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我们看见喜欢的句子一般都会收藏摘抄下来,有趣的句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你喜欢摘抄好词好句吗?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老年人修身养性:莫求全,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老年人修身养性:莫求全

【莫求全】

曾国藩有言,叫作一念求全,万绪纷起。无独有偶,佛家也有一念三千之说。这话不管哪是源,哪是流,反正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针对某一事情想得太多,一个求全的念头、追求完美的想法出现,就会有无数的思绪涌出,杂乱无章的意念在头脑中翻腾,弄得你日夜不宁,寝食不安,辗转反侧,那将是何等的痛苦啊!再说,你想来想去会有什么结果呢?到头来往往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于事无补,白白地苦了自己。

这就是说,不管什么事,都不可求全,不能过分追求完美;过分了,就是一种病;不仅折磨自己,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走向自己愿望的反面。老年人做事,更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做得了就做,做不了就不做。对于做不了、做不好的事,千万不可强求。对那些可望而不可即、根本办不到的事,就别再枉费心思了。

【老境可品】

有些老人常常生活在感叹之中,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老珠黄不值钱等悲凉的句子整天挂在嘴上,我看大可不必。老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一个阶段。

人生进入花甲之年谓之小寿,古稀之年谓之中寿,耄耋之年谓之上寿,九十岁之后方称高寿,寿登百岁谓之人瑞。六十岁迈人寿域之后,可谓是人生的第二青春,此时体力、精力均可,余勇余热尚可发挥。只要你定位准确,摆平心态,认真对待时日,完全可以活出一些极好的味道。

现在凡已进入寿域的人,大都经历过政治运动,亲历过改革开放,赡养过长辈,抚育过儿女。现在头发花白了,牙齿松动了,忙忙碌碌几十年,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本身就很值得品。

不管过去你曾经是党政吏员、单位职工、贩夫走卒,还是粮农园丁,现在都一样了,都是进人寿域的老人。平民哲学是务实的哲学,过去的一切只能让它过去。少年时的憧憬,青年时的浪漫,壮年时的辉煌,都已成为无可奈何的追忆,不可复制。对生命向未来的延伸,应当有希望、有信心。态度应当是积极的,步履应当是坚实的,在做法上应当坚持到哪山砍哪柴,过哪河脱哪鞋。一切超前的担心和忧虑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唯一可做的就是珍惜今天。

老境可品贵在随意、随缘、随适、随趣,有什么品什么,不必刻意追求和计较。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窗外的花木,树上的小鸟,过去不曾注意过的鸡零狗碎,均可从中体悟出与从前大不相同的味道。珍惜当下,珍惜每一分钟,即可品出夕阳无限好的真谛。

【我是谁】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大都会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能力强、熟人多、活动范围广的人,生活圈子就大一些;反之,就小一些。圈子大的人能认识成百上千的人,圈子小的人也能认识几十个人,起码也会有十几个人。对人的认识深浅也大不相同:有的知根知底,无话不说,够得上朋友;有的能知其性格脾气、志向爱好;有的仅了解其姓名、职业、何许人氏;有的只是面熟,其他一概不甚了了。

旧时有副对联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清高之人对自己的要求和标榜,可能够恪守、做得到的并不多。就常人来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说人,都说些什么呢?其内容可以说毫无界限,五花八门:或褒扬赞许,或贬斥批判;或怜悯同情,或讽刺嘲笑事无巨细,情无隐显,均可加以议论和品评。对别人的认识和关注,真似乎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

议论人,品评人,并将其当作话资,通常只是顺便闲聊而已,可有可无,无关宏旨,而对于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却会关系到你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因此,认识别人不如认识自己重要,有必要经常问问自己,究竟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一个有能力有用的人,还是一个无能无用的人?自己认清了自己,方能懂得应以什么样的态度为人处世。

一个老年人,只有对自己认识清楚了,定位准确了,其生活态度和方式方能端正恰当,言行举止方能得体适度。不然,就会失去自我。

【莫以自我为中心】

老人阅历深,见识广,生活经验丰富,这无疑是强项,难能可贵,但同时也应警惕固执和自以为是。

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长期以来一直说儿媳妇太懒,干活粗糙马虎,连衣服都洗不干净。有一天,她坐在屋里指指点点地说:你看,挂在外面衣架上的衣服,总是花花搭搭,一片一片的污垢都没有洗掉,就那样晾了出去,这成什么样子!

