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人生感悟的句子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艰辛。一些感悟的句子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那么有值得推荐的感悟的句子吗?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经典佛语 人生感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经典佛语 人生感悟_

【人心禅语】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

怀善心,做善事,一生无愧.怀平常心,做平常事,日夜安宁。

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

心宽一分则云消雾散,让人一步则晴空万里。

有缘相逢共一笑,从此再不论古人。

相逢一笑即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梢即是自杀第一钢刀。

贪心过海无足时,过眼浮云又笑谁。

烦恼由心起,凡境皆心造。

如果你驾驭不了命运,命运就来支配你;如果你摆正不了心态,你的人生势必倾斜。

把握自己的命运,重在修养良好的心态:看不到的,不要过分地探究,没必要什么都知道;看不透的,无须为之神伤,能够看穿世态万相的,唯有圣人;看不开的,那就换一个视角,或许一切都会柳暗花明。

亦烟亦雨诉平生,非烟非雨看人生。

我们习惯把人生写得烟雨迷离,却不肯承认一切都是心头的复杂。

缘从心起,缘亦从心灭,是非对错、善恶悲喜,都是从心生起的幻化。

看雾非雾,观花非花,保持一种客观,保持一种淡然,便是善用心处,如是观自在。

一个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希望也只有自己。

怨恨、嫉妒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

无论成败,我们都有理由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紧,爬起来继续风雨兼程,且歌且行。

擦亮你的眼睛,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

只有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才会有船只,才会有明天。

快乐,就是在平淡中窥见了神奇;幸福,就是于平淡中尝出了真味。

快乐不是生活的赐予,而是心的领悟。

幸福,不是别人的馈赠,而是心的淡然。

只有甘于平淡,不争,不执着,不计较,才能感受到更多幸福。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

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

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

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

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

恒秋:莫让浮云遮望眼,一颗明珠挂青天。

心中有明月,浮云遮不住,烦恼皆因看不穿,困惑都是看不透,烦闷是心里的障碍,不要怨天尤人,要学会内观。

恒诲法师:人生是一场路过,更是一个行者,浮生若梦哪堪过,生死无常非儿戏,放下本无难与易,只在思量费折磨。

生活并不是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六祖大师说,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我们的修行说根本点,就是修心。

延参法师:不必要挑剔生活的磨砺,更要适应生活的磨叽,准备好一颗迎接考验的心情,便是生活恰当的从容,更不要纠结自己错过一些什么,莫道君行早,早行人已行。

恒东法师:人生是一场追求,也是一场领悟。

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

有一颗洒脱的心,你会更快乐,有一颗修行的心,你会更智慧。

静品岁月风雨,淡读时光苍茫。

心如莲花香,一路才芬芳。

传喜法师:精进之前需要什么呢?是需要善知识点化的,没有善知识点化你,修什么呢?悟道方修道。

不悟云何修?如果盲修瞎炼,把沙子当成是米饭煮,纵经千百劫只名热沙,不成其饭,就是这个道理。

【顿悟人生的禅语】烦忧少数来自外界,多半源于自己。

欲壑难填,追逐太多,把执拗当执着,把遐想当现实,时间长了,自然身心俱疲;心态难平,浮躁太甚,过分追求速度效率,终是欲速而不达;生理难调,生活太杂,不拒百色烟火,不敌百般诱惑。

如何让欲望减肥,让心态瘦身。

让生活简单,才算是治已上策。

繁华历尽,方知平凡是真;苦难熬够,深知尘世赎罪;红尘看破,才晓我佛慈悲;这一遭滚滚红尘,最多不过百年之远;这一遭俗世俗非,相伴不过几个十年;人来人往,几人相识,又有几人相遇;尘起尘灭,一杯清酒,又和几人同醉;佛说缘,道说道;我说你,你说在;几人默契,念几人随和罢了!

【佛家看透生死的禅语】仿佛小桥流水潺潺而过,谁的爱情永不易老去,笑看风花雪月,痛思红尘绝恋。

问君,可知我半笺幽恨寄断肠,尘封心底的门扉,在爱与痛的边缘辗转徘徊。

安静的守候在来时的路上,如烟旧事依然让人在独醉,洗尽铅华,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岁月的花开,开到茶蘼,一瞬的烟花,犹如繁华过后的一场梦境。

放缓脚步,让心休息一下。

人的一生总是在无止境地忙碌,不断和时间赛跑。

生活中,也始终不能停歇对种种外境的驰逐,追逐时间,追逐爱情,追逐金钱,追逐名利贫穷追逐富有,富有追逐快乐,快乐追逐长寿。

没有穷尽的理想,不断膨胀的欲望,鼓动着人心事事追求高效、速成、完美,而遇事则愈发浮躁、缺少包容和耐心。

偶尔停一停,让你的心休息一下,别忘了欲速则不达。

【洗涤心灵的禅语】放空的心,那是最好的礼物;独走的路,那是最美的风景,我们最孤独的,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找不到去时的路;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珍爱的人与物,而是在灵魂深处少了一方宁静的空间,让自己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的精神。

放弃了,就不应该后悔。

失去了,就不该回忆。

一米阳光,一杯咖啡,一份心情,一种生活。

许多聪明人没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为撞了南墙不回头。

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个办法。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只要心念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拐弯也是前进的一种方式。

【禅语早安心语】放弃青春的美丽,换取成熟的智慧;放弃爱情的甜蜜,换取平淡的安稳;放弃掌声的动听,换取心灵的平静。

懂得享受生活的过程,人生才会更有乐趣。

生活怎么样,自己放调料。

只有学会了去和自己独处,心灵才会洁净,心智才会成熟,心胸才是会宽广。

放弃是一种美丽,懂得放弃的人更美丽。

因为只有放弃过去,我们才能展望于未来。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过去的,无论好坏、无论悲喜,毕竟都过去了。

然而,未来的路,需要我们一步步去开拓。

人生其实也就是选择,有所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

【一日一禅语录集锦】放下才能得到解脱。

困扰我们的是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自在安宁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的得到,不断的失去,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应坦然接受,不要以得到为喜,更不要以失去为悲,记住: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放下得失心,人生才会更从容。

人一旦有了得失心,就会患得患失,结果未必能如愿;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放下得失心,执着而不固执,放下而不放弃,看开而不看破,才能不被外物所左右。

放下得失心,专注于当下,做眼前该做的事,才会有成功自在的人生。

【静心禅语】放下苦痛,才能沐浴阳光。

生命不能、也不必承受太多的忧伤和痛苦,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微笑时就微笑。

把自己当作一片落叶吧,别奢求太多季节变幻、岁月轮回,青春时肆意抽绿枝头,枯黄后洒脱飘然落下。

人生,能走多远,能遇上谁,皆无定数,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后不抛弃,放手后不愧悔。

奋斗是一种乐趣,追求是一种动力,助人是一种储蓄,吃亏是一种积累,谦和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境界,忍让是一着妙棋,冷静是一副良药,美色是一口陷阱,妒忌是一支毒箭,急躁是一种隐患,冲动是一个魔鬼,寡欲是一种享受,挫折是一种磨练,违心是一种欺骗,私欲是一条祸根。

【经典禅语】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不是每段爱都一定有结果。

所以,我们无须在意别人的评说,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无须看别人的眼神,只需走自己的路;无须有过多的抱怨,那样会使自己的心更累。

不管走在何处,我们都不要迷失自己。

风起的日子,淡看落花;雪舞的时节,举杯向月。

几度飞花,几番风雨,几缕愁绪。

残荷无语,那迟暮的嫣红是对生命流转的期待;残雨无声,那清幽的天籁之音是时光沉淀后的苍凉;残秋无言,坦然面对枯与荣,收获的是一片伤感后的宁静。

但愿在繁华褪尽的萧索里,在世事纷争的喧嚣中,保持心灵的纯洁和宁静。

【禅语静心】佛的四句话: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没有应该,不应该。

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4.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已发生的事情,体验了,收获了,就是这件事的意义,无需反复纠结,最好是放下,持续前进。

佛的眼中众生皆是佛,菩萨眼中皆是菩萨,凡夫眼中皆是凡夫。

悲观者看世界,世界是暗淡失败;进取者看世界,世界是美丽光明。

你的世界是光明还是暗淡,取决于你的心态与智慧。

以佛菩萨的智慧与慈悲照见,以慈悲喜舍心看待世界、众生,你会发现,一切的发生都是那么的可爱,都是祝福,都是修行的良机。

【心灵平静的禅语】佛法的神奇,不在于它有多神秘,而在于它能降伏我们自己没有办法降伏的心魔。

修行目的也不是让你改变别人,而是不断改变自己,从而影响他人。

心体悟的程度,影响着你看这个世界的眼光。

外境或许是共业,但心境肯定是各别业,因此不要因为别人的德行不好而放下自己的修行。

佛法里常常会讲到因缘,世上的每件事都是有因缘的。

然而现在人们因工作忙碌,生活紧张,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自觉的处于主观的位置去思考,从不认为有因缘果报。

正如我们时常得面对分离,时常会因缘散而纠结,感伤,但如果我们能看破人与人之间聚散的因缘,那么,在缘散时,你一定可以淡然的转身!

【佛家经典禅语静心】佛法认为:生活中的痛苦不是神的安排,而是自己的无明或愚昧造成的;生命中的幸福也不是神的恩赐,而是自己的智慧创造的。

痛苦由烦恼产生,烦恼由执着产生,执着由愚昧产生。

愚昧、无明,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断除这个根源需要智慧,以闻思修为主,所以我们要修学佛陀的智慧。

佛法亦是活法。

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佛法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学佛就是学做人。

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

众生和佛本来没有区别,只不过佛没有妄想、没有执著,所以活得自在,而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而迷失了本心,所以活得苦、活得累。

【佛禅语录】佛法之中,最常被世人利用的智慧,就是随缘和放下,不过这恰恰也是被误解最深的道理。

正如放开脚步才能往前迈进一样,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得、布施,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着,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新的思维;能够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便会轻松上路,你才有机会比别人跑的快,才有体力比别人跑的远。

舍得的真意是珍惜,放下的本义是爱惜。

佛法指出的是一条人心变得高尚善良,充满光明粒子的光明大道。

学佛就是走进这条佛菩萨走的大道。

佛法的核心只有两条:即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和破除一切错见的大智慧。

八万四千法,法法不离这二法。

学佛的根本就是培养慈爱怜悯的慈悲心和开发自己心中潜在的聪明智慧---佛光。

【禅语悟道】佛法中没有相克的说法,人与人之间若非善缘即是恶缘,无论是哪种因缘,今生我们都应该以善相待:善缘令它增长,恶缘令它消除,乃至更进一步,都转化为一起修行的法缘。

风水即是环境,佛法说依正不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能拥有什么样的环境,福地福人居,而不是倒过来。

佛家有云: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此般云淡风轻,要想做到谈何容易?我们无时不渴望着家人健康,学业有成,爱情美满,甚至更多更多,而生命似乎偏偏与我们作对,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它就像一只强劲有力的手,不由分说地将你一把按在一张荆棘密布的网上。

所有的期许,皆化为梦幻泡影。

但也就是在这痛楚过后,它带给你一份礼物成长。

【佛家禅语人生】佛讲了很多方便法门,但最终都是直指心,让我们了解这颗心,修炼这颗心。

我们现在心胸狭隘,什么也容纳不了,什么也圆融不了。

我们就去修这个心,让心像大海那么宽阔,像大山那么稳固。

顺境来了,不会特别高兴;逆境来了,也不会特别伤心。

就这样如如不动,能圆融一切,容纳一切,才是真正的修心。

佛教讲禅修印证,道教讲循道达变,儒家讲知行合一,核心的意思就是为人处世不仅要开悟明理、有思想智慧,更重要的还是要坐言起行、亲自实践。

想一千件不如做一件,懊悔过去不如把握今天,谋事不如做事,做事不如成事!20xx年,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改变开始!

j458.cOm更多人生感悟的句子延伸阅读

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


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

1、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一】 ⊙佛说:有所执著,故而要行禅定。凡有我见便化解它,即是禅定。禅定是一种奇妙的灵觉状态,一旦得了禅乐,才知世间之乐,不过是糟粕,不及禅乐之万一。

2、 ⊙人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每天接收和处理大量信息,并且非常自然地形成各种我见我喜欢、我认为、我讨厌、我希望、我担心、我猜想、我怀疑、我判断将各种信息以我见为标准进行处理后,会形成一些产品观念、想法、见解,还会形成一些副产品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人心每天转动不停,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除一部分消费掉了和损耗掉了之外,都堆积在记忆的仓库中。由于人们的认知缺陷,生产出来的优质产品并不多,绝大多数是假冒伪劣产品,除了占用内存之外,实在没有多大的价值。至于副产品,或甜或苦,绝大部分被即时消费掉了,也有一部分积压在库。有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见仇恨这种情绪的保管期可能达到十年以上;还有人说,长相知,不相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见爱情这种情绪的保鲜期可能达到一辈子,但这也可能只是人们的期望,实际的保鲜期没有这么长。

3、 ⊙怎样行禅定呢?僧人通过打坐、调息,有可能进入这神状态,但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且概率不是很大。因为人们的积染太深,心中的杂质太多,只要生产线一启动,污染物就会附着于原料和产品中。相对来说,那些修养高深之人比较容易人定,因为他们经过多年布施、精进、持戒、智慧、忍辱的修持,心灵已经被清扫得比较干净了。普通人如果品质纯良,心灵洁净,通过修习,也可能得到禅乐。

4、 ⊙禅定不等于悟道,跟悟道却有很大关系。不得禅定,人们迷恋红尘的原因,只是不知道俗乐之外另有更大的快乐。难知学佛之乐;一旦尝到了禅乐,对红尘俗事也放得开了,悟道就容易了。

5、 ⊙所谓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无非是友善二字,任何人以友善的态度待人接物,都会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视众生如佛,以平等心待人接物。

6、 【佛学大师经典语录】⊙怎样消解做人上人的冲动?佛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般涅槃经》

7、 ⊙佛说:一切众生天然具有佛性。

8、 ⊙佛家认为,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潜质,并且为众生指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经历若干年代后,众生皆可作佛,世界将变成一个没有烦恼痛苦的佛世界。

9、 ⊙在众生皆有佛性的基础上,佛家又提出了一个众生平等的观念,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众生平等四字不啻于一声惊雷,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觉醒。

10、 ⊙我们学佛,只要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收获已经很大了!

