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随着经济发展,世界传播信息速度在加快,可以把喜欢句子分享给喜欢的人。句子也可以说是浓缩后的艺术,你平日分享给朋友的句子多吗?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佛教经典语句,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佛教经典语句,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

1、 禅机妙语话人生:时光,就这样是,在我们回首展望中,追寻你的记忆;流年,就这样的,在兜兜转转间,一去不返。

2、 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泰戈尔。哲人无忧,智者常乐,幸福从觉悟开始,觉悟之路就是幸福之路,返于淳朴归于本真才是最大的幸福。

3、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4、 贪心的人,以为只要找到了靠山就能平稳一辈子。以无常为常,以常变的东西为不变,以不可靠的东西为可靠,颠倒看世界。想以人做靠山是最愚蠢的想法,山和海都有崩塌干涸的可能,更何况生命短暂的人呢。

5、 佛说,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自在不在心外,解脱不是他人带来,只在于修好你的心。

6、 佛教微博经典:就算再平凡的生活,也要去承担那人生的艰辛,更要客观地对待想法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加以考虑,加以平衡,既要原谅自己的那些力不从心,也要抱一种善意的希望,明天还要继续新的生活,那些必然的伤痛与经过,本来就是人生最好的锻炼。

7、 顿珠法师:如果只盯着远方的风景,便会忽略最近的幸福。小时候,梦想长大,长大了,梦想成功其实,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曾向往的远方,而我们又赋予此刻多少的意义?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人生,又安住了几分?踏实做事,简单做人,善待万物,不负当下。总想着在远方种个太阳,远不如在心中点上一盏明灯来得智慧。

8、 宁静则是心灵的洁净,宁静是一种禅意。心中宁静,就不会困于喧嚣的市井,不会被流言蜚语扰乱心智。心中宁静,意味着能静下心来思考,人因思考而得到灵魂的自由和永恒。

9、 禅是禅非:有两种东西让人迷失:一是谎言,二是欲望。有两种东西让人沉醉:一是酒精,二是名声。有两种东西把人束缚:一是物质,二是爱情。有两种东西让人觉醒:一是真理,二是苦痛。有两种东西把人埋葬:一是坟墓,二是金钱。有两种东西让人改变:一是时间,二是苦难。

10、 人生时常会不如意,要会让自己快乐,学会忘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隔一段时间清理一下自己的记忆,记住快乐的,忘记烦恼的。有的人特别容易生气,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不好,实际上难受的是自己,对别人宽容的人,就很容易快乐轻松。洒脱人生,心无挂碍。

11、 禅机妙语说人生:剪影乱,剪影乱,剪影一舞似当年。相思怨,相思怨,相思难尽空流连。

12、 佛教微博经典: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你都不必害怕的。

13、 一段路,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变方向;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纠结于心,那就选择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依然感觉不到真诚,那就选择离开;一种活法,坚持了很久,依然感觉不到快乐,那就选择改变。断、舍、离,放下过去,让心归零!

14、 明白善识其心,善尽其心,通身放下,才能洒脱。怡然自得的心如一颗明珠,虽长陷淤泥之中,却纤尘不染。若把握得住,幽寂深山、繁华闹市皆是清幽娴静。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佛门难开,心诚则灵。

15、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人生总是这样,得失无常,再美好的东西,也无法拥有太久。再痛苦的东西也会离你远去。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修炼,等走远了再回首,会发现,这一切会让我们变得坚强和清醒。缘合则聚,缘灭则散,不执于苦,不执于乐,不悲过去,不贪未来,怀平和之心,恬淡的活在每一个当下。

16、 生活的禅法,在于让那些悲欢得失随来随去,坦然面对,清晰化解,不是引起那些负面情绪,而是一种内心的解脱,生活总是匆匆忙忙,免不了灰尘满面,生活的崭新就在于云过天空,心地舒缓,风过无痕,走出内心的困惑。

17、 佛问:孩子,你哭什么?女孩:我失恋了。佛问:你爱他吗?女孩:爱,非常爱!佛问:那他爱你吗?女孩:现在不爱了。佛说:那么,该哭的是他,因为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而你,不过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启示: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18、 学诚法师:人没有那么简单分为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烦恼的时候,烦恼起来的时候就会做伤害自他的事情。未来要面对什么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19、 人生要用简单的心境,对待复杂的人生,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成功,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和看法,而失败,则是别人对你的评估和看法。另外一个关于成功的定义:成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人,干自己干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说自己想说的话。

20、 我们一生都在受伤,有些伤及皮肤,愈合后凝成了往事;有些伤在心上,哪怕很轻,也会顽固地盘踞在我们的精神里,变为一种无法承载的痛。有时我们是在毫无防备中受伤的,一句话,一件事,都有可能让牵手成为陌路。那些曾经的伤,犹如破碎的精美瓷器,只留下一些残片,沉淀在往后的记忆中。

21、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22、 人越长大,心越慈悲。曾经无法容忍的,也都渐渐包容。经历过遗憾的心,更加柔软。学着向生活臣服,接纳人生的不完美。倚一脉光阴绽放如花,捧一怀心语安放心灵,饮晨露,品暮风,淡做骨。一颗冰心,眷恋着寂静,牵念着简单。沉淀岁月的凝香,不惧风浪,不畏纷扰,淡淡微笑,淡淡感谢。

23、 人生顿悟贵在有一颗平淡的心,心态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凡事多向积极的一面靠拢,你会感觉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对待别人多一份宽容,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人生会多一份惊在喜等着你的。

24、 恒唯法师:生活里无论我们的心态怎么样,这个世界好像并不在乎,我们那些自以为是的感觉,有时候祈求上苍,留给我们的只是蓝天流云,人活一场后来才明白,祈求神灵,最后不如寻找自己内心的安宁。

25、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学会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他人高尚的人格,当我们用贼眼看人时,人人都是贼。当我们用佛眼看人时,人人都是佛。人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26、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27、 恒东法师:人生苦短,经不起漫长的等待。很多事情,都被一个等字荒废了: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来等去,只等来满腔悔恨、一头白发。谁也无法预知未来,及时行动才是王道,否则,很多事情可能会一等就等成了永远。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不要给生命留下太多的遗憾。

28、 顺境心不动,不喜而忘形,仍是佛念当前;逆境烦恼时,也不忧忿嗔恚,还是佛念当前。

29、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30、 人生的每一段时光,每一种情景,总有一首歌曲能够代表你的心声,让你一直循环,也许是它悄悄地吐露你的心声,也许它就是一勺调味剂,让你在那段时间的情感,顷刻间释放,甚至让你情不自禁爱上回忆,有时候,喜欢听一首歌,并不是说它多么好听,而是它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一个故事,一段时光。

31、 鲜花盛开需要足够的土壤,但前提是要让自己先发出芽来,社会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进程把我们从小花盆移植到大花盆,如果我们是参天大树,还会把我们放置在野外的沃土中。当幸福近在咫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珍惜。别当它离开了,才恍悟:原来,我们曾那样接近过幸福。

32、 多活一点给自己看吧,很多人事与你毫不相干。人生百味,情最浓,人生繁华,淡最真,人生一路,一步有一步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感悟,不论时光如何流转,有些东西不会改变,那就是对美好的追求,对真情的渴望,给自己一份淡然。

33、 延参法师:谁都是岁月长河中的过客,那些来自内心的谦卑和平和,才是观察生活和为人处世的关键所在,人生中最大的障碍,来自于自己的固执和妥协,所以常听人说,人生如戏,能把人生活成一片田园,何苦活成一场追逐,让那些匆匆流年,有些故事还没有展开,就已然成为陌路。尊重生活,从善待生活开始。

34、 圣慧法师:忍是一生的修行。忍耐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却是甜蜜的。不论是对逆境,对内在的烦恼还是外在的灾祸,都要忍。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生存智慧,一种明心见性的处世哲学。忍耐不是软弱,不是逃避,而是一种心灵的超越。吃亏能养德,忍耐能养心。吃亏时不计较,不比较,想得开,这样的人才能做大事。

35、 禅是禅非: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佛曰:寻找自我。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人为何而活?佛曰:寻根。问曰:何谓之根?佛曰:不可说。---悟禅无语,禅悟无语。

36、 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之间皆有缘。一花一叶,一人一物,一次机遇,一次挑战,一个善知识生命得以有了修行的机缘,迷茫,沉默、思考、释然、顿悟都让生命的长河里多一份静缓,多一份深阔。

37、 佛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38、 禅是禅非:人这一辈子,机遇难同,因缘各异,一帆风顺也好,跌宕起伏也罢,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运。那些走过的,偶遇的,相逢的,别离的,都是唯一。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态,不能放弃底线,不必嫉恨他人。不贪,欲念少;不嗔,心易平;不求,常知足。遇上了,请珍惜;别过了,道珍重。

39、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40、 现在上师为你灌顶的时候,在你的身、口、意种下了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三身种子,最后叫无二身。

41、 身体的成长点点滴滴,心灵的成长一日千里,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路不通时,学会拐弯;心不快时,学会看开;棘手的事,难做时,学会放下;欲去的缘,渐远时,选择随意。有些情,淡一淡,就释然了。有些累,停一停,就休歇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释了。

42、 生活的禅法,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关怀与分享,信任与平衡,生活的禅法却往往以沉默无形的形态存在,来源于内心的厚重,对生活的礼貌和坦率。

43、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44、 要学会对人生的境遇有信心。不论境遇如何,都欣然接受。因为,每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将指向一个更加广大、完美的计划,远非我们一时片刻所能想象得到。就像污泥对莲花而言,并不是诅咒,而是祝福;就像茧对蝴蝶而言,并不是阻力,而是助力。是的,每一个困难和障碍,事实上都是一种隐藏的祝福。面对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的困境,我们与其像一头困兽在陷阱中绝望地嘶吼。不妨向旁边跨一步,说不定就会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生活就是这样,它为你关闭所有门的时候,总还是悄悄留下一扇窗。当我们深陷命运的泥沟进退两难时,千万不要让狭隘的心态逼我们走上绝路。在生命的过程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很正常的,没有一个人会一生都如意美满,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不如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主导,而应该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动力。以坎坷来增长我们的智慧,长养我们的悲心,如此,我们就能获得生命真正快乐的源泉。一个人如果想获得快乐,不必他求,只要我们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让阳光明媚我们的心灵,不断地认识自我,运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以一种良好的心境对待人生,用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来博大我们的心灵,美丽我们的眼睛,时时做到心中有善,眼中有美,处世存真,这样的人生怎么会不快乐呢。无为而为,我们首先要为身边的人而活。每个生命都是伟大而庄严的,佛法告诉我们,看透一切并不是生命的本质与目的,无为也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信任那个更大的力量。那个更大的力量,就是当下的力量,我们皆出自于她。生命是具体的,生活是细节的,你的社会由你身边的人组成,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体贴、周到和谦卑,保持与周遭人物的和谐,让他们感到快乐,而不要因为不留意而伤害到他们生与死,此岸与彼岸,短暂与永恒,绝望与希望,有限与无限,都是永恒的矛盾,永恒的命题,科学永远解不开如此终极的方程式,我们需要一个灵魂安放的地方,需要令心灵宁静明澈的家园。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运用禅。禅的智慧给我们烦乱焦急的心洒下一片清凉,呼唤起我们内心最柔美最博大的情怀,将我们生命安放于此岸即是彼岸的超脱中。

