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在每一个值得我们纪录的一刻,你可能会经常收到朋友的短句。人们的感受或内心的看法可以用句子表达出来。你认为什么样的句子才能在朋友间流传?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中西丧葬礼仪对比,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

中西丧葬礼仪对比

哀悼人死为丧,处理尸体为葬,丧葬礼显然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生礼仪。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对死者的哀悼。诞生礼在婴儿未曾出世前已经开始,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前展;丧葬礼正好与之相对,在人已经去世后举行,标志着观念人生对生理人生的后拓。[1]诞生礼把人接进社会来,丧葬礼把人送出社会去。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正是在这种生死对照、来去比较的情况下,丧葬礼的种种特点才得以凸显。

丧葬方式受民族特性、地理条件、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因此,不同地方,丧葬礼俗各不相同。

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重肉身,轻灵魂,认为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西方宗教性的丧葬礼仪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下面通过比较中西的丧葬礼仪来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丧葬文化。

一、中国的丧葬礼仪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死亡意味着一个人走向生命的终结,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中华习俗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葬礼仪式有许多的讲究和说法,让后辈之人去遵守它,以彰显出死亡的庄严肃穆。

1、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

人们采取丧葬礼俗,最终目的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为了不使死者发怒,就要按期祭奠,超度亡灵。由此可见,中国的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时至今日,丧葬礼仪仍残

1

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存着不少的旧痕迹。

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儒家的伦理色彩、等次观念、温情脉脉等,皆融入丧礼的每一细节。[2]

“丧葬”一词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了,葬俗多种多样,丧礼上的物品亦是百态纷呈,但却始终作为一个象征系统而存在着。人类早期的丧葬活动只是为了保护尸体,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智力的逐步增长,产生了灵魂观念,认为人具有“灵魂”和“肉体”两个部分。人的死亡是“灵魂”离开了“肉体”,所以“肉体”就没有了知觉,将来,“灵魂”还会回到“肉体”里来。因此,丧祭上才会出现各种各样为死者“上路”所准备的物品,只是希望将死者的“肉体”保护好。

2、主要的丧葬方式

在我国民间,人死后都要葬,因为人们认为只有这样,死去的人才能够得到解脱,或重生。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环境的不同,葬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崖葬、天葬等。比如,最为普及的土葬,人们认为人死后要“入土为安”,只有把死者土葬,死者才能够安息,这也表示“回归自然”。无论哪种方式,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3、丧葬的流程

人死之后,就会举行一系列的丧葬礼仪,它表示一个人完成了他一生的全部行程,最终脱离了社会。但因为传统观念和迷信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人向来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民间普遍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死亡不过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人死后,灵魂不但仍能和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能够投胎转世。在这种认知下,丧葬礼仪也成为人生一项重要内容,而丧葬的流程也是很有讲究的。主要程序是:停尸仪式——报丧仪式——吊唁仪式——入敛仪式——丧服仪式——出丧择日仪式——哭丧仪式——下葬仪式——做‘七’——招魂和送魂。

[3]

2

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

现代丧葬礼仪有下面一些具体礼节:成立治丧组织、发讣告、赠挽联、唱挽歌、献花圈、戴黑纱白花、守灵、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等。

4、丧后祭祀,悼念亡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也称“鬼节”,使我们悼念亡魂的日子。也许是天意,也许是迷信,每到人们缅怀已故的亲人时,上天或许也感受到了人们的思念,所以和人们一起流泪。

中国的死亡观念有其不同于其他地区民族的特点:生者与死者的联系始终未断,缺少对死后图景的构想,这是与传统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相一致的,事死如生与重生并不矛盾,事死如生的根本目的是要以死庇生。丧葬礼是在为死者服务,更是在为生者服务。

中国的丧葬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也明白中国有这么一种传统民俗文化。

二、西方的丧葬礼仪

西方国家的丧葬礼仪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葬礼仪式多在教堂举行。

1、西方丧葬礼仪的形成

西方丧葬礼仪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3

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

近现代以来,由于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进一步淡化了社会对殡葬的热情。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

2、主要的丧葬方式

西方的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

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二,但有最长期限规定。

3、丧葬的流程

西方丧葬的主要程序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

现代西方,社会工作兴起,对西方丧葬礼俗改革又推进了一步。丧事不再是各自操办,而是由殡仪馆“一条龙’’服务。宗教仪式、纪念仪式均在殡仪馆进行。送葬也由殡仪馆灵车送。西方社会对死者相当敬重,殡仪馆接送尸体时,其它车辆主动让道,并鸣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肃立。

