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在我们的学习与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好句子,分享各种句子最为常见,这些句子寄托着我们的内心感情,你有没有遇到过让你豁然开朗的句子?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佛家经典佛语语录”,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家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佛家佛语经典语录100句


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家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51、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2、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53、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54、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55、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6、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57、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58、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59、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60、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61、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66、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67、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68、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69、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70、得到的越多,烦恼越多,压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爱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71、形式上学佛、念佛,实际上求名闻利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目光放远一些,少发俗愿,多做利益众生的事。

72、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73、你的善心,就是佛力的加持,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上师三宝不在别处,就在心中。你的恭敬心,你的诚心,你的信心,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心不善,心不诚,怎么求,怎么拜都没有用。

74、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你喜欢,你相信,你想得到,这就是信心。

75、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76、请求上师三宝的加持很重要,可以消除业障,增加福慧,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你就得不到任何加持。

77、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78、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

79、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80、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81、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82、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83、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84、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85、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86、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87、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88、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89、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90、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91、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92、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93、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94、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95、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

96、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

97、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98、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99、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100、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弟子是儿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刚道友必须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搞好团结,要珍惜这个缘分。

佛家经典禅语_佛语禅语


佛家经典禅语_佛语禅语

1、 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无限宝藏,那就是佛性,若我们能除去心中的自私自利,发挥无私的精神,那么我们就能拥有美满的人生。

2、 清净的生活,从斋戒一开始。

3、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往天上飘,一切都自然与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就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平常心吧,该放下的时候绝不奢望,该奋斗的时候决不后退。

4、 人若能面对现实,欢喜接受过去生中的善恶业缘,谓之忍辱。

5、 佛法认为,一切世相皆由心造。以浮躁心观世,世界就好似一间紧闭门窗、装满烦恼的屋子,每个人都被关在这间密不透风的屋子里,像一只只焦躁的困兽,围着自己的尾巴打转,追逐无法得到安宁。

6、 处处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这就是烦恼的根本所在。

7、 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个角度大有不同。

8、 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幽溪法师)

9、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六祖坛经般若品》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行佛道其实并不难,人间处处都有佛佛在用各种方式为我们的生活指明道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看得懂。有的人置佛的点化于不顾,我行我素,做出很多违背礼法的事情。而有的人总是能够看懂佛的意思,顺应实务和天理来做事情;还有的人乐善好施,用自己的善行感化他人,成为别人心中的佛。

11、 糖尿病的生活感悟:生活太甜了(阳),也是一种痛苦(阴)。

12、 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佛陀的格言》

13、 工作忙碌没有关系,不烦恼就好。

14、 人存活于世间,去掉心灵的遮蔽,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谓的人情、规矩约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岂不是一大乐事?在世人的眼中,禅是很高的境界,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古往今来的禅师反复强调,禅的境界就在人间,在每个人的身上。一个人,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发挥自己的天然个性,就是达到了禅的境界。

15、 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6、 如果我们对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许只是我们的感受造成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欣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生就会因为这份欣赏与被欣赏而更加和谐、灿烂!

17、 当你倒霉时,你身上的阴性场态总是占主导,而阳性场态也是最弱之时,当阴远超于阳时,就会麻烦不断,祸不单行,此时遇见小人或撞见鬼都是常有的事。

18、 话语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就看操持者怎么用。有 时,一句污辱的话会使一个善良的人行恶,一句宽慰的话可以化干戈为玉 帛;一句情真意切的表白可以获得一生的爱情和幸福,一个恶语相向的浪 头可以摧毁夫妻多年共同夯实的感情堤坝;一句中伤可以挑起一场战争, 一句美言可以结成世代友谊;一句损贬能让人一辈子抬不起头,一句激励 可以助一个人成就事业. 一句或许在自己看来无关紧要的话,可能会在听者心田划开一道无法 愈合的伤口。因而古人说:赠人以善言,重如珠玉;伤人以恶言,甚于剑 戟。出口伤人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训练,但说话暖人却是一种人生境界。

19、 教富,是启发智慧;济贫,是造福人群。

20、 每一朵花开的时间不过刹那,破颜为笑是佛祖为其指明的处世之道。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应该是人沉醉于山水花风中的的心境。无论桃花是指爱情,指女子,或是指禅心,都是一种无暇的静然。

21、 许多问题并非急务,拖一拖,冷一冷,没什么大不了,却可以使当事者的情绪冷却下来,自己看清问题的要点,那么,一场可能的争辩也避免发生了。

22、 不要感叹命运不公,不要埋怨生而受苦,凡事只要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就能够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也就能创造出无穷的价值。这样,苦也就不完全是苦涩的,也许还能从中品尝出别样的甜蜜。

23、 人们的行为,受习惯支配,而习惯的形成,源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对别的事满不在乎,只在意喜欢的、重要的工作的人,可见还没有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根源在于没有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只有端正态度,改善价值观,才能真正事业有成。

24、 【天天禅语】一心做好事,自然就有福。

25、 每有受灾就是福,能投入做帮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

26、 染指流年,仿佛一场盛大仓促的逃亡,葛然回首,轮回更迭作罢。不过一世绚烂的烟花。且作飘零,都划破在静谧的天穹,怀揣一份参不透的禅意执着的一襟心事。风吹对影笑,月光撩寂寥,凝蕴起一层薄纱,月笼水寒轻披在我的身上。涟漪波澜荡起月的清幽,总是来不及眺望太多的憧憬迷惑内心的阴霾,缱绻在梦想的意境中,游离在感伤与理想的边缘。

27、 充满怨恨的生活,只会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渊。那些心存报复的人, 其本身内心也在承受着痛苦的折磨。心存仇恨的人,如果有一天能找回自 己的本心,踏上修行之路,他们所做的一切坏事,都会如同裤脚上的泥土 一样,抖一抖就全掉了。以德报怨,以一颗慈悲心待人,我们就能找到心 灵的一方净土。

28、 欲望从何而来?来自我们对物质名利所怀抱的虚荣享受,来自我们可怜的自尊,来自我们自大的面子,来自我们对物质的无限渴望。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他把个体心灵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本我只根据快乐原则追求直接性欲的满足,自我以现实原则为指导,并必须按本我的意志行事,超我即道德化的自我,根据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达到自我理想的实现。

29、 风雨人生,一路飘摇。谁都无法将每一个烟火过成行如流水。但我相信,走过风雨兼程,走过悲欢离合。总会有柳暗花明,春暖花开。待有一天,所有繁华都成空,时光里只剩下我与那些往事,就让我携一世安然淡淡修行。从此,在心中种一株菩提,听佛说禅。

30、 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维摩经》卷上,菩萨品

31、 世间有很多大与小的问题,需要人们做出判断,进行选择。不同的人对大、小的认识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因而也有着不同的选择。比如上边这个例子,他们选择了保留住自己的性命,杀死向导,而从结果上看,这个选择却是以害死全体为代价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他们一定认为自己选择了大的、好的,放弃了小的、坏的,可结果却告诉他们不是这样。

32、 学者问禅师:什么是静心?禅师答道:平等心是静心,宽容心是静心,慈悲心是静心,寂静心是静心。学者又问:如何在静心中获益,继而开悟。禅答答:脑中一片空白不算静心,真正的静心需要从慈悲中修得,因为慈悲,所以能够理解世界的得失、成败,就能坦然面对情感、名利。若能从慈悲中,获得静心,那便是超脱,你也便开悟了。

33、 怎样放嗔毒?那就太简单了,别人一句话不妥,便怒气上涌;别人一件事不当,便火冒三丈;别人一个眼神不对,便怀恨在心。哪怕跟自己没有明显关系的事,例如别人说话嗓门大一点,走路急一点,相貌漂亮一点,衣服新潮一点,化妆美观一点,住的房子大一点,开的车子贵一点,口袋里钱多一点都可以成为嗔的理由。一般来说,关系越近、接触越频繁的人,相互之间更容易生起嗔心,例如,在有的妻子心里,无论丈夫怎样的表现,都值得生气:性格刚强叫霸道,性格温和叫软弱,性格适中叫不温不火;说话多了叫唠叨,说话少了叫冷漠,说话不多不少叫狡猾;不爱干活叫懒惰,勤快干活叫没出息;经常献殷勤叫花心,很少献殷勤叫不懂爱,不多不少,肯定心怀鬼胎,否则怎么做得这么好?总之,心里嗔毒太多时,一定会找各种渠道发泄出来,那跟对方的表现没有必然关系。

34、 【天天禅语】忍而无忍是真修行;忍无可忍而以牙还牙是凡夫。

35、 那些低至尘埃里的花蕊,无论你是否亲近,它总会自开自落,临水照花的牵挂,终是暖了灵犀,那一片青翠悄悄爬满了心墙。小半生的情愫,禅意点点,都在生命的留白处,开出了一程一程的珍惜,悄然无声,散落初夏的光阴里。

36、 (四)知惭愧世倘有人,能知惭愧,是名诱进,如策良马。《法句经》卷上,刀杖品

37、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顺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达摩大师血脉论》

38、 一位朋友曾抱怨:世上的许多恶人为什么生活很好;世上的 许多善人为什么举步维艰。我说,这是报应。朋友不解:恶无恶报, 善无善报,这算什么报应?我一时也说服不了他,就给他一个建议: 有空读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几年后,这位朋友与我再次见面, 一点抱怨的心都没有了。

