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在信息应用极其发达的今天,偶尔翻翻朋友圈,有趣的句子频繁被转发,句子可以充分地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我想你正在找适合当前心情的句子吧,你也许需要"李兆基名言简介【经营篇】_经典语录"这样的内容,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李兆基名言简介【经营篇】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经营篇】一

从怀揣1000元,到成为一位亿万富翁,李兆基的经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本篇重点阐述他的经营之道。

李兆基的理想、干劲和豪情是他经营成功的基础,而他的雄心壮志既根源于天生勤奋坚忍的个性,也依赖于他年少时就开始承袭的难能可贵的丰富阅历。

他的经营成功有许多因素,如先天禀赋的个性,后天环境的培育,时机际遇缘分的把握,敏锐的商业触觉和精确的数字计算能力做地产最重要的是有预测能力和鉴别能力。

李兆基认为,做地产最重要的是有预测能力和鉴别能力,买地就像买衫一样,买得便宜穿得久,便说明你眼光好、买得值。大家一齐去买地,谁识货,谁不识货,有料无料,几年后便见分晓。总括来说,投资有如一块试金石,能分辨高、低。明察秋毫,为最成功的境界.

货物无论何时何地要畅销,都得要好好包装。

1942年,有信用的银号都发行大额的临时收据(相等于现代的银行支票)。永生银号因有信誉,客人把黄金、贵重货品或各国外币带来卖给永生银号,换回一纸收据,该收据可以随时兑现,亦可在市面上流通作钞票,用来购货换物,对手一看是有信誉的银号发出的,就乐于使用了。这种早期的礼券和支票受到坊间用户的普遍欢迎。永生银号信誉昭著,发行这些大额收据,等于不用利息,就有大量现金周转,又可以作本钱投资买进黄金银元外币及各种有用物资。

但不久就受到日伪政府的注意,从而实行干预,被认为是违法之举,银号将要被罚停业。一些官僚们小题大做,用各种卑劣手段来敲诈勒索。铺内的伙计都吓得面无人色。而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李兆基却淡然一笑,安慰着铺内伙计,说:连手里有枪的匪徒尚且见钱眼开,太平盛世,求财不求气,何况时逢乱世?果然,后来经李兆基父亲四处奔走,找得跟伪政府有交往的同乡叔伯,自动建议向政府缴罚税款,终于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件事反映出李兆基很小时就有超越常人的世情眼光。

谈业务坚持到最后一刻,说不定往往会柳暗花明。

【李兆基经典语录经营篇】二

李兆基起初在公司专攻土地买人,有一天,他在市场上听到消息,知道皇后大道中励晶大厦旧地的业主有意将地皮出让。李兆基对于黄金地段物业从来都不放过,于是随即四出侦查业主是谁。打探出物业属郑宗枢持有,可惜的是据报郑宗枢已口头答应将该物业卖给别人,作价1100万元,李兆基一听1100万元售价就可以得到这等优质物业,非常不愿放弃,于是追问:谁跟郑宗枢相熟?左右各人都无法作答。李兆基的手下提醒他:听说物业明天就要在律师楼签订买卖合约了。李兆基随即点点头,道:嗯,那就是说我还有今晚这一夜的时间。接着他很快就打听到何廷锡和郑宗枢相熟。虽然已届凌晨,李兆基依然抓起电话摇给何廷锡,向他道明目的,李兆基素来长话短说:拜托你,1300万元的范围之内,你替我拿主意,你的佣金一分不少,你就别客气了。翌日,何廷锡果然找着了郑宗枢,问明成交价是1100万元,于是何廷锡只以1200万元的新售价游说对方转售物业给李兆基了。这真是马到功成,皆大欢喜。

一个成功的商人应该能在经济低潮时,预见前景的光明。

李兆基的做生意原则和手腕真是与众不同,别有一套。

他的上乘功夫在乎定力,非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且在逆境中依旧有闲情去计划未来和留意机会。在1974年香港人都对地产没有信心时,李兆基却准备在地产发展上有大作为。这决非他的感情用事,而是他静心观察到通货膨胀相当厉害,这早晚会刺激市民的置业保值愿望,楼产复苏在望。

李兆基认为只要香港有一两宗大型的基建工程带动社会经济,前景就会立即呈现曙光。后来实际情况的发展和其预料得完全一致。

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完全准确地预见未来。

1975年香港政府宣布了沙田填海建设招标,李兆基认为,投得沙田这个填海地的权益,发展沙田第一城,日后获利不可估量,于是下定决心投得这个他认为地产市道上的黄金机会。填海成本高昂,李兆基于是诚邀香港的其他实力雄厚的华资地产商,联手发展。结果,发展沙田第一城计划的股东有新世界、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等,各占1/4股权,李兆基的恒基兆业出任整个计划的统筹,该地盘是以2000余万元之价向政府落标投得,到后来其利润有1000倍以上。

事后,李兆基幽默地说:早知如此,任何一家当年独立承建,今天就可以翘起二郎腿,什么都不必干了。

【李兆基经典语录经营篇】三

细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这是李兆基在商界很出名的一句名言。对李兆基而言,他笃信做细生意最要勤,最不喜欢把时间及金钱花用在请客吃饭的应酬上。至于说做大生意,最重要的是计数精确,生意额大,牵涉的本钱和盈利大,一出一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故而,李兆基郑重地向同事解释,在1982年至1984年间,为了要促销楼宇而特别设计的优待买家条件之一是由恒基贷款,这些分期贷款业务等于是权宜之计,因为资金积压在贷款之上,所得到之利息极少,而资金用于营业,三四年就有机会双倍收成,利润差距太大。尤其在1986年,银行利息低的环境下,更应从速把给客户的贷款转让给银行。

一位成功的商人不能轻易转行。

1987年,东亚银行的董事局,由李国宝为代表,隆重地邀请李兆基进入东亚银行的董事局出任董事之职。兼任了银行董事,李兆基在香港企业界的地位就更上一层楼了。当然他也决不是图个虚名就算的人,一向处事认真的他,自从戴上了银行董事的桂冠之后,非常积极地留意香港的银行业务,经常向与他熟悉的银行家如何添、廖烈智和温超元等求教,以对香港银行业务有更多认识,对东亚银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温超元看到李兆基加入东亚银行董事局,还幽他一默说:你别真的当银行家当出瘾头来,就打算收购一家银行呢!李兆基也随即笑着说了上述这番话。

