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句子大全

当代人再忙也会上网冲浪,每天刷微博的时候都会看见许多高品质的句子,多阅读优秀的句子可以打败我们心中的负面情绪,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经典古语名句”,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中华经典古语名句

1、 ⊙程子: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
一《二程集》
原文翻译: 为官执政的道理,在于以顺服民心向背为根本,以增加百姓福利为根本,以安 定而不打扰人民为根本。

深入解析: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政治的基本经验,所以,程颐把它作为他的政治 纲领的第一条列出来。大家知道,不论是夺取天下,还是治理天下,人心都是最重 要的。人心问题,就是思想认同问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思想认同,行动支持,就 能取得成功;如何取得民心?民以食为天,所以,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必须解决。
实际上,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都必须是在解决了人的衣、 食、住、行问题后才能进行。所以,民生问题极其重要。在政治问题上,程颐十分 注重社会的安宁、稳定,让人民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决定自己的生活,包括生 产、社交以及一切社会活动。所以,他特别地提出不扰民。这三条,可以说是程颐 的政治纲领。

2、 ⊙司马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
原文翻译: 要借鉴以前历朝历代的兴衰,来考察当下政治的得与失。
深入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基本规律,也有具体规律,比如,社会生产 关系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比如,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发展的具体规律。我们知道,规律是 事物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同样的事物具有同样的规律,只要客观条件具备,规律就 可以强硬地表现出来。认识规律的这种特点,我们就可以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比 如,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古今一样,所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没 有变。我们在建立或者调整生产关系的时候必须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建立起相 适应的关系。学习历史,总结历史的兴衰成败经验,就是认识历史规律及其要求的 客观条件。当然,时代不同,条件不同,规律的表现也很有所差异。所以,我们还 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新实践,采取新方法。

3、 ⊙朱子: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朱子大全》
原文翻译: 无论官职大小,做事情要遵守的就是公正。
深入解析: 朱熹所处时代,南宋王朝官员队伍腐败已经相当严重。面对这种情势,朱熹 作为御用文人,他突出地提出了官德建设问题,并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在这里, 他就着重地强调官员要公,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大公无私。在他看来,官的价值 不在于官的大小,而在于他是否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官虽 然很小,同样具有崇高价值,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广大老百姓也同样畏惧、信 服。那么,怎样才是大公无私呢?第一,用人上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立场上,唯才是 举,不拉帮,不结派,不谋求个人势力;第二,处理政务出于公心,尽职尽责,处 处为国家、为老百姓着想;第三,廉洁奉公,不贪财,不以公谋私,始终把国家的 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

4、 ⊙朱子:生民之本,足食为先。
一《朱子大全》
原文翻译: 治理民生的根本,首先在于让百姓吃得饱。
深入解析: 宋明理学家十分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治心,而朱熹却突出地提出民生问 题,而且把人民的吃饭问题放在第一位,表面看,似乎有点特殊,然而却是非常现 实的态度。人必须首先吃饱,求得生存,然后才能谈得上其他社会理想的追求,老 百姓是这样,所有人都是这样。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朱熹还专门给皇上写了 《劝农文》,要求重视发展农业,具体地阐述了四条意见,大概意思是:第一,尊 重农业发展规律,让农民按照农时耕作,不能延误;第二,保护土壤,采用新的种 植方法,提高产量;第三,兴修水利,保证农田灌溉,提高抗旱能力;第四,保护 耕牛,保护生产能力。这几条就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在古代社会,农业发展, 就是国家经济的发展。

5、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①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文集》
难点注释: ①与:参与。
原文翻译: 保存天下这件事,即使最下层的匹夫,也是有责任的。
深入解析: 首先要明确,顾炎武讲的天下是与国家相并立的概念,国家是指国 家政权、家王朝,而天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统一的文化,或者说,是以一种文 化统御下的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及其关系。在顾炎武看来,国家的兴亡, 是统治者的事情;天下的兴亡,则是关系一种文化的兴亡,与在这种文化下生活的 人都有关系,所以,大家都必须关心。实际上,这是顾炎武不接受清王朝的统治, 不愿意为其效命,而对于汉民族文化及其生活其中的各个民族的人民却有着极大的 关怀,所以,认为人人都必须关心天下。在这里,顾炎武赋予国家概念国 新的内涵,把国家与统治者联系了起来,而赋予天下以文化的意义,这是中国 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别是他看到了在汉文化下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它们共 同存在、共同发展,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捍卫 它,这是十分深刻的。

6、 ⊙黄宗羲: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
原文翻译: 我之所以出仕而为官,是为了天下苍生,而不是为了君主。
深入解析: 黄宗羲从民为主、君为客的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君臣关系。同样,在 儒家的正统思想看来,臣与君也是一种隶属关系,甚至认为臣是君的附属品,君 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黄宗羲认为,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其根源就是儒家思想把 君臣的关系搞颠倒了。在他看来,君与臣的关系是平等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 同事关系、师友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他进一步认为,臣的一 切工作,是为天下做的,是为广大老百姓做的,而不是为君主一个人,包括他自己 在内,出来当官做事,都是为了天下老百姓。应当说,这种君臣关系观打破了儒家 关于君为臣纲的思想藩篱,是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有力批判,代表了中国社会的 初步的民主要求,值得充分肯定。

7、 ⊙黄宗羲:必使治天下之具①皆出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难点注释: ①具:工具,这里代指治国所需的人才和意见。
原文翻译: 必须要使治理天下的用具都出产于学校之中。
深入解析: 学校本来是教育机构,负责教书育人,而黄宗羲则提出了把学校办成兼有议 政机关作用的思想。他认为,应当扩大学校的职能,把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一切人才 和思想的培育等工作都放在这里,包括国家决策的一些程序也要纳入学校的正常活 动,只有这样,学校的意义才算完备。在他看来,学校应该是决定是非的最高 机关,皇帝应该听从学校的公议,因为皇帝认为对的事情不一定是对的,认为不对 的事情也不一定是不对的。根据学校承担着这样重要的职责,为了保证其公正性, 保证其能真正履行职责,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学校校长和老师不应当由政府任命,而 应当由公众推荐,首都太学的校长,必须由德高望重的大儒担任。这样,学校就具 备了议政的权力,有监督的作用,还能培养舆论,决定是非,实际上可以说是各阶 层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构。

8、 ⊙王夫之:势者事之所因,事者势之所就,故离事无理,离理无势。
《船山遗书》
原文翻译: 所谓整体的时势,是具体事务所因缘的东西,而具体事务,则是整体时势所成 就的东西。所以,离开了具体的事务,就没有了道理之所在,而离开了道理,也就 不会形成整体的事实。
深入解析: 在自然观上,王夫之认为理在气中,即规律存在于具体事物中。运用这 个基本观点来研究历史,他又提出了理势统一的观点。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 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这种发展的大趋势是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的,历史大趋势与 历史的固有规律是相统一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许多 历史具体事件的内在根据,而这些具体事件则是历史大趋势的具体表现。每一个具 体事件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正是这些具体的规律,汇成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或者 说,没有这些具体规律,就没有历史的大趋势,这就是他所说的势与理的统一。王 夫之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看到了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基本的历史规律的相 互联系,这些都是很深刻的。