39、 【什么是智慧三】 智慧是生命的真谛和本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抽象的,我们仍然无法把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并不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一样。但是,只要找到一面镜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40、 悲心是同情之心,对别人的烦恼、痛苦感同身受,对别人某些看似丑陋的行为,如同医生看见病人痛苦挣扎一样,非但不厌憎、不舍弃,还愿意尽力予以救助。悲心的至高境界是同体大悲,将别人的烦恼当成自己的烦恼,将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因此愿意竭尽全力助人解脱困厄,帮助他人就像帮助自己一样。

41、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跟好人交朋友,除非自己是一个好人;假设自己没那么好,交往范围就窄了,想跟好人相交,又怎么能够?所以,从小就要学好,在自己变坏之前便远离坏人,跟着好人学好样。

42、 生活中,我们若以一颗禅心行走,就会处处待人和善,事事应对得慈悲,就不会因为得失成败而喜怒,也不会因为过去未来而哀乐。

43、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44、 每个人的心地都有无尽的光明,只是这分光明常被

45、 心是佛,不用将心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心。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一《大珠禅师语录》

46、 我们常说凡事要乐观,要有乐观主义。乐观,就是指轻微的自大倾向, 但这种积极正面的适度自大,有利于让一个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有了 这样好的心境,自然做事就比较有信心,也更加容易做得好。而做得好,又 让他更加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不错,如此良性循环,螺旋向上,最终让 一个人的人生一直向上发展,越来越好。

47、 【奉献】 能把奉献当做是_种快乐,那你所到之处定受人欢迎。

48、 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49、 如今有些人从书本上、网络上积累了很多佛法知识,这个也学,那个也修,并且求了很多法,内心却并没有生起出离心和虔诚心,在觉悟上也尚未提升,反而更加迷惑,这种情况叫做智慧错乱。智慧错乱的人是无药可救、无法可度的。仅仅积累很多知识却不实修,那又怎么能趋入解脱大道呢?088

50、 禅宗的根本,就在于明白自己是什么明白自性是佛,自心作佛,自见佛性,自成佛道。

51、 凡事忍让是社会对人生的一种历练,也是人的一种涵养。忍让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生活的一种智慧。当你遇到让你生气或者烦闷的事情时,告诉自己要忍耐,忍一时的意气冲动,赢得大局的稳定。佛家主张:立身处世,以忍为上;与人相处,能忍则安。

52、 年轻时谁不曾渴望过天崩地裂的爱情?可是当浪漫的爱情一旦被牵扯进现实的围城,那一切梦幻与激情都好似被一盆冰水当头淋下,现实是血淋淋的,曾经的海誓山盟突然变得那么不真实,曾经的一切都好似海市蜃楼般,虚无缥渺,可望而不可及。

53、 【天天禅语】追求精神良药的智者就像狮子一样伟大,追逐物质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当一块石头丢过来时,狮子根本不理会石头,但会观察石头是谁丢的;狗根本不会观察石头的来源,却盲目地去追石头。心,是诸法之根,万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诸法;通达了心,等于通达了万物;降伏了心,等于战胜了一切。

54、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55、 以意行善,也在简单又不简单之间,人人都有善心,也有恶念,心念随外境而变,遇到一定的情境,善心、爱心、同情心、慈悲喜舍心,总之一切好心都在心中闪现。遇到别的情境,比如受人侮辱、欺骗、侵害,则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好心全不见了,只剩下魔心恶念。

56、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蕴珠藏,不可 使人易知。

57、 凡事斤斤计较,互不谦让,最终只能两败俱伤。

58、 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不是物质富裕,而是精神充实。因为有了爱心,才会有真正的与谐;因为有了智慧,才会有真正的文明。

59、 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60、 只想依靠别人,不利用自己的潜在资源,不懂得自强自立,永远也不可能 取得成功。

61、 上根菩萨居露地,中根菩萨居叶中,下根菩萨居石室,未成佛道常不卧。《心地观经》卷五,阿兰若品虽行苦行,不惮劬劳,恒无退转。《心地观经》卷八,成佛品

62、 天地有大美,美在本真,美在自然。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禅语佛源】1、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2、烦恼消归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3、我与人与,心与口与,欢欢喜喜有幸福;内与外与,因与缘与,平平安安真自在。4、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5、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64、 感恩天地,因为天地给了我家园;感恩父母,因为我是父母 创造的生命奇迹;感恩师长,因为他们,是我探知这个世界的向导; 感恩兄弟朋友,因为他们,我的人生旅途没有孤独;感恩爱我和我爱 的人,因为他们,我的灵魂得到了抚慰;感恩那些我曾伤害和伤害过 我的人,因为他们,我变得悲悯而坚强。

65、 此大愿,以十尽句而得成就。何等为什?所谓众生界尽、世界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涅槃界尽、佛出现界尽、如来智界尽、心所缘界尽、佛智所入境界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华严经》卷三十四,十地品

66、 面对同样的际遇,各人处世态度不同,其结果也大不相同。悭贪的人只 会中饱私囊,喜舍的人总想广济社会;瞋恨嫉妒心重的人,整天心情郁怒, 心胸开阔的人,天天欢喜自在;厌世隐遁者只想独善其身,热爱家国者则积 极服务乡梓。每个人面对世间的态度不同,交友的广狭不同,所收获的也会 不一样。

67、 心为万事万物之根本。佛教参禅参心,念佛念心,是心作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离开心去谈佛法,不是佛法,离开心去修行,不是修行。心清净,国土清净,心庄严,国土庄严。世间交人也是交心。心若亲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心若疏远,言行只如三秋之树般萧瑟。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一切看心。

68、 在红尘中禅定。晨起时,泡一壶清茗,点一炉熏香,在窗明几净的桌旁静坐。看一盆文竹淡定心弦,似在遥想某个远方的故知。待到茶凉却,香燃尽,我心绪一如初始,并未参得什么,但我深知,这个过程没有纷扰,不思尘念,就是一种禅定。

69、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70、 当我们处于顺境之时,如果顺境成为修行的障碍,我们不应心安理得地享乐,应以惭愧之心好好忏悔;当我们处于逆境之时,如果逆境成为修行的助缘,我们不应灰心丧气,应以坚强之心勇往直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凡是圆满福德资粮与增长智慧资粮的事情,我们都乐意接受。

7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72、 不要给选择赋予太多的意义,只要能帮助自己成功,就能显示出智慧的价值。

73、 想象你的成功,当你想象自己会成功时,就会增强信心,并想方设法地获得成功。

74、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连我都不存在,又何苦执著?放下,忘记,抛却,才是悟到空的途径。

75、 【天天禅语】心合、齐力,力量就大。

76、 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只要你在人生的追求中能多 一份淡泊,少一份名利,多一份真情,少一份世俗,只要你抛弃一切尘 世的烦扰,留一份开阔的天空给心灵安个家,你就会获得幸福,远离 烦恼。

77、 凡有听受,则为取着。如是听受,当知彼住三种缚中,何谓三缚?一见我缚,二见众生缚,三见法缚。天子,若无如是三种见缚而听法者,当知彼住三种净中,何谓三净?一者不见自身,不分别,不思念,不证知;二不见说者,不分别,不思念,不证知;三不见所说,不分别,不思念,不证知。《大宝积经》卷-。三,善住意天子会

78、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青原惟信禅师》

79、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净宗要义》

80、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81、 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82、 安详禅修行的起点就是反省,借着反省来认识真正的自己。耕云先生

83、 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佛眼禅师)

84、 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示诸群生。《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85、 熹微初露,游灵归府;东方既白,晨歌渐起。涉过夜的河 流,穿过梦的丛林,我在朝霞即将君临的地方等你。不管路有多远, 也不管途中多少荆棘,不要怕,朝着光的方向走,前面就是坦途。放 下所有的行囊,丢弃所有的辎重,只带着希望轻松前行,这里有你需 要的一切。将手递过来,我们一起去灿烂!

86、 有些人出口成章,有些人神机妙算,不要相信那是什么天赋 奇才。因为你看到的是他们人前的表演,我看到的则是他们人后的悬 梁刺股、皓首穷经。人和人的属性一样,天赋的差别不大,努力还是 蹉跎,最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分际。

87、 劫难,是安很喜欢的词。也许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禅,也是无止尽的劫难,可是佛他不告诉我们,我们要经历多少才肯放过我们,他总是高高在上,笑而不语。

88、 老来有三好:经验丰富好、健康长寿好、走入社会当志工更好。

89、 一个平时作恶多端,或者心存不善的人,总是在言行举止中积累太多的阴气。而身上的阴气太多就会形成强大的气场,而招来小人或不吉的事。而日常生活中,那些平时运势好,出门总有贵人相助的人本身就很有实力和福报,有些是前世修的福,有些则是后世培植的福缘。

90、 钟声月色,灵境慧心,此中的禅,你悟了吗?

91、 【天天禅语】我们以八心来孝敬父母,回报恩德。八心是:一,经常问候,给父母舒心;二,少说多做,给父母省心;三,诚实守信,给父母放心;四,勤奋上进,给父母开心;五,虚心好学,给父母称心;六,宽容豁达,给父母顺心;七,诚实坦荡,给父母真心;八,持之以恒,给父母安心。

92、 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沿着宿命的轨迹行走,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载。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93、 就是恭喜你忙。为什么?公司忙碌,表示你的事业正

94、 观德于忍,观福于量。(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95、 有时候,感觉人生就像是一本书,一本难以读懂的书。初读没有感觉,再读有点苦涩,读三遍则读出了香浓。反复读,才发现,人生原来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经历多了,自然就品出味道来了,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意义!

