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名言名句

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佛语名言名句”,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佛语名言名句

【1】、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中论》卷一,破因缘品

【2】、 一切诸法由因缘生故,不由自能生,自他并不成就故,名无生性。(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二

【3】、 视如水上浮沤,视如海上蜃楼,若人观世如是,死王不得见他。《法句经》

【4】、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无实不坚固,无有我我所。《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65经

【5】、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6】、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古印度)龙树《中论》卷二,观三相品

【7】、 深观察十缘生句,当于真言行通达作证。云何为十?谓如幻、阳焰、梦影、乾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华、旋火轮。《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8】、 梦境生苦乐,彼境亦非有,如是缘起法,所依缘亦无。(古印度)龙树《七十空性论》

【9】、 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幻听品

【10】、 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呵说?《大般若经》卷五九六

【11】、 知一切佛及与我心皆如梦故,如梦所见从分别生,见一切佛从自心起。又知自心如器中水,悟解诸法如水中影。又知自心犹如幻术,知一切法如幻所作。又知自心诸佛菩萨悉皆如响,譬如空谷,随声发响。悟解自心,随念见佛。四十华严卷六

【12】、 知诸众生悉皆如幻,知诸如来悉皆如影,知诸界趣业行受生悉皆如梦,知诸世间所现果报如镜中像,知诸世间诸有生起如热时焰,知诸国土依心想住悉如变化。四十华严卷二

【13】、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圆觉经》卷上

【14】、 一切有为即无为,等同一相如阳焰。《大宝积经》卷-。三,善住意天子会

【15】、 云何所悟一切诸法?谓蕴、界、处、有为、无为。云何悟入?谓观察五蕴寂灭,如幻,空无所有。如是悟时,不见悟人,无觉无思,一切分别悉皆寂灭。若于诸蕴如是悟人,即为悟人一切诸法,是名出家所修行法。菩萨如是修此行时,亦不舍离一切众生。何以故?是菩萨如自所观,为众生说,而亦不着法及众生。善男子,是为菩萨成就一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令佛刹具足圆满。《大宝积经》卷五十八,文殊师利授记会

【16】、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圆觉经》卷上

【17】、 建立水月道场,庄严性空世界,罗列幻化供具,供养影响如来。忏悔罪性本空,劝请法身常住。回向了无所得,随喜福等真如,赞叹彼我虚玄,发愿能行平等。礼拜影现法会,行道步蹑真空,焚香妙达无生,诵经深通实相。(五代)延寿《观心玄枢》

【18】、 (五)诸法无我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苦恼,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随情所欲,是故当知色不生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说五蕴皆空经》

【19】、 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杂阿含经》卷三,第64经

【20】、 谓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不见色异我,不见我中色、色中我;不见受想行识是我,不见识异我,不见我中识、识中我,是名得无身见。《杂阿含经》卷二十一,第570经

【21】、 若有见言:有我、有此世、有他世,有常有恒不变易,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复有见:非此我、非此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杂阿含经》卷六,第129经佛言

【22】、 或有一不见觉是神,亦不见神能觉。然神法能觉,亦不见神无所觉。彼如是不见已,则不受此世间。《中阿含经》卷二十四,《大因经》

【23】、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佛说十善业道经》

【24】、 总一切法:谓色、非色。色非我也,何以故?可破可坏,可裂可打,生增长故。以是义故,知色非我。非色之法亦复非我,何以故?因缘生故。《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圣行品

【25】、 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26】、 若言有我,我为有知?我为无知?我若无知,则同木石,我若有知,则有攀援。既有攀援,则有染着。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尽舍,是则名为真解脱也。《太子大善权经》

【27】、 世法无有一念住者,若有一念,是一念中亦有生住灭;足牛住灭亦复不住;如生住灭中,有内外阴界入,是内外阴界人,亦有生住灭。若如是不住者,即是非我、非我所。若过去世灭尽,不实不在,非我、非我所;若未来世未生起,非我、非我所;若现在念念不住,是非我、非我所。若见三世非我、非我所,是名实智慧者。《大宝积经》卷九十四,善臂菩萨会

【28】、 不自在相为无我相。南传(锡兰)觉音《清净道论论行道智见清净品》一切法皆属因缘,属因缘故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我相不可得故。(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29】、 此身一切悉无有我,唯有心、风因缘和合,示现种种所作事业,譬如咒力幻术所作,亦如箜篌随意出声。《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圣行品