三、中西丧葬礼仪的主要差异

1、宗教文化不同

中国: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

4

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

西方: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4] 2、伦理文化不同

中国:秦汉以后汉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一种伦理文化。儒家伦理学中以“孝”为核心,并将其提升到最高范畴的地位。

西方:西方的伦理道德观,是宗教伦理、个人本位、利权平等、崇尚亲爱等。在西方的丧葬礼仪中,除重视的对上帝的尊崇外,没有中国的那种浓重的“孝悌”思想,不是重殓厚葬,而是简丧薄葬,重在安葬灵魂。因此在丧葬礼仪中没有了中国的那些繁文缛节。

3、颜色文化不同

在传统的丧葬中,中西方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颜色。

中国:在中国,丧礼则以白色示悼念。据说,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由此,人们把老人的寿终正寝看做“白喜事”。

西方: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黑色。美国的丧葬礼仪中,所有的灵车一律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送葬人一律身着黑色系的衣服,男子打黑色领带。参加者身着黑色的衣服或佩带黑纱,以示对逝者的哀悼。人们需要黑色文化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并将它形象化和实在化,这是人们潜在的需要。

4、礼物文化不同

中国:在中国,丧礼是没有人送鲜花的,一般要送的是白色的祭幛,用以表示哀伤。

西方:西方国家的葬礼上,亲戚朋友悼念死者,鲜花必不可少,参加葬礼的人,一般都要为死者献唐菖蒲花或白色的百合花,以表示哀悼。

综上,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

5

中西文化比较辛倩影

释。中西方丧葬礼仪差异的根源最终在于:中华文化在根底深处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现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互补,使得现代的丧葬礼仪相互之间越来越接近,从而进一步达到真正的“中西合璧”。

参考文献:

[1]黄勇.《人生礼俗》.京华出版社.2005年5月.

[2]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丧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2月.

[3]姜越.《婚冠丧祭--传统婚丧民俗解析》.现代出版社.20xx年5月.

[4]钟鸣旦著,张佳译.《礼仪的交织》.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9月.

6

转载: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来源”。https:///zixun/gj/1594.html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潮汕丧葬礼俗


潮汕丧葬礼俗

1956年,全国提出实行火葬。60年代至70年代,汕头及各县(市)开始建殡仪馆和火葬场、骨灰楼,此后农村普遍成立殡葬改革机构。

汕头市自2001年3月1日起,对殡葬改革又有新措施。市区死亡人员的骨灰,均由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管理,丧主只能选择3种处理方式:一是寄存于市火葬场和市殡仪馆内的骨灰楼或市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其他骨灰楼堂;二是由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组织撒入大海或深埋、植树;三是葬于经民政部门批准兴建的公墓。

近二十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一方面政府提倡丧事从简,实行火葬;一方面,一些迷信思想严重和好张扬门面的有钱人,丧事恢复旧俗,大做法事、占地造坟,遭受社会舆论的讥议,甚至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理,仍有人执迷不悟,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在国家提出丧葬改革已久的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时候,丧葬改革不是靠市民的自觉性来完成的,而是靠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执行的。每当此时,特别是执法人员对不按规定火化的死者进行毁墓掘尸时,死者家属的悲愤和法律的严正形成了极不协调的对比。

丧葬改革不仅要求实行火葬,丧葬改革的另一个要求是简化丧葬礼节。

据了解,潮汕地区丧葬礼俗的繁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几乎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的。这么繁杂的礼数,无论在人力,还是在金钱上,都构成了生者的一大负担。

下面说明丧葬礼俗的全过程,大致如下:

(一)筑生居

潮汕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为什么人没有死,就要修筑坟墓呢?人们普遍认为:一块墓地风水的好坏,会关系到一家子孙的福灾,此所谓“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垄所招”。故此,人们选择“风水”时总是十分慎重,务必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宝地选定后,即可开工修筑“生居”。“生居”修筑完毕,便可树墓碑,墓碑上已有刻字。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绿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红色,以示人尚未死亡。

(二)预购棺木、寿衣

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通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棺材的形制多呈长方匣状,由棺盖和棺身两部分构成,尺寸大小视死者的躯体而定,以适中为度。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今天,实行火葬后,大部分人都购买大小适中的棺木,因为太大了,会进不了火葬炉,最后只能把棺木掀开,这样就显得太可怜了,得不偿失。

