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经济发展规划合集

栏目: 经济发展规划

2023-05-12 20:54

想知道“经济发展规划”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请继续阅读。掌握文档处理技能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一定要多看范文, 优秀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要点。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经济发展规划(篇1)

一、突出科学发展,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

1、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放大优势、xx劣势的原则,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多次在x、x等地成功举办了投资环境说明会、产业招商发布会;加大接轨x工作力度,派出人员深入到x的村居企业挂职招商;政企联手,突出企业招商,组织海鸥、隆仁、天建环保等骨干企业接对招商,把生物化工、电气生产、环保设备作为重点企业向外推介,在拉长产业链、做优特色上下功夫;对全镇的存量资产进行认真调查,整合土地、房产等资源,作为吸引项目落户的载体;七年来共引进三个产业项目近xxx个,涉及到机械加工、家纺、工业气体、标准厂房、鞋业、新型环保材料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服装纺织、机械加工、环保材料、生物化工等板块。xxxx年共引进一二三产业项目xx多个,投资额x.x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xx个,全年引进市外民资x.x亿元,xx有限公司xxx家,注册资本达到x.x亿元。同时不断加大外向型招商力度,xxxx年取得了半年完成全年任务的好成绩,在全市率先完成外资任务;xxxx年再次在全市率先完成外资工作加压目标;xxxx年新批注册外资xxxx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xxx万美元,提前一季度完成市下达的力争指标。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七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工兴镇的思路,通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签约项目的转化率、开工率、投产率逐年提高,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显现。我们把推进唐南、银杏两个工业集中区、开发镇工业小区作为实现以工兴镇总体目标的平台,全镇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增长,骨干企业的培育步伐加快,xxxx年规模以上企业增至xx家,规模工业的利税效率同比增长xx%。民营经济发展迅猛,xxxx年增幅进入x市前十名。预计今年全镇可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实现工业销售收入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

3、财税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围绕税源抓财源的工作思路,以培育税源、开辟财源为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把培育税源企业作为财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全镇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运筹社会各方财力、盘活存量资产、清理回收有效债权等途径,不断加大xx债务的力度,合理安排资金,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财政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xx年完成财政收入xxxx.x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增幅列全市第十位;xxxx年可实现财政收入xxxx万元,超额完成市下达力争指标xxxx万元的目标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xx.x%,其中至xx月底一般预算收入达xxx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xxx.x%,列全市第一位,财政运行状况逐年好转,切实保证了各项社会事业资金的需求。

4、三产服务业迎头赶上。立足打造xx城区后花园目标,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通过招商,初步形成了物流、标准厂房、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支撑点,今年以来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至xx月底服务业地税入库就比同期增长了xx%。全年引进xx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xx个,投资额x.x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项目xx个。靠近城区的休闲农庄,总投资xxxx万元,集垂钓、特种养殖、餐饮、娱乐于一体,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投资xxxx万元的xx大酒店正在紧张的施工中,主体工程已进入装璜阶段,建成以后将大大提高xx镇区的档次;同时我们积极整合农业资源搞二期开发,以景瑞蔬菜基地、葡萄园为主,筹划发展观光农业、特色餐饮,目前已完成河道疏浚、绿化、景观大棚搭建,后期工程开始筹建。

5、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创新农业发展理念,加大农业招商力度。xxxx年以来,不断引进农业项目,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创办了葡萄、香芋、有机大棚蔬菜、万头猪场、万羽鸭场等xx多个大型农业项目基地,打造了三千、四万的农业格局。xxxx年在三千、四万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思路,提升农业项目发展档次,扩大了香芋、葡萄、有机蔬菜等特色基地的规模,发展了观光农业、金羽禽业等x个农业项目,总投资x.x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就有x个,景瑞高新农业园区被认定为首批x省现代农业示范区。本镇项目农业多次代表xx市迎接省、x市项目建设检查和验收;x省副省长黄莉新、x市委罗一民书记、黄利金副书记以及x市委常委、xx市市委书记xx、x市副市长xx,xx市委副书记、代市长xx、市农林局、资源开发局等领导相继来我镇考察调研,对xx镇的项目农业给予了高度肯定。减轻农民负担,认真推进农民增收。严格执行各项减负政策,全面免征农业税,及时发放水稻补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有效控减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组建特色专业合作社,多种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坚持加快发展与加快富民互动并进,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逐年快速提高,预计今年农民人纯收入可突破xxxx元。xx村级债务,促进村级经济良好发展。狠抓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不断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了村帐镇记的管理力度,完善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加大了村级债务xx力度,村级债务逐年减轻,保证了村级经济的良性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初具规模。xxxx年投入xxx多万元,对xx村、xx村等x个村实施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工程,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交通和生产条件。

