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咏雪教案

栏目: 咏雪教案

2024-02-27 14:20

【#范文大全# #咏雪教案#】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咏雪教案”,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咏雪教案(篇1)

我是肇东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宋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的活力所在。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而能令其“点石成金”的“点金棒”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今天,我就以《咏雪》一课为例,来阐释一下我是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交相辉映的。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文化教育的画面,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初一学生已经学过《学弈》等三篇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熟悉了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和方法。《咏雪》语言文字浅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 ,定能翻出新意。

过渡:(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文本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力求做到六个融合):

同学们,飘飞的雪花是严寒的冬日里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自古以来,雪以其洁白轻盈的姿态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来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篇佳作。

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一个关于咏雪的故事,被刘义庆编入《世说新语》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由雪花纷飞的图片导入,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飘飞的雪花有直观感知,激发兴趣,为后面赏析两个咏雪佳句作铺垫。)

此环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交流网上查阅的资料,了解《世说新语》及编者刘义庆

(设计意图:我想通过学生亲自查阅整理资料,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了解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走进古人情趣盎然的日常生活。)

1、 ppt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注语气语调、节奏停顿。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反复听读、朗读,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协作疏通文意。

2、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自主学习情况,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师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辅助记忆,适时给予明确。

3、疏通文意后,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伴着形象直观的图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很快会将课文内容熟记于心,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点。)

1、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2、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补充,课件出示并引导理解。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创设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2)文中写了几个人?你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3)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更好?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在这个师生互动环节,第一个问题学生从文中“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和睦、融洽、欢快的家庭。

(2)、感受人物时,师穿插了刘禹锡的《乌衣巷》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谢家。(……)

(设计意图: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进一步感受道韫的才气和胆识,将现有知识进行延伸。以“一斑窥全豹”,让学生以《咏雪》为例来看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并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世说新语》产生兴趣。)

(3)、通过第三题的讨论,明确“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文学追求含蓄之美,讲究的就是意蕴,而道韫的比喻恰好表现了这种意境。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能把雪花比作什么?并说说积累了哪些咏雪佳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小结语:这篇经典,恰似一场阳光下的瑞雪,绚烂在我国古典文化历史画卷上,带给人们精神的遐思。

作业:阅读《世说新语》,选择有关谢太傅或谢道韫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此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的设计,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文结合的生动画面,力求以诗意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书中文人雅士鲜活的生活情景和融洽、和睦、欢快的家庭氛围,在语文学习中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对两个咏雪佳句赏析不到位等情况,所以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不足之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咏雪教案(篇2)

1、识记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顺畅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1、给加点字注音:太傅(    )    雪骤(   )   欣然(   )

差(    )可拟 (   )       柳絮(   )     无奕(   )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                  儿女:                俄而:

雪骤:                  欣然:                何所似:

差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

3、熟读全文,注意朗读节奏(用斜线在课文中划出)。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4、试写一两句描写白雪的喻体和咏雪的诗句。

1、《咏雪》中“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氛围?

2、作者认为哪一个比得更好,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4、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翻译下面句子并判断其句式。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

尝(    )     走 (    )    信然(           )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咏雪教案(篇3)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咏雪教案(篇4)

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 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 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 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 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 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 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若令月中无物(      )

短文(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 ,大未 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 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 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咏雪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几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之才”等典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讨论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掌握作家作品;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探究】

1、出示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2)疏通文意。(3)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自学:

(1)检查预习

(2)朗读课文:

①学生听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③学生齐读

④分组读

⑤指名读

(3)研读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强调的问题:积累重点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等。

【跟踪练习】

1、《咏雪》这篇文章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得出来?

2、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一个更好?

3、文章末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课堂小结】

1、作家作品

2、比喻修辞的运用

【当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笺疏()

(2)太傅()

(3)俄而()

(4)雪骤()

(5)差可拟()

(6)无奕()

(7)柳絮()

(8)谢道韫()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

(3)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

(5)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3、写两句与雪有关的诗句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相关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公开课,有诸多不足之处:

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不明确,致使学生预习不扎实,影响课堂进度及效果。

2、课堂引导学生做的不到位,自己紧张,学生也紧张,课堂气氛明显不好。

3、备课不充分认真,课件中出现了重复性的错误。

4、驾驭课堂能力还须提高,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练习时间过短,没有真正检测出课堂学习效果。

5、对于重点探究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讨论探究的时间,最终还是让课堂成为了“满堂灌”,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谨记,吧课堂归还到学生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

6、没有布置作业。

咏雪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

3、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所以提前让学生查找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以便上课交流使用。同时也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有才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她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和她交个朋友吧。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诵读课文

听朗诵材料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播放朗诵材料,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5、当堂检测:

(1)、解释句中括号内的词:

(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公(欣然)曰

(2)、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案见课件)

6、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7、板书设计

8、教学后记: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才是这节课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咏雪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咏雪》教学设计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

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

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

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

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文章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

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

  • 咏雪联句

    咏雪联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 【译文及注释】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

  • 咏雪名句

    咏雪名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5、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 6、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7、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

  • 咏雪诗词

    咏雪诗词 1、《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咏雪》 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

  • 咏雪诗句

    咏雪诗句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4、山回路...

    11-06
  • 咏雪的诗句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咏雪的诗句纯白清洁】咏雪的诗句大全集,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1、【水中独立鸾窥镜,沙上群行雪满矶宋马之纯《白鹭亭》经典语录】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 3、【红雪霏霏入燕泥,朝来犹是可怜枝宋黎

  • 咏雪的古诗

    咏雪的古诗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

  • 咏雪的名句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三千世界银成色,十二楼台玉作层。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5、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7、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8、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

  • 咏雪名言名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5、夜深知霄重,时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