96、 净土唯心,心外无。所谓十方微尘佛刹者,吾净土中之刹也;三世恒沙诸佛者,吾净土中之佛也;极乐世界弥陀世尊,亦吾净土中之一刹一佛而已。《天如和尚语录》

97、 成功人士中几乎没有谁能解释得清为什么自己会执著地追求事业,把 全部的精力只集中于一点。好像有一股看不见的神秘力量在指引着他们, 而所作所为不过是顺应内心深处的启示而已。成功人士不是靠高挂在天空 的星星引路,而是靠手上的火炬照亮脚下的路,这样可以使他信心百倍, 毫不畏惧,一直跑下去。尽管远方的路笼罩在暮霭之中,但永不熄灭的火 炬会让他看清眼前的路。

98、 【天天禅语】为什么要修观死亡无常呢?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今生今世的贪执,也是过于追求此生此世的名利。只有观修无常才能去掉这个贪执,断除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如果不断掉对此生此世的贪执,佛法的知识再丰富,修行的时间再长久,戒律守持得再清净,也谈不上是修行者。

99、 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你迈向成功的绊脚石,要想成就大事你必须把它 们一个个踢开。

100、 午饭就像一个人的中年,不能德馨,不能厚学,不能立见, 那么他的晚景一定不堪。俗语云,要饱早上饱,中午要吃好,中年既 好,晚年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101、 【天天禅语】大爱人间除苦难,慈悲济世得欢喜。

102、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六祖坛经定慧品》

103、 真正的苦行,不应是身体上的折磨,而应是心理和灵魂上的修行。

104、 【天天禅语】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识的引导、敦促与摄持,那么受往昔世强大的业力与不良习气的影响,我们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转在轮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难与无法自拔。所以依止与亲近具德的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105、 【古风基地】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纳兰容若《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106、 【清雅基地】、【佛心禅语】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107、 我们越时常想着沉重的负担,就越会觉得负担越沉重。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把心思转移一下,不再时时关注身上的负担,就会忽视了它的存在,从而使自己变得轻松。

108、 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古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物欲横流这个词会成为后世的现实。物质崇拜或物质信仰,确实让很多现代人迷失了方向。

109、 当有人批评你的时候,若是你自己没有错误,何必为它而生气烦恼?若是你真的有错误,为它生气烦恼又有何意义?他说的是真话呀!正如《萨迦格言》中所说:聪明人能勇敢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傻瓜连缺点都不敢承认;雄鹰能啄死有毒的大蛇,乌鸦连小蛇都不敢得罪。

110、 老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我最近发现一个人若要想笑,最好 的方法是去微博跟博友互动,看到五花八门的评论你不由不笑,会意 的笑、大笑、狂笑,笑笑俱全。一场微博下来,人又不知少了多少。

111、 让心简单,让心透明,让心轻松,活着,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越聪明的人,其实越累。在乎的多,割舍就难,往往失去的也就越多;追求的苦,心事就重,往往美好的也就越少。

112、 作恶不即受,如乳即成酪,犹灰覆火上,愚者轻蹈之。《大般涅槃经》卷九,如来性品

113、 【知错不能改】常见一车领头,众车随后,浩浩荡荡。当前车发觉路不对,想调转车头,却被众车拥堵,势不可能。一个出家人有了年龄,有了资历,有了学问,有了地位,特别是有广大的名声、众多的信众,即使知道自己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想回头,往往也回不了头,因为众人不许他回头。

114、 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大方等如来藏经》佛言

115、 【佛学经典语录】跟自己的心灵对话,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最好的学习和修行方法。那比读书和参禅打坐更有价值。

116、 中国佛学能在新世界中成为世界性的佛学,非但要主持教理的人能够阐明佛教发达人生之真理,依之以趣大乘行果;并须在人间实行六度四摄菩萨道,以尽力推行佛教利益人生的事业。如果不能这样,世人必仍目为空谈而不能见之于事实者,便足为佛教衰落之因素。(民国)太虚《中国佛学的重建》

117、 云何正见?所谓现观前方便慧、正现观慧,及与现观后所得慧。《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下

118、 譬如有人块掷狮子,狮子逐人而块自息。菩萨亦尔,但断其生,而死自灭。犬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外道亦尔,不知断生,终不离死。《胜天王般若经》卷三

119、 立于都市楼顶,车声人声,一切入耳的声音无不是噪音、杂音。凡是人类所造出来的声音,以及我们心中的一切念头,无不是噪音杂音,听如无尽的怨叹,让人心不喜不静。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夫居士学佛与出家僧众异:出家僧众乃少数人之住持佛教,专务内修外弘者也;而居士学佛,则期以普及乎全人类,风俗因以淳良,社会由之清宁者也;由遵行人伦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十善菩萨行者也。(民国)太虚《居士学佛之程序》

121、 就拿邵逸夫而言,他为内地与香港的教育事业捐助过数十亿款项,用 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在内地与香 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不胜枚举,这不就正如佛家所言,布施的越 多,其实得到的也越多。

122、 【一日禅】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准确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看众生的过错,会污染你自己,如果每天看见众生的过失与是非,就要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23、 三宝加持的阳光下成长的我,由于获得恩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坚定地认知心中本来具足爱心的明灯和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轮回的黑暗。

124、 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维摩经》卷中,观众生品

125、 淘气的妹妹给哥哥出了一道难题:你能让石榴树开出桃花来 嘛?哥哥实在为难,就带着妹妹向时间老人讨教。时间老人说:有个 人一定能。妹妹抢着问:那人是谁呀?时间老人答:那个人叫赵高, 我带你们去秦朝找他。妹妹又问:秦朝远吗?答:不远,也就一次穿 越的功夫,现代人不都喜欢玩穿越吗?

12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当今很多学佛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处宽敞、环境优美,有庄严的佛堂、昂贵的佛像和法器及各种珍贵的佛珠。表面上看来似乎学佛的条件很具足,然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转向佛法,也没有通往解脱和趋向菩提,只是沉迷于佛教的外表形式之中,这意味着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127、 简单,可以净化人生;复杂,会丑化人生。

128、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129、 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与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与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130、 被一些不相干却必须完成的事情绑架,你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时光大片大片溜走。这些时光完全应该属于另外一些想做而没有完成 的事情,那些真正属于你的事情。为了生命运转必须的成本,不得不 大把地付出时光,剩下的时光甚至不够发一发呆的长度。生命与生俱 来的缺陷,常常就这样使心灵变得荒芜。

131、 【宽厚人快乐】 待人宽厚的人会生活得很快乐。

132、 如果学佛法执著一篇理论,或者一个概念,就是理障。一天要拜多少拜,要念多少佛,叫做事障。耕云先生

133、 胜利者会在小事上妥协,但却能恪守价值观;失败者在小事上据理力 争,然而对于价值观却轻易妥协。胜利者会说:让我去做吧。但失败者会 说:那不是我的工作。胜利者永远都是答案的一部分;失败者永远都只是 问题的一部分。

134、 凡事都要随缘(有度),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只 凭自己的主观努力一意孤行,不管怎样也会无法达成自己的意愿的。

135、 【天天禅语】将放生的心态转为护生,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

136、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多数人会选择放弃,因为他们认为与其耽误时间、徒劳无益,不如改做其他事情。的确,生活给了我们很多种选择,但有些选择是我们不该也不能放弃的,例如美德、学识、坚贞不渝的爱情、就就业业的事业等。面对这些需要坚守的东西时,放弃是一种逃避;只有坚守,才能帮助我们收获人生的充足和丰盈。

137、 静由心生,心不静,则烦恼生。在繁杂的人世间,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灵,随时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细细品味生命的微妙,无疑是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

138、 早年读苏东坡传,看到东坡与和尚佛印的一段对话,差点捧 腹。有一次东坡开佛印玩笑:佛印大师,您知道您在我的眼中是 什么吗?佛印问是什么?苏东坡大笑:您在我眼中其实就 是一坨污秽之物!佛印笑着双手合十:东坡施主在我的心中就 是一尊佛陀。行者发现这个故事很适用今天的微博。

139、 禅就存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中。

140、 感恩要表于行动。

141、 爱心是照顾好自心对内,不起烦恼;对外,不破坏形象。

142、 空口说空话就是戏论。比如有些人口才很好,谈起话来头头是道,法也讲得很好,但却不能拿来应用,这就是戏论。把佛法当道理来研究,只说而不能行也是戏论。

143、 俗话说:落花有情水无意,花不迷人人自迷。很多时候,我们对世俗 的东西看得太重,权力、地位、爱情殊不知,摆脱很多东西只需要你自 己的勇气,只要你敢于挣扎,敢于放手,自然你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44、 为什么说想法全不可信呢?《持世经》说:一切诸见皆名为邪,一切思维皆为是邪。一切念皆是邪念,有所念处皆是邪念。任何见解、任何想法,都是邪思邪见,心念一动,邪思便冒出了头,根本不可信。

145、 世间杂五色,彼非为爱欲,贪欲觉想者,是则士夫欲。众色常住世,行者断心欲。《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752经

146、 为了愿心与欢喜心而服务人群的人,能不惜承担重任,不畏辛苦地勇往直前!只要众生能离苦得救,就满心欢喜,别无所求。

147、 不论面对怎样的世界,都要保持安闲适意的自我。

148、 美国历届总统中,最能虚心求教于人的莫过于老罗斯福了。他每遇到 一件要事,常常召集与那事有关的人员开会,详细商议。有时为使自己获 得更多的参考,甚至发电报至几千里外,敦请他所要请教的人前来商议。