二、围绕优化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1、扎实推进小康村建设。针对小康社会体系指标要求,采取扎实措施推进小康进程,通过推进合作造林,绿化工作快速推进,xxxx年被x市评为绿化工作先进集体,林木覆盖率今年可超过xx%的目标;开展了三清环境整治,通过xx市水利工程验收,并代表xx市接受x市水利工程验收;启动了农村改厕工作;垃圾处理工作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xx%的三清覆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今年可超xxxx元目标;投资xxxx多万元,正式启动以忠孝为主题的忠孝文化园建设,规划设计独特,集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观光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x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新农村文化景点。对各村级道路进行修建,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先后修建了唐杨路、水厂路、通坊路、唐北路等xx条村级水泥路,以及维修黑色路、砂石路xx条近xx公里;大力推进除险安康工程,逐年加大对境内危桥的改造和修建力度,七年内共改造危桥xx座,新建桥梁xx座。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xx年对镇区进行了二期改造,在政府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新建仿古式商住楼xxxx平方米,镇区脏、乱、差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形成了具有古典风格的统一建筑,同时对镇区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镇区面貌焕然一新。xx年启动了镇区西扩工程,制订出台商住街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创新农户进镇联建商住房的建设机制,镇区从派出所向西延伸一公里,已实施x万多平方米,新建商住楼x幢,基本完成镇区西扩工程,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先后实施了三路同筑工程,xxxx年投资xxx万元修建了镇域内东西主干道政合路,解决了沿线十多个村(居)的行路难问题;xxxx年打通了镇区至通吕公路的通道,增加了我镇的对外通道;xxxx年拓宽了金三公路镇区段,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

通过这些重点工程、实事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变了镇域面貌,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居生活水平、构建和谐xx创造了良好平台。

三、坚持两手齐抓,精神文明硕果累累

1、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五年来,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确保各中小学基本完成六有工程和校校通工程;xx卫生院、唐洪卫生院进行了扩建,增加了硬件投入,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强化了药监管理工作,xx年被评为xx市药监工作先进集体;全面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xx、xx年连续两年率先完成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参保率达到xx%以上;从xx年起启动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双入户工程,xx、严灶、横马等五个村实现了双入户。切实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xxxx年全镇xxx名对象领取了奖励扶助金。积极开展扶贫助残工作,对贫困户进行了分类划管,为低保户解决低保金xx多万元;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组织民兵参加军事训练,克服种种困难每年完成征兵任务。

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在农村家庭中开展了争创小康户竞赛活动,从而激发了全镇人民创新、创业热情,在全镇农村家庭中形成想富、学富、创富、比富的浓厚氛围,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不断推进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全镇涌现出了xx多个xx市级文明单位,唐南村连续两年获得x市文明村称号;积极宣传自信、包容、求实、创造的城市精神,通过践行城市精神,逐步形成了敢为人先、争先创优的xx精神。

3、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依法治镇工作,层层落实创建平安xx责任制,加大了法制教育宣传力度,强化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努力把矛盾xx在萌芽状态,组建了xx镇保安联防大队,下设社区保安服务中队、治安巡防中队、技防监控中队三个中队,目前进入正常运行轨道;积极想办法筹集资金,建成了五星级技防监控中心;同时加强调处中心、社工服务中心建设,大调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xx、xx、xx年连续三年获得xx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xx年、xx年连续两年获得x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强化了村民x工作,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按照民主、x、合法原则取得圆满成功。

四、围绕自身建设,执政能力继续增强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学习型村镇活动,使镇村干部进一步提升了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增强了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复杂矛盾的本领。通过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增强了镇村干部的项目意识、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xxxx年对镇机关干部实行了项目跟踪负责制、进度挂牌公示、现场办公督办等制度,各职能站所政风行风明显改进,提高了工作效能,促进了项目建设年的各项工作快速推进,荣获xx市学习型村镇称号。

继续强化执政为民理念。自觉接受人大和人民群众监督,七年来办理人大议案xx件及到城建、教育、xx债务、道路建设等多个方面,切实帮助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贯穿于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第届村委会的换届工作。

切实转换政府职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合理界定政府与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不该由政府管的事都坚持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和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办事效率,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xxxx年被评为xx市社会事业服务先进集体。