【30】、 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证悟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云何寿命相?渭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消冰,无别有冰,知冰消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圆觉经》卷下

【31】、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有爱我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圆觉经》卷下

【32】、 若复有人作如是念:我除须发,乃为出家,当知彼人则住我相。《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33】、 若以菩提为其物者,彼彼众生由我想故,而有我想,即非菩萨。《大宝积经》卷一,三律仪会

【34】、 若不受诸法,我当得涅槃,若人如是者,还为受所缚。(古印度)龙树《中论观缚解品》

【35】、 若缘自身起解脱,亦唯迷尽,无别有我名解脱者。(古印度)无著《大乘庄严经论》卷二

【36】、 以本法界观,生老病死苦,我无彼亦空,何者有生死?设知生死本,泥洹在我前,能知泥洹法,无佛亦无我。《中阴经》卷上

【37】、 补特伽罗无我者,谓离一切缘生行外,别有实我不可得故。诸法无我者,谓即一切缘生诸行性非实我,是无常故。(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三

【38】、 于诸法中补特伽罗无我性者,谓非即有法是真实有补特伽罗,亦非离有法别有真实补特伽罗。于诸法中法无我性者,谓于一切言说事中,一切言说自性诸法,都无所有。(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六

【39】、 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则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卷七

【40】、 有子有财,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有子财?《法句经》卷上,愚暗品

【41】、 法无有吾我,亦复无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杂阿含经》卷三

【42】、 士大夫读得书多底,无明多,读得;少底,无明少。做得官小底,人我小,做得官大底,人我大。盖从上大人丘乙己时,便错了也,只欲取富贵耳。(宋)大慧宗果《答吕郎中隆礼》

【43】、 自我愈大,不安愈多。(当代)圣严《自在语》

【44】、 菩萨善知诸法无我已,观察真如,修寂静行,不久当得初欢喜地。《入楞伽经》卷三

【45】、 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46】、 如我说我而不着我,不着我所,一切诸佛亦复如是,自说是佛,不着而我,不着我所。《华严经》卷四十八,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

【47】、 以即无我名为有我。即无我者,无彼外道虚妄神我;名有我者,如来有彼得自在我。《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三

【48】、 说法小有亦不无,以因缘故渚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虽知众生实无有我,而于未来不失业果;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业终不败亡;虽有诸业,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槃,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高贵德王菩萨品

【49】、 宁起我见积如须弥,莫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治。《大乘宝云经》卷七

【50】、 若说第一义谛有我是为身见,若说世谛无我是为邪见。(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一

【51】、 故佛说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古印度)世亲《俱舍论》卷三十

【52】、 (六)中道懂得两极,理解中间,而不执着。《经集》第五品,第三章《提舍弥勒问》

【53】、 离此二边,处于中道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卷二,第35经

【54】、 远离二边,住于中道。《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55】、 诸佛菩萨显示中道,何以故?虽说诸法非有非无,而不决定。所以者何?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识则得生,是识决定不在眼中、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亦非中间,非有非无。从缘生故,名之为有;无自性故,名之为无。《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高贵德王菩萨品

【56】、 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狮子吼菩萨品

【57】、 真实观者,观色非常,亦非无常;观受想行识非常亦非无常,是名中道真实正观。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我,无我,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若心有实,是为一边,若心非实,是为一边,若无心识,亦无心数法,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有是一边,无是一边,有无中间,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明与无明,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58】、 譬如人行狭道,一边深水,一边大火,二边俱死。着有着无,二事俱失。(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七

【59】、 我、法非有,空、识非无,离有离无故,契会中道。(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七

【60】、 第一须带两只眼,照破两头事,莫只带一只眼,向一边行。(唐)百丈怀海禅师《古尊宿语录》卷一

【61】、 若见一切法都无自性,即由无自性故,便能安立缘起因果,是为性空现为缘起义;若见一切法唯由分别假立,缘起、因果皆应正理,即由此故,便能引生一切法皆无自性之定解,是为缘起现为性空义。(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62】、 尽偏中者,大小学人有于断常偏病,则不成中,偏病若尽,则名为中。本对偏病,是故有中,偏病既除,中亦不立,非中非偏,为出处众生,强名为中,谓绝待中。(隋)吉藏《三论玄义》卷下

【63】、 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如出世之人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有名无实者,即是世谛;有名有实者,是第一义谛。《大般涅槃经》卷十三,圣行品

