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 · 佛家因果轮回唯美句子

佛家名言

1、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6、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7、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8、修行要有耐一性一,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9、其实一爱一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一爱一罢了。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4、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7、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18、永远不要一浪一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9、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0、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1、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3、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4、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5、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26、不应取卡,不应取壳法。

27、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2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9、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0、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1、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32、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34、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一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5、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3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37、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38、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9、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40、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41、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2、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43、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4、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5、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4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47、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48、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一壮。

49、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50、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51、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绝生其心。

52、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5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54、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55、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56、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57、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58、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59、12.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60、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61、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62、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63、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64、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65、恋一爱一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66、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67、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68、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6一9、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70、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71、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2、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73、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74、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75、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76、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78、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7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80、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81、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82、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83、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84、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一爱一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85、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86、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87、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88、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89、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90、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91、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一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92、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93、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9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95、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96、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97、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98、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99、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10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01、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02、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扩展阅读

佛家经典语录名言感悟


佛家经典语录名言感悟

事中见理

⊙.有利无利,莫离行市。镇州萝卜极贵,庐陵米价甚贱,争似太平?这里时丰道泰,商贾骈阗,白米四文一升,萝卜一文一束,不用北头买贱,西头买贵。自然物极四生,自然利于王化。又怎生说个佛法道理?(《五灯会元》卷十七)

【译文】世道好不好,不能脱离市场的情况来判断。镇州萝卜的价钱极贵,庐陵米的价钱很便宜,哪个地方的世道太平还用争论吗?这里五谷丰登、世道太平,商家星罗密布,白米只要四文钱买一升,萝卜只要一文钱就可以买一捆,没有北头物价低、西头物价高的情况。这种情况当然对众生有利,对王者教化百姓有利。判断佛法的道理,是不是也该有这样的标准?

【感悟】一千多年以前的佛家,就提出了根据市场是否繁荣、物价是否稳定来判断世道是否太平,确实非常了不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段话最后还提出:判断佛法的道理,也要依据这样的标准,即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作为判断佛法的标准。这其实是将作为世道判断标准的生活现实,又进一步推进为思想理论(佛法)的判断标准。这里包含着认识上的进步。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一)

【译文】经过多次转抄,鸟字、焉字就被错写成了马字。

【感悟】这个事例,生动地说明了生活中存在着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无意之中被扭曲的现象(故意地歪曲另当别论)。同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往往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我们不偏执、不武断,最终还是可以看清事情的真实面目的。

⊙.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维摩诘经》卷中)

【译文】如果自己受到诸多恶习的束缚,却以为能够解除他人类似的束缚,没有这样的说法。

【感悟】俗话说:身教胜言教,正人先正己。纯粹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干部在群众面前要以身作则,老师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律己方能服人,率先足以垂范。

⊙.钻冰求酥,理实难得。(《菩萨本缘经》)

【译文】如果要从冰里面钻出酥油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感悟】这是典型的愚蠢。钻冰无论多么卖力,都是在寻求冰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这个比喻十分直观,我们大约不至于真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但是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是不是有时也会出现类似于钻冰求酥的行为呢?

⊙.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华严经光明觉品》)

【译文】从一中可以了解无数,从无数中可以了解一,明白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生起的道理,就能够做到无所畏惧了。

【感悟】要善于从个别中认识一般,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我们不必吃尽天下所有的梨子。还要善于将对于一般的认识运用于个别,懂得了人固有一死的道理,我们就不必幻想着求得长生不老之术。

⊙.如饭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诸法亦复然,知一即知彼。(《密严经》卷三)