经济发展规划(篇2)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解读之二十六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体制改革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深化工业重点行业和领域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为实现规划目标及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工业领域的立法工作,初步形成了以法律、行政法规为基础、以部门规章为补充,覆盖工业行业、中小企业等多个方面的工业和信息化法律制度框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人大颁布了《烟草专卖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近10部;国务院制定了《盐业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20多部行政法规;原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出台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农药生产管理办法》等80多部规章。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以来,围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了相关制度建设工作,出台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等20部规章。在积极开展法律制定工作的同时,及时清理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和管理需要的法律制度,为依法履行工业和信息化管理职责,促进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规划》提出了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在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质量安全、中小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等重点领域,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民用飞机、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船舶、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等要求。“十二五”期间,工业领域法律制度建设工作将以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按照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供制度保障的总体要求,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立法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积极推动《船舶工业发展条例》、《民用飞机行业发展条例》、《工业产品质量促进法》等立法工作。二是着力保护资源环境,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做好《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修订工作。三是围绕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做好《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等立法研究论证工作。四是围绕“大部门制”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快部门规章立法,加快推进《民用爆炸物品进出口管理办法》、《机电产品再制造管理办法》等行业管理立法步伐。

二、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盐业等行业垄断问题仍然存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价格关系扭曲、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资源消耗过高等问题,都与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直接关系。《规划》提出,必须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强化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督,形成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必须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打破垄断局面,形成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机制。一是在相关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完善水电油气矿等价格形成机制,配套推进行政、财税、金融、资源环境价格体制改革。二是要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加快构造垄断行业有效竞争格局,加快垄断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推动相关法律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监督管理体系。三是要推进垄断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逐步垄断行业参与竞争。坚持公开、公正原则,确保垄断行业改革规范有序进行。四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防止强化行政性垄断。

三、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

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方针,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当前,我国国有经济的分布仍然过宽,相当数量的国有资本并不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业务庞杂、主业不突出、辅业包袱重,子企业层级过多、数量过多,母公司对子公司失控等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规划》提出,要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集中。

促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切实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合理界定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主营业务,严格限制非主营业务投资。二是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有必要保持国有独资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公司制改革。三是培育优势国有大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积极促进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加快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调整、重组和整合,精简组织机构;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间的优化重组。四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建立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五是加快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重点围绕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方向和目标,统筹安排收入和支出,保障和促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规划》提出,要完善投资体制机制,落实民间投资进入相关重点领域的政策,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力、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贯彻落实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

进一步落实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的相关政策,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为扩大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在制订涉及民间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要听取有关行业协会和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民营企业的合理要求。安排的政府性资金,要明确规则、统一标准,对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要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不断完善民间投资的融资担保制度,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继续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进一步推动管理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五、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近年来,我国境外投资快速发展,不仅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能源、资源的保障,获取了先进的技术,开拓了国际市场,而且实现了互利共盈,共同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支持国内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为更好支持境外投资,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优势企业国际化经营,要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引导国内企业围绕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展工作,提高境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健全境外投资法律法规制度,为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和条件。

二是改善管理和服务。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减少审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境外投资项目科学评估,健全安全风险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积极发展与境外投资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法律、财务、咨询、知识产权和认证等公共服务。

三是进一步完善鼓励政策。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及其境外分支机构在充分评估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为境外投资项目提供融资便利和良好的金融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利用混合贷款、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采用境内外发行股票、债券以及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继续深化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改革,简化用汇手续,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外汇支持。

四是进一步增强投资主体的实力。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与境外相关企业开展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在境外投资中取得良好的效益。

六、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提升工业园区水平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工业园区已成为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促进和规范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化,对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管理体制不健全、重复建设、产业趋同等问题日趋突出。为此,《规划》提出了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明确要求。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工业园区水平,一是要改革工业园区管理体制,针对当前的“多头管理”,明确由一个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管理模式;二是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各种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工业园区相关法律法规,使工业园区发展有法可依;三是加强对省级开发区规划编制、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逐步完善支持省级开发区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

经济发展规划(篇3)

黄山市屯溪区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屯溪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率先崛起、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财政建设与发展对于全面推进和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精心谋划、科学指导今后五年的财政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财政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各项财政改革为主线,以落实民生工程为重点,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注重强化科学征管,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是建国以来我区财政收支增长最快的时期。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1.8亿增长到2010年的5.9亿元,年均增长26.8%;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64亿元,年均增长26.9%。一般地方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6亿元,年均增长26.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达到14.84亿元,比“十五”期间4.66亿元翻了两番;财政支出总规模总量突破30个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8亿,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1.6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64亿元,年均增长28%以上。从分税种看,2010年,增值税收入9420万元,比2005年3668万元增长156.8%,年均增长20.8%;营业税收入1.51亿元,比2005年5318万元增长184.3%,年均增长23.2%;企业所得税收入5630万元,比2005年769万元增长632.1%,年均增长49%;个人所得税收入2289万元,比2005年842万元增长171.9%,年均增长22.1%。五年间,财政收入实现了翻番。