149、 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和谐友好的关系。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 一步海阔天空。我们要学会冷静面对矛盾和冲突。说别人坏话并不能为 我们带来好处。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素质低下。世上的事,有什么不可以 解决的呢?凡事应以和为贵,才能使我们在人生中收获更多宝贵的财富。

150、 人生不必求全责备,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那些你受的苦,流的泪,吃的亏,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151、 (三)无住相布施等心行布施,奉诸得道者,亦敬诸天人,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152、 人生中处处有小事,处处有烦恼。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累积着令自己烦恼 的东西,每个人都在与一些无谓的小事做斗争,世上的事本身就很平常,没 有必要让一些小事占据你的内心。

153、 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希望.悲观的人看到的是绝望。而事情向着哪个方向进展.也取决于你对它的心态和做法。人在迷惑不知所措的时候,常会把难以解决的事情和梦联系到一起。梦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记住:心念改变命运。

154、 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舍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155、 本来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痛苦,而真正使我们痛苦的是对于痛苦的恐 怖。所以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在定人生的目标时,眼睛要尽量向上看,目 光还要放得远一些 当我们置身事外,冷静地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两点间的 距离直线是最短的;然而在人生的历程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则常常是曲 线。前进的路上,曲线虽然有时候迂回,但可能是到达成功最近的距离,其 实,这也就是所谓的眼睛尽量向上看不是只看到眼前的一切,目光 要看得远,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远处美丽的风景。

156、 疲倦却没有睡意,安静却十分躁动,欠了事债,因懒得还, 事债变成了心债。仿佛人生就是为做事而来,做的还大多是自己不喜 欢的事,你喜欢的事都让别人做去了。懒得做却必须做,今天不做, 明天它照样赖着你。多数情况下,你还没有做成老赖,找你做的事情 早已赖上了你。

157、 失去此刻,等于失去未来,低头,满地阳光,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云带夕阳。明-憨山德清

158、 常尊重父母,恭敬而供养。《华严经》卷七十一,入法界品是佛弟子修行孝顺者,应念念中常记父母。《佛说孟兰盆经》

159、 如今日本、缅甸等地方发生地震,到处灾难重重。大家共同的愿望是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虽然佛菩萨的大悲无有分别,平等地救渡众生,但真的能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吗?不一定人人都能得到。我们首先要令佛菩萨欢喜才行。什么事情会使佛菩萨欢喜?拜庙、烧香、供佛一定会使佛菩萨欢喜吗?不一定!

160、 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要做好安全的准备,以防万一。不要轻视风小、不要轻言火弱,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61、 离离春草,分明漏泄天机。历历杜鹃,尽是普门境界。不如休征罢战好,况是风调雨顺,海晏河清。放却戈矛,归家稳坐。一《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162、 【今生】我倚着海市蜃楼,吐呐着千年的风。我看见在心的横切面上,长睡着一朵莲花。【佛说】: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我终于跋山涉水出现在你面前,而你挣脱我紧握的手,也许是缘分修的太浅。今生,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凭一颗晶莹的泪,将流不完的伤悲,流不尽的心碎,在人间化成灰飞。【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163、 欲望使人失败,无私令人成就;烦恼使人痛苦,觉醒令人快乐;执著使人束缚,放下令人解脱;无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证悟。

164、 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大方广地藏十轮经》卷三

165、 物是物欲,是对于物质上生起种种贪求的欲望,即五欲六尘。

166、 不应该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该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佛陀的格言》

167、 修德、积福,就是创造培育善因善缘。不间断地培植善因善缘,恶缘就停止了。善缘成熟了,恶因就会推迟现报。

168、 【天天禅语】佛、法、僧三宝的根本,是上师。上师是诸佛之白性;上师是正法之根源;上师是僧伽之主体。正如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所说:上师鉴知我。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三世诸佛之自性,教证正法之根源;圣众僧伽之主体。根本上师您鉴知。慈悲加持之巨藏,二种成就之生处,事业所愿悉赐予。根本上师您鉴知。099。

169、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佛教为什么既是宗教、哲学和科学?为什么又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佛教的真理分为两种,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诸法分为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宗教、哲学和科学是属于世俗谛。胜义谛是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

170、 【生活禅悟】1.与其去排斥已成的事实,不如主动接受它。2.上天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3.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4.你要感谢那些告诉你缺点的人。5.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6.能像看别人的缺点一样,准确发现自己的缺点,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71、 安稳最大利

172、 耽搁和投入这两个词是不同的,对于时 间来说,前者是浪费,后者则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必须的付出,只 要有结果,就是有意义的,结果越大,意义则越大。回味先生这段 话,我感觉自己在微博上的时间付出是投入而非耽搁,因为微博我结 识了朋友,获得了快乐。

173、 希望这本书,能带你认识因果,寻找心想事成改变命运的法则。从当下我们的起心动念开始,改变自己,找到真正的幸福快乐,带你回家,我们将无比感恩。

174、 济贫要用爱心,教富要用耐心。

175、 古代印度人认为人生有三大目的:法、利、爱,即真理之了解、财物之蓄积、性爱之享受。佛家取法而会舍利、爱,因为前者永恒而后者无常。《无量寿经》日:爱欲荣华,不可常保。对我们凡人来说,法、利、爱都难以割舍,但最低限度,要让欲望受理性支配,而不是让理性受欲望支配。

176、 采茶人真的很不容易,新茶娇贵,摘早摘迟都不合时宜,要 赶在恰到好处。好茶就像高贵的女子,娶她必有难度,山那么高,又 那么陡,茶树下的土那么松,没有一脚放得平。一望无际的嫩芽,却 要一颗颗地掐,掐得也要恰到好处!一杯茶蕴涵着多少汗水,你无法 得知,品茗的快乐原来饱含这么多艰辛。

177、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著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178、 吃亏是福,简单的话,简单的道理,谁人都懂,可遇境逢缘,仍然就是不愿吃亏,可知我们的心是多么僵硬、不听话。明知吃亏是福,就是不愿吃亏,还谈什么修行!

179、 有人喜欢说进山修行,其实修行在心不在山。在日常繁忙事务中最好修行,困难如山大,就在困难大山中调伏自心。不做事,逃避众生,如何成就修行?那只是偷懒而已。刀逃避磨石,只在空中挥,是不可能锋利的。人心不经过种种事境的磨炼,不可能有脱胎换骨的成熟。

180、 丈夫将财产交给妻子管理,妻子应有家庭观念,妥善安排,而不是据为己有。

181、 和星月一样眷恋夜色,和太阳一样习惯早起,我的小宇宙和 大宇宙节律同调。对话夜晚的精灵,思想在时间的深处游走,生命的 宽度得以拓展;拥抱希望的朝霞,精神在无垠的苍穹飞扬,生命的热 度得以提升。我珍惜这只有一次的人生,愿意用短暂的一生融入永恒 的宇宙。

182、 若见众生受诸苦恼,当作是念:我长夜轮转生死以来,亦曾更受如是之苦,其数无量,当勤方便,断除诸有,莫令增长。《杂阿含经》卷三十四,第943经

183、 住持有三诀:见事、能行、果断。(宋)佛鉴禅师(《禅林宝训》)

184、 能合情、合事、合理,才是真理。

185、 多一个朋友,自然少一个敌人。(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186、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幸得人身,亦有闻法之缘,如若仍 甘愿受妄心烦恼羁绊,更不知生死之来去,此实为可怜悯者。发愿就在 此生,就从此刻起,要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悟入同一境界,以大圆融、 大自在,出入娑婆之堪忍世间甚至恶道之地狱,度化苦难众生,同登解 脱彼岸。

187、 归命于佛,归于佛命,是凡夫当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188、 【禅语感悟】 谛闲大师《复觉明比丘尼书》上说:抱定宗旨,一志不移,任他八 风吹来,尔当岿然不动。只此法门,真可一生直截了当。世之最可珍贵 者,精神也。正所谓:顺境乘风,逆境破浪。人们在顺境中应该抓住机 遇,奋勇前进;陷于逆境中虽然不幸,但应当奋力争取,许多奇迹都是在 厄运中出现的。

189、 当爱情的激情被生活的琐碎一点点磨光时,夫妻关系便会进入一个相对平淡期,如死水般没有波澜。这样的生活很可怕,因为看似平静,却往往酝酿着大的变动。太平静时属阴,此时最好能有阳气进入,不时激起一些波澜,这样水源才会鲜活起来,当水一旦流动时,才会有阴阳的转换与平衡。

190、 很喜欢微博的这种即时互动和思想碰撞,我愿意将自己的所 见、所闻、所思、所想坦露在微博,并期望获得不同角度的回声,我 很欢喜这种回声,不管正面负面还是中庸。每一个回声都是我灵魂的 镜子,我的善良美好和我的龌龊丑恶,我的坦荡和我的狭隘,我的高 尚和我的猥琐都无所遁形,藉此让我得以更好地自修。

191、 违背民心的胜利,那是失败。随顺民意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南传《佛教格言胜利品第八》

192、 许多人试图用钱来证明自己的尊贵身份,证明自己过得很幸福,那好比缘木求鱼。好比花钱买来北大的假文凭,并不能真的让自己变成北大人。北大代表的是丰富学养和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不是用文凭标识的。尊贵和幸福,也无法用金钱标志,它们来自高贵的精神境界和从容愉悦的心境,跟金钱多寡并无必然关系。

193、 有的人太顾念自己,不顾念别人,一丁点小事,都要去烦别人;有的人 太顾念别人,丝毫不为自己考虑,最后失去了好多机会。其实,我们该吃饭 的时候吃饭,该工作的时候工作,当问的时候要问得重要,当答的时候要答 得肯定,千万不能在似是而非的里面转来转去!否则总是在一个圈子里出不 来,既耽误了时间又让自己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我可以帮忙,你为什么不 要我帮忙呢?我为什么不可为你忙呢?