【译文】如果你知道煮的饭里有一粒米已经熟了,你就会知道其余的米也都熟了;所有事物的道理也是一样,知道一个就会知道其他所有的。

【感悟】事物是互相联系的,人们可以通过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这个事物的全貌。因此我们认识一件事物,不仅可以依靠直接经验,还可以依靠间接经验和逻辑推理,运用类推、归纳等思维方法,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见一事,见一切事;见一心,见一切心;见一道,见一切道,一切处无不是道;见一尘,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见一滴水,即见十方世界、一切性水。(《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译文】看见一件事情,就可以了解一切事情;知道一个人的心,就可以了解所有人的心;了解了一点道理,就可以领悟一切的道理,因为所有的地方都体现着一样的道理;看见一粒尘土,就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山河大地;看见一滴水,就可以了解世界上一切水的性质。

【感悟】这里仍然是在阐释由小知大、由偏知全、由一知多的道理,不过是从天地人心这个最为广大的范围来阐释的。这个道理,是佛家反复宣扬的一条哲理。

⊙.尽法无民。(《神僧传》卷十七)

【译文】如果只是全部用刑法来治国、治民,那么会失去老百姓。

【感悟】仅仅依靠严刑峻法来规范人民的行为,固然可以使人民免于触犯刑律,但是不能使人民具有道德感,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民免而无耻(老百姓虽然免于犯罪,但心中没有羞耻感)。这样不仅不能将社会治理好,而且一味依据严刑峻法还可能导致丧失民心。人如果良心的堤坝失守,仅仅依靠法律是拦不住恶行的。法律说到底是管身的,而道德才是管心的。所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一切奸猾谄伪诈惑,外状似直,内怀奸私,是故智者应察真伪。(《法苑珠林》)

【译文】所有那些奸猾、谄媚、伪善、欺诈、迷惑别人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直率,而内心却怀着奸诈和自私,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善于明察真伪。

【感悟】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察真伪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警惕那些当面谄媚却心怀叵测的人,要记住:善于伪装的人是最可能伤害你的人。在识人方面,领导干部必须是高明的智者。

⊙.犹如伐木,片片渐砍,一时顿倒,亦如远诣都城,步步渐行,一日顿到。(《禅源诸诠集都序》)

【译文】如同砍伐树木,一片片慢慢地砍,到最后树忽然就倒了,又好比远行前往都城去,一步步慢慢地走,到某一天一下子就到达了目的地。

【感悟】这里两次使用了顿字,作者通过伐木和走路阐明修行过程中渐修和顿悟的关系。中国佛教的禅宗中,神秀所代表的北方禅主张渐修,认为人必须通过逐渐的修行而悟道成佛;惠能所代表的南方禅主张顿悟,认为人可以顿时直认自己的本心(本心即是佛心)而悟道成佛。人对事物的认识,是离不开逐渐的积累这一量变过程的,不过,顿悟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质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观彼如意之极,不当健羡。世事皆在倚伏,如意之极,亦有不如意事。事难缕述,理可尽思。以此对治,自然甘处。(《道院集要》)

【译文】当你看见他人特别得意时,不应当过分羡慕。因为世上的事情都是祸与福相互依托,福是祸隐藏之所,祸福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当人得意到极点的时候,也就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诸如此类的事情难以一一述说,我们对其中的道理可以尽量想清楚。如果能够按照这样的态度对待和处理问题,自然就不会盲目羡慕他人而会心甘情愿地处在自己的位置上。

【感悟】老子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是常有的现象。我们不必为某件事而过度得意,也不必为某件事而极端沮丧。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在身处逆境的时候,千万不要绝望,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柳暗花明;人在身处顺境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只要你轻浮狂妄,一定会一跌千丈。

⊙.论事易,成事难。(觉范《岳麓海禅师塔铭》)

【译文】谈论事情的道理容易,但是做成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

【感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生活中,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不对或者经验不足等原因,使自己思维的空间受到限制,未能将问题思考全面。这会使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碰到很多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复杂情况,以至于要做的事情无法开展,或者推翻重来。可是,没关系!只要我们不怕困难,调整好心态,脚踏实地,排除万难,最终总会取得成功。

⊙.云在青天水在瓶。(《五灯会元》卷五)