【64】、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65】、 世谛者,即第一义谛。二谛义者,不一亦不二,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佛母品

【66】、 世俗真如,即是胜义。《大般若经》卷三六三,实说品

【67】、 世谛、第一义谛无异也。何以故?世谛如,即是第一义谛如。《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道树品

【68】、 以肉眼观,无真不俗;以法眼观,无俗不真。

【69】、 (五代)延寿《观心玄枢》从假人空,名二谛观;从空人假,名平等观;是二观方便道。因是二空观,得人中道第一义谛观,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进入初地法流水中。《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圣贤学观品

【70】、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唐)湛然《始终心要》

【71】、 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无一二三,而一二三。(隋)智颧《摩诃止观》卷一

【72】、 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涅槃是常是常见非正见。《胜鬘经》

【73】、 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出不入,不溢不散,是为人不二法门。《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74】、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毛差别。(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75】、 涅槃不异世间,世间不异涅槃。涅槃际世间际,一际无有异故。菩萨摩诃萨得是实相故,不厌世间,不乐涅槃。(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九

【76】、 生死即涅槃,二无彼此故,是故于生死,非舍非非舍,于涅槃亦尔,无得无不得。(古印度)无著《摄大乘论》卷下

【77】、 一切诸法真实之相,不来不去,无分无断,不一性、不异性,到一切法第一彼岸。到彼岸者,即是涅槃。一切诸法悉涅槃相,是故当知不可宣说,唯除世俗说为中道。如是中道,彼即趣向大涅槃路,亦无涅槃是彼所趣。《大宝积经》卷六,无边庄严会

【78】、 惊畏有为界,喜无为法,当知此即是增上慢。《大宝积经》卷二十六,法界体性无分别会

【79】、 觉成就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圆觉经》卷上

【80】、 无有一法而可灭坏,无有一法而可乖违;无有一物而可贪着,无有一法而可厌离。《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回向品

【81】、 无法可取,无法可着。《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回向品

【82】、 贪本性者彼则清净,若清净者,彼则究竟,若究竟者,云何有贪?云何有说?《大宝积经》卷四,无边庄严会

【83】、 一切世间贪性清净、瞋性清净故,一切世间垢性清净,罪性清净。一切世间法性清净、众生性清净故,一切世间智性清净。《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84】、 若知污染是法界体性,是名白净。然第一义无有污净,若污染法,若白净法。《大宝积经》卷二十六,法界体性无分别会

【85】、 有及非有,二俱远离,法相所摄真实性事,是名无二。由无二故,说名中道。(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

【86】、 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87】、 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于二不二并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华严经》卷三十九,十回向品

【88】、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隋)僧粲《信心铭》

【89】、 文殊师利言: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人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日: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90】、 无所有法,无有边法,说名中道。以于方便,说有觉慧能持诸法,然持法者亦不可得,不可得故,无有言说。《大宝积经》卷五,无边庄严会

【91】、 于真境,不作空解,不作有解,不作俱解,亦不作俱非解,于一念间,一切解心动念总绝。亦无不动之解,所解亦绝,此绝亦绝,境智俱融,于一念间,此谓情开理现,难可宣说,至者当知。(唐)法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卷一

【92】、 诸法虽空,一心具足万行。(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九,引《大品经》

【93】、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性;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作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作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民国)弘一《佛法十疑略释》

【94】、 八、实相、真如、佛性大乘因者,诸法实相。《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95】、 依于一实理,演说诸法相。《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96】、 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97】、 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98】、 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又此实相,诸佛得法,故称妙有;妙有虽不可见,诸佛能见,故称真善妙色;实相非二边之有,故名毕竟空;空理湛然,非一非异,故名如如;实相寂灭,故名涅槃;觉了不碍,故名虚空;佛性多所含受,故名如来藏;寂照灵知,故名中实理心;不依于有,亦不附无,故名中道;最上无过,故名第一义谛。如是等种种异名,俱名实相;种种所以,俱是实相功能;其体既圆,名义无隔。(隋)智频《法华玄义》卷八下

【99】、 何谓无上菩提?佛言:色等真如是。《大般若经》卷三三二,善学品

【100】、 真如名为无异、无变、无生、无诤,自性真实,以无诤故,说名真如。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大般若经》卷五六九,法性品

【101】、 言如者,有二义:一如如智,二如如境,并不倒,故名如如。(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二