194、 心净之人才能抵达禅的绝妙境界,一念觉,众生是佛。众生皆有佛缘,开启慈悲心,发掘智慧心,立地成佛,不畏遮眼浮云,生命的微笑将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5、 包容,既是理性的抉择,亦是品德的使然。许多时候,加之我们的,来自别人的伤害,是出于无奈的;对方的迫害,是被强制的;对方的欺骗,是情不由己的;对方的背叛,是心不由衷的;对方的谎言,是为了自我的基本保护;对方的失信,是因为世上的失信太多。因此,真的,不要埋怨。如要埋怨,就埋怨自己。为什么自己障碍如此之多?为什么自己福报如此之小?为什么自己前世积德如此不够?为什么自己的好运如此之少?

196、 哪怕只有1%的可能,只要你经过周密安排把握住了,你赚钱的机会就是100%。

197、 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举心动念之间来修。起一念善,就是种善因,就会有善的果报;起一念恶,就是种恶因,就会有恶的果报。

198、 根本无明最极微细,未有能所、王数差别。(唐)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

199、 贪财者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一颗心如同永远填不满的沟壑,无法找到满足和安宁。一个为财迷失了自我的人,不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会跌进不幸的深渊。

200、 从无住本,立一切法。《维摩经》卷中,观众生品

佛家经典语录感悟人生_佛语禅心


佛家经典语录感悟人生_佛语禅心_

1、 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印光法师)

2、 因为真实只有一种,没有第二种;人们懂得这一点,就不会争论。《经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积集经》

3、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4、 佛说:只有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心怀感恩,才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使自己过得更幸福快乐。感激生活给我们的一切苦与乐,用心去接纳所 有的感觉,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 人,这样才可以每一天都过得充满热情和乐趣。

5、 有的人对待烦恼,就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另一类人对待烦恼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6、 坐禅并不一定能成佛,但修禅需要有静坐的基础。

7、 多少满怀宏愿的人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地踏上生命征途,却在遭遇挫折之后迅速偃旗息鼓。让他们做出如此选择的不是外界的挫折,而是其内心缺乏实现愿景的勇气。他们因为恐惧而不敢坚守自己的理想,因此也错过了成功的机会。而有些人则对成功满怀希望,勇于尝试别人不敢走的路,坚持心中的所想,从而完成了别人无法完成的事业。

8、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行由第一》

9、 对普通人来说,谦卑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如果你因为自己学历高、职位高、在某些方面比他人强,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定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父爱就像佛的禅,无法言说,没人能说清,只能用心去领悟,用爱去感知,用责任去深深体会。父爱更像茶一样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体味。

11、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你痛苦,唯有你自己!

12、 佛经上这段话,后来被简化为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13、 时光似水远去,品一杯香茗,展一卷书卷,静静在时光流年品味,素笔执念,禅心菩提。回忆走过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记忆,如诗如梦沉香萦绕在岁月的长廊飘荡怡芳。

14、 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

15、 愿意帮助别人,并在需要的时候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可以说是人之常情。而真正豁达睿智的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不要时时觉得自己在行善,觉得自己在物质和道德上都优越于他人,应该想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比起更富者,你是穷人;比起更善者,你是凡人。

16、 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证悟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云何寿命相?渭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消冰,无别有冰,知冰消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圆觉经》卷下

17、 没有人喜欢整天愁眉苦脸和整天抱怨的人,没有人喜欢没有一点爱心的人,没有人喜欢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的人。这种人迷失得越久,身边的麻烦事就会越多。一个连生活都不热爱,连自己身边的亲人都漠不关心的人,又谈何去爱其他人,去爱天下的众生?

18、 佛言: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

19、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来讲,他的过错都非常少,因为他会时 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 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 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20、 快乐和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21、 心者,万法之根本。能一切诸法,唯根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佛经

22、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悲欢。

23、 特质即障碍!一个人的特质就是一个人的习气和味道,说的好听些叫气质,实质就是顽固的臭毛病。起初人们都因这种特质而崭露头角获得成功,而后又因这种特质栽跟头屡撞南墙。生活中淹死的往往都是会游泳的人。

24、 内心寂静,外缘不动。《华严经》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25、 【读书】 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又有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又能使自己 从中受到教益,又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就是会读书的聪明人。

26、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懂得生活礼仪,就懂得爱自己;自爱的人,才会爱人。

27、 我承认自己的愚笨,因为我经常会犯常识性的错误;我承认 自己懦弱,因为我总是在该出手的时候双手抱肩;我承认自己的庸 俗,因为我有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随波逐流;我承认自己的龌龊,因 为我几十年不能荡涤内心所有的阴暗。于是我一刻也不敢放松生命的 修炼,以对得起短暂的人生。

28、 问:弟子闻金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否?此三句是一是三?师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为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宗教箴言录》

29、 妄想并不是心之外的某种实在的东西,它如同觉照一样,同是心的一种作用,只不过觉照是清净的,妄想是染浊的而已。

30、 【天天禅语】不简单的事能坚持,才是真本领;困难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31、 【好事常提起,是非要放下】 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32、 禅宗关于悟道有一个中心观念,便是佛性禅心存在于每个人身边。不仅悟道是这样,生活中许多事情也是如此,有人终其一生苦苦寻觅的东西,原来就在他的眼前,只是他没有发现而已。画饼不能充饥,悟道全靠自己。在觉悟真理的过程中,常常是偶然间顿悟。

33、 什么样的人会痛苦?忽略拥有,而追逐欲望的人,会常常痛苦。什么样的人会快乐?珍惜拥有,而少欲知足的人,会常常快乐。

34、 柳色含烟,春光迥秀。一峰孤峻,万卉争芳。白云淡泞已无心。满目青山原不动,渔翁垂钓,溪寒雪未曾消。野渡无人,万古碧潭清似镜。《石门法真禅师》

35、 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他的动机是大勇、大智、大仁。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护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佛学之理,使上智精研而无穷,佛之戒律,使下愚警觉而易人。世间世出,澈上澈下,义极圆满。(民国)孙中山

36、 如四衢平处,有善调驾驷,有善御者,随意自在。如是比丘亲近四禅,多修学已,欲证通法,随心即得,自在无碍。《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四,非问分禅品菩萨虽人诸禅,还取欲界法,不随禅生。《小品般若经》卷六

37、 【人生五大元素】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有一个好命格(基础),一个好 运势(机遇),好风水(环境),好名号(名正言顺),多读书(文化内 涵)。还应具有超人的胆量、超人的智慧和良好的机遇。

38、 每一朵花开的时间不过刹那,破颜为笑是佛祖为其指明的处世之道。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应该是人沉醉于山水花风中的的心境。无论桃花是指爱情,指女人,或是指禅心,都是一种无暇的静然。

39、 走得太快,身边的许多风景都被错过。或许被错过的风景都 与你无关,但有些风景可以提升你生命的质量。偶尔缓一缓脚步,或 者干脆停下来,环顾一下四周,你可能忽然发现,眼前的某处风景正 是你疾步追寻的梦。其实,很多时候,梦不在你追逐的前方,而就存 在于你的周围。

40、 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量佛。若常睹见无量佛,则见如来体常住。《华严经》卷十五,贤首品

41、 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六祖坛经行由品》

42、 【天天禅语】没有苦,就无法体悟乐的真谛,重要的是如何转苦为乐。

43、 人生的苦必须通过自己觉悟才能解决。主体觉醒了、觉悟了,不但能够解决自身的痛苦,还能帮助他人解除痛苦。那就是发菩萨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44、 【天天禅语】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拥有使用地球的资格,每一个生命都平等地具备使用地球的权力,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尊重生命呢?为什么不善待动物呢?

45、 佛经十分推崇孝道,佛对于父母,对于师长,对于众生,无一不关怀 备至。佛经中《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说的就是要孝养父母,它告诉我 们,父母生养我们是多么不易。

46、 虽多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法句经》卷上,世俗品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既得此人身,功德所依处,云何不升筏,度诸有流海!离法常愚痴,有命亦如死,虽有人皮覆,愚痴同畜生。《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47、 而实际上,幸福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此时此刻你的意识对外界信息的判断和反馈。它不是通过比较得来,也不需要设定任何的时间地点等附加条件。

48、 下几点飞红落翠收拾了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

49、 【天天禅语】今天只有一次,应好好把握做该做的事。

50、 适时的放下不仅是治病的良药,有时甚至会成为救命的法宝。

51、 【矮檐下要低头】 人到矮檐下,一定要低头,因为肯低头的人,就不会撞到矮檐 上。

52、 虚心倾听批评,坦然接受批评,真心悦纳批评,并能从批评中获益, 是一种大智慧。

53、 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佛陀的格言》

54、 【自造前程】 每个人的心都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把自己 雕刻成魔。

55、 要求别人完美,不如先要求自我的完美;要别人适应自己,不如自己先去适应别人。

56、 以事显理,以理行事。

57、 又诸菩萨以世出世智,于五明处精勤学时,由遍满真如智多现在前故,速疾证得所知障净。(古印度)无著《显扬圣教论》卷六

58、 【天天禅语】发心立愿,是制造人生幸福的原动力。

59、 念佛只呆呆地念,空空地念,傻傻地念,木木地念,这样就好。如同晒太阳,并不需要摆姿势、选造型,只要任凭阳光照射就好。

60、 若人自不善,不能令人善;若不自寂灭,安能令人寂?(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

61、 幸福的婚姻往往是,有一个时常担心你的丈夫,无论你在工作时还是生活中,他都担心你无法应付,担心你受人欺负。心有挂碍才有爱,心无挂碍哪会有爱?