9、 ⊙颜元:正其谊①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一《颜元集》
难点注释: ①谊:即义。
原文翻译: 端正道义来求得利益,明畅大道来实现功业。
深入解析: 义与利、道与功的关系,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存在激烈争论。儒家的正统思想 基本上都是肯定义而否定利、肯定道而否定功的。孟子就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董仲舒也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宋明理学更是推到极端。
颜元则不同,他认为,义与利、道与功,是完全可以统一的,所以,他讲求义利并 行,讲求作为。应当说,颜元的思想是比较实际的,也是比较合理的。强调义与利 相统一、道与功相统一,就是说,任何道德建设,任何政治活动,都离不开经济, 都必须以经济为基础,以一定的物质力量为前提;而经济也离不开政治,离不开道 德,经济必然为政治服务,必然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颜元强调功业,实际 上就是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要求研究学问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建功 立业,这也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10、 ⊙颜元: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①,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 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②,兴礼乐。
一《颜元集》
难点注释: ①均田:主要指恢复西周的井田制度,即公田私田制度。②大经:即社会的纲 领,指儒家的道德。
原文翻译: 假如上天不荒废我的才能而使我得以施展才能的话,我将首先使国家富足,这要做 到开垦荒地,土地均分,兴修水利;其次要使国家强大,这要做到每个人成为兵,每个 官员都可以带兵打仗;最后还要安定天下,这需要推举贤才,端正道德,制礼作乐。
深入解析: 这是颜元治国的基本纲领,反映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也体现了他的思想的 人民性和现实性。首先,他强调发展经济,把发展经济放在治国方略的第一位。在 他看来,要强兵强国,要安定国家,建设高度的社会道德,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 础,必须扩大生产。而且,他不仅要求国富,还要求民富,所谓均田,就是实 现民富实现公平的具体措施。其次,他主张耕战政策,实行全民皆兵。这种主张在 中国是有深远的思想渊源的。春秋初年,管仲治理齐国,就实行过耕战政策,并收 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后各个不同时期,还有不少政治家实行过。应当说,在生 产力水平还很低、社会杨质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条件下,耕战政策是有积极意义的。
最后,实现社会的全面稳定,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讲完满的人格多少有些空虚,或者说有点高悬了。
但正因为它高,才见出我们现在生活的低俗、堕落,才 看出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我们可 以重新找回自我,重新让自己思考自己到底想过怎样的 生活,想做怎样的人

11、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③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难点注释: ①有:同又。②立:立得住。③从:遵从。或日同纵,放任。
原文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于学问的探索;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安身 立命;四十岁的时候对一切道理都不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能够了解天命是什么; 六十岁的时候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分辨是非而心不再感觉有悖逆;七十岁的时候就 能够随心所欲,而一切行为都合乎标准。
深入解析: 这是孔子对自己七十年人生经历的基本总结。这个总结很有名,流传几千年, 影响很大。为什么?因为这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人生经历,而是一般的人生和思想发 展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对于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般地说,人到十五岁就懂得立志,懂得考虑人生,认真的读书学习,也从这个 年纪开始;三十岁应该开始工作,独立地生活,可以安身立命了;四十岁时思想趋 于成熟,不容易被别人的巧言令色所迷惑、欺骗;五十岁时知识升华,对各种事物 的内在本质有了深入的认识,懂得了它们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人到六十,经历丰 富了,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事、听到什么话,都钱看得惯,听得进,不着急,不发 火,平心静气,正确理解;到了七十岁,人生的经验更多、知识更渊博了,思想也 达到了新的高度,对各种事物的存在及其规律不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做到 了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

12、 ⊙子贡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原文翻译: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 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深入解析: 因为有文化、有道德涵养的人平时就引入注目,所以,当他的行为发生错 误时,也就充分暴露在众人面前,为大家所知道,也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大家都 能看得很清楚。但是,因为君子坦荡荡,对自己的错误不仅不隐瞒、不遮挡,相 反,他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所以,众人对他不仅能够理解、原谅,而且还 会更加敬仰他,他在众人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不仅不受损害,而且会变得更加美 好。为什么?因为客观世界十分复杂,事物的本质又总是被许多纷繁杂乱的现象 所遮盖,人对它的认识,必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达到,所以,在某个阶段, 对于某些具体事物,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这是认识的规律,任何人的认识 都离不开这个规律。

1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
原文翻译: 曾子说: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 远,把推行仁政当做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吗?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 深入解析: 曾子认为,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把推行 仁作为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们肩上的责任很大,要走的路子也很远。从这个 基本情况出发,曾子突出地强调他们必须胸襟宽阔、意志坚强。为什么这么说?因 为推行仁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仁政的推行不容易。我们知道,到 春秋时期,周天下已经形成礼崩乐坏的局面,诸侯国间互相争夺,战火此起彼伏。
正是目睹这种情势,孔子才发出克己复礼的呼吁,但是没有任何效果。由此而 知,推行仁政将是十分艰难。其次,让仁的思想流行天下,为所有的人都接受 并予以实践,更加不容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周礼已经完全崩坏的社会条 件下,要用仁的思想去教育人、影响人,让仁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扎根并发 挥作用是不可能的。

1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深入解析: 君子作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涵养的人,肩上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 要求他必须虚怀若谷,目光远大,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既能敢作敢为,积 极进取,开创新局面,又能沉着、稳健,思维周密。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君子应该 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里,敢作敢为,积极进取,必然伴随着一种高昂的精神、一 种压倒一切的气概,这是人的一种内在气质上的联系,也是事业发展在客观上的需 要。没有一些精神,没有一点气概,就很难去作新的探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也 很难应对一些复杂的局面。而这种精神和气概,绝不是骄傲。骄傲是什么?骄傲是 一种盲目自大,是一种狂妄。凡是骄傲的人,必然是既看不懂别人的长处,也不明 白自己的短处,自己没有多少本事,却又自以为是,还看不起别人,这种人,孔子 认为就是小人。

15、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 浮云。
深入解析: 拥有财富,拥有地位,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儒家也不例外。但是,如何 获取财富和地位,通过什么途径,使用什么手段,不同的人,态度就截然不同。有 些人采取非法手段发财致富,有些人通过政治迫害他人来提职升官,等等,孔子认 为,这些都是不义的、不正当的。在他看来,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手段谋取财富和 地位,都是没有意义的,都像浮云那样无足轻重,飘过眼前就会消失。这就是儒家 的正统的价值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义在他们的心中有多重,什么财富, 什么官位,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去追求,都必须经过义来检验、鉴别。这里 的义虽然有些抽象,在阶级社会里需要作具体分析。但是,人类行为也有一些 共同的规矩,所以,孔子的这个价值观念,具有合理因素,值得借鉴。