(二)突出服务发展理念,培植壮大财源经济。会同各部门积极申报项目,共争取扩大内需项目38个,投入资金1.1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0多万元用于储备粮的轮换和储备利息的支付,保证了储备粮质量的安全;投入1500万元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支持力度;投入458万元用于企业贷款贴息补助和担保贴息补助;5年来财政共安排964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科技创新,大力支持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镇域经济事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市土地出让金返还99265万元,为江南新城建设、黎阳老街改造、九龙低碳经济园区发展和企业改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坚持科学为民理财,努力营造和谐环境。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合理调度资金,在顺利实施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民生为重,重点保障了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自2007年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四年累计投入2.1亿元,全区18.6万人受益,群众受益率达93%。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拨付资金3.5亿元,用于发放企业离退休职工、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拨付资金7793万元,完善以城乡低保、帮困助医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投入再就业资金4374万元;积极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全区城镇居民纳入参保范围的已达64000人。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农业、教育、卫生、科技等法定支出力度,全区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累计支出达到4.5亿元。

(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组织编制和申报农业项目,实施农发项目14个,累计争取项目总投资2240余万元;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资金1.27亿元,用于支农支出(其中投入1320万元用于新农村专项建设);继续深化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管理和发放,5年来,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6079万元;石油补贴348.2万元;累计销售下乡家电34035台,每万

户销售量在全市排名第一,补贴资金1086万元,财政补贴兑付率达到100%。

(五)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了区对各镇财政分局的垂直管理。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启动实施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5个试点村项目,完成了第一批试点村项目的检查验收,并投入使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积极推进。2009年12月份正式启动我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首批选择5家试点单位,为2010年我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全面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不断完善。积极开展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稽查工作,通过“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新模式,稳步推进全区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规范操作、阳光采购,扩大采购范围,五年间,完成政府采购金额17425万元,节约资金2614万元,节约率达11.5%。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更趋规范。改变原有的资产“静态”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划转,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十一五”期间尽管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问题。一是支柱财源和骨干税源缺乏,后续财源不足,工业支撑力不强。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的实力薄弱。三是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二、“十二五”财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财政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显现,各方面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新时期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民生需求剧增,支出保障难度加大;全区经济虽整体向好但回升基础仍不稳固;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面对形势,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面推进新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

三、“十二五”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按照区委四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总体部署,围绕“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思路,坚持厉行节约,全力培植重点税源,做强融资平台,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稳固有效、可持续发展的财源体系。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低碳工业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争取项目

1.主要目标任务。总量突破。全区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总量达到13.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突破12.5亿元大关;比重提高。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到2015年力争达到13.9%,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90%以上,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排位前移。到2015年,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在全市区县的排位力争进入前2位,比2010年位次前移1—2名。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到2015年力争达到11%以上,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以上。

2.重点争取项目。编报《留村农事休闲体验园》和《市民开心菜园》项目,力争资金8000万元,以建成集生产、观光和休闲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计划土地治理面积达到2万亩,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积极争取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项目的资金份额;编报《2011年新潭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532.3万元,立足于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突出重点建设产业示范基地。

四、“十二五”财政改革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努力壮大地方财政实力。积极拓宽财政参与、支持和服务经济的领域,扩展政府理财空间。按照“首善之区”、“工业强区”的战略思路,明确财源建设目标,转变财源建设方式,主动研究制定和完善支持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相关政策,重点支持骨干企业产业项目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支持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用好科技三项经费和企业技改资金,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发挥本地优势和财政政策、资金导向的作用,积极支持招商引资,拓宽筹资渠道,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增长预测分析,完善收入征管机制,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拓宽聚财领域,严格依法治税。健全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并重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加强重点税源监控,不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范围和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乱收费,从制度上规范部门和单位的收费行为,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科技兴财,建立健全财、税、库、银联网制度,构建政、银、企信息平台,积极吸引外资、民间资金的投入,有效运用财政信用和国投公司融资作用,扩大财政融资渠道,解决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瓶颈”。落实奖励措施和各项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信用典型示范和辐射效应,营造良好的信贷经营环境。