儿媳妇啥也没说,用抹布将老太太眼前的玻璃窗子擦干净,然后再让她看外面的衣服。老太太很尴尬,无言以对,只好点头认错。

有些老人,经常会有一些抱怨和指责,且有不少是无根据的、自以为是的指责。如果一个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自己的选择是最恰当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瑕疵,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顽而不化的痼疾。一旦有了这种痼疾,凡事就会以自己为中心,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变成一位固执的老人。这样,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紧张,使自己活得很累、很苦。

俗话说: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有差异,甚至完全相反,这是正常的、经常的,究竟孰对孰错,可以商榷,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任何人都不可过于自信或盲目自信。同时,还要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洗涤自己的心灵,克服自己认识上的盲区,尽量少犯或不犯上述老太太的那种错误。

【生命清单】

美国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一书中,罗列了一个人一生所必须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假若是一个已经80岁的老人,那么他一生要紧闭双眼沉睡37年,要花3年的时间吞咽食物,7个月的时间上厕所,15个月的时间用来寻找丢掉的物品,2天的时间用来系鞋带,5天的时间用来整理衣服上的纽扣和拉链一个老年人的生命清单又是什么呢?60岁进入老年,假若活到90岁,那些必须经历可以不计,我们想要知道的是那些有意义的经历。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经历呢?我想读书、看报、上网、看电视、交友聊天、与家人交谈、外出旅游等,均可算是一些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在自己的30年中,如若前五项每天各拿出一个小时,就是每项要花去450天的时间。外出旅游假设每年一次,一次15天,那么30年就是450天。以上六项之和为2730天,约7.6年。

三十年的健康生命除掉7.6年有意义的经历,其余22.4年,大约就是伊格曼所说的必须经历了。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有意义的经历可以更多些、更长些,使自己的老年人生更精彩。

【生活也要留白】

在绘画技巧中,十分讲究留白。画纸不管大小,所画的东西布局一定要合理,上至何方,下至何处,左右如何安排,均须了然于胸,才能给人以美感。这美感来自哪里?除了构图精确、笔法协调而有力之外,在纸上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其结构布局就没有魅力。

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同样如此:不论你事务多少,也不论你多么繁忙或清闲,在时间安排上必须学会留白。也就是说,在你的劳动、健身、娱乐、读书看报与饮食起居等诸多事项中,即使再忙、再紧张,也应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以供适当的休息、静坐沉思、喝茶聊天或欣赏自然景色,使自己的生活有张有弛,更有节奏,更有韵味。

历史和现实中均有许多名人大家,他们虽然日理万机,工作忙得很,但非常注意生活过程中的留白,亦即生活的节奏和多样化。唐代诗人李贺一生为官,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篇,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老顽童。据史书记载,他即使政务繁多,应酬再多,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或静坐,或郊游,或到大街小巷的书肆去走一走。

鲁迅是一位十分严谨而又多产的大文豪,但他从不终日伏案,总是拿出一定的时间在室内或院落中来回踱步。据许广平回忆说:他有时独自一人半躺半坐在藤椅上,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吸烟喝茶,旁边的烟蒂竟堆成了小山。这是多么大的定力啊!当今许多知名的企业家、大明星,如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等,需要他们处理的事情不可谓不多,活动日程不能说不紧,但他们从不忘记与家人团聚,与亲朋交谈。

生活过程中的留白形式可以因人而异,但空白清闲、清静是不可没有的。

【难得开心】

清代有个叫石天基的养生学家,他认为开心快乐是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基石,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最可贵的因素。为此,他提出了八乐,这就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鸣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一个人能否生活得快乐开心,不在于贫与富,不在于有没有钱。有些腰缠万贯、富可敌国的人,生活得很苦很累;而一些贫苦潦倒或不甚富裕的人,却生活得轻松愉快。此类事例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历史上,均不乏其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堪称是一个穷开心的典范。

杜甫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因其父亲去世而失去了经济来源,又因为性情耿直而长期得不到官职,从此生活变得十分困难。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到终南山挖草药,拿到市场上摆摊出售。有时去排队领取政府发放给灾民的救济粮,甚至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尽管如此,贫困并没有击倒诗人。在这个阶段,他依然写出了《望岳》《饮中八仙歌》等著名的诗篇。