45、 人生在世,常会接触复杂的人事;所谓修行,就是要借复杂的人和事来练心。人要经得起逆境的磨练,逆增上缘,把浮躁的心静下来,静定空心;磨难是导师,指引我们走向光明,感悟真实的人间,升华境界。逆境中宽心,磨难中静心,常存感恩之心。

46、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47、 佛说: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尘世的风景,走过看过,不必伤感,只要记得曾经拥有过,飘逝的旧梦,浮沉心海间,不应有憾,只要记得曾经牵挂过。学会铭记,学会放弃,偶尔怀念,会心微笑,静默在红尘深处,亦步亦趋随顺佛行

48、 随缘,就是顺其自然,任其所之。人中难免会有困苦,不要惧怕,也不要畏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随缘并不是认命,而是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应该学会放下,随缘而行,随遇而安。就像河水,不留恋两岸的风光,不计较旅途的曲折,一心奔向大海。有缘来者,好自珍惜;无缘去者,安然随它。

49、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0、 恒东法师:抓住一样东西,就意味着放弃了更多的东西。放弃和失去,其实始终是人生的大局。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让茶由苦变甜,生活的磨砺能使人超越苦难而尝到幸福的甜蜜。不经苦,何来甜。一念苦,一念甜,转个念就是希望。

51、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52、 恒诲法师:得得失失平常事,是是非非任由之,恩恩怨怨心不愧,冷冷暖暖我自知,坎坎坷坷人生路,曲曲折折事业梯,凡事不必太在意,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过,与其皱眉头,不如偷着乐。冬天别嫌冷,夏天别嫌热,有钱别装穷,没钱别摆阔,闲暇养养身,每日找找乐,苦辣酸甜都尝过,才算没白活!

53、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54、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55、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人们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

56、 喝一杯茶,理禅寻意。读一首诗,红尘翻滚。问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知茶的人,人在深山不觉静,生在闹市何须烦。禅心茶味,细心软语,一股股都在心底,那么香,那么淡,那么沉敛禅茶一味,诗意人生,心有花开,岁月静好。

57、 恒愚法师:生活的过往,历练人生的豁达与从容,去认同与适应生命中的那些无常变化,悲欢聚散,花开花谢,用一种包容缺憾的心态去看待这世间万物,或者能够与生命的残缺对话,活出人生内心的平和,这深一脚浅一脚的人生,也不再是一种痛苦和感伤,而成为一种能够实实在在滋养生命的正面能量。

58、 恒诲法师:有时候,心里装满了好多不愉快,有的时候,我们装坚强,是为了不让人看出脆弱;装高兴,是为了不让人看见伤口;装轻松,是为了不让人发觉心酸;扮装幸福,是为了不让人看到疤痕;装成熟,是为了不让人看出无知;装快乐,是为了不让人看出孤独。其实,伪装是自找的累赘,真正的幸福来自于简单和率真。

59、 延参法师:在生活里活过,最应该学会的就是领会生活,生活怎么样,就在于如何领会,用一份烦恼的态度收获的就是烦恼,生活没有什么秘籍,人生活的是一种风骨,一种态度,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生呈现。

60、 忘记是很痛苦的,从前如是,今天也如是。不过,以前的痛苦是因为记不起,今天的痛苦,却是怕自己无法忘记。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你可能因为某个理由而伤心难过,但你却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越能往下沉,心里踏实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稳。

61、 在修学佛法中,我们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这正是在强调为人处事当中首先要学会恭敬和谦让。然而,真正去做却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久久地练习。因为无始劫来,我们习惯了我慢贡高,所以想一下子低下来很不容易。

62、 对于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往往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因此我们对沿途的风景常常忽视。其实,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都是在途中,活着是为了经历,经历就是修行,也许它是平凡的、琐碎的、漫长的,要学会安于途中!

63、 恒路法师:用一颗好心情,一颗鲜花绽放的心情去生活,这样的心情才能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才能活出幸福的生活方式。什么是幸福?把你的人生活成一场幸福的状态、幸福的存在,你这一趟人生就没有白来。

64、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5、 恒荣法师:自尊是一种人生的理性和信仰,自大却是一种自私和陷阱。别人的尊重是一种友好和善意,而自己的自大,则是命运崩溃的开始,也是警醒。

66、 延参法师:生命需要幸福的信念,更需要对幸福的实践,幸福的障碍,不是生活里遇到了多大的困境,而是自我没有跨越的懦弱。在烦恼里低头,何异于是对幸福的放手,能够克服那些自我的悲情和矫情,每一次对自我悲观的突破,何尝不是一种最真实的幸福体验。

67、 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龄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责任。真正的幸福不是一路的追逐,而是生活中知足的心态。没有人亏待你,更没有人伤害你,而所有的伤害都来自于心胸的狭隘和内心的无明。延参法师

68、 生活中经过的故事,都是历练心地的因缘,所以要清醒地认识,不被经过的烦恼牵绊,坚守信念的平和,生活原本如此,不管发生什么故事,重点都在面对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

69、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70、 低调做人也是一种智慧: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万物之本的地位。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到此境界,便能进退自如善始善终。学会了低调埋名、谦卑无争,方能赢得人生。

71、 禅是禅非: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动念头就先发现别人的毛病,正是自己莫大的毛病。一动念头就先想到别人的优点,正是自己莫大的优点。

72、 恒诲法师: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我们要学会和外界独处,和生命独处,和自己独处。学会独处的人,心胸才能够豁达;学会独处的人,心智才能够成熟;学会独处的人,才能领悟到生活的深邃。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独处让我们内心充实豁达。我们的内心就是在无数个独处中渐渐坚强起来。独处,让内心更强大。

73、 在山区,没有多少路是直的。这些弯弯曲曲的路,既是环境恶劣的反映,更是人们智慧与顽强的彰显。环境恶劣,是既成的事实,谁也无法改变。生命的美丽,就在于懂得顺应自然,于曲折之中走出自己独特而美丽的人生之路。许多路,不是走不通,而是该转弯了。人生许多幸福,总在拐角处。 ()

7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关键是悔悟。可悲的是,在人生之途上误入迷途而执迷不悟,或将错就错,或一意孤行,结果欲盖弥彰,走向更深的罪恶。吾日三省乎吾身,是人生完善的哲学,省而悟。

75、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一首告诉我们如何享受自然,如何拥有良好心态的禅诗。人世间最美好的享受不是锦衣玉食,香车宝马。而恰恰是那些最平实、最简单的东西,能给我们带来最震撼、最彻底的生命享受。所以莫要在繁杂的世间迷乱了自己。

76、 万行法师:有道德底线的人就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就是有道德底线的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既是一个没信仰的人,也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

77、 眼中的流年,是盈落一缕清香,弥足永远,心中的感怀,是盏满一滴陈酿,悄然收藏,学会淡忘,学会珍惜,拥有一份领悟,一份坦然,一份温暖,人生如茶,就清淡而品,心静如水,就清流而欢,人如花开,就淡淡而美

78、 【人性中最美好的品德是纯善】人生最悲哀的感受莫过于人有眷属,唯我独无。因此,菩萨道行者说:你们看待世间一切众生,应该把年老者当作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年龄与自己相近者,就当作兄弟姐妹去敬爱他;年龄比较幼小的,则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护他这是人性中最高洁、最真、最善、最美的爱。

79、 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若人守一,万事毕。是悟道之妙也。

80、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81、 当你觉得痛苦的时候,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痛苦;当你觉得烦恼的时候,也不要再自寻烦恼。不会自寻烦恼,是智慧的表现;不增加别人的痛苦,则是悲心的表现。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残缺,人永远无法求得完美。想要在任何地方都追求完美,就是自寻烦恼。

82、 明媚着,便是快乐;快乐着,便是温暖。经年中,总有些故事属于曾经,总有些思绪随风。很多人,很多事,走过了,离开了,就让它成为风景。在人生黑白交正确的背景里,画一笔领悟,书一笔珍重,抑或安静,抑或淡然。学会浅行,学会释重。心,只有经历过,才会坚强;生命,只有承受过,才会厚重。

83、 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杂了,便会不经意地发现这人生中,总会有太多的波澜起伏。然而一个人经过世事沧桑,人情冷暖,心淡如清菊,微笑如盛开的花朵。怀这样的姿态,这样的心境,哪怕在惊涛骇浪之中,也会如标杆的旗帜傲然屹立。纵使不张扬,不高调,不闪耀,已是有着无法遮蔽含蓄的魅力。

84、 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因此我们对沿途的风景常常忽视。其实,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都是在途中,活着是为了经历,经历就是修行,也许它是平凡的、琐碎的、漫长的,要学会安于途中!

85、 恒唯法师: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无忧,因风而皱。禅是解脱,不是缠缚。禅是看别人更客观,更理解,更善意。

86、 我们为什么难以做到随喜功德呢?原因是嫉妒心、自私心理在作怪。为他人的利益往往高兴不起来,主要是我们的心胸太狭窄了。普贤菩萨的第五大愿随喜功德,就是对治嫉妒、自私、狭窄心量的最好方法。菩萨道为什么说难行了呢?因为菩萨道的特点是完全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去成就别人。

87、 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甚至觉得向别人提起这事就怪可笑的。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88、 时时守护自己的善心,守护自己的清静心,守护自己的一颗爱心,先做自己的护法,保持自己不造恶,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进而,再去安护身边人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舒服与自在。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但也不会标新立异,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这样,您会越来越感受到,修福得福,真的幸福。

89、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90、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91、 一提到痛苦,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却不知它也有功德的一面:痛苦能挫败你的优越感,打消你傲气十足;能让你对其他的受苦众生心生悲悯;能让你慢慢看清事情的真相,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故痛苦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看你懂不懂从中提炼养分。

92、 禅是禅非:简单,是生活最高境界。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再精炼为简单。简单,开始是一种单纯,最后是一种高度浓缩。不经历复杂的简单,品不出丰富的味道;尝尽人间百味,还是清淡最美;看过人生繁华,还是平淡最真。简单,是看透人生的智慧结晶。

93、 人生总有一些路,需要自己走,总有一些事,需要自己做。无论坎坷,还是平坦,无论顺利,还是棘手,一些路,一些事,总得自己去面对。任何人,不论亲疏都无法代替,也不能代替,艰难,你自己去承受,欢欣,你自己去感受。人生的起起伏伏,风风雨雨,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靠的主要是你自己,生活就是如此。

94、 大气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事情,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钱财而纠结。大气之人能让自己的世界海阔天空,即便一时失意,终得大器晚成。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也一定会离开。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

95、 在人生的道路上碰到艰难困苦是必然的过程,生活就像翘翘板,不是上便是下。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够运用智慧,在烦恼、失败中,吸取经验,增长见识,不断地尝试,积极开拓自己的人生。《宛陵录》中,黄檗禅师有所领悟地说: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抱蝇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96、 一缕阳光,一曲天籁,一笔淡墨。平凡的生活,懂得珍惜美好,紧握手心里的暖,用不乱于心的淡然,欣然每一个日出,释然每一个日落!让心舒展,让生命获得如风般清逸爽朗的舒适自由,生活画卷就会多些色泽光彩,怀着一颗平淡之心体味生活的美好!