62、 【天天禅语】在生活中体认佛法,在人群中体会世间法。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真爱你的人,眼里没有尘世的杂质,他(她)没有过多的物欲;他(她)不会要求你给予更多的物质利益,他(她)只须你在身边便能很快乐,哪怕是风餐露宿也毫无怨言。

64、 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肓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65、 学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灵安住,智慧增长。

66、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67、 远离谄曲,质直无伪。《华严经》卷五十四,离世间品

68、 人生是苦的(空虚),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是谓现证涅槃。明海

69、 学习吃亏,知道吃亏才是占便宜。(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70、 知法,即懂得参修佛法的方法,人有求道上进的心,如果不知道学习方法,不知从何着手,凭着兴趣摸索,可能事倍功半。掌握了好的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佛教研究出了很多种学佛方法,如白骨观法、不净观法、诵经法、打坐法等,佛教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推崇的方法:参访。许多正式剃度的僧人,都做过访问学者,到各地的名寺大刹,向高僧参学,不仅可以增长见闻,还可以听闻多方见解,这比跟着一个师父学习进益大多了。例如,日本真观禅师年轻时在日本学习禅法十余年,未曾悟道,遂到中国来取经,他穿着芒鞋,拄着禅杖,四处云游,参访了众多高僧,前后十余年,终于大彻大悟。假设他始终在日本学习,接触一样的经书和一样的师友,进益可能小多了。

71、 低头是为了不碰头跌跤,是为了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顺畅。正如种子长到饱满便是它的生命昂扬的时候,但种子再饱满,也知道自己的饱满源于大地,始终明白自己永远脱离不了大地的供养,因此种子的根始终在地里,默默无闻,坚韧地成长,只因它也深刻地懂得高下之道。

72、 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73、 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七

74、 如果人人都能抱有让他人得益的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感恩,而承受很多的功德。那样,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75、 众生苦苦寻求,就是为了离苦得乐,然而,什么才是快乐的真正法门?也许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找到答案:不要讨厌坏境界,也不要贪求好现象,只有不依不求,才能无欠无赊,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逆境中要勇于承担,不可自暴自弃;顺境中要谦卑恭谨,不可得意忘形。

76、 古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心里都有善良、智慧、友爱等珍藏,都能创造独特的价值,创造的方式是通过美言、善行,将内心的珍藏呈示出来,变成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供大家分享。可惜的是,人心的珍藏与三毒相伴而生,价值会在一定程度上被三毒抵消,毒性越大,价值的损失越大。所以,给内心扫毒,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

77、 先学自正,然后正人。《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78、 是没是佛?佛心清净,离有离无,身心不起,常守真心。一《无题》

79、 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出现隔阂时,它会焚去所有的芥蒂,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让不同的思想得以融合。

80、 禅宗对慈悲的强调,主要是以慈悲心对待别人,而智慧心则是约束自己、辅助自己修行的无形力量。

81、 菩萨初学修菩提时,当知病为最大障碍。若诸众生身有疾病,心则不安,岂能修习诸波罗蜜?是故菩萨修菩提时,先应疗治身所有疾。四十华严卷十一

82、 所有动物从生下来就开始被动地生活,被需求、欲望和诱惑 驱使。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内在的修炼可以部分地夺 回生活的主动权。将需求和欲望降到最低,提升抵挡诱惑的能力,通 过内在的修炼大凡都可以达成。人生短暂,做生活的奴隶还是主人, 取决于自己的内心选择。

83、 【莫贪意外财】 为人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莫说过头之话。

84、 禅非意想,道绝功勋。《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85、 诸比丘,利养、崇敬与名誉是极为可怕的,是证得解脱束缚而达到至上安全处极强的障碍。南传《相应部因缘品粪甲虫经》

86、 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复如是,八味具足。云何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凉,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无垢,八者快乐。是为八味。《大般涅槃经》卷三,名字功德品

87、 【天天禅语】珍惜人生要时时处处反映在生活中。早上,必须早起做早课、打扫卫生,或者多做利益他人的善事。白天,做事保持正念,遇到路上堵车、电脑死机、停电等让人心烦的事的时候,应仍然保持放松、平心静气地持咒、训练禅定。晚上,不要沉迷于电视剧、打麻将、网游而过夜,应将一天的功德与一切善事回向给众生。

88、 佛佛说法,只成黄叶止啼;祖祖传宗,还是空拳相吓。到这里直须自歇,自悟自明,佛是己躬做成,法非别人付得。《宏智禅师广录》

89、 知苦不生,是名苦智。《摩诃般若经》卷六,广乘品

90、 其实人世间好多事情,只要敢做,多少都会有收获。

91、 所谓佛境界者,极而言之。迷则佛境界俱是众生境界,悟则众生境界俱是佛境界。《天日中峰和尚广录》

92、 善知识,表面看关系很生疏,心里却装着对别人的好。这种人,也就是所谓外冷心热的人,这种人自律意识强,平时不苟言笑,不喜欢吹牛拍马,跟人相处,虽不冷漠,也不热乎,但一旦别人遇到困难,却乐意出手相助,不声不响就把好事给办了。

93、 你我的心中都有一轮旭日,你我的世界响彻朝歌。大家都是 带着灵魂赶路的人,从不缺生命的热度,从不缺生活的光亮。即使是 飘雪的日子,哪怕朔风再凛冽,早晨的血液依旧温暖,我们的步履依 旧欢悦。爱和希望在严寒的冬季普照心田,心灵的深处还是春色一 片,有花朵,有绿叶,有蝴蝶翩跹。

94、 要评论人吗?要发表不同意见吗?等一等!先问一问我们的心:是不是心平气和?是不是柔软慈悲?若不是,慎开其口。

95、 有了感恩的心,人的心量才会变得广大和宽容。有了感恩的心,人们才会想到要去回报社会,回报大众。

96、 【有佛一切皆美】春芽嫩黄,夏叶老绿,秋叶红而有斑,皆不失其美;人脸上有了老年斑,便觉得不美。的确,人不如叶。人若能如叶,便能一生皆美。心中有佛常忆念,人生何必羡少年?有佛一切皆美,无佛一切不美,与年龄无关。

97、 诽谤之言,不攻自破 若心污浊,则行为污浊;行为污浊,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98、 一般人总是把对自己不友好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敌人,其实人生最大的敌 人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因为外面的敌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备,反而是不 容易认识自己,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控制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贪欲往往禁止 不了,脾气、瞋恨也化解不了,于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处处招愆怨、惹 灾祸,所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99、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佛陀像太阳,善知识就像放大镜,自己则像燃料。如果没有放大镜聚集太阳的光芒,燃料是无法自行燃烧的。我们想要得到佛陀的加持,如果没有依止善知识的指导,j宝的加持之光就不可能聚集到我们的身上,我们就无法燃烧掉相续巾的我执、烦恼、习气等罪业的燃料。

100、 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已经站在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幸福人群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抖擞出这些个本算不上什么烦恼的事情来折磨自己呢?

101、 【大贫与大富】 大贫亦是大富,一无所有、了无牵挂,宁静淡泊、怡然自得。

102、 【禅故事】修炼30年后,大师练成移山大法,众人围观。大师席地而坐,念念有词:山过来,山过来...山不动。大师起身缓缓走到大山前,现在山过来了吧?众人大呼上当:这是你的移山大法?对,我三十年修炼悟出的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事情无法改变时,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

103、 如何以大乘佛法愉悦内心?佛法有小乘、大乘之分,小乘修罗汉道,主要目标是让自己觉悟、解脱,很多得了罗汉果的人,像神仙一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对红尘俗事弃如敝屣,不管不问;大乘修菩萨道,目标是自度度人,自己得道了,还要设法超度众生。修小乘道.只能得小我的小乐,修大乘道,才可得大我的大乐。

104、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日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六,大势至菩萨言

105、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由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106、 【天天禅语】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当中说过,佛教的真理具备八种功德:一、不可思议;二、无二;三、无念;四、清净;五、光明;六、对治;七、灭谛;八、道谛。

107、 不以见形相,知人之善恶,不应暂相见,而与同心志。有现身口密,俗心不敛摄,犹如鐍石、铜,涂以真金色。《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8经

108、 【天天禅语】只要具足三种因素,人们心中的烦恼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哪三种呢?一、惑根未断;二、对境亲近;三、非理作意。凡夫人,从无始轮回以来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毫无损害、完整无缺,这就是惑根未断;贪嗔痴的对境于面前出现,这就是对境亲近;于贪嗔痴的对境或起烦恼方面总是生起各种妄想,这就是非理作意。094。

109、 甘愿做,欢喜受。

110、 譬如橘子因橘而生,从酢而甜,人为橘故种植是子,是子、根、茎、花、叶皆悉不酢,时到果熟,酢味则发。如是酢味非本无今有,亦非无缘,乃是过去本果因缘。身口意业亦复如是。若言是业住何处者,是业住于过去世中,待时待器,得受果报。《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111、 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业有四种: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优婆塞戒经》卷六,业品