16、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如果一个士人系念着居所,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士人了。
深入解析: 儒家主张积极人世、以天下为己任。在他们看来,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 肩上担负着重大社会责任。而要真正地担起这个责任,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义无 反顾地投入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与广大老百姓同甘共苦,认识 社会,改造社会。在这里,就有一个个人生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也 是一个家庭生活与事业的关系问题。是把个人的安逸的生活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社 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显然,孔子认 为应当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读书 人。应当说,孔子的看法有些偏颇,因为这里的关系需要正确把握,个人生活与社 会责任、家庭与事业都应该兼顾,应该统一起来,不能顾此失彼。但是,他强调把 事业放在第一位,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反映了他强烈的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 事业心,对于青年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7、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天命),小人向下通达(利益)。
深入解析: 从现实生活看,有文化、社会地位高的人追求的目标要高一些,而普通老百 姓则较多地考虑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这是实际情况。但是,孔子把这个具体生活 观念问题绝对化,在君子与小人之间划一条界线,并认为君子追求的是道德,小人 追求的是物质利益,这就很不妥。实际上,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必要的物质生 活都是第一位的,人必须吃饱喝足睡好之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所以,人的第一个 生活追求,都是物质生活条件,只是追求的途径、手段不同而已。当然,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有文化地位高的人可能会更多地思考、谈论较大一些的问题,比如 道德问题、价值问题,而普通老百姓则更多地考虑、议论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但 是,绝对不能由此而说有文化地位高的人所思所想都是仁义道德问题,而普通老百 姓所思所想都是柴米油盐问题。

18、 ⊙子曰:狂而不直①,侗⑦而不愿③,倥倥④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论语》
难点注释: ①直:直。②侗:无知。③愿:谨厚,老实。④悾倥:无知。
原文翻译: 孔子说:狂放但不直率,无知却不老实,又不讲信用,这我就不懂了! 深入解析: 一个人狂一点、自大一点,并不十分可怕;一个人没有文化,不懂得多少道 理,也不十分可怕。但是,如果狂妄、自大又不直爽;没有文化、不懂道理而又不 老实,不讲信用,这就很可怕了。应当说,在这里,孔子主要是强调为人要诚实、 守信。毫无疑问,狂妄、自大不是人的一种好的表现,孔子并不赞成,因为他本人 就很谦虚,所谓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没有文化,不懂道理,孔子也不赞成, 因为他本人一生都强调努力学习。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些或者是人的 一时冲动;或者是客观条件造成。而不老实、不守信则是人的内在品质的表现,在 社会生活中关系重大,不容忽视。大家知道,信在儒家的正统思想中,占据着 重要位置,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根底也很深。

19、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人格,而现在的学者学习却是为 了在人前钓誉。
深入解析: 以古喻今,是孔子常用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古代入学习、研究问题是为了完 善自己的人格,而现代人则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沽名钓誉。实际上,这是 孔子批评时弊而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知道,儒家主张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 己任,但是,在此之前,必须首先要修身、治心,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在现实 生活中有一些人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实际上并不认真学 习、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在孔子看来,这不符合学习的根本目的,也不符合事业 发展的规律。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就自己 的完美人格,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去治理国家,这是很深刻的。

20、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个道德高尚的儒者,而不要做个道德低下的儒者。
深入解析: 同是崇奉儒家思想的人,还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孔子勉励子夏要做君子 儒,不要做小人儒,就是说,要做名副其实的道德高尚、胸怀大志的儒家, 不要做名为儒者,而实则只是知道个人利益、只为自己打算。这番话,可以说,反 映了孔子确实具有比较高的思想境界。首先,他能正视儒者阶层,实事求是地认识 和评价他们,值得赞扬的就赞扬,需要注意的就得注意。君子儒道德修养好, 值得学习;而小人儒只是计较个人得失,需要注意。他毫不避讳,明确对学生 阐明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具体要求。其次,他能鼓励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做一个 君子儒,不做小人儒,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树雄心,立壮志,勇于 担当,勇于治国平天下。

21、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原文翻译: 穷困的时候就独守自身的善,显达的时候就要让天下都为善。
深入解析: 人生的道路能否顺利,人生的事业能否成功?这都是很难预料的,遇到机会 就飞黄腾达,施展抱负;遭遇挫折又可能陷入困境,一筹莫展。所以,人必须想明 白,不要为一时的困难而苦恼,自暴自弃;也不要为一时的得志而高兴,高枕无 忧。生活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也可能是通畅的,不论是谁,都必须作好充分的 各种思想准备。在孟子看来,人,尤其是有文化有抱负的人,就是要豁达些,明白 些,穷困也好,显达也好,都无关紧要,关键是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根 本。穷困的时候,不能施展才能,为天下人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可以自己完善自 己,成就自己的完美人格;显达的时候,有机会施展抱负,就要让天下人也一样来 完善自己,成就完美人格。

22、 ⊙孟子: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孟子》
原文翻译: 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
深入解析: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力量左右着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似乎是命, 其实是一种客观的趋势。确实,在这种客观趋势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但是, 人却可以认识它、灵活把握和运用它。实质上,孟子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人要正确 地认识客观趋势,按照客观趋势办事。这样的认识在人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指导意义,比如,火可以煮饭做菜,也可以烧伤人,所以,人必须控制好火,用 它来为人服务,而避免它伤人;治理国家更是这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客观趋势。按照这个客观趋势,我们在确定生产关 系、确定上层建筑的时候,就必须考虑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建立相应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否则,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就要受到束缚,国家的 发展就要受到阻碍。

23、 ⊙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难点注释: ①故:灾祸。②怍:惭愧。
原文翻译: 君子有三大乐处,而南面称王于天下不在其列。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 第一乐;自己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人,这是第二乐;能对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 育,这是第三乐。
深入解析: 乐与不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以为南面称王号令天下就是乐; 有些人以为有吃有喝、天天莺歌燕舞就是乐,等等。而孟子则认为,君子之乐主要 有三个:(1)父母健在、兄弟平安;(2)反省自己,能够做到问心无愧;(3) 有一批聪明的学生。为什么这么看?首先,儒家思想重孝道,重道义,在这种思想 看来,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尽道义,是最大的事情。因此,父母的健康长寿,兄弟 的安全生活,就是最大的乐事。其次,孟子说过,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就是 说,人能做到真正的诚实,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问心无愧,就是最大的快 乐。最后,有一大批聪明的学生,这样,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把自己的 道德理想传授给他们,由自己继承下来的道统可以由他们再传续下去,这也是一大 乐事。

24、 ⊙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①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难点注释: ①拂:干扰。
原文翻译: 所以上天如果要把重任交托给一个人,那么必定要先用困苦来磨炼他的心志, 劳累他的筋骨,让他的肌体饱受饥饿,使他的身体遭受困乏,让他做事情受到干 扰,这样使他的心灵更成熟、性格更坚毅,从而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深入解析: 一个人要能真正地承担起重大责任,尤其是治理国家的重大政治责任,就必 须具备相当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水平、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等 等。因此,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必须认真地磨炼、提高自己。在孟子看 来,首先,要刻苦读书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文化。书本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成果,学习、吸收这些成果,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有利于认识未来 世界。其次,积极投身于艰苦的实践生活,向实践学习,自觉地磨炼自己。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变的能力,必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尤其是,国家情 况很复杂,治理不容易,挫折、失败,在所难免,所以,人的坚强的意志力必不可 少,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加强。

25、 ⊙太上①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
难点注释: ①太上:最上。
原文翻译: 最为上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功立业,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三者是虽然历 经长久时间而不会被废弃的,这就叫做不朽。
深入解析: 自古以来,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都追求流芳百世、名垂千古。那么,怎样才能 做到这样呢?《左传》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以做到,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什么叫立德?立德就是人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在道德建设上作出突出贡献, 在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在《左传》看来,这是最有价值、最令人敬仰的名声; 什么叫立功?立功就是人在国家各种事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作出重大贡献,从而 在国家发展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什么叫立言?立言就是人在思想理论、文学艺 术发展等方面作出创造性的贡献,从而在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有地位,就有名 声;地位越高,名声越大,流传更久远,以至于不朽。应当说,《左传》提出的这 三条留名途径,是对人类历史的深刻观察和总结而得出的基本结论。实际上,在几 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上留名、扬名的无外乎就是这三个方面。