聪明而谨慎的商人既然知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么在经济过热、炒风过劲时,就应该认真研究整个市场走势,要居安思危,该出货时,要毫不犹豫地出货。

1987年下半年,香港经济过热,港岛住宅楼价已经平均超逾每平方尺1000元,股市更是雷厉上扬,市场人士大多兴奋,只有李兆基感觉到社会经济会有隐忧。他跟林高演从9月份开始,就已经认真地研究整个市场走势。当林高演把当时外国证券的走势、经济过热的现象和股市炒风过劲的情况报告之后,李兆基心上已经有数。从这件事上,他对林高演的敏锐眼光和缜密头脑,也赞赏不已。当天他就对林高演发出了指示:聪明而谨慎的人既然知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最应该在这个时候就得出货了,免得走避不及。别忘了还有恒指期货对大市的拖连作用,更是可大可小。果然10月19日,香港受到美股大跌的影响,恒生指数由上个交易日之3783.20狂泻420.00点,报3363.2,是恒生指数创建23年来跌幅最大的一天。翌日,联合交易所宣布停市4天。

股市重开的当天是26日,恒生指数仍在一天之内狂泻1120,00点,报2241.69,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日跌幅,股份平均跌了30}6。市场经过这次严重的跌市打击,的确是风声鹤唳。而由于李兆基的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恒基兆业的损失就很小。

商人的成功在于独到的眼光和分析判断力。

【李兆基经典语录经营篇】四

1987年下半年的经济风暴给市场以沉重打击,一时间风声鹤唳。而李兆基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分析:近年地产的升幅仍然有空间。因为香港股票跌了五成,楼宇只跌了一成,可见地产的承接力仍然存在。若以香港目前的房价和租值计算,每年可有八至九厘的收入,比海外的纽约、东京还要出色。由此,李兆基依然看好香港地产的后市。

生意的成败在于谋定而后动,要低买高卖,不可以盲目跟风,亦不能冲动鲁莽。

虽然1987年的经济风暴给香港经济打击很大,但李兆基分析香港地产的升幅仍然有空间。但由于股票跌得过分,而楼价相对跌得不足,很可能还要观望一个时期,让土地原料的价格跌到谷底,然后才人货未迟。在1987年尾与1988年初,李兆基以手上的换地权益书,预计从政府批出地皮中,可以有1/3属恒地所有,一年下来,总计共应有400万平方尺的上盖楼面面积可供发展。于是对再买入原料地皮,并不过急。他的这种谨慎入货,却随时留意机会的营商态度,使他在1988年的5月又以相当便宜的价钱,斥资共3.58亿元买入一大批换地权益书。一年之前,还在忧虑土地原料价格越来越昂贵,不知如何人货的李兆基,竟然受惠于1987年的10月股市风暴,而入了一批平货。这件事也使李兆基明白了卜述道理。

生意虽然是一盘数字游戏,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得要手上的各种数字健康和优秀,才能变得出好看的花样来。

要大富,必先成小富。小富由俭是至理名言,因为第一笔财富最重要,有了它作为踏脚石,即是钱赚钱,才易于成功。致富本钱应来自勤俭。所谓大富由天,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指顺应天时地利,绝对不可强求。财来有因果,有源由,有机缘,也有福分。一旦明知不可为而为,勉强的后果早晚会招致失败。

1997年春节期间,面对梁凤仪的提问如何韫钱才会成功?,李兆基作出了上述回答。

科技和实业是当代企业应该注重发展的两大要素。

二战后的香江,卧虎藏龙,叱咤风云者众,李兆基不是独一无二的港产富豪。然而在一些事件的处理上,李兆基很自然地建立起出类拔萃的名望来。1978年李兆基本人联同由他作代表的合伙人义助培侨中学的拆迁,就是社会人士津津乐道的美谈。位于跑马地的山腰(即现今比华利山华厦所在地)有一间古老的别墅,当时是培侨中学的校址。别墅的主人是简氏家族,打听他们是否愿意出让的地产商不可胜数,可是一经深入研究之后,莫不望门轻叹,无功而还。不是业主不肯卖,而是地产发展商不敢买,原因不在于要价高昂,而在于手续繁复,最终大有可能导致得物无所用。谁对这间租给培侨中学作校舍的简氏别墅打主意,都必须过三个难度极高的关。其一,20多万平方尺的别墅,已为政府划为学校用地,如果要将这块地段改为住宅用途,必须由港督会同行政局审视改变用途的原因,予以通过。其二,原本别墅只是三层,如要建成几十层高的住宅,政府未必批准。

三,别墅业主简氏家族有遗嘱规定,世代不可变卖,只能出租或自用。这三关吓怕了很多地产发展商,可是却吓不怕李兆基,他一向笃信有志者事竞成,动了别人不肯动的脑筋,顺利地闯过了三关,并斥资2000多万元为培侨中学建造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校址,结果是他本人、简氏家族、培侨中学三方获利,皆大欢喜。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李兆基名言解读【社会篇】_经典语录


李兆基名言解读【社会篇】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一

发达不忘家园,富贵不忘爱国。李兆基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地支持家多教育事业,热心公益活动,关心祖国内地建设。取于社会,回报社会,这一直是李兆基的心愿。本篇即主要介绍李兆基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应该给予年轻人一些启示,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1997年8月,李兆基写下了下面一段话:香港在阔别了祖国150年后,终于回归,蓦然回首,本人亦已来港发展足有50个寒暑,其间本人抱着始终如一的十足信心,从无间断地在港投资经营,因而尽得香港天时地利的良机,至令今日我能成为香港首富。囱愧平庸,而获此荣誉,实在深感侥幸。今年初适得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主席李祖泽先生与香港作家梁风仪博士大力鼓励本人把过往事迹撰写传记,予以传扬。我细心思量后,乃答允协助他们进行,且赶及将传记在庆祝香港回归之日出版,既可见证一些香港历史事迹,亦可收到下列数个好处。其一,加深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认识,让他们了解香港是一个出色的投资地方;其二,香港人因移民而失去了在港事业发展及财富增值的好机会,可以在1997年后的今天重做回流的考虑;其三,证明香港人只要勤奋苦干,自然有可能事业成功;其四,给予年轻人一些启示,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我盼望能借此传记对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一些贡献,并使国内同胞了解多些香港情况,加强沟通,李兆基说明了自己同意出传记的原因,表达了他的爱港、爱国之心,既对香港的现在充满了自信和热爱,又对香港的美好明天充满了期望。

