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当我们结束一项工作时,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是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众人。一篇优秀的报告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提供的与“学习考察情况汇报”有关的最佳信息,敬请浏览以下网页内容!

学习考察情况汇报【篇1】

为了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工作难题,更加准确地把握政策、理清思路、更好地服务大局,经邹主任同意,由马国旭副主任带队,王文等五名财务人员参加,于8月4日至8月6日,赴xx、xx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学习他们在公司经营、土地运作、财务管理以及融资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三天紧张的行程,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充分感受到了全国开发区都是一家人的深情厚谊。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开发区美好的前景、坚定了实现目标的信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此行的主要任务。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在两个开发区座谈的主要内容:

(一)公司经营方面:

两个开发区的总公司都经历了与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合署办公阶段。不同的是一个先合后分,一个是先分后合。

xx开发区总公司,在2005年之前,老总由副主任兼,比较独立。2005年,因为管委会主要领导变动,并入财政局合署办公,采取大财政、大预算、大融资的管理模式。实行三权分离,决策权(管委会)、预算概算(总公司)、建设权(建设局)。总公司的定位是投融资平台。

xx开发区总公司经过26年的发展历程,成份比较复杂。在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初期与管委会合在一起,常务副主任兼老总。现在则相对独立,但总公司财务部还是要承担财政局一部分分工。总公司的定位是:一城市运营商。第一是负责土地开发,包括征地拆迁,但为了回避关联业务起见,拆迁、安置采取了两条线管理;第二是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是低价位商品房建设。二在早期有市场行为。一方面做过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是在区外发展,做利润。另一方面组建外贸集团,现在是全国五十强;三是政府投资机构。一方面是管理投资工作,其中一个大的亮点是投资银行业,在江苏银行和交通银行都有股份。另一方面是满足引进外资需要。具体是做了江苏王子、创投基金(担保公司)和高科技领域。

比较一下两个开发区总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投资公司的运行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应因时而变,方便管理、利于大局,增速发展才是硬道理。独立不独立,只是领导分工问题,不是决定公司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

所以,此前一直困扰我们的新城公司缺乏自主权,运行不顺畅的问题,说到底,其实是由于我们单纯站在公司角度考虑的原因,是缺乏全局观念的表现。

(二)土地运作

从介绍的情况看,两地思想都比较解放,善于规避政策,勇于创新措施,敢于以我为主。都力求利用最少的土地资源,开发更大的经济效益。用他们的话就是没有大的项目、好的项目,是不会轻易批土地的。当然,两地的发展也同样受到了土地指标的瓶颈制约。xx开发区抓住机遇,曾以9800元/亩的价格购买了其他地区10000亩的土地指标,主要作为安置房的土地储备,因为今后回迁户必然要求把他们的安置房由小产权转为大产权,从而引发不稳定因素。而且,对于已经落户的产能相对较低、土地产出比不高,或者不符合整体产业规划布局要求的企业,xx采取了合同一到期就不再续约的做法,重新收回土地、重新布局。这其实也是我们招商引资的一个契机,发达地区产调整出局的企业,在我们这里应该还是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可以与我们其它的招商项目综合考虑。

除了土地的一级开发外,两个地区还都进行了房地产开发。xx开发区的一个成功做法是与xx中学(江泽民母校)强强联合,由开发区在境内提供土地,xx中学投资,新建xx中学分校,从而带动周边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升值更快、运营更好,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xx开发区由于成立较早(1984年12月),沾了政策的光,起步阶段是国务院投资助推,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当初钱都花不完的,所以,在土地整理方面是做好七通一平才挂牌上市。在方面我们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财力,只作为情况通报提一下。