97、 繁华过后,皆云烟,暮然回首,万事空,嬉笑怒骂,即人生,花开花落,如一梦。山一程,水一程,走过的都是春秋,看过的都是浮云,永恒应在远方。回首,留不住岁月;凝眸,牵不住时光。于是,微笑释然。懂得珍惜,来的俱是美丽;舍得放手,走的不成负担。

98、 恒愚法师:有时候,珍惜,是为了更好的拥有;而放下,则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好与不好都得去走,幸与不幸都得去经历。人生的际遇,就像那窗外的雨,淋过,湿过;散了,远了。容不得我们是否允许,便已然不再。于是,人生,便总是从告别中走向明天。将美好留于心底,淡淡的就好;将悲伤置于脑后,遗忘了最好。

99、 不吃油腻的东西,让身体更清洁;不做不可及的梦,让睡眠更安恬;不穿不合脚的鞋,让步伐更悠闲;不跟无谓的潮流走,让心情更宁静;不缅怀无法回头的过去,让生活更快乐。用心去爱,真诚去交,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简单每一天,幸福每一天。

100、 人生,总让人无语。笑的时候,不一定开心,也许是一种无奈;哭的时候,不一定流泪,也许是一种释放;痛的时候,不一定受伤,也许是一种心动。走过一段路,总想看到一道风景,因为已经刻骨铭心;想起一个人,总会流泪,因为已经融入生命;唱起一首歌,总会沉默,因为已经难以释怀。风雨人生,淡然在心。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佛教佛语经典语录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教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1、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2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1、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46、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49、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1、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5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2、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5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4、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5、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6、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57、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8、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9、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60、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经典佛语,年度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


经典佛语,年度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

1、 恒愚法师:凡事多一些体谅,以后就少许多后悔;我们的悲哀,不在于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陷在曾经的记忆中,对一些人耿耿于怀,对一些事斤斤计较。人生一辈子,有时想想,还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闲事。

2、 恒东法师:人生经历的美很多,走过春夏秋冬,看遍春花秋草,不管你是从繁华处走来,还是在寂静处走来。只要你带着心情,转山转水,经过耐人寻味的过程,美的东西会升华成最美,明暗山水之间,也只有心间能滋生出最美的风景,最美的风景在心中。

3、 站在太阳下,就要懂得什么是坚强。年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忧悲。快乐的最好办法就是忘记不快,幸福的最好办法就是忘记不幸。牢记不快只能使自己痛苦,牢记不幸只能使自己悲伤。遗忘失去的,欣赏拥有的,才使自己快乐幸福。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

4、 恒复法师:物有阴阳,人有两面。看人优点者聚阳,即积极的,乐观的;看人缺点者收脏,即消极的,悲观的。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而是要扩大自己的包容心,怨是火海,管是刀山,痛苦的根源是人的要求太多!心存善念万物皆美,心能安静道法自然,幸福的一天从欣赏别人开始!

5、 人类是有情爱才生到人间,父母如果不相爱,就不可能结为夫妇,子女又怎么生到人间来呢?可是,人活在世上为了情爱,常常苦乐参半,为情所苦,为情烦恼,所以处理情爱一定要有方法。用慈悲来升华感情。世俗的情爱是自私的,如果能够升华为对众生的慈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就更完美了。

6、 在无法相信就要失去的时候,就需要学会告别。告诉自己学会坦然面对,学会接受离别和失去。学会相信:相聚就是离别的序幕,而离别就是相遇的最初。只有真正的能够明白和懂得了失去和离别,才能够真的明白什么是得到和拥有。当一切静静远走的时候,才不会太伤情,太难过也许,人生就应该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远行,最终,都会离开,都会失去,都会消失在我们的生命和世界里。

7、 恒东法师:当我们试图对一个人、一种行为、一个现象扔去石块的时候,反躬自问,看看自己是否已经是无懈可击了。嘴巴那么毒,心里一定很苦吧?所以管好自己的嘴巴,是最大的修行。

8、 放弃了,就不应该后悔。失去了,就不该回忆。一米阳光,一杯咖啡,一份心情,一种生活。许多聪明人没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为撞了南墙不回头。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个办法。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只要心念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拐弯也是前进的一种方式。

9、 人生如登山,前半生上山,要尽量努力登的高,越高看到的风景越不同,没有达到那个高度的人无法理解你看到的是何景色,而下半生是下山,就要悠闲自得,偶尔回头望望,想留住那道风景但最终还是在山后消逝。

10、 不管衣橱里衣服有多少,最爱穿的就是那几件。不管生活中朋友有多少,最能聊得来的就是那几个。所以人变得成熟,无非就是明白哪些是最爱,然后开始删减。无限制占有,恰恰是不了解自己的表现。学会极简的生活,往往才是抓住了生活的重点。简约,就是极致。成长是做加法,成熟是做减法。

11、 我们都是禅道上的修行者,凡夫俗子心随神移,被花红柳绿迷了眼,让攘攘尘世惑了心,终生劳碌奔波却难以得道;唯有超凡脱俗之人心无旁骛,笑看风雨飘摇,淡视荣辱得失,用苦难为音,用执著为调,用奋斗为词,用坚强为曲,歌唱酣畅淋漓的人生,吟诵万千变化的世界,方能洞察万物,笑对苍渺,德厚行远。

12、 人心和岩石都是一样,也是可以有被水滴穿的孔。有时候,在乎得太多,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折磨。我执着的认为,懂得的人永远不要过多的解释。不喜欢就不要选择,喜欢了就要坚持。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不要轻易让喜欢你的人哭泣伤心,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钟,美好的回忆应该留给快乐和欢笑。

13、 人生,如萍踪,既缓慢又仓促,一木一草一花的风情,容纳了百味。慢品,若涓涓如水的温柔,平淡中最是真情,可抵挡岁月无情的风霜;小酌,若秋色零落后的丝丝薄意,繁华落幕,人走茶凉,多少风生水起,诠释生命之路的无常;一丝念想,一季轮回,一诺感动,一瞬飘零,都穿行于生命里,演绎着如歌如泣。

14、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15、 恒东法师:手执时光,漫步岁月,花还是花,花已不是花,今日的花也不是昨天的朵。人生如戏,轰轰烈烈一场,轻轻巧巧又一场;一出戏又一出戏不断上演;历尽沧桑酸楚,走遍九曲回环路,生命不休,不落幕,不散场。

16、 人生如舞台,如果你单单叙述一件事情,就无法打动人心。所以你必须生动活泼的把事实编造成一种喜剧的形态,也就是以喜剧的手法来处理你的人生,使你的周围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卡耐基

17、 珍惜人生路上的点点滴滴,在生命的旅途中,好好用心去欣赏那沿途的风景吧。因为错过了,就不再有了。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毕竟只有一次。开心是一天,苦恼也是一天,何不去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珍惜人生路上的每一道风景,只要你用心去欣赏、感悟、品味生活,必会有不同的收获。

18、 人活一世,其实吃苦没什么不好,它能让你更好地珍惜甜的滋味;忍耐也没什么不好,人生需要等待,没有沉默就难有爆发;平凡没什么不好,能够每天感受生活的美好,就是一种莫大的幸运。生命是一个过程,你无法将其停步。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

19、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越想越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地狱,也可以想出天堂。

20、 佛教微博经典:什么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当你再次面对你过往的难堪、你憎恨恼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动念,坦然面对,一笑了之。即便别人在你面前,复述你过往种种不幸时,你仿佛是在听别人的故事,心里一丝涟漪都没有了。放下,莫过如此。

21、 佛法中没有相克的说法,人与人之间若非善缘即是恶缘,无论是哪种因缘,今生我们都应该以善相待:善缘令它增长,恶缘令它消除,乃至更进一步,都转化为一起修行的法缘。风水即是环境,佛法说依正不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能拥有什么样的环境,福地福人居,而不是倒过来。

22、 人生总是在内外兼修中成长。外在的成长往往由社会来评判,由时代、环境、机遇等所决定;而内在的成长是生命的感悟、体验和积累,可以由自身的努力和历程所决定。真正的成长,就是在追求外在成功的风雨中,锤炼内心的强大,最后能从容面对一切的结果。失败转化为收获,成功转化为幸福,都必须通过内心。

23、 从来都没有岁月可回头,也从来没有故事可重演,也许这是一种遗憾,但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的拥有。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蹉跎,一次又一次的浪费,我们终将在无法回头中明白我们并不是总有时间做很多浪费和后悔的事情,于是真正地懂得珍惜并且真正地懂得幸福的含义,稳稳的幸福,就在于心平气和里。

24、 佛是无心道人。

25、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人性本善,上进之心,人皆有之。然人当有所必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不争,非不进,而是不计较于蝇头小利而失大体,不为眼前利益而失远大,不钻牛角尖而毁于必然。不争,是低调,是远见,是智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争,正是最大程度避开绊脚石的最好方法。

26、 恒东法师:如果一个人只会引用佛菩萨说的话,自己不悟,就好像只会数佛菩萨的珍宝,自己没有半文钱。如果一个人只会引用祖师的公案,自己不开启,就好像只会说祖先美丽的花园和壮美的河山,自己没有一块地。习禅的人要以祖师为灯,也要以自己为灯。念佛的人要以佛菩萨为归依,也要做自己的归依处。

