便有如温室里的花草,耐不住风雪的考验。

【239】、 所以,我们必须抱持梅花不畏严寒冰霜的精神,在艰难坎坷的生活中,克服逆境的冲击,磨练出毅力、信心和勇气。

【240】、 世间苦空无常,今日虽有荣华富贵,但是,谁能预知明日是否依然不变?人事迁异、祸福难料,即使是遭遇一些苦难折磨,更应坚忍不拔,造就自己周围美好的世界,如同梅花屹立于霜雪中,仍能绽放清丽芬芳。

【241】、 心中有爱、心存感恩;无论环境多恶劣,不管人事多险阻,也要凭借信心、毅力,化解困厄障碍。自古雅士爱寒梅!即因:未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242】、 心细气柔愿大志坚:生而为人,造福行善须及时,能付出一分力量,即得一分成就;能多发挥自己的功能,从事人间所需要的工作,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243】、 如何圆满成就做人与做事的功德呢?必须心细、气柔、愿大、志坚;如此,所作所为皆能顺心遂愿。

【244】、 一、心要细:以明睿的智慧仔细审思、考虑周密、详加计划,处处为人着想,则能减少错误、面面俱到;不仅利人利己,且能持续长久,事半功倍。

【245】、 切勿执着或小心眼,否则只是平添烦恼,扰乱思绪;也不可粗心大意。谨记宽心待人、细心处事。

【246】、 二、气要柔:柔和的气质,能克服刚强的性格。以清净无染的菩萨心,包容广爱一切众生,柔和忍辱则无纷争、怨怼。

【247】、 悲心至切,慈心周遍,和颜悦色待人接物,温言爱语拔苦与乐,则能感化他人,美化人间。若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不仅惹是生非,伤人损己,甚至永远无法化解仇恨,圆融人事。

【248】、 三、愿要大:发大愿利益一切,慈悲济世;不仅要上求佛道,更需下化众生,作大福德。

【249】、 虔敬诚挚,付出爱心、立善愿,必能显扬人人本具之良知良能。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秉持舍小护大、无私无我的精神,天下众生方能离苦得乐,缔造真善美的世界。

【250】、 四、志要坚:心诚行正,善定目标;既立下宏愿,就必须坚志力行,持之以恒。无论环境变迁,世事流转不定,皆能无畏无惧,充满信心、毅力与勇气,义无反顾前进,如此则能达成理想。

【251】、 若见异思迁,半途而废,则空过时日、浪费人生。

【252】、 成功乃依靠坚忍的心志,长期奋斗而得;并非仅凭一股血气、一时冲劲所得来。所以大家必须脚踏实地,专心一志精进向前,不可临阵退缩、徘徊不定。

【253】、 无论做任何事,人和则事必成;不管发多大的愿,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即能有所成就。

【254】、 人生如镜:外同他善,内自谦卑;人与人之间要互相鼓励、彼此宽谅。

【255】、 人生就如一面镜子,要求镜中人笑,须自己先笑;要求镜中人可爱,自己应先表现得可爱;希望受人敬重,须先敬重他人。

【256】、 我们要时时自我反省,用心观察他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有缺点即忏悔改进,努力学习他人的优点、发挥个人的长处。

【257】、 受人批评时,等于是上了一课。应该认真听、仔细做,谨慎言行;去除我慢心,无我执我相,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258】、 常受人赞美,容易迷失自我,高估自己;所以要时时刻刻谦虚礼让,因为学无止境、德无边际,道亦无量无尽。

【259】、 人最怕的是自大,若是贡高我慢,一定会被人群排斥。因贡高即有藐视他人的心理,而表现出傲慢的态度,当然会成为与人隔离、受人排挤的对象。

【260】、 学佛应缩小自我,扩大心胸,虚心求取学识。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无不在教育我们,因此必须自谦礼让、心胸开阔,如同宇宙虚空包容一切。

【261】、 宽大就是慈悲、无争、无怨。要原谅他人的过错,但不可轻忽自己的过失;宽谅他人是美德,放纵自己则是损德。赞美他人是鼓励,但不可谄媚阿谀,要出自内心的真诚;受人赞美应自我警惕、更加精进。

【262】、 修行要以和、敬为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祈愿大家能把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错误当经验、嫌弃作反省;共同勉励,迈向菩萨道。

【263】、 慈忍的妙用:要做个受欢迎、被敬爱的人,必须先顾好自我的声色,而且要注意仪容及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修得忍辱行,即能恒受欢迎敬爱。

【264】、 在世间,无法离开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会有人事上的烦恼,此时此刻必须忍耐,千万不可起嗔恨心;也不能口出恶言、怒骂他人。