【102】、 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日真如。(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九

【103】、 烦恼破坏时,真如恒显现。(古印度)龙树《赞法界颂》

【104】、 何等为真如?谓法无我所显、圣智所行,非一切言谈安足处事。(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真实义品

【105】、 所谓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不住无根本,如是之相,是名法性。又复于一切处通照平等,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等中善住平等,于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如是等相,是名法性。又法性者,无有分别,无有所缘,于一切法,证得决定究竟体相,如是名为诸法实性。《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

【106】、 除心中无明诸结使,以清净实观,得诸法本性,名为法性,性名真实。(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七

【107】、 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二

【108】、 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形相而可得。《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回向品

【109】、 清净法性,为诸法本,自性无本,虚妄烦恼皆从邪念颠倒而生。《胜天王般若经》卷三

【110】、 何等为法界?佛告胜天王言:大王,即是如实,即不变异,所谓如如。此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过诸文字,离语境界、口境界故。无诸戏论,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思量。过觉观境,无想无相。过二境界,过诸凡夫,离凡境界,过诸魔事,能离障惑,非识所知。住无处所,寂静圣智,后无分别智慧境界。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秽,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及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般若波罗蜜、如如、实际、无分别相、不可思议界、真空,一切智、一切种智,不二界。以出世般若波罗蜜证,后无分别智至。以般若波罗蜜如实见名为证,以智通达名为至。《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111】、 若佛出世若佛不出,性相常住,是名法界,亦日如如。《胜天王般若经》卷六

【112】、 一切法性,一切法相,有佛无佛,常住不异。《佛严经》卷二十六

【113】、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阿毗达摩大乘经》,《摄大乘论》引

【114】、 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差别,有分齐故。二理法界,界是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三理事无碍法界,具性、分义,性、分无碍故。四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分齐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唐)澄观《华严经疏》卷一

【115】、 法身体遍诸众生,万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灭无来去,不一不异非常断,法界遍满如虚空,一切如来共修证。有为无为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净。《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116】、 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大宝积经》卷四,无边庄严会

【117】、 云何真实义?谓略有二种:一者依如所有性诸法真实性,二者依尽所有性诸法一切性。如是诸法真实性、一切性,应知总名真实义。此真实义,品类差别复有四种:一者世间极成真实,二者道理极成真实,三者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四者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118】、 由胜义谛离一异性故,当知即是清净所缘性。何以故?由缘此境得心清净故;当知亦是常,一切时性无变异故;又由清净所缘故,当知是善;以是善故,当知是乐。(古印度)无著《显扬圣教论》卷十六

【119】、 胜义谛有五种相:一离名言相,二无二相,三超过寻思所行相,四超过诸法一异性相,五遍一切一味相。(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120】、 (一)法性离言夫第一义不生不灭,不败不坏,不增不减,文字章句所不能说,不可诠辩,绝于戏论。善男子,第一义者,无言无说,本性清净,一切圣人内自证得,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尔,不减不增。.若无有此第一义谛者,所修梵行皆悉无用,佛出于世亦复无用。《大乘宝云经》卷六

【121】、 是故灭圣谛是第一义,不思议是灭谛。《胜鬘经》

【122】、 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23】、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24】、 夫如如者,谓是内所证知之法,不可文字之所显示。所以者何?是法一切言语道断,文字章句所不能诠。过音声界,离诸口业,绝诸戏论。不增不减,不出不入,不合不散。非可筹度,不可思量。过算数境,非心行处。无碍无想,过想境界。过诸婴儿一切境界,一切婴儿所不行处。过一切魔境界,过一切烦恼境界。过识境界,无所住处。无住寂静圣智行处。如是如是内所证,无垢无污,无染清净。微妙第一,毕竟最胜。常恒湛然,无生灭法,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法界常尔。《大乘宝云经》卷四

【125】、 何谓真如?佛言:善男子,此法自内所证,非有文字能施设之。何以故?此法超过一切文字言说及戏论故。离诸人出,无有计度,非计所行,无相离相,非诸愚夫所行之处。远离一切诸魔境界及已一切烦恼境界。非识所行,住无所住。自性寂静,超过众圣智之所入。由是因缘,自内所证,无垢无染,清净微妙,最上无比,恒常不动,性不坏灭。若诸如来出现于世,若不出世,如是法界自性常住。如是名为真如,亦名实际,名一切智,亦名一切种智,名不思议界,亦名不二界。应以出世间般若自内所证。《佛说宝雨经》卷六