27、 森罗即万象,一法之所印。

28、 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学会放手,甘愿舍弃,你才能真正得到。得与失,不过是相对而言,你自认为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你觉得失去时,也许恰是得到。所谓舍得,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存真、舍虚取实。凡事看淡点看开些,一切随缘随心。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生活是一种心态,人心如江河,走在不同路上,有不同的境遇,或悲或喜,或富裕或贫穷,我们都应该以微笑面对,因为这一路所遇到的将是你探索人生的结果,也将是你的领悟,也是你的一种缘种种因果,皆是缘。人生无悔便是道,人生无怨便是德。得到的要珍惜;失去的就放弃。过多的在乎会将人生的乐趣减半,看淡了,一切也就释然了。执着其实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苦楚,计较得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放弃,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我们以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生活总不完美,有辛酸的泪,有失足的悔,有幽深的怨,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看生活是否完美,就要淡视那些不完美,然后放大可能的完美。只要你的心完美,这个世界就完美。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觉得痛苦;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弃时都会痛苦,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轻一些,保持一颗平常心,痛苦不就会随之而减轻吗?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不苦。恒路法师:做人要心胸开阔,凡事不要计较,不愉快的事情尽快忘掉,脑子里尽量多留些美好的记忆,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这样做也许不容易,但是,要努力学着去做。因为,量大福大,在人生的路上,只有开阔自己的胸怀,天地才会开阔;只有把自己的心量放大,福才会大。恒东法师【切记】人生逆境时,切记忍耐。人生顺境时,切记收敛。人生得意时,切记看谈。人生失意时,切记随缘。心情不好时,当需涵养。心情愉悦时,当需沉潜。恒愚法师: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日日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日日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矣。为善如春天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缺,日有所损。延参法师:每个人在生活里都希望得到理解,许多时候是不经意间希望别人能够认同自己的偏激和固执,甚至加重了内心的纠结,或让自己疲惫不堪,用一颗固执的心去对接这活泼的生活,本来就是一种人生的脆弱,人生中最需要做的是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在包容里学会宽恕,在善意里学会释怀。恒秋:不要认为生活伤害了谁,谁的谁,谁和谁,谁又是谁的谁,谁经历得多,谁忧伤的多,都是行走在路上的谁,到头来谁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宽阔。

29、 人生如烟花,不可能永远悬挂天际;只要曾经绚烂过,便不枉此生。避免心碎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自己没有心。人间的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

30、 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的导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内心,痴与执、怨与恨,只会让心翻滚、让人不安。只有放下它们,才能轻松自然。

31、 佛教微博经典:简单的快乐有两种人:一种是孩子,一种是彻悟人生的智者。物质的确可以买到快乐,但持续的快乐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精神快乐。之所以生活得比较愉快,是因为你学会了放大美好。

32、 恒唯法师:不要认为活着是一场累,也不要认为自己被命运抛弃,不过就是生活里多了一些变幻不定,也不必要从内心去抵触,有一种痛得要命叫做生命,更有一种活的从容叫人生。

33、 不要总是跟着烦恼转,一点儿自信都没有。心真的是很重要的,对一个自信、坚定的人而言,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也没有谁能够伤害你。大家的心田里,过去没有人去拔草,只有杀盗淫妄酒,烦恼五毒,除此以外没有种过佛的种子。

34、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婆娑世界是净土,尘境既是真境。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35、 不要说一天的时间无足轻重,人生的漫长岁月就由这一天一天连接而成;愿你珍惜生命征途上的每一个一天,让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向前进。幸福的理解有千万种,每人的诠释都不同,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相信自己,跟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不要盲从信条,不要盲目攀比,你就会是最幸福的。

36、 禅是禅非:平凡的人生,默默的度过。该有的迟早会有,过分强求也无谓。该失去的,也迟早会失去,正如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倒不如珍惜眼前的平凡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苦乐。人生本来就是苦乐相间,得失更替。与其终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倒不如平平静静中去享受,人如果真静下来总会想明白很多东西。

37、 顺其自然,生命因放下而美丽。江河山溪,顺势而流,弯弯曲曲是它们的美丽。人生,总有一些人和事,勉强不来,强势而为,终究两伤。缘深缘浅,早有天定。每件事,每个人的过去,注定了将来。能相聚的,早晚会自然相合;要分散的,谁也无法凑合。如同水与火。想开,看淡,自然而然在一起的才是永恒。

38、 累了,就休息下吧,何必把自己逼的那么紧呢;累了,就让自己的心停下吧,它也需要时间去整理;累了,就停下吧,哪怕是驻足拍拍灰尘,让心灵重归洁净;累了,就停下吧,这不是懦弱的逃避,而是自我的释放;累了,就停下吧,哪怕只是轻轻抬头,也许会有更好的风景。

39、 顿珠法师:慈悲,智慧,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最稳固的。万物于生灭中,刹那不停。因缘聚合时,我们可以看到世间万象的展现。因缘离散时,外在世界会如此脆弱不堪。一切于瞬间发生,也会转瞬间消逝。只有我们心中本具的慈悲和觉醒的智慧,于无数的轮回中,生生不息。

40、 真实的淡泊是对自己人格与情的冶炼,是在纷扰的尘世中物我两忘,是一种内心的祥和,也是一种深入的淡定;它是对人生的深层领悟,是人生境界的极至;面对红尘喧嚣,面对繁华诱惑,用一份平静与从容来面对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我们选择不了生命,但我们可以选择走过的方式。

41、 【当心真的纯净起来】当一个人的心真能沉淀下来、安静下来、纯净起来的时候,便会觉得天空格外蔚蓝、阳光格外明媚;便会感悟到拥有生命的美丽与快乐;便会觉悟出明天、未来的光明灿烂;便会拥有一颗唯美、善良、健康的心灵!当一个人能摒弃外物的诱惑,回归本我的空明静寂、感悟出人世间美与善的存在时,快乐与幸福的感觉便会悄然而至,萦绕心间!

42、 对禅而言,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世事心境。如是,大度是禅,无伪是禅,乐观是禅,含蓄是禅,清淡是禅,信任是禅,适度是禅,和谐是禅。满目青山是禅,苍茫大地是禅,绵绵细雨是禅,潺潺流水是禅。行住坐卧,皆带禅意;时时处处,禅悟人生,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43、 剪一朵灯花,将光阴细细的端祥,那些如水的过往,就睡在青石板的小巷,夜微凉,谁拨乱了琴弦,扰了那缕暗香。思绪,盘根错节的生长,写不成平仄的词章,莫不如,将零碎的页脚悄然折起,让禅风流韵都在寂寞里安放,我只抽取一丝一缕,以云朵入色,执意为你裁出桃红柳绿的模样。六月的风,从五月的故事里吹过,似一幕华丽丽开篇的唱白,用火热的弧线将晴空覆盖,只一个回旋,就燃烧了纸上的时光。那些青藤缠绕的惆怅,肆意的在风里来去,我走在旧的线索里寻觅,恍然记起,你还欠我一页未写完的诗行。从此,我的半卷书不再叠起,一铂幽静里永远温着墨香

44、 眼中有物,满目皆可生香;心里有景,荒凉亦是繁华。世界给予你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何种心态来回应和诠释。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取决于你对它的应对与承受。唯有心的纯净、豁达、感恩,才能陪你走得更远

45、 #延参法师开示#岁月悠悠无始无终,生命就是一个看客,看世间冷暖,看世间沉浮。不要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不要把自我当作道德的天平,去衡量别人的过错。看客就是看客,笑一笑,海阔天空。豁达一些,水远山高,无招胜有招。

46、 这个世界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不是只扫门前雪,人生的活法不在于心情好不好,而在选择做不做,有的人生不是输给了生活,是输给了心态,或者是愿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一份客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就会发现自己远远不够努力,生活的状态怎么样,不必要寄托于别人的赞美,活好自己的心地和世界的氛围,

47、 不管我们做的是什么,人生不论长短,命运不会亏欠谁,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生命是一种声音,从啼哭开始的随意阴晴,到高山流水的激昂磅礴,最后躺在云水禅心里聆听花开的过程。

48、 恒诲法师:佛说,前五百世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所以,要珍惜每一次的相逢、相遇、相知、相伴。人生最好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心里;最美的风景不止是观赏,更需要融入其中。言语道断,拈花微笑,以心印心;相濡以沫,风景这边独好。放下追逐,清风自然徐来;松开眉头,世界才能放松。

49、 逆境使人成熟,绝境使人醒悟。人生的每一笔经历,都在书写自己的简历。生活中有很多不公平,别抱怨,因为没有用。永远不要去质疑一个人的善良,因为在绝境面前,众生早已情不自禁地学会了原谅与宽恕。

50、 路不通时,学会拐弯;心不快时,学会看开;棘手的事,难做时,学会放下;欲去的缘,渐远时,选择随意。有些情,淡一淡,就释然了。有些累,停一停,就休歇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释了。有颗心,伤一伤,就坚强了,行至水穷路自横,坐看云起云亦高,路旁有路,心内有心,凭的是眼界和心胸。

51、 懂得欣赏自己的生活,才能让自己活得随心所欲。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人和事,好的坏的,温暖的回忆,渐长的伤痕,都无法拒绝,只有接受。但就在这些人和事中,人逐渐学会成长。时间能让伤口痊愈,虽然总会留下或深或浅痕迹。或许人生本来就应是酸甜苦辣尝遍,才能让人有活着的快感。

52、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往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53、 佛法的核心只有两项: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及破除一切执着的大智慧见。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皆不离此两项原则。

54、 世间众生,总会碰到不如意的人和事,不怨怨相报,不意气用事,修持忍,熄嗔火。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55、 人生四字:缘空悟善。一缘:世间万物皆有相缘,缘是机遇,缘是达观;二空:空是智慧,包容宽恕,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三悟:悟为慧根,启发心智,世事洞明皆学问;四善:心怀悲悯,心存感恩,积善行,帮助别人。

56、 恒诲法师:学着看淡一些事情,看开一些事情,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所有的纠结和烦恼都是一种自虐。

57、 人生奔波几许,总是风雨难当,而这正是生活的常态。在风雨中磨砺,在风雨中开怀,在风雨中流泪,在风雨中坚强。而在走过风雨后,再回首时,总是几分淡然与释然,这是一种全新的人生境界,它帮助我们体会风雨的精彩之处,苦乐年华,幸福安然。

58、 恒东法师:平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做人酌一种美德。平和既是一种修养,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平和的人,从不被忙碌所萦绕,闲时吃紧,忙里悠闲。待人不严,教人勿高。宽严得宜,分寸得体。身心自在,能享受生活之乐趣。平和的人生,是和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

59、 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60、 生活的禅法,在于对生命传递一种信念与坚韧,失落中的勇敢,困惑中的价值,找到自己内心安静的方法与体验,不必要在凄凄然中徘徊,还有那些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的叹息,人生向前,把握了心态,也就把握了生命的了如指掌。

61、 抱怨是一种毒药。它摧毁你的意志,降低你的身价,摧残你的身心,削减你的热情。抱怨命运不如改变命运,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毕竟抱怨解决。任何不顺心都是一种修炼,进锅炉的都是矿石,出来的却分矿渣和金属。凡事多找方法,少找借口,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在奔跑。

62、 生命中没有永远的精彩,也没有永远的不幸,岁月之河在经过了大浪淘沙的波涛之后,最后一定会归于平静。生命轮回,春秋枯荣,这烟火人间里的至味,我们安静下来之后,自然会能够参悟。而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又有什么不能够放下呢?