(三)财务管理和投融资工作

第一,财务管理方面。

由于其必须符合总公司运营模式的要求,具体业务的处理方法林林总总,这里就不再展开。

但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由于开发区高速发展的特殊性,政企业务交叉的现象难以避免,表现在会计处理上,就是即便最新的《会计准则》里面的会计科目,也满足不了新的业务要求。和我们一样,两地也都采取了自造会计科目的做法。比如在处理房地产开发子公司的成本核算上,xx总公司就设立了开发成本的会计科目。由于业务关系过于繁多,区分起来十分困难,有些会计科目甚至都细化到了六级、七级。最后审计的时候,鉴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审计人员也只能一笑认可。

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国家一定会出台一个区别于其他的、专门适合于开发区的会计准则。相当于介乎企业会计和事业会计之间的一个会计门类。

第二,投融资工作。

在投资方面,开发区的投入产出周期较长,在投入产出比上,不能也不应与企业相比较,因为这里面还有个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尤其在开发区普遍存在的、资金运转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这个周期就更显漫长,投入产出比也更像是杯水车薪。因此,在资金远远满足不了投资需要的情况下,两地开发区在早期的时候,都采取过一些非常措施。比如对于标准厂房的问题,xx就采取过先给企业使用几年,再成本价卖给企业的壮士断腕的做法。看起来开发区是亏了,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卖过的厂房还在开发区,收回的资金又可以继续投入。这完全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是因势而为的变通做法,不能也不应按平常时期的标准来衡量和看待。

在融资方面,两地都采取了发展、做实子公司,自主搭建融资平台、提高银行授信额度的积极做法。为了做大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现金流,满足银行更大授信额度的要求,各个子公司相互间的变通交易就顺理成章了。xx开发区由于资金需求和缺口更大,投入的人力相对更多,有10名融资人员分兵出击,多点开花。尤其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们与股份制银行的成功合作。由于体制的原因,可以变通的余地相对更大、机会更多。

二、总的体会和几点建议

(一)总的体会

这次考察的两个开发区都是二级市的开发区,起步更早,规模更大,在经济总量、影响力和吸引力上我们确实没有可比性。之所以选择去,主要是两地发展理念、业务水平以及文化底蕴打动了我们,尤其是他们的业务,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从结果来看也是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但是,让我们不曾想到的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xx,人家居然都没听说过。我们的宣传工作确实太落后了。要知道,我们去的可是这些城市的最前沿开发区,而且又是本省,同在江北。

(二)几点建议

1、建议管委会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今后有针对性的多组织人员出去学习,效果当会立竿见影。

2、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尤其要针对各地的开发区。人家都没听说过我们,再多的机会,也不会想到我们。

3、招商引资的视野应该更加开阔。可以借鉴政府常用的结成友好城市的做法,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结成友好开发区。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占领了招商引资的有利平台,人脉资源更广、招商信息也更多。

短短的三天时间,面对面的座谈也只是几个小时,我们的收获和体会还是很多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破解之道,我们会在今后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思考、改进。当然,我们也一定会与这些新交的朋友长期保持友谊、保持联系。

学习考察情况汇报【篇2】

4月18—22日,遵照市委汪书记指示,我们赴昆山就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短暂的学习考察,深感发达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思路开阔,干事创业大手笔,经济发展大气魄,城市面貌大变化,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展现了一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画面。