【126】、 实义者,所谓不虚妄,即真如也。此法自内所证,非有文字能施设之。《大乘宝雨经》卷五

【127】、 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超诸取着绝言道,真实平等常清净。《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128】、 云何法性不可思议?佛言:大王,在诸众生阴界人中无始相续,所不能染,法性体净,一切心识不能缘起,诸余觉观不能分别,邪念思惟亦不能缘,法离邪念,无明不起,是故不从十二缘生,名为无相,则非作法,无生无灭,无边无尽,自相常住。体性明净,不可思量。性是真实,则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为如;圣智境界,名第一义;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死非涅槃,非染非净,离一离异,无名无相。即是空、无相、无愿,遍虚空界诸众生处,一切平等,无边无量,不异不别。非色不离色,非受想行识不离受想行识,非地大水火风大,不离地大水火风大。无生离生,虽逆生死,不顺涅槃。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能尝,身不能觉,意不能知。不在心意识,不离心意识。《胜天王般若经》卷三

【129】、 当知真如深妙,但唯智知,非言之能说。离诸戏论,绝诸分别,非此非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非识之所了,不住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之境。无我我所,不可求得,不取不舍,无染无着,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而常不变。《胜天王般若经》卷五

【130】、 一切诸法所有自性,即是本性。若是本性,彼无自性。汝今当知:若以言说,得一切法本性自性,无有是处。若是一切诸法本性,非由染净之所建立,无住无起。《大宝积经》卷五,无边庄严会

【131】、 是菩提性,非眼识所识,乃至非意识所识。言无为者,无生无灭,亦无有住,三相永离,故名无为。《大宝积经》卷三十九,菩萨藏会

【132】、 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示诸群生。《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133】、 法性能相谓真如,无有所取及能取,无有所诠及能诠,无此差别即真如。《辨法法性论》

【134】、 一切诸法皆不可说,其不可说亦不可说。《胜天王般若经》卷六

【135】、 譬如真如,遍一切处,无有边际,真实为性,恒守本心无有改变,以一切法无性为性,无相为相,离境界相而为境界,能有安立,性常随顺,无能测量,充满一切,常住无尽,无有比对,体性坚同,不可破坏,照明为体,无所不在,遍一切时,性常清净,于法无碍,体性甚深,与一切法而共相应,一切法中性常平等,不离诸法,一切法中毕竟无尽,与一切法无有相违,普摄诸法,与一切法同其体性,与一切法不相舍离,摄持一切世出世法,性无垢浊,无有变易,不可穷尽,性常觉悟,不可失坏,能大照明,不可言说,持诸世间,随世言说,遍一切法,无有分别,遍一切身,体性无生,尽未来际,遍住三世,体性清净,体性明洁,体性无垢,无我我所,体性平等,超诸数量,遍住一切诸众生界,过去非始、未来非末、现在非异,成就一切诸佛菩萨,究竟清净,不与一切诸烦恼俱。《华严经》卷三十,十回向品

【136】、 法性亦非有相,亦非无相,体如虚空,难知难解。善男子,此法微妙,难以文字语言宣说。何以故?超过一切文字境界故,超过一切语言境界故,超过一切语业所行诸境界故,超过一切戏论分别思量境界故,超过一切寻伺计度诸境界故,超过一切愚痴众生所知境界故,超过一切烦恼相应魔事境界故,超过一切心识境界故。四十华严卷三十

【137】、 诸法实相中,无心、无心数法。《小品般若经》卷五,相无相品

【138】、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古印度)龙树《中论观法品》

【139】、 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维摩经》卷中,不思议品

【140】、 由此圣教,应知真如唯是一切分别永灭,非实有性,非离非有。若言真如虽离言说而是实有,即外道我,名想差别,说为真如。如彼真如虽是实有,而就胜义,有、非有等分别不成。(古印度)靖辩《大乘掌珍论》

【141】、 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一切言语道断,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维摩经》卷下

【142】、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楞伽经》卷一

【143】、 (二)实相无相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金刚经》

【144】、 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无量义经》

【14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146】、 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大般涅槃经》卷三十,狮子吼菩萨品

【147】、 无相之相,名为实相。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及自他相;无无因相、无着相、无受相、无作者相无菩提相、无得菩提者相;无业相、无业主相;无烦恼相、无烦恼主相。善男子,如是等相,随所灭处,名真实相。《大般涅槃经》卷四十

【148】、 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七喻品

【149】、 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150】、 无相性者,一切诸法但名言所显,白性无相貌放,名无相性。无相有三种:假名相、法相、无相相。离三种相,故名无相。(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六十一

J458.com更多名言名句扩展阅读

佛理名言名句


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4、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5、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6、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8、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0、看得破,忍不过,心火难灭因有禾。君子难遭君子成,小人自有小人磨。吃亏积福,欠债难躲,嗔什么?