112、 第一种人占据了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他们只懂享受,却不愿承担,内心却又放不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像是寄居在荨麻茎秆上的菟丝子,攀附在其他植物之上,毫不费力地汲取着养分,却从不奉献什么。

113、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凡事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虽然能蒙得了一时,但却蒙不了一世,最终会露出马脚。

114、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辛苦的付出,才有美满的结果成就。

115、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做人难,做一个低调的人更难,难于从躁动的 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低调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你必须 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 值得人们好好品味的内容。

116、 我们沉醉于自身,沉醉于亲情、友情、爱情甚至金钱,殊不知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和灵魂,只有它才能陪伴我们生生世世。

117、 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忍是积极的忍,而不是消极的忍,是积极进 取,用自己的才华,让世人认识自己,而不是忍气吞声,不再奋斗。奋斗 与不奋斗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118、 【天天禅语】真正的福,是造福人间。

119、 悲智相应,名菩提心,发此心已,方得无作戒。又须二六时常自省察,念念相应,即念念成佛。稍不合,便于菩萨戒得失意罪。(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初学不宜分心太杂,涉猎太广;如分心太多,最后只能成为灌木当柴烧,不能成材。

121、 聪明的人总能放下很多东西:美女、金钱、名誉,甚至是友谊。放下 是为了以一种更加轻松的心态,以一种自主自愿的态度去更好地生活和工 作。既然背着负担是走,放下负担也是走,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轻松些, 潇洒些呢?曾经拥有不代表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也不一定是恒久拥有。如 果放不下往昔的拥有,看不清现在的所得,那么曾经的拥有就会成为生命 的负担!

122、 宽容是性情的空间,从容是作息的空间,戒律是自我的空间,布施是实现的空间,禅定是智慧的空间,单纯是喜悦的空间。有了这些空间,便能发现真我的妙用。郑石岩

123、 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使心住于一境。证严法师

124、 远烟别浦,行行之鸥鹭争飞;绝壁危峦,处处之猿猱竞啸。又见渔人举棒,樵子讴歌,数声羌笛牧童戏。一片征帆孤客梦。《法演禅师语录》

125、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怀一颗谦卑之心。

126、 【天天禅语】身体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质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贫穷。

127、 生活中很多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中其实都有禅理,只是疲于奔波的众生早已丧失了于细微处探究竟的兴趣和能力。想要喝到芳香醇郁的美酒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想要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就要离开喧嚣热闹的都市,想要获得如阳光般明媚开朗的心情就要驱散昨日烦恼留下的阴霾。

128、 世间人为了财物,造作无量罪业,所以有句话说:财欲是祸水。学佛应认清:世间财物只是给予人们资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欢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喜舍布施。

129、 将全部的能量集中于当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为昨天的事犯愁,也不为将来的事烦忧。

130、 世间万事万物,随时在发生变化,事过去了,心过不去,这是烦恼丛生的原因。如果对境无心,以灵动之心,感受人与自然的灵动变化,当苦时苦,当乐时乐,却不着痕迹,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痛苦了!

131、 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寻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修行应当从小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132、 相逢一笑即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梢即是自杀第一利刃。贪心过海无足时,过眼浮云又笑谁?知足人方作富中富人,脱俗客堪称贵中客。无事人才是好人,平常心方算好心。

133、 佛经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为修行所做的付出和努力,重点都在于断除烦恼、降伏白心和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内在的潜能一一爱心与智慧。这样修行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修行才会对成就起到重大作用。无论身处逆缘还是顺缘,只要我们具足正确的见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增长修行的助缘。

134、 蕴体无常,因果展转,生起不绝,而言断灭,不应道理。(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

135、 你需要的不多,可是你想要的很多,追求不到就满心的遗憾,追求到了以后呢?却觉得很空虚,成功得很失败。换句话说,得到以后,你觉得不过尔尔,因为没有想的那么有味道,但是你害怕这种生命的无力感、空虚、无奈,或者生命没有意义的感觉,所以你不断地继续设定目标,继续建筑你的梦想。一庄圆法师

136、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做到无分别心,那么,立足于世,也就没有境遇好坏之分了。

137、 【天天禅语】不因他人辱骂而生气,受人夸赞而高兴,叫做平常心。

138、 从低处来,到达高处,到达高处,须从低处起步,人若是懂得生命的高下之道,便会在人生路上进退有度,以达到平衡。

139、 如果你感觉心累了,不妨先调节好心态,变换到一个美丽的心境,而后,掬一滴晨露轻歌,枕一缕花香入眠。人生旅途总有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无休止的埋怨只会徒增烦恼,我们不要总是为失去而忧伤,我们要为得到和拥有而高兴。让我们努力走出花谢阴霾的天地,用微笑等待下一站的花开。

140、 生活的禅法,在于协调自己内心的情绪,面对千变万化的情绪,需要一个向前的方向,与内心厚重的力量,建立好内心与外界与谐相处的一种关系,在哪里忧虑,在哪里释然,在哪里波澜,在哪里忘记,在哪里沉重,就在哪里承担。

141、 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心地上来培养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生成、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来生成。

142、 布施的人最可爱,众人都愿意与他交朋友。把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布施给别人,一定得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把幸福给予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幸福。南传《佛教格言布施品第九》

143、 鸟从空里飞,人向心中住。人死心宛然,鸟没空何预?一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但自了其心,无劳问来去。《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144、 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大般若经》卷一七二,赞般若品

145、 佛教的真理犹如虚空,比如虚空既遍于一切万法,又超越一切万法一般。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世俗谛,是遍于一切而立;胜义谛,是超越一切而言。

146、 【最有禅意的句子】西藏伟大的智者更顿曲派曾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寻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生存。我们怎么可以只关怀人类而伤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地球资源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存的权力呢!070

147、 若我们没有追求究竟解脱,人天果报没有丝毫信赖可靠之处。虽然天王帝释堪为世间应供处,但受业力所牵,仍有天福享尽,沦为受人役使之时;虽然曾是转轮圣王的地位,但受业力感召,仍有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之日。龙树菩萨说:帝释堪为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148、 心将世间去,心为染着,心起自在。比丘,彼将世间去,彼为染着,彼起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非心将去,非心染着,非心自在。比丘,多闻圣弟子不随心自在,而心随多闻圣弟子。《中阿含经》卷四十五,《心经》

149、 如果一个人有点智慧,就不要吝啬,要设法毫无保留地布施 出去。钱少,财布施有限,根浅,法布施做不到,能贡献一点小小的 智慧也算没有白来世上一遭。

150、 【禅语悟道】保护大地,需从建设人心开始。

151、 人们常说,细水长流的感情更能持久,如烟花般绚烂的激情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一直平衡和睦的婚恋生活比前期轰轰烈烈、后期争吵不断的婚恋生活要珍贵而有价值得多。

152、 一辈子看不上别人,换一种说法就是,从来没看清过自己。活到通透,才会把自己看得真切。通透,就是隔着前尘,把后世看到岑渺;就是隔着喧嚣,把自我沉到阒寂。就是按下妄念,心无所执,就是明白什么叫非分和僭越,而从此不越雷池一步。

153、 只有你爱上自己,才会自觉地滋养、培育、呵护你这个独特的生命。才会自动摒弃一切的烦恼、压力、负担,才会自动远离伤害。爱自己不是自私,相反的,这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指你将美好的自己,美好的生命绽放出来,而不是将枯萎的你牺牲出去。

154、 十六、精进欲为初行,欲增长名精进。如佛说:一切法欲为根本。(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六

155、 疑人疑己,疑生疑死,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内心之回忆、梦想,处处都 可能令人困惑彷徨,此即为大慧禅师说的千疑万疑。若要一一解决,即 使疲于奔命亦不可得。千疑万疑从何处起?认得一个起处却执之为实, 则疑根未断。且在疑惑丛生时,莫思量莫推究,只是问自己什么是无? 一个无字绵长不绝,将千疑万疑渐渐束于一根绳索之上,抓紧,沉住气, 用力一甩,甩入虚空。

156、 双足能行万里路,双手能做天下事。

157、 所谓众生者,众因缘和合而生。众生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真正个体、独立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158、 以同避仇人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嗔恨让安定的心稳固,以充满爱心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159、 未来的还没有来,过去的已经过去。如果每一个当下我们都不抓住,不去认 真对待,总想着看不见的明天或已经远去的昨天,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紧张 和失落中。

160、 一切宝中,人命第一。(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三

161、 一对恋人和夫妻相处得久了,感情神经总会一点一点麻木。很多人误以为这是爱情消失了,其实不是。爱情不会消失,爱情只会沉底。当爱沉底了,你要懂得晃一晃。爱是需要用心经营的,既然是经营就会有形式和点缀,一如心脏的外面还有一层胞衣。生活苦乐,自身修行。

162、 真正的善心总会换来回报。世事就是这样,当我们左手付出爱时,便能从右手收获爱。就像我们在旅途所经之处播撒各种鲜花的种子,即使我们不会再从同一条路上经过,但是这种美的传播会让原野变得美丽,让道路两侧鲜花缤纷、生机盎然,我们的心灵也会因此变得无比富足。

163、 征服百岳山,不如征服无明关。

164、 用谏晓事,善心好意;敬事尊老,礼节兼备。《分别善恶所起经》

165、 为人群服务,是人生;为生活服务,是众生。

166、 世间种种法,一切唯有名,但想所安立,离名无别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识微密品