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压。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三)送终

一般情况下,临终者身边都有许多亲属(尤其是临终者的儿女)相伴。据说,如果临终者有什么挂念的人或事,比如挂念子女还没到身边,孙子还没满四个月等等。那他会等,等到那人到了,或时间到了才会去世。有经验的老一辈会

根据临终者频繁“拉黑屎”来判断是不是将要走了,接着告诉亲属得轮流陪伴在临终者身边。亲人们为了使死者的亡魂减少在黄泉路上的艰苦磨难,便事先在大门前放一顶纸轿。当死者亡故时,立即把纸轿烧掉。这样,死者的亡魂就可以乘坐着轿子,比较轻松地到地府“报告”了。相传,如果是在早上去世的话,则说逝者顾子孙,希望子孙将来有好运;如果是在晚上去世的话,则说他不顾子孙,只顾自己,把所有好的都带走。

(四)停尸公厅

当从临终者的神情中窥视出临终者已经去世后,亲人便把其抬到公厅,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这是有讲究的。在死者上公厅前,必须把安放在公厅里的祖宗的香炉或牌位移走,把挂在公厅里和死者家里的“天公炉”用红纸包裹好。在潮汕地区,逝者寿终年岁达到50 岁时,称为“上寿”,可进入公厅,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如果逝者寿终年岁不足50 岁,被称为“唔上寿”,只能安放在稻草和草席上,整个过程就只能是冷冷清清地草草了事。

逝者已远,亲人们痛定之后却还有许多事需要忙。

当死者亡故后,死者的亲族中便会有若干人(一般是3~5 人)组成一个办理丧事的小组。他们都是比较年长、有经验的人。他们将全权办理整个丧礼过程中的一切事务:安排程序、收受礼金、发送回礼、记账等。在整个丧礼过程中,处在悲痛中的死者家属就不用凡事都亲力亲为了。

(五)沐浴更衣

家属应煮好一瓢水,用一个钵盛着,再用一条毛巾包裹着三根香,扎紧后蘸上水,象征性地在死者身上擦三下,此过程被称为为死者“洗香水”。沐浴完毕就是更衣(俗称“穿寿衣”)。潮汕地区,死者所穿的衣服看起来较传统的、华贵的,有点像古时村中“员外”、“夫人”穿着的衣服,称为“寿衣”。“寿衣”的件数由家属“量力而为”,但最低不能少于7 件,最高则可达23 件,且都应是单数。在穿戴上,男女不尽相同。男的穿长衣,外加马褂,再戴橄榄帽;女的穿宽袖衣、裤子和腰裙,再戴圆帽。另外,家属还要用一条新毛巾包好一把扇子,让死者握在左手,将一个袋子置于死者右手,袋中装有“五种”。在这个过程中,如死者为女性,儿媳要为其梳头,还要边梳边做“四句”。这是一种孝道的象征,意思是叫祖母走好,不要记挂家人。穿完寿衣,将死者置于公厅中,再用棺被盖上,红被在上,白被在下,俗谓“死人似虎”,是为防止惊吓到活人,而实际上也是为不让家属见了伤心。

除此以外,家属还要在死者的脚跟一侧,放置一盏豆油灯,称为“脚尾灯”。灯是为死者阴间照明引路的,不能灭。并在其周围备有一捆稻草。同时,还要放一个盆,子女守灵时要不时地烧纸钱,意思是父母到阴间的路费。最后,在死者身旁放置两个纸人,俗称“随身港(埋)”,皆为供死者阴间相伴和使唤的随从。

另外,还有一个称为“打牒”的环节。在父母双方都还健在之时,所有的女儿要一起到寺庙或庵为母亲打“牒”。“牒”实际上是一道灵符,上面盖有寺庙或庵的印,并且是由法师做过法事的,俗称“女子打牒还母恩”,以表女儿的孝心,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据说,这张“牒”是母亲在阴间的通行证。在母亲亡故,并“沐浴更衣”后,便将“牒”贴在母亲额头上,以此证明这是一位好母亲,受子女爱戴,儿子养其终老,女儿也回来报恩,这样的母亲在阴间也同样受到尊敬,可以在阴间享福。据说,当死者的尸体、衣物、棺木等腐化、消失时,这张“牒”仍能保持得相当完好。“牒”的重要性让许多海外华侨都回到故乡为母亲“打牒”报恩。