同时,他也没有忘了在生活中寻乐子、找开心,拿些笑料来让自己笑一笑。他时常用打油诗的形式来歌咏自己的穷日子,如:鸡鸣风雨交,久旱云亦好。杖藜人春泥,无食起我早。

没有饭吃自然睡不成懒觉,于是就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虽说肚子干瘪,诗兴却不减。再如:侧闻夜来盗,幸喜囊中净。

夜间听着家里进来了贼,不仅不惧不怒,反而庆幸自己囊中空空,让小偷白忙活了一通。这也真够得上是穷欢喜。他还有这样的诗句:囊空恐羞涩,留得一枚钱。说钱袋子里的钱即将告罄,留下一个铜子押身,自己不以为穷苦难堪,并将此情景照样融入诗句当中。无怪乎清代文人杨伦评论说,杜甫写穷况,妙在诙谐幽默,在穷苦潦倒的时候尚能诙谐幽默起来,的确难得!

正因为杜甫有博大的胸怀,有乐观精神的支撑,能在贫困中找到一些好处,方能在风雨飘摇中活到八十多岁的高寿,度过了快乐而又多彩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数以千计的不朽诗篇。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老杜所处的时代优越了多少倍,不仅衣食无虞,而且开心的空间相当广阔,还有什么理由不高兴、不开心呢!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老年人修身养性:学会精神享受


老年人修身养性:学会精神享受

【学会精神享受】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句至理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的就是高洁精神的可贵。不追名逐利,把金钱物质看得淡一些,头脑清醒了,自然就能领略人生的真谛。能够守住心中的宁静,让心境平静如水,自然就能有豁达的胸襟,也不会被眼前的区区小利遮蔽了视野。倘能修炼到明志致远了,大抵就算升华到了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了。当然,这绝非常人所能做到的。

退一步,再看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虽然失去了荣华富贵,过着箪瓢屡空的清贫日子,但他的心再也不用被束缚在那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之中,回归到了平静与自由中。能在山野放歌,在园林小憩,在茅舍中独斟,在悠闲中寻乐,这是何等的精神享受,何等清纯的人生啊!

精神享受无须多高的代价和成本,只要愿意宁静,守住宁静,让自己的心灵洁净一些,就可以获得长久而又真正的快乐。

或许有人说,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早已变成了一个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商品社会。人们聚在一起,不是谈论钱多钱少,就是议论房子、车子,心灵怎么能得到宁静呢,哪里还谈得上精神享受呢!诚然如此,但那毕竟是年轻人的事。对七老八十的人来说,还有什么能诱惑得了呢!

即使达不到诸葛亮、陶渊明所说的那种境界,抽点时间读读书,与睿智之人静静地交流一番,用他们的思想光芒照耀一下心田,同样可以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到远处名胜去旅游,到近处山林散散步,将自己融人大自然之中,不同样是很好的精神享受吗?

春有百花夏有雨,秋有明月冬有雪。精神盛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能不能自己解放自己,让自己的心纯净明彻起来。

【放的智慧】

国家致力于改革开放,领导号召人们解放思想,教练让运动员放下包袱放,这个放字的确很重要。有些放对老年人似乎关系不大了,但有些放恰恰就是老年人的事。

一、放开胸怀。人老了,社会的事、单位的事乃至家庭的事,都无须自己事必躬亲,既不必要为名利而争吵,也不用为日常琐事而絮叨,如果还不能放开胸怀,更待何时?

放开胸怀,就是不要对一些小事牵肠挂肚,不要过分操心费力,不要总以为离开自己就不行了。你放开了、放下了,太阳照样是从东边出来西边落。

、放下架子。某些大大小小的领导者,本来似乎是在人生的制高点上,待人接物居高临下习惯了,退休后感到自己变矮了、失落了,觉得很不适应。

你真懂得也好,假懂得也好,反正登山不能老在山的峰顶上,人生不可能永远如日中天;退休了,无职无权了,世态炎的高潮已过去,凉的一面显现出来了,这是正常现象,是规律。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在台上能叱咤风云,下台后能欣赏春花秋月,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应有的人生。

三、放弃名利。人生天地间,往往不是为名所累,就是为利所牵,大都如此,能外之者少之又少。郑板桥在一首《竹枝词》中说: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

人老了,完全可以放弃那些牵累,放弃那些愁。再说,即使执念,不想放弃,又竟如何?大概也只能是一场南柯。

四、放开手脚。人到晚年,想吃点什么,玩点什么,只要条件允许,就不必优柔寡断,就不要刻意难为自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该出手时就出手,悔之晚矣多可惜!