【265】、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唯有诚正信实待人处世,温和谦让摄心护口,以感恩、欢喜心接受一切顺逆,对外界的误会、毁谤都能忍受包容,如饮甘露般,才能磨练自我的心志。

【266】、 若不能忍一时之气,心怀嗔恚仇恨,甚至加以报复,如此不但破坏过去的修持功德,更种下恶因恶缘;不只令人厌弃,日后也得不到他人的助缘。

【267】、 外柔内忍,养身之气,利己救人;好勇斗狠,暴躁怒气,则损人伤已。须知嗔恨心甚于猛火,财物失去仍可复得;人格若自我破坏,则万劫不复!

【268】、 慈忍之人,能缩小自己、扩大心胸,舍除人我是非的烦恼,安稳静定,庄敬自强。

【269】、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唯有坚毅忍辱的人,才能精进不懈、自爱爱人,经得起任何人事的考验而成就一切。

【270】、 无明火:人心常在愚昧痴迷中,人我是非纠结、事理不明,时常争长计短。若不明道理,生活就不能踏实,心灵便会空虚,整天性惶恐恐、动荡不安。

【271】、 古人说:一把无明火,烧尽功德林。我们学佛像在培植菩提苗、功德林,如气候顺适、雨水均和、保护培育良好,则功德善根坚固深厚。

【272】、 若平时乐善好施,但心念却不平静,常起烦恼欲火;因一念无明,动嗔生痴、自作障碍,则恶业炽盛,善业荡尽,因此前功尽弃,岂非可惜?

【273】、 若常存慈悲心,就不会起无明火、嗔怒心。

【274】、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必须以法水滋润心地,培养慈悲心,待人接物,须有柔和的气质和风度;若能柔和、慈悲,世间再大的困难都可以排解。

【275】、 慈心生而嗔火灭,能化除一分烦恼,多一分修养,自然可成就一分功德。

【276】、 学佛要拭掉愚昧欲染、无明痴迷;且应启发慈悲喜舍之善念,发挥自我的智慧与良能。

【277】、 三界如火宅,稚子游戏其间,不知火之危急、祸之将至。有形的火灾损害无数财物人命,造成人间悲剧。无形的火灾,即是心灵的烦恼无明,心火一起即失去理智与宽爱,易生怨怒恨心;怒火一起即能毁灭一切,不但毁物害人,也损毁了自己。

【278】、 慈悲心即清凉地!有慈悲心,便能驱散懊恼的热气,永远充满清凉爽朗的法喜。

【279】、 学佛应时时刻刻以慈怀度众生,温颜软语积福慧,使自己平顺和气,他人亦轻安喜悦,则人间便是最完美、清净的极乐土。

【280】、 功德:所谓自高,即贡高我慢。人若贡高就会轻慢他人,结不净缘。凡夫难免都有轻重不等的我慢习气,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要过于挑剔,应尽量欣赏他人的优点;对自己则不可自满,若是自满则易产生贡高之心。

【281】、 要降伏自高心理,切莫轻侮他人。偏偏世间人多半是欺善怕恶;我们千万不可轻视欺侮他人,更应敬重修德具足之人。若对方修养欠佳,则应抱持悲悯之心,而不计较怨嫌。

【282】、 静时养气,动时练神,静定练气,可以磨练气质与气度,动时则要统一精神,将精气统摄为一。

【283】、 想要成就事业,必须先成就自己的品德、升华自己的人格,从最基本的时时尊重他人做起。不可因负担重而想逃避,应该加强自己的力量,积极为大众服务。

【284】、 一个人只有两只手,力量何等有限,只有藉由群体的力量,才能长期而有效地为大众服务。《六祖坛经》云:内能自谦是功,外能礼让是德内心不贡高,能谦虚待人就是功;不起骄傲侮慢心,时刻尊敬、礼让他人就是德。功德圆融,力量就大,别人自然乐于协助你、护持你,再大的责任也能承担得起。

【285】、 理直气和:明理者要有宽大的度量,包容世间的人事,不可得理不饶人。

【286】、 人人皆有佛性,也有相异的习性;这是众生的习气染着所致。

【287】、 处处理直气壮,好胜、争赢,则过于刚强,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

【288】、 若能不执着自己有理,时时为对方着想,则能理直气和,以柔和善顺来引导他人。

【289】、 矿石中的宝玉:能受天磨方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一个人立足在宇宙天地间,必须承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练,方能成为真正坚强的人。