11、 ⊙人们不仅有着相同的佛性,也有着相似的品质、相似的欲求,并且同为人类整体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轻视他人,即等于轻视自己;尊重他人,即等于尊重自己。

12、 ⊙每个人的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爱心抚慰怎样把握与人交往的原则?佛日:得一切众生起柔软心。《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13、 ⊙佛说:以柔软心对待一切众生。在凡俗世界,每个人都面临不小的生存压力,有着太多的渴求和担心,精神带着各种病灶,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受到刺激和伤害,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呵护。假设以冷硬的心对待他人,必使他人旧病未愈,又生新病;佛家主张以柔软的心对待他人、对待众生,为的是避免伤害,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抚慰。

14、 ⊙慈心是仁爱的心,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某些看似不正常的行为,因此不起怨恨心,更无害人之念,并且愿意成人之美,以助人为乐。慈心的至高境界是无缘大慈,即对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人大发慈心。例如,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跟中国人民本无明显亲缘和利害关系,却不远万里来到这片陌生的地方,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最后英勇献身。禅宗一祖达摩,是印度人,却不畏艰难,来到中国,传播佛法。他们这种无缘大慈的精神,就是我们效法的榜样。

15、 ⊙悲心是同情之心,对别人的烦恼、痛苦感同身受,对别人某些看似丑陋的行为,如同医生看见病人痛苦挣扎一样,非但不厌憎、不舍弃,还愿意尽力予以救助。悲心的至高境界是同体大悲,将别人的烦恼当成自己的烦恼,将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不幸,因此愿意竭尽全力助人解脱困厄,帮助他人就像帮助自己一样。

16、 ⊙喜心即快乐的心,对任何事都想得开、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因此常常保持着内心的愉悦,同时也会设法带给他人愉悦。

17、 ⊙舍心即慷慨的心,举凡财产、名誉、尊严、知识、技能等,都乐于施舍给需要的人,无论顺境、逆境,都不改变一贯的行事作风。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有爱心,都有舍心,但那些有菩萨心肠、能做到一切可舍的人,尤为值得敬佩。

18、 ⊙知识易得,工夫易成,柔软心难得。修得一颗柔软的心,胜过读书万卷;修得一颗柔软的心,胜过坐禅百年。用智慧观察一切人和事,必能发现可喜可乐之处

19、 ⊙怎样看待生活中的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之事?佛日:随顺众生心所乐。《大方广佛华严经》

20、 ⊙佛说:随顺众生内心喜欢的事。人类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跟整体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假设大家都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彼此争斗,彼此伤害,则世界像地狱一样丑陋;假设大家都抱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乐于服务他人,则世界像天堂一样美好。

21、 ⊙在凡俗界,有两种可贵的服务观:一种是互利的服务观:满足顾客需求。每个劳动者都是服务对象,提供某种产品和服务,商人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歌星为爱好者提供歌声,球队为球迷提供比赛在提供产品的同时,还要提供服务,使服务对象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更开心地得到自己的产品。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自己也借此获得利润、赢得口碑、确立市场地位,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一种是利人的服务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些人具有高度的服务精神,愿意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奉献出来,却不考虑回报的多少。他们是先知先觉者,已经跳出了小我,融人了大我,明白服务他人即等于服务自己的道理。好比一杯水,在杯子里搁了糖,每一个水分子都会变甜。他们全心全意服务于人,增进了人类整体的幸福,最终还是会得到自利利人的结果。

22、 ⊙佛家跳出尘俗之外,随顺众生心所乐,服务范围更广,服务更彻底,将众生的一切烦恼,痛苦都当成自己的研究对象,将超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众生好利,便助以之利,同时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利;众生好虚荣,便助之以虚荣,同时告诉他们当以可为荣;众生好喜乐,便助之以喜乐,同时告诉他们什么是真乐。总之,凡众生所乐,佛家并不对着干,随宜方便说法,抓住众生的喜好,善加引导。

23、 ⊙对普通人来说,随顺自己心所乐,是容易的,随顺众生心所乐,就有点不情不愿。当然,对真正可亲可爱可敬的人,可以完全随顺,有时甚至可以为所爱的人牺牲一切。但世上真正可亲可爱可敬的人好像不多,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的人倒是相当多,他们做的事也像他们本人一样难看,所以世上多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的事。对这样的人,不要说随顺,哪怕自己多得受不了,也不肯给他们半分;如有可能,还要故意跟他们闹别扭,让他们蒙受一点物质上、心理上的损失。

24、 ⊙世上的人,永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当一个人表现出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的行为,一定在经历难以想象的困难;而且,在那些现象的背后,一定有着别样的风景。如果你用智慧去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弥足珍贵的东西,你眼里的世界也会变得可爱多了!

25、 ⊙不排除这个世界上有这两种人:一种人有着神佛般悲天悯人的心怀,一心奉献,只愿人好,而不顾及自身利益;一种人有着魔鬼般怨天恨地的心肠,一心只要害人,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这两种人都是珍奇动物,难得一见。多数人都是像你一样的普通人,如果你没有那么好,就不必要求别人有那么好;如果你没有那么坏,也不必怀疑别人有那么坏。

26、 【佛学大师经典语录】⊙将一份善意珍藏于心,为身边的人送上祝福怎样让内心充满阳光?佛日: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大方广佛华严经》

27、 ⊙佛说:各位住家时,应该祝福众生:知道家本空性,免于受其拖累;你们孝事父母时,应该祝福众生:虔心向佛,护养一切众生;你们与妻子欢聚时,应该祝福众生:平等对待怨家、亲人,永远脱离贪欲、偏执。

28、 ⊙有这份好心,太有用了!许多人的不幸在于,一心经营自己的幸福,根本连这份好心都没有,甚至心怀妒恨,将别人的幸福当成自己的不幸。

29、 ⊙只要有这份好心,你待人接物时,必定和颜悦色、善气迎人,别人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好,并得到温暖;只要有这份好心,当别人需要关心体贴、需要帮助时,你自然而然地会加以抚慰并适时提供帮助,你的好心就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假设没有好心,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帮助别人,心里必定会盘算一番,犹豫再三,不会做得那么自然。

30、 ⊙当愿众生四字,体现的是一种博爱精神,不论亲疏善恶,愿人人都得幸福。

31、 ⊙在博爱的同时,更应该为眼前人、为身边人祝福。有一句话说得好: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一瞥。人与人之间,能得一见,便是缘分;能经常打交道,成为熟人,更是很大的缘分;能够成为亲人、朋友,更是莫大的缘分。对有缘人,更当珍惜,真心祝福他们幸福而不忌妒,真心提供帮助而不吝啬。你的一份好心,一个小小的帮助,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对受者产生重大的影响。

32、 【佛学经典语录】⊙一个好人的一次善行,其价值绝非善行本身,它能使苦恼中的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重拾对他人、对生活的信心,世界观和心态的改变,对未来的人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一个人的善行通过口口相传或文字传播后,还能使更多人受到积极影响,可谓价值非凡。

33、 ⊙在生活中,许多人感受到了工作竞争的压力和人际纷争的烦恼,对眼前人、眼前事都缺乏好感,对前途命运也缺乏信心,带着灰暗的心情,勉强应付着日子。怎样让自己的心情变得阳光起来呢?方法其实很简单:为众生送上真诚的祝福,为眼前的每一个人送上真诚的祝福,并在适当的时候,奉送一些小小的帮助,很自然的,你的心情会变得阳光起来。而你内心的阳光,还能把眼前人的心照亮。

34、 ⊙好心首先温暖的是自己,善行首先感动的是自己,相反,冷漠首先冻伤的是自己,恶意首先刺伤的是自己,让心变得温润些、柔软些,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为好人鼓掌就是做好事的方法之一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好人、能人?佛日:尊圣敬善,仁慈博爱。《无量寿经》

35、 ⊙佛说:推崇圣人,敬重善人,内心仁慈,博爱众生。佛家所说的圣人,是指先觉者,他们不一定是知识最丰富、学问最大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了悟善道、躬行正法的人;善是指世间的善知识、善人、善事。

36、 ⊙尊圣敬善,是说要礼敬世间一切先知先觉者,礼敬一切好人好事,这是行善的一种方式,当贤圣受到尊崇、好人好事受到赞美时,有利于形成人人向上、人人乐善的风气。例如,中国古代,教育界流行拜祭孔圣人,对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风气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民间拜祭关公,也倡导了重情守义的风气。当代中国的学雷锋运动,影响了一代代人,对推动社会文明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37、 ⊙仁慈博爱是说要发大慈悲心,推己及人,博爱众生。博爱不但爱人,还要爱护一切众生;不但爱护一切有情众生,还要爱护一切无情众生,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宇宙自然的产物,跟每个人都密不可分。博爱众生,就是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人际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美好,则身心安泰;环境恶劣,哪有幸福可言?但是,你不能等别人送给你一个美好的环境,你可以仁慈博爱,让自己成为美好环境的一部分。

38、 ⊙这是是对仁慈博爱四字的最好诠释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的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你坦诚待人却受到了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坦诚待人。心胸最博大宽容的人,可能会被心胸狭窄的人击倒。不管怎样,还是要心存高远。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要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39、 ⊙心怀慈悲,与人为善,努力服务于人,不一定会受到赞赏,不一定会被他人铭记在心,有时正好相反,你默默的付出可能被完全忽略,你慷慨的善行可能遭到嘲笑,你勇敢的牺牲可能被人中伤,那么,博爱和行善,还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因为博爱和行善,不仅仅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改善生存条件、美化环境。一个人的幸福是不存在的,一池之水污染,谁是清净的一滴?一山之木枯萎,谁能独自欣荣?一个人的幸福和许多人的幸福的关系就像天空和云彩一样,如果没有云,天空会不会寂寞?如果没有天空,云到哪里停泊?先觉者们完全清楚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因此,无论他人的态度如何,他们都会坚定不移地博爱和行善。

40、 ⊙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先觉的贤圣那样仁慈博爱,也可能做不到像善人那样积极行善,但有一件事是人人可以做到的:礼敬贤圣,为好人鼓掌喝彩。

41、 ⊙好人和坏蛋,都不是父母生出来的,是大家共同培养出来的。仁慈博爱,为培养好人提供了土壤;自私自利,为培养坏蛋提供了茵源。

42、 ⊙对别人的挑衅,不必反应过激怎样应对恶人的挑衅?佛日: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佛说四十二章经》

43、 ⊙佛说:恶人听见有善人做善事,故意来扰乱,你要自己冷静,不要嗔恨和责骂。那个来扰乱你的人,不过是自找麻烦。

44、 ⊙当一个人受到羞辱时,是否受到伤害,伤害程度有多大,取决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听到同一句话,有的人若无其事,有的人稍感不快,有的人愤愤不平,有的人舞拳挥臂想打架,有的人喝药跳楼寻短见。由此看来,伤害不全是对方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过于脆弱,或者说,将事情看得过于严重了,以致情绪失控。如果你淡然处之,全不当一回事,别人怎么可能伤害到你呢?

45、 ⊙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深具信心的人不会被别人错误的批评、无理的挑衅所扰乱、所伤害,让你情绪失控的真正原因往往是自己内心的疑虑。

46、 【佛学经典语录】⊙佛日: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庆。《无量寿经》

47、 ⊙佛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互相尊敬爱护,不可彼此憎恨忌妒;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不要贪婪吝啬;言语态度要常常保持宽厚温和,不要互相违逆伤害。

48、 ⊙佛家认为,人道即佛道,把人做好了,胜于诵经千卷。事实上,佛经中常用大量篇幅讲解做人的道理。前段经文,告诉了我们三条人际交往的简易原则:一是爱和尊重。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给予对方爱与尊重,得到的回报也是爱与尊重,双方彼此爱与尊重,自然关系良好,憎恨和忌妒的情绪也没有藏身之地。二是相互帮助。人类之所以组建家庭、结成团体、创立国家,是出于相互帮助的需要,正是靠着互助合作,人类才在自然竞争中胜出,成为万物之灵长。三是态度友善。做到态度友善并不难,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礼貌就可以了。做不到的原因是人们不愿意去做;不愿意做的原因是认为对方不值得自己付出发善。

49、 ⊙所谓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无非是友善二字。任何人以友善的态度待人接物,都会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

50、 ⊙学佛只是学做人。有的人学佛,想学成一个头上金光闪闪、走路脚不沾地的神佛,这就离佛越来越远了。学佛是要双脚落在地上,做好该做的事情,带着爱心生活,懂得人际关怀,能学到这些,不是活佛,也离佛不远了!

51、 ⊙父母和孩子是世间最亲近的人怎样处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佛日: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敇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52、 ⊙佛说:为人儿女,孝养父母,应当注意五件事:一要用心经营生计;二是早上起来,率领仆役,按时整治饭食,让父母衣食无忧;三是做事不要父母担忧;四是常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五是父母一旦生病,赶快请医生治疗,不要延误。

53、 ⊙儿女对父母尽孝,父母对儿女也当尽责,父母表现得像父母,儿女才可能表现得像儿女。父母应如何对儿女尽责呢?《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说: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四者当早与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意思是说:父母对待子女也要注意五件事:一是要让孩子改过向善;二是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是教育孩子奉持经戒;四是早为孩子安排适宜婚姻;五是勤俭持家,将家中所有都留给孩子。

54、 ⊙父母不仅给了子女生命,而且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担负着教育子女的重任。在佛家看来,父母教育孩子的五件大事:第一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第二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知识、能自食其力的人,第三要教孩子遵守行为规范,或者说,做个遵纪守法的人,这三条都是无可疑义的。至于第四条,为孩子安排婚姻,在现代不一定是必须,现代的年轻人,婚姻都是自己做主了。第五条勤俭持家,也有必要,但是否将钱财留给孩子,则可探讨。比尔盖茨决定在生前将数百亿美元的财富捐赠给社会,而不是留给孩子,这也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其实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好遗产是精神财富而非物质财富。

55、 ⊙孝顺父母首先是做个好人,让父母感到安心;其次是做个有用的人,让父母感到放心。教育儿女首先是让儿女做个好人,其次是做个有用的人,心好而有能,就奠定了一生福缘的基础。

56、 【佛学智慧经典语录】⊙老师和学生不仅因知识结缘,美德的传承更重要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佛日: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难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57、 ⊙佛说:弟子侍奉老师,应该做好五件事:一要加倍尊重,二要心怀感恩,三要听从教诲,四要思念不厌,五要在人前赞叹称誉。

58、 ⊙人的生命得之于父母,知识和智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得之于老师,老师是仅次于父母的大恩人,因此应该特殊对待。当然,此处所说的老师,是指那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和以身示范、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道理的人生导师,而不是那种照着书本讲课、下了课就不管不问的庸师,更不是指那种想方设法从学生身上弄几个钱花,乃至打骂凌辱学生的禽兽师。老师应该为弟子做好五件事:一要让弟子尽快掌握知识。几乎每一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既然时间如此金贵,那么,老师不应该浪费学生的时间,应该钻研教学技术,将该教的知识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尽快传授给学生。二要让弟子胜过他人的弟子。学生求学,不是闹着玩,主要目的是学好本领,提高竞争力,以便将来在社会上争得一个较好的位置,至少要能混碗饭吃。所以,应该让自己的学生胜过他人的学生,自己的学生将来有出息,对老师是最好的赞美。三要让弟子将知识牢记在心,永不遗忘。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督促学生勤奋学习之外,还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四要为弟子释疑解惑。让学生从无知变成有知,从无识变成多识,是老师的重大责任。五要让弟子的智慧超过老师。老师应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而不是将学生挟在腋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体现老师的真正价值。

59、 ⊙师生之间不仅是靠知识结缘,更要靠德义相感。知识从哪位老师那儿都可以学到,老师的人格和品德,是学生从老师那儿得到的最具独特价值的东西。

60、 ⊙夫妻是世间最复杂的关系,情分和义务同等重要夫妻之间如何相处?佛日:谓妇事夫,有五事: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骂言不得还骂作色;四者当用夫教诚,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盖藏乃得卧。《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61、 ⊙妻子侍奉丈夫,有五件事情需要注意:一是丈夫归家,应当起身开门问候、以礼相待;二是丈夫出门在外,应当清洁家居环境、煮好饭茶等待丈夫回家;三是不能对其他男人起淫心,挨丈夫骂时不要回骂和变脸变色;四是听从丈夫劝诫,所有家财不得私自藏匿;五是丈夫睡觉后,料理好家务方才睡觉。

62、 ⊙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方得共枕眠,夫妻之间,要懂得惜缘,不仅要讲情分,还要讲义务,珍爱并善待自己的伴侣,这是要修一辈子的功课。

63、 ⊙作为妻子,应该如何对待丈夫?佛经所说的五件事,乍看有些大男子主义,实则是妻子的本分之事。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观念的转变,夫妻相处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佛所说的五件事,仍具有现实意义。