放开手脚的另一层含义是,务实做事,加强运动。多动手,多走走,适当锻炼,健身怡情,于人于己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在老年人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放的东西,如放松情绪,放宽视野,放飞思想,放下顾虑放松了就能心情愉悦,放宽了就能处事豁达,放飞了就能心旷神怡,放下了就能使生活潇洒起来。

【需求小议】

凡是活着的人,无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需求。需求的内容和层次自然是不一样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理论学创始人马斯洛,对人的需求有一套完备的理论和阐述。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求;二是安全需求;三是爱与归属的需求;四是尊重需求;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我国的一些老年人来说,当下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是前两条。当然,并不是说其他的需求就是多余的。

生理需求是指食物、住房、空气、阳光、水等须臾不可少的东西。在这方面,除极个别的人以外,大部分老人是能够得到满足的。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威胁和疾病的折磨等。这一条,大部分内容可以得到保障,只是在求医问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少。说白了,就是钱太少,缺乏经济支撑。

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有另外的需求冒出来。如友谊、爱情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等,这就是更高层次上的需求了。

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对一个普通老人来说,只要能满足基本需求,就应当知足。俗话说得好,吃饭穿衣量家当,不顾客观条件,不着边际的非分之想,必须加以力避和克服。如果苛求、抱怨,那就是自寻烦恼。

【强不可恃】

在我们单位的二百多名退休人员中,有名的两个壮汉,年龄刚过六十花甲,体健力大,无与伦比。遗憾的是,二人退休不几年就相继去世,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正如韩愈在《祭十二朗文》中所言: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确实是人生的一大悲哀,令人倍感惋惜!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曾论述道:先天之强者不可恃,恃则并失其强矣;先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所谓慎者,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保肺气,慎酒色可以保肝肾,慎劳倦饮食可以保脾胃。这就是说,一个人先天的优势,素有的强壮,不一定完全靠得住;光靠吃老本而不加以保养和锻炼,原有的强健是会丧失的。原来身体孱弱不要紧,只要处处慎重,注意保养和锻炼,就能弥补固有的不足,使自己的身体健康起来,这就叫人能胜天。

要慎重什么呢?从精神到物质,张介宾都一一做了全面的提示,即要慎情志、慎寒暑、慎酒色、慎劳倦和饮食等。

强者不可恃,弱者不可惧。对于人的身体是如此,在对待其他事情上,这句话同样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样,这也可以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人佳话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人佳话

【老人佳话】

人老了,经多见广。当他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常常不经意地就能道出一些颇有见地的人生哲理。我想,这大抵就是他们的财富,他们的价值所在,也就是他们的可贵可爱之处。现将我所采录的几个段子罗列如下,以供闲时玩赏品味:一、播什么种,出什么苗;心里埋下快乐的种子,就不会长出苦恼来;把快乐放大些,痛苦自然就会缩小些,直至消失。

、知足与常乐为伴,贪心与烦恼为伍。知足的人最富有,贪婪的人永远是贫穷的起码在精神上是这样的。

三、聪明的人想方设法过好今天的日子,糊涂的人把希望寄托于明天;聪明的人懂得分享奉献,糊涂的人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和独享;聪明的人知道感恩,糊涂的人只会抱怨。

四、阳光乐观的人,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悲观厌世的人,则能把好好的日子过得阴暗凄凉,把饶有情趣的生活变得死气沉沉。

五、相对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交往过的人,令人感到后悔的往往是那些能走而没有走的路,能做而没有做的事,可交往而未能与之交往的人。人人都会有遗憾,但不要长存悔恨。

六、私心太重,结果是众叛亲离;大方开朗,结果是人缘亲善。享乐太多,会使人的寿命缩短;勤劳清净,会使人健康长寿。

七、纷纭复杂的社会,丰富多样的人生,只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认真明辨,方能看清它的真实面目,参透它的本质。