(六)“买水”

孝子(一般为大儿子或长孙)拿着一个陶钵来到溪边,投下两枚钱币,“买”水回家。现在一般为一个形式,即陶钵里的水是自己准备的矿泉水,然后弄个姿势,再把矿泉水倒进陶钵内,因为不可能让父母喝现在受严重污染的溪水。

这个程序是不能省的,如果是父母早逝,孩子还小的话,也得执行。有些人说孩子还小,先瞒着,等到孩子长大了再说,可是这个程序还需要逝者的大儿子或长孙来执行。

(七)守灵

守灵是传统丧俗礼节之一。守即守护,所以守灵又是护灵。守灵在某些地区也叫“守夜”。亲人相继回家休息,女儿们也必须回家,留下几个人守灵(一般是儿子或者亲族里比较亲的)。这一夜,守夜人的神经是无法放松的。守夜人的责任有两项:第一是象征性保护尸体不受外鬼侵犯。第二是不要让猫狗靠近尸体。一般守夜的时间是,从逝者去世的第一天到逝者“出山”为止。有的村是规定七天后“出山”,有的村是要把子女的生辰八字拿去叫人看日子,也就是择个“好日子”再“出山”。

(八)报丧

次日,办理丧事小组应派人到各亲友处报丧,告知死者已故的消息。亲戚朋友包括已嫁女儿的夫家,只有接到丧报后,才能前来吊丧。因为潮汕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内亲和外亲也分得特别清楚。“走仔饲大别人个”,“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父母不由女儿赡养,其财产也不由女儿继承。双亲也被当作家中男丁的“财产”拥有。家中有事,外嫁女儿不能发表意见,更无权作出决定。父母亡故也如此,未得兄弟通知,女儿不得回家哭丧。报丧者不得入屋,只能唤受报人出屋。受报人应拿一碗清水(里面放了七色线)到门口,给报丧者喝一口,并给报丧人红包,以表谢意。亲友闻讣讯后,送款若干以助办理丧事,俗谓“送纸礼”。送款多少,各人量力而为,但钱款数目的尾数必须是一,如41 元、111 元等,取其意为家中仅有一人亡故。钱款可让报丧者带回,也可以亲自送上门。而家属则应在为死者做完法事后,备小红绳、糖果、方便面(正月用“大吉”代替)和毛巾送与帮忙办丧事的人和“送纸礼”的人,俗称“扎彩”。

(九)“吊生”

“吊生”或称“凭吊”。这个程序要按你丧礼举办的规模而定,而且都是亲族里的妇女来的,男士不用。如果只是一般规模而已,那么就只需两次,一次是逝者过世的第二天早上,一次是“出山”的那天早上。如果是大规模的话,那么就要从逝者去世的第二天早上,一直到“出山”的早上,每天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举办一次。要求逝者的亲属跪在逝者的棺木两边哭丧,逝者接受妇女们的跪拜。主要表达家属对逝者的留恋,说明逝者深受大家喜欢,大家都不舍得他走。

(十)入棺

入棺,潮汕人亦称之为“落寿”,一般是看日子的。死者家属应备好适中棺材(一般以火葬炉的入口的大小为准),打开后以石灰、茶叶等具有防腐作用的物品垫底,使尸体不致过快腐化。死者家属还得向祠堂借来长板凳置于厅堂。死者安置入棺内完毕,子女再以纸钱填棺内,一为稳住尸体,防止运送过程中有所易位;二为尽孝心,让死者在阴间做个富有的人。填满后加盖,再加钉。每副棺木,无论大小,都只用六钉,俗称“六支棺材钉”。边下钉边念“四句”,其内容如下:安头钉,万事兴;安二钉,子孙昌盛;安三钉,三朝元老;安四钉,四季兴隆;安五钉,五代同堂;安六钉,安到圆,内外子孙富贵万万年。六钉加满

