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下面由笔者为大家介绍一下“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欢迎收藏和分享。教案课件是教师的重要部分工作,教师不能敷衍了事,必须认真准备。编写教案课件是新老师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的一部分工作。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P20-23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CAI课件、钟面、图片。

学具准备:钟面、钟(实物)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2、通过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知道20xx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吧!【演示CAI-1】

【CAI-1画面: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群众欢呼我们赢了的录像片断,片断定格,画外音:20xx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同时出现钟表由10时零7分55秒走到10时零8分的画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观察钟面,提出问题。

1、(出示钟面)师:小朋友们认识钟吗?关于钟面你都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2、关于钟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二)认识钟面,初步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想知道......,老师也想知道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解决问题吗?

出示问题:【演示CAI-2】

【CAI-2画面:

想一想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1、独立思考。请小朋友拿出钟面和闹钟,仔细看一看、认真数一数、再想一想问题的结果是什么?

2、组内交流。

要求:(1)组员分别说一说,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别人交流的时候,你有不同意见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小组交流时要文明有序。

3、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依次演示课件【演示CAI-3、CAI-4】

【CAI-3画面:

(1)认识钟面:出示10时零8分的钟面,点击数字,数字闪烁,说明有12个数字;点击时针,时针闪烁;点击分针,分针闪烁;点击秒针秒针闪烁。

认识12个大格:在12时到1时之间画一条弧线,说明这是一个大格,在1时到2时之间画一条弧线,说明这又是一个大格,最后数出12个大格。

(2)认识60个小格:12时和1时之间画5个小格子,说明一个大格子里有5个小格子,依次在每个大格子中间出现5个小格子,共有60个小格子。

(3)点击填空:钟面上有几个12大格,60个小格。】

【CAI-4画面:

(1)钟面的时间是12时,分针走1小格,点击出现:1分钟,分针走2小格,点击出现:2分钟,分针走5小格,点击出现:5分钟,(分针走过的痕迹要用红线标出来)。

分针从1时到12时走一圈。(走过的痕迹用红线表示)

填空: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2)时针从12时到1时走1大格,点击出现:1时;时针从1时到2时走1大格,点击出现:1时;时针从8时到10时走小时,点击出现:2小时。(走过的痕迹用红线表示)。

填空: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2大格是2时。

(3)分针走一圈,时针从12时走到1时。

填空: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板书:1时=60分

4、请小朋友拨一拨手里的小闹钟,你还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几时几分。

1、出示钟面。现在几点了?

2、认识时间。(P64页试一试的题目)

笑笑虽然和我们一样才上二年级,可是她已经能认识钟表上的时间,你能吗?现在就让我们和笑笑比一比!【演示CAI-4】

【CAI-4画面:(P64页试一试的题目)

钟表下面的时间可以点击鼠标出现,也可以学生自由填写。】

三、练一练

1、小明的一天。(P65-1题)

小明和我们一样也是二年级的小学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一天的生活吧!【演示CAI-5】

【CAI-5画面

全屏演示图(1)小明说:现在我要去上学啦点击鼠标出示时间7:45

图(1)缩小到屏幕的左上角。

全屏演示图(2)小明说:现在我在做操点击鼠标出示时间9:05

图(2)缩小到屏幕的右上角。

全屏演示图(3)小明说:现在我正在上课点击鼠标出示时间10:25

图(3)缩小到屏幕的左下角。

全屏演示图(4)小明说:放学后我正在踢足球点击鼠标出示时间3:25

图(4)缩小到屏幕的右下角。】

2、连一连。(P65-2题)

智慧爷爷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好,也想来考考我们,你们愿意吗?【演示CAI-5】

【CAI-5画面

此题点击鼠标画线,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画线。】

3、计算。(P65-3题)【演示CAI-6】

【CAI-6画面:书上的题目(P65-3题)。

效果:可以点击出示答案,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填写计算结果。】

4、游戏:你拨我答。

笑笑和淘气学习了认识时间以后正在做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演示CAI-7】

【CAI-7画面:

(1)笑笑和淘气在对话。

笑笑说:淘气你学会了认识时间吗?