【290】、 如同矿石中的宝玉,必须经过不断地琢磨,才能显露华美的本质。

【291】、 然而,凡夫通常都会妒贤嫉能,是故有才华之人,须时时自我警惕,尽心尽力做人处事,对外界之毁誉不为所动。

【292】、 人大我小乃学佛之道,我们应扩大心胸,容纳一切众生;缩小自己,进入他人的心眼里,深印于对方的脑海中,使人见之即起欢喜心。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1、人往往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2、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于是穷人。

3、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

4、凡人只能外视,却难以内视。

5、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从“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来着手。

6、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7、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

8、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9、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语,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

10、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11、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12、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13、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

14、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

15、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

16、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财富则愈大。

17、一个人能被别人所尊重,且有能力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18、忙没关系,不烦就好;忙不是问题,烦就变成了苦恼。

19、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20、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

21、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22、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23、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务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24、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和疲累。

25、每一个小孩,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

26、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27、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

28、“孝”首重在顺从,要体贴亲心、声色柔顺,切不可不耐与嫌烦。

29、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30、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31、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富。

32、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33、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佛事。

34、现在所得的,是过去所造的,未来所得的,是现在所做的。

35、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36、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人。

37、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将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38、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39、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40、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41、今日退一步就是日后进一步的本钱。

42、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

43、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44、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45、尽心尽量争第一,不争你多我少。

46、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47、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48、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49、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体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50、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者,不仅惹是生非、伤人伤己,甚至永远无法化解仇恨、圆融人事。

51、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切莫等待,等待常会落空。

52、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53、常怀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54、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56、布施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关怀,爱的传递才更加珍贵。

57、在佛像前面种下微小的福德因缘,竟可以得到如此大的福报,甚至到了他将要进入涅槃境界时还跟着他。可以想见,如果对如来法身种植福因,对于修行的功德将不可限量;相反的,恶业也将遭到苦报。

58、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尽到孝道,才能修得佛道。

59、做任何事最重要是用行动实践,而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形式。

60、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

61、从因果来讲,每一个人从过去很多世以来,在人与人之间都是有恩也有怨的,没有恩、没有怨的话,不容易在一起结成夫妻,只有恩而没有怨的夫妻并不多。

62、每个人,除亲戚可以帮忙扶助外,就只有“知己”。知己,就是很要好、非常亲密、更能扶助的朋友,就是好朋友。人都要这样的知己好友,不然的话,有困难的时候,就没有人来帮忙扶助了。

63、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如果这一生我用暴力对付你,或者你用暴力对付我,下一世还是会碰到一起,相互残害、冤冤相报,永远骂来骂去、批来批去、杀来杀去,真是不得了。婚姻暴力的根本原因,是三世因果的循环,唯有及时刹车,把心结打开,才能彻底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64、真正的慈悲是关怀众生,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路人,都要随时准备给对方以帮助。

65、行善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66、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

67、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68、佛法中,将一切烦恼通称为“毒”,分为贪、嗔、痴、慢、疑,共五毒。为人心做检查时,是不是能以各种指数检测中毒的程度?例如,以对所好之物染着的黏度,量测贪毒;以头上光火的上升高度,量测嗔毒;以看待世事的颠倒角度,量测愚痴;以放大自我的倍数,量测骄慢……若超过标准指数,就得就医了。

69、一个人只有常常拭去心灵上的尘埃,方能露出其纯真、快乐的本性来。

70、快乐或者烦忧,不在于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在于你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只要自己丢下妄缘,抛开杂念,热闹场中亦可做道场,求得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快乐。

71、佛说: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便可安然自在。我们的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72、人类最大的弱点在于没有用智慧面对现实,因此追求外在的假相,举凡虚名、虚利、虚荣、虚位……统统追求。只要有利可图、有名可沾、有势可仗、有权可争、有位可占,他们一定不遗余力去争取。当他们实力不够、德望不足,用正常手法得不着时,就使出歪手段,因此,烦恼的现象就出现了。

73、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

74、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环境牵动,一旦环境里产生变动,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媒体上的一个讯息,自己的心马上就跟着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着影响生活不安,最后连生命也不安稳了。

75、不将烦恼是非带上床,不把忧悲苦恼带到明天,就是居家修行的不二法门。

76、在日常生活中过清醒、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见所迷的生活,所以,深悟佛理的人虽然清贫,但并不缺少快乐。

77、无我之乐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78、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79、凡事要量力而行,别勉强自己,修炼道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见到成效的。

80、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你永远都管不完看不清。所以,清醒的时候就难免心烦意乱,不得安宁,还是糊涂一点更快乐。

81、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我真的能够认识自我吗?我真的能够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吗?如果你不能认识自我,你又怎么能够认识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如果你不能坚守自我,你存在的意义何在?