如果只听别人说,只从各种媒体上看,是永远不会认清这个世界的。

八、弃欲令人从容,随缘令人洒脱,感恩令人幸福,慈悲帮人积善,忍让让人轻松。所以,老人的生活应当弃欲、随缘、感恩、慈悲、忍让;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

【以信而立】

在我国儒家学说中,信诚信,可以说是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向来就有民无信不立的古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没有诚信,就站不住脚,就几乎没有为人处世的资格。

弘一法师也曾说:识不足则多虑,信不足则多虚。一个人如果见识不广,知识不足,遇事就容易顾虑重重,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如果缺乏信用、诚信,他就是一个虚假的人、空虚的人;见人遇事他就会多言多语,说过来道过去,甚至说得天花乱坠,其实这是心虚的表现。所以,人应当以信而立,说话做事均应以信为本。

守信用、讲诚信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时空的区别。只要你是一个人,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应当严守信用和诚信。只有这样,为人处世方有和谐可言。

【心智与心量】

所谓心智,可以直解为心里的智慧,亦即将智慧、聪明藏在心里而不显露,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心有城府。有心智的人,其内心是坦荡的、明澈的。《菜根谭》里说得好: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意思是说:一个有修养的人,他的心如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而他的才华和能力应该像珠玉一样深藏不露,从不轻易地炫耀于人。此可谓真聪明、大聪明,而不是易显摆、招摇过市的小聪明、伪聪明。

有些老者之所以经常沉浸在惆怅、抑郁、苦闷和烦恼之中,有的悲观厌世,甚至有活够了的想法,其原因大都在于自身,受困于自己的心智。如果心灵被禁锢,心里充满阴霾,不够阳光,自然就没法接收幸福的信号,无缘与快乐结伴同行。

缺乏心智的人,往往被内心潜藏的愿望和要求所支配,从而形成连自己都认识不到的固定观念:总以为别人该你的,别人对自己关照不够,自己的种种需求应当得到满足却无人提供。如此想来想去,便愤懑不已,怒火烧身,闹得伤人害己,问题还得不到解决。这种心胸狭隘的现象,说明不仅小智不够,而且心量也小得可怜。心智与心量是密不可分的。

人老了,心智相对应当高些,心量应当大些。这样,你的苦恼就会得到淡化,快乐就会油然而生。

佛家有个故事说,弟子问师父:我的苦恼实在太多了,您说这是何原因?师父让他取来一汤匙盐,放人一杯水之中,令弟子尝其味。弟子尝了尝之后,感到咸味太浓。师父又令其将一汤匙盐放人一盆水之中,弟子尝了尝之后,感到咸味大减。师父又令其将同样的一汤匙盐放人湖中,再令其品尝,咸味完全没有了。这是为什么?量不同使然,故有海斗量祸福之喻。人的心量放大了,对一切得与失统统都能容而纳之,那还有什么愤懑和苦恼呢!

【寻找自己的房间】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个人的房间》一文中说:若依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老年人很需要安静,很需要适当地读书,在有益的图书中寻找自己的房间。

读书时需要安静,读过书之后你会更安静。有些人无时无刻不在忙碌:忙应酬,忙家务,忙着出去参加各种活动这些也许是必要的、必需的,但当你拿出一定的时间,找本适合自己的书读一读,那种恬适安静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读书是高尚的精神生活,是与智者的交谈,是心灵的升华。当你能在自己的房间里静下来的时候,那就不再是被琐事缠身、被烦恼困惑的你了。西方哲学家叔本华有句名言,大意是:有的人的灾难就在于回到家里依然安静不下来。只要你能安静下来,灾难自然就会像冰霜一样消融。

大家知道,陈寅恪是我国现代少有的史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早年留学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瑞士等国,时间长达13年,精通22种语言文字。1922年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他不管走到哪里,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就是不能没有书。他几乎终生安静地生活在自己的房间里,成了我国学界的一位奇人。1942年他避难香港,全家无任何收入,生活陷入困顿之中。是年春节来临,驻港日本宪兵得知陈寅恪是世界闻名的大学者,就极力拉拢他。屡试未遂后,便想动用暴力,一群日本兵强行来到他家。当时这栋楼上住了很多人,就跑出来想为他说话,但语言不通。这时,陈先生突然站了出来,用一口流利的日语与日本人抗争,可在这之前,谁也不知道他会日语,就连他的家人也感到愕然。这就是涵养,这就是多年安静的集中体现。