淘气说:当然啦!

笑笑说:现在我来拨钟,你来读时间好吗?

淘气说:好呀

(2)笑笑和淘气做游戏。

笑笑将钟面的时间拨到3时40分。

笑笑问:这是几时几分?

淘气回答:这是3时40分

淘气说:现在我来拨你来答

淘气将钟面的时间拨到7时58分。

笑笑回答:这是7时58分

淘气说:小朋友们,你们也来做做这个游戏吧!】

5、看钟表读时间。【演示CAI-8】

【CAI-8画面:一个时钟,点击开始,钟表开始走动,点击停止,钟表停止走动。钟表的旁边有一个电子表盘,学生可以自由输入时间。也可以点击出现正确答案。

附:教学设计

《我们赢了》教学设计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于道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64-65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初步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CAI课件、钟面、图片。

学具准备:钟面、钟(实物)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初步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知道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2、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图,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

3、通过学习时分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知道20xx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吧!【演示CAI-1】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观察钟面,提出问题。

1、(出示钟面)师:小朋友们认识钟吗?关于钟面你都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2、关于钟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二)认识钟面,初步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想知道......,老师也想知道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解决问题吗?

出示问题:【演示CAI-2】

想一想

(1)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1、独立思考。请小朋友拿出钟面和闹钟,仔细看一看、认真数一数、再想一想问题的结果是什么?

2、组内交流。

要求:(1)组员分别说一说,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别人交流的时候,你有不同意见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小组交流时要文明有序。

3、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依次演示课件【演示CAI-3、CAI-4】

板书:1时=60分

4、请小朋友拨一拨手里的小闹钟,你还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几时几分。

1、出示钟面。现在几点了?

2、认识时间。(P64页试一试的题目)

笑笑虽然和我们一样才上二年级,可是她已经能认识钟表上的时间,你能吗?现在就让我们和笑笑比一比!【演示CAI-4】

【CAI-4画面:(P64页试一试的题目)

三、练一练

1、小明的一天。(P65-1题)

小明和我们一样也是二年级的小学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一天的生活吧!【演示CAI-5】

智慧爷爷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好,也想来考考我们,你们愿意吗?【演示CAI-5】

3、计算。(P65-3题)【演示CAI-6】

4、游戏:你拨我答。

笑笑和淘气学习了认识时间以后正在做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演示CAI-7】

5、看钟表读时间。【演示CAI-8】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3】

1、生活引入:(1)小美和小丽在学校举办的剪纸比赛中都荣获一等奖,老师想把4张红纸分给她们,(媒体出示四张红纸图)你认为应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2)小聪和小明是小丽的好朋友,虽然在剪纸比赛中没有获奖,但他们积极要求进步,小丽决定把其中的一张红纸分给小聪和小明,(媒体出示一张红纸图)你认为小丽应该怎样分?他们每人分得多少?(3)激发:半张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吗?你想用一个合适的数表示吗?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

2、认识几分之一。(1)激发自学:你想对分数有更多的认识吗?请自学课本第95页的全部内容。仔细观察、阅读、填空,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个?。(2)组织交流:通过刚才的自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发:1/2是怎样得到的?1/3呢?1/5呢?1/10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得到1/5?你知道一个分数怎么写吗?师示范写法。)(3)写出下面的分数。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六分之一二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4)读出下面的分数。1/31/71/61/91/101/100(5)你们还有什么问题?(6)出示反例,问:阴影部分用1/2表示可以吗?为什么?(7)练一练第1、2题。媒体出示,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再交流评价。(8)引发操作:刚才同学们认识了不少分数,你能用你手中的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喜欢的分数吗?(9)组织交流:你表示了哪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针对同一个分数采用的不同折法,问: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10)引发举例:联系我们周围的生活,你还能说出一些分数吗?

3、分数的大小比较。(1)出示例5,问:你能在圆圈内填上大于或小于吗?为什么1/2大于1/3?为什么1/4小于1/3?(2)出示反例,问:为什么1/2比1/3小呢?强化同样大。(3)练一练第4题。(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2>1/()1/5<1/()。

4、总结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4、5题。直接在课本上完成,再反馈评价。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倍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答

同学们做了12朵黄花,做的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倍多4朵。

⑴红花做了多少朵?