63、 禅是禅非:没人能一手把你拽到天堂,也没人能一脚把你踩到地狱,命运中所谓痛苦与快乐,只是内心感受,当你超越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时,你会感到处处是天堂;当你被烦恼纠缠不清时,哪里都是地狱。所以说,万法唯心,命自我造。命运如何,就看你怎么去努力,怎么去看待。命运就在你的手里,也在你的心里。

64、 珍惜这似水的流年吧,珍惜这暇满的人身。我们谁都无法知道,明天与无常哪个先到来,百年后,我们都已不在,那个时候会明白,今生所有的遇到都是命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无论在家,在单位,在路上,友善。微笑。把吉祥快乐的阳光带给众生,愿有缘的人们真正得到佛菩萨的加持!顶礼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

65、 世界上总有占不完的便宜,吃不完的亏,好事不可能总让你摊上,你也不可能老是那个倒霉蛋。所以,放松点,看淡点,做完,放下,不再去想,不要去比较,你便释然。有后悔和比较的时间,还不如去做点别的事,你会得到更多。心情也是有成本的,为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影响现在的心情,那才是真正的损失。

66、 延参法师:人生的那些是与不是,不是让谁疲倦或者痴迷,用你的心态去活过生活的那些咯咯噔噔。不是,多反思自己的不是;是,自己活过才是。

67、 学佛后,你要把爱心献给亲人、朋友。你从原来的暴躁变为温柔;懒怠变为勤奋;奢侈变为简朴;浮华变为沉淀;欺诳变为信实。这样,你的父母、子女、伴侣、亲朋好友,都会从你身心的净化中,感到佛法的好处,从而会恭敬三宝,欢喜三宝,会在心里种下佛法的种子。-----海涛法师

68、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把自己拥有的看得太轻,把得不到的看得太重。可是,要知道,万事来去总有因,万物得失常在缘。因此,学会随缘,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事物,享受此刻所拥有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活法。何必在无明造作中精神自虐呢?要知道,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东西,此时此刻,便是最美的时刻。

69、 红尘中,许多人丧失了甘于平淡的朴实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挚的收获与拥有,不再有一颗丰盈的心。岂知,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功名利禄看淡,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

70、 顿珠法师:心善的人,就象一块磁铁,会吸引很多正能量,你眼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做的事能成办,遇到的人帮你。即使遇到困难,护法都会护持你。心恶的人,也象一块磁铁,会吸引很多负能量,做的事不顺,遇到的人嗔恨,即使有个机会也在瞬间化为泡影,并会感到无尽的痛苦。所以,天堂地狱善恶间,吉祥如意。

71、 禅是禅非:没有缺点的人生,只是一个童话。把自己抬得过高,别人未必仰视你;把自己摆得过低,别人未必尊重你;没有人是完美的,无须遮掩自己的缺失。做人要能抬头,更要能低头。一仰一俯之间,不仅是一个姿势,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

72、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73、 世界上有两种人不需要解释,一是理解你的人,二是不理解你的人,理解你的人不用解释,他也会明白,不理解你的人,解释也没有用!

74、 人生路漫漫,蹉跎与欢笑会陪同我们一路前行,而我们总是把挫折牢记于心,把随行的欢笑淡漠,用回忆的方式,反复的去蹂躏那些已经过去的不愉快,残酷的对自己进行精神上的折磨,那些留在生命里的错落,已经无法再回到原来的起点,也就没有必要抓住过去的尾巴不放,而卑微现在的美好生活。

75、 恒路法师:不干扰别人的心,也不要欺骗自己的心。自己心性不明时,我法二执深重,容易在外相的概念中打转。随意去批评别人,往往脱口而出的,就是口业。修行的入手处:多花时间改善自己,少耗精力批评别人。菩萨护口,如护人眼目。三思,慎重。

76、 【看破,放下,觉悟】世上的每件事都是有因缘的,然而现代人因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对事的看法,总是立于主观的地位思考,从不认为有因缘果报。而什么是感恩的心,对人们而言,也一样是不懂。人要能看破人与人间聚散的因缘,才能让自己在缘散时保持一份潇洒。

77、 路过这一趟人间,不是思索在哪里曾经失落过,而是需要自己对悲观的一种振作,要学会庆幸自己还能有一些胸怀的宽阔,流年无语,陌上花落,人生如青春匆匆,能怀念就已经是美好的感恩。做自己生活的佛光,温暖而祥和。

78、 人生里,我们无论匆忙与静处,无论浮躁与喧哗,都在演绎着各种离奇的故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间有善便有恶,有晴便有雨。文字是生活的缩影,生活悠闲,文字也悠闲;生活孤独,文字亦如孤单;每个人的文字,其实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禅,细读慢品,方知其中真味。

79、 佛陀说:动一仁念,出一良言,尽一分力,助以适需(供养出家人所需要之物品),皆名为施;所得施福,六天(六欲天上)人中,往返十世。改造命运最好的秘诀,就是发心修福。

80、 延参法师:生活的路上,多了坚定也就少了感叹,这一路风景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马虎和懵懂,那些沉浸在烦恼中的徘徊,只能加重生命的悲情,这世间百态都和内心的世界紧密相关,生活从来都存在不完美,但人生只能选择继续或是不继续,破除自己的那些虚妄和寄托,努力向前,不必要害怕跌落。

81、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揭示之禅理。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仅有一次的相会。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一期一会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

82、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83、 人生之路,坎坎坷坷。用心感悟,每一轮日出,总会让人心花怒放,忘了烦恼;用心感念,每一场日暮,总会让人心旷神怡,忘了世俗;用心感受,每一缕阳光,总会让人心暖如春,忘了困乏;用心感觉,每一丝细雨,总会让人心静如水,忘了忧伤;用心感怀,每一位友人,总会让人心潮澎湃,忘了遗憾。

84、 禅是禅非: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善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除却杂念私心,少些攀比计较,才会随缘自适,人的天地才会壮阔辽远。

85、 恒东法师:你的心,如果每天都落在那些是非、有无、来去、对错、你我之中,就永远得不到寂静。每个人的世界,其实都是自己造就的,不应怨天尤人。试着把那些都是别人的错的念头,换成都是我的错。那么从反思,自省,改善自己的那一刻起。就是心寂静自在的时刻。

86、 恒诲法师:佛曰,一切唯心造。心是一种作用,也是一个方向,在哪里淡然,在哪里激烈,拿得起什么,放不下什么,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敢作敢为的担当,也可能是一种顿悟的代价,也可能是一种习惯性的潇洒。佛法就是生活的方法,学会冷静和轻松。

87、 我们过得不好,很多时候都是在自欺欺人,总是在幻想着遥远的梦境,凌乱了脚下的步履,艳羡着别人的幸福,漠视了身边的快乐。境由心造,心灵的方向错了,我们就会无端失去感悟生命喜悦的机会,在自铸的牢笼里囚禁着思想的自由。任何时候,少审视他人,莫轻贱自己,经营好自己的日子,这才是最美妙的活法。

88、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89、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纠结苦恼,萎靡不振。愁钱、愁事业、愁爱愁虚荣,愁有何用?想拥有就去努力,努力过后就不在乎结果。成功是付出的收获,失败也是正常的历练。而所有功名利禄实际是早早晚晚的一场云烟,真正拥有的是自己的心情,何必不能释怀,妄自空折磨自己。

90、 禅,通俗讲就是静虑,就是冷静下来的意思。

91、 我们在芸芸众生中很难做到出类拔萃,很多时候都在仰望那些难以企及的高度,憔悴的容颜,疲乏的身心,涌动的狂燥,受挫的嗟叹,如同烙印般镶嵌于我们的生活,打磨着我们的品行。就把自己的高度定位成人生的高度吧,不必复制,无须雷同,不求高不可攀,只为独一无二,只为做一个完全的自己。

92、 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讲,除非是为了利益众生,否则,世间的名利福报完全是一种毒药。正如古大德所说:美誉是魔鬼给你下的毒,恭敬也是束缚你的绳索,一切福报都是解脱的绊脚石,所以不要把毒药当妙药!

93、 生活中的烦恼很多,各种各样的烦恼障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烦恼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智慧。所以,我们常常说,有智慧就没有烦恼。佛教所教导我们的就是如何断除烦恼,如何转化烦恼乃至开发我们的智慧。因为智慧这个如意宝珠是我们人人都本自具足的。

94、 这个世间没有永恒的东西,叫做世间为我所用,只是暂时借我们用一下而已。而非我所有是说,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你的。口袋的钱暂时放你那边,也许明天就放在我这里。所以学佛的人不会有钱就很骄傲,也不会因自己很穷就很自卑。三餐吃得饱,过一个很平淡、平实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95、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平日的生活中尽己所能地多做善事,不要等到错过了机会再后悔。在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伸出你的援手,帮人一把。即使一个甜蜜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在关键的时候也能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对你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对受助的人来说,却是终身难忘的恩德。人生短暂无常,行善不能等待。世上任何事业的成就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通往成功目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唯有那些始终坚守自己信念的人,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胜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人,而是最能耐久的人。习气跟自己时间久了就习以为自然了,不易被察觉。做事本身就是考验。没去做,觉得没什么难的,当去坚持完成时,你会发现内心的毛病、习气都会浮现出来。拿出来,晒一晒自己的内心,无所求地去做,战胜那些妄念,这也是修行。微笑会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和喜悦,会让我们很久很久,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个人也许不能拥有世俗的名利,但只要拥有这份快乐,我们那充满法喜禅悦的微笑也能够点燃别人心灵的明灯,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人生不过几十年的时光,与其郁郁寡欢地度过一生,倒不如凡事想得开一点,看得淡一点。当遇到令你生气的事情时,学学弥勒菩萨的包容和放下,使不快之气消失在忍耐与宽容之中。坦然地面对人生的不幸和磨难,你自会活出另一番人生的境界。六和文化: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的不断减少的过程;命运的深层次意义,就是要学会放弃和回归,放弃一切浮躁喧嚣,回归内心的安宁。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咏成一段从容的记忆;再累,都要用当下的遗忘,穿越万道红尘,让心波澜不惊。恒秋:人生何尝不是宽宽窄窄。人生可能很坎坷,很多风雨,宽与窄自己拿捏。人生不往宽处活,心不往宽处想,路不往宽处走,你窄给谁看。一个宽宽的人生,会很有生活质量。一个窄窄的心灵,不会得到任何赞美。恒秋:生活的烦恼层出不穷,一如那连绵的青山,一如那望不到尽头的海洋,把生活简单化,把心头清凉化,人生会更加清净,不必要拒绝烦恼,我们的任务是从烦恼中走出来,所谓,回头是岸。放下那些别人扔掉的,学会向生活微笑,云和雾、雨和雪,都能成为一番番人生的美景,心头好风光,人生好风景。走在人生的历程,每个人都注定坎坎坷坷,心酸甘苦,这一切都是生命的启迪,也成就着一生的受用,去发现那些生命温暖的力量,本来无一物,用一种无心的态度活出生活活泼的体现,所有的用功都在心地,其他别无功夫。用自我身心的安稳,来体验禅的处处生机。#延参法师禅修讲座##延参法师心经浅释#生活时时刻刻需要观照自己的发心,并不是如何与社会剥离,而是活成人生的佛法。看破生命的烦恼,活出生命的解脱,化解自己对人生的成见,甚至是误解,活出与生活风雨同舟的心心相知。般若未曾离开一切法,而又不是一切法,用人生实践人生。#延参法师心经浅释#六祖惠能在世时,有一位僧人来礼拜,但是,头未着地。六祖惠能问他,心有何物?僧人回答,我已经诵了三千部法华经。僧人自己认为读过三千部法华经,何必叩头到地。在这里其实是提醒大家,自认为自己有许多所得,放在自己内心也成了一种挂碍。