26、 ⊙老子: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①,可以长久。
《老子》
难点注释: ①殆:危险 原文翻译: 所以,知足才能不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才能没有危险,才可以保持长久。
深入解析: 知道满足,就不会因为过度地追求而遭受挫折和失败;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 因为盲目地进取而陷入困境和危险。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多。比如,一个人对于 物质财富的追求,如果能够做到丰衣足食就满足,这样的人,就会心情愉快,身体 健康,生活就能过得很幸福;相反,如果过度地追求财富,生活的压力一定很大, 就有可能出问题,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非法的手段犯错误,受到法律的制裁, 或者因为无休止地奔波、操劳累垮身体,等等,诸如此类,经验教训很多。实际 上,老子的这个观点,不仅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概括,而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唯 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个度,越过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 要发生变化。人的欲望也是这样,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作最大的努力,但是越过合理 范围,就要出问题。

27、 ⊙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原文翻译: 知人的人是智慧的,自知的人是聪明的。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战胜自我 的人是强大的。
深入解析: 能够客观地正确地认识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有很多假象;人也是不 断变化的。实际上,认识清楚别人不容易,认识清楚自己更不容易。现代心理学证 明,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尤其是,人有理想追求,美好的主观愿望,总是不断 地强化各种有利因素,忽视不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己,要比 认识别人更难,要求更高。同样的道理,战胜自己,要比战胜别人更难。战胜别人 只是需要力量超过别人即可,而要战胜自己,则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而人的意 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涵养而成的。

28、 ⊙老子:是以圣人去甚①,去奢⑦,去泰③。
《老子》
难点注释: ①甚:极端的。②奢:奢侈的。③泰:过分的。
原文翻译: 因此圣人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行为)。
深入解析: 老子思想的最高理念是道,而道的特点是自然,不满溢,也不缺少。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提出人生处世的三去的基本原则去 甚、去奢、去泰,也就是说:思想上不走极端、生活上不追求奢侈、行 为上不过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处世观念上,老子从思想、行为到生活方 式,都主张保持一种自然、适中的状态,这与儒家的中庸思想有相通之处,也是有 道理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社会阶级、社会阶层,客观条件不同,思 想观念也不同。要使自己的思想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就必须既要尊重客观、尊重真 理,也要注意在各种不同的思想中寻找共同点,不能走极端;一样的道理,在社会 实践中,也要考虑多数人的接受程度,不能采取过分的行动;生活上不追求奢侈, 在物质条件很差的古代社会尤其重要。

29、 ⊙老子:知常,容①。容乃公②。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
难点注释: ①容:包容,宽容。②公:爵号之一,以下为侯、伯、子、男,之上为王。
原文翻译: 明晓常道,才能包容。包容之后才能成为公爵。成为公爵才能进身为王。
王所要学习的是天。天要学习的是道。得道才能久长,到死都没有危险。
深入解析: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客 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能够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 观规律办事,对于客观世界发生的各种事物,就能正确理解,采取科学的态度。
这样,客观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自然界万物能够平衡地健康地发 展,人类社会也能够平衡地健康地发展,整个世界就能够发展繁荣起来。老子看到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要求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实现人 类健康、安全的生活,是十分深刻的。我们知道,现在人类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就是生态平衡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自然灾害频发,等等,已 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实际上,有些已经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海平面 升高,一些陆地已经被淹没。

30、 ⊙老子:人法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难点注释: ①法:依据。
原文翻译: 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大地依据于上天而运行;上天依据于大道而变 化: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自然而然。
深入解析: 老子认为,人类的生活要效法天地,遵循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而天地运行的 基本规律是怎样的呢?是道,是自然无为,所以,人类生活的最根本规则就是自然 无为。换句话说,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应当说, 老子的这个基本观点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 律,就是肯定人的意志、人的思想意识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是决定于自然及其 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自然万物完全一样,遵循着共同的自然规律。人类告别自然 界、成为独立的人类社会系统后,有了新的生存环境,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规 则,但是,从大环境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仍然是统一的,人类生活仍然是以自然 界为基础,所以,人类仍然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老子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是很深 刻的。

31、 ⊙庄子:忘年①忘义②,振③于无竟,故寓诸无竟④。
《庄子》
难点注释: ①年:指生死。②义:指是非。③振:振动,鼓舞,有逍遥游的意思。④无 竞:竞即境,无竞即无穷的境遇,这里指道。
原文翻译: 忘掉生死和是非,遨游于无穷之疆域,这就是寄寓在道之中了。
深入解析: 庄子从虚无的人生观出发,追求绝对个人精神自由,所以,他主张摆脱一切束 缚,包括外物和自身肉体以及思想观念的束缚。在这里,他提出忘掉年龄,忘掉生 死;忘掉仁义,忘掉是非,就是主张从自己的思想观念上忘掉一切束缚精神自由的 东西。大家知道,人在精神上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生死问题;一个是是非问 题。在庄子看来,摆脱这两个问题,人在精神上就可以达到绝对自由。应当说,庄 子提的这两个问题很中肯。首先,生死问题,无论对谁都会感到压力,年龄越大感 觉越明显,所以,现代保健医生经常要求老年人要忘记自己的年龄;其次,生活中 各种是非也很折磨人,尤其是,一个文化人,道德评价上的是非,更加严重。庄子 时代,统治者的各种道德说教很多,各种道德评价也很复杂,所以,庄子要求坚决 地忘掉道德评价上的各种是非。

32、 ⊙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
原文翻译: 能见素抱朴的人,天下没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深入解析: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自然无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地存 在,自然地发展,任何人为的东西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所以,反映在审美观念 上,他们主张自然美,反对任何人工雕刻。在他们看来,朴实无华,自然存在,是 最美的,而那些经过人工雕刻的东西,是虚伪的、不真实的,所以,永远比不上自 然的美。正是在这些思想观念基础上,庄子进一步强调朴素美,认为朴素之美是天 下最美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再美的了。这就是真实之美。当然,庄子并不 是单纯地谈美,他的更深层的意思还是要阐述他的哲学观点,他主张自然、虚静, 在他看来,自然、虚静、无为,才是达到圣人之道,任何主观的努力,任何人为的 做作,都是没意思的。

33、 ⊙庄子:至礼有不入,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庄子》
原文翻译: 最高的礼不分人我,最高的义不分物我,最高的智慧不用谋略,最高的仁不分 亲疏,最高的信不用金钱。
深入解析: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主要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庄子从道的基本原则出发,也对这些范畴作了阐述,但其思想实质已经有了很 大不同。比如,关于礼,儒家赋予的主要内涵是规定人的社会等级以及其应有的礼 仪、礼节等。而庄子却认为,最高的礼是不分人我的,也就是说,达到礼的最高境 界,就会把所有的人都看成自己一样,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在他看来,这 才是真正的礼,最高的礼。以此类推,仁、义、智、信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庄子 有对抗儒家思想的意思,但是,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却也符合他的 思想原则。因为在他看来,在本质上,世界万物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儒家讲仁、 义、礼、智、信,并用其约束人们的行为,从本质上说,也是没有意义的,或者 说,他们讲的仁、义、礼、智、信,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