64、 ⊙妻子对待丈夫要有礼貌,要懂得尊重。古人说:爱待敬而不败,故制礼以崇敬。有爱而无敬,爱便难以维持,相互敬重,以礼相接,才有爱的基础。

65、 ⊙如果丈夫出门在外工作承担着养家的任务,那么为人妻子就应该承担起主内的责任,料理家务,为在外的丈夫营造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湾,这样丈夫在外才会觉得自己努力工作很有价值,家庭夫妻生活才会和谐。

66、 ⊙有夫之妇要对丈夫忠贞,这是对伴侣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至于丈夫咒骂妻子,在当代社会已属不文明的行为,不过,丈夫生气,必有缘由,妻子最好耐心解劝,如果为了伸张权力而对着干,得到的不过是争吵和更大的苦恼。

67、 ⊙丈夫将财产交给妻子管理,妻子应有家庭观念,妥善安排,而不是据为己有。

68、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二】 ⊙妻子应体贴与贤淑,一天之后,把家庭琐碎之事料理完毕,尽量不要拿这些小事烦劳丈夫,让丈夫好好休息。

69、 ⊙哲人说:构成女人的因素是娇柔你们是女人,你们一定要像女人一样,善良、温柔,才会得到男人的尊敬和爱。作为妻子,要想感情甜蜜、家庭和谐,善良、温柔地对待丈夫,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才能真正赢得丈夫的爱与信赖。

70、 ⊙那么,丈夫应该怎样对待妻子呢?《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夫视妇亦有五事。一者出入当敬于妇;二者饭食之,以时节与衣被;三者当给与金银珠玑;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于外邪畜传御。也就是说,丈夫应该为妻子做好以下五件事:第一,人前人后都要尊重妻子。夫妻之间,婚姻好比一棵树,爱情是花朵,尊重是枝叶,没枝叶,花朵留在哪里?没有花朵,枝叶还可以独存。因此,尊重比爱情更重要。丈夫尊重妻子,妻子尊重丈夫,婚姻更牢固。第二,家中饭食及四季衣服不至缺乏。在婚姻这棵树中,经济基础是树干,是支撑家庭的最重要部分。丈夫作为主要劳动力,有义务确保家庭衣食不缺。当然,现代社会女人的劳动能力也很强,双方共同为家庭作贡献,生活更富足。第三,为妻子购买金银、珠宝等饰品。爱美是女人的权利,作为丈夫,应该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满足妻子爱美的愿望。第四,家中所有财产,应当全部交给妻子打理。有人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如果将钱交给妻子管理,就不容易变坏了。第五,不得在外与其他女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男人很容易经不住诱惑,由此妻子没有安全感,内外交困,婚姻很容易在人性的迷乱中风雨飘摇。所以丈夫对妻子,最要忠诚。

71、 ⊙男女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相互扶持,共同创造家庭的幸福。当生活的重担落下来时,也许当初的激情会慢慢减退,然而作为夫妻,应知缘随分,彼此珍惜这千年修来的缘分,然后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妻子体贴丈夫,丈夫顾家爱妻。那么,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就在你眼前。

72、 ⊙许多人将爱情摆在婚姻的第一位,然而,爱情不过是一时的激情,像燃烧的木柴一样,火焰过后是灰烬。只有彼此尊重,善尽义务,才能培养出最深沉的爱。

73、 ⊙对待亲人朋友,做好本分事便可问心无愧如何与亲属朋友相处?佛日:谓人视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之作罪恶,私往于屏处,谏晓呵止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趣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难;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74、 ⊙佛说:对于亲属朋友,应当注意五件事情:一是看见他们做坏事,应当私下劝告、制止;二是亲友小有急难,应当尽力为之奔走、救助;三是两人之间的私语,不得说给第三人听;四是相互之间倍加尊重;五是有好东西,应随多少与亲友分享。亲属朋友之间,不仅靠感情维系关系,还靠义务结成纽带,我们通常所说的会做人,也可理解为善尽义务。所谓善尽义务,不是简单的帮助,带着爱心和尊重的帮助,才算真正尽到了义务。看见亲友做坏事,为什么要私下劝止?一方面是保护对方的隐私,一方面是照顾对方的面子,维护对方的尊严。如果看见对方做得不对,便理直气壮地加以斥责,不顾场合,不考虑对方的心情,实际上不是在帮对方,而是在伤害对方,按佛家的观点,这犯了口业。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会损害彼此的关系。

75、 ⊙看见亲友有急难,为什么要尽力帮助?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恰恰此时最是孤独无依,最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作为亲友,也有义务尽力相助。俗话说,人到难处才见心,平时看上去关系亲密,到了难处却袖手旁观,这必定是虚情假意的关系;到了难处义施援手,这才是真正的亲友。

76、 ⊙乐于分享总是值得赞赏的行为,做一个守财奴,必为大家所厌弃。古人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富裕了,帮助亲友一起走上富裕之路,大家开开心心地享受富足的生活,岂不比独自守着财富、躲在屋里偷着乐有趣多了吗?

77、 ⊙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对亲友善尽义务和责任,你也将得到亲友真正的热爱。

78、 【佛学智慧经典语录】⊙人际沟通和为贵,千万别陷入无聊的争论中怎样避免生活中的矛盾和争吵?佛日: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中阿含经》

79、 ⊙佛说:如果想以争辩来制止争辩,最终不能制止争辩,只有忍耐才能制止争辩,此法最可尊贵。当争辩开始时,双方考虑的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兴趣听对方说什么,无论争辩多久,都不可能达成共识。因此,争辩的唯一好处是使时间过得飞快。当你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时,这种好处就变成了损失。

80、 ⊙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永远赢不了争论。所以,卡耐基说:在争辩中获胜的唯一秘诀是不要争辩。这跟佛祖的唯忍能止诤,可谓所见略同。

81、 ⊙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不对的话,由于需要不得不更正他,那么,不妨这样说:是这样的!我倒另有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们来看看问题所在吧。

82、 ⊙双方价值观的差异,往往是诱发争吵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仅按自己的价值观来考虑问题,看到的只是一个片面的世界,跟别人看到的那一面大不一样。如果双方各执己见,永无达成共识的可能。只有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看得更全面。

83、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跟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就认为他是错的,有此认识,就不会时时想到要论出一个是非曲直世上很多事情并无是非,根本没有分辨是非的必要。

84、 ⊙把争辩看成多让一点步或少让一点步的问题。无论争利益还是争面子,一方大获全胜、一方一败涂地总是不好的,发生争辩时,不必将它看成一个谁胜利、谁失败的问题,不妨看成一个谁多让一点步、谁少让一点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营造出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两败俱伤。

85、 ⊙许多问题并非急务,拖一拖,冷一冷,没什么大不了,却可以使当事者的情绪冷却下来,自己看清问题的要点,那么,一场可能的争辩也避免发生了。

86、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对方的情绪。一个人脾气上来了,可能毫无理性地做任何事,岂止争吵而已。因此,遇到意见冲突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其不要发怒。同时,重视对方的情绪,假设对方情绪激动,那么第一件事是设法让对方冷静下来,而不是忙于讲道理。

87、 ⊙以仁止戈才是真正的武功,传达出了智者对武字的理解。止诤也和止戈一样,逞强好胜、以硬碰硬不是办法,不如用忍,以和气对怨气,以礼貌对无礼,以谦让心对好胜心,如此,纷争自消,友好的关系也得以保全。

88、 ⊙正确的结果比正确的道理重要。为了一些小事争辩谁对谁错,争辩谁有理谁无理,却造成感情受伤、关系破裂的结果,即使证明了自己有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89、 ⊙用对方法,再难办的事、再难缠的人也可从容应对如何对待难缠的人?佛日:以布施摄贫穷,以敬戒摄无礼,以忍辱摄强暴,以精进摄懈怠,以一心摄乱意,以智慧摄恶智,以悔过度八难,以大乘乐遍行,以种德本济无德者,以合聚度人民。是为十德。一《佛说维摩诘经》

90、 ⊙佛说:用布施调伏贫穷,以守戒调伏无礼,以忍辱调伏强暴,以精进调伏懈怠,以一心调伏乱意,以智慧调伏恶智,以悔过调伏八难,以大乘佛法愉悦内心,以培养美德接济无德之人,以宽容对待大众。这就是十德。

91、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难办的事和一些难缠的人,怎么办呢?你无法要求别人,只能做好自己,多数时候,事情之所以难办,是自己把握不住要点;别人之所以不好,原因出在自己身上,只要做好自己,许多难办的事、难缠的人都变得不难了。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说话诚恳、办事认真是做好自己的基础,把握好这两条,哪怕到野蛮的地方、遇到野蛮的人,也是行得通的;说话不诚恳、办事不认真,即使在本乡本土也是行不通的。

92、 ⊙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方说,骑着自行车,一看人家坐上了摩托车,马上觉得自己很穷;坐上摩托车,一看人家坐上了夏利,一比自己就穷了;坐上了夏利,一看人家坐上奔驰了,马上觉得自己穷得一塌糊涂;即使坐上了奔驰,坐上了加长劳斯莱斯,还是觉得穷,人家赵本山已经坐上私人飞机了!攀比不可能摆脱贫穷,只有布施能调伏贫穷。那么,一个穷人没有多少钱,拿什么布施呢?佛陀告诉了人们无财七施之法:一是和颜施,对一切人和颜悦色、笑脸相待;二是言施,用话语助人欢乐、替人排忧解难;三是心施,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四是眼施,以慈善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欣赏他人的优点,赞赏他人的成功,怜惜他人的不幸。不要斜着眼睛挑人的毛病、看人的失误与失败;五是身施,以行动帮助他人,有时候,没钱出力比有钱出钱价值更大,例如护理病人,一般人是不愿干也干不好的,价值不能完全用金钱衡量;六是座施,在家让路人歇歇脚,乘车给老弱妇孺让个座,不难办到;七是房施,让亲友、邻人乃至路人借宿,也算救人急难。以上七种布施法,都不用花钱,当你布施时,必然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有价值的人,贫穷的感觉也会淡了许多。

93、 ⊙如何用守戒调伏无礼?首先要调伏自己的无礼,用文明礼貌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说无礼的话,不做无礼的事;遇到无礼的人,仍需讲文明礼貌,不以粗言恶语相犯。你的态度,必能让对方自惭自愧,从而改变态度。当然,涉及利益之争时,对方的态度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你的文明礼貌并不会让自己吃亏,只会让你显得更有教养、更有风度。

94、 ⊙如何以忍辱调伏强暴?首先要调伏自己的强暴。当你遇到难办之事、难缠之人,可能怒气勃发,由着性子胡来,那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有一句话说得好,戒急用忍,越是遇到让自己着急的人和事,越是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在不利的情况下选择最好的结果。其次要设法调伏对方的强暴,用温和、有礼的语言,使对方从急躁情绪中冷静下来。

95、 ⊙如何以精进调伏懈怠?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人一旦松懈下来,便很难从安逸状态中摆脱出来,总是以各种借口欺骗自己,以说服自己不去做那些该做的事。怎么办呢?应该选定一个有价值的追求目标,然后强迫自己迈出第一步,只要迈出第一步,就像火车已经运行一样,自然会形成一种惯性,有时候,在目标未达成前,想停都停不下来,懈怠的毛病自然消逝无踪了!

96、 ⊙如何以一心调伏乱意?人的头脑转动不停,做各种各样的梦,起各种各样的担心,生各种各样的气,如果任由思绪纷呈,只能平添烦恼而没有任何好处。如果将心神专注于一件事上,烦乱的心绪自然没有了,对身外恼人的人和事也不再敏感,从而能保持宁静的心态。

97、 ⊙如何以智慧调伏恶智?每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难免产生偏见,形成一些并不正确的想法,有时还会想出许多损人、贬人甚至害人的主意,这都是恶智,只有牢记并时刻温习真、善、美的正法,才能扫清头脑中的恶智。

98、 【佛学经典语录】⊙如何以悔过调伏八难?八难是一个佛学名词,指没有机会接触佛法带来的八大困难:一在地狱难,二在饿鬼难,三在畜生难,四在长寿天难,五在边地之郁单越难,六在盲聋喑哑难,七在世智辩聪难,八在佛前佛后难。八难也可泛指人生面临的各种困难。遇到困难时,如果怨天尤人,只会更加困难。因为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扛,想推给别人,没人会受理。只有悔过能调伏八难,将责任归于自己,甘心承受结果,畏难情绪就没有了,怨恨情绪也没有了,可以轻轻松松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99、 ⊙如何以大乘佛法愉悦内心?佛法有小乘、大乘之分,小乘修罗汉道,主要目标是让自己觉悟、解脱,很多得了罗汉果的人,像神仙一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对红尘俗事弃如敝屣,不管不问;大乘修菩萨道,目标是自度度人,自己得道了,还要设法超度众生。修小乘道.只能得小我的小乐,修大乘道,才可得大我的大乐。

100、 ⊙如何以培养美德接济无德之人?对无德之人,要求他们改进,没有什么效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德,不知道有德的好处,所以无德。你不如培养自己的美德,做个样子给别人看,那些无德之人一看你这个样子很好,没准由欣赏而羡慕,由羡慕而模仿,也就从无德变成有德了。

101、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三】 ⊙如何以和合对待大众?许多人习惯于将我独立于大众之外来看大众,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大众,结果合自己心意的没有几个,多数人看不顺眼,真正的好人只有自己一个。有的人动辄说,中国人如何没素质,中国人如何丑陋,原因就在于把自己独立于中国人之外,如果意识到自己本是中国人中的一员,自己身上的天赋美质别人也有,别人身上的弱点自己也有,那么,看中国人的眼光或许就变了,能更多地看到优点而不是挑剔毛病。

102、 ⊙世上最难办的事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善良而有智慧的人,世上最难缠的人只是自己,认认真真把自己做好,世上就少有难题了!