96、 一个人的习惯,常不知不觉地在改变个人的命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平时内心的善念恶念,往来的君子小人,行止的合法非法,语言的柔软粗恶,都在无形之中影响我们外在身相的美丑,人缘的好坏,品格的洁秽,甚至一生的成败,都和身口意三业的习性有关。

97、 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98、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99、 佛陀说:宁静来自于内心,千万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恼就愈多。

100、 静心宁神,闭幕远思,天地博大,万物迎泽。用心聆听,天地沉浮,各有其主,各有归宿。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人生可逃避很多事情,无法逃避的是生死;人生可推卸很多事情,难以推卸的是责任。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中见,人情淡始长。安然一份禅心,固守一份超然。

佛语禅心人生经典语录


佛语禅心人生经典语录

幸福的根本是什么?就在于良好的心态。因为外在的一切都会变化,家庭会解体,财富会失去。尤其是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影响命运发展的因素已经越来越多,包括有形的、无形的,直接的、间接的。

过去,很多人一辈子生活在小山村或小城市中,信息非常闭塞,甚至邻村发生些什么事都不知道。而在今天这个时代,一场911事件,却对整个世界构成了巨大影响。因为世界已是联系非常紧密的整体,我们不知道何时会出现什么意外干扰自己的生活。可能走在路上突然被车撞倒了,可能不慎感染了致命疾病。当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之后,潜在的意外也越来越多。

我觉得,未来能否获得幸福,关键取决于心理素质。面对世间的风云变化,始终保持坦然淡定、宠辱不惊的心态。如果具备这一点,走到哪里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不少人因为这一挫折,精神失常乃至自寻短见,但也有不少人安然度过了这一劫难。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变故中,人们所受到的伤害完全不同呢?就在于能否正确看待财富,在于对财富的执著程度。环境对人构成的伤害,与我们在乎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在乎,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执著。对感情特别执著的人,失恋就是伤害他的利刃。对事业特别执著的人,事业失败就是摧毁他的灭顶之灾。如果把这些得失看得很淡,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构成很大的伤害。

其实,幸福生活可以很简单,未必一定要多么富有。不少人富有得没时间享受,那种富有只是给别人看的。是不是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就能得到幸福?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幸福,而他自己却觉得痛苦,那么他是幸福还是痛苦?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富有,而他自己还感觉很贫穷,那么他是富有还是贫穷?人们常常将物质作为幸福的保障,实际上,幸福只是个人的感觉,因为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心态中。有些人生活清贫,却怡然自得;有些人虽锦衣玉食,却烦恼重重。有十万就能幸福吗?有一百万就能幸福吗?我们也不能为此划定一个标准。可见,幸福无法具体地量化。

幸福的生活是健康的。如果为了赚钱把自己变成一个工具,这种生活健康吗?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虽然不发达,但人们都很快乐,劳动时也在引吭高歌。相比之下,他们显然比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基本是一种全盘的西化,结果使世界变得干篇一律。每一个现代化城市,都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和各种噪音,人为地将人与大自然隔绝开来。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里,人很容易变得急功近利。

习惯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某件事我们做多了,想多了,以至于成为自然。

比如,我们习惯于每天见到哪些人,习惯于每天做些什么,习惯于每天吃些什么。一旦这种习惯固定下来,就会逐步发展为某种生命模式,成为我们的性格。所以说,性格就是习惯的积累,又会逐步发展为我们的人格,发展为我们的生命品质。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现在的许多性格,其实是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

这些习惯和性格,又决定了命运的不同走向。所以说,命运不是上天的赐予,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是由我们自己所设定,是由不同行为所决定。这种决定命运的因素,佛教称之为业力。所谓业,又可看作我们的生命程序。造作地狱之因,就是编写进入地狱的程序。种下人天善因,就是编写进入人天善道的程序。我们编写不同的程序,就会进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命轨道。所以,我们要改变命运,也要从改变心行程序做起。如果我们有能力改变心行,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反之,如果无法改变现有的性格和习惯,那改变命运不过是空话而已。

我们的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选择,二是创造。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的关键所在。桌子不会选择,房子不会选择,动物的选择能力也相对较弱。而人具有理性,具有抽象思维,不仅能选择、判断,还能在选择、判断后进行创造。也正因为这两大特点,人类才创造了五千年文明。而在改造世界的同时,自身命运也随之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心就是命运的主宰。

但在很多时候,某些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心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惯性轨道,被其所控,不是我们想改变就能轻易改变的。这就必须借助修行来调整,事实上,这正是修行的难度所在。因为习惯是由日积月累而来,有着根深蒂固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地球引力将我们固定在地球上一样,使我们难以超越,难以摆脱当下的凡夫状态。曾经有位教授说要学佛,但起因却是为了戒烟。因为他抽烟三十年,尼古丁对其有很强的控制力,可他又检查出肺部病变。医生警告说:再抽烟马上完蛋。他当然珍爱生命,但每天要和尼古丁的诱惑进行斗争,身心俱疲,就希望通过学佛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理由固然有些可笑,但却说明,习惯一旦形成,对身心都有极大的控制力,若不痛下决心,是很难加以改变的。除了决心,我们还应了解生命发展的规律。依循这一规律,才能切实地规划未来,改变命运。

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需求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是环境培养出来的。尤其是今天的人,需求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多,更大。

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不断制造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也在制造引发需求的诱惑。当我们被诱惑之后,需求就产生了;当我们被反复诱惑之后,需求就被强化为必需了。

因为需求增多,我们就要为满足这些不断加码的需求而奔波。所以,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当我们有十种需求时,要为满足十种需求而奔忙;当我们有一百种需求时,就要为满足一百种需求而奔忙。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但需求却会无止境地发展。不必多久,就会使我们在忙碌和追逐中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当生活有了更多便利时,我们却比以往更累,也更脆弱。我们依赖的支撑越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也就越多。

因为在每一种需求中,都伴随着需求无法满足时带来的恐惧、不安和痛苦。今天的人,离开电脑、手机会觉得格外不便,其实,仅仅在十年前,我们根本不会有这些烦恼,不会有求之而不得的痛苦。电脑和手机如此,世间的一切需求莫不如此。

所以说,制造需求,就是在制造潜在的恐惧、不安和痛苦,制造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

宗教的戒律,是针对人性弱点而建立的。古今中外的犯罪现象,无非是杀盗淫妄,不同的只是犯罪手段有所改变。以刀砍人和以武器伤人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只是后者杀伤力更大,但不能说明人性有什么变化。而佛教提倡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现象产生的根源。

或许有人会觉得,建立几条规范很简单,任何一个人或单位都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那么,宗教戒律的特殊性又在哪里呢?就在于它有强大的后盾。我们知道,建立规范很容易,但使大家共同遵守这一规范就不容易了。只有当规范成为法律时,才会具有一定威力。但法律的作用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有漏洞可钻。即使法律能发现并制裁所有的犯罪现象,但法律发生作用时,犯罪现象对社会已经构成破坏。更何况,法律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取决于执法者是否公正等诸多因素。而宗教戒律是根植于信仰之上,根植于对神的敬畏,对因果规律的敬畏。神是无所不在的,因果规律也是遍一切处的。有了这样的认知,持戒就是自觉行为,绝不会存有侥幸心理。而宗教信条就像一个无形的警察,随时都在我们心中站岗,监督着我们的起心动念,监督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佛教的因果观为三世论,即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现有的人生是过去生命的延续,而死亡也只是这一期色身的衰败,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唯物论者则是一世论,生命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这种人死如灯灭的观点,很容易使人无所畏惧。既然生命只是那么短短几十年,流芳千古与遗臭万年又有什么区别?当然,对社会来说意义是不同的,流芳千古的是造福人类者,遗臭万年的是危害他人者。但这种不同对个体生命却没有意义,所以断灭论会使人们变得非常功利,并导致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泛滥。假如没有神祗或因果观念的约束,只要权利大到可以不受法律制裁,或狂妄地蔑视法律,必然会为所欲为。

所以说,宗教信仰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基本力量。在当今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寻找一种可行的全球道德规范。有些传统宗教排他性较强,或与现实人生距离较大。而佛教,则是立足于现实人生并具有包容性的宗教。更使人容易接受的是,佛教认为自利与利他是统一的。凡夫难免有我执,因而做每件事都会有利益的考量。如果像儒家那样将利与义对立起来,很难使人坚守这一道德信条。建国几十年来,一直在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正是佛教所提倡的菩萨道精神。但如果意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所在,这种服务能持之以恒吗?事实上,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相比之下,佛教道德的可行性更强,因为它是结合利益对道德行为进行界定。衡量一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就要看它是否对自他双方都真正有益。同时,它不仅能使我们获得眼前利益,更能使我们获得长远利益。在很多人的感觉中,利益他人似乎必须以损失个人利益为前提。而佛教却认为,凡是有利于别人的行为,必然有利于自己。当然,可能需要暂时付出一些,但这一善行会给未来生命带来百千倍的回报。就像播下的一粒种子,会结出累累硕果。结果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来生或更久,因缘成熟时一定会得到回报,正所谓功不唐捐。