34、 ⊙庄子: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庄子》
原文翻译: 只有那些不以天下为己所用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深入解析: 什么人才可以托付天下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什么人才可以掌握国家政 权?或者说,这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水平,什么样的道德境界?庄子认为, 只有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可以托付天下。在他看来,在人们心目中,天下是最重要 的东西,如果能够把天下看成无足轻重,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思想境界非常高 的人,这种人就不会把个人名利看得很重,就不会贪图一己私利,由这种人治理天 下,掌握国家政权,就能够实现公平公正,天下就能安定,人民就能幸福。应当 说,庄子的这个观点十分深刻。因为,人的实际行为决定于人的思想品质。一个人 是否值得信任,最根本的就是他的思想品质如何。一个私心杂念很重寸利必夺的 人,很难设想他能做到公正公平。一个国家,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没有大公无 私的思想品质,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

35、 ⊙庄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庄子》
原文翻译: 古时候得道的人,穷困的时候是快乐的,通达的时候也是快乐的。
深入解析: 在这里,庄子借古喻今,认为古代得道之人,穷困的时候快乐,通达的时候也 快乐。实质上他是要求人们,处于通达的时候应当快乐,处于穷困的时候也应当快 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他看来,人的快乐不在于穷困,或者通达,而在于人处 于道德之中。就是说,道的本质是自然,人的修养达到了道的境界,一切都应当顺 其自然。穷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所有这些,都是一种自然,都不过是像 寒暑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按照季节的先后顺序在正常地进行。应当说,庄子的这 种思想观念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人看明白这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不会为这些 事情所困扰,就能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不论是对于身体健康,还是对工作都有好 处。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得了的。社会发展在某一阶 段存在什么问题,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经典励志古语名句


经典励志古语名句

【1】、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唐)王翰《凉州词》

【2】、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释义:做官的不廉洁公正,政纪政风就会被败坏。(汉)班固《汉书》

【3】、 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皮日休:《皮子文薮书鹿门隐书六十篇》

【4】、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5】、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尽数》

【6】、 日: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君子不可以执于一论。海瑞:《海瑞集乐天者保天下》

【7】、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释义:精神驰骋于极远之处,心神游览于极高之处。(晋)陆机《文赋》

【9】、 子曰:以私己为心者,枉道拂理,诌曲邪伎,无所不至,不仁敦甚焉!程颐、程颢:《二程集》

【10】、 惟治乱在庶官。释义:政治清明或混乱,其关键全在所任命的官员是否得当。《尚书说命中》

【11】、 读千赋则善赋。释义:读了很多的文章,就具有擅长写文章的能力。(汉)桓谭《新论道赋》

【12】、 君子非人者,不出之于辞,而施之于行。故非非者行是,恶恶者行善,而道谕矣。《鬻子卷上》

【13】、 夫众人日有所思,夜则或梦,设或不思而梦,亦是旧习气类相应。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14】、 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家、许知己,惟鞠躬尽瘁而已,他复何言?(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

【15】、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释义:推举人才,对内不避开亲属,对外不避开仇家。一《礼记儒行》

【1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7】、 与众乐之之谓乐,乐而不失其正,又乐之尤也。韩愈:《韩昌黎文集上已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

【18】、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19】、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释义:功绩伟大是由于有志向,事业成功是由于勤{工作。一《尚书周官》

【20】、 关尹子曰: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关尹:《关尹子六匕篇》

【21】、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动作必思之,无令人识之,卒来者必备之。管仲:《管子枢言第十二》

【22】、 相思之甚,寸阴若岁。释义:人在极度相思时,真是度日如年。(唐)李延寿《北史韩禽传》

【23】、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24】、 修养与情感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谓成人。管仲:《管子桓言第十二》

【25】、 逆则生,顺则夭。释义:在逆境中反而能生存,在顺境中反而会夭折。(清)魏源《默觚治篇》

【26】、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

【27】、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庄周:《庄子人间世》

【28】、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29】、 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论语子竿第九》

【30】、 君以民存,亦以民亡。释义:国君由于有了人民才能存在,也由于失掉人民而灭亡。一《礼记缁衣》

【31】、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释义:君子关心的是提高自身品德,小人整天想着赚取钱财。一《论语里仁》

【32】、 君子言忧不言乐,然而乐在其中也;小人知乐不知忧,故忧常及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毛诗》

【33】、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释义:有独断专横的统治者的国家,疲于奔命而祸端不断。《管子形势》

【34】、 丹青难写是精神。释义:用笔绘画,最困难的是表现出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宋)王安石《读史》

【35】、 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

【36】、 才多而好谦,贫贱而不谄,处劳而不为辱,贵富而益恭勤,可谓有德者。王士元:《亢仓子政道》

【37】、 关尹子曰: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关尹:《关尹子五鉴篇》

【38】、 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白居易:《白居易集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39】、 子渭收日:我未见欲仁好义而不得者也,如不得,斯无性者也。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40】、 形之龙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柳宗元:《柳宗元集》

【41】、 数人而居一官,则不竞其公而竞其私;数人而治一事,则任其功而不任其责。一(宋)杨万里《冗官》

【42】、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管仲:《管子形势第二》

【43】、 附耳之语,流闻千里。释义:即使是在耳朵边上说的悄悄话,也会流传到千里之外。一《文子微明》

【44】、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释义:治理国家的主要原则是公平正直。(唐)吴就《贞观政要公平》

【45】、 天下所以平者,政平也;政所以平者,人平也;人所以平者,心平也。(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46】、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干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

【47】、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一《礼记大学》

【48】、 知不知上,尚矣;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老子:《老子七十一章》

【49】、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释义:不把金玉钱财之类看为宝,而把忠诚、信用当成宝。一《礼记儒行》

【50】、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51】、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释义:即使到极富的地步,也不要忘本。一(唐)白居易《浪淘沙》

【52】、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释义:多次施行使国家混乱的政治措施,国家因此败亡。《左传隐公五年》

【53】、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释义:声音相同,就互相感应、共鸣;气质相同,就相互影响。《周易乾》

【54】、 道不同,不相为谋。释义:信仰观点不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不能互相商量共事。一《论语卫灵公》

【55】、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释义:北海虽十分遥远,只要乘着大风,仍可达到。(唐)王勃《滕王阁序》

【56】、 事信言文。释义:所写的内容要准确真实,语言要有文采。一(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

【57】、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释义:治理国家不能以私利为利益,应该以仁义为利益。一《礼记大学》

【58】、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明)夏寅《文明公集》

【59】、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释义:人如果无正确的志向,虽勇猛也必受挫折。一(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60】、 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管仲:《管子乘马第五》

【61】、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释义:大丈夫都有自己的志向,必将看到功勋的建立。(唐)杨炯《出塞》

【62】、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释义:圣明贤哲的人始终不妄自尊大,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一《老子》

【63】、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释义:公正没有偏私,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法制法令就能顺畅推行。一《尚书洪范》