⑵黄花的红花一共做了多少朵?

⑶红花比黄花多做了多少朵?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同时问其他学生各步所表示的意义

2、说图意并列式

11岁

小明:

大6岁

爸爸:

大25岁

爷爷:

?岁

二、补问题,再解答。

补充完整使应用题使其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

校园里有月季花46盆,菊花的盆数比月季花的3倍少20盆。?

三、基本练习

1、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种油菜和小麦总和还多4公顷。种大麦多少公顷?

2、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比油菜的2倍少5公顷。种油菜和小麦共多少公顷?

3、红丰农场种油菜12公顷,种小麦的数量是油菜的2倍,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种大麦多少公顷?

4、红丰农场种小麦24公顷,种大麦的数量比小麦的3倍少9公顷。大麦比小麦多种了多少公顷?

四、编题练习

要求学生自己编一题倍数关系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一人编好后,前后4人任选一题,进行解答,再一起批改。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五第3-6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5】

教学课题: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第一节教学要点: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找一段挖掘机工作视频,放给学生看。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挖掘机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

3。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4。认识平角。

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画平角):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两生上台板演)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2。找出身边的各种角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四、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分析解答有关倍数的三步应用题。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树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2.全班同学根据线段图提问题。

先编题,再列式。

(1)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有排球多少个?

203=60(个)

(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比排球多多少个?

203-20=40(个)

有篮球20个,排球是篮球的3倍,篮球、排球共有多少个?

203+20=80(个)

编题后把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订正板演题时要说出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把复习题增加一个条件,即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把问题改成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像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5.

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树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读题,理解题意。读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地方不同

(2)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年级栽56棵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栽?棵10棵

(3)学生独立思考,试算。

(4)集体讨论、互相交流,说思路。

教师提出要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根据题里给的条件能直接算出来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叙述自己的思路。

(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三、四年级栽多少棵。三年级栽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四年级栽树棵数没直接告诉,所以先求四年级栽多少棵,算式为562=112(棵),再求三、四年级的总数,算式为56+112=168(棵)。因为五年级栽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所以最后用总数减去10棵:168-10=158(棵))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如果题中五年级栽树的条件改为五年级栽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多10棵,怎样求五年级栽的棵数?

(用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加10棵,168+10=178(棵)。)

(5)求三、四年级栽树的总数还有别的比较简便的方法吗?

提示:从倍数关系上考虑,谁是1倍数?三、四年级的总数是几倍数?怎样求三、四年级的总数?

(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栽的2倍,三年级栽的是1倍数,四年级栽的是2倍数,三、四年级栽的总数是2+1=3倍数:56(2+1)=168(棵),然后再加上10棵,就是五年级栽的棵数:168+10=178(棵)。)

小结

解答应用题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是基础,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采用什么方法分析要因题而异,由于解题思路的不同,解题方法也不一样,解题步骤也不一样,因此要灵活运用。

(三)巩固反馈

1先画图,再解答。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的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

2.看图解答。

3.条件有变化、先讨论、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学校里有柳树36棵,松树比柳树少12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和柳树总数的4倍。有杨树多少棵?

订正时可以明确,题目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这句问话本身数量关系不明显,因此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的关系找出新的数量,直到所求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五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三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的有关倍数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的,两步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改变其问题,就是三步应用题。本节课仍以思路教学为重点,通过画线段图,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画线段图虽不作教学要求,但它比文字叙述的题要具体的多,在分析数量关系中,恰当地运用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因此无论是复习、新课、练习都十分重视画图、看图分析的训练。

2.重视学生叙述思维过程的练习。应用题不但要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因此解答应用题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口述出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手段。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和变化。把复习题改变条件可使两步题变成三步题,条件变化了,解题方法也变了,让学生在分析不同的数量关系中,掌握解题思路,达到举一返三的目的。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先基本、后变化、先易后难,把说思路、画线段图贯穿于全课中。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达到熟悉数量关系,掌握不同的思路,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二)

例5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四年级栽多少棵?