一、昆山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情况

昆山东靠上海,西邻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1989年撤县设市,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人口65万,下辖10个镇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和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全国百强县第一位等称号。经济社会呈现六个显著特点:一是强市与富民良性互动。XX年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51.8亿元,增长20.5%;全口径财政收入201.8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6.56亿元,分别增长33.3%、32.4%;固定资产投资321亿元,增长14.4%;工业产值4031亿元,增长30.7%;进出口总额534亿美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XX元,分别增长15.3%和14.2%,全市银行存款余额1000亿元。二是结构与效益不断优化。财政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33.7%和51.5%。三是内资与外资竞相发展。全市新增注册外资2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4亿美元,新增注册民资110亿元,分别增长19.4%、22.7%和25.3%。民营经济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贡献额达30%。四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首批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评估,教育主要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形成城区医疗、乡镇医疗、社区医疗有机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三大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五是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昆山市区已具现代工商城市的中等规模,城市化率达68.7%,综合功能大为增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健全,农村面貌大为改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同等享有公共服务,初步形成了空间合理布局、资源双向流动、生活各具特色的城乡统筹格局。六是环境与质量同步提升。XX年首批荣获“国家生态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XX年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昆山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突破:一是以经济转型为核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形成了“四大发展格局”(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竞相发展、融合发展的格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叠加发展的格局;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整体推进的格局;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一手抓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服务外包。在制造业方面,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和外资企业本土化、民营企业国际化,加快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产业向高端环节、核心技术发展,着力构建光电、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基地,并做大机器人等特色产业基地,力争3—5年内形成千亿元级的光电产业、2—3个百亿元级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在服务业方面,集中力量开发建设花桥国际商务城,建设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在产业升级方面,重点提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两大主导产业。在产品创牌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自创品牌。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1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累计注册外资超200亿美元,到帐外资超120亿美元,注册民资突破400亿元。二是以自主创新为关键环节,增强内生动力。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实施100项科技创新项目,企业累计申请专利1.6万件,授权9000多件。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的交流合作,设立311家企业研发机构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分站,拥有省市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6家,推进了产学研合作。建立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等功能性科技载体,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新技术孵化项目。强化招才引智,每年举办“百所高校昆山行”人才交流会,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1万人,位居江苏省各县(市)之首。引进风险投资基金近5亿元,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三是以富民优先为第一导向,加快共同富裕进程。通过实施“三有工程”(个个有工作、人人有技能、家家有物业),完善“五道保障”(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落实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经济薄弱村带动富民等“八项举措”,形成较为完善的持续增收机制。四是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促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城乡富民等八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生活要素向农村辐射,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五是以集约节约为基本原则,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环境容量,在项目选择时优先考虑污染排放指标。严格落实节能降耗措施,把万元gdp能耗每年下降4个百分点作为刚性指标,每年环保投入超过20亿元,工业污水处理率达100%,每年新增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坚持集约用地“八个度”(企业投资有强度、配套用地有限度、地上建筑有高度、土地开发有进度、村庄整理有深度、产业转移有梯度、盘活存量有力度、市场化运作有透明度),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

二、昆山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XX年7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为指导和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在全国率先制订了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大类18项25条,主要有四个方面:人均经济指标,即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000元;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大民生指标;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等生态指标;社会安全、城乡居民依法自治率等政治文明指标。XX年10月,昆山市启动了全面小康社会指标系统监测工作,主要指标已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目前,昆山正处于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发展阶段。现将XX年年我市与昆山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完成情况比较如下:

XX年年我市与昆山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相关指标对比表

指标名称

单位

江苏省定标准值

昆 山

新 余

经济发展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4000

100968

24779

2、二、三产业占gdp比重

%

≥92

99

91.2

3、城市化率

%

≥55

69.2

51.8

4、城镇登记失业率

%

<5

2.

学习考察情况汇报【篇3】

关于就业实名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考察报告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4月23日至27日,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埠生带领下,市就业局、渝水区就业局、仙女湖区人事劳动局和城北办、河下镇、电工厂社区、洋田村委有关负责同志赴成都考察学习了该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先进经验。考察期间,考察组听取了成都市劳动就业局有关人员的情况介绍,来到社区、农村,现场观摩、查看、询问了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深切感受到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上取得的巨大成绩,认为有许多有益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就业实名制

1、工作目标。就业实名制,是指运用劳动力市场电子信息网络,掌握城乡适龄劳动力的就业、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基本状况,实行劳动就业动态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到人的工作体系。就业实名制主要包括:就业统计实名、培训统计实名、再就业援助实名、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实名、社会保险实名等内容。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工作要求,从2006年起在全市实施就业实名制,按属地原则,建立全市城乡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城乡适龄劳动者就业、失业、培训、社保等基本情况,建立起城乡劳动就 业动态管理服务机制,使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到每一位劳动者,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情况。(1)工作步骤。根据“一次规划,统一实施,滚动完善”的原则,建立以城乡适龄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为基础,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平台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相结合,及时掌握劳动力流动情况,形成反映就业基本情况的动态信息登记管理服务制度。