时,“四句”正好念完。加钉完毕,盖上“盖单”,并撤掉“脚尾灯”。出殡必须选择吉日吉时,因此在未出殡前,棺木用两条长板凳垫着,棺木仍安放于公厅。

(十一)披麻戴孝

儿子、女儿、儿媳必须披“大麻”,即穿上粗糙的麻布丧服,戴麻帽,穿草鞋,同时腰缠一条粗大的麻绳,麻绳上串着五个不同颜色的小麻布袋,称之为“五色袋”,并在各个袋子里分别装上“五种”。女的还要披上麻布头披,把整张脸都遮起来。孙子、孙媳、侄子、侄媳则披“麻仔”,即穿麻布丧服,戴麻帽就行了。女婿穿白衣和黑裤,戴通帽。孙女婿穿素色衣和黑裤,戴白帽。外孙或为出嫁的孙女则穿素色衣和黑裤,头戴白帽或白头巾。其他来参与送丧的亲戚,男的要穿白长衣(衣长及膝)和黑裤,戴白帽;女的要穿白衣和白裙,也要披上白色头披遮脸。其他来参与送丧的世交,则穿着素色的衣裤,手系黑带。

(十二)“出山”

在丧葬礼俗的“出山”前,棺木顶上披一条被单,再加一条青色大裙,以备“回灵”时使用。“出山”前要拜祭,这个环节被称为“拜上路”,礼节比较繁杂。供桌上放着五份茶、酒、汤圆、饭,五种斋菜,“五牲”,猪头、酵粿、甜粿、汤圆、甜饭(上面加一个红鸡蛋)、水蟹,用深竹箶装饭、米各一箶(每个儿子都要备上一套)。米箶上放一个竹圈子,还要有一个米筒,米筒中放一把韭菜,韭菜上放一片白猪肉,还要摆上白蜡烛、灯火。拜祭的东西都要放上竹叶或松叶,称为“放青”。祭拜完毕,一般会把为逝者梳洗的器具和家里关于逝者的不要东西放到溪边。棺木捆绑妥当,“棺材虎”抬起棺材,并一脚踢翻垫棺材的长板凳。另外,还要事先准备好“火引”(用纸编成的),每个儿女都要一条,但只要孝子带一条随棺木“出山”就行了,其余的放在家中。当“棺材虎”一脚踢翻长板凳时,点燃一串鞭炮,送丧队伍便放声痛哭。这时,队中的女人应用宽大的衣袖遮住脸,低头放声哭着,叫着死者的名字。队伍紧跟棺材开始向事先择定的路线走去。这个过程是相当讲究的:

(1)送丧的队伍。队伍长短虽没有具体规定,视死者年岁、社会地位、家族大小和所办的规模而定。送丧时,由一位较年长的亲人走在最前面,称之为“引路人”。他用一把锄头挑着一个装满纸钱的竹篮,边走边撒纸钱。跟在棺后的按序是儿子、孙子、侄子、女婿、儿媳、女儿,族里的亲人则按亲疏排列,女在前,男在后。

(2)家属缺席等特殊情况。如果孝子已过世或因事不能参加送丧,那么必须由其子代替。代替者必身穿自己的衣服,头戴父亲的帽子,意为代孝子尽孝。如果亲属缺席,则要请一个亲人用一个大盘盛着与缺席者身份相应的披麻戴孝时的帽子或头巾以此代替。

(3)送葬路线。潮汕地区旧民宅建筑中,都设有外露的水沟,供排水排粪用,俗称“屎沟”。这种水沟不同于城市的下水道:第一,水沟的设置应和整座房子的格局统一起来,不能破坏房子的布局;第二,潮汕地区,水被视为钱财的象征,其流向影响着整个家族的钱财去向和兴衰。基于以上两点,潮人在修水沟时是相当讲究的。送丧时,队伍必须顺着水沟水的流向走,谓之“顺灵”。回来时,也应绕道而回,避免逆水而上,造成“逆灵”,招惹不利。送丧队伍到某一选定交叉口便停下来,向棺中死者拜别,折了“青榕”插于头上,便开始绕道而回了,儿子都跟着棺材上山安葬死者,现在是直接送上火葬场派过来的车到达火葬场火化,之后再送上山。

到了墓地,先开圹。孝子要将圹底下的一团泥土装到大青裙里带回去。而后

种“种子”,安葬死者,再以香烛拜祭,儿子们的杖都放于坟前,以“三牲”谢土地爷,化了纸钱便“回灵”了。最后,孝子手执“火引”,带着大青裙和其他人一起回家。“回灵”是一路烧香,将死者魂魄引领回家,设置灵堂。在孝子带领死者魂魄归来前,死者儿媳、女儿必须照看着刚刚拜“上路”的香炉碗,香火不能中断,一直等到孝子归来。