562=112(棵)

(2)三、四年级共栽多少棵?

56+112=168(棵)

(3)五年级栽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158棵。

简便算法:

56(2+1)=168(棵)

168-10=158(棵)

练习。看图解答

(1)小强集邮多少张?

455-20

=225-20

=205(张)

(2)两人共集邮多少张?

45+205=250(张)

答:两人共集邮250张。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7】

第一学段已经教学了万以内的数,本单元继续教学更大的整数。全单元的内容随认数范围逐步扩大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亿以内数的认、读、写;第二部分是整亿的数以及把整亿、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第三部分是几个亿和几个万组成的数,求多位数的近似数。认、读、写数着重教学与十进制计数法有关的基础知识,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学习突出实际应用的需要。

十进制计数法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无论是认识较大的数还是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都离不开十进制计数原理。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是在认数与数的改写这些内容的教学中逐渐实现的,他们在学习万以内数时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在本单元的认数中会有更清楚的理解。

1认数教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材注意了以下三点: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认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鲜有接触大数的机会,因此,缺乏对大数的感性认识是他们学习大数往往感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弥补这点不足,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学习较大的数。

首先是在现实情境中引出较大的数,引发学习这些数的内在动机。第86页例题以我国20xx年茶叶、甘蔗、甜菜三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引出亿以内的数;第91页例题以我国20xx年水泥、原煤、布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引出整亿的数;第94页例题又以我国20xx年粮食和钢材的总产量引出几亿几千万的数。例题引出新的数以后,教材都引导学生质疑:这些数有多大?怎么写呢?正是这些疑问,引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其次是在现实的情境中一边进行读、写数的练习,一边体会大数的意义。想想做做里的一些读数和写数练习,都结合现实背景进行,如联系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与颐和园的占地面积读整万数;联系南京长江二桥和上海轻轨线的长度读非整万数;联系地球的年龄读整亿数。又如结合恐龙灭绝时间和昆虫的种数写整万数;结合江苏省20xx年大、中、小学学生人数写非整万的数;结合人的脑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长度写整亿数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读、写数的练习,既增加了数学学科外的知识,更能让学生体会较大的数在描述、表达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随着数概念的形成和实际应用数的经验的积累,数感逐渐得到发展。

(2)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是整数的计数方法,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整数的意义有重要的作用。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哪一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教材通过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逐步建立新的计数单位。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时候,已经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即10个单位就是一个相邻的较大单位。本单元教材第86页例题继续让学生照这样去数,一边数一边接受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从而引出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万。第91页例题仍然让学生一千万一千万、一亿一亿、十亿十亿地数,教学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在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的活动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第二,及时整理数位顺序表。在教学万以内数的时候,初步出现了数位顺序表。本单元分两次扩展数位顺序表。第86页例题先把十万、百万、千万这三个计数单位引上计数器,了解个、十、百千万在计数时的排列顺序。然后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里填写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通过填写知道从个位到千万位的数位顺序,初步把这些数位分成个级和万级。第91页例题再次扩展数位顺序表,表里的内容也丰富了,有数级、数位、计数单位。教材把亿级及相关的数位、计数单位都留给学生填写,让他们知道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间的对应联系。在整理了数位顺序表后,教材还通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概括地讲述了十进制计数法。

第三,让学生体会计数法的位值原则。第95页想想做做第4题里有四个多位数,每个数里都有一个9,通过用线连一连,使学生感受9在不同数位上有不同的含义。同样,第90页第5题中千万位、万位和千位上的2,意义是不同的。

体会位值原则,有助于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并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

(3)把读数与写数的教学同理解数的意义紧密结合起来。

读数与写数不是单纯的方法与技能的教学,而是继续理解数的意义的教学。读、写多位数历来是教学难点,特别是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更为突出,本单元教材改变了多位数读法与写法的教学。

首先是作了合理的安排,先读、写整万的数,再教学若干个万与若干个一组成的数;先读、写整亿的数,再教学几个亿与几个万合成的数。先教学的内容是后续教学的基础,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安排,既利于教,也便于学。