167、 问:佛法遍在一切处,教学人向什么处驻足?师日: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大随法真禅师》

168、 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忧,不躁进,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扳,不慌乱.人生随缘,即是枯萎的随它枯萎,繁荣的任它去繁荣.随顺自然,毫不执着,随遇雨安。

169、 书籍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只能挖书山一角,取书海一瓢。

170、 人在尘世走一遭,得到的都是虚名浮利,无论修行多么高深的禅师,到头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尚。洞山禅师不恋闲名的姿态实在洒脱至极,小和尚的做法也充满智慧。

171、 心如幻化,驰骋六情,而常妄想,分别诸法。犹如世人,驰走空聚,六贼所害,愚不知避。《金光明经》卷二

172、 提起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放下也需要斩断妄念的魄力,提起、放下也是有所选择的。

173、 曰:如何是道吾境?师日:溪花含玉露,庭果落金台。《道吾契诠禅师》

174、 【禅心】1.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2.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3.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4.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5.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6.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75、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无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同理,当你给予他人,当你为别人付出,那个真正获利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176、 一般来说,爱情受四种因素支配而呈现不同的色彩:一是受真情支配,人们通常称之为真爱。真情从何而来?从理解中来。因理解而欣赏、尊重、珍惜,进而产生相伴终生的愿望。真情是弥足珍贵的,有真情的人,纵然不能缔结幸福婚姻,也能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二是受理性支配,或可称之为俗爱。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对另一半进行考量:有钱吗?有房吗?有车吗?有高学历吗?有好工作吗?有好前途吗?有好相貌吗?有好脾气吗?根据各种现实指标一一考核后,满意了,爱情就产生了;不满意,爱情就发不了芽。进行理性选择的人,牵手成功了,不会有太多的悔恨;结盟不成功,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好比洽谈一笔生意,成交了固然可喜,谈崩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一家有女百家求,一个男儿百个爱,潜在客户很多,成交只需一次,有必要耿耿于怀吗?三是受情绪支配,可以称之为愚爱。有时候,为了面子,将爱情交给一个自己毫无感觉的人;有时候,为了孝心,听从父母的安排,将爱情交给一个根本不了解的人;有时候,被花言巧语哄得心花怒放,以为找到了真正的爱情愚爱是一场爱情赌博,而且十赌九输,稀里糊涂撞大运,最后竟然撞出真爱的,只是极少数天生好命的人。四是受欲望支配,可以称之为乱爱,这是最危险的爱情,如佛所说,受欲望支配的乱爱,好比拿着火炬逆风行走一样,烧手的小痛苦在所难免,弄不好还会烧坏脸面,烧伤身体。许多人因克制不住一时的欲望,草率地献上爱情,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做了一件很傻的事情。凡事都有惯性,如佛家云:一念可缚菩萨。一个念头生起,都会形成惯性,支配人的心灵与行为,何况一件事情开始呢?爱情并不是一盏台灯,按一下就亮了,按一下就灭了,来电很容易,欲望一生,只要不加克制,就接上电了;停电却不容易,欲望没有了,爱情没有了,孽缘却未必能说断就断,轻则带来一串串矛盾,重则严重影响事业、生活,有的人甚至因孽缘死于非命。

177、 享乐到了极点,悲哀就会随之而来,物极必反,月盈而亏。所以,曲终 人散,人们就会发出感慨叹息;宴会结束,人们就会惆怅伤怀。这实在是由 事物本身的发展所导致的,就好像影子跟随着形体、回响来自声音一样。

178、 人生在世,最难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 ,爱的也放不下。因此,得失之心、憎爱之念盘踞心头,无法得到解脱与 自在。

179、 生活的禅法就在这日常的生活,用一种宽阔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的一切,事忙心不忙,人忙心却闲,去化解那些烦恼的重量,不要让那些烦恼在生活里惹事生非,把握好内心的心平气与,不分别,不悲情。

180、 56岁的乔布斯回天国去了,将一个关于创新和财富的神话留在了 人间。乔布斯是上帝的使者,肩负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用创新测试人 类的窥探欲,用财富验证人类的贪婪程度,是上帝向人间派遣使者的最 深用意。乔布新的杰出在于他不负使命,成功地揭示了人间真相。

181、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182、 于一切善根生自善根想,于一切善根生菩提种子想,于一切众生生菩提器想,于一切愿生自愿想,于一切法生出生死想,于一切行生自行想,于一切法生佛法想,于一切语言生语言道想。《华严经》卷五十三,离世间品

183、 若觉一切法,能不着诸法,一切爱意解,是为通圣意。《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184、 活在当下,这是禅语,但是你必须明白,不要被过去未来所左右,要为现在这一刻的事情努力。

185、 现代人之所以焦虑、苦恼,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以至于无法放下,自然就会因为得不到而痛苦,然而大多数人都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却忘记了知足常乐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186、 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民国)弘一《改过经验谈》

187、 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未法身。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胜鬘经》

188、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知足则有福,不知足则招祸。

189、 我们所感受到的善良,有时像天使背部一片洁白轻柔的羽毛,让人感觉到温暖,让人感觉到希望;有时又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宽阔厚实的胸膛,让人感到无比的振奋,让人感到无比的力量。善良可以拯救正在堕落甚至腐烂的躯体,善良可以挽救正在沉沦甚至濒临死亡的灵魂。可以说,拥有善良是可敬的,得到善良是幸运的。

190、 人们都希望过安定舒适的生活,担心受到天灾人祸或恐怖事件的伤害。然而,对于其他生命而言,人类是最可怕、自私、残忍的恐怖分子。人类为了口腹之欲而伤害无辜的生命,活生生地剥动物的皮,吃它们的肉,残忍地大量食用各种各样的活海鲜。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类,其他的生命自然更加幸福、自由和充满和平!

191、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最难做到的是放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因此,爱憎之念常常占着我们的心房,哪里还有快乐存在的地方?

192、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他能获得的能量就有多大。

193、 【天天禅语】佛教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从生到死,还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的一生仅是这个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佛教对现实的态度超然,对文明的终极追求更透彻、更究竟。无论世界如何变换,佛教都有自己不变的真理。

194、 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95、 研义不难领解,难于精确。(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196、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付出不在多少,他人能受用,就是最大的爱。

197、 静心淡然,潇洒行走,不要在意脚下的那些坎坷,它们都是铺垫你生命高度的基石。

198、 本心法尔涅槃门,贪瞋痴慢任起灭。犹如云雾不坏空,求遍空界无径路。(古印度)土瓜觉落比丘

199、 对普通人来说,随顺自己心所乐,是容易的,随顺众生心所乐,就有点不情不愿。当然,对真正可亲可爱可敬的人,可以完全随顺,有时甚至可以为所爱的人牺牲一切。但世上真正可亲可爱可敬的人好像不多,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的人倒是相当多,他们做的事也像他们本人一样难看,所以世上多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的事。对这样的人,不要说随顺,哪怕自己多得受不了,也不肯给他们半分;如有可能,还要故意跟他们闹别扭,让他们蒙受一点物质上、心理上的损失。

200、 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勇士不顾生,故能成天下之大名。衲僧家透脱生死,不惧危亡,故能立佛祖之纪纲。《圆悟佛果禅师语录》饶你官高,富有万钟,功盖乾坤,名喧朝野。三寸气断,一火洞然,收得一摄冷灰,埋向一堆黄土。平生英雄豪杰,果安在哉?《天如和尚语录》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m.j458.com/a/177102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现代作家几米
下一篇 :毕业离别唯美
  • 佛家佛语经典语录100句

    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家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

  • 佛家经典禅语_佛语禅语

    佛家经典禅语_佛语禅语 1、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无限宝藏,那就是佛性,若我们能除去心中的自私自利,发挥无私的精神,那么我们就能拥有美满的人生。 2、清净的生活,从斋戒一开始。 3、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往天上飘,一切都自然与谐地发生,这就

  • 佛家经典语录感悟人生_佛语禅心

    佛家经典语录感悟人生_佛语禅心_ 1、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印光法师) 2、因为真实只有一种,没有第二种;人们懂得这一点,就不会争论。《经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积集经》 3、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 佛家佛语100句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打开你的心胸,放开你的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圆融,越来越豁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家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

  • 佛家宽心的句子_佛语禅语

    佛家宽心的句子_佛语禅语 1、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就一直默默地充当着反面角色,受尽人们的埋怨和厌恶。烦恼,不是用来抗争的,是用来思考和领悟的。它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锻炼你,成就你。如果认为烦恼是为了伤害而来,那是自己摆错了位置。 2、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一切如风,只能感受与分享,却无法握在

  • 佛家妙语话人生_佛语禅语

    佛家妙语话人生_佛语禅语 1、我们是否想到,那些看淡得的人,失就成为他们生命重重的砝码,而那些追逐得的人,也许失就成为人生上深陷的泥潭。其实,在我们的人生路上,都无时无刻不在权衡着得与失的选择,在得与失之间忙碌、奔波、找寻得与失之间彰显着一个人的品格,诠释着一个人的崇高与渺小,书写着一个人的真实价值

  • 静心佛语经典语录_经典佛语

    静心佛语经典语录_经典佛语_ 1、人与人能够互尽心力、互相照顾,实在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修成正果,但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 2、一个有思想和远见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独闯大业,才能培养做事能力。敢于放胆一搏,就不愁夹缝里挤不出一条生路来。 3、除了佛法的精妙和说法的高超外,外表

  • 佛家经典语录,佛家经典禅语大全

    佛家经典语录: 1、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2、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 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4、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