或许有人会对此产生怀疑:万一善有善报只是空洞的安慰,是永不兑现的许诺呢?对于凡夫来说,总是希望马上见到结果才肯确信。其实,结果并非都需要等那么久。善行能使我们内心善的种子得到滋养,所以在付出的当下,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得益。这正是佛教对于因果报应的更重要的诠释。其实,我们在行善时不必关注外在的报应,那只是行善的副产品。真正的利益,在于我们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素质的提升,而这一结果与行善是同步的,是当下就能感受到的。我们做什么,心灵就会有相应的改变;做多少,就改变多少。

欲望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能量,就在于它永远都处于发展的进程中,如果不从根本上对治它,铲除它,它就会无休止地驱使我们为之效力。现代人非常重视个人的自由,我们总是在抱怨环境的束缚,抱怨家庭的束缚,事实上,即使外在环境没有给我们制造任何压力,我们的心灵也未必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为欲望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往住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控制,将自己的主权拱手相让。欲望又是永无止境的,一个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新的欲望又会接踵而至,向我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有了一千块的时候,就希望得到一万块,然后我们就必须为完成这九千块的目标努力;当我们有了一万块的时候,就会希望得到十万块,然后我们又必须为完成这九万块的目标努力。常常是我们拥有得越多,反而感觉自己缺少得越多。一个只有一千块的人,认为自己只缺九干块;可一个有一万块的人,就会认为自己还缺九万块。既然世上已存在拥有亿万家产的人,我们希望得到的一万和十万似乎并不是过高的要求,希望得到百万和千万似乎也不是痴人说梦。且不论我们最后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向谁去索取这一切?不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负担最终会落到自然的身卜,因为大自然才是生产资料的唯一提供者。

人类曾经梦想制造出永动机,其实,欲望就是我们的永动机。具体到每个人,这一生的欲望会随着色身的消亡而结束。但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一方面,个人欲望正随着经济发展而飞速增长;一方面,人口递增又制造出了庞大的基数。所以,这台以欲望作为动力的机器,非但永远不会停止,还会以更强劲的功率运转。在现代社会中,习惯以数字来总结一切:人均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等。如果欲望也能以相应的量化指标来进行衡量,我相信,不论是人均欲望还是世界欲望总值,都远远超过了以往各个时代。

而和这急剧增长的欲望所对应的又是什么呢?是地球上日益贫乏的资源储备,是业已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或许,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关心森林的减少,去关心水土的流失,去关心臭氧层的空洞。但即使再麻木的人,也不会看不见河流的污染,不会感觉不到空气的污染。长此以往,不仅我们所向往的财富会成为无本之木,即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我们还能喝什么?我们还能呼吸什么?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我们不能对欲望进行有效的节制,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只能落得自掘坟墓的下场。

我们的观念,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我们的认识又以感觉为基础。

通常,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同自己的感觉,将我们所能觉知的事物和现象当作唯一的真实。那么,我们的感觉是不是真的那么值得信赖呢?事实上,人的感觉是有问题的。

首先,我们的感觉非常迟钝。在嘈杂的环境里,微小的声音会被淹没,使我们无法听清,甚至完全感觉不到。听觉如此,那我们的视觉呢?在黑暗中,即便是最亮丽的色彩、最优美的风景也形同虚设。如果不借助于科学的仪器,人类所能觉知的范围极其有限:太小的东西我们看不到,需要显微镜;太远的东西我们看不到,需要望远镜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和故事中的盲人并没有太大区别。仅凭我们的肉眼,仅凭我们的感官,我们能看到的、能感觉的不过是大干世界所呈现的非常微小的局部,却忽略了它们背后更为巨大的整体和真相。如果我们不能充分了解这一点,而是执著于我们对世界肤浅的认识,那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其准确程度无疑是值得怀疑的。

其次,我们的感觉带有错乱性。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月有阴晴圆缺。

可是,月亮何尝有过阴晴圆缺呢?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飞快地自转,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谁也感觉不到。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将地球作为宇宙的中心,直到十七世纪,伽利略首次观测到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对于那样的一个时代而言,他的发现是令人震惊的,是大逆不道的邪说。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他的时代,大约也很难相信这一和感觉全然不同的事实。

天上的星辰在我们看来,小得似乎可以抓在手中,但天文学家却告诉我们,它们中的许多,比我们的地球要大得多。而其中的一部分,在我们看到的时候,早巳不存在,因为它们所散发的光芒,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光年才能抵达我们的视线范围。我们坐在轮船上,感觉两岸青山在缓缓地移动,实际上两岸是静止的,是船的前进造成了我们的错觉;一支笔插在水中,看起来是弯的,其实是水的折射欺骗了我们的眼睛那么,我们感觉的错乱是否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到纠正呢?现在,我们都在高喊相信科学。但过去几百年中,随着科学的进步,每个时代都建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作为标准。一些貌似真理的结论,在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在不断被推翻。由此可见,在认识世界的问题上,我们的感觉固然不可靠,而处于发展中的科学也不是绝对真理。

现代人内心躁动。这种浮躁之气不仅影响到内心,当它表现出来时,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外在气质乃至相貌。一个人即使有无可挑剔的容貌,如果浮躁不安,也无法让人产生美感。而一个容貌普通的人,如果内心宁静,淡泊沉稳,也会散发出超然的气质。有句话说,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使生命变得美好,变得庄严,就要从身心两方面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一,对事情看淡一点。所有烦恼都和我们的执著有关,我们在乎的事,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这种伤害程度又取决于我们的在乎程度。有一分在乎,就会有一分烦恼,会受到一分伤害。有十分在乎,就会产生十分烦恼,受到十分伤害。把我们附加在事物上的错误设定撤掉,就不会因执著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伤害了。

其二,生活平静而有规律,学会享受闲暇。我们总是习惯不停地忙着,一闲下来,立即就要聊天、上网、看电视。现在的人,宁愿做些自己明知无聊的事,也不愿静静地享受闲暇。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能力享受闲暇。因为这颗动荡的心缺乏支撑,随时都要寻找依靠。其实,我们的心是具足一切的,关键需要去体认。禅修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心的潜能,而不是一味向外寻求。

对人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正确观念和良好心态。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世间种种变化,不为顺逆境界所动。进一步,还要发心利益大众。这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近几个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中国人穷了很久,但在过去那些缺乏参照的年代,我们并没有因为贫穷而失去心理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如此精彩。几乎在一夜之间,致富成了民众最为迫切的愿望。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化,其实就是一种西化。

应当承认,富足的生活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在这一点上,人类也的确拥有平等的权利。各行各业都在与世界接轨,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水准就不能向发达国家看齐呢?

理论上说,这一要求是合理的。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又是什么呢?

虽然我们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虽然我们向来以地大物博而引以为豪,可中国有太多的人口,这使得我们的人均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在中国从道德社会迅速走向功利社会的今天,这无法改变的现实并不能阻挡一切向钱看的冲动。在民众心目中,有了钱就可以脱贫,有了钱就可以达到小康,拥有财富似乎就拥有幸福。既然财富等同于幸福,只要能得到幸福,自然会不惜一切。

在发展经济的共同目标下,人们潜在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激发。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人类的创造力与破坏力是成正比的。森林被大批砍伐,矿产被过度开发,连野生动物也在劫难逃。是的,或许它们都转换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财富,但自然却因此而更为贫瘠。钱很快就会用完,树木又需要多久才能成林呢?生态又需要多久才会恢复呢?

知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足方能常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足就是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过去的丛林中,老和尚总是告诫弟子们要惜福。现在想来,这句话的确特别有道理。

从个人来说,一生的福报有相对的同定性。从人类的生存环境来说,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在过去几千年,我们已经习惯于大自然无私的奉献和给予,似乎大自然的宝藏是无尽的,可以供我们尽情索取。但随着人类对地球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我们才发现,地球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说大自然的恩赐是人类共同的福报,那么,它不仅属于我们的祖先,属于我们,更属_F我们的子孙后代。曾经有人说过,我们不是从祖先的手巾继承了这个地球,而是从后代的手中借来了这个地球。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合理使用,而是像败家子般任性而为,那么,大自然赐予的这份福报很快就会被我们挥霍一空。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孙又何以为生?等待人类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十六世纪以来,在西方唯物论思想的指导下,人们以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高于一切。当追求物质利益成为生活的最高目标时,人类也不知不觉地物化了。我们总以为,只要有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人类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世界就能获得和平安定。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却是: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为争夺资源而导致的争斗也始终没有停止。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物质生活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身的问题,确切地说,是人类心灵的问题。

佛教认为,心灵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只要人类的贪、嗔、痴还存在,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就不会停止,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也不会停止。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首先就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克服我们心中的贪、嗔、痴。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现在,地球的环境已经越来越恶劣了。人类对自然不遗余力的破坏,已经使我们开始吞咽自己亲手种下的这枚苦果:空气污染了,水源污染了,臭氧层出现了空洞而由此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正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水土的流失使水灾空前泛滥,森林面积的减少使沙漠向城市逼近,众多野生动物的灭绝又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际关系也是我们痛苦的一大根源:心爱的人不能长相厮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爱别离苦;离别的人天各一方,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是求不得苦;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却低头不见抬头见,所谓冤家路窄,是怨憎会苦。

我们的身体更是时时伴随着痛苦,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疾病的痛苦,死亡的痛苦,色身的成、住、坏、空,无时不在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折磨。我们不愿意衰老,可不得不老;我们不愿意死亡,可不得不死。

即便外在的条件都很好,但只要我们的内心还有烦恼,一样会活得无聊,活得痛苦。

我们修学佛法,必须认识到人生是苦。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无法生起出离心,因为出离心是基于对苦的认识而产生的:三界如火宅,只要在三界轮转,就无法摆脱痛苦的煎熬。

所以,我们既要利用现有人身为进一步的修行打下基础,又不能过分贪欲和留恋人世。贪欲和留恋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世界是无常变化的,如果我们执著于人间,那么,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

生活在这个世间,时时都要面对很多问题。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多数人会以为,凡我亲眼所见,必是最真实的。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的看法。那么,这种经验究竟多大的可靠性?