我们常人虽然达不到陈寅恪的高度,但能不能安静下来却全在自己;只要能安静下来,就会找到自己的房间,在自己的房间里方能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

【淡泊】

欲望、追求是人的天性。人们所受的教育,不管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也多是关于如何进取、拼搏、追求的内容和方法。所以,生活就是追求,追求几乎成了人的生活的全部。年轻时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追求成了习惯。年老了,退休了,能力不行了,但欲望追求的惯性依然不减。当欲望和能力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二者不相适应,对于追求的目标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苦闷、烦恼和忧伤便油然而生。处于这种境况下的老者,最需要的往往不是金钱和物质,不是亲友的陪伴,而最最需要的是淡泊。所以,古人说得好: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不是说说就能做得到的,也不是强制而成的。因为它是心灵深处的气质,是精神层面的一种境界。何以才能做到淡泊呢?要淡泊,必须要有好心境、好灵魂,故养心至关重要。

何以养心?窃以为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书、读好书。郑成功曾有言: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与交友一样,必须有选择,有取舍。读太激进的书容易上火,读太悲凉的书容易低沉,读太深奥的书容易劳神,读太浅显的书容易幼稚,最可读的书当是那些朴素而又富有哲理、文理通达而又给人以享受的诗文。莎士比亚说得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潜下心来读读书,生活里就会有阳光,智慧里就会有翅膀,心境自然也就淡泊了。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人莫争“控股权”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人莫争“控股权”

【老人莫争控股权】

在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中,老人主宰一切:儿女婚姻,修房盖屋,重大家庭开支等,均由老人说了算,那时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现在已是商品社会,昔日的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家庭结构、经济支配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已今非昔比。所以,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话语权等,自然也与从前大不一样。

农村的情况且不说,就城市而言,有退休金或掌握一定财产的老人,即使有钱,恐怕也不再是家庭的主宰者了。你的钱儿女可以要,你介绍的对象他们却可以不接受;你出钱给他们买房子、搞装修似乎是应该的,至于他们怎么住、干什么,你是不能干预的;车子你可以给他们买,但开到哪里去,你最好不要过问父母不再是家庭中天然的主人,出钱多、占家庭开支比例大,也别想掌握控股权。如若非要力争不可,其结果必然是不愉快、不和谐,弄不好还会出现更大的乱子。

有位明智的老人说得好:钱袋子要敞开,嘴巴要紧闭。

这一招甚是高明,如有信奉此理的老者,不妨试试看。

【能高兴起来就好】

有人看了儿童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后受到启发,将人按有头脑和没头脑分为两类,按高兴和不高兴也分为两类。然后将其交叉组合,就形成了四种人,即:一是有头脑不高兴,二是没有头脑不高兴,三是有头脑高兴,四是没有头脑也高兴。如果要分好与坏的话,大家一看就明白,最好的人当属有头脑且高兴,这样的人不论遇什么样的困难、不幸和打击,都能积极应对,保持平静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即使没有头脑的人,但活得轻松、愉快而又高兴也不错。最糟糕的是既没有头脑又不高兴的人,不高兴得十分糊涂。

我想说的是,有没有头脑不是自己说了算数的。如果前半辈子就没有头脑,到了后半辈子要想有头脑也很难。依我看,不管你有头脑也好,没有头脑也罢,人已经变老了,就别在这上面下功夫了。关键是要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方式,不管属于哪种高兴,只要能使自己高兴起来就好。

【数字化与人性化】

有人说,社会现在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也有的说是量化时代数码时代。对此,我一窍不通,深感困惑。我知道,因为我老了,离现代化的东西渐行渐远了。令我费解的是,即使再现代化,难道什么都能数字化、量化吗?数字化就等于进步了、变好了吗?如打电话查询什么事情,我就感到很烦琐、挺困难。电话拨通了,听到的不是真切的声音,而是录音,它只能机械地提示你查按l,查按2,查按3当你按了所需要的数字后,所得到的回答依然是机械的、预录的,整个通话的过程,似乎总是凉冰冰的,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味和情趣。