其次是突出分级读写,逐级读写的方法。教材设计了一些比一比、读一读,比一比、写一写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各个数级上的数的读写方法。如第87页想想做做第3题里有六组数,通过同组的两个数的读法比较,学生能体会到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它们的读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从而在能读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会读整万数。又如第92页第2题,分别写出五十、五十万和五十亿,学生能体会到这三个数的单位不同,50在数里的位置就不同,从而在会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会写整万、整亿的数。读、写较复杂的多位数的教学,选用了适宜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第88页例题中要读三个多位数,其中第一个数在对照着计数器上的珠写出52395239后,教材告诉学生这个数是5239个万和5239个一合起来的数,并示范了读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学生感受多位数的读法。例题里的另两个多位数都留给学生自己读,教材只在数的组成上给予一些点拨。由于突出了先分级再从高往低逐级读的方法,数中间0的难点也被化解了。第89页想想做做第2题把写多位数留给学生自己学习,教材为他们提供一张简易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先分级、后写数,从高往低逐级写。

教材没有用文字形式总结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这并不是不重视读数与写数的基本方法,而是为教学留出空间,由教师组织学生体验方法、交流方法。学生总结的方法是自己真实的体会和经验,是主动获得知识的表现。

2教学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便于在生活中应用多位数。

在认、读、写多位数之后,教材中还有把整万数、整亿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求多位数的近似数这两个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更方便地在生活中应用多位数。

(1)在数的改写活动中体会简便写法。

第92页例题要求学生写出九百六十万和十三亿这两个数,前一个是整万数,后一个是整亿数。有些学生会分别写出9600000和1300000000,也有些学生会写作960万和13亿。教材里出现的两个等式都含有三层意思,一是9600000和960万都是九百六十万,1300000000和13亿都是十三亿,是同一个数的两种写法。二是比较各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写成960万和13亿明显简便得多。三是示范了把整万数、整亿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书写格式。教材让学生在交流和比较中理解新学的知识。

(2)结合实际应用体会近似数。

第96页例题教学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教材分三步安排。第一步是在比较中体会近似数,通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2709个和图书馆藏书约43776万册这两个数的体会,弄清楚前一个数准确地讲了公共图书馆的个数,后一个数是图书馆藏书的大约数。又通过自然保护区1999个和面积14398万公顷这两个数,继续体会什么是精确数,什么不是精确数。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教材告诉学生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是近似数。学生从中初步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使用近似数。第二步教学求多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从484204比较接近48万和486685比较接近49万引导学生思考,还示范了求近似数的书写格式。教材设计的这种教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避免了机械接受的教学方式。教材还突出这两个数的千位上分别是4和6,隐含了四舍五入的方法。然后在第96页底注中讲述了四舍五入法,学生凭借在例题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结合阅读底注的这段话,就理解了四舍五入法。第三步是第97页的试一试,在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时,如果结合应用万或亿为单位的知识,能更方便。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求多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想想做做里设计了相应的练习。第2题省略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这些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设计这道题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知道较小的数也有近似数,也可以求近似数。二是认识尾数以及按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为接着练习第3、4题打好基础。第5题是开放性的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数的方法。

另外,本单元中还有两道推算题。第90页第6题从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推算一百万张纸大约厚多少米。第93页第5题从100万枚1元硬币大约重6吨推算1亿枚1元硬币大约重多少吨。这两题运用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以及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乘10这两个知识,让学生从较小的数量推算较大的数量,既发展推理能力,又发展数感。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8】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

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五、方法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六、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计划教学时数:64节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买衣服与如何搭配裤或鞋……现在请同学生看书上第50页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给所买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要从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中选择……)

2、提示课题: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樱唇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其中存在什么规律呢?(板书: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自主活动。

谈话:你有办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想办法试一试。可以用自己小组准备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动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注意了解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你认为一共有几咱不同的选配方法?