在低潮时,一个人应该静如处子,静待曙光的重现。

1965年,香港出现前所未有的银行相继挤提和倒闭的风潮,自然影响整体经济滑落,市面传说纷纭,都恐惧香港朝不保夕,直至民不聊生。一些香港市民纷纷移民海外,就连李兆基的好拍档冯景禧也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李兆基并不打算劝阻冯景禧,因为人各有志,而且他深知冯景禧的个性,他聪明敏感而且急躁,要他坐在四处烽烟、满地炸弹的香港而不谋出路,他是会很辛苦的。动若脱兔的冯景禧喜欢每分钟都求变,在变幻中他会发挥强劲的适应和克服环境能力,甚至谋求突破。不必阻止他往外头世界去探讨张望,如果他一旦发觉回来会更好的话,他会第一时间就飞奔回港c,而李兆基的个性刚相反,他是静如处子的一类人,加上对香港有一种难以解释的、牢不可破的归属感,他不愿意离去,只愿静待曙光的重现,并且李兆基内心有一个不灭的信念:深信这个明丽的东方之珠,绝对在不久的将来就更能发出异样的光彩。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二

一个商人应该首先立足于当地。

1984年香港九月风暴期间,李兆基非但屹立不倒,且始终坚持资金不作外流。当时即使本港重量级华资集团,也有随英资企业向海外分散投资的情况,1984年3月,怡和公司董事局主席西门凯瑟克更鱼布董事局建议该公司迁册百慕达,并于三个月后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但是李兆基坐在环球大厦六楼的办公室内,依然重复他在恒地上市前对股东的承诺:恒基兆业必以香港地产为主要业务。

准确而又有远见的预测对于一个商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李兆基在1987年已注意到中国资金有慢慢流人香港市场的趋势,这对香港地产前景更为有利。是年开始,中国广东省以及沿海省份,已有资金在香港购买物业,多作收租之用。香港目前的租金跟其他国际大城市比较,还不算是高不可攀,换言之,尚有进展之潜力。李兆基暗地里计算,充满信心地预测在往后的十年,内地在香港投资物业大有可能取代日、英、美各个国家。这个预测当然以中国的四化建设和经济开放为基础。

华人企业家不论财富累积,还是企业影响力、国际声望等都有足够的条件在亚洲遥遥领先。

这是李兆基在1988年前后形成的一个信念。事实上,香港华资企业家的卓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菲律宾、印尼、新马泰的华侨财富与成就,都凌驾在香港人之上。但这个大势在70年代已慢慢有所转移,过渡到80年代,香港华资企业家的实力在亚洲已是声势显赫,不容忽视的。一踏进90年代,香港富豪在相当稳健雄厚的底子下,财富与成就已能凌驾在菲律宾、印尼、新马泰富豪之上。香港企业家叱咤风云、顾盼生辉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因为他们不论财富累积,还是企业影响力、国际声望等都有足够的条件在亚洲遥遥领先。

商人应该采取很审慎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国际投资气候,为集团和家族前途筹划大计。

20世纪90年代,李兆基采取很审慎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环境,包括国际投资气候,为集团和家族前途筹划大计。

1990年因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海湾危机,大战一触即发,世界各国金融观察家都对全球经济看淡,(com整理)于是外围股市全面大幅下挫,港股敏感地被波及,以致下跌二至四成。

但李兆基却与众不同地预测伊科问题不会一发不可收拾,对香港前景更是满怀信心。后来实践的发展证明,李兆基当时的预测是完全正确的。

投资商应该发展既有意义又有盈利的发展项目。

李兆基对发展中国人廉价房屋是特别关注的。1996年初,他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到北京开筹委会会议,应天津市政府之邀请,跑了一次天津,研究投资建造微利房、让市政府转售给人民的计划。当日他不但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天津,仔细地观察环境,还跟各级有关官员干部会谈,亲自把他们的回应作笔录。李兆基不厌其烦地逢人都询问相同的问题,要求知道售买对象、天津市人民经济能力、每单位可以出售的价格、市内繁荣区地段与非繁荣区地段的种种比较等。然后他就核对所得的答案,很高兴地发现从各方面得到的资料都是一致的,毫无抵触和冲突,因而归纳出一个对天津人殷实的好印象,认为帮助天津市兴筑民居是项既有意义又有盈利的发展项目。

美国人并不够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1997年5月20日李兆基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访问,关于香港回归和回归后的香港前途,李兆基谈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如下:问:在美国传媒不看好香港未来之际,您为何对香港充满信心?答:美国人以讹传讹,对香港的实际情况未够了解,我个人看不出香港在九七年之后会有什么危机。问:在香港大多公司迁册别国之际,您的集团为何仍留守香港?

那样做有何分别?答:香港是投资胜地,回报率好,以十年计香港投资可能升值数倍,外国才得一倍。问:您是否准备好,假若中国大陆违背诺言,就会离开香港?答:我相信香港五十年不变。问:香港置地公司的年代是否已结束?答:恒地及新地等,在中环商业黄金地带,正发展全港最大型及最高的地产计划,可媲美置地公司在中环的商厦。问:世人都以您怎样看回归为依归,您对您的观察者有何话说?答:香港回归,是大喜事。问:作为港事顾问,您向中国大陆提出过什么意见?答:对香港好的意见,我时常会提出来,譬如回归前港元兑美元汇价必须维持稳定,以避免外汇市场及利率的波动。

上述谈话充分反映了李兆基的爱港爱国之心。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三

一个人应该经常牢记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应该尽其所能地支持家乡建设。

这是李兆基常说的一句话,其热爱家乡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他便率先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并于1992年在该校设立30万港元的教学设备维修基金;1980年捐资310万港元兴建顺德医院;1991年捐赠500万港元助建顺德体育中心;1997年捐资200万元给广州市作为教育基金;尤其是对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于1993年至1994年期间共捐巨资8000万元人民币在顺德大良兴建独具规模的李兆基中学,为完善该校配套和鼓励学校培育英才,于1996年再捐200万元兴建游泳池;同年初又捐资500万港元设立李兆基中学奖学基金;1996年,顺德市举行首届教育基金百万行,又带头捐资150万元,并亲自参加全程活动,深受家乡人民钦敬。此外,还捐赠大型推土机、挖土机3台,捐资重修顺德著名古迹太平塔等。改革开放以来,对顺德的捐资总数逾亿元之巨。