(4)魂魄被请进灵堂后,须再行拜祭。此时,只须准备三种水果和汤圆即可。另外,孝子到家后,将裙里的泥土放于死者的香炉碗中,并在门上悬挂一盏白皮蓝字的灯笼,父亡则写一“严”字,母亡则写一“慈”字,将红门联换为白底蓝字的门联,凡是在场帮忙的人都要吃汤圆。与此同时,不论白天黑夜,孝女都要带着“火引”和一对灯笼(灯笼上有女婿家的姓氏)回家。

(十三)做功德

在丧葬礼俗的“出山”后,接着是做功德的环节,只有在做了功德后才可以拜旬。那些送丧回来的妇女会到逝者的家里帮忙打扫,因为从逝者去世直到“出山”这段期间,逝者家里是不允许拿扫把扫地的。只有等到“出山”完,才会进行一次大扫除。主要也是为晚上或者第二天晚上的做功德做准备。做功德就是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大家都洗好澡,男的就按照“出山”的队伍到村的老爷宫去“请经”。这是民间宣告死亡的一种形式。潮俗语言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是指这种向“老爷”注销死者“户口”的形式。女的就在家里拜,主要拜佛祖和逝者的香炉碗,这是有讲究的,佛祖拜三下,逝者的香炉碗拜四下,妇女在拜的过程中还得穿着大青裙。男的回来之后,也要拜佛祖和拜逝者的香炉碗,也是拜三下和四下,其间,逝者男的家属要跪在逝者香炉碗的两边。

拜完之后,一般会留下吃一碗面汤再走,以前是要求“吃桌”的,现在大家都从简了。吃完之后,亲戚朋友大多都回家了,只有比较亲的亲人留下来帮忙。接着得准备一桌给法师吃,他们的东西比较讲究,也就是得弄一只桌给他们吃,即他们“吃桌”的习俗还保留着。三个法师(规模比较大的是五个法师或更多)吃完后,大概晚上七点的时候,就开始主持法事。其间,孝子一切行为都听法师指挥。先在灵堂上挂起大士画像、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图等。法师先诵灵前经,继做“四出连”,若死者是男性,则只做“挨塔”和“过桥”,若死者是女性,则“挨莲池”、“过桥”、“礼血盆”、“散花”四个节目要做全。“挨塔”或“挨莲池”时,先将纸塔吊在厅中,由和尚诵经,遍请诸仙,然后执起引路幡,领着孝子绕塔或绕池而走。“过桥”则以椿椅摆开当桥,和尚在前引路,孝子奉香炉跟随过。“四出连”均有“请仙曲”、“引魂曲”等歌谣。

做完“四出连”,便请死者沐浴更衣,以便上天。厅中置一浴盆,中放清水,用新草席把盆围住,和尚执引魂幡放于席中,边摇铃边诵经,孝子则跪拜于地。然后烧冥衣,办粿品祭拜,烧库钱用具,给死者到阴司使用,俗称“追荐”。最后,要求长媳得把盆中水倒掉。至此,做功德就算结束。接着,就是法师诵半夜经,一般要诵三、四个钟头,主要是帮助灵魂超度。至此,逝者的送葬礼俗结束。

如果你比较有钱,想弄大规模的话,则在做完法事的第二天早上,还得进行一次放生仪式。同样,队伍跟“出山”时候的队伍是一样的。这时的队伍主要顺着村里的大溪道走,最后到达村里的“祖师公”那里,进行放生,放生的主要有水鸡、鳝鱼和鳖等等。队伍回来后,还得给每个人准备一碗甜汤。至此,逝者的送葬礼俗才算真正的结束。

(十四)拜旬

接下来是拜旬,每十天为一旬,共祭拜九个旬(第九旬不用拜)。除六旬由

孝女负责外,其余各旬均由孝子负责,并且祭拜的物品必须逐旬增加。

头旬是从逝者去世的那天算起的第九天,因为一般头旬要求提前一天。也有的人由于“出山”的日子看得比较晚,所以头旬就不用拜了,到时候直接拜第二旬就行了。做头旬,祭拜的物品与“出山”时祭拜的一样,还必须增加纸制品,如眠床、蚊帐、被褥、衣橱、箱子、桌椅等日常用品,还有纸桥、随身的奴婢(纸人)等,只有头旬和六旬要有纸制品,其余各旬则不用纸制品。

六旬由孝女负责,祭拜物品与上同,略有增加。祭拜之前,必须写请帖邀请所有参与丧事办理的人。孝女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有的以一般饭菜请之,有的则“做桌”请之,以表谢意。同时,孝女、女婿“脱孝”。