82、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驶的快车,这就叫做善于驾驭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入大光明。

83、你自己就是一颗明珠,自己即是如来,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那样才会有圆满的人生。

84、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85、在佛看来,有时候,批评并不是坏事,在批评中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懂事,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86、忏悔在生活上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什么?第一,忏悔是认识错误的良心。第二,忏悔是去恶向善的方法。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87、自己得不到就放不下心,心里好像有一股酸酸的味道,这便是嫉妒心。

88、不要抱怨别人,倾听别人的抱怨,接受别人的抱怨。有一颗不抱怨的心,美丽便会尽收眼底。

89、人生在世,必须把覆盖在真我之上的虚伪面具撕下来,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90、那些扑火的飞蛾,就像是世间的痴人,不能正确地判断并评价自己,以至于把那烈火当成了光明的乐园。

91、如果一个人总是把他的优越感摆在别人面前,那是一种无礼、无智、以势压人的愚蠢行为,最终只会遭到他人的攻击和唾弃。

92、习惯了“拿起”的人,让他“放下”谈何容易?况且,他能放下手上、肩上的重负,能放得下心里的牵绊吗?“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欲求心灵解脱的人,须知“有舍有得,舍而后得”的人生道理。

93、佛陀说:“应无所住。”就是要我们去掉执著心,不要执著于某个目标,不要为求一点,而失掉一面。因为你只有一个,而目标却可以是很多个。

94、舍与得互为因果,往与复本来是自如的,如果领略其中奥意,自然可以打破分别之心。佛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即无烦恼挂碍,心境圆融通达,万象归于一乘,人生有限之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

95、有舍有得,舍与得是生活的两面。得到了这一面,就必然会舍去另一面。正如福祸相依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他们本该拥有的,也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

96、人生要留一份从容给自己,这样就可以对不顺心的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要知道世上所有的机遇并不都是为你而设的,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

97、佛家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解脱,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

98、人通常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可是失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曾经拥有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也是自己最想要的。可是,失去的已经失去,不会再拥有。

99、成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可是在人生的路上,衡量成功还是失败绝非只有结果这个唯一的标准,而且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盯着这个“成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100、佛说:“财利,是人人所喜欢的,可是日日在病,财利无法受用,还要破费财利。所以一个人健康,便算是有大财大利的了。”我们有了健康才有求得其他一切的可能。

人物资料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系列册数最多的是《寰游自传》及《禅修指引》,这些著述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2009年2月3日下午四时,圣严法师圆寂,享寿78岁。

圣严法师感悟人生禅语


提放自如,是自在人。给大家分享了圣严法师感悟人生禅语,一起来欣赏吧。

圣严法师感悟人生禅语欣赏

1. 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

2. 在佛像前面种下微小的福德因缘,竟可以得到如此大的福报,甚至到了他将要进入涅槃境界时还跟着他。可以想见,如果对如来法身种植福因,对于修行的功德将不可限量;相反的,恶业也将遭到苦报。

3. 从因果来讲,每一个人从过去很多世以来,在人与人之间都是有恩也有怨的,没有恩.没有怨的话,不容易在一起结成夫妻,只有恩而没有怨的夫妻并不多。

4. 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于是穷人。

5.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6. 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7. 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如果这一生我用暴力对付你,或者你用暴力对付我,下一世还是会碰到一起,相互残害.冤冤相报,永远骂来骂去.批来批去.杀来杀去,真是不得了。婚姻暴力的根本原因,是三世因果的循环,唯有及时刹车,把心结打开,才能彻底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8. 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9.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10. 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

11.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12. 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将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13. 真正的慈悲是关怀众生,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路人,都要随时准备给对方以帮助。

14. 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务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15. 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16. 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语,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

17. 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环境牵动,一旦环境里产生变动,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媒体上的一个讯息,自己的心马上就跟着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着影响生活不安,最后连生命也不安稳了。

18. 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19. 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

20. 不要抱怨别人,倾听别人的抱怨,接受别人的抱怨。有一颗不抱怨的心,美丽便会尽收眼底。

圣严法师感悟人生禅语推荐

1. 在日常生活中过清醒.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见所迷的生活,所以,深悟佛理的人虽然清贫,但并不缺少快乐。

2. 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3. 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

4. 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5. 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

6. 凡事要量力而行,别勉强自己,修炼道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见到成效的。

7. 成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可是在人生的路上,衡量成功还是失败绝非只有结果这个唯一的标准,而且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盯着这个成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8. 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9.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10. 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驶的快车,这就叫做善于驾驭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入大光明。