(二)着力支持经济发展,不断拓展财源建设新途径。牢固树立“聚财促发展”的理念,努力培育和壮大财源,紧紧围绕“巩固已有财源、扩大新兴财源、培育后续财源”的指导思想,帮助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大对新办企业、新上项目和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努力把成长性好、稳定性强、亮点多的企业扶持成税收支撑点和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努力招大商、招好商,着力打造好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自身的“造血”功能。继续强力推进九龙、帅鑫园区建设,切实做强二产,造就工业强区地位。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紧紧抓住机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促进经济发展举措,认真研究国家的政策投向,加大向上争取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积极做好向上争资工作。抓好项目库建设,跟踪项目落实进展,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份额。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江南新城建设发展步伐,支持园区和旧城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三)强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突出改善民生,把支出重心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和谐事业发展倾斜,向基层和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同时,利用整村推进和村庄整治为抓手,强力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增强政府管理调控资源的能力和手段。完善城镇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医改项目建设,确保我区医改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促进科技文化等事业发展,支持文化强区建设,提升屯溪软实力。支持社

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社会保障、再就业、低保等资金投入,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严格的“收支脱钩”机制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加大政法部门的投入,着力提高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水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法治环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排灌系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建设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为等为重点,围绕“一环”、“一村”战略布局,培植农业产业龙头,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支持的同时,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并培育壮大金竹竹业公司、龙山茶园、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且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补助、贴息等手段,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积极鼓励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与此同时,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科技兴农新途径、社会化服务新形式等,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争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全区五个镇,扩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受惠面。

(四)坚持推进依法理财,全面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透明度,建立并逐步完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帐户体系,规范收入收缴程序和支出拨付程序。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升“阳光工程”效能。规范操作程序,创新采购方式,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采购资金节约率。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继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大力推广设备共建、资源共享。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三农”投入长效机制,巩固财政“惠民直达工程”成果,完成全区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通”发放全覆盖。深入贯彻实施会计准则,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推进会计管理信息化进程。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财政大监督机制。树立财政大监督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机构的牵头、整合作用,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形成财政内部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大监督格局。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财政人员整体素质。坚持以学习为主线,以提升为目的,强化财政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建设,不断完善财政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继续打造学习型机关,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努力提高财政服务水平,坚持“树一流的团队,创一流的管理,争一流的业绩”。围绕丰富“财学”,提高“财识”,树立“财德”,改进“财风”,增强“财艺”,拓展“财技”,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培养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坚持实施“建设一个好班子,形成一个好机制,营造一个好氛围,树立一个好形象,培养一支好队伍”的“五个一”工程,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强化财政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完善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经济发展规划(篇4)

经济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目标定位

远景目标:阜宁经济希望之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全面开放的示范区、社会和谐的新城区

中期目标:十一五计划将园区建成20平方公里工业区,引工业项目300个,工业投入150亿元,财政收入超5亿元。

近期目标:xx年业务总收入超100亿元,工业投入超10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

二、运作体制

继续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把开发区管委会办成服务型政府、经营性机构、效能型机关和效益型园区。

服务型政府:管委会行政管理职能仅定位局限在企业围墙外的环境建设上,监督实施三制保护,对进区企业唯一需要履行的职能就是提供服务,投资审批的一条龙服务,建设阶段的全方位服务,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

经营性机构: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是开发区最大的营销目标,开发区是经营土地,招引项目的专职机构。

效能型机关:小政府大服务、一岗多职、交叉兼职,实行主任负责制、绩效工资制、末位淘汰制。

效益型园区:将开发区作为集团性企业来运作,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追求土地效益,着重强调投资强度、税收贡献,既考虑近期土地征用价格,更着眼于项目的长远效益。实行招商选资,不计成本的招商是不成熟的招商,没有效益的项目是不成功的项目。

三、招商机制

招商方向:主攻长三角、深入开发区、结交真客商、引进大项目。

招商方法:全民收集信息、专业小分队出击。

招商手段:突出驻点招商、活动招商、以商引商和情感招商。变盲目招商为有选择的定向招商,提高招商成功率,招商工作中切实把握三要素,即投资欲望、投资实力和投资效益。

招商重点:着力招引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税收贡献率高的好项目,如:同行业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柏威公司塑胶旅游制品项目、上海外贸进出口排名第一的兰生集团工业园、全国钢丝绳产量第一的法尔胜钢丝绳项目。

四、初步思考

①适度负债,超前投入。

②经营园区,以商养工。

③拓展三产,发展物流。

认真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①实施大项目兴区战略。

②实施筑巢引凤战略。

③实施经营园区战略。

④实施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战略。

经济发展规划(篇5)