七旬祭拜后,孝子、孝孙等所有人“脱孝”。

八旬,必须请一个巫婆来“开口”,代死者说话,但不管说得对也好,不对也好,其意只是使死者下世不会成为哑巴,此环节称为“落神鬼”。

九旬免拜,因有怪例,就是不论怎样,凡是九旬就不拜。那天早上不论老少都要关门而出,等到晚上才回家。

完旬(也就是“百日”)拜毕,结束。

有些人觉得这样的时间过长,太麻烦,就缩减为拜三旬(头旬、六旬和完旬),这样东西就得准备多一点,也就是说一个月就能搞定。

百日之内,不可以拜神明,但可以拜祖宗。逢年过节,逝者都得提前一顿祭拜,也就是说,本来是中午去祠堂祭拜的话,那么就得在早上就先祭拜,这个规矩得持续到“拜三年”之后才可以免除。

百日之内,如果有儿子、女儿或孙子之类的有对象,也可以立即结婚,不然就得等到三年之后才能结婚了。

死者去世一周年祭拜,称为“拜对年”;去世两周年祭拜,称为“拜三年”。拜祭物品与头旬相同,但数量必须增加。

如此,丧葬礼俗才告完毕,死者以后成为家庭的祖公或祖玛,可以和祖上同受祭拜。有的人“拜三年”当天就直接“包香火”送到祠堂,跟其他祖先一样,逢年过节再祭拜,到时多添加一副碗筷就行了。有的人就没,那么每年都得在他去世那一天来祭拜一次,俗称“做祭”。还得祭拜鸡、鸭和红粿、油粿之类的东西,一般比较麻烦。

参考文献

[1]陈传佳.潮学谭稿[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2]苏克. 潮汕地区做亡斋风俗述论[M]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3]李仲祥,王增永. 婚丧礼俗面面观[M]. 济南:齐鲁书社,2001 [4]郭合音,郑晓纯,朱泽鹏,张贤明.潮汕丧葬礼俗调查报告. 第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作品.

转载: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来源”。https:///zixun/gj/1603.html

丧葬礼金属于遗产吗


丧葬礼金属于遗产吗

案情介绍

张艺(化名)与张京(化名)是亲兄弟,在处理老父亲的丧事后,两兄弟却变成了冤家,甚至闹上了法庭。

原告张艺与被告张京在处理父亲丧事过程中,所有开支均各付一半。在父亲葬礼后,亲友礼金账簿在张京处保管,两兄弟经结算剩余礼金为12000元。张京认为自己一方的亲友所送礼金更多,日后自己要还的人情债也更多,就希望独自管理使用这笔钱。哥哥张艺并不同意,争持不下只好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得剩余礼金的一半计60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原、被告支付相同的资金安葬其父亲,亲朋所送礼金属原、被告的共同财产。张京所述自己一方的亲友礼金更多的主张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法院对被告反驳原告的主张不予支持,最终判决由原、被告双方平均分割剩余礼金。

丧事礼金性质如何?是遗产吗?

丧事礼金是指死者近亲属为死者操办丧事,死者生前所在单位、亲属、朋友或者死者近亲属的亲属、

朋友所赠送的现金。从礼金的来源可以看出,丧事礼金不是送给死者的,而是送给死者近亲属的,它不是死者死亡时遗留的个人财产,因而不属于遗产,而是对死者近亲属的抚慰,属于对死者近亲属的抚慰金。

张京一方亲友所赠礼金多,就应当多分吗?

张艺、张京支付相同的资金安葬其父亲,亲朋所送的礼金是张艺、张京的共同财产。张艺主张平均分配,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张京所说自己一方亲友赠礼更多,这点需要举证证明,例如礼簿、账簿。同时张京负有提供受礼簿的举证义务,《民事诉讼法》第64条只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张京在法院释明后仍未提供受礼簿,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张京持有账簿却不提供,该行为怎样认定?