关于这个问题,佛法有着极为精辟的论述。如唯识宗是以三性理论将世界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超越对待的真理世界,即圆成实的世界;一是客观的现象世界,即依他起的世界;一是在呈现于我们认识上的世界,即遍计所执的世界。

佛法告诉我们,在认识上呈现的世界,是被我执处理过的,和客观世界并非一体。比如眼前这个杯子,呈现在认识上的,不仅包括杯子的形状体积,还有是否美观、是否值钱、是否属于我等种种设定。这些设定都是我们附加其上的,并非客观存在。但我们却会执著这些设定,认为它就是美的,就是值钱的,就是我的。就像夜行人遇到一条绳子,因看不清而误以为是蛇,吓得魂飞魄散。从客观来说,只有绳子而没有蛇。但在我们的感觉中,却只有蛇而没有绳子。

我们所认为的美丑、价值等等,只是投射于境界的认识,是蛇而非绳子。

但我们投射之后,却觉得这就是亲眼所见,就是绝对真实。伴随这种错误认识,贪随之而来了,嗔随之而来了,烦恼随之而来了。

我们每天忙来忙去,表面看是忙于各种事务,事实上,都是为内心不断增长的需求忙碌。比如做事业,固然有种种不得已的客观理由,但更关键的,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份事业来支撑,似乎这样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无愧于人生。伴随这种执著,对事业的需求又会进一步增长。然后再来看待事业时,就戴上了变色眼镜。因为我们是带着一系列依托事业而产生的情绪来看问题,这些心理将推动对事业的追逐。在追逐过程中,相关心理又得到增长,从而产生更高需求。

如何才能对治欲望?佛陀告诉我们: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知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足方能常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足就是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过去的丛林中,老和尚总是告诫弟子们要惜福。现在想来,这句话的确特别有道理。

从个人来说,一生的福报有相对的固定性;从人类的生存环境来说,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在过去几千年,我们已经习惯于大自然无私的奉献和给予,似乎大自然的宝藏是无尽的,可以供我们尽情索取。但随着人类对地球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我们才发现,地球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说大自然的恩赐是人类共同的福报,那么,它不仅属于我们的祖先,属于我们,更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曾经有人说过,我们不是从祖先的手中继承了这个地球,而是从后代的手中借来了这个地球。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合理使用,而是像败家子般任性而为,那么,大自然赐予的这份福报很快就会被我们挥霍一空。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孙又何以为生?等待人类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十六世纪以来,在西方唯物论思想的指导下,人们以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高于一切。当追求物质利益成为生活的最高目标时,人类也不知不觉地物化了。我们总以为,只要有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人类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世界就能获得和平安定。

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却是: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为争夺资源而导致的争斗也始终没有停止。

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物质生活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身的问题。确切地说,是人类心灵的问题。

佛教认为,心灵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只要人类的贪、嗔、痴还存在,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就不会停止,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也不会停止。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首先就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克服我们心中的贪、嗔、痴。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经商忙,从政忙,读书更忙。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中学生高考前紧张复习,年轻教师为职称辛勤奋斗,老教授为带动学术研究不懈努力。庄子在二干多年前就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今天的知识,比两千年前又增长了百千万倍。我感觉知识就像太平洋的波涛,人类早就被自己制造出来的知识淹没了。

任何一个学科,从产生到流传就出现了许多相关著作,后人对这些原著的研究,又出现了许多成果,每年每月都会在杂志上刊登无数论文。佛教理论自从被学者纳入学术研究范同后,也成了一种纯学术。在日本,佛教和文学、物理学一样,被当作专门学科去研究。

佛教成了佛教学,佛法几乎就死掉了。把佛学当作学术研究之后,佛学就成了一种专门供人研究的学问。因此,许多研究者反而忘记了佛陀创立佛教的最初意义佛教是为改善现实人生服务的。许多学者的研究,很少考虑佛教契理契机的问题。为了研究一个问题,把大量时间花在看资料上,整个身心都陷入错综复杂的资料堆中,终日案牍劳形,身心疲惫不堪。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佛方式,但那是和做人没有关系的方式。

真正的学问,要以自己的生命去感悟。不是为了应付什么,而是自由、自发的学习。同时,心中不能有任何成见,观念中不能有任何框框套套。对一个领域的学习,除了掌握一些该学科必要的知识,读几本经典性的原著之外,应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对该学科的重要问题作自由思考。

我觉得治学应该像做人一样,要简明。知识使人复杂,智慧使人单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像个图书馆一样,给人感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开口就不断冒出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要有智慧,能过滤吸收,像胃肠一样,只吸收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把多余的通通排泄掉,丝毫不留在体内,不给自己造成生命的负担。

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常常会面对彼此误解的尴尬,面对难以沟通的无奈。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与人沟通更是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但仅仅依靠技巧,未必就能真正走入对方的内心。比如共情的运用,要求治疗师从病人的视角看待世界,以此进行沟通。但正如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教授所说的那样: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感受是极端困难的一件事情,太多的时候,是我们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其他人身上。障碍这种共情的,正是我执,是强烈的自我重要感。这就使得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标准和好恶看待问题,无法做到真正的共情。而大乘佛教的慈悲,则是以强烈的利他主义愿望为前提,这是走近对方、接纳对方、包容对方的首要条件。

在修习慈悲的过程中,要在空性见的观照下不断克服我执,摆脱自我中心感,这样才能消除自他双方的隔阂,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达到真正共情的效果。

在今天,很多人对财富的追求,早已不再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是转向财富的积累。对于他们来说,财富的意义或许就体现在数字的变化上,今天增加一个零,明天又减少一个零,如此而已。问题是,一旦陷入这样的追求,心态就会随着数字的增减而变化,似乎人生的全部意义便在于此。只要有利可图,其他一切又算得了什么?现在有句话叫做穷得只剩下钱了,这不仅仅是幽默,事实上,正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可悲的是,当整个社会也走向这一歧途时,道德解体了,自然破坏了。最后的结果或许就是,整个世界也穷得只剩下钱了。

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做梦都想发财的人,一天,幸运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甚至比他想要得到的更多。因为他获得了点石成金的魔力,任何东西只要一经他的手,就会变成真正的黄金。他迫不及待地将他的屋子变成了黄金的宫殿,然后是花园、街道。当最初的狂喜渐渐平息之后,他想起应当和家人一道来分享这份奇迹,可他的妻儿也成了冷冰冰的金子塑像。于是他开始感到孤独,只好安慰自己说:毕竟,我有了再也用不完的黄金,虽然没有了亲人,但我还可以用金子买到我想要的一切。结果他很快对购物也厌倦了,因为他买来的一切都变成了同样的金子。最后,他开始饿了,这时他才发现所谓的幸运已为自己带来了最大的不幸,因为所有的食物在他手中都成了无法食用的金子。老天呵,把我的魔力收回去吧!他哭泣着、恳求着,在饥饿和孤独中慢慢地死去。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把自然中的一切都变成了钱,钱能够买到的或许也只是钱了,我们又将何以为生?所以说,财富决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标,更不是幸福的唯一保障。

虽然,每个生命都带着无始以来形成的业力,但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因与缘的内在联系,就可以通过对外缘的改善,达到改造命运的效果。

若是我们因为前生不修布施,导致今生的贫穷下贱,但只要懂得通过行善、布施和供养来增长福德资粮,就能在因地上逐渐改变命运。若是我们因为前生嗔心炽盛而树敌众多,但只要我们懂得忍耐谦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方也就无法与你继续争斗,从而在客观上改变这段恶缘的成熟。若是我们因为前生杀生过多,导致今生的多病与短命,但只要懂得慈悲、放生和护生,就能不断增加延寿的缘,从而改变短命的业报然而,外缘的影响是相对的,它既能使命运朝好的方向迈进,也能促使其朝相反的一面发展。若是我们因为前生行善积德带来了福报,但却不懂得好好珍惜,不懂得好好利用,反而仗势欺人、多行不义,那么,今生造下的恶缘一旦成熟,就会转福为祸。

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命运,因此佛法又将命运称为运命,也就是说,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来运载的,它的改变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佛法认为,命运是由业力决定的,而业力就是阿赖耶识中储藏的无始以来的生命信息,它又是由我们的行为所决定。由我们过去的行为,导致今生的生命状态,再由现在的行为,决定未来的生命走向。

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世上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并不是由某种不可知的神秘力量所推动,而是由我们的行为导致。佛法认为,世间所有现象都有内在的因缘联系,即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所谓的偶然,也是建立在必然的前提下。

我们一生都在面临各种选择,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到学业、家庭、事业,每一次选择都包含着取舍。这种取舍是取决于我们的需求,需要什么,就觉得什么很重要,必须争取;不需要什么,就觉得什么不重要,可以舍弃。而需求又是取决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对生命的认识达到什么深度,对人生就会作出什么选择。其中,对心念的选择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左右未来生命走向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心念,就是在选择我们的未来。

读了“佛教经典语句,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心寒经典语录,祝您开心愉快!

  • 佛教佛语经典语录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教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

  • 经典佛语,年度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

    经典佛语,年度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 1、恒愚法师:凡事多一些体谅,以后就少许多后悔;我们的悲哀,不在于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陷在曾经的记忆中,对一些人耿耿于怀,对一些事斤斤计较。人生一辈子,有时想想,还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闲事。 2、恒东法师:人生经历的美很多,走过春夏秋冬,看遍春花秋草,不管你是从

  • 佛语禅心人生经典语录

    佛语禅心人生经典语录 幸福的根本是什么?就在于良好的心态。因为外在的一切都会变化,家庭会解体,财富会失去。尤其是今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影响命运发展的因素已经越来越多,包括有形的、无形的,直接的、间接的。 过去,很多人一辈子生活在小山村或小城市中,信息非常闭塞,甚至邻村发生些什么事都不知道。而在今天这

  •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

    《佛语禅心》经典语录 【忍】万事成于忍。 【学问】学问就是勤学多问。 【屋宽与心宽】屋宽不如心宽。 【安详美的极致就是安详。 【善与恶】善有乐报,恶有苦报。 【善小亦要为】勿以善小而不为。 【学佛做人】学佛就是在学做人。 【养子教子】养子不教如养豺虎。 【防不测】留有余智,提防不测。 谁是富人?对

  • 佛语经典语录100条_佛语禅心

    佛语经典语录100条_佛语禅心_ 1、助人的同时,也是净化自己。 2、古人谓:道在己求,不从他觅。斯言尽之矣。《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3、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日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四十二章经》

  • 禅心佛语经典语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禅心的经典佛语语句,欢迎大家的阅读。 1、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4、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5、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

  • 佛学经典语录,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

    佛学经典语录,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 1、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 2、顿珠法师:每个人在生活中,有很多相似的经历,然而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有的人得失随缘,保持乐观。有的人则执着迷离,坚守痛苦。这与前世的业力和今生的能力有关系。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快乐,不在于得到更多,而在于珍惜即有

  • 佛学经典语录微语录_佛语禅心

    佛学经典语录微语录_佛语禅心_ 1、你提出的意见如果不被对方采纳,可能因为三种因素造成:一是你的意见本身是错的,二是你提意见的方法错了,三是选择的意见对象有错。意见本身错了你让人家怎么接受?方法错了导致人家不愿接受。关键是第三点,对象一错就只能对牛弹琴。总之是错在自己,与对方无关。 2、禅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