【6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唐)孟郊《游子吟》

【65】、 少年辛苦头仍黑,老大优游已白头。识得随缘薪尽理,始知霜鬓不因愁。严复:《严复集和荆公怀旧》

【66】、 白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不然,何以光赞盛美,感动天神。李白:《李太白全集》

【67】、 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

【6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69】、 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荀况:《荀子性恶》

【70】、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孟子尽心上》

【71】、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吴竞:《贞观政要论慎终第四十》

【72】、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释义:事业,产生于谋划,成功于实干,失败于骄傲。一《管子乘马》

【73】、 尔胆怯等症由于阴亏,朱子所谓气清者魄恒弱。若能善晓酣眠,则此症自去矣。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74】、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释义:用人办事,是存在与灭亡、安治与混乱的关键。《韩非子八说》

【75】、 始交不慎,后必成仇。释义:刚交朋友时不慎重选择,最后一定成为仇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6】、 求备一人,百中无一。释义:要求一个人完美无瑕,则百人中也难找到这样的人。一(宋)王溥《唐会要》

【77】、 闻谤而怒者,谗之由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绝由去媒,谗佞远矣。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7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79】、 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释义:恭敬节俭用来推行礼,慈爱贤惠用来开展政事。一《左传成公十二年》

【80】、 文章频改,工夫自出。释义:文章应多次修改,使之自然,无人为的痕迹。(宋)吕本中《宋诗话辑佚》

【81】、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释义:春去秋来,有时节的更替,人间的道理也是如此。一(晋)陶渊明《饮酒》

【82】、 处大事者,须深沉详察。释义:做大事的人,必须深思、沉着、审慎、明察。(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83】、 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释义:害怕自满,就要思考学习海纳百川的精神。一(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84】、 志者,气之帅也。此志一提醒,如大将登坛,三军听命,更何众欲纷扰之有。张岱:《四书遇论语》

【85】、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释义: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使用人才不要超过限度。(唐)元稹《遣兴》

【86】、 要除去人生毫无意义的痛苦,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鲁迅:《鲁迅全集我之节烈观》

【87】、 天道福善祸淫。释义:客观生活的规律是:做好事的人有好结果,干坏事的人会招致灾祸。一《尚书汤诰》

【88】、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子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清)张廷玉《明史梅之焕传》

【89】、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一(汉)司马迁《史记楚元王世家》

【90】、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91】、 庸猥之徒,器小志近。释义:没有出息的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器度狭小。一(晋)葛洪《抱朴子百里》

【92】、 人于五脏六脉有一处受病,必念念在此而为之所。诚念天下之病若病之在身,则自不容己于求治矣。《国语》

【93】、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94】、 者亦卒无姓氏。下此,孟、荀、老、庄皆著书,皆列姓名,然而非圣人矣。袁枚:《小仓山房文集释名》

【95】、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一(明)归有光《奉熊分司水利集并论今年水灾事书》

【96】、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释义: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看起来好像不善言辞。一《老子》

【97】、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释义:位高而谦逊地对待地位低下的人,这样做可以大得民心。《周易屯象》

【98】、 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莫扯满篷风,常留转身地。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一(清)石成金《传家宝》

【99】、 不以一眚掩大德。释义:不要因为一个人有小小的过失而看不见他整体的德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0】、 我必尽义务,而后得与人共享权利;人享权利,亦必尽义务,自修身教授也。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101】、 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释义: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102】、 读书宜读有用书。有用者何?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经世,可用以治身心。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輶轩语》

【103】、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释义:不故意挑剔别人的差错,不苛察隐微的事情。《韩非子大体》

【104】、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释义: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在谈笑间打败了敌人。(宋)叶梦得《水调歌头》

【105】、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释义:作为统治者,统治下民,应不繁苛;治理百姓,应予宽大。《尚书大禹谟》

【106】、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释义: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知其缺点,对自己厌恶的人要知其优点。一《礼记大学》

【107】、 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日正已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庄周:《庄子缮性》

【108】、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

【109】、 以避世离俗,清身洁行为贤。释义:能避开人世间的俗气,洁身自好的是贤人。(汉)王充《论衡定贤》

【110】、 乃知事贵奋,形势非所拘。(清)归庄《在韭溪草堂阻风雨不能归主人出元入画杀虎图观之因与诸公同赋》

【111】、 肠一日而九回。释义:内心的愁思郁积,不时在心中翻腾回转,令人痛心不已。一(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12】、 一双璞玉禀天和,远向东州就琢磨。待得永无痕锓相,莫言功用不须多。叶适:《叶适集送黄严二秀才》

【113】、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释义: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怎么能只顾自己享受?(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114】、 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御寇:《列子仲尼篇》

【115】、 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盖不可以尘计。关尹:《关尹子二柱篇》

【116】、 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17】、 任官者,宁以事胜人,无以人胜事。释义:任官人,宁可事多人少,决不可人浮于事。一(宋)杨万里《冗官》

【118】、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释义:见到合意的东西,就要知道满足而警诫自己。一(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9】、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释义:言行上的一些小节如果不注意,最终将损伤一个人最主要的品德。一《尚书族獒》

【120】、 关尹子曰: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交响者,聪愈伤,心思玄妙者,心愈伤。关尹:《关尹子五鉴篇》

【121】、 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释义:堵塞天下人的口,使一世的民众成为愚民。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122】、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释义: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人,人也怎样对你。《孟子梁惠王下》

【123】、 子墨子曰: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迁行而勿常。不足迁行而,常之,是荡口也。墨翟:《墨子贵义》

【124】、 与人当宽,自处当严。释义:与他人相处应当尽量宽容,自身处世应当尽量严谨。(清)唐甄《潜书取善》

【125】、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释义:我要与你相爱,还要使这种相爱永远不绝不衰。(汉)乐府古辞《上邪》

【126】、 爱人多容,可以得众。释义:爱护民众,宽宏大量,便可以得到民心。(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皎传》

【127】、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释义:谦虚的君子,总是以谦恭的态度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德与修养。《周易谦》

【128】、 杨朱日: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是故贤者慎所出。列御寇:《列子说符篇》

【129】、 日: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谨听》

【130】、 心常存,事不苟,六字备存省之要。至善无恶之本体,人人有之。存养是于这本来共有底保得定。《易》

【131】、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惧空。洪应明:《菜根谭》

【13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释义:男子汉何不手提战刀,去收复那五十州失地。(唐)李贺《南园》

【133】、 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为之,为之,万物之时也。强之,强之,万物之指也。管仲:《管子枢言第十二》

【134】、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释义:政就是正的意思。你带头走正路,谁敢风气不正呢?一《论语颜渊》

【135】、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释义:祸与福没有固定的界限,只是人们自己的行为招来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136】、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释义:碰到劳苦的事就抢先去做,碰到享乐的事却要谦让。一《荀子修身》

【137】、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138】、 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释义:平常时能够为人师表,显达时能够为国家示范。一(汉)桓宽《盐铁论相刺》

【139】、 唯当金石交,可以贤达论。释义:唯有像金石那样坚固的友情,才可以算是高尚的友谊。(唐)孟郊《审交》

【140】、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释义:征询治国的好办法,审定采纳人们的好意见。(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141】、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孟子:《孟子离娄一》