每一位爱国商人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2000年8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的李兆基所说的一段话。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感召下,香港掀起考察了解西部潮。西部的无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香港同胞,如同20世纪80年代初投资内地珠江三角洲一样,港商对内地西部的热情不断升温。8月底至9月初,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为团长的香港工商界人士访问团,对西部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幅员辽阔的西部给这些港商巨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兆基当时兴致高昂地说:今年6月江泽民主席在京接见香港工商界代表,谈到西部大开发,我们深受启发。这次考察中看到西部的丰富资源和极大的发展潜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加入世贸后将吸引更多投资。

据新华社2002年8月报道,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和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出席一个公开场合时,不约而同地对内地楼市行情看好。在谈及原因时,李兆基表示,中国加入世贸后将吸引更多投资,这将有利于提升内地房地产市道。

李兆基名言解读【管理篇】_经典语录


李兆基名言解读【管理篇】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管理篇】一

房地产是各行各业中最长线投资的生意。

这是李兆基人前人后经常解释的一个经营理念。因为房地产事业的生产期至销售期相当长,从政府拍卖土地,到画图纸起楼,再而至出租出售,首尾最起码要4年时间。如果地皮不是由拍卖而来,靠收购旧楼改建,则更需要长达6~7年光景才能见到焕然一新的大厦面世。房地产发展这行业绝对不是即食面,不可以今日好景,就搭棚建筑,到楼宇落成,届时可能又是另一番新景象了。

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

李兆基,1928年1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李兆基7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耳濡目染。

小学毕业后,开始到父亲的银庄工作,由养成工干起。时局动荡,令他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会随着政治的变迁而一夜之间变为废纸,由此,他领悟到了上述道理。

谁最真心实意地替客户考虑,谁就最能赚客户的钱。

1970年,李兆基留意到地产稳步上扬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等阶层的香港人对香港有归属感,视香港为永久居住之地。中等人家的心态很容易捉摸。

例如,在新鸿基内任职的梁升就很坦率地告诉李兆基:禧哥在前往加拿大时,曾问我是否愿意一同去另闯天下。我给禧哥说,我不同你,你手上有相当资产,就算在加拿大没有发展,也可以悠哉游哉安度余年。

我是与其在彼邦艰辛度日,倒不如在香港,同声同气,同甘共苦,但望众志成城,云开见月。我是不想走了。像梁升这样不想走的人毕竟占大多数,不管他们是想走而走不动,抑或压根儿没有离开香港的打算,总之,众志成城这句话道尽香港的前景。

这一大撮中等阶层家庭凝聚成一股香港置业的主流力量,已是相当明显的现象。由此,李兆基明白了上述道理。注重分析自己产品的适销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他们考虑,这是李兆基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李兆基经典语录管理篇】二

薄利多销的政策是企业维持着货如轮转的发展态势的重要措施。

1974年的恒生指数下跌至150点,楼价从1972年最高峰的港岛住宅每平方尺平均价220元跌到176元,除跌幅大之外,成交亦相当淡静,市面极端萧条。而李兆基的基本策略是:实行地照买、楼照起,同时制成品照卖。除了把推出的楼盘悉心包装,大卖广告,大搞宣传之外,最主要是李兆基只要有些少利润就放手卖出去。

商人不应该自私地只顾自己盈利,而不照顾业务对手,要知道信誉最要紧。

这是李兆基一贯的业务宗旨。

越是经济困难时,越要照顾下属和合作者的利益。

在1974年底,住宅下跌20%而毫无起色之际,公司财务非常紧张,初在李兆基身边打理财务的何永勋,自然是战战就就地管账管得万分小心。而身为老板的李兆基却慎重地对何永勋说:现今好比十面埋伏,草木皆兵。在这种险境下领军,最重要粮饷充裕,切勿无端扣军粮,影响军心,折损士气,否则就因小失大了。

在时势不好时,自己担心,别人也担心。自己手紧,别人也手紧。千万别鼓励恶性循环。

1974年,香港经济困难时期,李兆基不断提醒何永勋留意那些跟恒基兆业承做建筑的承包商,务必要准时结账给他们。建筑行业的尾数往往是最难追讨的,有些地产公司为了种种原因,下意识把尾期建筑费拖得遥遥无期。李兆基最反对这样,认为这是破坏招牌的大忌。他说:尤其是时势不好时,自己担心,别人也担心。自己手紧,别人也手紧。

千万别鼓励恶性循环。因此,恒基兆业在香港建筑业内是最受建筑承包商欢迎的,这也是李兆基业务超越常人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

真心实意地替客户考虑,发展自己的特色,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20世纪70年代,李兆基看着特为中小家庭而设、日渐受欢迎的700尺左右的楼宇图则,就对则师说:中小家庭很少会在家里招呼亲朋戚友,同事互相拜访的情况亦不多,有什么喜庆宴会,都是光顾酒楼茶室,因此客饭厅反而不必太大。

多出几十尺设一个浴室放在主人房里,就更有特色了。哪一个中等人家一天工作劳累回家,不想夫妇二人躺在床上,一边休息闲谈,一边看电视?主人房兼有浴室,自成一体,更是便捷。因此,中小型楼宇的主人房开始设计为套房,又是李兆基匠心独运而最终证明大受欢迎的方式。

【李兆基经典语录管理篇】三

现代企业要成功,要靠资讯,而消息门路是一种有价服务。

李兆基是兵强将勇的主帅,助他打赢一场并楼大战役的,不一定全是他集团内的全职职员,而其实大多都是在市场内有很多资料和消息的地产经纪。心甘情愿地为李兆基效忠的经纪实在为数甚众,主要是李兆基从不克扣军粮。

很多地产公司的老板,最舍不得就是经纪佣金,一幅地皮或一宗楼宇买卖,到最终讲成价了,那些老板往往就会对经纪说:对方不肯减价,那就减你的经纪佣金吧,否则就不成交了。他们就是拿准了经纪宁愿少拿佣金也比做不成生意好的心理,占他们的便宜。

李兆基除了待人忠厚,不忍心刻薄之外,他其实相当聪明。他说:现代企业要成功,要靠资讯,而消息门路是一种有价服务。为此,市场上有什么好货色,地产经纪都会在第一时间就通知李兆基。