【译文】云在蓝天上,水在瓶子里。

【感悟】凡事都像云在蓝天上,水在瓶子里一样,应该是各得其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由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相对的位置,就像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认识到这一点,对人对事顺其自然,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为无智慧故。(《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

【译文】如同鹦鹉能够学人说话,却不会说出自己的话,原因就在于它没有智慧。

【感悟】成语鹦鹉学舌由此而来。语言是思想的表达,鹦鹉没有思想,因此它所说出的不能称为语言,只能算是声音。人云亦云当然已经不是模仿别人的声音,而是复制别人的思想,但同样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同样是没有智慧的表现。

⊙.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则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莫贵莫不贵,莫信莫不信。(《古尊宿语录》)

【译文】心中对事物有所肯定,就必然有所否定。如果特别珍贵某个东西,(来源 )就会被某个东西所烦扰;如果特别重视某个东西,也会被某个东西所烦恼。太相信就会被烦扰,不相信又会成为诽谤。所以应该做到既不要太珍视什么,也不要轻视什么,既不要相信什么,又不要什么都不相信。

【感悟】真相是绕口令,可是其中包含着哲理。中国哲学提倡中庸之道。中庸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人们认识事物、处理问题都要恰如其分,无过无不及,反对绝对主义,提倡用相对的眼光看事物。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的情况。适当地采纳中庸精神,对于减少和防止这种情况会有用处。

⊙.冰生于水而冰遏水,冰泮而水通;妄起于真而妄迷真,妄尽而真现。(《楞伽师资记》)

【译文】冰虽然由水凝结而成却会阻止水的流淌,冰消融时水才能通畅地流动;这就像虚假虽然是从真实中产生的却能够迷乱真实,除尽了虚妄才能显露真实。

【感悟】事物的表象,往往是虚幻不实的。因此认识事物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永远是人类认识的真谛。

⊙.快马顾影,驰走不同;驽马加诸杖挫。若不自诫,要假他呵,反增触恼,益罪尤深也。(《法苑珠林》)

【译文】好马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飞奔而走;对于劣马就是用棍杖抽打它,把棍杖打断了它也跑不快。人如果不能自我告诫,而要依靠别人的呵斥才能有所作为,那么反而会增加抵触和恼怒,罪过也就更大、更深了。

【感悟】快马与驽马的最大差别在哪里?不在体力方面,而在自觉性方面。这里说的驽马不是因为体力不支才跑不快(倘若如此,倒是情有可原),而是根本没有快跑的自觉性和愿望,挨了杖打也只能引起它的抵触和气恼。而好马之所以不待扬鞭自奋蹄,根本原因是它具有快跑的自觉性和愿望。

⊙.见解人多,行解人万中无一个。(《五灯会元》卷六)

【译文】对于思想、观点等有了解的人很多,但是在行动中实践这些思想、观点的人极少。

【感悟】懂道理的人很多,按照道理去做的人就要大打折扣了。这里牵涉到知与行孰难孰易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有知易行难说,也有知难行易说。它们的提出,都是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根源的,我们不可笼统地断言孰是孰非。但是从日常生活的实践看,相对地说,人们比较易于形成某种认识,而比较难于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产生见解,还应该将见解落实于行解,做一个注重行动的人。

⊙.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译文】好比大海里的船只,装载的东西过重,就会沉没。

【感悟】欲望无尽,人生如舟。承载着太多的物欲和虚荣,人生之舟就会倾覆。要让它破浪前行,不在中途搁浅、沉没,就该让它只装载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将那些应该放下的东西,坚决果断地放下。当然,放下并非要我们抛弃一切。有些东西是决不能放下的,人格、尊严、爱心、智慧不能放下的东西也很多,但这些东西只会使我们的生命之舟航向更加正确,抵御风浪的能力更加强大。

⊙.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楞严经》卷八)

【译文】思路清楚就会聪明,情欲深重就会思维迟钝。

【感悟】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让情欲阻碍了自己的思维。贪官的身后有一个更贪的女人,一些官员的沦落始于妻子的贪欲,而多情的官员身后往往不止存在着一个女人,此情之幽怎能不影响思维的判断力和行为的理智?