【142】、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曾子:《大学》

【143】、 知死必勇。释义:知道自己面临死亡的危险处境时,必定会勇气百倍。(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4】、 舍己从人,最为难事。己者,我之所有,虽痛舍之,犹惧守己者固而从人者轻也。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145】、 受知固不易,知士诚尤难。释义:被人了解固然不容易,了解别人实在更困难。(宋)欧阳修《送荥阳魏主簿》

【146】、 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失之野,不害气质;失之靡丽,不可复整顿。一(宋)吕本中《吕氏童蒙训》

【147】、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

【148】、 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学而第-》

【149】、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释义:古剑可以折成一寸寸的碎片,却不能柔曲绕指。(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剑》

【150】、 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释义:文章由心里构思而产生,而心思靠文章来表达。(汉)王充《论衡超奇》

【15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52】、 为禄仕者,不能成政。释义:为了争夺待遇名位而当官的人,肯定不能管理好政事。(汉)刘向《说苑君道》

【153】、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释义:禹选拔贤德之人,那些无贤无德缺乏才能的人因此就远离了。一《左传宣公十六年》

【154】、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释义:志向远大者,能磨炼自己,实现志愿。(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155】、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白居易:《白居易集玩止水》

【156】、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孟子:《孟子离娄上》

【157】、 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释义:谓贤才很多,不必抱怨缺乏人才。一(明)张居正《答冏卿李渐庵论用人才》

【158】、 立志不可不早,非谓暮年可宽也。释义:立志要从小开始,不能慢吞吞地拖到晚年。(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159】、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上》

【160】、 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释义:交了高尚的朋友,就可以大力帮助而提高彼此品德。一(晋)葛洪《抱朴子交际》

【161】、 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释义:天下以言论为警戒,是国家的最大灾祸。(汉)梅福《上书言王风专擅》

【162】、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释义:意气激昂,手抚长剑,为百姓谋利,不图个人功名。(唐)李世民《还陕述怀》

【163】、 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释义:松柏有严霜一样洁白的操守,风泉无平庸的声音。(唐)孟郊《山中送从叔简》

【164】、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释义:孤傲挺拔是松柏的风格,它没有桃李那样妖艳媚人的颜色。(唐)李白《古风》

【165】、 既知退而知进兮,亦能刚而能柔。释义:为人处世要懂得进退,既要有原则又要灵活。(唐)杨炯《祭汾阴公文》

【166】、 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圣人之道,去知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韩非:《韩非子扬权》

【167】、 峰阳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枯霜月。斫为绿绮,微声粲发,秋风人松,万古奇绝。李白:《李太白全集》

【168】、 一意任贤,果于去邪。释义:任用贤能,不能三心二意;去除邪妄,不能优柔寡断。一(唐)魏征《群书治要尚书》

【169】、 (禀气)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170】、 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释义:不好的朋友要敬而远之,有益的朋友应当亲密相处。(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171】、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释义:男子汉大丈夫宁可一死,千万不能在邪恶面前屈服。一(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72】、 安危不二其志,险易不革其心。释义:无论安危险易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唐)魏征《群书治要昌言》

【17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释义:处境越穷困,越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丧失远大的志向。(唐)王勃《滕王阁序》

【174】、 致理兴化,必在推诚。释义:要推广道理、提倡教化,必须要对老百姓推心置腹。(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175】、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释义:对人谦恭,这在品德方面是首位的;小心谨慎,这是行动的基础。一(晋)羊祜《诫子书》

【176】、 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吕氏春秋圜道》

【177】、 玉在山辉,珠存川媚。释义:有美玉在,则高山辉煌壮丽;有珍珠在,则大川妩媚动人。一(宋)陆九渊《祭吕伯恭文》

【178】、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离娄下》

【179】、 凡世家子第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者;若沾染富恶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曹国藩全集》

【180】、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释义:秋风萧瑟,吹不散思妇们对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181】、 政贵有恒,不求屡易。释义:治理国家,重要的就是政策要稳定,不要经常变更。一(唐)吴就《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182】、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韩非:《韩非子显学》

【183】、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论语公冶长第五》

【184】、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孟子告子上》

【18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学而第一》

【186】、 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释义: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唐)魏征《群书治要政论》

【187】、 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思:《中庸》

【188】、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释义:不做那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要的东西。一《孟子尽心上》

【189】、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释义:人生在世,哪个能免于一死?要紧的是要死得有价值。一(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190】、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老子:《老子五十四章》

【191】、 谋之于事,断之于理,作之于人,成之于天,事师于今,理师于古,事同于人,道独于己。关尹:《关尹子九药篇》

【192】、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论语泰伯第八》

【193】、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194】、 我们不能有张而没有弛,就不能有工作而没有娱乐;也就不能有科学与工艺而没有美术。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195】、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释义:以天下来考虑问题,必然要依循天下之公理。(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

【196】、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释义:立志应以语言忠实为其根本,修养品德应以行动力先。(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97】、 名正理顺,垂之无穷。释义:名义正当,道理上说得通,这样的事就会永垂不朽。(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

【198】、 两虎苦斗,樵夫处其皮;鹬蚌相持,渔人利之。跋疐而授人以隙,智者不为;为之者危。刘光第:《刘光第集杂语-》

【199】、 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释义:短期的苟且偷安,会给国家带来长期的祸患。(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200】、 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释义:识别和提拔那些出类拔萃的人,不应为出身低微卑贱所限制。(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3、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0、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29、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3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3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4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4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5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5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5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58、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5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中华圣贤名句经典赏析