再如去医院查体,从A房间到B房间,再到C房间,串来串去大半天,所接触到的多是仪器,少有医生问津。至于看一看、问一问,那更是少之又少。待最后拿到报告单,那就更是数字一篇篇、一串串,对一个不明就里的老人来说,真是如坠浓云重雾之中。

数字化也许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和需要,作为一个落伍的、被边缘化的老者,只能怨自己跟不上形势,而不能对新生事物说三道四,更不能妄加指责。虽如此,但由于自己的接受能力有限,对数字化总感到不习惯、不适应。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某些事关老年人的部门和机构,能否多为众多老人想想办法,多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某些事关老人的事情,来点老人老办法,在数字化的同时,再增加一点人性化。

【里力而行诚可贵】

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说:才不逮强思之,力不胜强举之,伤也甚矣。明明知道自己的才能达不到,还在不停地苦思冥想;面对体力已经难以承受的重载,却还在勉强地去做,这对人的伤害是十分严重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量力而行诚可贵。不管对何人何事,均应认真考量,慎重对待,掂量一下自己的体力和精力,量力而为之。不可自己已老不服老,勉强行事,难为自己。

大学问家钱锺书,直到去世前不久,一直笔耕不辍,但对于报刊和出版社的约稿,他却统统婉拒。他的答复是:人已老,不堪重托,唯恐接受了任务给人家耽误事。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写作,作品也不断面世。很显然,他是要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写,不在任何压力下写。他的这种为自己留有余地、量力而行的做法,的确值得老年人效法。

【老来坦荡莫自责】

老人常有自责的现象:或责备自己无能,既没有升官发财,也未能创下什么业绩,一生碌碌无为;或自觉愧疚,对不起儿女,既没有为他们提供升迁的才能和机会,又没有为他们攒下钱财,到头来还要增加他们的负担;或后悔自己错过了某个时机;或悔恨自己性格上的某些缺陷自责得对不对无须探讨,其作用的好坏和后果却是值得研究的。

自责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即自己看不起自己、贬低自己、否定自己,内心有愧疚感,甚至自惭形秽。很显然,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对老年人心气的伤害十分严重。

如不加以克服,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由自责到自残,直至失去生活的信心,走向自杀的绝路。所以,凡有自责心理和行为的老年人一定要振作起来,坦坦荡荡地度日,向前看,向大处看,不要再去翻腾那些毫无意义的陈芝麻烂谷子,阳光和春风就会迎面扑来。

对一个老者来说,不管你过去从事的是何种职业,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了几十年,甚至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坎坷坷,做出了巨大付出,十分不容易。其实什么也不用说,你能活到如此高龄,你能看到如今的太平盛世,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这本身就是莫大的胜利,你就是赢家,你的人生就值得骄傲,何必再回过头去责备自己,折腾自己呢?同时应当懂得,自责不仅无用,而且危害极大。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扒着眼照镜子自找难看。别人尚且没有责备你,你自己何必硬往陷阱里跳呢?

【人间重晚晴】

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想顺利而愉快地走好这一段人生之路,幸福地安度晚年,就必须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刚刚步人老年的人会对生活感到不适应。其表现是:有的人时有焦躁不安状,像是迷失了方向,无所事事,不知所措;有的人对很多事情看不惯,遇事容易激动发火,故被称为愤老;有的人整天闷闷不乐,不是抽烟、喝酒,就是睡觉,不愿说话,不愿见人,老人变成了老闷;还有的人像是到了人生末日,看天是灰的,看地是暗的,即使观花赏月、看山看水,也都感到是乏味的、恼人的凡此种种,大抵都是心理在作祟,对人的日渐衰老、必然衰老这一自然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得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纪大了不一定没有作为,不一定奄奄待终。恰恰相反,自古人间重晚晴,只要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寻找一个自己的情趣或兴趣,完全可以活出一派潇洒和美好。

【莫以年高为资本】

《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葡萄园的园主雇用工人干活,条件是每人每天给一枚银币。这一天,他先后雇用了五批工人,有早晨雇来的,有中午雇来的,也有傍晚才雇来的。

但在结算工资的时候,雇主发给每个人的工资都是一枚银币。

于是,早来的工人不干了,认为自己吃了亏,向雇主提出抗议。雇主的回答是:我们讲好的条件是每人每天的工资是一枚银币,我如数发放,并没有亏待你们。至于我给后来者也是这么多,这是我对他们的慷慨,我有权支配我的钱财。你们的抗议行为是嫉妒,与我无关。抗议者无言可对,只好悻悻地走开。