一、全市实施就业实名制工作。完成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的调查登记;完成城乡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有转移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农民基本情况的调查登记;完成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建立以上三类适龄劳动者电子信息档案。建立我市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

二、全面完成全市一、二、三产业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建立完善全市城乡适龄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起全市城乡劳动就业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和全市城乡失业预警系统。(2)主要做法。一是成立了就业工作督导组,就业实名制工作办公室等机构,确保就业实名制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2005年底,成都市劳动保障局制定了《就业实名制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3月,成都市就业实名制工作办公室制定了《成都市就业实名制调查工作方案》;三是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劳动力资源调查培训落到实处,该市对调 查指导员、调查员制定了工作职责,编制了调查方法和各阶段质量控制细则,使得调查录入工作全面顺利完成;四是将就业服务工作引向深处,就业实名制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成都市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标准考核办法>的通知》,编制了《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标准》。保证各项数据一季度更新一次。

3、基本经验。一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通过全面建立起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实名制制度,实现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实名制管理和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将持《再就业优惠证》、《城镇登记失业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实名制管理范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实名制管理进一步拓展到城乡就业、失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等各个方面,不断充实实名制管理工作内容。二是建立制度,稳步推进。通过研究推进就业实名制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分步实施目标、步骤、措施、保障手段等。重点抓好就业实名制调查制度、劳动力录用备案和就业登记管理制度、就业实名制调查的保密制度和资金保障制度等4项制度的建立完善,确保就业实名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基础,着眼长效。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将劳动力市场网络覆盖区(县),并向街道、乡镇和社区延伸。通过充分发挥出信息网络在实名制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尽快实施实名制的动态管理,最终 实现对城乡劳动者提供“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受益一生”的劳动保障和就业管理服务。四是加强互动,实现对接。通过社会保险网络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并网运行,就业实名制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互动,增强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提升市场服务水平,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确保网格化管理区域就业、社保工作管理无缝隙、无盲区。五是科学规范,体系完善。通过制定的一系列工作标准、操作规范、考核办法,将就业实名制工作细化、科学化,对调查工作全程实行质量控制,无论是领导机构还是基层人员,无论是工作机制还是技术支撑,都做到责任到人,清晰明确。

4、考察建议。

一、尽快在全市开展就业实名制试点工作,力争明年在全市全面铺开,并将就业实名制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责任体系,由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对相关部门工作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在我市去年全面完成建立“两个合同、三个台帐”的基础上,将就业服务工作引向深处,对网络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对求职人员实行有效服务。

三、建立就业实名制监督检查制度,对就业实名制的实施及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城乡适龄劳动力就业、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的变动情况及时录入网络,做好就业实名制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从2001年到2006年,成都市每年有11.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从2001年的4%降低到2006年的2.8%。从西部大开发以来的1999年到2006年,成都市一产劳动力比重下降了15.7个百分点,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绩可观。

1、主要做法。(1)、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网络,自上而下建立了转移就业工作机构。实施城乡统筹战略4年多来,成都市一直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并在就业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系统性的创新实践。从2004年2月至今,成都市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涉及规划管理、户籍改革、产业布局、乡镇区划调整、机构改革、公共财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众多领域,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坚冰,构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成都,普惠、扶持、援助三大就业促进制度已经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培训体系、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就业援助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体系、政府目标责任体系等六大体系业已成形

(2)、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了目标考核体系。在就业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成都市着重实施目标考核,既重视培训数量,也重视培训质量,既重视技能培训,也重视引导性培训,并将培训指标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培训全程管理。

(3)、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和转移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全市的再就业人员和农民享有了免费接受培训、就业援助和创业优惠等 待遇。全市就业容量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就业与经济同步发展,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已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5.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据2006年上半年开展的就业实名制调查,已转移就业201.42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89.3%。