于是在哪个好地点的旧楼一有出让,立刻就有人通知他。

充分了解业务上的各个对手的强弱之处,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恒基兆业每个月都有经理例会,在会上,同事最怕听到李兆基提出诸如这样的问题在市场内有哪一家地产发展商的建筑效率比恒基兆业快,而偏巧这些资料李兆基都了如指掌。到如今,都没有人知道李兆基为什么如此神通广大,他完全知道业务上的各个对手的强弱之处,城内各大型楼宇落成的快慢尤其在他洞悉之中,这恐怕也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股份与资产值不成比例,不但对管理经营者有欠公平,也是对股东利益的损害。

1993年是李兆基的丰收年,他开始构思如何将多年来打算回报恒地股东的意欲付诸实现,最直接而实惠的回报方法就是给股东派息,而且是高息。

一直以来,恒地的派息率大约是盈利的1/3。从1993年开始,李兆基对后市是持相当乐观的态度,那就应让股东开始分享成功果实。早在几年前,李兆基就说:恒地的股份与资产值不成比例。这个现象不但对管理经营者有欠公平,也是对股东利益的损害,他开始不断地思考如何可以使恒地股票更值钱,在深思熟虑之下,趁1993年的恒地业绩优异,乃实行委托仲量行为恒地资产估值。

仲量行宣布重估结果,恒地资产净值为680亿元,平均每股应值42元,而当时恒地在股票交易所的市价,只约为24元,即估价比市价高出甚多。同时,恒地亦宣布是年业绩纯利急升64%,除税后全年纯利达40亿元,并全年派息1元l角,加送1元红利,合共2元l角。

这一宣布,使市场哗然,股份立即从宣布前的每股24元,升到每股28.7元,升幅达20%。这对李兆基来说,是名利双收之事,并且也为股东带来了更大的利益。

加强储备是一家企业日后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

1997年春节期间,梁凤仪问李兆基:你的企业王国将来如何安排?李兆基回答道:集团的投资大部分仍在香港及中国内地,海外的投资比例会很少。以后3年,我们计划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将增加一倍,约占集团总投资额的20%。

恒地仍会继续增加土地贮备,以供日后长远发展;恒发作为一间大洋行则会做多元化发展,包括加强基建项目的投资。

归宿是人人的渴求,有瓦遮头是家家户户的愿望。

1948年,李兆基带着1000元港币到了香港。先是干自己的老行当炒汇炒金,颇有斩获。之后,他又做起了贸易,并掘到了第一桶金。到了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房地产炙手可热。李兆基看到房地产必定是香港的黄金产业,他说:归宿是人人的渴求,有瓦遮头是家家户户的愿望。由此,他决定了以后事业的发展方向。

借鸡下蛋是一家新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事业刚起步时,对于公司的经营方针,李兆基觉得可以学习霍英东卖楼花。他说:卖楼花是一个好方法,过去100万的生意,现在可做到1000万,这叫借鸡下蛋。不过,霍英东卖的是住宅楼宇楼花,我们把重点放在卖工业楼字楼花。因为香港的形势决定了工业用房将是一个高潮。

李兆基名言解读【为人篇】2_经典语录


李兆基名言解读【为人篇】2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为人篇】四

生意圈内的朋友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赢利得失,不应该相互为难,而应以和为贵。

财富从来不是李兆基努力追寻的第一个目标。如1996年初一次生意上的竞投,他就以努力而随缘的态度处理个中的成败。香港政府公开招标竞投屯门内河码头,李兆基参与以新世界基建和新鸿基工业为首的财团,参加竞投该项工程,是很合适的好拍档,因为新世界基建由郑裕彤之子郑家纯主持,新鸿基工业则是冯景禧之子冯永祥的机构。结果,政府的招标结果,不是价高者得,而是以和记黄埔为首之财团以低于半价之数投得。港府对这个决定还罕有地召开记者招待会解释原因,认为是落败的一方在招标书上的计划,包括港府所期望之海运与陆运比例、污水处理措施、台风防御设备等等,都不能令港府满意。是项结果一出,引起轩然大波,新世界基建及新鸿基工业立即通过传媒作出反应,除召开记者招待会,要求对指其标书质素欠佳之说作出解释之外,还声言要政府向他们提供满意答复,否则会向政府采取法律行动,对政府为何放弃接纳高标,影响库房收入,表示不满。但李兆基却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该项工程由本地华资集团所投得,内里很多都是自己朋友,生意不是每宗都不可失,他笑说:楚弓楚得,有什么好追究呢?反正大家是圈内好友,就不必做些事令中标者有为难之处,希望大家以和为贵,于是这宗投标风波就解决了。李兆基如果是个斤斤计较盈利得失的人,他就不会以如此随和的姿态处事了。

眼光独到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1996年,美国福伯氏财经杂志的资料显示,李兆基已经在个人每年股息上击败了其他各国富豪,创下了世界纪录而成为1996年全球上市公司纪录中股息最多之一人。是年恒地全年每股派息共3.3元,他个人股息收入达33.5亿元。

《华尔街日报》立即要求访问这位出类拔萃的全球华籍首富,探讨他成功的秘诀。对于这份骄人的成绩,李兆基仍持一贯谦虚的态度,回复传媒,他说:这只是根据全球上市公司的资料统计得出的结果,私人财富隐藏者众,谁也没法子知道谁有多少身家,个人资产是很难预计的。而且在香港,若以家族财富而论,首位应是郭得胜的第二代郭氏兄弟家族,若以控股额而论,第一应属李嘉诚。实际的情况是,当香港很多富翁都忙不迭地作分散投资,把产业分一半或以上挪动到欧美国家,又把存款藏匿于瑞士银行之际,李兆基把绝大部分财产倾注于香港,然后又分一部分到内地。如此眼光独到,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商人也应树立自己的理想。

1997年5月20日,李兆基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访问,谈论的问题颇为独特。记者问:请说一下您的永恒梦想?李兆基答:在商言商,我永恒不变的理想是成为出色的大企业家。

贫穷的确是令人忧虑兼辛苦然而富有与极端富有是不一样的,巨富的麻烦相当多钱一旦多起来,客观形势就会逼迫着自己为保障财富而无止境地苦干下去,不是自己驶钱,而是钱驶了自己。

1997年,梁凤仪利用春节假期,跟李兆基一起滑雪度假,通过多天畅谈以及搜集资料,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的不只是李兆基显赫的业绩,而且能更深入地探索披露他从小至今的心历路程。因而有很多个人的问题,梁凤仪问得很直率,李兆基也答得很坦诚。梁凤仪问:富有的感觉如何?