中华圣贤名句经典赏析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两情若是缠长久,铁棒死打不分手。容貌心灵双俊秀,才华事业两风流。寻常不知儿女事,到头觉醒后悔迟。平日娇惯不警惕,养成恶习悔亦迟。大鹏趁风腾万里,儿孙须得诗书力。棍棒之下难成器,心病还须心药医。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刑在禁恶,理顺人情。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心诚则灵,意实则应。时间无私,历史无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生不更名,死不改姓。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石闲生苔,人闲生病。生男好听,生女好命。先文后武,先礼后兵。行义忘利,修德忘名。见势莫趋,见威不惊。见利思义,见危受命。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倒持干戈,投人以柄。蛇行无声,奸计无影。传言失指,图影失形。众口难辩,孤掌难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不在厚,有味则馨;言不在多,醒世则经。山静养性,水动慰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有同貌,物有同形。闻鸡起舞,跃马请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春风解冻,和气消冰。大酒乱性,小酒怡情。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闲宫清,丑妇贞;穷吃素,老看经。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不做贼,心不惊;不吃鱼,嘴不腥。常运动,浑身轻;不运动,易生病。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千人安岂怕己身累,万家富何患自家贫。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入安乐场,当体患难人景况;处旁观地,务悉局内人苦心。做几件可传之事,消磨岁月;会几个有识之人,论说古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贫贱骄人,虽涉虚矫,还有几分侠气;奸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无半点真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三皇五帝到于今。恩养儿女为防老,可怜天下父母心。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欲论古来兴废事,须平自己是非心。文章似水清无玷,气节如松直有心。无易事自无难事,能虚心方能宽心。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存好心。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成功莫向易中寻。心不知近苦知近,人不知亲穷知亲。世上莫过手足情,打断骨头连着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事要成功须尽力,学无止境在虚心。积金玉莫如积德,问富贵只须问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酒有肉接远亲,风发火起要近邻。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但愿有头生白发,何忧无地觅黄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好事尽从难处得,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学灯笼千个眼,只学蜡烛一条心。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似蜉蝣。石崇不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花落三春莺带恨,菊开九月暗含愁。山林幽静多清乐,何必荣封万户侯。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间岁月困难得,天下知交老更亲。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看破世事惊破胆,伤透人情寒透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黄连树根盘根,穷苦人心连心。宁与兽禽相伴,不与财主为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不阿谀以苟合,不谄媚以求亲。居家不得不俭,创业不得不勤。家丑不可外传,流言切莫轻信。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做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论起荣华富贵,原是过眼烟云。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权势不能侵。一勤交十懒,不懒也要懒;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官清民接近,主雅客来勤。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隐士不可仿,政客不可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从来名利地,易起是非心。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无本休言利,有货不愁贫。盛世藏古董,乱世屯黄金。饱暖思淫泱,饥寒起盗心。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酒逢知已饮,诗向会人吟。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长存君子道,日久见人心。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宁忍自己气,莫伤父母心。无病休嫌瘦,家安莫怨贫。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生无一堆土,常有四海心。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穷人见穷人,非亲胜似亲;富人见富人,是亲不认亲。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终日忙忙无了期,不如退步隐清居。草衣遮体同绫缎,野菜充饥胜肉鱼。世事纷纷如电闪,轮回滚滚似云飞。今天不觉明天事,哪有功夫理是非。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何必丝和竹,山水有清音。交友无贫富,情义重千金。损友敬而远,益友近而亲。砣小压千斤,椒小辣人心。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生死不由命,富贵全在勤。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是草都有根,是话都有因。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做个百姓要自强,职位虽卑处世硬。纸上得来总觉浅,勤于实践增修养。 饮食起居有规律,适度锻炼天天上。我爱我身我炼心,一生一世把福享。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得势之时莫忘形,失意之时别悲伤。好死不如懒活着,柳暗花明透春光。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患难之交乃真友,失势贴心情难忘。 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水能载舟亦覆舟,遭民抛弃梦一场。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应该支出须大方,不该花时要节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难下场。 除了死去无大难,叫化照样把歌唱。四邻八戚互照料,发扬社会新风尚。 世事聪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生道路多坎坷,甜酸苦辣都要尝。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养了三年亏本猪,好了田稻不得知;天上星多月不明,朝中官多出奸人。 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哲理七字经语录七 人心都是肉来做,家庭人员不留墙。正常收入受无愧,非法渠道别瞎想。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不讨媳妇想做婆,讨之媳妇要跳河;木匠走进三日烧,泥水走进三日挑; 郎中勿看自家病,瞎眼勿算自家命;小船靠到大船边,三日不用买油盐; 人心节节高于天,越是有钱越爱钱;将军难免阵上忘,嬉赌难免剥衣裳;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有福得人来服侍,无福还须服侍人。阎王取命实难绕,阴司过了奈河桥。 阴司判官亲笔记,无常催命把魂招。五府丸族是同宗,一半富时一半穷。 真金不怕红炉火,石山不怕雨来淋。此部善文滋味深,句句讲来教导人。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闲是闲非莫要管,渴饮清泉闷饮茶。买卖全凭算计深,斗称公乎要本心。 童叟无欺安本份,自然福份会来临。下棋原要费心机,饮酒之人被酒迷。 懒惰自然家淡薄,赌博场中穿破衣。年少青春不可量,十年人事一番新。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为人不可不回头,名利英雄有日休。十种情怀十种恨,一分荣辱一分忧。红尘大厦千年计,白骨荒郊一土丘。开口对人闲借问,为谁不了为谁愁。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动偷心。有钱常记无钱日,安乐须防患难时。 枯草逢春尤再发,人无两渡少年春。凡有百艺好随身,切莫去进赌博门。 为人心诚办事忠,普天之下礼仪同。奸狡会走断头路,欺诈之人天不容。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哲理七字经语录六 万事忍饶都是福,一言讲错便成灾。今朝有酒今朝饮,明朝愁来明日逢。 古云将相本无种,男女自强万事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争。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平生不做横端事,天下应无薄福人。作害外人自自可,别人害你又如何。 嫩草怕箱箱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闲中检点平生事,静里思量日所为。 心善良行正道,自然福禄不会亏。是非不与人争论,得失皆由命所定。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粗茶淡饭自养生,饱暖安居福自寻。一样生人几祥心,一般茶饭几般人。 同时天光同时夜,有人富贵有人贫。君子贫时有礼仪,小人乍富就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是真君。奉劝世人学当家,时常勤俭莫奢华。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少年便要识得真。 年月日时皆载定,可知生计要辛勤。要学成人不自在,贪图自在不成人。 受得艰难和辛苦,方为世上好良民。出入行为要谨慎,自然获福保安身。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非是淫邪歌曲语,七字经中不误人。无事翻阅人清醒,解散千愁无闷心。 该尽几多人间事,看过自然便知情。世人若是依此做,纵不成家宜成人。 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哲理七字经语录五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凡事三思要冷静,和气生财福自临。此书实为劝世文,善恶阐明书里分。 若问此书何处出,十四无事编成文。忠孝善良传当世,留与后人记在心。 教人成家行好事,孝敬温良理义深。男人听读思前后,女人听读亦关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赌钱因为赢钱起,使你贪钱入迷圈。赌来赌去终不富,造成几多家败完。 世人切莫乱贪花,只因贪花会败家。揭起萧墙要打架,妻离子散乱如麻。 饮酒莫多宜藏性,酒醉伤身损精神。花言巧语莫多讲,言谈谦虚不损人。

读了“中华经典古语名句”,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唯美经典名句,祝您开心愉快!

  • 古语名言名句,经典励志古语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

  • 经典励志古语名句

    经典励志古语名句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唐)王翰《凉州词》 【2】、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释义:做官的不廉洁公正,政纪政风就会被败坏。(汉)班固《汉书》 【3】、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皮日休:《皮子文薮书鹿门隐书六十篇》 【

  • 中华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3、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

  • 古语名句

    古语名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2、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4、橘生淮南则为橘...

  • 中华圣贤名句经典赏析

    中华圣贤名句经典赏析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两情若是缠长久,铁棒死打不分手。容貌心灵双俊秀,才华事业两风流。寻常不知儿女事,到头觉醒后悔迟。平日娇惯不警惕,养成恶习悔亦迟。大鹏趁风腾万里,儿孙须得诗书力。棍棒之下难成器,心病还须心药医。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刑在禁恶,理顺人情。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偏听

  • 励志古语名句

    励志古语名句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洞庭宽。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张继 3、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5、日暮穷途泪满襟,云天南望羡飞禽。

  • 励志古语经典古文名句

    励志古语经典古文名句 【1】、⊙失众必败,得众必成。(唐)陆贽《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 【2】、⊙然苟趋重实业,分工交易,彼有余衣耳以为吾衣,吾有余食可以为彼食,各得丰衣足食,以乐天年,岂不善乎?此身体之快乐也。然但得身体快乐,未可谓满足,因身体要死也。故尚需求精神之快乐。有身体快乐而精神苦者,

  • 爱我中华名言名句

    爱国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你爱国。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爱我中华名言名句,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1.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 2.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3.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 4.拼将十万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