103、 ⊙人活着,不应活得那么苦闷,人死了,不应死得那么伤感,哪怕生命只一朵花开的时间,也要像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刹那永恒,只因我在瞬间感受到地久天长的味道。

104、 ⊙怎样体悟过去、现在、未来的奥妙?佛日:刹那刹那具生老死,即没即生。一《佛说无垢称经》

105、 ⊙佛说:一刹那一刹那之间,都经历了一个个生、老、死的过程,刚消逝随即诞生。

106、 ⊙佛祖看到了事物永恒运动的规律,宇宙万物随时在运动中变化发展,任何一个现象,在一刹那便经历了无数个生、老、死的过程,没有什么能静止不变,你前一刹那看见的那个东西,这一刹那已经不是那个东西了;你昨天看见的那个人,今天再看,已经死过好多回了,已经不是那个人了,你现在看见的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身心跟昨天相似,却产生了很多新变化的人。但反过来说,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不死的,每一刹那都是永恒,人们所说的死亡或消亡,只是一个概念,每一个死亡的人或事物,仍然以新的形象存活着,以前所作的善业和恶业,也在继续发挥作用,直到永远。

107、 ⊙一个人如能悟道,乃人生最大幸事,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有过悟道的体验,便完全清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死不是死而是重生,即使立即就死,亦无所憾。反之,不能悟道,抱着执念去尘世间追逐那些虚假的东西,得到再多,也不能体验真正的快乐,更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佛家将了生死视为人生第一大事,而了生死的境界,只能从悟中来。

108、 ⊙有的人活着,并没有真正活过,因为他们活在一个个虚假的概念中;只有悟道的人,体验过永恒只是瞬间、瞬间即是永恒,才真正清醒地活过,活在永恒的大自然中。

109、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怎样欣赏生活的美丽?佛日: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华严经》

110、 ⊙佛说:佛土上长有五色莲花。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一片叶子就是一道菩提。在传统的佛学经典语论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被世人所熟知。无独有偶,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也曾在一首名为《天真的预示》的诗中这样写道: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见出一座天堂。

111、 ⊙启智是进入大世界的门户,悟道是畅游大世界的路径,只要让心与智合,心与道会,你的世界将海阔天空,你的生活将美不胜收。

112、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折射出一片海洋,一件细微的东西里隐藏着博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隐藏着大智慧。只要你的慧眼足够明亮,坐观一尘一滴,便足以洞察宇宙人生的真谛。

113、 【佛学智慧经典语录】⊙幸与不幸都是相对的,没有不幸也就无所谓幸怎样面对生活的痛苦与不幸?佛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涅槃经》

114、 ⊙佛说:一切事物变化无常,都是随因缘而生,随因缘而灭;生生灭灭,没有尽头,以寂灭为最乐。

115、 ⊙人们生活在无常的世界里,随因缘遇合,每天的遭际和自己的心情各不相同,快乐和痛苦,幸运与不幸都是随因缘而生,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该来时就来了,该去时就去了。但人们不能接受这自然的变化,渴望快乐,讨厌痛苦,因此倍感痛苦;欢迎幸运,拒绝不幸,因此加倍不幸。

116、 ⊙其实,快乐和痛苦本是一体两面,幸运与不幸只是相对而言,都无绝对。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快乐就会变成痛苦;只有幸运,没有不幸,幸运就是最大的不幸。

117、 ⊙从某种意义上说,痛苦和不幸,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快乐和幸运。

118、 ⊙不为眼前的现象所扰乱,安之若素。因为眼前的现象都是假象,那个向你抱怨的人,可能是因为别的事染上了情绪,并不是真的对你不满意;那个夸道你的人,可能真正喜欢的是你能给他的某个机会,不是真的喜欢你,那你何必为之扰乱心情呢?安然处之就行了。

119、 ⊙对各种麻烦劳苦的事,安然接纳,常常感到满足。事情越麻烦、越辛苦,越能体现你的价值,没必要厌恶排斥,安然接纳就可以了。

120、 ⊙对大家都赞成或反对的事,不要受其影响。一般来说,没有自己的主见,随大流的结果,都不太好。

121、 ⊙对大家都认为很时尚、很开心的事,淡然处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看见别人跳舞就扭屁股,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永远是最时尚的。

122、 ⊙别人对自己好或不好,不要求,不拒绝。别人的态度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强求别人对自己好,讨厌别人对自己不好,如同模样不好怪镜子。

123、 ⊙对世间善行、恶迹,以自然的眼光看待,不要形成偏见。例如,有人看了小悦悦事件的新闻报道,便惊呼中国人道德滑坡,分明是偏见,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有人看了美国某青年跳下河中救起落水者,便赞叹说:美国人的素质真高。这也是毫无意义的偏见。

124、 ⊙对谦逊者、贤明者,安然处之,不要有自高自大的心理。谦逊是对方的修养,不等于自己真的值得尊重;贤明是对方的智慧,不等于自己真的值得器重。有的人却不这样想,受到别人的谦逊对待时,便觉得高人一等;受到别人的友善对待时,便自以为了不起。例如,韩信去樊哙府做客,樊哙的身份原本跟他相当,却以大礼相迎,自称为臣,韩信出来后,笑着说:我今生竟跟樊哙这等人同列!别人的谦逊、友善竟然成了他轻视别人的理由!

125、 ⊙无论被别人敬养还是舍弃,都不得意也不生气。

126、 ⊙对一切做好了或没做好的事,都欣然接受其结果,并反思其原因。

127、 ⊙恬淡处世,却随众同俗,而不自命清高。

128、 ⊙面对痛苦和不幸,只需记住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人生一世,应求一份自然本真活着究竟为什么?佛日: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一《金刚经》

129、 ⊙佛说:如来说有我,其实并无一个我,而凡夫之人,把假我当做真我了。

130、 ⊙有一个佛教故事:有一个富家女,爱上了一个相貌极英俊的僧人。他拒绝了她的爱,但她仍不改痴心。他就问:你究竟爱我什么呢?她说:我爱你迷人的眼睛。青年僧人于是用刀剜出眼睛送给她。富家女大骇,同时大悟,于是洗净铅华出家了,随青年僧人一起修习佛道。

131、 ⊙快乐时说快乐,痛苦时说痛苦,是本色。快乐时不说快乐,痛苦时不说痛苦,是修炼。快乐时说痛苦,痛苦时说快乐,是做作。快乐时不快乐,痛苦时不痛苦,是麻木。究竟怎样才对?不好说。保持本色,跟着心走,最是自然。

132、 ⊙问心无愧,坦坦然然地活着。

133、 ⊙人活到一身隐私,一开口就有秘密,就需要躲躲闪闪、遮遮掩掩,那是最不自然的活法。活到凡事问心无愧,事无不可对人言,那是最本真的活法。两种活法,苦乐各异,还是本真一点比较好。

134、 ⊙一个容貌美丽的日本女子,年轻出家,法名慧春。当时日本还没有专门给尼师修行的庵堂,她只好和20名和尚一起习禅。不料,她的到来,搅起了和尚们的凡心,好几位师兄偷偷爱上了她,还有一位写了情书给她,要求私下约会。慧春收到情书后,不动声色。第二天,师父上堂说法完毕,慧春便站起来,对给她写信的和尚说:如果你真的像信里写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吧!慧春的话,吓得写信的师兄面如土色,听得几位暗恋的师兄满头大汗。他们如遭棒喝,当场就有几位开悟了。淫是佛家五大戒之一,慧春敢当场叫师兄来拥抱我,只因她一心清净、坦然无愧,且心存开示师兄的善念。

135、 ⊙人活一世,遇到挫折,不是最大的烦恼;遇到不幸,不是最大的痛苦,最大的烦恼是,内心被各种正确的或错误的观念纠结着、堵塞着,难以排解;最大的痛苦是,内心被各种恐惧和担忧扭曲着、压抑着,难以解脱,如果你能自然本真地活着,坦然面对一切,那些为心所造的烦恼和痛苦就不存在了!

136、 ⊙人活着,不应活得那么苦闷,人死了,不应死得那么伤感,哪怕生命只一朵花开的时间,也要像花一样灿烂地绽放。

137、 ⊙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怎样欣赏虚幻世界的美景?佛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第三十二品》

138、 ⊙佛说:对一切因缘造作的现象,应该这样来看: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并不真实;都像朝露和闪电一样,瞬间生灭。

139、 ⊙有为法,即有作为、有造作的一切因缘所生的现象。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可概而言之,一切人为的因素,都易生易灭,不能贪留。无论丰功伟业还是寻常小事,都如戏台上的一出戏,演完散场,便如烟消云散。人生的数十寒暑,如白驹过隙,还不曾好好回味,就已经过去了。

140、 ⊙佛家视一切皆幻,物是幻物,身是幻身,都有如空花,无法摘取。这是从事物绝对运动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一切皆变,一切皆流。但人们习惯于用静止的眼光观察事物,不容易感受到事物的变化,好比坐在飞机上,因为一切看上去静止不动,于是意识不到自己正在以每小时一千千米的速度运动。下了飞机后,发现眼前的景观、气候、人物、风俗等,都跟数小时之前大不相同,这才惊讶于自己遭遇的变化。

141、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静止的眼光观察周遭的一切,所以经常对变化产生不适感,例如,事业失败了,却在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做错什么啦?其实,你的失败之旅早就开始了,飞行的速度并不慢,只是你感觉不到罢了。妻子闹离婚,还在问:她为什么变心了?其实她的心一直在变,你却感觉不到,从来没有为挽回她的心做过什么,反倒依着惯性使她日益失望。孩子进了监狱,这才痛心疾首:他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坏了?其实你的孩子并不是突然变坏的,可爱只是他三岁时的形象,从那以后,便一步一步向着监狱的大门走去了,你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42、 ⊙佛家提醒人们,一切皆幻,你感觉到的状况跟真相也许相差很远。当你认识到这一点后,你自然会产生透过幻相看真相的自觉意识,不管能否看到真相,这种自觉意识都能帮你很大的忙,至少,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你不会感到过于震惊,尚能保持一份理智和冷静。

143、 ⊙未来是一个悬念。生活如同一场球赛,不知道结果永远比知道结果有趣,假设未来失去悬念了,活着还有何乐趣可言?正因为未来没有揭晓,所以,我们能尽情地幻想,尽情地设计未来愿景。有时候,可能梦想成真;有时候,梦想只是梦想,不管怎样,人类需要受到梦想的引导。

144、 ⊙生活是一种艺术。因为一切皆幻,什么都看不分明,对我们凡人来说,可能反倒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想象饶有兴趣地设计生活、设计爱情、设计友谊、设计一切。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的每一项设计都高于生活,都有着美好的虚构,那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人对事如果看得太清了,没有虚构的空间了,艺术也就死亡了。如果知道那个女人只是实在找不到心仪的对象才决定爱上我,还有什么恋爱好谈?如果知道那个老板只是因为找不到更便宜的员工才决定录用我,还有什么事业可干?为了艺术,还是糊涂点好。

145、 ⊙工作是一个娱乐。对头脑过于清醒的人来说,工作是一种负担;对想象力丰富的人来说,工作是一种娱乐。每天忙于工作,得失难料,对得失过于精明的人,很难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从兴趣出发,对得失看得很淡的人,开开心心玩工作,可能玩得很精彩。

146、 ⊙佛家所说的一切皆幻.只是自然现象,如何从自然现象中取其所需,才是最要紧的。求悟其真而求至乐,顺应其幻而求小乐,都是有趣的活法。

147、 ⊙有的人一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便着急了,恨不得抓紧时间,及时行乐。与其为文字所障,为理所执,不如留一份闲心,享受短暂人生的美妙。

148、 ⊙追求名利空花,不如追求性灵的解放如何摆脱精神的枷锁,获得大自由?佛日:一切凡夫所有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随身,或身随心。《大般涅槃经》

149、 ⊙一切凡夫所有的身心都不得自由,或者心随于身,或者身随于心。身即身体以及外在行为,心即心灵以及内心想法。什么是心随于身呢?

150、 ⊙《大般涅槃经》说:譬如醉人酒在身中,尔时身动心亦随动,亦如身懒心亦随懒,是则名为心随于身。又如婴儿其身稚小心亦随小,大人身大心亦随大。又如有人身体粗涩,心常思念,欲得膏油润渍令软。是则名为心随于身。意思是说:好比喝醉酒的人,身体动了心也随着动,身体疲懒心也跟着疲懒,这叫做心随于身。又如婴儿的身体幼小,心也一样小;大人身体大,心也一样大。又如有的人皮肤干涩,心中就时常希望得到膏油的润渍,使得皮肤变得软腻。这就叫心随于身。 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今天就欣赏到此,感谢您的光临。

佛语人生感悟_心灵禅语


佛语人生感悟_心灵禅语

1、 佛说:一切俱有缘,不可太执著。确实,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用 心过于执著,太执著就会使自己受到外物的约束,因为执著是偏见和短见 的同行者,太执著会失去活泼洒脱的乐趣。

2、 佛说: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意思是做人、做事都要把握重 心,实实在在,要除去那些浮华、虚伪的心态。花自飘零水自流,倘若是 心中存了自然的法则,多一些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豁达,生活就会平静 怡然。

3、 人生中,有些东西,只是数字,不必太刻意;有些人,只是过客,不必太留恋;有些事情,也只是事情,不必太奢望。

4、 如今,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些复古的元素,渐渐吸引着人的眼球,一抹怀旧的情愫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佛语所道的轮回吧。时尚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而那些坚守在心中根深蒂固的情愫,始终不会迷离,一如人性的善,世间的真。

5、 佛家是非常讲究惜福和惜物的,对自己有的和化缘而来的都非常珍视,不会轻易丢弃。许多佛学大师都非常推崇事能知足心常惬这一观念,他们提倡用知足的心获得坦然和宁静。

6、 轻躁难持,唯欲是从,制意为善,自调则宁。意微难见,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是意自造,非父母为,可勉向正,为福勿回。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法句经》卷上,心意品

7、 布施的真正意义是放下贪悭,而不是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正意义是降伏白心,而不是执著于极端苦行。忍辱的真正意义是怜悯仇人,而不是麻木无奈地忍受。精进的真正意义是法喜充满,而不是同执地修行。禅定的真正意义是保持觉醒,而不是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正意义是树立正知正见,而不是落入偏见。

8、 其实,我们的心本来具有无限潜能,蕴藏无限宝藏,但是由于无明造 作,追逐五欲六尘,使明镜般的清净自性不能显现应有的光明,所以明心见 性就是开发自己的潜能。我们的佛性遍一切时,尽一切处,所以通达佛性的 人不逃避人间的苦乐,而视苦乐为锻练自己意志的试金石。

9、 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一种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却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常态。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我们的生活中应多一些换位思考。男人多与女人换位思考,这个世 界上男女相处就容易多了;夫妻常换位思考,才会相互包容与欣赏;社会中 人们常换位思考,就不会有那么多大打出手的事情发生;执法者与百姓常换 位思考,就不会出现相互对峙甚至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老板与员工相互换 位思考,就会同心同德谋求发展;家长与子女换位思考,才懂得子女需要什 么,父母又需要什么;同事们相互换位思考,工作才能协调一致;商家与顾 客换位思考,才会制订出更好的服务措施 当伤害和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旁观者往往体会不到受伤害受痛苦的 滋味,常常表现得漠不关心,甚至表现出奉劝和说教的高姿态。一旦轮到自 己身上,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所谓的人性。

11、 这世界总有比我们悲惨的人,能为人服务比被人服务有福。

12、 人人心中涌现净水,才能拯救发烧的地球。

13、 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自我的价值,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靠自己的头脑思考,从本身发现自我。这个过程不是靠空想实现的,而是靠踏踏实实的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从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领域,不因自身的某一个缺陷而否定其他优势。其次,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规划,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为自己设定努力的方向,并在这个大方向的指导下去做,否则就容易浪费时间和精力。再次,不为自己无能为力的事徒然嗟叹,也不为成功的遥远而临阵退缩;而要为现在能做到的事尽心尽力,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一步步做出更大的成绩。

14、 对因果报应的难以捉摸性,佛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人们通过自己的思想、言行而作业,或作善业,或作恶业,这是福报、罪报的基本依据。但是,业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的差别,使报应的过程变得相当复杂,即使智者也不能一目了然。

15、 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心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本空。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本无生处,亦无灭处,亦非远离,非不远离。如是心等不异无为,无为之体不异心等。心法之体本不可说,非心法者亦不可说。何以故?若无为是心,即名断见;若离心法,即名常见。永离二相,不着二边。如是悟者,名见真谛,悟真谛者,名为贤圣。《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

16、 一人追求完美,活得很累。禅师对他说: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为什么?你要求完美,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所以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无圆满可言。学会包容,就会拥有一个完整世界。

17、 禅就是活在现前这一刹那,不前瞻亦不后顾。

18、 年轻时以为时光很长,中年后才知岁月很短。

19、 我们能够安分,就能发挥生命力,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才能提升自己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现在的角色,那也就无法扮演更高的角色了。耕云先生

20、 真正的好东西,没有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还有你的、我的,说它再好也好不到哪里。人也一样:还有你我,不算好人;没有你我,才是好人。

21、 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

22、 【天天禅语】一念贪,会造成苦的果。

23、 过于铺张或过于吝啬,都容易被金钱所驱使。对于金钱,我们应取之有道,而且,要把它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24、 【天天禅语】内在的心灵环保先落实生根,就能做到深度的外在环保。

25、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因外界的压力而听不到内心的声音,因此留下许多遗憾:在学业上,由于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我们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所谓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恋爱对象来自外界的压力常常令我们无法坚持自我,从而做出许多错误的选择。如果你问佛陀如何面对压力,他会劝导你不要退缩。佛陀自己就是一个直面压力、接受压力的人。在成就佛道之时,面对误解他的世人,他不动摇也不退避,用智慧的言语与平常心化解谣言,并为俗世提出了解厄之道。可见,面对任何压力,抱定不退缩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把压力当做自然而然的事去面对。

26、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乐,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

27、 一周太长,周末太短。周末太长,一周太短。周一很短,周 末更短。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一周,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不同的周 末。一周,一年,一生,人生圆不圆满,就看一周圆不圆满!