11、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2、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3、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4、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15、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16、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7、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18、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21、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22、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23、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4、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25、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6、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7、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28、自心丰足,才能感知世间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间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29、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30、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31、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32、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33、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34、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35、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36、己身如得教,则教他不难,欲教他人,先须自教。

37、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38、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9、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40、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善人舍弃一切,不谈论爱欲;虽遭遇快乐和痛苦,贤人不现色动。

43、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确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4、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45、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46、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47、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48、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9、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50、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51、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52、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5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4、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55、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56、自身作恶,自身污秽;自身不作恶,自身清净。清净不清净由自己,人不能为他人清净。

5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8、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59、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60、失败事小,失去智慧事大。

61、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62、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63、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64、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65、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锄秋收获。早熟命短素质差,顺天应时总没错。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什么?

66、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

67、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68、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69、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70、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71、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72、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73、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74、所谓看开人生,绝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

75、如欲以戈止戈,终不得止,只有忍能止纷争,此法真的尊贵也。

76、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77、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78、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79、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80、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81、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82、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83、邻里睦,乡党和,人肯吃亏善缘多。李翁郑婆常赠果,张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话直说,虑什么?

84、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85、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86、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87、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88、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89、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90、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91、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92、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9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94、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95、忍讥讽,让苛刻,好事难做也该做。自种福田自收获,庇荫后代当积德。神明不惑,天地看着,显什么?

佛语经典名言


1: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2: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追求世间的利益是一条路,追求心灵永恒的快乐又是一条路。在此岸追求世间利益的是凡夫众生,而抵达彼岸获得心灵解放的觉悟者们就是佛。

4: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5: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6:欲此人群中,达彼岸者少。其余诸人等,徘徊于此岸。善能说法者,及依正法行,彼能达彼岸,度难度魔境。

7:愚人的心攀缘外在,随外在的变化而起伏,怎能称自己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断而改变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

8:一切行无常,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及清净道。一切行是苦,以慧观照时,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9: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10: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11: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12: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13:由于戒而心生安定,再加上正确的禅定,将心止于一处,平静不令它生起杂想妄念。这就是“定”——心识安定寂静,不造作诸端混乱。

14: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15: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16: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17: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8:应作而不作,不应作而作,傲慢放逸者,彼之漏增长。常精勤观身,不作不应作,应作则常作,观者漏灭尽。

19: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20: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着。

21:直了自心,无性无念,则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六根门头,无障无碍,六尘堆里,无染无杂。谓之无念行。

22: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25: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26: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27: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8: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29: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30:愚夫造作诸恶业,却不自知有果报,痴人以自业苦,宛如以火而自烧。

31: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32:因为有迷惘,所以才有觉悟。如无迷惘,何来觉悟呢?离开迷惘,即无觉悟;离开觉悟,也无迷惘。因此,执着于觉悟也是一种障碍。

33:真心空寂,无所不遍。

34: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

35: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36: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不轻初学。

37: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8:最炽热的烈火,莫大于贪欲之火。最大的恶莫大于_恨。而人生中最至高无上的安乐,莫乐于寂静!

39:以自己为保护者,自我保护;以自己为依靠处,自我依靠。我们应该要自我驯服自己的身心,就像驯马师在调教良马一样。

40:真正了解真理、并依据真理所说方法去实行的人,能克服身心的贪婪、欲望、固执、无知、愤怒、恐惧等障碍,达到心灵的永远寂静安详。

41:智慧是本性外在的显现,修禅的人,修到最后就是开悟,开悟自己清净的本性。开悟的人就能得到永远的幸福、快乐。

42: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43: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44: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45:众生皆平等。

佛理名言


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3、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4、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5、也体认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会再与人作无谓的比较,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6、执着贪欲者随从流去,如蜘蛛自结网。贤者断此束缚不恋着,舍弃一切的苦恼。

7、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8、远离麤言,自害害他,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9、生活环境不可以改变,唯有改变自己的心态。做人洒脱一些,随遇而安。

10、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11、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2、白天坐,晚间卧,每餐能食两碗多。世态炎凉经历过,得失是非已看破。对的是他,错的是我,争什么?