马集村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为落实区委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加快我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根据镇委镇政府部署,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马集村位于黄集镇西部,汉十高速公路贯穿我村。全村总人口为1677人,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2100亩,7个村民小组,370户,;现有党员人数63人。2011年人均收入达8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二、发展规划目标1、2012年,村集体经济实现每年递增10%,到2013年达到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2、扩充集体资产,盘活现有资产的租赁,增加集体收入。

3、加强村(组)道路建设和塘堰、水渠等水利设施整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四、保障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及农村各项政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让所有村民都深入了解、领会全会精神,自觉贯彻全会精神。

2、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村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切实承担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责任。

3、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并积极编报项目,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5、建设“村信息服务中心”平台,为村民收集发布农产品信息,村信息服务中心实行对外公开,让村民及时了解产品供求信息,便于村民发展种养业,为村民提供一条科技致富的道路。

6、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经济发展规划(篇6)

黄山市屯溪区“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改善农村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我们将以全力打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首善之区”为统揽,结合区情,制定周密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瞄准目标,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努力实现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服务城市,服务旅游”,认真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区农业增加值23407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869元,提高到预计的7738元,年均增长12.6%,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756元,分别比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89元、2489元、18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额2238元完成“十一五”目标。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区各镇村认真组织实施“抓百村,促千村”和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精心编制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打造了一批新农村示范村。2010年全区已有27个行政村达到市级“十有”目标,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全区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座,解决了2.1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村村通”66.2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200口,新建村级沼气服务网点5处,大型沼气1处;完成2所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35245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16%;855户、1604人纳入农村低保;完成新型农民培训590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6031人,培育农民创业带头人60人,新建文化站3个,农家书屋33个,完成了270个村组广播电视村村通。

(三)郊区特色农业迈出新步伐。按照“服务城市、服务旅游”的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2010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5455亩,总产1.2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4278亩,总产984吨;蔬菜播种面积3.39万亩,总产

5.67万吨;茶园面积8858亩,干茶总产455吨;果园面积3938亩,总产1508吨;苗木花卉面积4115亩;养殖业生猪饲养10.9万头,出栏7.4万头;家禽饲养量104万羽,出栏81万羽;牛饲养量0.42万头,出栏0.22万头;水产养殖面积1965亩,总产974吨。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新提高。“十一五”期间,黄山金竹竹业、海盛绿茶厂、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等8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完成营销收入2.5亿元。黄山茶城、黄山绿色食品城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交易额达11.15亿元,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建成4000余亩高效生态茶园,并成功在乌兹别克斯坦注册绿茶商标,这是我区农产品首次在国外注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5个,成员共808人,带动农户1071户,覆盖了种植、养殖和林果等产业。

二、“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环境和条件

(一)农业发展环境分析

未来五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催生新的科技革命,遭受重创的世界经济在艰难恢复后将逐步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发展现代农业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机遇条件

未来五年,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四个方面的机遇:一是中央连续八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这必将给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二是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同时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更加重视和支持旅游业、文

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区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以旅游为核心的服务业,为我区发展乡村旅游、农事休闲等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三是随着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在我市展开,将使我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作为市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城区必将在农业项目上取得更大的支持,有利于我区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未来几年,我市将有9条以上公路对接全国高速公路网,随着交通环境的全面改善,也必将使我区开发型农业跨上新的平台。五是中央、省、市、区多年来的持续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味的明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也必将为我区发展城郊精品效益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未来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扩张,我区将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化。

(三)困难及挑战

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经济增长矛盾的压力。“十一五”期间,由于中心城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全区种养业总量大幅减少,农业经济增长难度较大。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整体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短、带动力弱,缺乏规模效应,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有2家(一品有机茶、天目薄荷药业),有产品、无产业,无亮点、无精品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农业产业发展既迫切需要上规模,更亟需调结构,难度和压力会更大。三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快,乡镇涉农站所的服务能力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群众的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实现商品化增值的效率低等,都直接影响了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近几年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长,抵减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再加上劳动人口结构性短缺等因素,导致农民增收速度趋缓。五是农村社会矛盾凸显的压力。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区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将不断产生,如拆迁征地、土地流转、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都会引发各种矛盾,增加农村的不稳定因素。

综观全局,“十二五”时期,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因此,我们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发展,为2020年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争当全市科学发展排头兵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坚持把“做精一产”,打造特色,积极发展城郊精品效益农业作为基本方向,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家旅游城市“首善之区”这一战略目标,紧扣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按照城乡一体发展、旅游率先融入、基础设施先行、整村推进突破思路,大力发展城郊旅游休闲农业,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建设徽州风采新型农村,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化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推动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预期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到2015年达到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达到15500元;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区实现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安全饮水全普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健全,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平安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区基本实现城市化。