⊙.食物不消化变毒品,认清毒品能变良药。(《萨迦格言》)

【感悟】首先,让人想到过犹不及四字,食物本是人体的能量之源,但如果不经消化,日积月累,也会变成对人有害的物质。依此类推,做其他任何事情,如果超过适度的界限,都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其次,世间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的东西若利用不当可变得有害。反之,坏的东西经过合理的处理,也可以发挥好的作用。正如砒霜是毒药,鸦片是毒品,但它们的成分若被合理利用,也可以成为良药。这又让人想到近来关于中医的争论。有人因为某些中药具有毒性而怀疑中医、中药的科学性。其实,我们都明白是药三分毒,只要是合理地利用这些毒,就没有理由否定中医、中药。而且我们不能忘了,西药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毒性,西药能够治病,也是毒品变良药的结果。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玄觉《永嘉证道歌》)

【译文】大象不走小兔子所走的道路,它所走的是大路。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是无拘无束、不拘小节的。

【感悟】古今中外,有大志向、大胸怀的人,无不牢牢把握着人生的大目标,追求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他们心中清澈,抛却了一切杂念,更不会拘泥于身边琐事,无挂无碍地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义无反顾地前行!

⊙.在此是好事,在彼是坏事。无全好之事,无全坏之事。(《佛本生故事选剑相本生》)

【译文】在这里看起来的好事,在哪里却成了坏事。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

【感悟】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好事可以转化成坏事,坏事也可以转化成好事,塞翁失马的故事,用一连串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情节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看问题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抛弃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态度。

⊙.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佛说孛经》)

【译文】盛东西的用具虽然粗糙,但不要随便丢弃,因为它们各有贮藏东西的用处;愚笨低贱的人虽然不贤,但是也不能随便抛弃,因为他们也可以有各自的作为。

【感悟】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自有它的价值,只是没有被适当地加以利用。看似无能的人,实际上自有他的可用之处,只是没有被放在适当的位置,让他有用武之地。昔日孟尝君从秦国出逃时,幸亏他有一个门客会装狗,从库房里偷出一件狐皮袍子送给秦王的宠妃,才被释放。又幸亏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骗开函谷关的城门,才得以逃回齐国。连鸡鸣狗盗之徒都这样有用,更何况其他人呢?

⊙.若演于非处,甘露为毒。(《密严经》)

【译文】如果用错了地方,即使是甘露也能够成为毒药。

【感悟】在一种环境下是美好的事物,到了另一种环境也许会变成有害的东西。我们不禁想到《百喻经》中的那个种甘蔗的人所犯的错误。他认为既然甘蔗很甜,用甘蔗汁浇灌甘蔗树,长出的甘蔗一定会更甜,于是就用榨出的甘蔗汁浇灌甘蔗树,结果使甘蔗苗全都枯萎而死。

⊙.恶徒摧毁自己的靠山,贤哲保护自己的靠山;虫子把自己的周围吃净,狮子保护自己的地盘。(《萨迦格言》)

【感悟】道理极其简单,就是俗话说的兔子不吃窝边草。但简单的道理未必人人都能照着做。有些人利欲熏心,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自己所在的集体,损害自己的朋友和亲人。殊不知,当这些都被损害的时候,自己必然会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首饰不能戴在脚上,脚镯不能顶在头上。(《萨迦格言》)

【译文】比喻是什么样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

【感悟】这叫做各得其所。人在品性、资质、才能等方面各有千秋。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每个人正确地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做自己最能够发挥才干的事情,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做到了人尽其才。

⊙.对一方有利的事情,对另一方可能有害;当月亮出来的时候,睡莲开花,荷花却闭敛。(《萨迦格言》)

【感悟】同一种情况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作用,甚至完全相反的作用。因此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它可能产生的结果,斟酌其利弊得失,不能顾此失彼,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而不顾其他方面。尤其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惜对他人造成损害。