:小明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可以先选木偶娃娃,国为每个木偶娃娃可以配两种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也可以先选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2、有序探究。

谈话: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组织交流。

提问:你认为用画图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处?(便于操作;便于有条理地思考;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选配方法)

3、引导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如果有2个木偶娃娃和3顶帽子,你能用画图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吗动物操作,并交流过程和结果。

(2)出示教材中的讨论题(2),提问:联系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过程,你能发现木偶个数和帽子顶数与搭配方法种数的关系?

(3)。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依次说出每条不同的路线;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一共的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要求观察插图,启发思考:这里有一些衬衣、裤子和裙子,你认为可以怎样搭配?

(2)出示前面两问题,提问:你能解决这里的两个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样选配,再把思考的过程、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3)出示最后一个问题,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前面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你会列一道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吗?

启发进一步思考:有位同学用3×5这道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认为这个方法对不对?你知道他是怎样想的吗?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懂的地方?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1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养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深思熟虑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通过田忌赛马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片(若干个)、马(6种,每种6匹)、大扑克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玩扑克牌,比大小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用扑克牌和大家玩比大小的游戏。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三局两胜。谁愿意来?

2、质疑并揭题:

师: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能赢吗?其实啊,老师用到了数学中的对策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对策问题。(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互动探究发现策略

1、播放动画片:田忌赛马的故事。

师:同学们,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想不想听?认真听哦,等下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的哦。

师: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动手操作,探究田忌获胜对策:

师:同学们,齐王(板书:齐王)的每一种马都要比田忌(板书:田忌)的要强一些,但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却赢了齐王,你知道他是怎样赢齐王呢?(贴出齐王的三种马)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图如下:

师:你们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

3、再次小组合作探究,验证田忌赛马取胜对策的唯一性。

师:这种对策是不是唯一的呢?请同学们取出黄色的马作为齐王的马,固定摆好,再取出红色的马作为田忌的马,小组合作,把田忌三个等次的马分别与齐王的马进行搭配,注意:搭配时,要有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把搭配的结果和比赛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获胜者

齐王

(小组合作)

师:谁愿意把你的结果共享给大家看看?

师: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那田忌只有怎样才能赢?

引导学生总结出田忌只有用最弱的马牵制住齐王最强的马才能赢。并请同学们把田忌取胜的这种策略填在书本第116页的表格上。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4、师生互动,探究先出与后出

师:同学们,齐王很不服气啊,想和田忌再赛一次,那老师扮演齐王,你们扮演田忌,咱们来比一次,怎样?

问题:谁先出,为什么?

师:那田忌要想获胜,必须让谁先出?(板书:齐王先出)

师:齐王先出,田忌就一定能赢吗?怎样才能赢?

学生再次汇报田忌获胜的策略。

5、学生小结田忌赛马获胜的秘密:

在比赛中,田忌要想获胜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齐王先出。

(2)田忌用最弱的马与齐王最强的马比才能换取后两场的胜利。

6、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虽然我们处于劣势,但是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可以把劣势转换为优势。

7、举例: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以致用巩固深化

1、掂乒乓球比赛:

同学们,体育节很快就要到了,我们四(9)班的同学将和四(10)班的同学进行两场比赛,第一场是掂乒乓球比赛,我们来看看两个班的实力如何:

东华小学四(9)班和四(10)班参加1分钟掂乒乓球比赛对阵表:

四(10)班

四(9)班

四(10)班:55个48个35个

四(9)班:50个40个30个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你们的实力比较弱,你们想不想赢?你想哪个班先出对阵名单?

(3)、赶快和你的伙伴们一起想想办法吧!(学生汇报,教师操作电脑演示)

2、跳绳比赛:

东华小学四(9)班和四(10)班参加1分钟掂跳绳比赛对阵表:

四(10)班

四(9)班

70个

60个

48个

四(9)班:65个50个40个

师:糟糕,我们又不如四(10)班,有没有办法获胜?