四、“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城郊旅游休闲农业。按照“做优做精、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思路,实施农业现代示范项目,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模式,打造精品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一环一核”空间构架和“山水林城、天地人和”的发展目标,以“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为功能定位,转变业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精品化、生态型、花园式”的城郊休闲农业基地,着力打造与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城区接轨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积极打造“城市绿核”,让绿核成为聚宝盆。以绿化质量提升行动、农村社区化示范点为契机,坚持高起点建设,全力抓好低碳生态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青山绿水工程,努力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优美人居环境。到2015年,“城市绿核”示范点达到10个,绿核面积达8000亩。二是加快推进“七园”建设,“七园”即留村农事体验园、西郊绿色生态休闲园、红旗茶事体验园、九龙园林蓝莓园、九龙山现代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园、市民开心菜园和铁皮石斛种植园七个旅游精品农业园区。

(二)“做精一产”,稳定农业新的增长点。科学进行产业布局,进行错位发展,不断做精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十二五”期间,做强西郊绿色生态休闲园、红旗茶事体验园、九龙蓝莓园等一批花卉苗木项目,促进全区花卉苗木业上新台阶;引进浙江森宇控股集团,开发铁皮石斛产业基地,整合蓝莓生态园,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东园健康养生旅游观光项目,力争三年建设,五年见效,使之成为安徽闻名、全国一流的健康养生旅游观光胜地,到2015年,全区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达到3000亩;加速品种更新,提高水果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果园总面积6000亩,总产量1800吨,其中大力发展草莓基地,到2015年,草莓基地面积达600亩以上,产量达1000余吨;进一步完善和配套黄山农贸大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到2015年,重点建设1个面积达4万平方米、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达4万吨和3亿元以上的综合性农贸批发大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对现有蔬菜加工企业如新潭金星蔬菜加工厂、百盛罐头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徽珍食品有限公司等进行扶持,使他们做大做强,提升产业带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改造蔬菜加工企业3家; 到2015年,全区干茶总产达500吨,肉类总产量达9408吨,蛋类达2592吨,生猪饲养量达13万头,禽类饲养量达120万羽,实现水产品总量1000吨,产值达1200余万元。按照“一村一规划”、“小村并大村”的要求,规划建设25个保留型村庄,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抓好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彻底改变农村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环境。

(三)努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实现城市化。结合全区重大项目建设、“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和功能配套,加快城市交通、通讯、管道天然气、信息网络等向城郊延伸,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等向农村覆盖。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医疗、商业网点、文化娱乐、休闲健康等配套设施,统筹考虑农村社区绿化、美化、亮化等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增农村社区硬化道路100公里,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加快农村社区化管理。积极推动就业服务、居住保障、养老、社会救助等相关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实行村级集体资产产权改革,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完整。一是在保持集体资产安全和完整的原则下,把集体资产折股后,采取“一刀断”配置、量化到个人的办法,让“农民持股进公司、持币进城市”,以确保可持续发展;二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实事求是的原则界定股东资格。同时,采取非公经济带动,吸纳农民转移就业;特色产业推动,拓展农民就业环节;全民创业拉动,激发就业创业热情;创业基地驱动,积极搭建良好平台的“四轮驱动”的方式,让农民变市民,彻底剪断农根。

(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重点扶持并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的重组、改造和升级。积极开展农产品展销活动,实施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扩大名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型、服务组织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多种产业化运行模式,在各类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到“十二五”末,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10家。

(五)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多元创办”的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引导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大户、经营大户、致富带头人和农业科研技术人员,积极创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明晰产权,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增强活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线,实现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联合与合作。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对现有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力争到2015年,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60个以上,带动农户数达70%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加强以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四大体系:一是构建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公益性机构和中介组织协调,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二是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区、镇网络信息平台,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形成覆盖广、功能强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队伍培训,提高农业信息人员素质,搞好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提高信息时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三是健全农业法规服务体系。强化法制观念,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认真贯彻《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安徽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条例》等农业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重点在科学管理、农药检测、肥料登记、兽药饲料监察、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各种坑农害农的行为,保护农民、消费者和涉农部门的利益。四是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完善动植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增强免疫、预防、应急反应和重点疫病控制为主的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搞好动植物疫病防治。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切实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支农投资结构,将投资向能够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项目倾斜。创新政府支农投资方式,建立政府直接投资、资本金投入、投资补贴等多种投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导向和启动作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入农业。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广大农民建设家园。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屯溪优势,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编制一批、包装一批项目,加大跑部跑省的力度,积极对上争取,做到储备一批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实施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同时,重点面向长珠闽和环渤海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密集区,紧盯境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顶尖企业,针对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要求,有的放矢促进农业各类项目的多元性资本投入。2015年,全区农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达10个,引进资金近20亿元。

