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十五从军征课件
十五从军征课件经典

教案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的教学资料,每位教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教案在学生成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份理想的教案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 目标明确:教案应明确指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确保学生了解并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2. 结构合理:教案应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布置,合理划分各个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3. 生动活泼:教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活动生动有趣。

4. 差异化教学:教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差异,提供相应的差异化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5. 资源丰富:教案应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 反馈及时:教案应设置适当的检测和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教案是一份重要的参考文献,但不能代替正式的学术论文撰写。请注意,以上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十五从军征课件【篇1】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这首诗没有华丽的修辞,只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故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加以点拨。由于学生学过的诗大多以写景状物为题材,对反映古代战争的这两首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在课下查找一些有关乐府诗、诗人王昌龄及“飞将军”李广的资料,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 设计思路:

渗透学法以自读为主。在明了诗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内涵,其中适当渗透有关诗文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作浅易的欣赏,不作繁琐过细的分析。在赏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学生经过5年的语文学习,在课内外都曾接触过有关战争的文章,同时,对诗歌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但是,也还存在理解诗歌不够深入,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不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及课文插图,根据诗句想象画面,对诗歌进行赏析的

查看更多>>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及注释】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1、始:才。 2、归:回家。 3、道逢:在路上遇到 4、道:路途。 5、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6、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7、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8、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9、狗窦(gǒu d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10、雉(zh):野鸡 11、中庭:屋前的院子 12、生:长 13、旅:野的 14、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15、旅葵(ku):即野葵。 16、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17、持:用。 18、作:当作 19、羹(gēng):糊状的菜。 20、一时:一会儿就 21、贻(y):送,赠送 22、沾:渗入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
查看更多>>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作者: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

1、始:才。 2、归:回家。 3、道逢:在路上遇到。 4、道:路途。 5、阿: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6、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7、遥看:远远的看 8、柏:松树。冢:坟墓。 9、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10、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11、雉:野鸡。 12、中庭:屋前的院子。 13、生:长 14、旅:野的 15、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16、旅葵:即野葵。 17、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18、持:用。 19、作:当作。 20、羹(:糊状的菜。 21、一时:一会儿就。 22、贻:送,赠送。 23、沾:渗入。

翻译: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 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 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 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 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 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 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 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

查看更多>>
从军北征

李益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译文及注释】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薄海刮来寒冷的风。行军途中,战士都吹起《行路难》的笛曲。沙漠里征军三十万,一到夜晚,所有的战士都一起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 遍:念piān。 回首:一作回向。 月中:一作月明。 

【赏析】 这里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经诗人剪裁、加工,并注入自己的感情,使它更浓缩、更集中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李益对边塞景物和军旅生涯有亲身的体验。他的边塞诗与有些人的作品不同,并非出于想象或模拟,而是直接来自生活,因而诗中往往隐藏着他自身的影子,对读者有特殊的感染力量。这首诗的题目是《从军北征》,说明诗人也参加了这次远征从远征途中耳闻目睹的无数生活素材中选取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并以快如并刀的诗笔把它剪入诗篇。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也许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但是,植根于生活真实的诗歌,在反映真实时决不应当只是依样画葫芦,为了托出一个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艺术效果,有时不但容许而且需要运用夸张手法。 李益的这两句诗,如果一定要按照碛上行军的实际人数、按照闻笛回顾的现场情况来写,其艺术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只有像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好的艺术再现,从而获致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这不但不违背真实,而且把真实表现得更突出,更完满,也更动人。 乐声对人有巨大的感染力。李益在一些写边情旅思的诗中善于从这一点着眼、下笔,让读者随

查看更多>>
十五从军征课件
十五从军征课件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十五从军征课件、精选十五从军征课件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