李兆基答:一般的富有,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了。贫穷的确是令人忧虑兼辛苦。试想想吃不饱,穿不暖,朝不保夕,心如何能安?志如何可伸?还加上不时会有病痛的话,等于屋漏更兼逢夜雨,真是凄惨的。然而富有与极端富有是不一样的。巨富的麻烦相当多,我就不时收到一大堆世界各地寄来的信,有德文、有日文、有法文,不把它们翻泽出来,不能知道内容,译好_『一读,原来是为厂各种原因请求捐款救济的。读了这些信,心头要承受很大的不安,因为不予援手,心有不恻;要援助呢,又不确知对方虚实。世界之大,有待救援之人之事极多,把越多凄凉遭遇放到自己的眼前来,越发难堪。还有,穷十辈子也花用不完的钱,在换取个人享乐的作用上是有极限的。成了巨富,无可避免就是公众人物,生活在金鱼缸里,会失去很多自由自在的机会。而且,钱一旦多起来,客观形势就会迫着自己为保障财富而无止境地苦干下去,不是自己驶钱,而是钱驶了自己?承担无尽期的肉体劳累和精神牵挂,不会是好滋味。

奉劝世人,应知不贫、不富者最有福,可以自得其乐。

李兆基在给梁凤仪做了对富有的感觉的解释后两天,还塞给梁凤仪一张小便条,上面写着:奉劝世人,应知不贫、不富者最有福,可以自得其乐。笔者相信这是李兆基的真实心声,试想李嘉诚父子、李兆基父子出门或下班身边总是离不开保镖,确是失去了很多自由,生活上也难有自己一片宁静而自由的空间,当然也只有像李兆基这样的少数巨贾才能真正悟出这层道理。

【李兆基经典语录为人篇】五

成功的快乐和满足应该与朋友一起共享。

1997年春节期间,梁凤仪问李兆基:你现有遗憾吗?

李兆基随即点头,答:有。年轻时来港艰辛创业,与七位好友共组永业,及后与两位好拍档冯景禧、郭得胜成立新鸿基,当年雄心壮志,努力奋斗,但望有朝一日香江之内,处处可见新鸿基那个表征我们三人同心的SHK标志,现在梦想成真了,可是永业八个合伙人,七位已经不在了,新鸿基三剑侠中冯景禧与郭得胜亦先后辞世,只剩我形单影只,实在有难以言喻的遗憾。每当我看到SHK标志,我的心就隐隐作痛。如果今日,他们都能与我一起目睹香港的繁荣,享受成功的满足,那会多好!

最喜欢与儿女、好友共叙,最怕成为公众人物,最希望香港持续繁荣、中国日有进步、我自己身体健康。

1997年春节期间,梁凤仪问李兆基:你最喜欢什么?

最恐惧什么?最希望什么?李兆基作出了上述回答。

人生最宝贵的是自由,最怕的是受束缚,无牵无挂、无疚无恼的生活最快乐。

1997年春节期间,梁凤仪想了很久,终于忍不住问了一个她也许不应该发问的问题:你会再婚吗?年已68岁的李兆基,看上去只像个50岁上下的人。李兆基体魄健康,近几年比前十年更见年轻,主要是他生活有规律,又勤于运动,心境也开朗,每每跟朋友畅谈,就会笑声不绝,偶然浮现于表情之中的羞怯,反显童真。既是活力充沛,对生命又如此热爱,续弦是理所当然的事吧。可是,李兆基摇头,道:不会再婚了。为什么?梁凤仪问:怕女人只爱你有贝之财,而不是无贝之才,抑或,只注重她自己之得而非尊重你之德吗?李兆基答说:这倒是社会环境问题,使我产生了防范警觉而有所踌躇。不再婚的部分原因,是我离婚时已50多岁,如果续弦,生育孩子,就会家庭复杂化。生下的孩子,在教养及教育方面,恐因自己年纪老迈,有照料不周不及之弊,而且娶个年轻的,长远而言,还是不够精力去陪伴她欢度余生;若是娶个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回来,单是她的健康问题就会有如负包袱一样的麻烦了。我其实最怕束缚,我数十年都不戴眼镜、不戴戒指、项链、手表,连西装裤都不用皮带,只用原装布带。我已独身多年,早就习惯而至适应,觉得无牵无挂,无疚无恼了。李兆基之所以喜欢滑雪,其中一个理由也是为在茫茫白雪之中自由翱翔,能深深体会到一种人活着而无牵无挂、无疚无恼的仙境。

当世道不好时,即使自己手头拮据,也要对身陷绝境之人伸出援手。

1983年,香港经济市道都在风雨飘摇之中,谁的环境都好不到哪儿去,有些人前些日子过于急进,弄得家无贮备之粮,就难保不会被这个经济低潮拖垮了。在李兆基身边任事多年一位姓陈的老伙计正因自己炒楼炒股失败,血本无归,又被证券经纪行迫仓,真是走投无路,欲哭无泪。这事给李兆基发觉了,不期然地说上他那句口头禅:也咐论尽(口架)!也不待对方开口求援,李兆基就把会计何永勋叫进办公室来,嘱咐他:替他平仓吧。何永勋忍不住问:在这个时候帮他吗?意思是说又不是太平盛世,在此大难当头,谁都兼顾不了谁。况且,其时恒基也欠下银行相当多的债务,也是自顾不暇。李兆基说:就是这个时候,我不帮他,还会有谁帮他?别说是跟了自己一辈子的老伙计,就是才在李兆基身边任秘书不久的郭志云,也有类似的危难发生,而且炒浓了股票的又不是她本人,而是她的家人。李兆基发觉了郭志云有一点神不守舍,愁眉不展,于是关心地向她查问,郭志云把心上的困扰说出来。她说:我想帮助家人,可是,自己没有能力,但见死不救,又于心不忍。这就是郭志云的困难了。于是那个慷慨而又关怀下属的老板李兆基,又不声不响地为一个好伙计解决了难题。