13、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14、法非法,佛非佛,拜遍江湖又如何?命由我造莫问人,自性莲台自性坐。无心合道,净意解脱,求什么?

15、真实认为不真实,不真实认为真实,是邪恶思想的境界,不能到达真实。

16、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7、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18、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9、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2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21、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25、尽心为,努力作,汗水换来金银垛。勤劳致富财运久,巧取豪夺必招祸。大方不少,吝啬不多,算什么?

26、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27、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8、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9、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0、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3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3、高官显,大款阔,富贵如云眼前过。青菜萝卜品真味,琴棋书画自得乐。穷通有数,各得其所,比什么?

34、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35、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36、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37、忍让安,知足乐,身外之物当施舍。儿孙有志不靠咱,后代无知财是祸。教子明德,以身作则,积什么?

38、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39、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40、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1、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42、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43、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44、人在明理时,就不会发怒,当不明理时,常会发怒。大凡怒是发生在违而止于随。

45、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46、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47、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8、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49、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50、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51、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52、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54、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55、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56、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57、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58、不洗澡的人,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59、怠惰应做的事,而做不应做的事,是傲慢放纵的人,增长烦恼。

60、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6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62、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6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64、历坎坷,经曲折,人生之路无假设。天堂地狱随业造,各具因缘都没错。大道通天,脚底踩着,悔什么。

65、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66、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67、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68、离该离,合该合,世间因缘当看破。一世夫妻百世恩,今生憎会前生错。无情不来,冤亲难躲,烦什么?

69、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70、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7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7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在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73、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74、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75、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76、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77、烦恼就是一扇门,像鱼儿要跳过龙门才能腾云驾雾,越不过去就是水中俗物。人也一样,越过烦恼这道门,就会自在、洒脱,就是位智者。

78、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79、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80、修行人如果有看不惯的、看不起的、看不上的、看不顺眼的,说明修行还没有修好。学佛没有什么,就是单刀直入,改毛病、改习气。

81、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82、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83、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8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85、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6、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8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88、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89、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90、愚人自知愚昧,那人就是贤者;自思是贤者,那人是真正的愚人。

佛经名言名句大全


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3、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4、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7、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8、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10、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1、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13、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14、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15、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6、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7、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8、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9、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2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21、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2、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23、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4、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5、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不欲人淫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26、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27、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28、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2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0、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31、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3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3、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34、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35、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36、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37、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38、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39、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40、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41、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42、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43、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4、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45、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4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47、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48、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9、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0、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51、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52、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53、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54、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55、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5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57、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8、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59、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6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61、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62、不如以慈心回向于菩提是福为最胜无量无有边。

63、余供无过者超踰不可计如是菩提心必成等正觉。

64、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65、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66、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67、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68、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6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70、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7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72、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73、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74、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75、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7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77、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8、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79、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8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1、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82、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83、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84、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86、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8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88、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89、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90、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91、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92、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9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94、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95、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96、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97、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98、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99、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00、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01、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102、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10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04、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105、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106、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107、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佛语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名言名句专题。

  • 哈佛大学名言_哈佛励志名言_哈佛名言警句

    哈佛大学励志名言: 1、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Thismomentorroplete.But,sincecontinuallylifepartof-studiesalsoisunabletoconquer,paredtotheothersearly,diligentlyd

  • 佛理名言名句

    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4、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5、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 佛家名言名句

    1、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4、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5、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6、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7、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8、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9、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10、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 佛家妙语名言

    佛家妙语名言 1、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佛家妙语 2、息念忘虑,佛自现前。佛家妙语 3、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佛家妙语 4、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佛家妙语 5、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佛家妙语 6、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

  • 佛语经典名言

    1: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2: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

  • 经典佛语名言

    经典佛语名言 【1】、施爱与人,别只为自己着想我们要爱整个世界,爱所有的人;只要心中有爱,一切皆在。 【2】、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3】、心境清凉,忙碌便是欢喜,人心安定,环境即太平,便见世外桃源,工作中的忙碌便为欢喜。 【4】、痛苦永远

  • 佛经名言

    1、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2、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3、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

  • 佛教名言

    编者按:尊上 1、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