四、前后呼应拓展延伸

师:课前,老师和你们玩了一个游戏,现在老师还想和你们再玩一个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游戏:取圆片

游戏规则:有10个圆片,两人轮流取,每次只能取1个或2个(也就是说你一次可以取1个,也可以取2个),谁先取到最后一个圆片,谁就获胜。

师:谁想和老师来玩一玩?(先请几个学生上讲台上来玩)

师:你们想不想玩?在玩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取,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取几个?接着应该怎样取?(小组内互玩)

好了,快玩起来吧!同桌互相玩,在玩中想对策,最后反馈。

五、总结质疑: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这节课中你的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对策问题

(先出)

齐王田忌

上等马下等马

中等马上等马

下等马中等马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原型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现在,请你也像老师一样伸出一只手并张开手指,你看到有关数学的信息了吗?(5--5个手指,4?--4个空)4个空在学习上我们可以叫做4个间隔。(板书:间隔)

五指张开,手心朝下置于桌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个间隔?

(根据学生回答灵动评价,随机提示希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如果学生说五个手指,老师肯定他能用数字描述所看到的信息。)

谁来说说间隔是什么意思?身边再找找,发现间隔了吗?

2、借助展示,强化对间隔意义的理解

下面来玩个小游戏:

①2生上台,拉紧一根绳子。(各拿一棵小树)绳子看成一条路。用一句话说,路上有几棵小树几个间隔?大家都认可他的说法吗?

教师手拿小树捏住绳子中间,现在路上有......,谁来继续往下说?(2个间隔,3棵小树)

小树把路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路被小树平均分成了2份正好是几个间隔?(2个间隔)

随机板书:份数间隔数棵数

2份2个间隔3棵树

②现在我们用小树把这条路长平均分成4份,应该怎样改动?

请你用数学语言描述路上所看到的现象。

板书:445

③下面请你把看到的现象,在纸上画下来。

汇报后倡导用线段图表示比较简洁:

揭题:植树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了有关种树的数学问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植树问题。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二、构建模型

1.画图探索、加强体验

出示:12米长的小路上植树,要求每两棵数之间的距离相等(整米数),两端都种。有哪几种不同的种植方案?借助线段图进行研究。(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画图研究、填写表格:

路长:米

间隔长(每份长):米

间隔数(份数):个

棵数:棵

12

12

12

12

12

12

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发现了:

2、汇报交流、小结发现

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间隔长间隔数=路长棵数=间隔数+1

=路长间隔长+1

3、质疑问难、突破难点

师:把一条路平均分成几份就正好是几个间隔,那棵数怎么总比间隔数多1呢?

同桌交换意见后汇报。(一份算一棵,几份就是几棵,因为两端都要种植,所以再加首端上的1棵。)

在实际生活中,两端都种、只种一段和两端都不种三种情况都存在,我们必须仔细审题,弄清是哪一种情况。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三、巩固应用

下面不画线段图,你能很快解答类似的植树问题了吗?

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道植树问题:

小黑板出示:有一条全长100米的小路,同学们在路的其中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课树(两端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①安静地把题目读一读。

②对题目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③认真解答在练习纸上。

④反馈。(谁来介绍下,你是怎么解答的?)

⑤同学们只在路的其中一边植树,如果在路的两边都种上树的话,你能快速地告诉老师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了呢?(212=42棵)

四、点击生活

师:在我们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比如街道边安装路灯:

在街道的一边安装路灯(两端都安装),每隔50米安装一盏,共安装了12盏。根据提供的信息,能知道这条街有多长吗?

师:同学们,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要学会寻找不同现象、问题间的相似点,抓住关键,解决问题。

类似植树问题的生活现象,又如:

A、老师从一楼底层去某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老师去了几楼教室?

B、一根10米长的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五、课外拓展

二十棵树植树问题: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数学史上有个20棵树植树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享誉全球,不断给人类智慧的滋养,聪明的启迪。20棵树植树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20棵树植树问题,早在十六世纪,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都先后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并将美丽的图谱广泛应用于高雅装饰建筑、华丽工艺美术(图1)。

进入十八世纪,德国数学家高斯猜想20棵树植树问题应能达到十八行,但一直未能见其发表绘制出的十八行图谱。直到十九世纪,此猜想才被美国的娱乐数学大师山姆.劳埃德完成并绘制出了精美的十八行图谱,而后还制成娱乐棋盛行于欧美,颇受人们喜爱(图2)。