28、 布施,财物多寡无关紧要,重要的在于心;供奉神佛,关键在于是否虔诚。

29、 问:何为忍辱?答:忍辱是耐心,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耐心。不善的,要有耐心慢慢的将之革新;善法,要有耐心慢慢的来推广,不能操之过急,所谓欲速则不达。不好的,想要赶快改,不容易!不但改不了,还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副作用。好的,想要积极推展,也会产生许多障碍。愈是大事,愈要有大耐心。《金刚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成就是要靠耐心和忍力。净空法师

30、 一旦你开始为其他众生过活,在你把关心的物件从自己转换为其他众生的时候,内心顿时放下自我爱惜,便解脱自私心的束缚,内心便获得真正的解放、自由及满足和安宁。海涛法师

31、 若能系一心,一切皆能系。若自降一心,一切自降伏。《菩提行经》卷一

32、 山外青山楼外楼,世上处处有高人。虽然没有必要仰望那些 高人,但学会倾听还是有益的。在倾听中增广见闻,在倾听中自省自 悟,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成为高人,也会拥有自己的倾听者。

33、 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风霜雨雪,还心灵以本色。

34、 心无邪思,意无邪念,则常自在;心正邪不侵。

35、 耕云先生说:天下所有伟大事业都是在统一的心灵下完成的。如果 我们不能做到心灵统一,那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在力量;不能发挥潜 在的力量,就是自己埋没自己。佛学上也讲明心没有碍难事,你心里 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不难了。

36、 【天天禅语】戒慎不恐惧,要戒慎虔诚。

37、 【人人应该学点禅语】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2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3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4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5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6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化敌为友。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8、 悲心如善咒,能咒死者还活。(古印度)提婆《大丈夫论》

39、 欢喜悦乐,离诸忧恼。心意柔软,诸根清凉。《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40、 上来。放下心中的妄念、放松身体、放松心情,没有负担是最舒服的事,人只有无依无求,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41、 八、实相、真如、佛性大乘因者,诸法实相。《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42、 当一个人知道迷惑的时候,并不可悲,当一个人不知道迷惑的时候,才是最可悲的。所以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面孔,这样才能超然物外,寻求真我。

43、 人生若精神文化充足富有,纵使物质生活平淡,也会感到乐在其中。

44、 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证严法师

45、 一旦养成了服务他人的习惯,自己的思想意识不自觉地就会支配行 动,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表现在行动上。如果你早已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 习惯,那么就坚持下去,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把爱心献给他人的重要性, 现在就开始以此为准绳衡量自己的行为。

46、 【天天禅语】学佛不是肓日皈依,而是小心谨慎地找找良师。学佛不是肓修瞎练,而是依教奉行地踏实修行。学佛不是沉迷理论,而是身体力行地取得成就。学佛不是好高鹜远,而是系统次第地闻思禅修。学佛不是断灭念头,而是保持觉醒地回归本初。学佛不是向外着相,而是观照自心地显露本性。学佛不是追求神通,而足智悲双运地证悟佛果。

47、 人类本来以为有我、你、他,若从其大同言之,即可视同一体而相爱了。譬如人的一身,头若有了痛痒,手即会抚摩他;一处有了苦乐,全身都觉得苦乐。根据这样道理推开去,在家族有同宗爱,在地方就是同乡爱,在职业就是同业爱,进之有同社会的相爱,同国家的相爱,同人类的相爱,乃至对于动物界有同血气心知的相爱,以及自然界和全宇宙的大爱了。且如人的一吸一呼,与空气、阳光息息相通,本来都是宇宙大爱的表现。能够这样略其小异而取其大同,成了全宇宙的大爱,即是佛法的大悲心。(民国)太虚《心理建设》

48、 世间有不思议,出世间亦有不思议。《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49、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50、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追求精神良药的智者就像狮子一样伟大,追逐物质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当一块石头丢过来时,狮子根本不理会石头,但会观察石头是谁丢的;狗根本不会观察石头的来源,却盲目地去追石头。心,是诸法之根,万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诸法;通达了心,等于通达了万物;降伏了心,等于战胜了一切。

51、 看清自己,意味着不以他人的眼光评判自己,不为他人的意见轻易动摇。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善于从自身中找到平衡也许某方面我们比别人优秀得多。

52、 抛掷了往事缤纷的戏台,将自己从梨园的梦境隔开。自此后,慵懒是我的姿态,优雅是我的情怀。说什么孽缘情债,唱什么相思成灾,戏里戏外,谁又将谁主宰。洗去了胭脂粉黛,卸下了浓妆艳彩,客往客来,谁又将谁倦怠。谁说戏子注定悲哀,看我将清凉的过往深埋,独倚在禅寂的长榻上,等一场梨花的寂寞,重来。

53、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时生。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少室六门》

54、 智慧与烦恼如天平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烦恼少一点,就增一分智慧。

55、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56、 人生生活的禅法,是一种理解、友好、希望、乐观,它首先不是内心与世界的一种生疏,也不是恍惚。

57、 苦,以烦恼为本;烦恼,以颠倒邪见为本;邪见,以虚妄分别为本。虚妄分别无有根本,无有色相,难知难断。是贪瞋痴,皆以无明黑暗为首,从彼所生,由彼所生。一切皆悉虚妄不实,是贪瞋痴,本性清净。《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

58、 台湾的离婚率逐年不断攀升,衍生不少社会问题。希望人人都能先由自身建立正常的家庭伦理,再去影响其他的家庭。

59、 【一日禅】淡,所以不苦。甜到浓时会变苦,苦到浓处心无力。生活如水,欲望如糖,不是糖越多,水就越甜。适当的追求,能使生活甜蜜,欲望太多,甜也会变成苦。一颗心,经得起平淡,能看淡得失,虽无大喜,亦无大悲。淡淡的岁月,淡淡的心,静静地走,优雅地坐,安然地睡。人生的味道,淡久生香。

60、 心虽成二分,而心无二相,如刀不自割,如指不自触,而心不自见,其事亦如是。《大乘入楞伽经》卷七

61、 人必须把心中的贡高和我相放下,才可能发展出宽容、忍辱和尊重别人的谦和,从而发展圆融的人际关系。郑石岩

62、 晨光里我自由吐纳,吸入朝霞,灿烂心的苍穹;呼出希望, 唤醒万水千山。来吧,朋友,我们借一缕晨风梳妆,就一盘晓日早 餐,踏一路晨歌出发。不要怕地铁拥挤,不要怕车多路堵,也不要怕 山高水远,跟随心的引领,没有你不能抵达的地方。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自伞自度自性自度】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

64、 【大智慧】 看透名利和生死关的,才是大智慧。

65、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

66、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轻松。心存善良的人,就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67、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被痛苦折磨之时想过:来生再也不想做人。

68、 田里的庄稼不会长得千篇一律,林子里的树木一定有高有 低。整齐划一是一种美,但庄严中略显单调;参差不齐也是一种美, 凌乱中却张扬个性。不能因为喜好一种美而排斥另一种,美各有其价 值,各有自己的灿烂,每一种美都有存在的必然性。可以不喜欢,但 应该彼此尊重;可以不接受,但应该相互宽容。

69、 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冻时,近火虽可取暖,但太靠近却很危险;若看不开、放不下,犹如手拿烧红热铁,必然被烫伤。世间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来很美,喝起来也很清凉,但握久了手也会冻伤。

70、 【天天禅语】春节即将结束,大家欢聚的情形仿佛昨夜一梦,转瞬即逝。开心被留在回忆里,美食只能成为回味,五彩烟花也只曾是天空的一瞬而已。除了业力,没有什么能跟随我们到永远。孝敬父母,关爱生命,怀有善念地度过春节,还是烦恼多多,大鱼大肉,自私自利地享受假日,都将会产生不同的善恶果报。

71、 【最有禅意的句子】想快乐生活,需先学做人;学做人,应先懂得如何爱人。

72、 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修行的诀窍就在这四个字上。

73、 【禅语感悟】 比丘执迷不悟,错上加错,最终害了自己。偈日:末法多邪魔,附 人显神通。智者当明辨,勿把心迷惑。做人时时要正自己的心,因为只 要没有正的地方,邪就会出现。宣化上人开示说:一心不乱成 三昧,要时刻思量阿弥陀佛的善境界,不要想俗事俗务,要一心不乱,即 入禅定。这样做,就会减少自己的错误。

74、 譬如伽陀药,能消一切毒,佛法亦如是,灭诸烦恼患。《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75、 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间断,如是业应作。《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76、 【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有些人即使在认识数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总似有一种隔膜存在,仿佛盛开在彼岸的花朵,遥遥相对,不可触及。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认。

77、 如今有些人从书本上、网络上积累了很多佛法知识,这个也学,那个也修,并且求了很多法,内心却并没有生起出离心与虔诚心,在觉悟上也尚未提升,反而更加迷惑,这种情况叫做智慧错乱。智慧错乱的人是无药可救、无法可度的。仅仅积累很多知识却不实修,那又怎么能趋入解脱大道呢?088。

78、 佛教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诸法之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分别,也不应该有物我之分别。世人都受欲望驱使,追求名和利,自己寻找了无尽的烦恼,这是本性清欲的迷失。佛法主张人要一心向善,对任何事物都要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人生也会因此而得益。

79、 法身无相,不可以音声求。妙道亡言,岂可以文字会?《光孝思彻禅师》

80、 我们都希望自己健康,却又常常成为自己健康的杀手。这个 杀手非常懒惰,总是用久坐不动的方式阻滞身体的血液循环;这个杀 手没有生活规律,作息时间从不固定,也不记得吃早餐,而且一直有 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个杀手非常忧郁,人生里几乎没有晴空,生命中 充满阴霾,胸怀非常狭窄,并且脾气粗暴。

81、 宽容的大道理人人都懂,但能够真正做到宽容的人却并不多。生活中,许多人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对于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只会整天陷于烦恼和是非之中;一个懂得宽容的人,知道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能够诚心助人,化解怨恨。善于宽容,可以让自己远离不必要的是非和争端,体会到宽容带来的安宁和满足。

82、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灵健康三要:乐观、善解、有爱。

83、 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生。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亿杂类之身。《净度三昧经》

84、 人生的旅途中,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诱惑在等待着我们,使我们举步维艰。越是目标远大的人,面临的诱惑也越多,因诱惑而丧失自我的人,说到底,是因为不够坚定,或者只注重眼前的享受,而看不到长远的利益。诱惑将人套住,让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85、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着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86、 生气、恼怒,对人来说,就像销蚀武器的锈。南传《佛教格言愤怒品第五》

87、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智慧,是心宽念纯、海阔天空,用爱拥抱大地苍生。

88、 筝一曲云水禅心,让丝丝禅意融进生命,在心底安静的生长。心的安静犹如坐在花树下听风,就连呼吸也是染了香气的,沉静的妙处体现在平和与相知,仅凭只言片语便可领会其心,那是开在两个人心间超越灵犀之外的花朵。

89、 当你遇到一件事情,已无法解决,甚至是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心情时,何不停下脚步,给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或许换种方法,或许换种角度,或许换条路来走事情就会简单了许多。

90、 意识若转依,心则离惑乱。我说心为佛,觉了一切法。《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91、 人情也是一种守恒能量。

92、 在清简如水禅意的时光里,静赏一山一水,一朝一夕,淡看繁华烟云,所有不舍与难忘,从容一笑,此时岁月依旧安好,流年如初无恙。

93、 受苦其实是了苦,享福其实是消福。福来时,不要沉溺;苦来时,不要惧怕。在享福时念着未来会来的苦,在受苦时畅想日后的甜。唯有如此,才能更长久地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94、 曾经以为,空空地念佛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法喜,大概也就没有效果吧;现在才知道,空空地念佛,竟是这样的功德满满。

95、 当人心迷失了方向,不妨静下心来,看看禅语,使慌乱的心渐渐平息,为上道......19、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

96、 我们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样光明,如果没有被云雾般的烦恼遮住本性,就会永远光明无比;我们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样圆满,如果没有被罗喉般的私心毁灭功德,就永远那么充盈。我们对着月亮祈愿吧,愿我们早日去除烦恼与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网满的本性。095。

97、 每个人总能忍受一些辱,也有一些忍无可忍之处,通过修炼,可以使不可忍之事越来越少,这是一项终生的工作,到了无处不可忍时,也就成佛了。

98、 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

99、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实际事,应成为每个人恪守的生活准则。有句话说得好: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行动是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最佳证明。只在心里想和只说不做都是虚的,没有一点实际作用。例如一个饥饿的人,即使把山珍海味的名称写了满满一纸,也不能充饥,不如立刻吃点东西,马上解决饥饿问题。

100、 不欺诸佛,不自欺己,不诳众生,是为菩泸第一至诚。《宝女所问经》卷一

101、 禅之宗门开悟需籍借三藏之教理,然于日用应缘时若只以教理分析,说 空说有,识心作祟,不仅误己更是惑众。若欲不被万境之烦恼扰,不被 心中之识见扰,莫离万境、莫压知见,只是提起一句话头,以此履践, 以此入门,以此窥得禅之堂奥。

102、 【天天禅语】人人要疼惜自己,也要疼惜大地。

103、 对青少年,要关心不要担心,要诱导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权威。(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04、 在矛盾纠纷中忍让是宽容,在名誉利益中退让是淡泊。一个有涵养的 人,不要因为枝节问题与人发生争吵,当我们面对各种非原则的矛盾时,要 刻意忍让,巧妙化解,善于变寒霜为春风,化干戈为玉帛。俗话说,忍让路 就宽,宽容路更宽。忍让和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亦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它 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沟通心灵的金桥,它在消除怨恨的同时又让我们获得 了爱与快乐。

105、 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06、 【天天禅语】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固或发挥功用了。

107、 人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众生,人间便会散发透彻之爱的光芒。

108、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要镜中人笑,照镜的人要先笑。

109、 对于正确的决定,这叫坚持;对于错误的选择,这叫固执。

110、 佛在遗诫中说: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意思是说:你们应该勤奋精进,好比细水长流便能穿透石头。如果修行者常生懈怠心,那好比钻木取火尚未钻热便停止一样,虽然想得到火,又哪能得到呢?成功就是一个钻木取火、滴水穿石的过程,唯有日日精进而不懈怠,才能穿透障碍的厚壁,擦出成功的火花。

111、 正因为事物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因,因此,佛家提倡随缘,根据外部条件确定自己的预期,不勉强要求某种结果。许多人将随缘理解为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因此遇事消极,一味等待机会,等待命运的垂青,很显然,这是对随缘二字的误读。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尽人事听天命。对于该做的事,对于做了于人于已有益的事,只管努力做去,至于成败结果,用不着考虑太多,随缘就可以了。只要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遗憾。

112、 人之所以陷入名利旋涡不可自拔,往往是因为错信名利的永恒,于是控制不住膨胀的欲望,被权力和金钱迷了心窍,执著于永久拥有。其实世间任何拥有都只是过程,就连人的生命也只是一个过程。

113、 善人死者,福应生天,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受无量苦。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未曾有因缘经》卷上