张京持有账簿但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该证据,构成妨碍举证的行为,应承担不利的后果。

从广义上讲,举证妨碍是指诉讼当事人以某种原由拒绝提出或由于自己的原因不能提出证据的行为后果。从狭义上讲,举证妨碍是指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故意或过失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使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可能提出证据,使待证事实无证据可资证明,形成待证事实存否不明的状态,故而在事实

认定上,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的事实主张,作出对该人有利的调整。

转载: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来源”。https:///zixun/gj/1595.html

关于丧葬习俗礼仪的民间俗语俗话_谚语大全


关于丧葬习俗礼仪的民间俗语俗话_谚语大全_

【丧葬习俗礼仪】

进了丧家门,不见黑头人。

热丧不过三。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要想富,雨淋墓。

雨淋墓,辈辈富。

七尺三,走遍天。(指棺材长度)人死如灯灭。

娘家人,一大群。

手拄哀杖肩拉灵。

只见灵前摆满供,不见亡者动动唇。

死后灵前供只羊,不如生前给个糖。

夹骨葬,人不旺。

孝顺媳妇满路哭,忤逆媳妇哭灵堂。

闺女哭爹,心真意切。

闺女哭娘,痛断肝肠。

丫头哭女婿,牵心连肺。

儿子哭,惊天动地:媳妇哭,虚心假意:闺女哭,真心实意;女婿哭,黑驴放屁。

孝子人前低三辈。

魂随灵走。

男不烧八七,女不烧七七。

【殃煞占处:】

寅窗卯门辰在墙,巳在洋沟午未梁。

申酉在磨戌亥灶,子丑二时在厅堂。

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闭破不吉祥。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生不来往,死不吊丧。

一人一穴。

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

送终重于奉生。

厚养薄葬。

死有理。

入土为安。

丑孝子。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伤感丧句说说,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 潮汕丧葬礼俗

    潮汕丧葬礼俗 1956年,全国提出实行火葬。60年代至70年代,汕头及各县(市)开始建殡仪馆和火葬场、骨灰楼,此后农村普遍成立殡葬改革机构。 汕头市自2001年3月1日起,对殡葬改革又有新措施。市区死亡人员的骨灰,均由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管理,丧主只能选择3种处理方式:一是寄存于市火葬场和市殡仪馆内的骨

  • 丧葬礼金属于遗产吗

    丧葬礼金属于遗产吗 案情介绍 张艺(化名)与张京(化名)是亲兄弟,在处理老父亲的丧事后,两兄弟却变成了冤家,甚至闹上了法庭。 原告张艺与被告张京在处理父亲丧事过程中,所有开支均各付一半。在父亲葬礼后,亲友礼金账簿在张京处保管,两兄弟经结算剩余礼金为12000元。张京认为自己一方的亲友所送礼金更多,日

  • 关于丧葬习俗礼仪的民间俗语俗话_谚语大全

    关于丧葬习俗礼仪的民间俗语俗话_谚语大全_ 【丧葬习俗礼仪】 进了丧家门,不见黑头人。 热丧不过三。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要想富,雨淋墓。 雨淋墓,辈辈富。 七尺三,走遍天。(指棺材长度)人死如灯灭。 娘家人,一大群。 手拄哀杖肩拉灵。 只见灵前摆满供,不见亡者动动唇。 死后灵前供只

  • 丧葬论文

    毕业论文 剖析丧葬礼仪中的文化内蕴 历史专业08161116王倩 摘要:影响并支配民间丧葬习俗的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灵魂不灭和祖先崇拜的观念,而其中佛教和道教中的阴间和来世想象对丧葬中的许多习俗有深刻影响;二是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观念,这种中国特有的儒家伦理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就是上述繁缛的丧葬礼俗,

  • 中西合璧造句

    1、香港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城市,既保留传统的中国文化,又深受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影响,同时也是高科技的现代化城市。 2、不可缺少的当然是儿童天地,同时亦贯彻中西合璧的设计,有中国城堡及西方堡垒、滑梯及绳网等。 3、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 4、我们关注细节,关注人文、高效集成

  • 陕南丧葬民俗

    陕南,顾名思义,陕西的南部,它北临秦岭山脉,南靠大巴山,纵横数百里,一条汉江横贯东西,有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的近三十个县区自西向东分布,周边与甘、川、渝、豫、鄂、几省相接,俗称秦巴山区。长期以来,受周边多种民俗文化的影响,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笔者借民俗文化网站这个窗口,对自

  • 《穆斯林的葬礼》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 《穆斯林的葬礼》,中国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讲述了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是一个爱情悲剧,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

  • 丧葬价值研究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化又是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重视礼仪行为。而丧葬文化是礼仪中最为独特,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因为丧葬礼仪是关于死亡的一种仪式,是人们既感恐怖又有敬畏心理,更有着对新生的渴望和追求生命的永恒和不朽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