进入20世纪,电子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方兴未艾。数学上的20棵树植树问题也随之有了更新的进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两位数学爱好者巧妙地运用电子计算机超越数学大师山姆.劳埃德保持的十八行纪录,成功地绘制出了精湛美丽的二十行图谱,创造了20棵树植树问题新世纪的新纪录并保持至今(图3)。

今天,人类已经从20世纪跨入了21世纪的第一个年代。20棵树植树问题又被数学家们从新提出:跨入21世纪,20棵树,每行四棵,还能有更新的进展吗?数学界正翘首以待。希望同学们能从小学好数学,掌握本领,勇攀科学高峰!

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数学趣闻,你有什么感想?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2)解决问题

40+56=96(km)或56+40=96(km)

(3)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

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如:

0+200=200;200+0=200所以0+200=200=0

11+78=89;78+11=89所以11+78=78+11

发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在数学当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a,b代表任意数)。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归纳总结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随堂练习:

小红有24支水彩笔,小刚有16支水彩笔,小红和小刚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答案:24+16=40(支)或者16+24=40(支)

探究新知2:加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师:要求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第一天所骑的加上第二天再加上第三天所骑的所有路程是多少,列式:88+104+96

2、解答:

方法一: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88+104+96

= 192+96

= 288(千米)

方法二:观察算式中96+104正好等于200,所以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和。

即:88+104+96

= 88+(104+96)

= 88+200

= 288(千米)

答: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288千米。

3、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一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方法二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因此,

可以写成等式(88+104)+96=88+(96+104)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叫加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定律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板书:加法结合律(a+b)+c=a+(b+c)

活学活用:

有三块布,第一块长68米,第二块长59米,第三块长41米,那么三块布一共有多长?

68+(59+41)

= 68+100

= 168(米)

答:三块布一共有168米

探究新知3:加法中的简便运算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

1、理解题意

师:要想求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只要把后四天所有的路程加起来就行了,列式为:115+132+118+85

2、观察算式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115与85能凑成整百数,132与118能凑成整数,因此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能把式子改写为: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 200+250

= 450

3。解答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 200+250

= 450(千米)

归纳总结:

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活学活用:

丁杰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2页,第二天看了93页,这时还剩下138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62+93+138

=(62+138)+93

= 200+93

= 293(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293页。

探究新知4:连减的简便运算

情境导入

一本书一共有234页,还有多少页没看?

1、理解题意

师:已知总页数是234页,减去昨天和今天看的,就是剩下的。

2、列式子

解法一:(1)今天看的66+34=100(页)

(2)剩下的234—100=134(页)

解法二: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

剩下的就234—34—66=134(页)

3、比较发现

比较以上解法得数是一样的,可知: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就相当于从被减数中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在连减算式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即:a—b—c=a—(b+c);a—b—c=a—c—b

活学活用:

妈妈拿100元去超市购物,买蔬菜花了26元,买水果花了24元,还剩多少钱?

答案:100—26—24=50(元)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范例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老师的上课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为了满足您的期望我们编辑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 最新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必备12篇)

    您将会在下文中了解有关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最新的科技应用。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设计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文化特点和背景差异。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汇集13篇)

    今天笔者为大家带来一篇有关“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的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各位读者会喜欢。教师们都会将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总结到教案PPT中,现在是教师开始编写教案PPT的时间了。高质量的教案PPT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和技能。...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课件(精华14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每位老师都应该仔细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一流的教学课件有助于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如果你对“四年级上册英语课件”不太了解,不妨看看励志的句子小编推荐的这篇文章,供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2023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锦集11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锦集11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用数学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

  •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在工作之余中,高情商有深度的句子经常被分享,这些句子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什么样的句子可以打动你?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 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

    小编反复修改和改进终于推出了这篇最优秀的四年级英语下册课件。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的编写需要细致入微和耐心。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精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非常欢迎大家阅读,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无论任何老师都需要在上课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只要提前把教案课件准备好,就可以轻松上课了。创新而独特的教学课件制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