在熟悉的行业和熟悉的环境内,运用熟练的技巧和谙熟的人事,必然是事半功倍。

新鸿基创立后不久,冯景禧另外开了一家纺织工厂,并且希望从永业时代就跟随他过档到新鸿基的罗景云去帮忙打理工厂。罗景云在李兆基、冯景禧和郭得胜三位老板之中,跟李兆基谈话的机会最少,因为李兆基本身就是少说话多做事的人,却跟他其实谈得最是投契,于是他把冯景禧的意思转告李兆基,征询他的意见。李兆基听后,沉思一会,便答:让我替你想一想,再答复你吧!罗景云并不知道,他提出的疑问,让李兆基困扰了几天。从小到大,李兆基就已体会到好雇员的难得。眼下几位由永业而至新鸿基的随员,都是忠诚雇主的好助手,失去他们任何一个都是新鸿基的损失。同样的道理延伸到好朋友及好拍档冯景禧身上,罗景云是冯景禧带他出来,把他引入永业任事的。如今冯景禧另有创业计划,要把罗景云调去辅助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想来想去,鱼与熊掌,各有因由,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再重新考虑一遍,李兆基恍然大悟过来了。他老是从老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不对的。罗景云信任他,才向他求教,那就应该撇开老板的身份,以罗景云为朋友的角度,去为罗景云本身的利益考虑去留。正确的决定应该是首先对罗景云有利,才对得起朋友,才是好办法。这么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翌日回到公司,他就对罗景云说:你还是留在新鸿基好,不熟不做。在熟悉的行业和熟悉的环境内,运用熟练的技巧和谙熟的人事,必然是事半功倍。李兆基笃信事业成就等于一个累积总分。结果,罗景云留下来了,最终成为香港地产界内的名将。

【李兆基经典语录为人篇】六

自己的赢利不应该建立在合作伙伴受损失的基础上。

1998年的一天,建筑部的经理在开会时向李兆基偶然提及,承接其中一项工程的判头要求恒基补发一笔酬金.遭建筑部拒绝,理由是合约上对有关承造项目以及银码,都写得清清楚楚,怎可能工程做完之后就反口加价?李兆基问:那个判头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一定有他的原因吧?是的。建筑部的同事回答:他说他当初落标时计错了数。直到如今结账时,才发觉做了一单亏本生意。李兆基点点头,说:不要吵架!建筑部的同事当即表示,合约是白纸黑字签好的,有法津保障,大可不必对此事进行处理,而李兆基却说:在市道不俗时,人人赚到钱,惟独他吃亏,也是够可怜的。法律不外乎人情,判头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反正这个地盘我们有钱赚,也就补回那笔钱给他,皆大欢喜吧!。

做生意赚多赚少,尤在其次。信誉永远占第一位。

金城银行的副总经理温超元看中了恒基大埔安慈路翠屏花园的一个铺位,用以开设分行,出价430万元,李兆基答允了。过了一段日子,他在街上碰上了恒生银行的一个经理,对方翘起了大拇指,赞美他说:温先生,你的面子真够大!什么?温超元莫名其妙。大埔的那个地铺,风水好,又是单边,地点又最旺。对方说:你知道吗?我们最近向恒基洽购,原来李兆基先生已答允你们,纵是我们肯出多两成价钱,李兆基先生都不卖。李兆基说,金城银行有言在先,我已答应过金城银行了。做生意赚多赚少,尤在其次。信誉永远占第一位。

银行家的最大操守是重承诺,相信买不到铺位的恒生银行与买到铺位的金城银行,都会同样敬重李兆基的一言九鼎。

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忘本。

1989年廖烈智约李兆基、郑裕彤等联袂去美国打球,期间发生了一件令人十分印象深刻的事。大家享受完友谊球赛之后,都希望饱餐一顿,奈何吃了几天西餐,实在很不合脾胃,老想在附近找间中国饭馆,吃中国菜。找了半天,终于得偿所愿。饭菜搬到面前来后,各人尝了一口,觉得味道差,均不想吃。只有李兆基一人面不改容,甚而是悠然自得地据案大嚼。各个富豪目不转睛地瞪着李兆基,最终忍不住问:你觉得这些饭菜的味道如何?李兆基答:差劲极了。廖烈智于是问:那么你为什么又津津有味似地吃得精光呢?李兆基笑道:战时,我们难得有餐饱饭吃,那时候已经知道,有机会吃饱就是福份呢。原来在日本统治时代,李兆基故乡顺德的街坊邻里,有些人饥寒交迫,都能得到李家的救济。每晚李介甫和李兆基父子除了省吃俭用之外,每天饭后收拾饭台时,必把剩余的饭菜,分派给在门口等候的行乞老弱人士,令他们有一口饭充饥。小小年纪的李兆基目睹饥饿的邻里得到少许剩余饭菜而面露感恩的表情时,他暗暗地告诫自己:千万别忘了这情景。李兆基是香港富豪中对衣食极不讲究的一位,实在是牢记童年这些往事所致。

一个管理者应该宽容下属。

李兆基一般如果当日没有午膳约会,他会在公司吃午饭,且吃得相当简单。有一段日子,料理他吃午饭的女佣人十姐,给他准备三明治牛肉饭加一只鸡蛋作午餐。李兆基的秘书郭志云曾问十姐:为什么老是独沾一味?你烧些新的菜式给老板吃吧?十姐说:他是老板,可以随时嘱咐我更换菜式,他每次都吃个精光,不就证明他顶喜欢吃三明治牛肉吗?后来,人事部把十姐调到另外一层楼去负责茶水工作,于是由另一位女佣丽姐照顾老板的午膳。新接手的女佣弄了另外一味小菜,送进去给李兆基。他十分开心,情不自禁地说:哈哈,有新菜式了。恒基的同事将此传为美谈,李兆基毫无架子的谦和性格更受到敬重,一个人应该珍重自己的旧情旧义。

【李兆基经典语录为人篇】七

李兆基是个很念旧的人,这是香港商界中人公认的。

1990年初,老朋友萧经岳从新加坡来香港探望他,上李家去叙旧时,李兆基刚从浴室出来,手中拿着一个须刨,笑嘻嘻地对萧经岳说:看,这是你送给我的须刨。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事,要不是李兆基提起,萧经岳都忘记了。十多年的旧物,他还这么如珍如宝地使用着,说明他看重旧物所盛载的旧情旧义。