(三)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转移就业行动。继续深化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围绕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农广校、农技推广培训中心、远程教育、广播电视等现有培训资源,整合部门闲置或使用效益不高的科技培训资源,联合外部资源,进一步增强农村科技培训能力。加强培训与用工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挂钩,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90%以上农民掌握两门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三门转移就业技术,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加快土地流转,提高集约化水平。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快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

建设,在目前奕棋镇已经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试点的基础上,全区其他镇全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逐步建立健全镇村调解、区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加速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发挥农业规模效益。

经济发展规划(篇7)

XXX村经济社会三年发展规划

(2011-2013年)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围绕“三农”发展目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全村人畜饮水问题全面解决,农田灌溉得到根本改善,路桥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形成几项特色产业,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建设全村学习教育阵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人均收入由XXXX元提高到XXXX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五项”原则:一是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和农田生产能力。二是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四是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五是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四、主要内容

(一)产业发展和规模

1、粮食生产。

2、养殖业。

3、特色产业。万元。

4、蔬菜生产。

5、渔业生产。

6、林业生产。

(二)基础建设和管理

1、启动新农村住房改造工程,完成“一建三改”示范户20个,搬迁新建30户,危房改造50户,实现村民居住相对集中,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建成标准化集中供水示范工程3个,新建蓄水池50个,全面实现人畜安全、方便用水。

3、改造农田500亩,适用农机具得到推广使用,兴建小型水库1个,修建拦水坝3个,引水渠全部实现硬化改造,农田灌溉得到根本保障。

4、建设XX个移动基站,实现信号网络“全覆盖”,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方便村民进出,畅通内外信息、人员联系、往来、交流渠道。

5、新建一个村级标准卫生室,健全村民健康档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早发现、费用及时报”。

6、深化党员干部服务中心职能,关爱和救助孤残、老人及弱势群体。实现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低保救助及时、到位,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村民发生病残死亡、重大事故,及时上门看望和慰问,并尽力提供帮助和照顾。加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管理,及时调解和化解村民之间、信访上访等反映的问题和矛盾。

7、建立“农村书屋”和村级教育培训阵地,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树立乡村文明新风,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经济发展规划,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 村级经济发展计划8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村级经济发展计划8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关于制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书 有关问题的说明 根据村书记素质提高班组织活动方案的要求,参训村书记所在村都要制订2010—2...

  • 经济高质量发展口号集合50条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家园,造福子孙后代。”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大家应该都看到过一些经济复苏发展宣传口号。标语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宣传和鼓励口号,根据领导指示,我们接下来需要准备一些好的经济复苏发展宣传口号,也许以下内容“经济高质量发展口号”合你胃口,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句子内容!...

  • 幼儿园发展规划(6篇)

    网络信息的发展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之中,好词好句值得被发现被分享,我们可以从许多角度解释句子的意思。你喜欢哪方面的好词好句?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幼儿园发展规划》,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一、现状分析: 我园座落在xx中心小学院内,创办于20xx年x月,是xx镇第一所公办的幼儿园。我园占地...

  • 职业发展规划优秀6篇

    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整理思路阐述观点,当大家不知道如何写文档,不妨看一看相关范文。学习模仿范文写作框架可以轻松掌握科技写作技巧,您是不是不太清楚范文的写作要点呢?这里是编辑为您推荐的“职业发展规划优秀”。...

  • 个人发展规划系列8篇

    跟随编辑的脚步探索“个人发展规划”的故事吧,在今天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拥有文档处理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从范文之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留意范文的主要论点和论据。范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发展规划 04-28
  • 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励志的句子栏目推荐你阅读“教师发展规划”、“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等专题内容。...

  • 教师未来发展规划5篇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句子开始被大众社会所需要,人们心中所想的都可以通过句子表达出来,你通常会收到什么样的句子?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教师未来发展规划5篇,带给大家。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转眼间,从事xx课教学已经十几年,经过这十几年的历练,我成长了很多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这十...

  • 创新经济复苏发展宣传口号集合(50句)

    “搞好经济发展 查清国情国力 整合民心民意 搞好经济建设。”在当今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大家应该都能看到经济复苏发展宣传口号的存在。这些简短和带有鼓动性的标语口号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按照领导安排,我们现在需要写一些经济复苏发展宣传口号,经过收集并整理,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你呈上创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