114、 一花一世界,一尘一禅悟。拂拭,是对物的净化,但光阴之尘,不久又会蒙蔽原有的光华。尘,也是生活的真实。朝花夕拾是怀旧,昔尘今拂是迎新,怀旧看到生命中曾有的自我,迎新是面对未知的岁月。任那些尘轻轻扑面,见尘如见雪,祛烦但不忘忧,心生自在。

115、 有人常为负担太重而困扰。师言:不要担心负担多、责任重;能受天磨方铁汉,只要脚步站稳,力气是愈用愈大的。证严法师

116、 恶言骂詈,侨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给忍恶,疾怨自灭。《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117、 若能体认到妄语会导致遭到诬陷、诽谤,并被他人欺骗;离间语会导致亲朋好友之间互不和睦,并对其进行反驳等;恶语会导致经常听到不悦耳语,并自己所说之言也成了争吵之因;绮语会导致言语无有威力、口才拙劣等;根据造业的大、中、小,堕地狱、饿鬼及畜牲道,我们就会放得下妄语、离问语、恶语及绮语。

118、 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一切不能为害,圣固犹若金刚。不著二边中道,倏然非断非常。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智者达色无碍,声闻无不惘惶。《宝志公》

119、 人生欲壑难填,惜福让我们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少一些攀比,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常乐,便能让心灵达到一种从容而淡定的境界,便能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佛说母亲十恩】一、怀胎守护恩;二、临产受苦恩;三、生子忘忧恩;四、咽苦吐甘恩;五、回干就湿恩;六、乳哺养育恩;七、洗濯不净恩;八、远行忆念恩;九、深加体恤恩;十、究竟怜愍恩。唵嘛呢叭咪吽。愿天下所有母亲吉祥健康,平安喜乐。语录基地。

121、 【最有禅意的句子】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和断除,同时,爱心和智慧得到无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佛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和习气比没有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122、 活在当下,并非不回忆过去,不展望未来,而是专注于每一件事,用全部心思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现在都会引导未来,所以,失去了此刻,就相当于失去了未来;把握此时,才能创造出好的未来。

123、 吾人学佛,须从吾人能实行之佛的因行上去普遍修习,尽吾人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便是修习佛的因行。要之,凡吾人群中一切正当之事,皆佛之因行,皆当勇猛精进积极去修去为。废弃不干,便是断绝佛种。(民国)太虚《行为主义之佛乘》

124、 心灵的欲念,是引发人生最痛苦的因。

125、 做人应该立好志、发好愿。从事慈悲济世工作要发挥义务的精神,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忙;不要因为一点不如意事或眼前逆境,就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可怜的人。其实人生在世,往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26、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127、 若以菩提为其物者,彼彼众生由我想故,而有我想,即非菩萨。《大宝积经》卷一,三律仪会

128、 苦中作乐自坦然,化苦为乐得超然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领会乐。

129、 心怀慈悲,与人为善,努力服务于人,不一定会受到赞赏,不一定会被他人铭记在心,有时正好相反,你默默的付出可能被完全忽略,你慷慨的善行可能遭到嘲笑,你勇敢的牺牲可能被人中伤,那么,博爱和行善,还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因为博爱和行善,不仅仅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改善生存条件、美化环境。一个人的幸福是不存在的,一池之水污染,谁是清净的一滴?一山之木枯萎,谁能独自欣荣?一个人的幸福和许多人的幸福的关系就像天空和云彩一样,如果没有云,天空会不会寂寞?如果没有天空,云到哪里停泊?先觉者们完全清楚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因此,无论他人的态度如何,他们都会坚定不移地博爱和行善。

130、 世间一切现象,不外是我们心灵活动的一种影像,一种投射。心仿佛是画家的一管彩笔,能够随我们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来描绘出聚散离合的情境;有些诸如变色龙之类的动物,也会随着生存环境的不同,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将自己的身体蜕变成和环境相同的颜色,通过这层保护色,以避免外界的伤害。

131、 【天天禅语】只要甘愿、乐观,人生没有过不去的苦。

132、 精进,看起来是辛苦,实际是安乐。禅定,看起来是刻板,实际是活泼。智慧,看起来是放下,实际是拥有全世界。

133、 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一是靠勤,二是靠俭。勤是开源,俭是节流。

134、 这世上所有爱与恨都是自己感召而来,我们找到怎样的爱人,得到几分爱,都是我们内心的写照。当我们抛开那些俗世的想法,抛开外在的条件净化我们的身心时,身上的场态阳多阴少,便能轻易感召与我们匹配的真诚伴侣。

135、 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证严法师

136、 对人生抱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使得只想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自我封闭的心情,同是试图深入封闭状态中并勇往直前的心情之间的矛盾,总是使自己陷入孤独,并且成为我们总是嘟囔着人生真没意思那句口头禅的根本原因。

137、 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拥有使用地球的资格,每一个生命都平等地具备使用地球的权力,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尊重生命呢?为什么不善待动物呢?

138、 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禅不在禅堂里,禅不在深山古寺里,禅就在我们每个人举心动念的当下。

139、 修禅的关键在于行禅,在于如何去做。听得太多,说得太多,却不去做,这也是假法。虽然听得不多,说得不多,但能身体力行简单的一句偈文,这就是真法。

140、 这世上男女间的相生相克,也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141、 一切世间恶、不善法,皆以无明为其前导而得生长,以无惭愧为其后助而不损减。《本事经》卷四

142、 古人说覆水难收,实际蕴涵了昨日不再、悔恨无益的深刻智慧。

143、 佛说:此事相距不远,不关他人的事,正是我自作自受。生活中难免有烦恼,难免会倒霉,难免有挫折和失败,怎么办?埋怨老天爷,埋怨环境,埋怨政府,埋怨他人,有用吗?非但没有用,烦恼只会更多,挫折感更强。为什么呢?一旦找到了一个推卸责任的对象,怨恨便具体化了,难以排解。但是,谁能为你的不幸负责呢?怪老天爷,老天爷不会答理你;怪环境,环境不会为你改变;怪政府,政府没闲工夫听你诉苦;怪他人,他人不会认账。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深陷不良情绪中难以自拔。因此,佛经告诉了人们一个迅速摆脱不良情绪、重新审视和面对未来的方法:忏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省自己的过错,追究自己的责任。人总是容易原谅自己,不容易原谅别人,记别人的仇能记十年,甚至一辈子;记自己的仇能记十天就不错了。一旦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很快就释然了,不良情绪也烟消云散。

144、 巍巍堂堂,万像之中独露;明明历历,百草头上相逢。《宏智禅师广录》

145、 死者弃身,其行不亡。譬如种谷,种败于下,根生茎叶,实出于上。作行不断,譬如灯烛,展转燃之,故炷虽消,火续不灭。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如车轮转,不得离地。《佛说孛经》

146、 禅坐并非等同于禅定,通往禅定的方法还有很多,圣严法师所推荐的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都是修行的常见方法,并且以后三种更为重要。坐禅能将身、息、心的调节合而为一,保持正确的舒适的姿势,调整呼吸的节奏,放下心中一切妄念,将散乱的心集中为统一的心,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

147、 【天天禅语】要做心地农夫,自我耕心田,也在人人心中耕福田。

148、 【天天禅语】把握当下做得欢喜、心安,就能得到道理。

149、 若是想超出三界,要无念,连这个善念都无所着,行一切善,不着一切善,行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着一切相。

150、 做人要敢做敢当,可以有利于己,但要无损于他!最好的生活就是以一颗纯善之心,真诚待人。做得多,要得少;不埋怨

151、 逃避责任,寻求一生的清闲,就无法延续自己的慧命。

152、 一位哲人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理想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怀揣理想,人生便可轻舞飞扬。

153、 共富不是要分富人的财产,而是要先富者承担起带领共富的责任。这 应该是邓小平提出先富论的前提。先富者是邓小平理论的受益者,富 而忘却责任就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背叛。

154、 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与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与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155、 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大般若经》卷四一二,乘大乘品

156、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民国)弘一《佛法十疑略释》

157、 佛法的觉醒之道,就像一条清净的长河。长河具有滋养万物和冲刷污垢的作用,并不停地朝着大海的方向流淌。同样,觉醒之道也是如此,它具备增长众善和净化烦恼的功德,并不断地引领行者朝着佛果的大海迈进。增长众善的功德,是爱心;净化烦恼的功德,是智慧。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于调伏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而宣说。我们为了修行而作出的一切努力和付H{,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伏自心。即使我们修行长久,佛学渊博和身份高贵,但内心如果仍然没有丝毫被调伏的话,那就只是徒有虚名,而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158、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开悟,是为众生之慧命,若不能以众生 之苦乐为己身之苦乐,是为自私自利,与无上菩提背道而驰, 即使诸佛菩萨、善知识在面前,也会错过。

159、 你必须做到唯求心安,事事无愧,人活着是责任义务,如初祖达摩所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耕云先生

160、 跑马拉松,虽然起跑线一样,渐渐地必然拉开距离。贵在调节自己的体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虽然最后到达,也跑了同样距离。学业、人生都如此,贵在是自己的,贵在坚持,贵在不半途而废,而各随自己方便条件调节使用,缓急得当,决不放弃,必达目的。

161、 心是禅的关键,禅是成佛的阶梯,心的悟力是长流不断,而非停滞一处的。因此,每个时候对事物的领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达某一个禅天,此乃成佛之阶梯也。

162、 慈悲为首,不损众生,是名羼提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163、 【消业与成佛】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业除魔,方可获得幸福, 方可修身成佛。

164、 【天天禅语】向正路走、做好事,是最恳切的虔诚。

165、 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会饮尽红尘最后一盏茶汤,出离三千世界,换一世平宁。是迷途知返,是禅定了悟,已不重要。此后寒山石径,乘白驹而行,饮下千江之水,将禅茶品到云淡风轻。

166、 有行者问:即心即佛,哪个是佛?师云:汝疑哪个不是佛,指出看?无对。师日: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大珠禅师语录》

167、 人不能无自我,也不能太自我,凡事过度必致偏执,人一偏 执,就容易钻牛角尖,痛苦就难以避免。所以古人教我们做人做事都 要执中,中则不偏不倚,思想崇正,做事崇实,做人崇信。

168、 【佛语禅心】 如果你是抱着占有心态,无论你占有什么样的好风水,自然都无法为你服务。因为这样做违背了自然的本性。自然的本性是无我的包容。自然无私地养育着生命,却从来不占有我们的生命。父母之爱也是如此。所以上等风水是我们的心,而打开我们与自然能量的钥匙是孝道。

169、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 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 枯竭。

170、 两舌指立于两者之间拨弄是非,离间两者,令起斗争。有的人两 舌是为了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这不但是口舌的过错,更是心中有恶念。

171、 【安详 美的极致就是安详。

172、 佛家认为,人生在世,时时会造作三业身业、口业、意业。

173、 知一切佛及与我心皆如梦故,如梦所见从分别生,见一切佛从自心起。又知自心如器中水,悟解诸法如水中影。又知自心犹如幻术,知一切法如幻所作。又知自心诸佛菩萨悉皆如响,譬如空谷,随声发响。悟解自心,随念见佛。四十华严卷六

174、 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价,安宁、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泡沫与灰尘,何必抵死相争?

175、 早晨让走过黑夜的眼睛找到光明,早晨使越过无声的耳朵听 到乐音。为什么早晨总是与希望相连,因为光明和音乐足以带你高 飞。光明指引飞翔的方向,音乐伴随前进的翅膀。鸟鸣和朝霞组成声 光世界,晨风和露滴舒展心灵情思。早晨的自然很多彩,早晨的飞翔 不寂寞,早晨的生命最生动。

176、 有三法世间所不爱、不念、不可意,何等为三?谓老病死。世间若无此三法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间。《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46经

177、 一路行程,或乘车或步行,皆有一目的地,若漫无目标,是为流浪。参 禅亦然,不立开悟之信念,不行彻悟之跬步,纵使法门无量、花样百出, 于己何益?终是在宝贵生命里甘做个流浪汉。悟,需时节因缘,急不来, 古人以三世心念、因果之理,能够不急不躁、照顾脚下,目标也更长远。 日日行日日参,不仅所悟者横超三世,即使所造之器物、所写之文字, 也能流经千载而魅力不减。

178、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干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四十二章经》

179、 【天天禅语】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

180、 我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朴素地认为,假如人人都能自修, 人人都能自律,人人都能去恶向善,人人都能博爱,这个世界是不是 就没有这么复杂,人心是不是就会简单些,快乐就会多一些,痛苦就 会少一些,美好就会多一些,龌龊就会少一些?不要问别人能否做得 到,先问自己是否已做到。

181、 无信与迷信二者,宁愿无信也不要迷信。信必须智信,不可捕风捉影。

182、 有句古语是这么说的: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两个人在一块过 了一辈子可能还跟新认识的一样,相互疏远而陌生;而有时两个人偶然巧 遇,可能会一见钟情,似曾相识,心心相印。因此,我们说认识的时 候,不应指两人相处的时间,而应指是指心有灵犀。

183、 他人出于嫉妒心,非理辱骂谤我等,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宋)朗日塘巴《修心八颂》

184、 贪欲永尽,瞋恚永除,愚痴永尽,一切烦恼尽,是名涅槃。《杂阿含经》卷一,第18经

185、 若缘自身起解脱,亦唯迷尽,无别有我名解脱者。(古印度)无著《大乘庄严经论》卷二

186、 甲如理如法,认真念经;乙有口无心,也算卖力;丙则偷懒耍滑,把 真经念成歪经。老和尚虽洞若观火,但不点破,无论经念正念歪,大 家念完吃饭。如是天长日久,甲乙顿悟,老和尚从此听的都是歪经, 寺内香火渐断。

187、 做一个云水禅心的人,在纷繁的尘世中,承受花开的美丽,承受凋零的凄凉。纵算人世冷暖,天高地远,我幺们依旧可以让日子过的清净简单。日子如行云流水,我们却可以烹一杯世味熬煮的茶,于老旧的轩窗下,看一朵白云飘过,一滴雨水滑落。

188、 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189、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生富足之道,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心。

190、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欣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生就会因为这份欣赏与被欣赏而更加和谐、灿烂!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世间赏心悦目的人和事,常人大多都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但对那些让人不舒服的人和事,却更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191、 若欲即身成佛位,无散专一观自心。(宋)米拉日巴《道歌》

192、 秋天的晚风有一些凉,静静地在秋凉中行走,走向浩瀚的星 空,走向童年的梦境,走向你。你萌芽在我的少时,你含苞在我的青 春,你绽放在我的中年,你还将灿烂在我生命的终点。秋凉的夜晚, 相对于初春的早晨,不过一次寻常的花开花谢。好在时间是一个圆, 你我注定在某个切点重叠。

193、 为人处世切忌心胸狭窄,争强斗盛,特别是在领导面前,不能恰如其分地符合自己的身份做事,就可能贻误自身。因为,领导大权在握,他们不会容忍你修身养性达到一定境界才让你去做事,不会因你的缺点和不足而让工作或者事业受到损失。在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威胁时,都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果断的措施排除危险。所以,对事情客观一些,理智一些,生命将是另外的风景。

194、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195、 让父母欢喜、安心,就是孝顺。

196、 欲,是自己欠下自己的食粮。

197、 佛法大海,信为能人,智为能度。若无信,是人不能人佛法。譬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一

198、 有失败的勇气,才有成功的希望;有辛勤的耕耘,才有丰实的收成。(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199、 累了,于夜深处禅坐。暗想,这世上的万事万物有影无形,缘起缘落,幻生幻灭,常常不由心不由人,来,无法阻,去,无法留。