雇主对雇员的真诚照顾在于实惠,朋友对朋友的真挚关怀在于疏财。

跟李兆基工作过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认为他是最照顾伙计利益的好老板。李兆基对雇员的支持和爱护,的确也不只是意见的提供和口头的关怀,他明白打工仔只靠一份薪金,入息总是有限。于是,很多时都让几位左右手有机会注股于一些十拿九稳的地盘计划上,让他们能赚到比薪金多几倍的利润,使同事分享业务的盈利,感受做生意的乐趣,对士气肯定会有良好帮助。例如,在新鸿基时代,李兆基征得冯景禧和郭得胜的同意,把当时一个在中环的地盘15%的股份拿出来,让五位好伙计卢超俊、冯贵权、罗景云、梁升和何永新,每人各占3%加股。每I%的股本就是港币7000元,换言之,五位职员需要各自拿出2.1万元来注股。当时梁升的银行积蓄只有1万元,量人为出,只好加股1%,自动放弃其余2%的权益,把它送给了其余有能力加股的同事。过了几天,李兆基才知道这件事,便急急把梁升叫到办公室去问:阿升,那真是个潜质极佳的投资项目,你为什么只入1%的股份呢?梁升坦然说:多谢四哥关照,我每月薪金也不足1000元,积蓄有限。现今全副身家也只不过l万元呢!李兆基想了想便说:我有机会赚1万,都希望你们赚100。这样吧,我把我名下的2%股份让给你,股本暂时你欠我的,将来赚到钱,你就偿还给我吧!等地盘收成之日,结果开心的不只是梁升和其他同事,更是李兆基本人。他暗地里计算,真是本小利大,付出小小的钱,就能赢得了一团和气、合作愉快。和气生财是李兆基成就霸业的秘诀之一。

做生意不能不精于数字,做人可不必斤斤计较。因此对待朋友和股东不同,对前者付予深情,对后者还以厚利。

只要在恒基兆业工作过的人都会证明,集团内的员工都具备废寝忘餐、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因为凡是对恒基有贡献的职员,李兆基绝不会亏待他们,每年年底都会有不菲的花红。就算曾为季兆基服务过、已退休或已亡故的老臣子,万一他们的下一代有困难,李兆基亦会尽力帮忙。以下就是其中一例。每年收到如雪片飞来的圣诞卡中,有一个署名莲达的,自纽约寄来。莲达就是李兆基在永业时代已经认识的一位旧伙计的女儿,其父跟在李兆基身边任事多年,直至退休,才跟家人到美国退休,并于上世纪80年代初病殁。80年代末美国地产大跌,莲达写信给李兆基,说经济不景,因而失业,没法子准时付按揭,银行要充公她的房子,李兆基便立即汇给她40万美元,让她把房子买下来。事至如今,已达10年,莲达再没有提起那笔欠款,却每年都有圣诞卡寄回来。对李兆基而言,每年收到莲达的圣诞卡时就会微微笑着对身边的儿子说:知道她能安居乐业就安慰了。做生意不能不精于数字,做人可不必斤斤计较。因此对待朋友和股东不同,对前者付予深情,对后者还以厚利,这就是李兆基。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成长伤感语录经典语录,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 李兆基名言解读【社会篇】_经典语录

    李兆基名言解读【社会篇】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社会篇】一 发达不忘家园,富贵不忘爱国。李兆基几十年来始终如一地支持家多教育事业,热心公益活动,关心祖国内地建设。取于社会,回报社会,这一直是李兆基的心愿。本篇即主要介绍李兆基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应该给予年轻人一些启示,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创造出

  • 李兆基名言解读【管理篇】_经典语录

    李兆基名言解读【管理篇】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管理篇】一 房地产是各行各业中最长线投资的生意。 这是李兆基人前人后经常解释的一个经营理念。因为房地产事业的生产期至销售期相当长,从政府拍卖土地,到画图纸起楼,再而至出租出售,首尾最起码要4年时间。如果地皮不是由拍卖而来,靠收购旧楼改建,则更需要

  • 李兆基名言解读【为人篇】2_经典语录

    李兆基名言解读【为人篇】2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为人篇】四 生意圈内的朋友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赢利得失,不应该相互为难,而应以和为贵。 财富从来不是李兆基努力追寻的第一个目标。如1996年初一次生意上的竞投,他就以努力而随缘的态度处理个中的成败。香港政府公开招标竞投屯门内河码头,李兆基参与以新

  • 李兆基名言解读【为人篇】1_经典语录

    李兆基名言解读【为人篇】1_经典语录_ 【李兆基经典语录为人篇】一 欲做事,先做人,李兆基人品端正、德行淳厚。他富而不骄、重情重义;他的闻名不只在于富有,更在于谦和;他的成功也不只在于能干,更在于胸襟;他扶危济急,照顾下属;他一言九鼎,重信守诺;他随和谦厚,与人方便;他慷慨重义,珍重交情;他的品行得

  • 包玉刚经典语录经营篇

    包玉刚经典语录经营篇 【1】、【包玉刚语录经营篇】 【2】、包玉刚先生的创业过程具有传奇色彩,人们曾经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人来形容他的辉煌无比的船运事业。他成功的经商理念集中体现在他的座右铭上:用笨办法取得客户的信任,在经营管理上超过同行;宁可少赚些钱,也要少冒风险。他的这套稳健的经商之道充满着哲

  • 维基经典语录

    1、“无论经过多少次,还不懂汲取教训,人类真是愚蠢而悲哀的生物。” 2、“没有伴随伤痛的教训根本没甚么意义,因为人不作任何牺牲就不能得到任何收获。” 3、“活着,总有一天生命会燃尽,肉体会回归大地,并且会盛开出花草。灵魂化作回忆,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活下去。世上的一切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的生命也是如此

  • 李迅雷经典语录名言句子

    李迅雷经典语录: 1、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应该是这轮股市风暴对实体经济的伤害以及资本市场的管理理念和投资理念如何纠偏。 2、既然涨幅那么大,跌下来之后的涨幅还是全球第一,为何需要救呢?这是熟悉股市...

  • 尼基塔经典语录

    1、我会让你明白,生存不必如此艰辛。 2、交友很容易。失去朋友却很痛苦。 3、我希望你能找到你要的东西。 4、有时候我们因为戴得时间太长。 5、逃避现实是悲伤的第一层级,兄弟。 6、而有时候如果你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