⊙.鸳鸯绣出世无双,好手原来更有强。(《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译文】以为绣出的鸳鸯举世无双,其实巧手之外还有更强的巧手。

【感悟】体育比赛中常有爆冷门的情况:久负盛名的世界冠军输给名不见经传的新手。这里固然有偶然的因素,而且这种输赢也不能完全反映双方的实力对比,但这种冷门毕竟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绝对的冠军,世上有第七,没有第一。各行各业,永远都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因此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永远是我们的座右铭。

⊙.水涨船高,泥多佛大。(《五灯会元》卷二十)

【译文】水位升高,船身也随着升高;使用的泥土越多,造出来的佛像就越大。

【感悟】基础越深厚,成就越高;投入得越多,成果越大。只要方法得当,我们有一分耕耘,便会有一分收获。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无事各自珍重。(《五灯会元》卷三)

【译文】善于奔跑的马只需要抽一鞭子就会奔跑不停,性格爽快的人只需要一句话便可敞开心扉。有事要说就尽快说,没有事就各干各的去。

【感悟】这段话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但鲜明地体现了一种说话、行事的风格:干净利落,讲究效率。现在有些冗长的会议,开几个小时,说太多空话,却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大家各自珍重,去干实事。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五灯会元契讷禅师》)

【译文】一个人传说某件事,别人不相信。但是如果上万的人都这样传说,别人就信以为真了。

【感悟】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当人的心理受到某种外来因素的反复作用时,有可能导致对事物的认识发生偏差,这或许是人们心理的一种弱点。正因为这样,当年德国纳粹党的宣传部长戈培尔鼓吹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当然,谎言无论重复多少遍都不可能成为真理,戈培尔无非是想利用人们心理的这种弱点以售其奸。不过,这种情况倒是可以从反面提醒我们:判断某种说法的真实性,不在于有多少人在这样说。

⊙.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空乐我耳;我与汝钱,亦乐汝耳。(《百喻经伎儿作乐喻》)

【译文】乐师为国王演奏音乐,国王答应给他一千钱。演奏完后,乐师向国王索取工钱,国王不给,反而对他说:你演奏给我听,只不过使我空欢乐一场,我说给你一千钱,你听了,已经也让你欢乐了一场。

【感悟】国王的逻辑是:我听了音乐后一无所得,是空;你没有拿到工钱,也是空。你的演奏让我乐,我说给你工钱(尽管没有给)也让你乐,因此我们之间是公平的。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因为国王所得到的是真实的乐,而乐师所得到的是被欺骗的乐。国王的逻辑,无非是为掩盖他的言而无信的行径作辩解。说到诚信,不由想到当前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情况。这种状况的出现决非一日之寒,要消除这种状况也决非一蹴而就。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心。倘若丧失了信心和耐心,就会认为当今社会诚信沦丧、无药可救,就会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这对建立诚信社会是十分不利的。我们要坚信,诚信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诚实守信终将战胜背信弃义。

⊙.切忌认叶止啼,刻舟求剑。(《五灯会元》卷十二)

【译文】不要像小孩那样,将杨树黄叶当作铜钱,因此停止了啼哭;也不要像那个乘船人,为了找到失落在海里的剑,却在船上刻上记号。

【感悟】认叶止啼比喻以假当真的表面化的认识,刻舟求剑比喻否认事物变化、发展的形而上学观念。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犯的思维方法方面的错误。要不犯或少犯这一类的错误,只需记住: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譬如镜中像,虽可目见而无有实,一切色如是。(《诸法无行经》卷上)

⊙.是福有二种相:能与乐,能与苦。如杂毒饭,食时美,欲消时苦,福亦如是。(提婆《百论舍罪福品》)