200、 人生在世,大家都知道,光阴失掉之后,是没办法再得到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并不重视名闻利养,而是重视光阴。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什么最可贵?时间最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太宝贵!佛法讲时节因缘,这是走向成功之道的秘诀。诤空法师

人生感悟佛语小故事


人生感悟佛语小故事

【佛门名家】

【慧安】

慧安(582-709年),荆州枝江人,俗姓李(一说姓卫)。隋开皇十七年(597)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遁往山中。为挖大运河,隋大业年间追集丁夫,饿殍相枕,慧安乞食救济饥民。隋炀帝听说后便诏见慧安,他又潜藏起来,到衡岳寺去做头陀。唐贞观年间,他往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之后遍历名山,并在少林寺住下。唐神龙二年(706),他被召入宫廷,三年后辞归,不久圆寂。

子欲养而亲不在,世上唯有孝顺不能等待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佛语禅心】在世间,什么最富?什么最贫?慈母在时,称为富;慈母不在时,称为贫。慈母在时,叫做太阳在天中;慈母死后,叫做太阳落于西山。慈母在时,叫做月光正明;慈母亡后,叫做暗暗长夜。所以你们要殷勤地孝顺并奉养父母,这样做同供佛所获的福报没有两样。

卡耐基在为成年人上的一堂人生课上曾给全班出过一道家庭作业:在下周以前去找你所爱的人,告诉他们你爱他,而那些人必须是你从没对其说过这句话的人,或者是很久没听到你说这句话的人。

下一堂课开始前,卡耐基问他的学生们是否愿意把他们对人说爱而发生的事和大家一同分享。一个中年男子起身说话:卡耐基先生,上礼拜你布置给我们这个家庭作业时,我对你非常不满,因为我并没感觉有什么人需要我对他说这些话。但当我开车回家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自从6年前我的父亲和我争吵过后,我们就开始彼此躲避,除了在圣诞节或其他不得不见的家庭聚会,我们则避而不见,即使见面也从不交谈。所以,回到家时我告诉我自己,我要告诉父亲我爱他。

在我做了这个决定后,感到胸口上的重量似乎一下子减轻了。第二天,我很早就赶到办公室,两小时内做的事比从前一天做的还要多。9点钟时,我打电话给爸爸,问他我下班后是否可以回家去,我有些事想要告诉他。父亲以暴躁的声音回答:又是什么事?我跟他保证不会花很长的时间,他同意了。下午5点半,我到了父母家,按门铃,祈祷爸爸会出来开门如果是妈妈来开门,我恐怕会丧失告白的勇气。幸运的是,爸爸打开了门。我一点也没有浪费时间,踏进门就说:爸,我只是来告诉你,我爱你。父亲听了我的话,不禁哭了,伸手拥抱我说:我也爱你,儿子,原谅我竟一直没能对你这么说。这一刻如此珍贵,我甚至期盼时间停止。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两天后,从没告诉过我他有心脏病的爸爸忽然病发,在医院里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一刻来得如此突然,我毫无防备。如果当时我迟疑而没有告诉爸爸我对他的爱,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了!所以我想对所有儿女说的是:爱你的父母,不要迟疑,从这一刻开始!

比尔盖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顺是不能等待的。时间如流水,青少年时期每个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忙学习,忙游戏等成人了,还要忙工作,忙事业当我们认为拥有了可以孝顺父母的能力的时候,父母已经吃不动也穿不了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经远离了尘世。因此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为父母做点事,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感激,而不要总是把爱埋在心里。

常听人说,等有了钱要给父母买这个买那个,如何如何,言辞恳切,十分动人。可这样的话细细思索才觉非常不妥,岂不知世上的其他事都可以等,唯有孝顺不能等待。等你有了钱的时候,父母也许不一定能够享用。李白讲做人需及时行乐,其实孝敬老人也需要及时而行,不要等,不可等。如果孝敬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等有了什么以后,那么一切都晚了。

古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等到你有了时间和金钱奉养双亲的时候,恐怕双亲俱已不在了。这样的情形不正是人生的痛楚吗?

留在心底的痛,永远无法弥补和救治。双亲为了我们受尽了苦累,却一直等待着你的等待,到头来空等一场,父母和儿女双双抱憾。不是你没有孝心,而是你在等待中放弃了机会。

及早尽孝,就是拒绝把自己推入悔恨的泥潭。平常的时候,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安;节假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一束康乃馨;闲来无事,陪父母散散步,谈谈心;工作之余,替父母买点菜,订张电影票这些都是孝道,与挣大钱有何关联?孝敬父母要尽早,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顺,为时已晚,只能空留遗憾。

【感悟】

人生在世,权力、金钱、声名一切不过过眼云烟,最打动人的是父母的爱。这种无私的爱让一切人们所热衰迷恋的东西黯然失色。我们要报答这深深的爱,就要尽早尽快,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只留下刻骨铭一心的痛苦和悔恨。

【佛禅小故事】

【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动念想下山,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照实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慈悲关怀道:你在此参学十三年,今天要走,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心要,等你行李整理好,再来找我一下。

灵训禅师将整理好的行李先放在门外,就持具去见归宗禅师。

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

灵训依言近前。

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

灵训禅师听罢,顿然彻悟。

些佛法心要,等你行李整理好,再来找我一下。

灵训禅师将整理好的行李先放在门外,就持具去见归宗禅师。

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

灵训依言近前。

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

灵训禅师听罢,顿然彻悟。

宽恕别人的错误,就是善待自己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佛陀】

【佛语禅心】不懂得宽恕别人,不原谅别人所犯的错误,其实是苦了自己。

宽容的人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与伤害,相反,心胸狭窄、为人刻薄的人,容不得别人的一点错误和不足。与这样的人相处如履薄冰,很容易受到伤害,谁又会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呢?所以,我们平日不仅应该以诚待人,而且应该以宽待人,以自己的宽容来感化他人。

人一般都是强调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而宽容则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人性的陶冶。当一个人具备了宽容之心,就能达到心灵的平静,就能化解许多矛盾,消融许多仇恨,赢得别人的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和谐。

我国历史上和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就演绎了无数宽容有益、量窄有害的真实故事。

官渡之战前,袁绍拥有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势力。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袁绍统率十万大军,进逼许都,当时曹操驻守许都。因为袁强曹弱,众寡悬殊,曹操的部属惶恐不安,关中诸将皆中立观望,许多人唯恐自己性命有危险,便暗中与袁绍联络,以谋退路。

后来曹操用奇计,出奇兵,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不可一世的袁绍率领残兵败将渡过黄河。曹操缴获了袁绍丢下的所有辎重、地图、书信和珍宝。

在袁绍的往来书信中,曹操翻到许多下属暗中写给袁绍的信。有些人建议曹操严厉处置这些暗中勾结袁绍的人,曹操却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不仅没把这些信曝光,没有揪出与袁绍勾结的下属,而且把这些书信全部当众烧毁,并说:袁绍强大的时候,我尚且担心性命难保,何况我手下的那些人呢?

即使他们暗中与袁绍联络,谋求退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些曾经想投奔袁绍的人都暗自羞愧不已,又赞叹曹操有如此宽容的胸襟,从此对曹操忠心耿耿,万死不辞。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当然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就像有本书上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我们何不抛弃仇恨、放下愤怒,来善待自己呢?

【感悟】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广阔的空间。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也不容易。关键是。心灵是如何选择的。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如果选择了宽恕,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

【佛门名家】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大师(344-413年),是一位博览大乘义学的高僧,当时的佛教界由于他译出般若经论,而解决了不同观点的般若学疑义,使空的思想在中国走向正统的大道。又由于《法华经》的译出,启发当时的大乘佛教,成就颇多学者。

他所翻译的经典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如以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的《百论》为依归的三论宗,源于《成实论》的成实宗,促使《法华经》、《维摩经》的研究,并为中国本土的天台宗奠定了基础。

此外,《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的经论,《弥勒成佛经》促成了弥勒信仰的发达,《坐禅三昧经》的译出促成了菩萨禅法的流行,《梵网经》一出,中国本土得以传授大乘戒,《十诵律》为研究律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宽容自己,才能放下生活的重负不为小事而执着,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

【佛陀】

【佛语禅心】不为了自己犯下的小错而耿耿于怀,是对自己的宽容。

唐朝的仰山和尚是沩山禅师的学生。有一年,师徒两个一年没见了,彼此都十分挂念,等到见面时,沩山禅师向仰山问道:这一年你都做了些什么事?

仰山说:我开了一片荒地,然后种了一些庄稼和蔬菜,每天挑水浇地,锄草除虫,收成很好。

沩山禅师赞许地说:你这一年过得很充实呀!

仰山和尚便问:老师,您这一年都做了什么事?

沩山笑着答道:我过了白天就过晚上。

仰山随意说道:你这一年也过得很充实呀!刚说完,就觉得自己这样说有欠妥当,话语中似乎带着讽刺的意味,于是涨红了脸,情不自禁地咂_『咂舌头,心想:我这样说,老师一定以为我在取笑他,这样说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他的这一窘态早就被沩山禅师看破了。就在仰山盘算如何补救的时候,沩山禅师责备他说:只不过是一句话,你为什么要看得那么严重呢?

仰山仔细一想,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偶然的小疏忽,或无意的小过失,只要不是成心那样做的,如果也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那就随它去吧,没有必要老是把它放在心里。

想到这里,仰山便对老师说:我们开始上课吧!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时地宽容着别人,当别人踩了自己的脚道歉时我们说没关系;当别人历尽千辛万苦而最终失败时,我们给他的是句安慰和鼓励为了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我们考虑到了一切,可唯独忘记了最不该忘记的自己,忘记了宽容自己。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坎坷、挫折与各种各样的不如意的。我们自己也时常犯错误,在这些不如意与错误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别人的宽容,更需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宽容。他人的宽容只不过为一颗受伤的心带来一丝慰藉,自己的宽容则会使这颗心迅速地恢复往日的活力,化失败的痛楚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假使受到一点挫折便耿耿于怀,不知自我宽容;面对困难,也不敢有所作为,恐怕也只能是碌碌无为、郁郁而终了。

宽容自己,其实就是宽容别人。宽容自己的脸面,不为受到误解责难而过不去,就是宽容了误解责难者;宽容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努力工作、热爱生活而充满自信,而不是在待遇职位、表扬批评的风雨中迷失,也就宽容了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不公不平;宽容自己的操守,所有人都不是圣人,生活中的一切滋味都是~种体验,值得回味和品尝,这也就宽容了其他有过过失的朋友的某些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宽容自己,不为自己的生活不够富裕而责怪自己。宽容过去的自己,过失与缺憾都已铭记,成为特别宝贵的经验;宽容今天的自己,成绩不多,但有一分平稳、一分安宁的生活,还复何求!

【感悟】

世上的事本身就很平常,没必要让一些小事占据你的一心。风吹云过,烟消雾散,你会发觉天地原来是如此澄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学会宽容自己,放下人生的包袱,才能在通向成功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适当中肯,以身作则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在众人面前赞叹自己父亲的德行,他这样说道:我父亲非常慈悲、仁爱,不伤害别人也从不偷窃,耿直爽快,实事求是,还行善积德,施舍财物。当时有一个蠢人,听到别人这样说,也有了这样的念头,他说:我父亲的德行,超过了你的父亲。大家就问:你父亲有什么好的德行,请说他的事迹。蠢人答道:我父亲从小就断绝淫欲,从来都没沾染这种脏事。大家又说:如果断了淫欲,怎么生的你呢?。

当时的人们深觉荒诞不经并加以嘲笑。

【禅心】牛皮吹爆了的时候,才会发现自身的渺小与可笑。

赞美是人类的一种品德,但是溢美之词反倒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正如孩提时代的吹气球游戏一样,适量的空气可以使五彩的气球漂浮在空中,但如果过多地给予它外界的空气,它便会在你的手中瞬间爆炸,盲吓得你哇哇直哭。

从现在做起,改变自我,把夸赞别人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增强自身修养和内在实力上面,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你便会收获别人对你羡慕的眼光和盛赞的词汇。

只是,务必要记住的是:假如有人虚假地拍着你的马屁,你就应当尥起你的蹄子给他看。还是从你这里,开始杜绝这个恶性循环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佛语禅心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富有的蠢人,愚痴无知,到另外的富人家,见他住的三重楼,高大壮丽,宽敞明亮,心中非常羡慕,当时就想:我也很有钱,也不比他少,为什么不立即动手建造这样的一幢楼呢?他马上叫来木匠问道:你知道那家漂亮的楼是怎么盖的吗?。

木匠回答:那幢楼就是我盖的呀!。

蠢人接着说:你为我也造一幢同他一样的楼吧。。

于是木匠就开始清理场地测量、动手垒地基准备盖楼。

蠢人见木匠垒地基建造房子的模样,心存疑惑,完全不明白木匠在做什么,就问他:你这是做什么呢?。

木匠回答:盖三重楼啊!。

蠢人又说:我不想要下面的两层房子,直接为我盖最上面的。木匠回答:哪有这样的事!哪有不造第一层而能造第二层的?不造第二层,又怎么能造第三层?。

蠢人依旧坚持说:我现在不用下面的两层,你必须为我建造最上面的那层。当时的人们听到此事,觉得奇怪可笑,大家都说:哪有不造下面的房子能建上面的呢?。

【禅心】万丈高楼平地起,华美的空中楼阁也需要坚实的地基才能够造就。

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要经历一个由爬到走再到跑的过程,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像牙买加的博尔特一样成为世界飞人。所以,必要的基础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结果做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认认真真地把你走的每一步踩踏实,那下一步才能更加坚强有力。

成功人士都有着辛苦历程,只是我们都被别人耀眼的光环所遮罩,从而看不到他成功背后的艰辛。当我们抬头仰望的时候,往往看到满天繁星的光华,却总是忽略每一刻星星为了把微弱的光芒送到大地而燃烧自己时的痛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乐享生活中的美好并没有错,但只要动手去做,才会迎来风雨之后见彩虹的那一天。

因为有希望,所以今天的我们才会更加努力。

⊙认真做事,正品做人

【佛语禅心小故事】从前有个婆罗门,自称博学多识,对于各种星象占卜的技艺,没有不明白精通的。依仗着自己有这么多本事,总想显显他的能耐。于是他跑到别的国家,抱着儿子哭了起来。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

他说:从现在算起,我的小儿子再过7天就要死了。我可怜他这么小的年纪就要死去,因此而痛哭。当时别人对他说:人的寿命很难尽知,计算推断经常会出现差错,设想到了7天也许他不会死,为什么要事先哭呢?。

他说:太阳和月亮会有暗淡的时候,天上的星宿也许会陨落,但经过我所推算的事,还从来没有出现过闪失。这个婆罗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和利益,到了第7天,他自己亲手杀了儿子,用来证明他的推算是准确的。

当时很多人等过了7天听说他的儿子果真死了,都感叹道:真是个有智慧的人,说的话一点没错!心中便生信服,都来向他表示敬意。

【禅心】又是一个残忍到近乎恐怖的故事。婆罗门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竟然亲手把自己的儿子杀害了。这个故事已经不单单是笑话,婆罗门的行径只能用惨无人道来形容。虎毒尚且不食子,而婆罗门为了应验自己凭空许下的虚妄预言,做出了如此可耻的事情,可以预见到他所谓的星象占卜的灵验是如何实现的。假如人们明晓了其中的内情之后,恐怕没有一个人再会去他那里算卦了。

不论做事还是做人,都需要有一份认认真真的态度和淡化财利的品性,那必将为你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一片蓝天。