故事的寓意很明白:在天国里,信教不分早晚,上帝一视同仁。上帝对于那些因为早来而嫉妒后来者的人是蔑视的,持否定的态度,并断言:那些居后的,将要在先;那些在先的,将要居后。

在精神领域里,包括宗教信仰、思想探索,资格是不起作用的。倘若有人认为自己资格老,有资本,凡事就得优先,那只能说明他的精神境界是低下的,自己应当加以反省。现在社会上对老人注重礼让,医院挂号看病老人优先,乘车坐船有专门通道,在公交车上年轻人都为老人让座对此老人应当清醒:没有哪部法律规定必须如此,这是别人对你的尊重;而自己不能将他人的礼让当成应该,不能把年事已高当成资本。

人与人的尊重是互相的、双向的。人家对你尊重说明人家懂文明,讲礼貌,有修养;对于他人的文明、高尚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当以文明的方式回应。这样,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和谐。大家都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读了“老年人修身养性:莫求全”,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老年人正能量的句子,祝您开心愉快!

  • 老年人修身养性:学会精神享受

    老年人修身养性:学会精神享受 【学会精神享受】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句至理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的就是高洁精神的可贵。不追名逐利,把金钱物质看得淡一些,头脑清醒了,自然就能领略人生的真谛。能够守住心中的宁静,让心境平静如水,自然就能有豁达的胸襟,也不会被眼前的区区小利遮蔽了视野

  •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人佳话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人佳话 【老人佳话】 人老了,经多见广。当他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常常不经意地就能道出一些颇有见地的人生哲理。我想,这大抵就是他们的财富,他们的价值所在,也就是他们的可贵可爱之处。现将我所采录的几个段子罗列如下,以供闲时玩赏品味:一、播什么种,出什么苗;心里埋下快乐的种子,就不会长出苦

  •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人莫争“控股权”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人莫争“控股权” 【老人莫争控股权】 在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中,老人主宰一切:儿女婚姻,修房盖屋,重大家庭开支等,均由老人说了算,那时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现在已是商品社会,昔日的经济基础早已不复存在,家庭结构、经济支配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已今非昔比。所以,老人在家庭中的地

  •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有所梦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有所梦 【老有所梦】 在人生的每一个环节上,人都必须有坚强的信念和意志,都必须有自己的梦。如果心灰意冷,丧失了信心,那将是最大的悲哀。 人不能没有梦。梦既可以成全年轻人的理想和事业,也可以使老年人生活得有意义、有追求。一个忠实于梦想的人,不知什么是老之将至。梦想是对岁月的较量,只要

  • 老年人修身养性:幸福是相对的

    老年人修身养性:幸福是相对的 【幸福何在】 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人的幸福感并不是由金钱和物质的多寡决定的,关键在精神层面,这一点早已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但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能给人以幸福感呢?不妨看看不丹人的幸福模式,也许能从中找到某种答案。 大家知道,不丹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不

  • 老年人修身养性:模仿与探索

    老年人修身养性:模仿与探索 【模仿与探索】 在论及老年人生时,其生活方式往往被看成重中之重。有些老年人迷惑和苦恼的,也常常是生活方式的确立、选择和改变。其实,人的生活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因人而异。有人说:有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生活方式。从现实情况看,这话不无道理。 生活方式

  • 老年人修身养性:养生必须先养心

    老年人修身养性:养生必须先养心 【说怨】 在我国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怨与怨恨的论述。 其着眼点有的从怨的产生谈起,有的从怨的危害加以分析,有的规劝人们消怨、去怨。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古人对怨与怨恨的认识都是非常深刻的。 《墨子兼爱》篇指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在墨子看来,不论祸还是

  •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来“四老”不可缺

    老年人修身养性:老来“四老”不可缺 【话说老友】 每个上了年纪的人,大概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几个老友。所谓老友,其含义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多年的朋友,如年轻时的同学、同事、战友,有的甚至是少小时的光腚朋友:二是交往时间虽不太长,但年龄相近,都已老大。不管分属哪一种,只要相识,彼此谈得来,在言行上有一定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