11. 凡人只能外视,却难以内视。

12.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

13. 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14. 人类最大的弱点在于没有用智慧面对现实,因此追求外在的假相,举凡虚名.虚利.虚荣.虚位统统追求。只要有利可图.有名可沾.有势可仗.有权可争.有位可占,他们一定不遗余力去争取。当他们实力不够.德望不足,用正常手法得不着时,就使出歪手段,因此,烦恼的现象就出现了。

15.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圣严法师感悟人生禅语

1. 不将烦恼是非带上床,不把忧悲苦恼带到明天,就是居家修行的不二法门。

2. 佛说:财利,是人人所喜欢的,可是日日在病,财利无法受用,还要破费财利。所以一个人健康,便算是有大财大利的了。我们有了健康才有求得其他一切的可能

3. 佛法中,将一切烦恼通称为毒,分为贪.嗔.痴.慢.疑,共五毒。为人心做检查时,是不是能以各种指数检测中毒的程度?例如,以对所好之物染着的黏度,量测贪毒;以头上光火的上升高度,量测嗔毒;以看待世事的颠倒角度,量测愚痴;以放大自我的倍数,量测骄慢若超过标准指数,就得就医了。

4.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5. 孝首重在顺从,要体贴亲心.声色柔顺,切不可不耐与嫌烦。

6. 人生在世,必须把覆盖在真我之上的虚伪面具撕下来,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7. 常怀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8. 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

9. 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10. 行善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11. 人往往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12. 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

13. 人通常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可是失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曾经拥有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也是自己最想要的。可是,失去的已经失去,不会再拥有。

14. 一个人只有常常拭去心灵上的尘埃,方能露出其纯真.快乐的本性来。

15. 忏悔在生活上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什么?第一,忏悔是认识错误的良心。第二,忏悔是去恶向善的方法。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释证严法师作品《喜欢自在》经典禅语”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青春伤感文学作品经典语录,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 证严法师佛语名言

    证严法师佛语名言 【1】、分秒必争:才觉得寒冻稍解,春暖乍现,却又有夏季迫近的感觉,是地球转动快速?或是太阳偏快? 【2】、时间毫不留情地逝去,问这趟人生,于此时空留下什么痕迹?剩余多少时间、多少路让我走下去? 【3】、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了方法,要留住时间,结果是一一浪费了更多时间,一无

  •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1、人往往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2、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于是穷人。 3、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 4、凡人只能外视,却难以内视。 5、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从“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来着手。 6、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

  • 圣严法师感悟人生禅语

    提放自如,是自在人。给大家分享了圣严法师感悟人生禅语,一起来欣赏吧。 圣严法师感悟人生禅语欣赏 1.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 2.在佛像前面种下微小的福德因缘,竟可以得到如此大的福报,甚至到了他将要进入涅槃境界时还跟着他。可以想见,如果对如来法身种植福因,对于修行的功德将不可

  • 圣严法师人生禅语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无我之乐是人生最大的乐事!。给大家分享了圣严法师人生禅语,欢迎欣赏。 圣严法师人生禅语赏析 1.在佛看来,有时候,批评并不是坏事,在批评中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懂事,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2.自己得不到就放不下心,心里好像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 佛学大师圣严法师经典禅语摘抄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

  • 圣严法师禅学经典语录

    圣严法师禅学经典语录 【调伏与转化】 情绪没有了,便能产生智慧和慈悲,能不能说有了智慧和慈悲,就懂得如何控制和安抚情绪? 要安抚自己的情绪很不容易,如果情绪已经升起,要再设法安抚下来是相当困难的。这时候,只有想办法赶快脱离使自己产生情绪的环境,远离不舒服的状况,让心安静下来,保持头脑冷静,慢慢地情

  • 佛源法师经典禅语

    1、我们现在心里烦恼不清净,就像池塘里的水浑浊不清。为什么会浑浊呢?因为有鱼在游动,把清水搅起来了。心中哪来的烦恼?因为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没有烦恼。 2、用功就是要把这个真如妙心好好地守着,死活也守着那念清净,慢慢就会起作用,就会发光,就会有神通。 3、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老了,一下子就死了,人命

  • 海涛法师禅语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要和睦人间、和群人生,才是真正学佛。给大家分享了海涛法师禅语,一起来欣赏吧。 海涛法师关于人生的禅语 1、“爱”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视窗。 2、人生活在无常而又短暂的世间,其实争不了名利,也带不走财富。重要的是要能觉醒真理,探索生命的能源,懂得追寻大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