【佛禅小故事】

【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为别人点一盏灯,就是为自己点燃一盏灯。

【佛陀】

【佛语禅心】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了别人,就等于给自己点了一盏灯,照亮了自己。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一人提着灯笼向他走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小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盲人打灯笼是一个许多人都熟知的典故。传统的理解是:这个盲人是一个做事不用大脑想的蠢人,做了一件多此一举的事。试想,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在白天与在黑夜走路有什么区别呢?打灯笼对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站在盲人的角度考虑一下,真正没用大脑想的也许不是盲人,而是我们自己,因为盲人打灯笼并不是为了给自己照路,而是为了让有眼睛的人容易看到自己,不会误撞了自己。这样,他既可以照亮别人,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等于是帮助了自己。

对于这样浅而易见的道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呢?我们往住在为人处事的时候斤斤计较,事事都怕吃亏,举手之劳的事也懒得去做,也许最终倒霉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如果每个人都能点亮心灵的灯笼,那么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与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感悟】

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生活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情,往往是自己先给了对方一个平台,或者协助对方搭建了一个平台,方便对方办事。对方才可能会出于感激,用同样的方法回报于你。因此,你做事留有余地,给人方便,自己也会方便。因为你的付出,别人便乐于为你创造条件,让你方便做事。

容忍他人,就像容忍自己一样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容忍。

【佛陀】

【佛语禅心】和别人相处,就要学会容忍。

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何处,他一口气写了一百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厚待人,容纳非议。容忍就是指能够容忍他人,容忍他人不同意见,容忍他人批评指责,容忍他人犯错误,容忍他人改正错误。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人们能善意地去容忍,因为,在容忍别人的同时,也轻松而幸福地容忍了我们自己。

然而,我们在审视自己的过错时,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比如评判他人,我们会用另一副眼光去品评他们,一点也不留情面,往往使旁人体无完肤。举个具体的例子,同样是说谎,我们对别人的谴责总是很严酷,对自己则会说是有苦衷的等一大堆开脱的理由。又比如有的人希望别人对他干依百顺,照顾周到,可是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同等付出,达到自己的要求。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导致过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以至于我们对别人的过错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从而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家的过锆上。即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它们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都可以容忍。

拉封丹在一篇名为《褡裢》的寓言里说:我们容忍自己却不会宽容别人,就像戴上了一副变色镜。好比万能的造物主给我们每人做了个装东西的褡裢,古往今来,人们总是习惯把自己的缺点藏在褡裢后面的口袋里,而把前面的口袋留着装别人的缺点。

人性中有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只不过有的人可以很好地表现他美好的一面,有的人却因为生长环境或别的种种原因而埋藏了他的本性。比如,同样是被人不小心撞了,有的人可以一笑置之,有的人却闹得两败俱伤。将心比心,假设自己是撞人的那一个,你又如何应付?是不是也希望别人对自己多一些宽容呢?宽容是一种美德,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多理解别人,就像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一样。

【感悟】

生活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过失,对别人犯的错误不能容忍。人无完人,多一些换位思考与谅解,相信我们也可以像容忍自己一样容忍他人。

【佛门名家】

【报恩】

报恩(1058-1111年),黎阳人,俗姓刘。他生于硕儒世家,从小就通治国方略,考试登第。他厌倦尘境,向朝廷辞官,出家为僧,朝廷准从了他的请求。于是他倾心于禅宗祖道,谒访诸多高僧。后来当朝丞相请他到少林寺讲经开示,不久他应诏在少林寺住下,参禅说法。

善待他人,就是在善待自己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常念于一切,孰能以为怨。

【一《法句经刀杖品》】

【佛语禅心】对天下没有一丝损害,自己终身也就不会遇害。常常以慈悲之心对待一切,谁又会对自己有怨恨呢?

一个极其寒冷的冬日的夜晚,路边一间简陋的旅店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客人。不巧的是,这间小旅店早就客满了。这已是我们寻找的第十六家旅社了,这鬼天气,到处客满,我们怎么办呢?这对老夫妻望着店外阴冷的夜晚发愁地说。

店里的小伙计不忍心这对老人出去受冻,便建议说: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就住在我的床铺上吧,我自己在店堂里打个地铺。老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要照店价付客房费,小伙计坚决拒绝了。临走时,老夫妻开玩笑地说:你经营旅店的才能真够得上当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哪敢情好!起码收入多些可以养活我的老母亲。小伙计随口应道,哈哈一笑。

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天,小伙计收到一封寄自纽约的来信,信中夹有一张往返纽约的双程机票,并邀请他去拜访当年那对睡他床铺的老夫妻。

小伙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老夫妻把小伙计引到第五大街和三十四街交汇处,指着那儿的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宾馆,现在我们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

年轻的小伙计因为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美梦成真。这就是著名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经理乔治波菲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实故事。

生活中常是这样:对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善就是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也善待着自己。善待他人,就会觉得心安,心安,即是善待自己。假如一个人没有一颗善心,总喜欢他人为自己付出,自己却从来不想着为别人付出,表面上看来这样的人不吃亏,其实他们是吃了大亏。因为他们在缺乏对待他人的善心的同时,因自己的良心不安,已经在受着心灵的折磨,谁说他们没有吃亏,谁又能说他们在善待着自己。因此说,善其实是通过善待他人来善待自己的。而慈善,其实就是一种善。有善心的人,才会有慈善的行动,通过慈善的行动,既善待了他人,也善待了自己。

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正像我们自己需要别人的关心一样,别人你的朋友、同事、上司、下级也需要你的关心,对别人的冷暖无动于衷的人是无法得到别人的好感的,你真诚地关心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说不定在你困难时还会助你一臂之力。

可见,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

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去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要真诚地对待他人,获得支持和帮助,从而与他人建立真诚的合作。请记住这句话: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感悟】

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j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善待他人,就是在善待自己。当你对别人付出善一心的时候,你就埋下了一颗善的种子,因此你也会得到善的回报。

【佛禅小故事】

【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只记仇恨不记恩德,是下等人;只记恩德不记仇恨,是上等人。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

【佛语禅心】只记住别人对你的仇恨,而记不住别人对你的恩德的人,是一个品行低下的人;能够记住别人对你的恩德,而记不住别人对你的仇恨的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与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同出外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舍时,马沙失足滑落,眼看就要丧命,机灵的吉伯拼上命拉住了他的衣襟,将他救起。为了永远记住这一恩德,动情的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用力刻下这样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前行,不几日来到河边。可能因为长途行路的疲劳使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被打得火星直冒。然而他没有还手,却一口气跑到了沙滩上,用很大力气在沙滩上写下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记耳光。

这以后,旅行很快结束了。回到家乡,阿里怀着好奇心问马沙:你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打你耳光的事写在沙滩上?

马沙平静地回答:我将永远感激并永远记住吉伯救过我的命,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想让它随着沙子的运动忘记得一干二净。

在生活中,一个人刻意记住什么,又故意忘掉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素质和胸怀。有的人面对一些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总是能够一笑了之,有的人却是睚眦必报。即使有人不小心踩了他的脚,他也要斤斤计较,他记住的只有对某一件事情的仇恨,却把人家当初对他的帮助和恩情忘得一千二净。

人不可能永远都生活在掌声中,当有一天,你的身边没有了掌声,你也要记住那些当年曾送给你掌声的人,只有记住那些人,你才可能东山再起。而如果只记住了别人对你的冷落,你就等于失去了获得成功最亟须的东西良好的心态。

很多时候,仇恨的是别人,但烦扰的却是自己。学会放弃仇恨,就等于放弃了烦恼。永远不要因为仇恨而使自己终日郁郁寡欢,有些人是不值得我们去仇恨、去记忆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每天需要我们记住的东西都记不过来,还有什么心思去计较那些无聊的事情呢?

最重要的是,在我们忘掉那些无益的仇恨的同时,我们要记住别人曾给予我们的恩惠,哪怕是滴水之恩。

记住人家的恩德,哪怕这恩德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显得似乎很微不足道了,你也能领会到感恩所带来的生命愉悦。这是良性循环。

只有忘掉人家对你的伤害,你才会轻装上阵。忘掉,不是鸵鸟政策,而是它不值得你去记忆,除非你愿意生活在紧张和焦虑之中。

记住别人的恩德,尽量地忘记别人的欠账,这样你的心里就会永远觉得暖烘烘。而欠账,你欠他的,他欠你的,搁在心里,就永远是一团冰,让你此生此世对这个世界都感到彻骨的寒凉。

【感悟】

仇恨如同你体内的垃圾,只有把它清除掉,你才会轻松。忘记仇恨就等于善待自己。记住别人的恩德,你会觉得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人世间还是温暖的,值得你留恋。记住你该记住的,忘掉你该忘掉的,然后,重新开始。

【佛门名家】

【布敦仁钦朱】

布敦仁钦朱(1290-1364年),藏传佛教学者、夏鲁派创始人,元人译作卜思端,原属绰浦举派,学习过噶举、噶当、萨迦等派教法。佛学知识广博,写了不少佛学和历史的著作。其德格版《全集》共26函,200余种,对西藏所传重要显密经论注释颇多,并首次编订了藏文大藏经丹珠尔部目录。著有《善逝教法史》(亦称《布敦佛教史》)一书,是研究藏传佛教发展史的名著。14世纪中期,受夏鲁地方封建势力阶氏家族迎请,到夏鲁寺主持寺务,寺院得以重新扩建,门徒众多,从此名声大噪。元朝末年,顺帝曾请他进京传法,未成行。卒后,夏鲁寺开始有了转世系统,学说为其转世后辈及弟子所承袭。

学会原谅别人,才能开阔自己的人生被人包容,显示自己渺小;原谅别人,才能扩大自己。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

【佛语禅心】当你犯了错误,别人在原谅了你的同时,也显示出了你的渺小;而当别人犯了错误,你能够原谅别人时,才能显示出你的伟大。

《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记载着六祖慧能遇刺的经过。

当年,慧能与神秀分别在南北二地各弘宗法,两位宗主彼此相互尊重,但门下弟子却各自衍生出崇己抑它的敌视局面来。北宗门徒唯恐五祖弘忍传法给慧能之事广为天下人闻知,遂买通侠客张行昌前往暗杀六祖。六祖预知此事,便准备十两黄金放在座位间。待夜幕时分,行昌潜入六祖室内,正要刺杀之时,六祖从容引颈就刃,行昌连挥利刃三次,六祖却始终毫发未伤。

六祖劝谏刺客:以正剑任侠者,不应该有邪心。以邪心用剑者,必无正当的侠行。我只欠你钱债,并未欠你命债!行昌闻言惊仆于地,久久才苏醒过来,直向六祖求哀忏悔,并希望立刻随六祖出家。

慈悲的六祖先将黄金送给他,并安慰他说:你暂且回去吧!我担心身边的徒众若知道这件事,必不肯容纳你。日后等你变装再来,我会接受你的!行昌秉承六祖指示,连夜遁逃而去;后来在其他僧团出家受戒,法名志彻,精进修行。尔后,志彻因对《涅槃经》经义不解,而再度就教于六祖。六祖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我很久就在想念你了,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令志彻感愧交加,立志追随六祖弘法利生,以报师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原谅别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因为你战胜了嗔恨的心魔,生命因此更自主、自在与自由。真正的强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外在的敌人或许可以用武力消灭,但是内在的心魔则有赖深刻的自省、清明的智慧与果断的决心,才能加以降服。六大根本烦恼中,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印度圣雄甘地曾要求自己不要怨恨任何人,他说:我知道这很难做到,所以用最谦恭的态度,尽量达成这项自我要求。谦卑的人比较无我,无我的人包容性大,就能冤亲平等地善待一切众生!仇恨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徒增彼此身心的多重伤害!

【感悟】

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也许原谅一个人有时候真的此记恨更困难,但记恨别人的同时,为难的又何止是别人?痛苦的还有自己。只有学会原谅别人,才能开阔自己的人生。

【佛禅小故事】

【洁癖】

小和尚洗了手,又照镜子,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你这是在干什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老和尚问。

我有洁癖!小和尚说,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

这叫洁癖吗?师父笑笑,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反而有病,是不洁净了。

【以德报怨才能化敌为友】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佛陀】

【佛语禅心】用仇恨的心是永远都不能化解仇恨的,只有用宽容的心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魏国村民发现后十分生气。

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便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他的百姓。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可能是有史以来大多数人对待对手最容易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了。古往今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演绎了太多的冤冤相报和世代为仇的历史悲剧。然而,如果人们在面对仇恨时能够平和心态,宽以待人,能够放弃不必要的争斗,以德报怨,许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甚至会呈现一种别样的美丽。

【感悟】

一个人有时能容忍他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却很难容忍他入对自己的恶意污辱和致命打击。但只要有以德报怨的宽容态度,就能狨少自己和对方,心中的怨恨,多一份和谐与美丽。

人生哪有什么一路平坦,一路顺风。我们遇到挫折时,保持坦然的心境最为重要。多多读读有关人生感悟的句子,这样才能让心情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J458.COM推荐更多感悟句子人生感悟的正能量经典句子,希望您保持好心情!

  • 佛语人生感悟

    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 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

    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 1、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一】⊙佛说:有所执著,故而要行禅定。凡有我见便化解它,即是禅定。禅定是一种奇妙的灵觉状态,一旦得了禅乐,才知世间之乐,不过是糟粕,不及禅乐之万一。 2、⊙人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微处理器,每天接收和处理大量信息,并且非常自然地形成各种我见我喜欢、我认为、我

  • 佛语禅心 感悟人生

    佛语禅心感悟人生 【1】、在心态上要低调,不要锋芒毕露,不要恃才傲物,要知道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在姿态上要低调,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在言辞上要低调,说话时莫逞一时口头之快,不可伤害他人自尊,不要揭人伤疤,得意而不要忘形,要知道祸从口出,没必要自惹麻

  • 佛语人生_经典佛语

    佛语人生_经典佛语_ 【逆境是锻造生命的熔炉】在逆境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弱点。这是我们身陷逆境的原因之一。我们被弱点击中,脆弱的品质完全暴露,这正是我们审视人生缺憾的好时机。即使产生一时的抱怨,不要紧,这时的抱怨是我们吐故纳新所吐出的废气。当废气释放完毕,我们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人生的拐点便很

  • 佛语人生感悟_心灵禅语

    佛语人生感悟_心灵禅语 1、佛说:一切俱有缘,不可太执著。确实,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用心过于执著,太执著就会使自己受到外物的约束,因为执著是偏见和短见的同行者,太执著会失去活泼洒脱的乐趣。 2、佛说: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意思是做人、做事都要把握重心,实实在在,要除去那些浮华、虚伪的心态。花自飘零

  • 佛语人生经典阅读_经典佛语

    佛语人生经典阅读_经典佛语_ 1、生活中,许多人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伤害。不管伤害你的人是无意识还是蓄意向你挑衅,心胸宽阔的人都应采取不和他一般见识的态度。暂时巧妙地躲开,就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悲剧。 2、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

  • 人生感悟佛语小故事

    人生感悟佛语小故事 【佛门名家】 【慧安】 慧安(582-709年),荆州枝江人,俗姓李(一说姓卫)。隋开皇十七年(597)搜勘天下私度僧尼,慧安遁往山中。为挖大运河,隋大业年间追集丁夫,饿殍相枕,慧安乞食救济饥民。隋炀帝听说后便诏见慧安,他又潜藏起来,到衡岳寺去做头陀。唐贞观年间,他往黄梅谒见禅

  • 禅心佛语感悟人生

    禅心佛语感悟人生 【1】、缘起缘灭,好坏得失,都是生命的常态,这一切都会过去。所以,无论顺逆,都应以心灵的常态对待生活。 【2】、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平常心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处世方法,更是一种寻求心灵平静的方法。 【3】、任何东西都有代价。钓钩是鱼垂涎鱼饵的代价;被名利所蛊惑的心,往往也要付出