(4)、狠抓农村劳动力培训。

一、采取 “部门包村”的办法。教育农民树立城市规则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城市公共生活意识,尽快融入城市。此外,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的培训。锦江区以红砂村为代表的三圣乡已成为全省闻名的花卉生态旅游基地。

二、开展“订单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由学校开设专业培训班,农民经过培训后,到企业务工。

三、开展“定向培训”。依托大中专院校的技术、师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免费巡回教学,重点进行家政服务、餐饮、酒店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5)、与26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成都市与拉萨、北京、上海及珠三角、长三角等多个城市建立了较固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农村转移就业渠道畅通。

(6)、重视驻外机构建设。在各劳务协作关系城市中,成都市甚至县、区大多设有驻外机构,在维护务工人权益,沟通两地关系,传达就业信息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2、基本经验。一是在劳动力资源调查基础上抓基础工程建 设,对劳动力资源各项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实施转移工程,确保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锦江区三圣街道办,过去是有名的穷乡,2003年起,农家乐“五朵金花”相继绽放,将农村环境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民打造高质量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城里人提供了休闲场所,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三是实施拓展工程,进一步拓展成都在重点劳务市场上的份额。四是狠抓品牌工程,建设劳务输出品牌。成都市锦江区依托花木产业优势,着力塑造“锦江花工”品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民的收入连年得到大幅度增加。现在,“川妹子”“川厨师”“川建工”“川数控工”“川保安”已成为成都五大劳务品牌。五是实施回引工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经过多年的劳务输出,成都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不多。适应成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成都劳动部门开始有针对性地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3、考察建议。

一、政府的高位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非常必要。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成都市政府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尤其在运作初期,此举显得愈加明显。

二、发展都市农业和服务业是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方向。继续发展花卉、水果、无公害蔬菜等收益高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和农家乐休闲产业等“都市农业”,并向企业化农业方向发展,仍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向,有利于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避免走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同时,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避免过多地发展重化工业,既是保护环境,又可以增强对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增大他们的就业机会。

三、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解决“人往哪里去”的就业之困。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的强大就业带动力。

就业实名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考察组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读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精选3篇)”,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学习考察情况汇报,祝您开心愉快!

  • 实习情况总结汇报(精选5篇)

    写好范文,借鉴优秀范文必不可少?写作前我们会先搜索整理很多的范文模板。范文是我们可以效仿的典范,经过励志的句子的精心调研和分类这篇实习情况总结汇报更加有价值,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 学习考察报告11篇

    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部门呈送报告,当我们落实一项工作时。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优秀的报告该怎么去写?以下是栏目小编为您准备的关于“学习考察报告”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 学习情况汇报材料(7篇)

    报告可以带我们回顾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平日里的学习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去写一份报告,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大家好编辑今天为您推荐一篇有关“学习情况汇报材料”的网络文章,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 外地学习考察报告10篇

    俗话说,实践是智慧的源泉,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写报告可以对工作查漏补缺,避免出现遗漏,什么样的报告算得上是比较高质量的?经过栏目小编的精心整理以下为大家提供了“外地学习考察报告”相关内容,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 考察学习报告(系列7篇)

    今天编辑为大家准备了有关“考察学习报告”的内容,当我们的工作任务收尾时。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主要是为了叙述某一阶段的事实,要有理有据,你是否正在搜寻报告范文呢?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 老字号考察报告汇总(3篇)

    一份高水平的报告该怎么去写?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报告。写好工作报告,领导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的是一篇讲述老字号考察报告的好文,感谢您的阅读!...

  • 学校考察报告(汇总7篇)

    小编认为“学校考察报告”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在机关各部门都是运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文种,优秀的报告是怎么写成的?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 四风整改情况汇报3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般都会接触到写报告,写报告时应注意明确目的,突出你要写的重点。写好报告会有什么格式要求吗?本文旨在分析出“四风整改情况汇报”电影的影响和价值,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