【译文】凡是福气,都有两种性质,可以给人快乐,也可以给人苦难。比如混杂着毒药的食物,吃的时候很可口,但是消化的时候却很痛苦。福气也是这个道理。

【感悟】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利与弊大体上是平衡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你喜欢某种东西,肯定是因为你看到了它的优点,但是它的优点往往也隐含着缺点。在享受它的同时,其实你也因此要承担一份痛苦。我们的快乐,是必然要以我们的付出为代价的。只不过这个代价有时是在我们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地付出,有时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地付出。

⊙.掩鼻偷香,空招罪犯。(《五灯会元》卷五)

【译文】捂住鼻子去偷香,自己闻不到气味就以为别人也闻不到,结果白白地找着去犯罪。

【感悟】这个比喻和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一样的:自欺欺人。无论是盗铃者还是偷香者,他们的行为都是既不善因为他们欺人,又不智因为他们自欺。这样的行为,看来愚蠢得难以置信,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有与此类似的举动而不自知。自己对事物的感觉如何,便以为别人的感觉也是如此。这种典型的主观主义,最终只能害自己。

⊙.一了一切了。(《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译文】一了结了,一切也就了结了。

【感悟】成语一了百了就是由此而来的,这个成语已经被人们沿用了千余年。今天我们从处理矛盾的角度看,它表明起主导作用的矛盾解决了,其余的矛盾也就可以随之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要面对诸多问题、诸多矛盾,如果不知道抓主要矛盾,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那就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如果懂得纲举目张的道理,抓住主要矛盾,那就可能一了百了,使其他矛盾迎刃而解。

⊙.僧问:如何是无异的事?师日:千差万别。僧再问,师日:止!止!不需说,且会取千差万别。(《五灯会元》卷十)

【译文】僧徒问:什么是没有差别的事物?师父说:千差万剐的事物就是没有差别的事物。僧徒十分不解,继续问,师父说:不说了,不说了,不需要说了,你权且自己去体会千差万别的意思吧。

【感悟】千差万别的事就是无差别的事,这看起来自相矛盾,但实质上二者是统一的。事物之间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无差别是同,千差万别是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一句十分精辟的话:世界上找不{4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以世界之大,树叶之多,竟然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可谓千差万别,这叫做异;但虽然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千差万别的毕竟又都是树叶,就此而论可谓无差别,这叫做同。同与异,千差万别与无差别,就这样在树叶上面统一起来了。

⊙.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善生经》)

【译文】一、日常饮食要知足、节约;二、对于学习和自己的职业不要懈怠;三、应当先积蓄一些钱,以备家中经济匮乏时用。

【感悟】这里除了提出家庭生活要节俭,读书、做事要勤奋之外,还特别提到了家庭的储蓄、理财问题。理财既要学会节流,又要学会开源。传统的理财观念注重于节流,现代的理财观念则更注重于开源。其实,二者都很重要,节流与开源相结合,应该是现代家庭应有的理财观念。

佛家人生哲理名言


佛家人生哲理名言

1、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2、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3、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4、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5、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6、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7、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8、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9、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0、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12、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13、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14、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15、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6、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7、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8、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19、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20、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21、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22、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23、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24、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25、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佛家人生哲理名言


佛家人生哲理名言

1、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2、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3、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4、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6、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7、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一浪一做。

8、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9、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0、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一暴一奸一诈者,祸之始。

11、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12、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13、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一陽一,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一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15、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6、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17、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18、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9、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0、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21、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22、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一性一和一颗清净的心。

23、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24、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25、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26、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人生哲理名言100句 人生哲理名言 人生哲理名言(二)分页:123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夫妻之间的名言 夫妻信任的名言佛家人生哲理名言 一爱一情名人名言佳句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 分享快乐的名言分类名人名言大全 非主流格言警句大全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一爱一是没名字的歌,留给这世上没...不试试,怎么知道一爱一不上年轻人找工作勿因待遇差随意...写给大四如果上帝送给你一只柠檬果转角处,学会放过自己婚前试一爱一经典台词美人心计经典台词本文标题:佛家人生哲理名言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佛家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佛家因果轮回唯美句子专题。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m.j458.com/a/4303432.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成长的名言
下一篇 :责任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